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数学绘本

2024-05-10

大班幼儿数学绘本(通用9篇)

篇1:大班幼儿数学绘本

设计意图:

近期班级增加了自然测量的区角,孩子们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测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测量兴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们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孩子们在测量时均出现重叠、间断的现象。《数学核心概念》中提出,测量的核心经验之一是: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还有就是: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何能让幼儿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这个难题。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收尾相连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跳绳(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最近我们增加了一个测量区,小朋友们都利用了哪些材料进行测量呢?除了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测量,还可以怎么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乐乐,她的妈妈有一种很特别的“尺子”,这把尺子可以测量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导语:乐乐长高了,衣服、裤子都短了,妈妈想要为乐乐做一件连衣裙,织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线和织针,还需要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是用什么来当的尺子?妈妈是怎么用手来测量的?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吧!

重点提升: (1) 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导语:除了小手可以当尺子,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尺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乐乐还用了什么来当尺子?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幼儿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引导语:今天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跳绳等物品,一会儿请小朋友们4人一组用刚刚我们学会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了解幼儿用手或脚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如:重叠、起点终点没有对齐、测量时测量物之间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测量经验。

引导语:刚刚小朋友们都尝试用自己的手或脚对绳子进行了测量,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怎么测量的?谁来说说看?

小结:在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一只手(或脚)接着另一只手(或脚)进行测量,测量时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几次就能知道绳子的长度了!

4.掌握测量的正确方式方法。

(1)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正确掌握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并将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

(2)交流巩固,巩固测量经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测量,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和脚也一样可以测量,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去试一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带回班级分享!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寻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进行测量及测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故事选自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融入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及脚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绘本的内容进行节选,通过引导幼儿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手和脚可以当做尺子一样测量物品,在绘本的后半部分我将以活动延伸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习了如何正确的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后,大多数孩子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用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测量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同时还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对自己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因此这个点上教师又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如何测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测量?等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

篇2:大班幼儿数学绘本

1.尝试看情景图片编应用题。

2.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3.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及尝试精神,锻练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活动准备

1.数学卡

2.图片:树叶飘零的大树,树叶8片(有大有小),小猴吃桃;有云朵的天空。

3.白兔图片一个,8以内数字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

1.游戏:开火车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坐火车去游玩,你们高兴吗?

那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2.老师出示式题卡

教师: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如3+1=,6-2=,0+4=……)

幼儿:我们的火车4点开。

(幼儿随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

3.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教师:你们看主人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7)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二、看情境图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教师: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题目吧!

1.出示情境图:一棵落叶大树,学习8的第二组加法。

(1)教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5片)风一吹,又落下了3片树叶,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8片)

你用什么方法算的?

(幼儿尝试回答:5片和3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

(2)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5+3=8)

这式子中的数字5.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尝试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叶,“3”表示又落下的3片树叶,“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量。

(3)教师:我们再看看这8片落叶一样大吗?

(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3片)几片小一些?(5片)

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5+3=8不同。

(4)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5)教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3+5=8)这式子中的3.5.8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5+3=8、3+5=8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6)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

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

2.学习8的第三组减法

(1)教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

你们看看,8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

(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别表示什么?)

(2)教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

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8-3=5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法

(1)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2)小猴吃桃“情景图:

图上一只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边4只桃核。

幼儿列式:8-4=4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4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

幼儿列式:4+4=8

4.编题

教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六道式子随你编。

5+3=8,3+5=8,8-5=3,8-3=5,8-4=4,4+4=8)

三、幼儿作业

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一定还能完成下列作业。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数,再根据组成式用三个数列出四道加减算式题。

2.吹泡泡。

篇3:如何为大班幼儿选择绘本

一、了解绘本阅读对大班幼儿的教育意义, 奠定为大班幼儿选择绘本的基础。

1.绘本, 丰富大班幼儿的知识。

绘本虽小, 但是绘本的世界却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可以帮助幼儿的知识面变得更广泛, 是不断丰富幼儿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2.绘本, 帮助幼儿明白事理。

