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统的作文

2024-05-12

清明节传统的作文(精选12篇)

篇1:清明节传统的作文

四月的清明,清水总是在纷纷扬扬的雨中,草在枯黄里露出点点的绿意,越发的让人感觉到这个时节的委顿,正在野外祭祖的人们,用刀断去坟头枯萎的草本,摆上几碟粗陋或者精致的祭品,放上一串或长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烟尘在雨雾之中弹来飞去,心情便也变得凄凉起来,如那旷野里漫漫抚摸人们的微风。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的莫名哀愁,不甚得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人们对前辈的思绪。这几天的天气非常不好,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扬扬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呢?仿佛有了这雨,清明节才更能显示出它淡淡的悲凉和丝丝的怀念之味呢?是清明节成全了这场细雨,而更是这场细雨才衬托出了清明。

在走去太公和太婆合墓前的路上,一路美丽的鲜花和清新的野草,都弯下了它们柔软的身躯,好像也感受到了清明节悲伤。就连马路两旁的柳树也正在为清明节的到来而悲伤地哭泣。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太公、太婆合墓前,我们为他们点上香和黄裱,又为他们点燃了香腊和冥币,爸爸说:“太公,太婆生前喜欢小猫和小狗,便烧了很多的冥币给他们二人。”嘴里还不停地念道着,不要抢,不要抢,人人都有一份儿。我想这么多的钱,花整整一年都用不完还抢什么呀?真不知道大人们在想什么呀?这时爸爸和爷爷看着烧过香裱,纸币留下的灰烬之后,就连从来都不流泪的爸爸,眼角也红了起来。

清明节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是那么有意义,又有学问,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

篇2:清明节传统的作文

清明节在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日子,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奉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芽。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祖先。唐代诗人杜牧题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游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等一系列民间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这个传统传统的节日,有生死离别的悲伤,我相信亲人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

篇3:清明节传统的作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会音频制作,音频系统设计,现场扩声,话筒拾音

2015年4月5日,CCTV-15音乐频道在中央电视台现址一号演播厅举办了一场名为《乐动青山——清明民族音乐会》的演出,并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该音乐会的歌手和乐手全部是现场无修音演唱和演奏,其特色之处则在于现场伴奏乐队是由一支全编制的民族乐团加一支电声乐队组成,这种创作形式不论从作曲、编曲、乐队演奏、歌手演唱,还是从录音师的录音混音角度,都是一次较为大胆的尝试,对我们的电视播出声音质量,现场扩声品质均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第一,本次音乐会是采用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我们首要确保的就是直播安全问题,直播前必须商定好各个环节的备份方案,做好调音台主备系统的切换测试,检查现场80余支拾音话筒和10余个线路输入及其连接线缆的状态,预先监听视频素材中的音频质量,校对音视频信号的同步等。

第二,节目组为了提高该档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和观赏性,在直播流程的设置上以及各个环节的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新颖的设计,除了普通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之外,节目中还囊括了器乐演奏环节,合唱团助阵,多组歌手串烧,甚至诗朗诵表演。直播中有两个节目《玫瑰人生》和《莫尼山》更是需要临时组建两支乐队,留给我们布置话筒等准备工作的时间也只有一两分钟,这对我们的话筒员和调音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清晰的工作思路都是一次考验。

第三,直播节目的电视播出、现场扩声以及监听调音台的各级调音必须是一次性完成的,也就是俗称的“一把成”,调音师需要在预先排练调试完毕的基础之上根据直播中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这极其考验调音师对现场全局的把控能力、细节处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尤其是该类歌手现场演唱配合大型混合乐队伴奏的情况。众所周知,“一把成”与录音棚后期处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后期缩混中我们可以去除无用音轨来减少串音,画声音包络线来单独调整每一轨声音的动态,甚至可以修改人声和乐器的音准等等;而“一把成”则只能通过恰当的话筒摆位,开启噪声门、压限器以及手动跟推子的方式来尽可能解决无用串音、动态控制等问题,在后面会做详细阐述。

第四,用于直播本次节目的台内一号厅演播室在最初建造时并不是为这种级别的演出所设计的,因此可用系统资源有限,系统内原有的话筒放大器数量,调音台DSP处理能力,各种型号的话筒数量,乃至各类线缆、话筒杆等辅助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本次直播的需求。为此我们也从各方面调配了资源,临时搭建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顺利完成了此次直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整个乐队的规模,编制以及各个乐器的摆位图。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乐队部分采用的是接近一百人的大型编制,拉弦乐器组由高胡、二胡、中胡组成;弹拨乐器组由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古筝组成;吹管乐器组由曲笛、梆笛、新笛、唢呐、笙组成;打击乐器组由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军鼓、木鱼、定音鼓、钢片琴等组成。除了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之外,乐队中特别加入了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用来弥补民族乐队低音不足的问题。电声乐队部分采用的也是当下较为流行的全乐器编制,即两台电钢琴,两台键盘合成器,电吉他,声学木箱吉他,电贝司,声学架子鼓,各种小打击乐器。比较特殊的是通常电声乐队会配备四人左右的和声组合,而在这支混合乐队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分布在乐队两侧后方的合唱团。除此之外演出中有多个节目是器乐协奏曲或者使用特色乐器伴奏的形式,因此在舞台调度中预留了两个区域进行特色乐器表演。舞台最前方则是歌手演唱区域。

