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

2024-04-19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共16篇)

篇1: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

一个“愁”几乎可以概括出一千年前李清照写的闺思闺怨诗的全部内容。李清照这“愁从肺腑出,出辙愁肺腑”的愁词,历代评论者大都盖棺定论为是因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暌违而起。然而,纵览清照叙离愁别恨的诗词,竟很难找到一丝身相远、心相近的缠绵,倒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俯拾即是。只说清照的“愁”皆因念挚爱的丈夫而生,实在是太含混太笼统,解不开清照的多少“闲愁暗恨,欲说还休”。

后人因对李清照婚姻的关注多集中于他们夫妇对金石研究的通力合作上,而演绎出“夫唱妇随”、“情投意合”的名人爱情佳话。然而,若我们对清照的词稍做一点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她写离愁的词中大量地运用了因新欢而冷旧情的典故。如:“武陵人”遇仙忘归的故事,郑交甫与仙女的故事,失宠的班婕妤“纨扇题诗”的.故事〃〃〃〃〃〃这些典故的运用不能说与清照对丈夫的情感没有丝毫关系。

据史学家考证,宋朝由于宋太祖为保皇权,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政策,以至宋朝的官僚士大夫们纳妾狎妓成风。与清照婚后一直无嗣的丞相之子赵明诚有几个小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才能真的读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梅);读懂了“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想离情别恨难穷”(行香子);读懂了“手种江梅更好”,“无人到,寂寥何逊在扬州”(满庭芳)。

当然,若说清照的“愁词”仅是因丈夫纳妾的忧愤而作,就不会有卓尔不群的风采,“不许愁人不起”的骨气。她的愁词流露出的更深刻的内涵是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抗争,她怎一个愁字了得即使是有“学诗谩有惊人句”的诗才,有“直欲压倒须眉”的气概,在对女性像罐头一样密封的封建社会,这位旷世奇女也不得不像其他“专以柔为顺”的女性一样被囚禁在闺篱中,把爱情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但女性的从一而终却换不来男人的忠贞爱情,即使清照有盖世才华,在“才藻非女子之事”的时代,也难逃红颜易老p欢情难久的宿命。

这个在离中国女性群体独立意识觉醒还有近千年就早早醒来的才女,只有“倚楼无语理瑶琴”p“独抱浓愁无好梦”,在凄风苦雨中吟唱“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2: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

李清照,历史上古今第一才女和宋代第一女词人,似乎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与相思。

当妻子在收到丈夫寄来思念的书信时,就会马上想起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我们在思念家人亲人而憔悴的时候,也会马上想到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但是也有非常刚毅旷达豪健飘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那是还是弱女子的哀愁吗?

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章丘(今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今天的教育部长级别,他的文章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的赏识,母亲王氏也是系出名门。因家风的熏陶,所以她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就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据史载李格非就是大帅哥,母亲学问也高。根据先天遗传学的优生优育,李清照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儿也毋庸置疑了。随着父亲的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父亲也从小就带着李清照接触这些文人雅士。这些名流都是审美高手,如果李清照长得貌似恐龙形似鳄鱼那样的对不住观众,想必她父亲也不会带着她出席应酬。

这位美女也是资深的酒精考验的作家,在少年时就不是娇滴滴弱不禁风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她活泼而灵动,曾经就有豪放醉得找不着北的经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十几岁时的诗词歌赋在士大夫中就有很高的知名度,深深吸引太学生赵明诚。他虽是丞相赵挺之之子,但身上没有一点儿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9岁就开始收藏古董字画金石文物。另外,他所就读的太学是直接培养京官的培训班,在政治上很有前途。这样的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组合也非常如愿的结合在一起了。

生活这时对李清照还是非常幸运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8岁的李清照按父母之命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连理,因为两家都是高官,可以说这门婚姻也是门当户对。婚后,两人志趣相投如胶似漆,相知相惜互敬互爱,互相切磋诗词歌赋。赵明诚爱收藏是特费钱的消耗,因此,小两口经常为了收藏爱好而把好东西拿去当铺当掉,有时会搞得家徒四壁,赵明诚也乐此不疲,还为此编撰了《金石录》。但李清照也是夫唱妇随,很支持丈夫的事业,令当时的人们都忍不住对他们的美满羡慕嫉妒恨。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在宋朝动荡的岁月,李清照与赵明诚聚少离多,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宋高宗建炎3年8月,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病故去。一对相知相伴28年的恩爱夫妻从此阴阳相隔,把李清照一个人丢在纷乱的战火中。

国破家亡黎民涂炭,李清照南渡避难颠沛流离,他和赵明诚辛苦积累的文物收藏也在战火中几乎全部化为乌有。国破夫亡,财物散尽,没有子嗣,一个46岁的女人这时瞬间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晚景是何等凄凉!怎能不愁!