如今的绘本分为很多种类, 有引导了解与珍惜友情的绘本, 如《大手握小手》、《珍贵的宝贝》、《不要忘了我》;有引导学习面对成长的绘本, 如《小女儿长大了》、《有什么毛病》、《我小时候长什么样子》;有鼓励自由创作的书, 如《美术课》、《蜡笔盒的故事》等;有引导学习面对死亡的绘本, 如《爷爷没有穿西装》、《篇叶子落下来》等。这些绘本通过画面、文字、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与理解。

通过观看别人故事的形式———阅读绘本, 幼儿产生“投射”效应, 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像照镜子般, 逐步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蕴含的道理, 为幼儿树立正面形象, 引导幼儿明白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3.绘本, 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绘本向我们展示的方式大多是图画, 色彩鲜艳、画面丰富及童趣的语, 这些正好能巧妙地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 满足他们对万物的好奇心, 成为幼儿喜欢上阅读的媒介。

4.绘本, 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萨特说:“文学是想象力的自由飞翔。人类总是需要借语言文字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世界。”尤其是对于文字认识不多的大班幼儿而言, 看图说话便成了他们每次阅读绘本时最主要的手段, 促使他们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大胆想象, 让他们在观察过后尝试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讲述, 从而给予幼儿很大的阅读空间, 让幼儿在自由发挥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了解了绘本对于幼儿的教育意义后, 在实践与探索中, 我慢慢摸索出了套为大班幼儿选择绘本的方法。

二、为大班幼儿选择绘本的几点要素。

1.绘本内容要适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绘本是给幼儿看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 应该贴近幼儿生活或是他们熟悉的, 因为幼儿总是对自己所听过、看过或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 而且容易被幼儿接受。在幼儿逐渐深入阅读的同时, 内容也做出相应的变化, 补充些有异于常态、常理变化的, 使他们感受到绘本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 让幼儿对此兴致勃勃并持之以恒, 终变成他们自己想要自主阅读。

从语言角 度说 , 要简单、生 动、形象、富 有音乐感 、富有诗意。从图画表现角度说, 在绘本的世界里, 图画与文字是一种互补关系。文字是在讲故事, 画面是在讲故事, 而文字与画面在一起也是在讲故事, 所以,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一书中指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讲述的故事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2.绘本内容要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大班幼儿大多五六岁, 之后将会升入小学,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绘本已经有了定经验和体会, 只有绘本阅读内容多元化才能够满足他们各方面的求, 所以重视幼儿对不同绘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 幼儿绘本阅读的内容应具有丰富性。一是选择画面更丰富的绘本。不同于小班幼儿的绘本, 画面不再是单一的一个人物或是一幅画面, 可以是一页上有多幅画面, 让幼儿在阅读的时候, 尝试自己寻找故事的后续发展, 进行自主阅读活动。二是选择一些有简单文字的绘本。毕竟大班幼儿开始对文字有了好奇心, 挑选一些有简单文字相称的绘本给幼儿阅读, 能够在这方面大大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三是选择正面教育的绘本。随着幼儿年龄的发展, 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绘本就变得很有必要。很多时候, 长辈们一些教育的话语不一定比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与学习。四是选择有深度的绘本。因为如今幼儿都是非常有主见的个体, 所以绘本中蕴含一些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这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篇4:大班幼儿数学绘本

一、情况分析

进入大班的幼儿,掌握了比较多的数学知识,对数、量、形、时空等都有所理解,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课程中的数学内容,虽然有些关注幼儿生活中碰到的数学知识,但在教材中却出现了空白和遗漏。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将从绘本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水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

二、思考与实践

马老师在大班绘本教学中实践的三个环节:

1、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马老师一开始就引出:村长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接着开始展示ppt图,原来是尊贵的公主要来到村里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老师问孩子们:“你喜欢公主吗?”因为大家都十分喜欢公主,所以大家很有兴致看绘本书。那谁愿意帮公主选出最大的大的东西呢?(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床)并引发幼儿相互讨论:

“我觉得是选左边横着的床,因为看上去大”

“我觉得是选右边竖着的床,因为看上去长”

通过讨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说明孩子们对床大小的判断已有了初步的经验,吸引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由此,马老师在绘本故事的中讲到引入垫子,将垫子铺在床上,哪张床上铺的垫子多,说明床就大,接着就引出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9,左边的床一共有9块垫子。”

“我是二个二个数的2、4、6……12,右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我是三个三个数的3、6、9 、12,左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2、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当幼儿知道要进行床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用“毯子”替代的这种方法的经验后,继续欣赏画面,当大家把家里的毯子要送给公主时,出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毯子,到底哪一种是最大的呢?,怎么办呢?这时候,大家觉得还可以用刚在的方法进行,那谁愿意来试试呢?请3位幼儿学习铺垫子的方法:在幼儿自主铺垫子时,教师提供的“垫子”就用长方形的纸条代替,在铺完垫子后,教师让孩子们说说,谁铺得好?为什么?

“李小文铺的有点歪,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有点缝隙的”

“赵伟铺的垫子有的大,有的小,一点也不整齐,不容易数清楚”

“王庆铺的整齐,是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

这时候,老师说:“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铺的吧”通过看绘本书,发现了铺垫子的秘密,原来是要用一样大的垫子才能进行比较,还懂得铺垫子的时候要做到:首尾相接,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小朋友很快纠正了刚才的错误,重新就把垫子铺整齐了。

3、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

根据绘本故事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在孩子们理解了绘本故事之后,马老师帮助孩子们提升知识经验,画面中出现了村民们拿来了公主喜欢的围巾、电视机、柜子等,这些东西太多了,怎么办呢?.让小朋友们分组帮助选择最大的东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铺垫子的技能后,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组铺设。

在准备的材料方面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品种多;材料不限于一幅拼图,而是多幅拼图的要求,教师提供各种长方型的洗发袋子、手工纸、三角形的利用废旧物品类材料等。 二是数量足;提供的材料能满足两人同时操作,利于幼儿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分层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 使用材料。其中,用三角形铺设三角围巾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每一组幼儿都能进行比较选择出最大的物品,最后,马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打扮小公主的家,把选好的床、电视机、柜子等一起搬进去……最后,终于等到了小公主来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马老师将绘本阅读中数学元素,设计不同目的和层次的问题穿插进行,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最后,提出一个问题 :“ 我们一起来帮帮助公主吧!”充分挖掘了绘本中数学的潜在价值,使孩子们不仅读懂了绘本故事,更是运用了绘本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联系到实际中来。最后,用铺垫子经验迁移到比较其它形体面积的大小,在生活中也可以去寻找身边形体进行比较的尝试,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三、体会与启发

在利用绘本教学中,我觉得找准绘本教学中的数学线索非常重要:

第一、围绕线索,设置绘本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设置绘本教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围绕一定的线索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帮助选择“公主床”的大小时,幼儿通过感知、理解、分析、比较等方法,判断出面积的大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第二、依据线索,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情景。依据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线索之后,创设游戏情景,体现探究数学的乐趣,让幼儿在游戏中玩一玩铺垫子方法,从中达到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的问题,使幼儿游戏中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起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寻找线索,设计绘本教学数学操作活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绘本,教师从中找出绘本故事中的数学线索的核心所在,明确了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活动之后,有的放矢地提供幼儿绘本教学中可以实际的操作的材料,迁移运用,真正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在上述绘本案例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了大班数学问题中的“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的认知水平,层层递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篇5:大班幼儿数学绘本

时间:2014年02月26日

班级:

KB1

授课教师:徐鹏

设计意图与思路

《狼婆婆》是一本结合了中国传统故事精髓同时又以西方的讲述方式进行故事开展的绘本,这是由美籍华人杨志成打造的一本关于勇气和智慧的故事绘本,作者是国际图画书界声名远扬的大师。在40多年的图画书生涯中,他创作了80多本图画书,曾三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