纵观整体分布图,我们不难看出乐队中有大量需要采用话筒拾音的声源,同时每种乐器或者人声直达声的声压级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样一个面积有限的舞台之上,直达声的串音问题势必将成为我们拾取有效干净声源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最初乐队摆位的时候我们就与节目组进行了沟通,将直达声声压级较大的声学架子鼓,民族乐团中的唢呐,各类打击乐器放置在舞台的边缘,让它们尽可能远离那些直达声声压级较小的乐器,如扬琴、古筝、琵琶等,这样在减少串音的同时也方便我们放置话筒,布置线缆。除此之外我们也为声学架子鼓设置了阻挡串音的鼓房.将传统上拾取电吉他、电贝司手箱声音的方式改为了通过DI BOX拾取线路声音。在声学乐器拾音话筒的选型和摆位方面,我们按照本次乐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例如在拾取合唱团的声音时,传统方法应使用心形电容话筒以取得较为均匀平衡和立体丰满的人声,但这次为了避免旁侧民族打击乐和声学架子鼓的串音,改用了Sennheiser的超指向话筒MKH-70,实践证明实际声音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又例如在拾取高胡、二胡、中胡等民族乐器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两把琴放置一只心形电容话筒或者多把琴放置一只心形、宽心形电容话筒的方式以拾取到较为均匀、松弛、融合的声音,但本次演出除了电视播出录音之外还带有现场扩声,此外在整个舞台的声场环境里除了大声压级乐器的串音,还有来自舞台上、观众席等各种灯光风扇、大屏幕风扇、烟机等噪声的干扰,加之一号厅本身的声学环境就是一个大型“回音壁”,大部分打向观众席的声音都会在舞台上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声聚焦效应。综合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了话筒近距离拾音的方式来尽可能拾取到高信噪比的有效声,再通过混响、延时、修饰EQ等方式令这些声音变得融合而有层次。

下面介绍一下此次直播较为庞大的音频系统,系统图如图2所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号厅演播室扩声用调音台以及音控室播出调音台均为斯泰克音频系统构架,熟悉斯泰克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该音频系统是由核心机箱、I/O接口箱、调音台台面等部分组成的网络共享构架设计,其数据处理和交换过程实质上是在各接口箱与核心机箱之间进行的,调音台台面只是起到一个控制作用,但为了令不熟悉该系统的朋友们也能了解本节目的系统构成,笔者特意将系统图简化成较为直观的图2。

如图2所示,输入端的信号源包括13支Sennheiser SKM5200无线手持,3支Sennheiser SK50无线纽扣,2个Sennheiser SKP2000无线发射机,75支各种型号的电容及动圈话筒,现场效果键盘,电声乐队线路输入,EVS放像机以及TC R6000、Lexicon 960混响器等。信号处理部分由两张56路斯泰克调音台和一张STUDER VISTA5调音台组成。系统备份方面,播出和扩声台面的操作可以通过一键切的方式互为备份,即通过一键调用Scene场景来接管另一张调音台的OUTPUT输出点,从而转为“扩录一体”的形式继续直播。而由于VISTA5调音台支持MADI协议的传输方式,因此VISTA5的信号输入源则是通过MADI形式与斯泰克主系统进行共享。监听调音台的备份方式是当VISTA5出现问题时,由扩声调音台接管VISTA5的功能,保障直播的顺利进行。信号输出部分,播出调音台是通过数字有源音分将两对相同的播出立体声信号分别送至视频主加嵌器和备加嵌器,而后经过视频延时器进行延时,最后送至主控播出。同时视频的EVS录像机也在收录这对立体声信号。扩声调音台则负责将信号送至两串LA KUDO组成的扩声线阵列音箱(一组五个),两只LA SB28超低音音箱,两只舞台前区的歌手返听音箱LA HiQ,两组舞台后区返听音箱K-Array 200,以及指挥专用监听音箱Meyer Sound IP。至于监听调音台STUDER VISTA5的作用,除了为歌手乐手使用的无线耳返提供信号之外,还要给电声乐队专用监听系统ROLAND M48送分组信号。最后我们还架设了一台PROTOOLS HD 128轨的多轨机,通过MADI传输的方式对分轨信号进行了录制,以便于排练过程中反复回放调试和资料留存。

接下来简单谈一谈本次节目直播过程的心得体会与创作思考。首先这种大型民族乐队与电声乐队的碰撞和交融,从作曲和编曲上就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作曲家们思索更多的是如何让各类乐器的共性和个性更好地为乐句的发展、情绪的表达而服务,在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时,又能令乐曲构成一种奇妙的和谐。而对于我们录音师而言,同步收录乐队与歌手的声音并现场缩混也是一种二次创作的过程,或许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混合乐队与人声的频率分配、动态控制等问题,尽可能做到整个乐队与人声水乳交融的同时又令听众清晰地感受到人声和每一种或者一组乐器的存在。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民族乐团中大部分中国民族乐器都具有较强的个性,音色独特,演奏方法也多样,并且这些乐器的发声频率大都集中在中频与中高频段,这一频段本身就是人耳较为敏感的区域,很有可能会与一部分人声的频率发生冲突。因此处理此类情况时,我们还是会以人声为主,其他乐器的频率应适当为人声让道。关于电声乐队,从乐器的声音特性和配器设计来看,乐器音色的变化性和搭配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在人耳可辨别的声音范围内,频率分布得也较为均匀,因此当乐曲的编曲方式和音乐风格是以电声乐队为主角时,我们会把民族乐队中的拉弦乐器组作为一个长线条的铺底衬托,但必须使一些特色乐器如琵琶、柳琴、古筝、笛子等要能够被清晰分辨(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人为破坏乐队中各个乐器的平衡,不会让SOLO乐器从整个乐队中凸现出来,但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视频导播会在某些特色乐器有SOLO段落时给演奏员特写镜头,电视观众如果不能在看到演奏画面的同时清晰分辨出SOLO乐器的声音,难免会令人们产生一种声画不对位的质疑,这是电视节目转播所特有的一种情形,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当音乐风格与编曲形式是以民族乐队为主角时,电声乐队自然就要起到陪衬和点缀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节目直播过程中除了大乐队和人声的配合之外,还有个别节目是需要临时组建一支小型乐队的,例如《玫瑰人生》,这是一个爵士乐与民族音乐混搭的节目,除了人声演唱外还有声学三角钢琴,低音大提琴,卡洪鼓(Cajon),琵琶等演奏乐器。这首爵士乐曲的传统演奏方式是钢琴、低音大提琴、爵士架子鼓、小号或长笛等,本次节目改编则是以琵琶代替小号的角色,以卡洪鼓代替爵士架子鼓的作用。卡洪鼓(Cajon)是流行于古巴、秘鲁等地的一种木箱鼓,后面有一个类似于底鼓的圆形开口,箱体中会安装小鼓的弦或是吉他弦,来制造共振,有些较为高级的木箱鼓在鼓身当中还会加上strainer、共鸣箱活塞踏板等。演奏者用手拍敲木箱前端薄板发声,产生和爵士鼓相似的声音。为了能够模拟出爵士架子鼓的音色,我们在卡洪鼓的正前方鼓面10cm左右距离摆放了一只心形电容话筒,同时在卡洪鼓后面板圆形开口处摆放了一只心形动圈话筒,并将电容话筒的中高频进行了少量提升以增强打击感及箱体内部的弹簧振动声音,也将动圈话筒的60Hz到80Hz进行了较大幅度提升以增强箱体的冲击力。在处理钢琴与琵琶的关系时我们发现,本应相互呼应的两件乐器,在中高频段的频率上存在一定的冲突与不和谐,因此为了突出本次节目改编的特色,我们将钢琴频率的4kHz~6kHz进行了适当的衰减,使钢琴音色相对柔和一些,衬托出琵琶的个性,令两件乐器相得益彰。