绍兴二年,李清照漂泊到了杭州。经过长时间的流离失所,又面对人生这么多不如意的`打击,她已经贫病交加有气无力了。这时,她遇到了风流倜傥彬彬有礼的张汝舟,他对李清照关怀备至呵护有加。这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又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之火,她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被巧舌如簧的张汝舟骗婚了。

结婚过后,张汝舟卑鄙小人的嘴脸逐渐显露。他因为李清照的才名和财名,盘算着娶了李清照就等于得到了巨大财富,谁知李清照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富有,对李清照从冷眼相待发展到拳脚相加。李清照也觉得自己完全受骗,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根本就是市井无赖,靠的是耍“妄增举数”(谎报增加考试次数,这在当时是欺君大罪)的手段而当官,渐渐发现她和对方志向情趣大异,根本不是自己寻觅的避风港湾。既然道不相同,不予相融,李清照想离婚。

在封建宋朝,男人休妻轻而易举,可女人告丈夫即使胜诉也要坐牢两年。而李清照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她不想再对家庭暴力逆来顺受,也不想自己在精神上受奴役,她要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人。便告了个张汝舟“妄增举数”的罪名,最终张汝舟削去官职,流放外地。李清照离婚成功,被判两年徒刑,但她以前朝中有交情,所以只坐了9天牢便被释放了。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现在又经历了骗婚和离婚,这又是她心灵的一道伤痕,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离婚后,她没被自己的悲惨命运打倒。虽然自己这时已经凄凉潦倒年迈体衰,但她仍不忘忧国忧民,一直关注国事安危。当他知道韩肖胄自告奋勇出使在当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金国的消息时,她精神大振,以满腹的辛酸苦泪化作笔下的豪情壮志!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千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于流人伍。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g土。《上枢密韩肖胄》

这时李清照已是流落民间的寡妇,但她化血泪为诗句为韩公壮行,提醒他在出使途中要防范敌人的虎狼本性,希望他不辱使命。以挽救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殷切盼望朝廷收复河山。可谓字字血泪,句句肺腑!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打马赋》表达了她想像花木兰一样,女扮男装披上战袍在千里之外从军杀敌,一起打过淮水,恢复中原。可是自己年级已大,无法实现凌云壮志。可见李清照的豪气!秦桧之流横行朝中,何人敢斗胆言兵?而李清照就这样叫板!

庙堂只有和戎策,惭愧深闺打马图。高居庙堂的文武大臣贪生怕死,在深闺的文弱女子面前应该惭愧。

经历人生冰火两重天的李清照在风俗殊异的异地,寄托自己飘零的晚年。挚爱的国家山河破碎,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挚爱的亲人,那堪永夜,明月空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篇3:怎一个“卧”字了得

【 案例描述】

在请学生熟读后,我放手让他们来学习。

师:同学们,本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与同学们分享你的体会。

生:我最喜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句。 这户人家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锄豆,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我从句中体会到这两个儿子很勤劳。

生:我最喜欢写小儿子的那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从“ 亡赖”一词中感受到了小儿子很调皮, 他在溪边剥莲蓬。

( 随机学习“ 亡赖”一词的音和义。 )

生: 我也喜欢小儿子,说不定他正在一边剥一边吃呢, 真是调皮!

生: 我也喜欢小儿子,我是从“ 卧”这个字中体会到的。 小儿子躺在地上剥莲蓬,憨态可掬。

此时,我觉得学生对这个“ 卧”字抓得很好,于是马上追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诗词,“ 卧” 字出现了两次, 还有一次是在? ”

学生脱口而出 《 牧童》 中的诗句“ 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这个“ 卧”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 躺“” 睡”“ 趴”……

师:这些字中,你们觉得哪个最好? 请说说理由。

生:“ 卧”字,它体现了牧童、小儿的悠闲和随性。

生 :我认为这 个“ 卧 ” 字写出了牧 童和小儿 的无拘无束。

生:这个“ 卧”字体现了孩子们的生活趣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像大人不能随便卧。 ( 学生笑声一片)

生:正是这一“ 卧”,将小儿的天真写得十分生动,所以作者辛弃疾写下了“ 最喜小儿亡赖”。

师:那么,请你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有“ 卧”的诗词。 相信现在读起来会感受到另一番情趣哦!

【 教后反思】

我想,上述环节令“ 让学”“ 研学”“ 补学” 这一生本“ 三学” 模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 卧” 字的妙用引发了学生对诗中人物的讨论,也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

1“. 让学”。 我放手让学生学古诗词,并让他们利用便签纸提问,在课堂学习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由读到悟,再由悟回归读。 整个“ 让学”过程中,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味到了古诗的意境。 不仅如此,在一次次的生生对话中,一些全新的问题被引发出来,对开展“ 研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学”。 我们提倡课内外要进行有机整合与重组。 对于同一主题下的三首古诗词, 我们也应充分进行整合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讨论。 当学生提出“ 卧”字后, 我及时把第一首诗中的“ 卧” 字带进来,让学生把两个“ 卧” 字放在一起学习,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 补学”。

3“. 补学”。 如何让“ 卧”字体现它的作用呢? 我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说一说“ 卧”字能否换成其他字,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了“ 卧”字的妙用。 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人物的鲜明形象,还体会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也变得入情入境。

篇4:怎一个愁字了得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②骤雨:阵雨。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自古以来,离情便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表现离情的千古佳作,“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为这首词的最佳注脚。

一、借景抒情

词人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幕:长亭外,斜阳里,秋蝉凄鸣,骤雨初停。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对可能永诀的恋人就要分别,怎能不黯然神伤呢?“留恋处兰舟催发”,水天茫茫,一叶扁舟随波逐流。离人就像这渺小的兰舟,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飘荡。“兰舟”这一意象更多的融入了词人无限的漂泊之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淡淡的云彩,迷离的烟雾,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衬托出词人离别的惆怅伤感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是很早就被吟咏的对象,常与离情相关,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柳丝长长,代表思念,柳叶弯弯,像是心上人的眉毛弯弯……再加上“残月”这个意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相的变化与悲欢的情感相连。圆月如盘,寓意团团圆圆;残月如勾,寓意残缺不全。清晨时分,词人推开窗户,凉风拂面,一弯残月挂在柳梢,想起別后的日日夜夜,怎一个愁字了得!总之,在词人笔下的寒蝉、长亭、兰舟、暮霭、杨柳、残月都是表现愁绪极佳的意象,集合在一起更能渲染一种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氛围。