《狼婆婆》的故事与我们平时常见的“狼”的形象有一致的塑造,比如他们的狡黠和吃人的坏蛋形象,在中外许多童话故事中都是可见的,但是书中的狼和三个小女孩发生的故事则更多了一份勇敢和智慧,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狼的“入室”感到可怕,因为自始至终狼都没有说过会吃掉三个小朋友,当然,对狼的目的而言,读者们是显而易见的。

我选择这本绘本进行教学,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有一点点新的认识,特别是看到狼的第一眼后,小女孩作出的回应是如此的沉稳,如此的平静,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那些没能立即识辨出、结果上当的事情。狼婆婆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他告诫我们的孩子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慌乱,只有冷静地想出办法,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化悲剧为喜剧,哭闹恐惧反而会让事情恶化。

活动目标

1、把握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整个故事的情节。

2、和老师一起发现并总结绘本中的道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参与课程的交互式学习,在情节中体会人物

难点: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明白什么样的道理,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达到。

活动准备

1、《狼婆婆》的绘本和PPT

2、相关音频和视频

3、表演所需要的道具和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一起来看一段英文视频

2、问题:请小朋友们告诉我,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故事?

3、你们计的故事里有哪些人吗?有谁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还读过什么绘本也有今天这个视频里的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共读这本图画书——(出示图画书:狼婆婆)

(二)、课程部分

1、看封面:

(1)当你看到封面的时候,你都能看到那些信息?。

(2)你们看到这本绘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只狼,你觉得这只狼会做什么事? 接下来,我们就要走进故事,故事一个小山庄,几个女孩儿,还有一个好妈妈开始的。

我们翻开第一页:小朋友们,很久以前,有一个好妈妈和三个女儿“阿姗、阿桃和宝珠”住在一个偏僻的乡下,这天,好妈妈要去看外婆,临走的时候,她让孩子们一定要在天黑的时候把门关上,插好门闩。

我的问题来了,小朋友们,为什么到了晚上孩子们独自在家一定要锁门呢?你们帮我想一想,小朋友们的爸爸去了哪里呢?

好!我们继续来看下一页: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只大野狼,看见妈妈出了门,它就假扮成一个老太婆,然后告诉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婆婆啊”你们猜猜,孩子们相信了吗?在这现在这个图画里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三个小朋友会是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三个小朋友还没有被骗,还没有开门,他们不太相信这是他们的婆婆。所以他们还会问一些问题,你们说说,她们还会问什么问题呢?

他们问的是:“婆婆,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婆婆,你的声音怎么这么粗啊?”你们想想,狼会怎么回答来让孩子们给他开门?

这次他们开门了吗?是谁给他开的门呢?为什么阿姗不开门呢?大野狼一进门第一件事是什么?(吹灭蜡烛)为什么要吹灭蜡烛,不直接吃掉他们三个呢?

你们看,到了晚上,大野狼准备假装睡觉了,你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谁的呢?阿桃和宝珠让狼婆婆抱抱,狼婆婆说的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阿姗碰到了什么?她问“你的脚上有小树枝”狼婆婆怎么说的?然后又碰到了什么呢?大野狼怎么说?

这些话再也骗不到阿姗了,于是她爬起来做了一件事,你们想想是什么?(点蜡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当你觉得有疑问,有问题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寻找帮助并努力的解答。你们看:阿姗觉得狼婆婆有问题的时候他寻求蜡烛的帮助,看到了这个狼婆婆的真面目,那你们呢?比如说你们要是看到一个饮料瓶子里又漂亮的颜色,你怎么办?比如说,你看到路上有个陌生人他说要带你去一个好玩儿的地方你怎么办?

那么这三个小女孩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他们为什么要爬到树上?因为他们知道狼不会爬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阿姗看到了婆婆原来是狼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他不大叫一声?所以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

候也应当沉着冷静,观察周围的环境。

所以你就要知道,坏人怕的是什么?坏人怕有光亮的地方,所以你首先就不能去那些黑的地方,坏人怕人多的地方,那你就不能去没人的地方。

好了,我们再看看这只狼的结局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阿姗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救两个妹妹吗?

