王肃名言名句

2024-04-25

王肃名言名句(通用4篇)

篇1:王肃名言名句

王肃的名言名句

1、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

2、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

3、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焉。

4、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5、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6、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

7、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8、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

9、亲亲之教,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

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11、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12、中人之情也,有馀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

13、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4、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

15、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疾,道前定则不穷。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18、取人以身,修道以仁。

19、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0、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21、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22、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覩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

23、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

24、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食物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

25、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

26、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27、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28、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29、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30、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31、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32、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

33、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34、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35、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36、菓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

37、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

38、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39、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40、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

41、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42、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43、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44、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独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

45、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47、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

48、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

49、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

50、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5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52、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53、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

54、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

55、是故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

56、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57、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58、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59、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60、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61、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

62、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63、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64、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65、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66、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67、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

6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69、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

70、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71、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7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73、故自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

74、夫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能之。

75、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

76、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汝通矣。

77、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78、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

79、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

80、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

81、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82、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子勉之。

83、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84、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

85、祭之明日,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

8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87、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

88、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89、终日言,无遗己忧;终日行,不遗己患。

90、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

9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92、贞以干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

93、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饩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

94、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95、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

96、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97、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98、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99、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100、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食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

篇2:王肃名言名句

2. 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

3. 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

4. 贞以干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

5. 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6.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7.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8. 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

9. 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10. 亲亲之教,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

11.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12. 取人以身,修道以仁。

13. 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14.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5.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6. 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17. 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

18. 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

19.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独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

20. 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

21. 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22. 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23.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24. 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25. 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

26. 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食物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

27.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28.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29.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30.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31.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32. 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33.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34.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35.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36. 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37. 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38. 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

39. 故自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

40. 夫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能之。

41. 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

4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疾,道前定则不穷。

43. 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44. 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饩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

45.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篇3:王肃名言名句

(一) 提高认识, 明确重要性

学生对背诵的抵制情绪大, 大多数学生是谈背诵而头痛。在他们看来, 花费几节课时间去背诵一首古诗词或一篇古文, 远没有做一道数学题、记几个英语单词见效快, 来得实在。背诵课文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可是考试又不考书上的, 即使考到了也不过就3~5分, 不要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诵读默写的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从表面看只有5~8分, 但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于文言词汇、词类活用、句式等积累都有益, 从而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进而有利于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记得准, 写得对, 也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意志力和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历史和实践证明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默写检测和引导积累应是命题者的真意。

(二) 注意考点, 引导积累

不少学生时间花了, 也能背诵下来, 但考试失分不少。究其原因, 对考点理解不到位, 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 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 或者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因记忆模糊而导致失分。因此, 应该明确在文言文默写中容易考查的易错字。

1. 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 平时要勤于动笔, 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如: (1) , 秋水共长天一色; (2) , 形影相吊。

以上二题的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茕茕孑立”。其中“鹜”“茕”就是生僻字, 比较难写, 学生往往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2. 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 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 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 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 能够既知其形, 更知其义。

如: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 (2) 可怜身上衣正单, 。

以上二题答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忧炭贱愿天寒”, 其中“暗”“愿”容易与同音字“岸”“怨”混淆。其实这二组同音的意义根本不同, 只要联系语境, 就可以区别开来。

3. 异形同义字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 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以上二题答案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 其中“长”“烦”容易与音近字“常”“繁”混淆。

4. 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 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 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 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如: (1) 众口铄金, ; (2)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上答案为“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 “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5. 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 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 也正是这个原因, 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白白丢掉了分数,

如: (1)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以上两句, 稍不注意, 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把“肠断处”错写为“断肠处”。

6. 句中容易忘写虚词

如“夫”, 是由于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除了以上几种错误类型外, 还有缺笔少画、书写无法辨认等。平时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忆或训练这些易错字, 注意书写学生的失分率自然就降到最低。

二、注意复习时间安排

高三复习时间紧, 应抓住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范围与顺序。先以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先, 之后扩展到选修乃至课外;先诗歌后散文;先短后长;先易后难。让学生明确复习范围和重点, 引导合理安排顺序, 容易有所收获, 培养成就感, 增强自觉性, 注重平时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 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第一轮:9~12月在早自习安排读背任务 (也可学生自行安排任务) , 并在课堂上即时抽背以达到检测目的。这阶段是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所有读背篇目, 对学生的检查反馈要及时。对学生的抽查, 面要广。

第二轮:3~4月以默写为主, 要求学生自备一个默写本, 对背诵的课文自行默写。在默写后, 自行用红笔批改。每晚一篇。老师可视情况对于较长的古文或容易错的文章要求重复默写。反复的默写使学生对自己容易写错的字有一个强化认识。老师一定要检查督促, 否则容易流于形式。

第三轮:5~6月, 查漏补缺阶段。以学生自由背诵为主, 以老师出题测试为辅。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特别强调书写规范。

三、备考注意

1.按题目要求答题。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答, 不要多答也不要少答, 如让任选两题, 就选确保得分的题。

2.备考复习时, 一定要既动脑又动手, 避免书写上的错误。

3.答题时, 可以凭借语句的内容和形式, 推断所填的名句。如试题已经给了“不能成方圆”, 让填出上句, 到底是“无规矩”, 还是“不以规矩”呢, 这就要根据下句的“不能”进行推断, 古人行文, 很注意讲究对仗, 因此可确定应填“不以规矩”。

4.在答题时, 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 应选有把握地写, 如果实在不会写, 就要果断放弃, 不要想当然地瞎碰, 那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因为凭空不可能写出和原句一样的句子来。

篇4:《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翻译:

王肃字子雍。十八岁时,跟随宋忠读《太玄》,而另外为《太玄》作注。黄初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王肃上奏折说:“以前史书有记载,‘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更何况深入险阻之地,要开凿道路前进,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山坡陡峭、光滑,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难以为继,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于是就停止征讨。

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而且皇帝之威,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汉武帝听说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后来司马迁发生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弘恭、石显之类的人,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

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谥号景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肃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王维名言名句05-24

初二名言名句05-27

莱辛名言名句04-09

刘鹗名言名句04-09

极品名言名句04-18

销售名言名句04-20

左传名言名句04-23

爱名言名句04-25

月半名言名句04-26

做人名言名句04-26

上一篇:我经历的一件傻事作文下一篇:生活委员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