篇4:清明节中传统与文明的碰撞

不管怎么说,扫墓与祭拜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倡导并逐步实现文明扫墓与祭拜应该会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无论扫墓与祭拜的方式如何改变,在清明节时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先人,这一点是必须坚持且应该永远延续的。

扫墓方式与祭品类型的变迁

在墓前摆上祭品、燃起香烛、鸣放鞭炮,祭拜现场“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传统的清明扫墓与祭拜最常见的场景。受传统文化与民间风俗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一个极强的观念,就是认为烟火能够沟通阴阳两界,把物品化为灰烬,死者能够享用。因此,每逢清明节,人们就如同进行一场“烧纸”比赛,千家万户都会用“烧”的方式将祭祀物品“送”给先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1 000吨以上,近几年,全国的“白色浪费”每年高达100多亿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明节中“烧”的东西也在“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五花八门的“高规格”祭品,例如:家禽家畜、纸钱等传统的祭品已经“过时”“落伍”了,“轿车”“洋房”“麻将”等早已出现在祭品中;“护照”“房产证”和“名牌服装”等已不算新鲜,据说如今最受欢迎的祭品是“私人飞机”,还有纸做的“男管家”“女仆”等;有些人还十分“体贴地”考虑到祖先的“出行需求”,焚烧了纸做的“地铁季票”;近两年,仿照iPhone、iPad的样式制作的纸糊电子产品,还有“无线路由器”“高清电视”等,都被放置在祭品店铺显眼的位置;更有甚者,面值上“亿”的纸糊“信用卡”也颇受欢迎,据说还可以无限透支,真不知先人们会不会用?!

与这些传统方式不同的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扫墓方式,例如网络祭拜、献花、植树等。尤其是网络祭拜,可通过相关的祭扫网站,为已故的亲人创建个人纪念馆,在网上献花、点播歌曲、留言等,既不必鞍马劳顿,减少了出行扫墓带来的交通压力,又不用焚烧纸钱、祭品,减少了浪费和环境污染。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祭扫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私密而广阔的空间,一家人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入同一已故亲人的纪念馆,充分表达和交流缅怀之情。

文明殡葬也与文明祭扫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积极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海葬等多种节地生态葬法,逐步改变迷信愚昧、污染浪费等落后方式,在传播优秀文化、凝聚社会情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种新兴的扫墓方式值得一提——“代客扫墓”。所谓“代客扫墓”,通俗地说,就是因为个人不能亲往现场,于是便花钱请人到现场“代扫”。目前,该业务甚至已经开起了网店,但因为过于商业化,这种祭拜方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由以上变迁引发的争议

无论古今中外,在某个特定的日子祭拜逝者、寄托哀思的心理诉求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方式有所不同。东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喜欢摆设祭品、焚烧纸钱、鸣放炮竹等,西方人则以献花、诵经等方式居多。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当有一个“度”,如果让祭拜变成了浪费,甚至变成了攀比,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清明节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祭扫倾向,许多人表示担忧。有分析认为,清明节时购买焚烧各种“现代化”的祭品,希望与逝者分享现代生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错误地将“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带入其中,尤其像烧“仆人”“美女”等行为,与现代社会崇尚的理念相左,带有明显的低俗化倾向,这些都是不应提倡,甚至应该制止的。

相较于祭品的变化,扫墓与祭拜方式的变化引发的争议更大。

网上祭祀就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一种方式。支持者认为其省时省力、环保安全、节约便捷、有时代感、富有创意,值得推广;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种偷懒的借口”,没有祭拜的诚意,甚至是一种“有点搞笑的”的形式。

对此,有评论认为,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人们用网络等新手段缅怀先人,与时代科技文化发展同步,与现代社会相吻合,没什么好非议的。如果条件许可,到先人墓地扫墓、献花当然最好,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远离家乡特别是在海外的人回故乡扫墓成本很高,如果没时间回家,利用科技手段在网上祭祀,“有总比没有好”。

兰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民俗的学者刘文江认为,民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受地理位置、时空条件、社会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改变非一日之功。民俗本身具有传承性,受习惯的影响人们难免延续传统的祭祀方式。新的祭祀方式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性,但仍有待于社会的选择。

确实,民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对于像网上祭祀这样的方式,我们应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而对于另外一种新兴的扫墓方式——“代客扫墓”,目前舆论则几乎持“一边倒”的否定态度。民众大都不赞同这种扫墓方式,认为其“完全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一种商业交易,无法达到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目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清明的祭拜,表达的是一种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这种内心的感情是谁也替代不了的,虽然祭扫的仪式和方式都可以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情感应该保持纯真。如果离开了这种亲情的内涵,恐怕任何形式的“代扫”都只会沦为一种虚假的表演。

不过,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让人“代扫”的人都是“不孝子孙”,如果确实有不可逆转的现实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祭扫,花钱让人代替自己到亲人墓地清理一下杂草、摆上一束鲜花,应该说也代表了一份孝心在里面。况且,选择“代扫”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许多网店该项业务的交易数为零或许能说明这一点。

其实,感恩、缅怀、尽孝等才是清明节的主题,只要选择的祭扫方式健康、文明、恰当,都没有必要过分指责或非议,允许多种形式存在,才是社会多元的体现,不妨宽容待之。

如何引导祭扫行为走向文明

任何一种行为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深厚的国度里,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民风民俗并非易事,必须假以时日,需要正确引导、循序渐进,逐渐促进祭扫方式走向文明与低碳。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该项工作。