(三)结束部分:

再一次听故事。(课件演示图画书,配乐)

我专门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用英文讲的,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了,用英文你们也可以听得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活动延伸:

狼婆婆的故事欣赏完了,在这本绘本的画面里,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或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读到了聪明冷静的阿姗,他保护了自己的家,也保护了自己的妹妹,如果你是她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来保护家人,又能保护自己呢?

活动反思及整改:

篇6: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

1.能仔细观察画面的人物细节,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

2.能自己组织语言较准确表达画面内容,与同伴分享故事

3.乐于阅读图书,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变化,能自己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难点:愿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世界变得美丽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花婆婆》音频、绘本《花婆婆》(数量根据幼儿人数来定)、纸和彩笔、图片

经验准备:会唱歌曲《花婆婆》、了解倒叙的讲述方法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

(一)播放歌曲,幼儿齐唱

师:小朋友们真棒!唱得真好!请问小朋友们知道歌曲里的花婆婆是谁吗?她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要和小朋友们分享呢?

(二)分发绘本,

二、活动展开

(一)整体欣赏绘本

1.观察绘本的封面和扉页

2.师幼交流讨论:说一说封面和扉页上有什么内容?结合歌曲,猜一猜故事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到两句话说一说。

(二)分段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绘本至P6即艾莉丝小时候的部分

师:小朋友观察到了什么?谁是艾莉丝?她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面?她家里有什么装饰品?除了艾莉丝还有其他什么人?猜一猜抱着艾莉丝的人是谁?

2.教师讲述这部分的故事,幼儿再次欣赏画面

幼儿回答艾莉丝答应爷爷要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小结:艾莉丝与爷爷在海边的生活平静而幸福,但是她还不知道做什么事情会让世界变得美丽。

3.阅读绘本至P14即艾莉丝旅行的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人物服饰、建筑特点和自然景观,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内容。

4.教师结合幼儿的表述,完整地讲述故事

引起幼儿思考,他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们住过什么特别房子吗?

小结:气候差异导致的自然风貌不一样。幼儿可结合自身的经验去理解感知这种差异,初步明白引起差异的原因是温度、水等。

5.阅读绘本至P22即艾莉丝找到让世界变美丽的方法是种鲁冰花

请幼儿用一到两句话表述画面内容。初步理解色调变化表现出的人物情感变化。(这一部分的颜色以黄绿为主,轻快明朗。感受艾莉丝找到方法后的喜悦)

6.阅读绘本至文末即艾莉丝把她的故事讲给小艾莉丝的部分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阅读绘本

师:小朋友们能帮助小艾莉丝想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法吗?教师出示图片(没有垃圾的道路与堆满垃圾道路等)通过对比,让幼儿直接感受,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法,是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我们能做到的小事。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结: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其实一点都不难,小朋友都能做到!

(三)完整地欣赏绘本

1.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自由翻阅绘本

2.分组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分组,跟同伴分享故事

三、活动延伸

分发纸笔,让幼儿将自己想象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法画出来。作品放在美工区展示。(绘画过程中播放歌曲《花婆婆》)

附:(花婆婆歌词)遥远的海边,住着花婆婆,童年的心愿,她还要实现,她以她的双手,在广阔原野,撒下爱的种子,让爱滋养心田,让爱的花开满大地,让风带去爱的香气,那小小的种子生根落地,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花婆婆带着爱和坚定,微笑着继续前行,在春天的山岗抬头望去,看世界变得更美丽

活动总结

篇7: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用轻松和有力的语言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2、感知诗歌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ⅹⅹⅹ没关系”的句型方便诗歌。

3、积极参与游戏,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幼儿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

活动过程:

一、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

1、教师: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止时,红花就在谁的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听鼓声传花。

3、游戏2~3遍。

二、欣赏诗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自己,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最好的,虽然有一点小问题,但是没关系。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念一首诗歌《你是最好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教师:你听见诗歌里说了什么?

