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

2024-04-20

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精选9篇)

篇1: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

数学绘本展示活动

主题: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联系生活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生活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学生创作数学绘本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活动时间:

4月5日——4月15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本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二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以数字、图形等为创作基本素材,可运用平移、旋转等规律做图。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10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15日。评委教师:教导处

篇2: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

一、活动主题

相伴共读共同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__年4月至20__年11月

三、活动内容

(一)营造良好家庭亲子阅读氛围

1、举办20__年__市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于世界读书日之际,举办20__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通过网络发布家庭亲子阅读推荐书目,开展家庭亲子阅读示范讲座。

2、展播亲子阅读微视频。加大亲子阅读宣传力度,将优秀创意亲子阅读微视频在网络、微博、微信及有关移动终端等在线播放,方便家长儿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向广大家庭传递亲子阅读理念,推荐可操作的亲子阅读方法。

(二)加强家庭亲子阅读示范指导

1、推荐家庭亲子阅读优秀书目。根据上级妇联部署,推荐200种家庭亲子阅读书目,引领广大家长、儿童读好书,满足不同家庭的阅读需求。

2、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培训。组织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培训,提高指导家庭亲子阅读专业水平,切实推进家庭亲子阅读在全国各地科学普及开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1、开展“阅享童年爱我家国”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庆祝建国_周年,通过开展“阅享童年爱我家国”亲子诵读活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传承家德家风,培养阅读习惯,激发爱国热情。__市妇联将在城区4个街道分别开展一场亲子阅读活动。

篇3: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

一、选择合适绘本, 挖掘数学元素

一本优秀的绘本往往隐藏了许多的教育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要阅读绘本、分析绘本, 正确把握绘本中的数学线索。如《超级擂台赛》涉及了数量、身高、重量、速度的比较和统计;《一寸虫》涉及了自然测量;《小刺猬的项链》涉及了排序;《首先有一个苹果》是涉及了1~10的数量和逻辑推理……这些绘本的数学线索比较明显, 在阅读中就能让孩子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而有些绘本中的数学线索比较隐秘, 需要老师加以提炼和设计。

二、合理改编绘本, 凸显数学元素

有些绘本虽然蕴含了一些数学元索, 但却不是很明显, 或者说不太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为此, 我们在保持绘本原有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编, 让它的数学元素更加明显。如小班活动“一颗纽扣”讲述了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纽扣, 它去寻找纽扣的主人, 遇到小狗, 就问:小狗, 这是你的纽扣吗?小狗说:“不是, 我的纽扣是肉骨头。”接着, 它又遇到了一些其他的动物, 都不是它们的纽扣。最后回到家中, 发现纽扣原来是妈妈的。在分析绘本时我们发现, 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白色的圆形的有四个洞眼的, 涉及了图形、颜色及数量等数学知识。我们考虑适当地改编绘本, 把一些图形认知放在其中, 把小动物们的纽扣从它们所喜欢的不同食物, 变成了不同形状、颜色的图形纽扣, 如小狗的纽扣是黄色的三角形的有两个纽扣洞的纽扣, 小兔的纽扣是红色的方形的有四个洞眼的纽扣, 小刺猬的纽扣是半圆形的蓝色纽扣等, 并对原有绘本进行了删减, 只保留其中的3个小动物。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借助故事中原有的句型, 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纽扣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纽扣洞眼的数量。

三、自编数学绘本, 把数学元素故事化

绘本虽然很多, 但不能包含幼儿园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根据数学的知识点, 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自己创作一些数学绘本, 把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中, 让数学活动富有情趣。

1. 以幼儿喜欢的动物为主角。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 在自编绘本时我们常采用可爱的小动物作为主角, 创编相应的绘本故事, 并把它们用多种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制成大书, 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

2. 以幼儿喜欢的动漫人物为主角。

动画人物奥特曼、海绵宝宝、喜羊羊等, 一直是孩子们谈论的话题, 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明星。大班数学绘本《海绵宝宝的汉堡店》, 我们就采用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海绵宝宝为主角, 并以幼儿喜欢的快餐店作为活动场景, 来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数学绘本, 主要让孩子感知“10的加法”的同时, 学习“10的连加”。