二、细节刻画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雨霖铃》中有一个经典的细节描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长亭送别,虽然酒宴摆好,美酒斟满,但是这对恋人却无心饮用,即使吃到嘴里也是“土气息,泥滋味”,只是因为心中有百般留恋,万般不舍。“兰舟催发”不愿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两个人手拉手,含泪对视,试图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最后一次深深的印进记忆中去,此时此刻,似有千言万语,然而却只能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这无言的哽咽才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对彼此的真挚深沉的爱恋和此时此刻内心极度的痛苦。

这首词里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想象别后的日子会怎么度过呢。孤孤单单、形单影只、漂泊无依,纵使有怡人的风景、美妙的时光,因为缺少了心上人的陪伴,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千般情意、万般爱恋,又能与何人分享呢?“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才把词人想要表达的离愁别绪渲染的淋漓尽致。

三、虚实相生

词的上阕写实,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直接抒发离情。先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深秋,地点是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融情入景,点染气氛,为全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基调,接下来写离别的场面。“帐饮无绪”,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写出了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感伤。难舍难分之际,船家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奈和词人内心的痛苦。这些都是现实,是眼前之景,是实写。

下阕写虚,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一个“念”字,告诉我们下面写的是想象。“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想象中兰舟起碇开行,一路上暮霭沉沉,烟波迷茫,随水漂泊到遥远的南方,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是想象酒醒后孤单冷落的心境。杨柳依旧,晓风凄冷,残月如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今后漫长孤单的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千言万语又有谁可以诉说呢?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的细致入微。总之,这首词将真实的离别场景和凄楚的别后想象交织在一起,虚实相生,使别情更加真切感人。

篇5:怎一个什么字了得作文

静,是一潭湖水尚未犯起涟漪;静,是陌上花开却无一丝声息;静,是在热闹中“众人皆醉我独醒”;静,千百种用法,千万种含义,何时何地,静都是一种无声的旋律……

森林,幽静僻远,踏上一条羊肠小道,着一片落叶逐渐凋零,那古老神秘的森林,在一片绿色的笼罩下,那是一种自然的美,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当你看到树木苍老的年轮,动物隐匿的身形与若隐若现阳光的透明,哪怕有一丝声音,都会有不和谐。所以,动植物们放轻了脚步,放缓了声音,让这个幽静与静谧,营造美好的景象,充满这个赖以生存的沃土。

古人云:“宁静而致远”,宁静,并非静谧至不出声音,而是指心灵上的淡薄。小桥人家,闲话桑麻,弹一首琵琶,何尝不是一种宁静?听潺潺流水,望黄鹂啼叫,莫不是一种致远?这保持着一种随意的心态,日出农耕,日落炊米,无需一把剑仗剑天涯,更无需一纵身舍已为人,一颗宁静的平常心,足以致远。其实也有一种静,那就是乐曲。美妙悠扬,是一种有声的“静”,静得陶醉人心,尽管不是一声不出,但乐于陶醉其中,也会感到宁静,再无闲杂之声入耳,从而致远。

海洋,广阔磅礴,寂静无声,偶尔翻涌的浪花,反倒增添了几番情趣。海洋深处,漆黑一片,偶尔有一条灯笼鱼照亮那一小片光亮,必在黑暗中,寂与静都得以升华。

课堂,安静至极。老师威严地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在底下奋笔疾书,麻雀不论在窗外叫得多欢快,也不足以扰乱心神。

篇6:怎一个乐字了得作文

六一园的比赛和以前差不多,但是还是那么丰富多彩,比赛项目很多,有投球、鼻画、乒乓球、抱箍等20多项。其中,我以投球为乐。

投掷是我的`第一个游戏,因为它在我们班。游戏规则很简单。每轮有两个乒乓球。把乒乓球扔进罐子里。一个玩家得五分,两个玩家得二十分,一个玩家得不到分。

队伍在慢慢前进,终于轮到我了。我拿起扔进罐子里的乒乓球,站在我开始扔球的位置。我先查了一下罐子和我的距离,只有1。5米,看来,不要把球扔得太用力。我投出了第一个球,在投出的瞬间,我的手撞到了讲台上,球从我手中飞出,打在了罐子的边缘,然后弹了回来。只差一点就进不去了。大概只有1mm左右,真可惜!

我拿起另一张作文《球》,用刚刚投出的第一张的力量轻轻把球投出去。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只听咣的一声,球直接进了罐子里。耶!球进了!我高兴地跳到一边,拿了我们数学老师的钱。数学老师偷偷给了我两个十美分,我赶紧塞到口袋里。在花园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班的同学对老师说:今天是儿童节,你要多给我们加分,让我们可以多交换好吃的。老师笑着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说会给我们班每个学生一些假期福利。老师好像没有忘记我们的约定,这二十点是我的假期福利。

我兴高采烈的来到四楼礼堂交换奖品。奖品有很多种,比如薯片,冰红茶,棉花糖等等。经过一番思考,我终于换了一包虾饼和一瓶雪碧,然后拿着奖品去玩别的游戏。

篇7:怎一个奇字了得作文800字

一场奇妙的旅行也从现在开始了。

只听一声巨响把我吵醒了,我起来环视一周,因为还有沉浸在睡意中,我并没有查觉到什么不对,于是又一头倒下去。突然,我猛地惊醒,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奇大无比,连我也变了,变成了一个塑料袋。

只见门一开,从外面走进了一个人,是妈妈!我十分惊讶。妈妈一边收所,一边说:“这孩子,出门了也不说一声。瞧!这给她乱的。”紧接着自听见一声叹气。妈妈将我拿起,与其他垃圾一同丢进了垃圾车里。这可急坏我了,哎呀,糟糕,怎么把我也丢了?!可现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可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跟着垃圾车出行。