三、展示诗歌画面,学习朗诵诗歌,并通过提问,感知理解诗歌。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诗歌画面,并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带领幼儿看图学习朗诵诗歌。

3、提问:为什么掉了一颗牙没关系?为什么个子太小了也没关系?

4、教师:在我们说没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朗诵?

5、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四、采用多种方式念儿歌。

1、幼儿念诗歌的前四句,教师念最后一句。

2、请8为幼儿上台来,依次轮流念一句“没关系”全体幼儿念每段的最后一句。

五、启发幼儿想象并仿编诗歌。

1、教师: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关系? 引导幼儿把它画下来,并仿编一句诗句。

2、教师整理幼儿的讲述,并抓住诗歌里面的关键词,在 黑板上画出简笔画。

3、引导幼儿看图标有表情的朗诵新的诗歌《你是最好的》。

活动反思:

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很适合幼儿,活动中幼儿很积极、开心,特别是在说“我喜欢我自己,„„”这句话,很多幼儿充满了自信。

“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真的是那么自信,还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呢?简单的几幅画面,孩子们解读出的却很多。每一幅让我们期待,而读完又若有所思。笑中思索,思索后讨论,不同于以前的画册。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缺少了自信和个性,都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读完这首诗歌,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真希望平时每个人(包括孩子、保育员、老师等)时刻都能充满自信。在提问“为什么掉了一颗牙没关系?为什么个子太小了也没关系?”等问题时,很多幼儿很不能理解,后来经过一番解释后幼儿方才有点懂。

大班语言: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

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画面内容,尝试用语言和图画大胆的表达表现。

2、用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分享自己的特别之处。活动准备:

1、自制《我的书》诗歌ppt

3、视频 笔和纸

音乐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要建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面向21世纪的儿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这个绘本,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学会用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为入小学做好准备。进入大班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能力上,所以活动开始以“猜猜他是谁”游戏引出,拉近了幼儿间的距离,借助《我的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本领,通过视频带来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接着以设疑、观看录像、出示局部猜测等方式呈现诗歌画面,让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最特别的,都是最好的,虽然会有一些小烦恼,都没关系。最后延伸以“图画”的形式让幼儿大胆表现,仿编诗句,进一步丰富《我的书》,体验自信、成功的快乐。活动过程:

一、谈谈自己、经验分享

1、了解伙伴眼中的你

游戏:猜猜她(他)是谁?

2、向同伴介绍自己

介绍我的书,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特别之处

3、了解爸爸妈妈眼中的你

观看视频,了解爸爸妈妈觉得你的特别之处,和对你的期望。

4、小结:我们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最特别的,都是最好的,虽然有一点小问题,小小的烦恼,但是没关系。

二、感知诗歌,大胆表达

1、通过提问,感知理解诗歌。画面1:掉了一颗牙

猜猜他怎么了?如果你掉了牙,你会怎样?

小结:其实这个样子对我们生活没太大影响,所以“没关系”。画面2-4:个子高矮、各种朋友 画面6:骄傲,发脾气

这两张图你能看懂吗?什么事会令你骄傲呢?你会在什么时候发 脾气呢?

小结:小小的骄傲是对自己的肯定,但过分的骄傲可不太好。发脾气是自我发泄的一种表现,偶尔发一下脾气,忘掉不开心。画面7—8:需要帮助、坐在轮椅上、帮助别人 出示局部画面,看看谁来帮助她。他怎么了?是不是觉得他什么都不能做了呢? 提升:介绍金晶的视频看完录像后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需要帮助、坐在轮椅上没关系,帮助别人更没关系。

总结:生活中,你一定还做过一些让大人不满意的,但是你们却觉得很有趣的事情。不过知道错了会改正那时最好的,没关系。

2、完整欣赏诗歌,启发幼儿想象并仿编诗歌

听了这首诗歌,你觉得发生在你身上还有哪些事也变得没关系了呢?