四、续编表演绘本, 把数学操作融入情境中

《指南》中有这样一条教育建议:“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 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 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绘本《小刺猬的项链》中的数学线索就是排序, 先是红豆、绿豆两种颜色豆子的排序, 然后是红豆、绿豆、黄豆三种颜色的豆子间隔排序, 再是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排序, 把数学的排序知识融入绘本中, 通过绘本阅读, 让孩子感知物体有规律的排序, 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幼儿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我们就把这个绘本放进表演区。表演就需要制作相应的道具, 我们就引导孩子们讨论, 可以制作和故事中的小动物一模一样规律的项链, 也可以制作不一样规律的与众不同的项链。通过提供不同的材料, 把操作活动融入到绘本表演的场景中, 更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在这一系列的活动, 不仅让幼儿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序, 也让幼儿通过表演绘本这一载体, 为幼儿创造出新的排序规律提供了机会和时间, 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指南》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体会数学的用处。”我认为这点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数学活动以外, 我们更注重把一些绘本中的数学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如《大熊的储藏室》中最后的一个环节:说说生活中物品的分类, 有的幼儿说到超市中物品的摆放、书店中图书的摆放等。于是我们把分类活动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大家一起商讨班级里的物品也应该分类、该怎么分类;接着大家把班级图书按大小、厚薄进行了分类, 图书角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把自然角进行了分类, 把植物按照大小、高低进行分类。整个班级焕然一新, 在绘本中感知数学知识, 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摘要: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让幼儿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并应用于生活, 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文章从选择合适绘本, 挖掘数学元素;合理改编绘本, 凸显数学元素;自编数学绘本, 把数学元素故事化;续编表演绘本, 把数学操作融入情境中四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

篇4: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绘本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工具,学好数学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在早期就能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为其以后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绘本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结合能够使儿童很好地了解数学概念,在有意义的环境中增加儿童的数学知识。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有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绘本内涵

绘本主要指那些以绘画为主,并且带有少量文字说明的一类书籍,它对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1.选择合适的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的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绘本教学的效果,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绘本,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的数学点就是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椭圆形以及圆形进行创意拼图,但是这个绘本有三十几页,想要在课堂上讲全是不可能的,这时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儿童的行动思维能力适当删减一些不是很重要的画面,保留故事的主要部分,这样才能使儿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2.创新教学方式,透彻解析绘本内涵

数学绘本教学活动是由儿童与数学教学共同参加的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有效提高数学绘本教学效果,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绘本的积极性。首先,数学教师应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提问,这样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过程中,当讲到长颈鹿建议比身高的情节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问:同学们,怎么才能测量出它们的身高呢?然后教师加以引导,让幼儿园学生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进而使其掌握更多的测量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3.加強“数学绘本”教学课堂控制

由于幼儿园学生的自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偏低,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绘本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时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数学绘本”教学课堂控制,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首先,数学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园学生主动尝试着解决问题。其次,幼儿园数学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于那些幼儿园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点要给予详细的解答,进而使幼儿园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偏低,因此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绘本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进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娄文瑶.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9).

[2]赵春艳.幼儿园绘本教学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思考[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3).

篇5:数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

-------有效开展绘本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横林镇中心幼儿园

秦丽亚

摘要: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绘本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那如何有效开展绘本数学教学、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绘本的有效价值?使数学活动更精彩。本文从熟读绘本情节,挖掘数学资源;品味绘本精髓,有效组织教学;迁移绘本经验,运用生活实践;数学绘本为主,整合各科教学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绘本、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这充分说明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化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绘本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于他们的生活情境中,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在活动中如何有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绘本的有效价值?让数学活动更精彩!

一、熟读绘本情节,挖掘数学资源。

1、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删减绘本画面。

数学绘本中蕴涵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我们要用心挖掘,深入探究,根据教学目标及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绘本作相应的删选或拓展,并进行设计活动,这样才能使绘本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在对数学绘本进行分析、研讨,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时,通过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数学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活动。如小班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这本书的数学点就是用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图形进行创意拼图,共有三十几页,由于小班孩子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短短的15---20分钟时间内,想每页都讲全,时间不允许,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我们对绘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来删减相应的画面,最后保留故事的开头,中间“圆的老鼠”(大圆:老鼠的身体,小圆:老鼠的头)、“方的狗 ”及“三角形帆船”和故事的结尾6页左右,整个教学画面人物简介、主题鲜明,既突出主要数学元素画面,又保证绘本故事的完整性。