我在车里坐了好一会儿,看着人们都急匆匆地走在路上,一栋栋大楼往后快速地飞驰,就在这时一阵大风吹来,将我吹了起来飘落在大街上,我不死心地直喊着:“司机,停车!还有我没上车呢!等等我……”唉,算了,我只好在街上游荡,等着路人将我捡起来。我在路面上正好好地躺着,这时却有人踢了我一脚,把我踢得直叫痛,我生气地对那小姐喊:“小姐,请注意你的脚!”一语未了,又有一位先生从我身上踩过,没多久,我身上已经青一块紫一块的,浑身酸痛。

无数人对我视而不见,我独自在街上流浪了许久,前方是一位清洁工,我心想:来者不善,怕是又要从我身上踏过去。我一手拿着小木枝,正想跟她大干一场,没想到她一扫把扫走了我,我的全副武装不免有些尴尬了。

不过垃圾就该呆在垃圾堆里才是,我静静地躺在垃圾车里,看着美丽的夕阳来到垃圾站……

“叮铃铃……”我又回到我的房间。一场奇妙的旅行结束了。

篇8:怎一个“活”字了得

一、研教材, 把学习兴趣激活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 以疑激趣, 以乐引趣, 以境致趣, 让学生产生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 使学生想学、愿学, 并且带着问题去学。讲《烛之武退秦师》, 一曲反弹琵琶“怎样才能使烛之武退师失败”一击石激起千层浪;讲《鸿门宴》, 注释说项羽以“生彘肩试樊哙胆量”一个节外生枝“项羽果真这样细心, 陈平怎么会一去不复返”, 又引起了学生几多思考;讲《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一个偷梁换柱, 改题目为“照镜子的启示”再加一点透镜成像的机趣, 又增添了几许情调。如此, 课文中的形象活了, 学生的认识也深刻了, 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设情境, 把授课情感调活

兴奋时便气满声高, 气愤时便沉声怒色, 紧张时便气短声促, 平淡时便气缓声平, 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思想情感中, 让学生直接感知文中的情思。

讲《鸿门宴》来一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 谁不由铮铮铁音见铮铮铁骨;来一曲《霸王别姬》谁不由萧萧悲声听萧萧悲情。讲《项脊轩志》点评“儿寒乎, 欲食乎”以可婉之声道可婉之情, 拟可婉之态, 谁不潸然泪下。讲《我与地坛》细剖母亲在偌大的园子里紧紧张张像找一根针一样寻找自己二十岁上突然瘫痪了的儿子, 谁不从入木三分的心灵独白到入情十分的大放悲声。讲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旁征博引“他乡做客, 一可悲;经常做客, 二可悲:万里做客, 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 四可悲;当此重九佳节, 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 只是去登台, 五可悲;亲朋凋谢, 孤零零的独自去登, 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 却又是扶病去登, 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性的, 多种多样的, 八可悲;光阴可贵, 人生不过百年, 如今年过半百, 几落得这般光景, 九可悲。”至此,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纸波澜”的大诗人形象力透纸背, 呼之欲出。

三、研教法, 把课文内容讲活

教师应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进得去出得来, 把课文内容讲活。如讲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课文中有九个例子, 钱先生说“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促织向蚂蚁借粮, 蚂蚁不肯, 促织饿死了。这本义自是说蚂蚁的吝啬, 而钱先生却把这作为放大镜和显微镜来洞察社会。促织死了成了蚂蚁的粮食, 而据说促织变成了诗人, 于是作家、诗人们死了, 又培养了—大批靠写回忆录, 研究性文章而获取名利的蚂蚁们。对此“多边”的分析自然会使学生咀嚼到人性的丑恶, 社会的复杂。

四、重学法, 把学生思维诱活

搞活思维的过程就是变“学会”为“会学”的过程。思维训练的过程, 本身就强调了过程教育的内涵, 批判了结果教育的弊端。如讲《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三个典故之一——关于岳飞的典故, 可采用类似求证三角形的相似性来求证用典的旨意。三角形ABC, A为岳飞, B为秦桧, C为道悦禅师, 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 秦桧与高宗因岳飞与道悦有关系而追杀道悦。经相似求证, A'为柔石, C'为鲁迅, B'应为国民党当局和刽子手。因为柔石以“莫须有”罪名被捕, 鲁迅因柔石的印书合同而被追捕, 自然C’就应是国民党当局和刽子手们了。这种思维过程的展示, 能使学生活起来, 突出知识的迁移, 能力的培养。

五、凸主体, 把课堂气氛研活

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活起来了, 课堂气氛也就活了, 怎样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当是新教材教学中的重头戏。如教学苏轼的《石钟山记》, 运用电教手段, 让学生看与石钟山有关的电教片, 当然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就一般情况而言, 激活还是来自于教师的研究性教法和学生的研究性读法, 在讲读过程中, 我们结合了苏轼的宦海沉浮。王安石变法他反对, 司马光变法他也反对, 学生带着“苏轼这人究竟怎么了”的疑问展开研究性学习时, 被贬官黄州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上场了, 被贬官密州时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上场了, 《江城子·纪梦》上场了, 相关的文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上场了,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也上场了。原来, 苏轼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太认真、太注重现实。难怪他的小妾朝云说:“学士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满肚子的深刻的评判性, 使他眼里糅不进一粒沙子, 像鲁迅一样。他们的批判性赢得了民心, 赢得了史册的青睐。这样, 教学研究的专题有了, 实践课、活动课、第二课堂走进了第一课堂, 课堂气氛不活就成为咄咄怪事。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中通过研教材, 把学习兴趣激活;通过设情境, 把授课情感调活;通过研教法, 把课文内容讲活;通过重学法, 把学生思维诱活;通过凸主体, 把课堂气氛研活。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学习效果。