正面宣传,合理引导。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文明祭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通过印发小册子、拉横幅、写标语等方式,让群众了解文明祭扫的好处,积极推广献花祭拜、植树祭祀、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让群众从内心慢慢接受新型的祭祀方式;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志愿者,在清明节期间到公共墓地、烈士陵园等地,对于过分燃烧祭品的群众进行善意的劝解,必要时可以在公共墓地、烈士陵园的入口处安排专人值守,制止携带香火炮竹入园的行为,同时免费提供一些鲜花、花圈等环保祭品,供群众领取敬献,逐渐引导群众的祭扫行为走向文明。

学校带头,从小抓起。移风易俗原本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从长计议。小学生作为逐渐改变传统习俗的“后备军”,应该从小树立文明之风。在学校中,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文艺节目、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祭祀的弊端,深刻认识推广文明祭祀方式的必要性,并通过宣读倡议、承诺书等方式,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还可以开展文明祭祀“小手拉大手、齐做文明人”等活动,教育广大师生带动广大家长共同参与到文明祭祀的行动中。

模式引领,贵在行动。近年来,中央文明办每年都组织“未成年人网上祭英烈”活动,未成年人可在网上留言、发表祭奠感言,表达对英烈的缅怀,既做到了文明祭祀,又学习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这样的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引领。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或家族中,可以通过“家庭追思会”“家族文明祭祀礼”等模式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其实,文明祭扫,贵在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祭祀者,只有大家从我做起,以个人影响他人,以小家影响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才能最终实现文明祭祀。

社会在不断进步,民众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升,只要引导得当,努力践行,文明祭扫的行为一定会被整个社会接受、推崇。其实,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清明祭扫是一种将人们与故土联系起来的精神纽带,与中秋、端午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努力维系,不断丰富其文明的内涵,使之发扬光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弘扬孝道、孝敬老人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说说话,特别是在老人病榻前尽责任、尽义务,是检验子女孝心的重要标志,至于老人去世后烧“豪车”、烧“别墅”等,客观地说都已经迟了。所以,清明节祭拜的传统应该发扬和延续,文明祭扫的行为也理应大力提倡,而在日常生活中孝敬老人、尊老养老等文明行为,更应不折不扣地践行。

篇5: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感想作文

清明时节,满腔崇敬祭英烈,草长莺飞,众志成城弘遗志。在这个集历史、文化、节气等众多意义在内的日子里,我跟随小孩子们来到了莱芜战役纪念馆重新接受了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的爱国教育。在这里,不光有学生,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宣誓、默哀、献花篮、敬花圈,聆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瞻仰烈士纪念塔……祭扫活动井然有序。

警钟长鸣,不忘国耻!在对物质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人民并没有把先烈遗忘。

作为新中国的新一代新主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祖国在我们手中更加强盛起来,我们要教育好我们的子孙,今天我们如此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保卫我们的家园,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感谢老师和热心的家委会把这节爱国历史教育课搬到了历史发生的地方。我相信所有陪同家长会与我感同身受。希望今后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和小孩子同学习,共成长!

篇6:关于传统节日的清明节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又到了一个细雨纷纷,引起人愁思的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和暖的阳光不再充斥大地,阴雨绵绵反而成了气象舞台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块青灰色的幕布覆盖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处,春天的灵韵,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节气,却被人们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颜色,简直压抑地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然而春天的灿烂与活力生机没有被大自然忘记,春天这一枝最绚丽的花朵也没有因为人们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谢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隐藏在清明节气的空气中,春天就在那里,它是已绽开了生机与活力,等着我们一点点靠近,去用心触摸它、感受它、体会它……

站在楼上眺望,远处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翠色欲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肤色白里透红,静静地、悄然无息地开放出一树的美丽,一树饱满的生机,春风吹来,桃花轻轻摇摆,像要为迷人的春天献上一首鲜活的赞歌,一眼扫去,一大片无尽的桃红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风吹下,在碧空中尽情舞蹈,心情飞扬!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着香气的春天之美传递给每一个人,看到这副美不胜收的“春景图”,我心中那忧愁的思绪早已被一扫而光,咦!山的那边,春光还在闪动,啊!桥的那头,春景还要饱满!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唤!

走下楼去,踩着斑斑驳驳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都是春之精灵留下的足迹,走到河边,春意正灿烂洋溢着,一排排的垂柳摇摆着嫩绿的柳条,似碧绿的长发,伸向水面,清澈而纯净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长长的录像带,把春之希望,春之灿烂的一刻摄录下来,永远地定格,永远地铭记,柳絮迎风飘扬,小小的嫩绿的芽儿从柳条的枝节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来年,它一定又会成长成一片片碧绿的柳叶,这样的春天活动,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似一位位轻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头,舞蹈在花丛中,动植物在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体,绽放着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时节本是缅怀生命的时节,却有这样的生命在尽情绽放,尽情洋溢,或许古人把生命之美这般炫耀的时节定义为缅怀先人的清明节正是用心良苦,为了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是通过对先人的哀思让人们明白这么深刻的道理,仿佛一下子,此时清明的节奏不再沉重,变得欢快起来,不知不觉中,雨停,阳光又闪耀在天空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正是如春天般灿烂的生命之生机!生命之活力啊!

篇7:家乡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二年级作文

今天在家里是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我去城里给奶奶烧纸,在去的路上你特别多,然后有很多人,在看望自己的亲人,很多来来往往别车。

到了地方,我给奶奶收拾,姑姑也来了,她在那边收拾之后好像有眼泪从眼里冒出来一样,我们烧完纸回家了,到了家我看到妈妈,便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坟里哭,妈妈便说,孩子,现在你还太小等你以后,就知道了,妈妈笑了笑对我说。

篇8:清明节传统的作文

关键词:跨界设计,媒体艺术,传统艺术,互动,创新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 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观赏已不再满足于以往架上艺术静止、单一的形式, 渴望获得一种更好的视听体验。而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以媒体艺术的形式来展现传统艺术已逐渐成为当今设计界的主流与时尚。将媒体艺术引入传统艺术领域赋予了传统艺术以新的时代内涵。借助媒体艺术独特的视听手段有助于打破传统艺术静止、单一的模式, 使观者能够在观赏中与作品产生互动与共鸣, 与之进行对话与交流。