2.同一绘本,可适合不同年龄段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种教学内容对各年龄段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如物体的分类,要求小班孩子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中班孩子能不受其他物体特征的干扰正确的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初步尝试物体的二次分类,大班孩子能进行物体的二次分类并迁移经验,运用于生活。因此在设计数学绘本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各年龄段的教学要求,合理选择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来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如绘本《大熊的储藏室》,既可以在中班教学也可在大班教学,如在中班教学重点可设计为能根据物体的三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习物体的二次分类。在大班教学重点可设计为初步尝试按种类进行第一次分类,小组合作探索第二次分类,能与同伴共同概括、分类,并把分类的方法和作用迁移于生活。所以我觉得每一本绘本,都蕴含着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如何去把握绘本中的数学点,把它放大、放宽,并能积极探讨、研究,大胆尝试,让同一绘本在不同年龄段的数学教学中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二、品味绘本精髓,有效组织教学。

1.选择知识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它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突出知识点、合理、科学地制定。如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这本书的知识点是学习多种数数的方法及用不同的书学方法表示相同的数量。(如数量1可以用

1、一、壹表示)我把本内容设计为大班下学期教学,具体目标:1.了解相同的数量能用不同的书学方法表达。2.能用多种方法进行20以内的数数。因此这节课的重难点我确定为让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以内的数数,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设计也有据可依了。

2.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具,并能有效利用。在绘本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制作一些与绘本文本相匹配的教学具,并要真真切切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在绘本数学《乱七八糟魔女城》第一个活动环节:“按规律接着往下排”中,老师通过绘本情节创设了与绘本相同的场景:一条铺有规律的鹅卵石路,路边摆放着各种不同规律的实物,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说出几种物体排列的规律,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动手操作,根据已有规律接着往下排,孩子在操作时,注意力非常专注,都沉浸在游戏情境中,边说边排:两朵红花、一朵蓝花,当教师展示了孩子合作铺好的小路时,孩子们不禁鼓起了掌。又如绘本《大熊的储藏室》,我为孩子提供与绘本相匹配的学具,在第一次按种类分类的基础上,让孩子自由结合,共同探索各种的食物的第二次分类,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摆弄着形象、逼真的学具,有的孩子按大小进行分类,有的按颜色进行分类,还有的按形状进行分类,他们通过模拟的情境,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探究,享受着成功与喜悦。孩子们边玩边学,在轻松、愉悦的操作活动学习着,体验着,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数学绘本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提问着手,加强提问的有效性,使提问更具有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真正地会思考、会学习。数学绘本教学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思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围绕活动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使提问更具有效性。

(1)以猜想式提问导入活动。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教学活动导入时,可以这样问:公主喜欢的是数数先生,那请你猜一猜,数数先生会怎么数数呢?让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数数先生数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用开放式提问突破重难点。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教学活动中,重难点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排序,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长颈鹿想第一个吃桃子,为什么?(从高---矮)犀牛想第一个为什么?(从重-----轻)每一种小动物都想第一个吃到桃子,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然后让幼儿根据每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探索、思考,想出不同的排序方法,通过开放式提问,在教学中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给了孩子更宽的思维空间。

4.适当引导,提高探索活动中的指导性。在绘本数学教学探索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孩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在绘本数学《蜈蚣叔叔的袜子》教学中,只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交替排序,应该怎样使用操作材料,按什么规律排序,要留给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可适当运用个别引导,语言提示的方法,如幼儿在操作时,教书可语言提示:“除了按颜色不同排序,在数量上能不能有变化呢?”通过这样的间接指导,孩子的探索活动会得到不断提高,孩子的思维会更宽阔。

三、迁移绘本经验,运用生活实践。

“会用初步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意义”是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教育内容。在绘本数学教学中,我始终把这块内容设置在教学目标上,并在活动中实施、体现。绘本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最后一个环节:迁移经验,请孩子说出生活中也可以按照大小、高矮、轻重、长短来排序的?有的幼儿说:小朋友排队时可以从矮到高排;月亮的变化有时是从小到大,有时又是从大到小的;在整理文具盒时,铅笔可以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举重运动员举重时,成绩相等时,体重轻的得胜。又如绘本数学《大熊的储藏室》最后一个环节:说说生活中的二次分类,有的幼儿说出超市中物品的摆放,书店中图书的摆放,服装店服装的分类摆放等等,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已经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把班级图书按大小、厚薄进行了分类,图书角摆放得整整齐齐。是的,孩子已经观察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能把它和课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这就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