篇9: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键词:李清照 闺情 相思 风韵优美 低回婉转 凄苦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性强记,兼工诗文,被誉为“一代词宗”。她的词可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李清照生活优裕,其词多写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颠沛流离,连遭不幸,丈夫病逝,被诬为通敌,后又因改嫁事横遭非议,其词题材拓广,多难的时代,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风格转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纵观她的词作正是其一生之写照。

一、前期多写闺情、相思,词作风韵优美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仕宦之家,是北宋文学家李格非之女。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早年在欢乐中度过。那首《如梦令》充满了青春和浪漫的气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了青春年少的美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作者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笔触,连环画式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泼,妩媚多情,好奇机敏而又略有几分矜持的可爱的贵族少女形象。刚刚荡完秋千的她见有人突然闯入,含羞逃走。慌乱中,连鞋子也顾不得穿,光着袜子,不好意思地朝屋里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可能意识到自己如此狼狈有些失态,也可能对这个冒失鬼有些恼恨,也可能是因为好奇,逃到园门又停下来,靠在门旁假装嗅梅,回头却偷眼看“来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她的“见有人来”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大方方地去见的微妙细致的心理;她的有所期待的“倚门”动作;她的少女窥人之态可掬的“回首”,她的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少女的娇羞等一系列行为,跃然纸上。

结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恩爱生活,给她的创作平添了不少的佳词诗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与丈夫两地分离时所作的一首相思之词,因惦念丈夫的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更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同是一样的意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首词寄往给丈夫后,赵明诚曾一度把自已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也不见人,苦思冥想,试图写出一首超越妻子的作品回寄给对方。三天后竟然作出了五十多首诗词,信心十足的把妻子的那首词也掺入其中,请来好友分辩好差。好友经过一番的欣赏,只说出一句:我看你这么多的作品,惟有几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写不出“莫道不消魂”三句,盖不仅才力不逮,更有不如李清照用情之深的原因。

二、后期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风格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和平年代夫妻恩爱的二十年生活过去了,眼下正是兵荒马乱之时,金国大举入侵。不幸丈夫赵明诚因病逝世,留下孤苦零丁的李清照和他半生的收藏。为了完好的保藏这一大笔的文物古籍,李清照开始了逃亡式的生活,最终还是让战火摧毁了她和丈夫半生的心血。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梅花是李清照一生的最爱,她为梅花写过不少词句。而今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夫君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那是一种多么痛苦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十四个字连用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之后的愁苦之情,虽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效果。一座冷冷清清的院落,一个形只影单的妇女。眼前黄花堆积,朵朵萎靡,耳中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孤守寒窗,面对冷清凄惨的情景,枯坐终日,独饮不解心愁的薄酒。这是一幅怎样凄清的画面。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朝统治者软弱慵懦,对金妥协,以致失掉北部江山,南渡后又不图恢复,偏安江左,女词人对之极为愤慨,借咏史对之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作者对楚霸王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从而表现了她尊贵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后期,长期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女词人,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一代词宗的逝世,留给后人的是一份伤感。她的词是如此让人陶醉,笔者不禁被她的文字所浸透,她的每一首词都是那样感人,那样的让人痛彻心扉,似乎让人感觉到千年前的心跳,感觉到她的灵魂是那样的孤独……这一切,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10: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

一年后,第一个成语宝宝出世了,但这个孩子自打一出生就不哭不闹不笑,妈妈跟她取名叫“默默无闻”。尽管如此,它还是成了成语姑娘的掌上明珠。但是,没过多久,这孩子却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成语姑娘终于在一家卖蚊香商店的招牌上找到了,叫“默默无蚊”,并且这家店主人的生意出奇的好。经打听,才知道是她的丈夫广告商偷偷从家里带出来,再以高价卖给蚊香店老板的。成语姑娘只好百般诉苦把自己的孩子领回了家。

又过了一年,成语姑娘再次生下了一个成语宝宝,取名为:“依依不舍”,尽管它的妈妈百般呵护,寸步不离地照看,最后还是被丧心病狂的丈夫再次出卖了。成语姑娘又出门找啊找啊,踏破铁鞋终于找着了:这次是被广告商天价卖给了一家服装店。就这样,成语姑娘每生一个成语宝宝,都被见钱眼开的丈夫出卖。并且都被商人弄得全身伤痕累累。你看:宝宝“依依不舍”变为了缺胳膊少腿的“衣衣不舍”;聪明可爱的宝宝“其乐无穷”被迫成了受人欺负的“骑乐无穷”;宝贝“不见不散”成了一地毛发的“不剪不散”……并且一个个宝贝都流浪街头,受人白眼。成语姑娘这做妈妈的太忧愁了。

很多年过去了,成语姑娘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又无能无力改变这一切。就这样,大街小巷、商家店铺、报刊杂志、电视传媒等随处可见成语宝贝们的身影。它们全都被改头换面了,全是流浪受伤的有家不可归的成语宝贝们。看着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潮,大人们看过后一笑而过倒也无所谓,宝贝们最怕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而让他们误入歧途:因为孩子们太天真,太善良,一旦自己进入他们似白纸的大脑,是无法抹去和改正的。但宝贝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它们是无辜的呀?终于有一天,一个孩子拉着一个大人,边走边哭地说:你看嘛。那牌子上写的不是“默默无蚊”吗?还有这儿:骑乐无穷、无鞋可及、不折手断……我错在哪儿啊?人家都是这么写的,怎么就我写错了呢?成语宝贝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唉!怎么办呢?大人摇摇头,叹息着和孩子走了。可怜的人!