一、跨界设计的由来与含义

“跨界”一词最初是由英文“crossover”翻译而来的, 其含义为交叉、融合、跨越、超越等。跨界是将原本不同类或不相干的领域或事物彼此渗透融合, 通过创新升华为一种更为新颖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或艺术表现形式等。现多指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与合作。“跨界”这一概念最初是由音乐领域想其他领域蔓延的。现如今, 许多流行歌曲中常常会引入一段传统歌词元素, 如京剧元素等。例如《苏三说》《贵妃醉酒》等歌曲都是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跨界的典范。再如陶喆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则是典型的摇滚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跨界组合。

而艺术设计领域的跨界, 其核心在于创新。“跨界设计”广义而言, 是指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合理地引入其他专业设计领域的设计概念与知识, 并将其巧妙运用到本专业设计中, 突破本设计专业的传统设计思路, 从而创造出新的、富于创意的设计作品。 (1)

二、展示设计中传统艺术与媒体艺术的跨界作用

(一) 凸显艺术性

在当代展示展览设计中, 媒体艺术已成为多角度呈现展品的重要辅助手段。借助媒体艺术表现方式能通过虚拟现实等意象手法, 带给观者审美的愉悦和全新的视觉感受, 同时更加凸显展示展览的艺术性。

(二) 增强互动性

媒体艺术的应用不仅为展示设计更好的提供了高科技的设计平台, 同时也改变了展示设计的设计模式。在展示展览中, 借助媒体艺术独特的视听手段打破传统艺术的静止、单一模式, 使观者能够在观赏中与作品产生互动, 进行交流。比如,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 巨大的LED多媒体电子屏卷轴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与文化, 增强了展品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在悠扬的乐曲中, 这幅147米长, 27米宽的长卷上浮现出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商队和地图, 上千名水手, 手持黄色巨桨, 组成巨大船队, 再现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天地之间, 丹青流淌, 水墨晕化;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一轴长卷中国画表达出东方美学独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精神。“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笔墨纸砚更是中国的“文房四宝”。画卷中央, 铺放着一张白纸。造纸术, 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画纸四周的绫子上, 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 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等。闭幕式中, 策划者运用媒体艺术将各个国家的国旗以超大电子屏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给观者留下了全新的视觉感受……

(三) 为展示展览提供全新的思路

在网络技术、图像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媒体艺术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 构成了人与人、人与虚拟现实之间一种全新的生存关系。将媒体艺术引入传统艺术领域赋予了传统艺术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展示展览中, 借助媒体艺术展示方式能够给观众以全新的视听体验, 为展示展览提供全新的思路。它能将枯燥静止的数据变成鲜活生动的虚拟现实的图形和视频, 不仅可以完整地再现展览的情形, 而且能够让观众与展品进行互动, 从而使参观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从而更加突出展览的主题, 增强展示展览的效果。

三、跨界——《清明上河图》中传统艺术与媒体艺术的融合

(一) 《清明上河图》中传统艺术与媒体艺术的融合

传统艺术与媒体艺术源于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别。随着科学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 以媒体艺术的形式来展现传统艺术已成为当今设计界的时尚。将媒体艺术引入传统艺术领域赋予了传统艺术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展示展览中, 借助媒体艺术独特的视听手段打破传统艺术的静止、单一模式, 使观者能够在观赏中与作品产生互动, 进行交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一场设计盛宴生动形象地向人们诠释了“跨界设计”的含义。从世博会的各国展馆到世博会的每一件展品设计, 无一不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世博会各国展馆设计中, 借助科技与媒体艺术手段, 让建筑作品以不同以往的形态特征与视觉语言呈现在公众眼前。例如, 俄罗斯国家馆、韩国国家馆等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平面设计的手法;日本国家馆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融合了雕塑造型手法等等。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可谓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媒体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清明上河图》这幅“百米长卷”以宋代张择端的传统绘画版本为创作依据, 以多媒体动画艺术的方式呈现在公众眼前。长卷中数百棵树和建筑严格按照原创制作, 长卷共128米长, 6.5米高, 整个活动画面以4分钟为一个周期, 2分钟表现白天的开封城, 2分钟表现夜晚, 其中白天出现人物有691名, 夜晚有377人。借助大幅卷轴的数字化多媒体应用技术, 将传统绘画《清明上河图》放大成巨幅3D动画, 图中将近1700个人物被特效技术击活, 映衬着墙壁底部的流水效果以及船上的人物对白, 使整幅图变得流动起来。观赏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图中1000余个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在夜景交替中, 举止各异、栩栩如生, 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宋朝时期, 拉近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此种展示, 既是投影技术, 也是三维动画技术, 更是传统绘画艺术与媒体艺术的跨界典范。

(二) 《清明上河图》中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虚拟呈现

如果说传统艺术是二维、静止的, 那么媒体艺术则是三维、动态的。传统艺术与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完美结合本身就是一种跨界与创新!在展示展览中, 借助媒体艺术手段通过虚拟现实等意象手法, 带给观赏者审美的愉悦, 以及全新的视觉体验。虚拟传统艺术不仅在技术上将原有的传统艺术作品表现的更加绚丽多彩, 更重要的是作为新兴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艺术设计与人类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探索和互动。人们通过媒体艺术电子触摸屏可以随心所欲地和距今千年的古人面对面的交流, 极大地增强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借助多媒体手段, 观众只要轻轻点击画面中的人物, 人物便会发出相应的说话声, 再加上远处的船声和风声, 观众如同置身其中, 让人叹为观止!这一点是传统绘画艺术远远不及的。在展示展览中, 借助

浅析丙烯彩绘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刘大彪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越来越多时尚现代的装饰元素融入到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 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文化修养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尤其丙烯彩绘以独特的面貌和艺术魅力正日益为世人瞩目, 被世界装饰艺术设计所借鉴和吸收, 同时被众多前卫时尚的设计师带入到了室内外装饰、家具装饰、日常生活用品装饰等众多的装饰设计中,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 它是现代装饰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其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丙烯彩绘;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时尚;个性