四、数学绘本为主,整合各科教学。

篇6: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方案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而当今的“独苗苗”沉浸在祖辈们的关爱中,习惯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怎样引导孩子关心老人、做老人的“开心果”,是我园教师长期探索的教育问题。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榜样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绘本《第一次》生动地讲述了小鼹鼠关心熊爷爷,帮助孤独老人重新获得快乐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鼹鼠不就是孩子们的好榜样吗?大班备课组的老师发现这个好教材后,经过多次研讨,精心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赏析绘本故事,感受帮助老人的快乐,知道周围的老人需要自己的关爱。

2.通过讨论、歌唱等活动,寻找让老人快乐的好办法。

3.在生活中努力做老人们的“开心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第一次》PPT(故事内容附后)、歌曲《好娃娃》的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好娃娃》。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导入故事

1.回忆自己的“第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车……你记得哪些第一次?你第一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第一次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有的害怕,有的快乐,有的紧张,有的难过……

2.导入小鼹鼠的“第一次”。

出示PPTl,故事封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鼹鼠,它的名字叫阿土,阿土的第一次跟你们都不一样,它的第一次是要帮助别人。

出示PFl2,熊爷爷图像:小鼹鼠要帮助谁?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熊爷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幼儿讨论后讲述)

阿土会怎样帮助熊爷爷呢?让我们走进故事去看一看吧!

二、赏析故事,表演、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PPT3-6)。

在森林乐园的尽头,住着一位熊爷爷,他什么都做不动了,……板着脸说:“因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①熊爷爷听到敲门声,是什么态度?(不耐烦)这样的态度会用什么声音说话,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表演)

②小鼹鼠用什么声音回答的,你们能学一学小鼹鼠的回答吗?(幼儿集体表演)

③熊爷爷听了这样的回答心情怎样?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学一学熊爷爷的问话。

④分角色表演。老师和一部分幼儿扮演熊爷爷,其余幼儿扮演阿土,表演“阿土请求散步”的对话。

⑤熊爷爷答应阿土去散步时,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2.幼儿观察图片(PPT7)。

①阿土和熊爷爷到了哪里?它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做些什么?

②现在熊爷爷的表情怎样?心情又如何呢?

③阿土的“第一次”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快乐?(理解成语:助人为乐)

3.教师讲述故事(PPT8)。

第二天下了一阵小雨,雨后……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②三天阿土会怎么做呢?

②出示PPT9: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和同伴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特别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小溪边散步、第一次打伞散步、第一次穿红鞋子散步)

③引导幼儿想象:如果你是阿土,除了这些,还会想到什么样的第一次?

④经过这么多次的散步,熊爷爷会有什么改变?

4.教师讲述故事(PPT10)。

渐渐地,熊爷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了,身体也越来越棒了,遇见他的人都说:“熊爷爷年轻多了。”

②在,熊爷爷看到阿土心里觉得怎样?

②你喜欢故事里的阿土吗?为什么?

三、生活经验迁移

你们家里都有老人吧,在你们身边有像熊爷爷这样的老人吗?你爱他们吗?除了散步,你有别的办法让老人高兴吗?(唱歌、跳舞、说笑话、玩游戏……)

四、改编歌曲《好娃娃》

1.你们真厉害,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让爷爷、奶奶快乐起来呀!有一个小朋友他把自己的办法唱到了歌曲里,请你认真听一听他用了什么好办法?(播放歌曲《好娃娃》录音)

2.谁来说说歌曲里的好办法?

3.你们能把自己的办法也唱到歌里去吗?(幼儿自由尝试)

4.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演唱改编的歌曲)

5.找个好朋友,把刚才编好的歌,你唱给我听,我再唱给你听。(幼儿两两结对演唱改编的歌曲)

五、激励幼儿做“开心果”

老人养大孩子,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以后会觉得孤独,以后我们每天都用说的、唱的、看的、玩的各种办法让老人快乐起来,做他们的“开心果”,好吗?