篇11: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

一、音乐课

在音乐课上,我和任豆不知是因为什么无厘头的理由,斗了一回嘴。我这个经验明显不足的新将和她这个沙场老将用用脚趾头都能知道谁赢。但是,本宝宝还是有些不服气,说好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呢?

二、科学课

科学课上到一半,我都在想怎么“报复”任豆。结果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任豆的衣服上写上一个大大的“笨”字。

三、计划实行中……

我想出这个“绝妙”的办法后,立刻告诉我的朋友兼同位王豆。王豆一边坏笑一边说:“王淄萌,你这一招绝了。我和你一起干!不过我建议你用钢笔。”

“还是用摩可擦吧!好擦。万一事情败露,也好擦干净。”

“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然后我和王豆就左一笔右一笔,在任豆可怜的衣服上写下了“笨”字。写完之后,我有点害怕。

可是,我一看前边刘豆的衣服,我就更害怕了。因为,我居然在刘豆身上划了两道,乍一看就是个“二”字。

完了,完了,万一事情败露,她还不打死我?于是,我就在刘豆衣服上又补了一下。这一补就被刘豆发现了,我可得写“遗书”了。

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

到了下午,我问了任豆一个问题:“任豆,你是觉得你是个君子还是个小人?”

“废话!我当然是个君子。”

“我宁可你是小人,也不希望你是君子。”

“为什么”

“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我希望你是一天到晚的报仇,因为那只是一天。要是你是君子,就要报十年仇,那我中午还吃饭不?(因为任豆是管吃饭的)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呵呵!”

篇12: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650字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每年6月份的高中考之后,一篇小小的作文,牵动着整个社会十几亿人的神经,这恐怕也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绝无仅有的事情了。

作文历来在高中考中以所谓大题而引人瞩目,由于占分比重大(一般为60分),对考试结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每当高中考之后,必成广泛议论的话题,举县举市,基至举省举国予以关注,特别是家有考生的父母家长更为关注。更有好事者在高中考阅卷结束后还要弄出所谓满分作文或零分作文来给难分高下的争论添柴加火,推波助澜。虽然用满分或零分的极端小概率事件来为各自的立场作证,但都不足以服众,也更难以和无助于改变作文不争气的客观事实。还有一些作家和写作爱好者也纷纷写出同题作文,前来参与助兴;各路媒体也不甘落后,邀请名家名师点评作文,更是各说各理,精彩纷呈。

每年高考之后,有人因作文得高分而跃登龙门,甚至一夜成名,但更多的人因作文偏题、跑题而痛失高分,从而与重点名校失之交臂,扼腕长叹,直至抱憾终身。真乃成亦作文,败亦作文!就这样,小小的一篇作文,承载着国人太多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沉浮,牵动着社会和老百姓太多的敏感神经。

那么,这样天字号的第一件大事,其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呢?一位网友是这样调侃的:出卷的老师秀一下,做题的学生赌一回,改卷的老师胡一次。说的虽然有些偏激,但细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先来看出题。每年高中考的作文出题,一是为了防止猜题押题,二是为了显示独具匠心的创新,都要让出题者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语不惊人死不休,题不惊世誓不休,于是各种出题秀便粉墨登场了。

有“文学秀”。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年高考上海卷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高考辽宁作文题目:《肩膀》;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提蓝春光看妈妈》、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2008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还有今年的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江西卷:《你拥有什么》等等,文学味太浓,文艺腔太重,一个个的,似乎不把咱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整成空头文学家决不善罢甘休!

有“哲学秀”。如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还有就是“辩证法”扎堆现象。如2010年北京卷: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有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虽然有所收敛,但《科技的利与弊》、《想着拥有还是想着没有》等辩证题目仍然不少。似乎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天生的辩证法家、哲学家,可正是这些“辩证法”问题、哲学问题把中国的孩子坑苦了、毁掉了。

也有“生活秀”。如2008年重庆命题作文:《生活在自然中》;2009年安徽语文卷作文题:《生活给我智慧》; 广东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谈“常识”》;湖南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四川省语文卷作文题:《熟悉》;2010年天津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江苏卷: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南卷: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今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些题目,貌似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学生真要写起来又有“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无力感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无奈感。

还有“深沉秀”,即出题者故作深沉。如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福建卷:根据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天津卷: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你让我们这些既没有受过严格逻辑思维训练,又没有太多生活常识和人生经验而平时只知道拼命做题的孩子如何去面对这些深层次的成人世界甚至是超验世界的问题?

这些无法自由发挥的作秀题,出题秀们似乎还要把荒诞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每个题目后面几乎都有一段众口一词的提示:“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种貌似微言大义,可以自由发挥,其实没有限制的不确定性是写作的大敌,不仅让人无所适从,还成了写作者最大的思维束缚和心理障碍;而欧美国家的写作训练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看似规定较多,范围狭窄,但写起来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大,更无顾忌。这就是一种悖论:貌似自由的却最不自由,貌似不自由的却最自由。