设计源于生活, 可以说任何一个好的设计灵感都源自于生活。丙烯彩绘原先仅局限在较单一的领域,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需求, 现在它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它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可谓是独树一帜。无论是在室内外装饰还是家具装饰, 甚至一个小的生活用品都能用丙烯彩绘来增加它的闪光点。哪怕是在最平凡、简陋的墙面和物体上, 由于创造者的心境和灵感不同, 也会在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风情, 用手绘出的艺术世界, 比想象中更美。有时候, 一个彰显个性和创意的彩绘, 比许多功能复杂的家居和空间设计更能传达奔放感觉。所以它是一股“潜力军”, 因为它独有的彰显个性和时代感的特质是其他的手法所无法比及的, 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设计门类, 它不仅涉及的领域广, 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会要求设计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比如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涉及到手工艺制作、设计材料选取、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1) , 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很好的艺术文化素质,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作潜力等。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分类较为广泛, 包括室内装饰、室外装饰、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装饰设计等等。

一、丙烯彩绘的概念和它的表现元素

丙烯彩绘可以说起源于原始的壁画艺术, 最具代表性的壁画艺术群就是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地中海盆地壁画艺术群, 其壁画内容丰富, 色彩多样, 生动表现出史前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创造力。我认为丙烯彩绘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人们通过图形文字和色彩的运用, 在一定的介质上用丙烯颜料描绘表现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装饰手法。丙烯彩绘给人以时代感、时尚感、审美性、趣味性的视觉感受, 它的基本步骤为平整表面、选择主题、起草稿、上色、修整。

(一) 图形文字应用

图形文字是丙烯彩绘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它最简洁有效

媒体艺术方式来表现传统艺术, 能够使观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获取更多相关的知识, 真实形象地还原当时的情景, 将消失了几千年前的古迹、作品真实再现, 增强观赏着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纪念展上, 与“清明上河图”交相辉映的是三维“卷轴”《万国风采耀浦江》以及上海世博会精彩展项集锦。借助媒体艺术方式, 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光影隧道之中。

综上所述, 在展示展览中, 用媒体艺术形式代替传统艺术, 凭借其虚拟现实技术, 为展览提供了新的思路。媒体艺术不仅能完整地还原传统艺术的内容, 更能让观众进行互动, 让观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的给人们以视觉的感受, 一个优秀的彩绘作品要有独特和符合设计主题的图形文字来表达设计者所表达的设计主题和设计理念。丙烯彩绘采用的图形文字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来选取, 这时图形文字的选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现有的图形和文字, 或者根据现有的图形文字加以改变, 因为有一部分客户喜欢自己看到过的图形文字。二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独有的创意灵感创造出的图形文字, 是所谓的“原创”, 这样设计出的作品较为新颖随性。无论怎样图形文字在丙烯彩绘中不可或缺。

(二) 色彩的应用

色彩又是一个丙烯彩绘中重要的元素, 有了图案文字如果没有色彩来烘托的话, 那么作品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魅力和情趣是不完整的。色彩生理和心理效应是很关键的, 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环境能引起人们情绪和感情变化, 并刺激和加强人们的行为过程 (2) 。比如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吉祥、热情、真诚、好客等;绿色容易让人联想到青春、宁静、健康、生机等;紫色容易让人联想到高贵、清雅、庄严等。而色彩的设计方法更为重要, 比如对比色的运用、有彩色和无彩色的运用等。就拿无彩色调而言, 它是指色相环上没有色彩, 它由黑、白、灰组成, 它构成的作品给人以简洁大方, 高雅脱俗的感觉。如 (图1, 图2) , 无彩色调具有很好的随和性。它能和灯光很好的结合, 能更好的烘托适应周围的环境, 能有效的突出作品主题和气氛。

二、丙烯彩绘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主要的应用原则

(一) 美观性原则

“学犹饰也, 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不言而喻, 一件好的器物需要有好的装饰才会展现其美丽。美观性是丙烯彩绘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首先要坚持的原则, 因为无论是怎样的设计, 第一眼进入人们视野的就是作品整体的感觉。一件美观的丙烯彩绘作品不仅能带给人们一定的视觉享受, 而且足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追求。因此丙烯彩绘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坚持美观性原则是最根本的。

(二) 时尚性原则

参考文献

[1]马骏, 张新宇.浅析当代城市广场公共艺术与媒体艺术跨界设计[J].装饰, 2012 (03) :139-140

篇9:丰富多彩的清明传统美食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浙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果艾糍

江西人在清明节喜欢动手用艾草做清明果艾糍。清明果艾糍不仅味道甘甜美味,而且还有止咳化痰、镇静安神的药用价值。

馓 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美味,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枣 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糕制成飞燕形,用柳条穿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画 卵

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蛋煮熟,染成蓝黄杂色,在蛋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亲朋。

薄 饼

清明吃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 “糖葱”的为甜馅。食用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族的乌稔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节食乌稔饭的习俗。

篇10:清明节传统习俗作文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清明间扫墓祭祖的风俗,大概始于唐朝,杜牧的《清明》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人们纷纷怀着悼念先人,追忆先人,去拜扫坟墓的这一风俗。历代相沿十分盛行,一直相连到现在。如今,我们不仅扫自己祖先的墓,而且还要扫烈士的墓,缅怀革命先烈,牢记烈士为祖国付出的生命代价,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有“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桃花李花,竞相开放。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人们从萧瑟的冬天过来,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生命的感悟,以美的享受。因此,清明历来是郊游、踏青的季节。我们最喜欢春游。春游时,我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在郊外的清山绿水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有的放风筝,有的斗鸡,有的踢足球,有的荡秋千。

篇11: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

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风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小学作文,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

古代清明习俗都有荡秋千、植树、放风筝、蹴鞠、踏青等等。

篇12: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1

这次去扫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浅。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2

清明节这天,天气晴朗,阳光何需明媚,春风拂面,令人格外舒服。我随妈妈到老家去给先人扫墓。

一路上,不知怎么的,我的心“扑通扑通”一直跳,大概是过于兴奋吧!2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老家,我们来到了以往的集合点——大伯家,一进大门,只见大伯家院子里整齐地摆满了金黄的玉米,大伯早已等候多时,我们聊了一会儿,人便到齐了,于是,我整装待发,有了“兵”还怕没有命令吗?