六、生活延伸活动

“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鼓励幼儿坚持做让老人开心的事情,并及时记录下来(填写记录表),一学期后,老师根据记录表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小小开心果”,发奖状给予奖励。

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

日期

为老人做的事

效果

老人的签名

记录说明:第一栏由家长填,第二栏由孩子用图画法记录,第三栏画,第四栏由老人签名确认。

附:故事:第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车……也许,你愿意听听小鼹鼠阿土的第一次。

在森林乐园的尽头,住着一位熊爷爷,他什么都做不动了,孤零零一个人住着。熊爷爷脾气很怪,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谁去打扰他都会挨一顿骂。大人们都说熊爷爷是只孤独的熊,也是只可怜的熊,要是再不出来散散心,他准会生病的。

小鼹鼠阿土知道后,就悄悄地走到了森林乐园的尽头,敲响了熊爷爷家的门。“谁呀?”熊爷爷不耐烦地问。阿土乖巧地说:“熊爷爷,是我,鼹鼠家最小的宝贝,阿土。”“有什么事吗?”熊爷爷的声音缓和下来。“我,我想到小树林里散步,可是,我很害怕,熊爷爷,您能陪我吗?”熊爷爷说:“凭什么陪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到小树林散步,第一次呀!”熊爷爷沉默了一会儿,打开了门,身上已经穿上了外套,手里拿着拐杖,板着脸说:“因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熊爷爷和阿土一起到小树林散步,一起欣赏美丽的野花,一起呼吸新鲜的空气,一起听小鸟唱歌,阿土还给熊爷爷采了一朵金黄的蒲公英。

第二天下了一阵小雨,雨后,阿土又敲响了熊爷爷家的门:“熊爷爷,您能陪我去小树林散步吗?”熊爷爷皱着眉头说:“这又不是你第一次散步,怎么又要我陪你?”“可是,”阿土认真地说,“雨后散步可是我的第一次啊!”“好吧,好吧。”熊爷爷无奈地和阿土一起出了门,他们一起数雨后的蘑菇,一起看天边的彩虹,一起采不知名的野花。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第三天,阿土又来了:“熊爷爷,瞧,我戴了一顶红帽子,戴着红帽子去散步可是我的第一次呀!”“真是没完没了!”熊爷爷咕哝着说,不过还是和阿土一起出了门。第四天,第五天……阿土天天都来找熊爷爷散步,每次都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小溪边散步;第一次穿小红鞋散步;第一次撑小红伞散步……

渐渐地,熊爷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了,身体也越来越棒了,遇见他的人都说:“熊爷爷年轻多了。”

篇7: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狐狐》教案

大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看图阅读能力,但是对绘本的阅读还是仅停留在对视觉图像直观的认识层面,绘本《狐狐》中有不少画面,必须要经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蕴含的意义。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知道音乐具有感动人的神奇力量。

2.感受绘本的趣味和幽默,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绘本PPT《狐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猜测内容。

小朋友你们了解狐狸吗?请小朋友们来感受一下画面上这只狐狸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观看PPT,想像讲述。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鼓励幼儿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教师从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故事结尾留有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想,预测结尾。

三、完整欣赏PPT带着问题结束活动,哪个是狐狐?狐狐在看书吗?狐狐看到自己的孩子看书会怎么样?

四、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寻找绘本中有趣的画面,并与同伴交流。

狐狐狐狐来到这个世界时,周围一片静悄悄。原来,她的家深藏在地底下,没有电话,没有广播,连狐爸爸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也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狐狐的爸爸妈妈很少说话,这不奇怪,因为狐狸都沉默寡言。不过,不说话好像也并不防碍一家人的沟通――一个咧嘴微笑,一个张牙舞爪,谁不知道谁的心思?

一天,狐狐轻轻爬出婴儿车,悄悄把头探出门外:嚯,外面可真啊!

“咕咕咕”“呱呱呱”“嘎嘎嘎”,一声比一声响亮,像是一场大合唱。“嘤嘤嘤” “嗡嗡嗡”,一阵清脆一阵低沉。“哞哞哞”“叮叮叮”,一声温柔一声高亢。“叽叽叽”“喳喳喳”“吱吱吱”“啾啾啾”。狐狐越听越入迷,越听越兴奋。

回到家里,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嗡嗡”“哞哞”“喳喳”一通模仿。狐爸爸和狐妈妈却被噪音折磨得烦躁不安,同时也担心。为什么呢?因为“叽里呱啦”的狐狸是弄不到食物的。可是狐狐才不管呢-她唱得正起劲!