总之,这些作秀的高考作文题,空得不能再空,虚得不能再虚,悬得不能再悬,飘得不能再飘,可以用四个词语加以概括:空洞无物,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让人脑残。难怪有网友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只要是书你就得看,而且多看,你现在才小学二年级,到你考大学时,就怕题目古怪得字都不认识了„„” 再来看做题。面对这些貌似自由而又最不自由的作文题,做题的学生又是怎样应对的呢?就是一个“赌”字,是死是活,赌一把结束,谁都对最后的结果没有把握。就以今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为例。先赌立意:有学生从要关注细节的角度立意,有学生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立意,还有学生从关心他人和社会责任心的角度来立意,也有学生从要立即行动的角度立意,更有学生从要提倡文明礼貌用语角度立意,因为题目中有一个“请”字,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立马傻眼了,不知所云,脑袋变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和写起,更遑论立意了。因为他们有的从来就没见过或者没有注意过梯子,压根儿就没有梯子的概念,你叫他如何去写?或者有人对梯子是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本身就存有疑惑,因为他们家的梯子从来都是竖着放的,不占空间。所以这是一只令人怀疑的梯子,也是让人纠结的梯子,因此被外界讥评为今年最离谱、最“坑爹”的作文题。表面上看是立意自定,其实是立意已定。比如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你敢写一篇与其相反的竖着放的立意文章吗?立马判你离题,甚至零分。这不是公然扼杀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吗?其立意自定不也完全就是忽悠人的鬼话吗?

立意是关键,如果立意赌输了,就将满盘皆输。那么立意正确之后又将会怎样呢?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吗?也未必是。因为以我们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他是肯定无法进一步论述这样一个问题的,所以都是说一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正确废话,毫无价值和新意可言,你要考察他们什么能力?你能考察他们什么能力? 最后再来看改题情况。以前也曾听说高中考评阅一篇作文平均也就几十秒的时间,我还半信半疑。直到今天看了新华网转载的青岛《半岛都市报》今年6月15日的报道:“探访高考阅卷现场:评阅一篇作文最快40秒”,我才信以为真。按照平均一分钟 600字的阅读速度,一篇800字的作文还没有读完,就已经评出分数了,这怎一个“胡”字了得,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呢!你让广大久等久盼、辛辛苦苦十二载的考生情何以堪?面对如此神速的阅卷,如何能保证作文的阅卷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多是看一下开头结尾,再看一下字迹是否工整,就判出分数了,这跟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什么区别?

鉴于如此不堪而又涉及千家万户和数以千万计莘莘学子前途命运的作文现状,我曾大声疾呼要取消作文和作文教学。有人因此讥讽说是因为我不会教作文才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如果仅仅是针对我个人,也许我能承认:是的,可能真的是因为我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而不会教作文。但面对目前作文教学及高中考作文的普遍惨状,说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不会教作文我是绝对不能认同的。即便如此,作文教学更应该反思:确实已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试问:一个让绝大多数学生和语文老师都成为失败者的教学活动,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吗?我们还要继续陪着少数所谓会教的老师一起玩、一起练下去吗?这个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

不是会不会教的问题,而是作文自身的问题。要像废除八股考试一样废除作文这种陈腐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内容。有人会说这太困难了!但困难再大,难道我们还不如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吗?清政府不就是在1905年果断废除延续14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和有着700年历史的八股文了吗?天不也没有塌下来吗?

篇13:窃读:怎一个“爱”字了得

一、快乐与惧怕的交织

窃读给作者带来的感受既是惧怕的,又是快乐的。如,课文开头就描写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走进书店,“暗喜没人注意”。在这里,一个“暗喜”表现了作者窃读前的快乐心情。当找到之前未看完的书时,作者是多么欣喜、多么激动,因此,她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因为有书读,所以作者很快乐;但又因为是窃读,所以作者心里很不安,更有一种隐隐的惧怕。

再如,走到书店门口,看到店里有很多人,感到安心了。这种短暂的快乐,与作者“踮起脚尖、钻、挤”时的小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读书时快乐与惧怕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既相互对立,又和谐交融,形成了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二、童稚与狡黠的共生

在《窃读记》这篇文章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心理与我们的学生非常接近,那就是童稚与狡黠并存。对于大人们来说,孩子大多是无辜的,是弱势的一方,因此常常需要别人的照顾。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了,对于事物都有自己明确的认识和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可以“骗”到大人,这就是孩子们狡黠的一面。这篇课文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者小女儿。”这句话中的一个“贴”字,把一个乖巧、可爱、充满灵性的小女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产生不忍拒绝之感。再有,就是对下雨天书店老板不好赶人进行揣测,然后又通过“皱起眉头、望着街心”的动作描写,以及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把一个天真与狡黠的小姑娘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窃读是多么丰富、细腻而充满挑战啊!

三、苦涩与甘甜的并存

在课文中,“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以及“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们眼里最平常不过的读书,在作者林海音这里却成了一个体力活,她不得不变换着各种姿势支撑着自己尽可能地多读书。因为读书,作者又饥饿又劳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苦差事。一个“窃”字背后隐藏着多少这样的苦涩啊!

但是,读书得到的甘甜又远远大于自己为之的付出“: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因为爱读书,因此,不管窃读再苦再累、再难堪再不易,但是给作者的感觉依然是温馨、甜蜜而美丽的。

篇14:怎一个抠字了得作文800字

炎炎夏日之中,在班级里我嗅到了一丝恶意,班主任又试图“抠”走我们的午休时间,她喋喋不休,讲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话,一看就是话中有话。她眉开眼笑地说:“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晒,女孩子也得待在教室保养保养自己的皮肤,免得晒黑了会很难看的。男孩子也一样,跑得一身汗会很臭的,还不如待在教室里吹吹电风扇。”讲台下议论纷纷,其中有位同学就嘀咕:“又搞什么幺蛾子,直说不行吗,看得我都有一些反胃。”老师急忙摆手,瞪大眼睛佯装着急地解释道:“不不不,别误会,我不是不让你们去上体育课,只是关心关心,我听学校说体育老师很多都中暑,所以我只是提醒一下,让你们小心,为你们着想。”好了,泡汤了,我们的体育课!唉,老师是什么时候练就如此清新脱俗的说话艺术,我们的自由被丢到了九霄云外……

这还不算完。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趁班主任还没来,同学们一个个都急忙到走廊上排队。怎料班主任老师办公室一路小跑,把我们叫住,笑容满面地说:“只要做一个小测试,你们就去上体育课。”说完,同学们做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坐到位置上,其实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她拿着约有10cm的卷子,依次发下。

同学们的下巴都快要掉了下来,眼珠子瞪得都跟乒乓球一样大了。我奔溃地说:“大人的话小孩子不能信!”我的脑袋早已被大火烧成粉末了,哪还有力气写卷子啊!