"好,出发。”大伯下达了命令,终于要去扫墓了,一路上,我像个小机灵鬼,还边走边开心的说:“不到墓地非好汉,加速前进。”,看来我兴奋过度了,走着走着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去了好几次的墓地,今天竟找不到了,本来很短的路,今天好像走了几年,就这样,我们一行人于4月4日到达了目的地。

到达墓地后,我将鞭炮挂在树上,然后选了一棵小树爬了上去,嘿嘿,城里人上树是占点下风的。上树后,我躺在树干上,仔细观察起来,还是老一套,妈妈将酒菜、面包和橘子放到坟墓前,接着,又把纸、假钱、元 宝放在一起,用打火机将其点燃,然后,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来回翻一翻,现在,我也想试试,于是,我也拿着棍子去帮忙,刚开始很好玩儿,翻了一会儿,有些不耐烦了,妈妈就是妈妈,一眼便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耐心地对我说:“如果纸烧不透,就不能送到阴间去,你的前辈们没钱花了,我可饶不了你。”我一听,立刻精神抖擞,将纸烧得熟透了,纸烧完了,我们便开始放鞭炮,这种鞭炮很响,我想:这应该是更深刻的表达了对前辈的祝福与怀念吧!

后来,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坟地,这里没有坟墓,因为亲人的墓太远,只能在此用炭灰画一个圆圈(阴间版)为信封,将东西及祝福寄过去。办完事后,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扫墓太好玩了,通过扫墓我知道了;不光书本上有学问,民间也有学问,扫墓就是一种有趣的、独一无二的学问。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诗人杜所说写的《清明》里面的其中一句。眼看清明节就快到了,我兴奋得不得了,还记得去年扫墓时我和姐姐把墓清理得可干净啦,还能一边吃东西一边扫墓。但也遇到了不少烦心事。

那一天清明节,学校放半天假。我就和全家一起去扫墓,缅怀先人。准备就绪后,大家向目的出发咯。

到了墓地后,我们便开始寻找第一个目标——太姥姥的坟。这里到处野草丛生,看不清脚下的路,可危险了,我们每人捡了一根木棍探路。九拐八弯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只见坟边长满了许多无名杂草,去年贴的已被雨水洗得发白的纸钱七零八落的贴在四周。叔叔大步走过去,拢住一大把野草用力扯起,甩到一旁。奶奶仔细的清理坟上旧纸钱,把祭品摆好后,又烧了柱香。我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地抢纸钱,然后把纸钱贴在四周几坟上。正但我专心贴纸钱时,身后“轰”的一声,震耳欲聋,我险些跌倒。转身一看,原来是有人在放“轰天炮”,怪不得这么吓人。我不禁想:为什么他们要燃放鞭炮呢?打扰先祖可是大不敬的哦,再说万一引燃山火可就不妙了!

扫完太姥姥得坟,我们向另一个目标前进。走了大半天,还是没见着目标,腿也麻了,腰也酸了。弟弟不禁发牢骚,“父亲,舅公的墓到底在哪儿呀,怎么还没见着?”“乖,你看不就在哪里。”父亲指着一个堆满鞭炮屑的土包子说。“啥,这是舅公的坟?”我们不可置信的问。“嗯”。得到确认后,我们跑过去,扒开碎屑一看,果然是舅公的坟。姐姐气氛的咒骂道:“是谁这么缺德,把鞭炮乱扔到别人坟上?”虽然有点不快,可是找到墓地所在,心里当然高兴,总要有点曲折,才不会重演每一年的扫墓情景,可是今年的扫墓令我看到了另一种文明的退化。

在扫墓的一路上,有喜有忧,有惊有怒,有笑有泪。回家后,我的心里波涛汹涌,思绪万千。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某些文明却一直在倒退。缅怀先人的扫墓,演变成另一种“野蛮”。难道这就是对先人的`悼念?难道这就是我们每年的今天所要上演的闹剧?苍天无语,我心有泪。

清明啊,清明,难道这就是你的意义所在吗?扫墓的人啊,难道这就是你们缅怀先祖,却丢失文明的方式吗?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4

今天是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因为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扫墓。

今天的天气真好,没有下雨,还出了太阳呢。扫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爷爷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远着呢,但是不管有多远,我们每一个点都去了。

一路上我问这问那,伯伯叔叔们说我小不懂事,说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我知道我看不见疼我的爷爷了,他永远不会回来了,我对爷爷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爷爷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听爸爸妈妈说爷爷很疼我,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来到爷爷的坟墓前,伯伯叔叔们开始除杂草,他们很快就把坟墓上的杂草给锄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爷爷的坟墓上,大人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肉……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爷爷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

清明节是缅怀去世的亲人的节日,每年我们都会回老家扫墓,是啊,没有先人哪有后者。今年的清明节正好在星期六,为了让我们都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开车来到乡下祭拜祖先。天阴沉沉的,飘起了小雨,似乎就像落下了几滴眼泪,像是也在祭拜祖先。走在上山的路上,我不由得低吟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来到山上,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到老祖宗坟墓前,大人们给祖先上香,烧纸钱,整理坟地,我也忙着给祖先挂上清明吊。我嚷嚷着要放鞭炮,爸爸让我在祖先的坟前跪下来拜一拜,向老祖宗祭拜,求老祖宗的保佑。保佑我们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也让全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我学着大人的样,在祖先的坟前叩头、作揖祭拜了祖先。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5

清明节前两天,爸爸决定带我回乡扫墓。

祭祖。我听了这个决定后,既高兴,又好奇,终于可以知道扫墓是怎么回事儿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给太奶扫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时候,爸爸、爷爷奶奶都不让我去,他们告诉我说,等我长大了再带我去。今年我已经十岁了,终于可以去扫墓祭祖了。

扫墓前,爸爸带我去商店买了几捆大黄纸跟一些大宝纸,爸爸教我叠大宝,我们一共叠了4方便袋元 宝。奶奶告诉爸爸说今年好填坟,爸爸又准备了一把铁锹。爸爸还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扫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严肃,不要乱说话,能帮他干点就帮他,不能看着就行。

扫墓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春风跟煦,爸爸领着我,20多分钟就到了墓地,这是一块公共墓地,方圆近10公里,附近这十个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这里。我家的祖坟有四个,坟上都长着很高的蒿草,每座坟头上还有一块砖头,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个坟上都填了点,然后拿出四张大黄纸,每个坟头上都用砖头压上一张。接着爸爸告诉我每个坟都应该怎么称呼,烧纸要按辈份高低顺序烧,辈份的先烧。我也拿着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棍子帮爸爸烧。在太奶奶的坟前,爸爸问我:“还记得你太奶吗?”我说:“记得!”爸爸听了就说:“这你就给你太奶多烧点吧!”