没过多久,柜子里的食物就吃光了,狐狐听到自己的肚子老是“咕噜咕噜”乱叫。圣诞节的夜晚,狐爸爸苦思冥想,终于憋出一个词“鸡窝!”为了防止狐狐发出响动,她的嘴巴也被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结果,全家满载而归。

不料,森林警官出现在面前。狐狸一家三口又冷又怕,哆哆嗦嗦地等待着处决。

就在这时候,狐狐猛地挣脱嘴上地绳套,开始放声高歌。她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美妙,就像夜莺的歌声一样。森林警察被感动了,他决定放狐狸回家。不过,他警告说:“下次要是被我逮到,那我的枪可就不客气了!”这次奇遇很快在亲友们中间传开,大家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欣赏狐狐美妙歌声。狐狐简直是一夜成名。狐爸爸和狐妈妈真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感到骄傲!

终于,狐狐变得大名鼎鼎。她的歌声响遍全世界。她来到炎热的非洲,为动物之王演唱。她又赶到冰天雪地的南极,为企鹅王国献艺。狐狐渐渐长大了。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再后来,他们生了一群小宝宝,一个个能歌善舞。

篇8:幼儿园“数学绘本”教学探析

本文旨在以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为例, 谈谈“数学绘本”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走进“数学绘本”

1.“数学绘本”的内涵

“数学绘本”如同图画书。有的栩栩如生, 有的惟妙惟肖, 有的直抵心灵, 有的精确严谨。“数学绘本”能让幼儿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

“数学绘本”如同故事书。有时轻慢, 有时活泼, 有时活灵活现, 有时绘声绘色, 有时娓娓道来, 有时清晰明晓。“数学绘本”能让幼儿领略到世界的丰富与壮阔。

“数学绘本”如同数学书。讲解世界万物的道理和规律, 讲解孩子能懂的次序和方法。“数学绘本”涵盖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 并将其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 让幼儿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心智。

2.“数学绘本”的内容

一般而言, “数学绘本”中往往涉及五大方面的数学知识, 包括:规律性与数学应用、图形与空间、测量、分类与顺序、数与计算。每个方面又根据涉及的不同主题而衍生出相应的绘本内容。教师可将其筛选、归类, 制定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课程内容, 以助力幼儿园的数学教学。

二、融会贯通, 尝试“数学绘本”教学

为了较好地落实幼儿园的数学教学, “数学绘本”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 教师要根据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整理和预设。其具体实施情况, 可通过《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为案例进行分析。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主要涉及数学知识中的“排序”问题。根据“数学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我初步制定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数学绘本”这一媒介, 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律进行“排序”。二是将“排序”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 (整理物品) , 提升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在试教过程中出现问题。虽然这一“数学绘本”讲的是“排序”问题, 但仅仅涉及“排序”问题中的“按一定次序排列”这一内容。在弄清这一点之后, 我修改了之前制定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欣赏“数学绘本”, 让幼儿在观察和比较中学习“排序”, 同时了解“排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二是将“排序”的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 (整理物品) , 使幼儿感受数学经验对实际生活的意义。在这两个教学目标的统领下, 第二次试教又出现问题。第一, 如果教学目标表述了“排序”的方向性这一内容, 那么教学活动中就应作为重点和难点突出出来。但“数学绘本”中更倾向于观察和比较。第二, 将“排序”的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 (整理物品) , 这个跨度太大, 幼儿很难一下子将故事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整理物品相联系。就这样, 经过五次磨课, 我最终设定了这样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欣赏“数学绘本”, 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物体的差异, 学习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序”的方法。二是在操作活动中尝试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 准备行之有效的课前材料