到手的作育课就这样没了,课上了一半时,体育老师来了,同学们露出期盼胜利的笑容,心想:这下有救了,终于摆脱班主任的魔掌了。就在这时,她站了出来,把体育老师叫出教室商量着什么,就这样,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班主任回来了,尴尬地说:“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不知道我发的小试卷你们写完了没有呢……”

篇15:怎一个情字了得-800字作文

真诚的冷漠,虚伪的善良,褒与贬的模糊,黑与白的交杂,同学之间的关系开始复杂,不只是简单的你和我好,我不和你好。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岁月的河流太漫长,大部分的人都会被无情的冲走。但是,与青春有关的一切,总会沉淀到河底,成为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拥抱你,拥抱最后的勇气。那些年太过于美好,让我无法忘怀。还记得吗?那些年我们一起哭过、闹过、笑过。那时的我们当被老师误会时,我们总是在下晚自习后全部玩伴到操场拥抱在一起,大声哭泣;当我们遇到开心事时,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欢乐。那些年,那些事,让我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无法忘却。每一缕单薄的轻云都不能独自造就倾盆的大雨;每一粒微小的尘埃都不能独自构筑山丘高岭;每一只灰白的珊瑚虫都不能熬过深海的一日,所以那些年有你们的陪伴,我无比幸福,也很知足。

可如今我们在不同的学校,但关心依旧很好,现在的我们比过去更加坚强,所谓的坚强不过就是没有一个可以靠着哭的肩膀,不管怎样,我们承诺过爱尔兰只属于我们九同的天地,今后的我们会在爱尔兰汇合。我想承诺,不因时间久远而遗忘;承诺,不因家境贫寒而放弃;承诺,不因他人落魄而食言。我们心连心,我相信下个夏季我们会在爱尔兰相遇。肩膀,不过就是在难过时借用哭泣;肩膀,不过就是在累时靠着休息;肩膀,不过就是当我们在最想放弃时鼓起勇气;肩膀……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垂不老的容颜,所以不要到年老的那一刻,唯有热泪盈眶,才祭奠那早已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我想我不会热泪盈眶,因为我身后有一个巨大的肩膀——九同我很快乐也很幸福,能在这个叫青春的岁月里与你们相遇。起点低,就贴近于大地;千里已尽,就再行千里。

★ 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1000字

★ 怎一个“凉”字了得

★ 怎一个悲字了得初中作文

★ 怎一个“烦”字了得作文700字

★ 怎一个剪字了得

★ 语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网友来稿)

★ 怎一个瘦字了得 --李清照瘦字情结探微(教师中心稿)

★ 推荐一个地方4oo字作文

篇16:拆迁怎一个“强”字了得

“我们一家人正在睡觉, 闯进一伙人把我们拖出来, 随后推土机就把我们的房子推平了, 电脑、冰箱都被砸在里面。”在开封市中心鼓楼广场, 一名妇女在诉说她的遭遇。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 必然伴随着拆迁。拆迁是为了城市能更好地发展, 但怎样做好民心工程是有关部门或领导应该好好考虑的事情。可是一些地方, 在群众的补偿没有保障, 工作没有做通的情况下强行拆迁, 结果导致群众与地方党委政府矛盾激化,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虽然2010年下半年中央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 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草案) 》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 但一些地方政府置若罔闻, 对于强制拆迁仍乐此不疲。对此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哲学的角度加以思考。

一、从政治角度来看

首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 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因此, 在拆迁过程中, 政府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 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解决群众在拆迁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维护拆迁过程中群众所应得的利益。强行拆迁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

其次,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做到依法行政。一些地方政府在拆迁过程中, 不按照法定的程序对群众做认真、细致的工作, 不依法对群众的损失给予应有的补偿, 野蛮拆迁、暴力拆迁, 导致群众对地方政府强烈不满, 甚至酿成自焚的悲剧。这种拆迁与法制社会的精神是相背离的。

再次,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民主执政是党的重要的执政方式,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民主执政的重要内容。强拆不仅有悖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而且因其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不利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而不利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

二、从经济生活来看

首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拆迁往往伴随着土地的征用, 强拆后的农民失房又失地, 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既不利于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又显然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因此, 需要对拆迁农民的受损利益进行充分的补偿, 以引导农民自愿拆迁。事实上, 群众不满意拆迁, 主要在于得不到满意的补偿安置。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但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只是辅助手段, 且不能违法滥用, 而强拆很大的一部分是违法滥用行政手段的结果。

再次, 科学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 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拆既侵犯了群众的利益, 也有违社会的公平正义, 与科学发展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 强拆也不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从哲学角度来看

首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因此, 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些地方政府不顾群众利益强制拆迁, 甚至与开发商相勾结, 贪污腐败, 站到与群众利益相对立的立场上, 完全背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其次,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强制拆迁, 是错误价值观的体现, 最终必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荆河静思夜散文下一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