烧完纸,我跟爸爸就往回走,路边的杨树正泛着新绿,田地里也热闹了起来,农民开始整地准备春耕,“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爸爸跟我说,“你看,多应节气啊,大家都忙起来了,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儿!”

清明节祭祖祭祖,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6

中国的传统佳节丰富多彩,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元旦,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节。今天,就来说说古老的清明节吧。

清明节那天,老天显然很配合,很明朗。我们在村口等叔叔婶婶和妹妹,他们来了,叔叔拎着两箱烟花,跟别人在说笑,时间到了,我们大家总共八个人,一起去太公墓地。一路上,油菜花开得很旺,金灿灿的,杜鹃花也开得火红,那儿一簇,这里一丛,满山遍野都是五彩的。蜜蜂嗡嗡地叫着,蝴蝶飞舞着,在油菜花这片金色的海洋表演着。

不知不觉中,我们便到了太公的墓地,墓地前长满了杂草,爸爸幸好早有准备,拿起锄头过去除草,我就在旁边和别人有说有笑,过了差不多一刻钟,杂草都被消灭了,墓地两旁,我们偶然发现长了两颗笋,仿佛是两个女神守护者墓地。叔叔从其他地方挑来一些新土,把旧土换成新土。爷爷走过去,拿了几只碗放在墓地前,里面装了一点肉、鱼和青菜,还倒了一点浅浅的酒。然后,爷爷让我和妹妹过去祭拜一下,我接过三柱香,在那里左拜一下,右拜一下,嘴里还在说“祝我们读书好一点。”拜完后,我又去旁边玩了,显然没有“欲断魂”的感觉。

我和妹妹决定去找笋,顺便带上婶婶,我们找她挖。挖完后,有十多颗笋。爸爸和叔叔让我们先回家,他们要放烟花了,我们在路上,听着阵阵烟花声,头上还会落下一些泥土。就这样,扫墓结束了,我们都踏上了归程。

虽然我和太公不亲,但我祝太公在天上一切安好。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7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烈士陵园座落在望奎城的东北角,占地十多公顷,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去处。

走进烈士陵园,那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土山上的小凉亭隐约可见,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鱼游出水面嬉戏……

烈士墓掩映在树从深处,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打扫了烈士墓,朗读了碑文,敬献了花篮……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学们,此刻也都很庄重。去年清明节看到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又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们围拢上去,叽叽喳喳地和老爷爷攀谈起来。原来老爷爷是冯耕夫等烈士的战友,是当年河口事件的亲历者。他经常到陵园看看战友,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国家的大事,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老爷爷回忆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伴随他的思绪,我们也仿佛来到了六十年前的卫星河口,冯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与土匪们激战,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老爷爷的眼睛湿润了,我们也浸满了泪水。烈士墓更加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在同学们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园中还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学生,他们或看书,或散步,或聊天,和谐安逸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想,现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吗?

走出陵园,我耳边回荡起老爷爷在烈士墓前朗讼的那首诗,“呼兰水中英雄血,妙香山头壮士魂。投身革命他乡死,不求马革裹尸还。”

我们作为一名中小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好地缅怀烈士,告慰先辈。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咱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咱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咱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咱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咱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9

清明时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边无声飘落在荒谅的山野。我的心也随着这缠绵不断雨丝,在微风中飘来飘去,永无定所之处。

走着泥泞的山路,踏着满地的荆棘,一路上艰难地寻找着爷爷的墓碑。找到啦,找到啦!“爷爷,爷爷!”我的心剧烈的颤抖,泪水模糊啦我的双眼。我抚摸着爷爷的坟头,轻声地告诉爷爷“爷爷,我们来看您来啦,这下您不觉得孤独啦吧!”

我怀着虔诚哀思的心情,将爷爷坟前坟后的卫生打扫啦一遍,为爷爷献上啦鲜花,摆上供果祭品。父亲点燃一柱香,插在香炉中。看着缕缕升起的青烟,一幕幕往事又涌上我的心头:爷爷,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

记得您在为我们建房子时,那正是一个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无论是设计、施工、买材料,都是您一手完成,哪怕是一颗小小的钉子,您者要亲自过问。您每天都汗流浃背地穿梭在工地上,脸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肩头上的皮红通通的,死啦一层又一层。当我每次问他疼不疼,他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说:“不疼,这点皮肉之苦算不啦什么,为子孙造福是我最幸福的事。”您这时的笑总是那慈祥,那么真挚。在房子建好半年之后,您因劳累过度,得啦重病,最终离开啦我们。

今天又是清明节,爷爷,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哪怕雨水淋湿啦我的头发,泥浆沾满啦我的衣裳,我也毫不在乎,我一定要陪伴您多坐一会儿,只想看看您那黝黑的脸庞,想听听您那慈祥的笑声……爷爷,我是多么想您啊,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看着那缕缕升起的青烟,我仿佛看到啦爷爷灿烂的笑脸,听着枝头鸟儿清脆的鸣叫,就好像是爷爷在喊着我的乳名。泪水再一次把周围的一切又模糊啦。

再见啦,爷爷,我们要走啦,下一个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您的。

传统节日清明节满分作文10

3月4日,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悲哀气氛的节日,它是悲伤、圣洁的,应为它不仅哀悼了我们死去的亲人,还让我们记得那些为我们守护这片蓝天土地的烈士!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例如: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扫墓等等。“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这是扫墓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所以清明节又有植树节的美称。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就是悼念自己的先祖,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战火纷纷的年代,在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他们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浴血搏杀,抛头颅、洒热血。清明节就是让我们记住这些伟人,想这些伟人们学习。我们以先烈为榜样,把自己的血汗与才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清明节更深一层的意思。

上一篇:政治七年级珍爱生命学案下一篇:人社局2011年专项培训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