(1) 绘本图片, 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中共有27页连续的插图, 而笔者在公开课中制作的课件只截取了其中18幅插图, 使整个“数学绘本”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例如小动物为了先吃桃子便想出各种排队的方法。有的采用比体重的方法、有的采用比身高的方法等。当小兔要比耳朵的长短时,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按照耳朵的长短排队, 那么谁能排第一?可是, 有一些动物的耳朵没法比较长短 (例如, 鳄鱼的耳朵) 。所以这样的问题会偏离教学目标、阻碍教学过程的实施。因此, 在选择“数学绘本”的插画时, 教师应明确, 绘本插画要为幼儿掌握数学概念服务, 教师依据插图所设置的问题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根本, 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

(2) 绘本材料, 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中, 小动物排队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如果仅仅让幼儿观察数学绘本中的插画, 他们的印象肯定不深刻。于是, 我制作了若干套绘有小动物的塑封卡片。第一次, 由我示范, 进行排序;第二次, 我请几个幼儿, 一一排序;第三次, 请一个幼儿给2至3个动物排序。这类层次不同、难度各异的操作活动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有关“排序”的知识。在每行排好队的动物前, 我用图示标示出动物们在比什么。例如用高正方体和矮正方体表示按个子的高矮排队, 用圆形和椭圆形表示按身体的轻重排队。这样一来, 幼儿便能充分领会“排序”的相关知识 (先观察比较, 再按照特征的不同排队) 的道理, 为下一操作环节中的记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 自主创新教学环节

针对《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 笔者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环节:

第一, 情境讲述, 引出课题。其一, 介绍六种小动物, 讲述故事开头, 最后提出问题 (小动物们发现了大桃子, 都想先吃, 怎么办?) 。其二, 启发、引导幼儿发现比较的方法。

第二, 通过“数学绘本”中的情节发展, 让幼儿观察、比较, 得出多种“排序”方法。其一, 长颈鹿建议按个子的高矮排列顺序。那么, 个子的高矮怎么量?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结果是怎样的?其二, 犀牛建议按身体的轻重排列顺序。那么, 体重可用哪些方法称量?怎样比较体重差不多的小动物?请个别幼儿按动物的体重排列顺序。其三, 鳄鱼建议按嘴巴大小的排列顺序。那么, 小动物们怎么比较嘴巴的大小呢?排出了怎样的顺序?其四, 猴子与兔子想出了什么办法使自己在排列顺序时获得了第一?

第三, 运用“数学绘本”的中心转折点, 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方向性。其一, 毛毛虫总是排在最后, 总不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谁能想出好办法帮助它?其二, 结果毛毛虫是怎么说的, 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其三, 当按照物品特征的差异排队时, 可按照三个方向排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轻到重, 从重到轻;从长到短、从短到长, 从厚到薄、从薄到厚, 从宽到窄、从窄到宽。

第四, 请幼儿运用多种方法给小汽车排序。其一, 布置任务, 简单介绍记录表。其二, 每组四辆小汽车, 请组内成员找出不同的“排序”方法并记录下来。其三, 交流分享多种“排序”方法。其四, 鼓励幼儿将“排序”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 (整理物品) 。

4. 将“排序”方法应用于实际

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第四个教学环节, 我的预设是整理书籍, 即让幼儿按书本不同的大小、厚薄整理。但上课时出现问题。有的幼儿按书本的颜色进行排序, 这是本次活动没有教学的知识点 (即按物体规律排序) 。显然, 整理书本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整理什么好呢?于是, 我想到整理鞋子、袜子和树叶。即给每组幼儿一筐操作材料, 让他们根据大小、厚薄和长短进行整理。可是整理这些物品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我知道, 选取的材料应该是单一且多元的, 让幼儿能找到其中的多种差异, 排出不同的队伍。思来想去, 我最终选择了玩具汽车。给每组幼儿发放大小不同的4辆玩具汽车, 旨在让幼儿观察与比较玩具汽车的不同,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操作过程中, 幼儿发现了很多“排序”方法。例如:按汽车轮子的大小排队, 按汽车内座椅的数量排队, 按汽车的行驶速度排队等。藉此, 真正让幼儿在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空间。

5. 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

在“数学绘本”教学中, 教师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旨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除了“数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让幼儿身临其境外, 教师的语言、教态也应和“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相匹配。在此, 有一个小技巧, 即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将问题抛给幼儿, 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中, 当长颈鹿说比身高时, 教师就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 让幼儿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当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时, 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猜, 猴子会要求比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幼儿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 又让幼儿感受猴子的心理。

三、实施“数学绘本”教学的感悟

篇9: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

一、情况分析

进入大班的幼儿,掌握了比较多的数学知识,对数、量、形、时空等都有所理解,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课程中的数学内容,虽然有些关注幼儿生活中碰到的数学知识,但在教材中却出现了空白和遗漏。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将从绘本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水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

二、思考与实践

马老师在大班绘本教学中实践的三个环节:

1、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马老师一开始就引出:村长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接着开始展示ppt图,原来是尊贵的公主要来到村里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老师问孩子们:“你喜欢公主吗?”因为大家都十分喜欢公主,所以大家很有兴致看绘本书。那谁愿意帮公主选出最大的大的东西呢?(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床)并引发幼儿相互讨论:

“我觉得是选左边横着的床,因为看上去大”

“我觉得是选右边竖着的床,因为看上去长”

通过讨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说明孩子们对床大小的判断已有了初步的经验,吸引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由此,马老师在绘本故事的中讲到引入垫子,将垫子铺在床上,哪张床上铺的垫子多,说明床就大,接着就引出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9,左边的床一共有9块垫子。”

“我是二个二个数的2、4、6……12,右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我是三个三个数的3、6、9 、12,左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2、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当幼儿知道要进行床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用“毯子”替代的这种方法的经验后,继续欣赏画面,当大家把家里的毯子要送给公主时,出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毯子,到底哪一种是最大的呢?,怎么办呢?这时候,大家觉得还可以用刚在的方法进行,那谁愿意来试试呢?请3位幼儿学习铺垫子的方法:在幼儿自主铺垫子时,教师提供的“垫子”就用长方形的纸条代替,在铺完垫子后,教师让孩子们说说,谁铺得好?为什么?

“李小文铺的有点歪,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有点缝隙的”

“赵伟铺的垫子有的大,有的小,一点也不整齐,不容易数清楚”

“王庆铺的整齐,是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

这时候,老师说:“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铺的吧”通过看绘本书,发现了铺垫子的秘密,原来是要用一样大的垫子才能进行比较,还懂得铺垫子的时候要做到:首尾相接,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小朋友很快纠正了刚才的错误,重新就把垫子铺整齐了。

3、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

根据绘本故事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在孩子们理解了绘本故事之后,马老师帮助孩子们提升知识经验,画面中出现了村民们拿来了公主喜欢的围巾、电视机、柜子等,这些东西太多了,怎么办呢?.让小朋友们分组帮助选择最大的东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铺垫子的技能后,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组铺设。

在准备的材料方面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品种多;材料不限于一幅拼图,而是多幅拼图的要求,教师提供各种长方型的洗发袋子、手工纸、三角形的利用废旧物品类材料等。 二是数量足;提供的材料能满足两人同时操作,利于幼儿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分层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 使用材料。其中,用三角形铺设三角围巾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每一组幼儿都能进行比较选择出最大的物品,最后,马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打扮小公主的家,把选好的床、电视机、柜子等一起搬进去……最后,终于等到了小公主来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马老师将绘本阅读中数学元素,设计不同目的和层次的问题穿插进行,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最后,提出一个问题 :“ 我们一起来帮帮助公主吧!”充分挖掘了绘本中数学的潜在价值,使孩子们不仅读懂了绘本故事,更是运用了绘本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联系到实际中来。最后,用铺垫子经验迁移到比较其它形体面积的大小,在生活中也可以去寻找身边形体进行比较的尝试,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三、体会与启发

在利用绘本教学中,我觉得找准绘本教学中的数学线索非常重要:

第一、围绕线索,设置绘本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设置绘本教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围绕一定的线索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帮助选择“公主床”的大小时,幼儿通过感知、理解、分析、比较等方法,判断出面积的大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第二、依据线索,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情景。依据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线索之后,创设游戏情景,体现探究数学的乐趣,让幼儿在游戏中玩一玩铺垫子方法,从中达到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的问题,使幼儿游戏中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起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寻找线索,设计绘本教学数学操作活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绘本,教师从中找出绘本故事中的数学线索的核心所在,明确了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活动之后,有的放矢地提供幼儿绘本教学中可以实际的操作的材料,迁移运用,真正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在上述绘本案例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了大班数学问题中的“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的认知水平,层层递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上一篇:《平凡的我》400字作文下一篇:排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