3、引导幼儿将自己仿编的诗句加入,一起完整地念一遍。

三、延伸活动

篇8:大班幼儿数学绘本

一、抓住阅读元素, 挖掘绘本内涵

绘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 滋润着孩子的生活。绘本还是一颗值得反复咀嚼的橄榄, 让我们体会其深厚的含义, 回味着幸福的余味。如绘本《鸟窝里的树》, 这篇童话故事美丽而富有朝气。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小树长大、合欢树开花, 一幅又一幅图像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充满了一种又一种情感:惊喜、烦恼、快乐和爱。情和景和谐交错, 体现了童话的意境美。在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些元素, 让幼儿在细致的观察中体验、感受, 突出故事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并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体会关爱的情感。通过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运用等一系列活动, 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二、注重教育机智, 合理巧妙设疑

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 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 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 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 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 提出有效的问题, 可以是发散式的, 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 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 为其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如在绘本《鸟窝里的树》的阅读中, 教师以“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 你怎么看这件事?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这个问题, 唤起幼儿对鸟窝、小树苗知识经验的认知, 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好事还是坏事?则打破了以往听故事问问题的程式化教学, 不拘泥于同一个答案。开放式的提问, 使幼儿的思维逐渐活跃。接下来, 教师又提出新的设疑:“对鸟窝里的这棵小树苗, 螳螂、蚱蜢、鸟先生、鸟太太, 它们的想法一样吗?你支持哪种想法, 为什么?”幼儿通过自由谈论、与同伴的相互交流, 做出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在大家想法碰撞的同时, 自己对关爱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了。老师能从幼儿的回答中, 捕捉到幼儿对关爱的情感需求, 为下一环节做好了情感的铺垫与渲染。

无论什么书, 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 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小猪变形记》的封面, 上面是一只可爱的小猪, 小猪的脚上绑着羽毛。当请幼儿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 幼儿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小猪在给大家做时装表演”、“小猪想和小鸟一样飞起来”、“小猪梦见自己飞起来了”、“小猪给自己绑上羽毛, 走起路来就轻松了”……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这么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毫无根据, 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这无疑是令人惊喜的。

三、关注幼儿情感, 引发情感体验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 幼儿的情感世界也是敏感和丰富的。他们既体验着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 也感受着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情感的变化, 同时, 故事本身或诙谐、或幽默、或惊险、或温馨、或悲哀的情节也能引起幼儿情绪思潮的激荡。

一天, 笔者发现班中的小雨和嘉嘉在争执着:“你说的不对, 小女孩没有死!她睡着了。”“明明是死了嘛, 你看, 这个抢了她鞋子的小男孩还哭了呢!”“就是没死!她睡着了, 在做梦!”一了解, 原来他们两个在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最后, 小女孩手里握着燃烧过的一把火柴, 冻死在街头。其实小雨知道小女孩死了, 但是她善良、柔软的心无法接受这一切, 所以她会说“她睡着了, 还在做梦”。这无疑是幼儿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中, 在情感的驱使下对故事进行了再创造。

事后, 我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绘本———《长大要做好爷爷》, 它图文并茂, 表现了小熊和爷爷之间浓浓的亲情和爱,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亲人的死亡。我想, 这么好的绘本, 小雨这些幼儿肯定喜欢, 同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这个绘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果然, 可爱的封面图画、鲜艳的色彩, 一下子吸引住了幼儿的目光。绘本中在树屋上的内容, 是情感体现最突出的地方, 我带着幼儿一起想象爷爷和小熊说的话、做的事情, 想象他们亲密地依偎, 爷爷温暖的大手从后面抱着小熊, 小熊躺在爷爷的怀里……简单的几页图画和文字, 让幼儿对树屋充满了向往, 向往着自己也能上去, 能在那里看“三熊山”, 看会变颜色的小河, 更想在下雪的时候也去踩出一串串小脚印……爷爷所做的, 爷爷所带给孩子的快乐, 也是我们的亲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所以, 看到爷爷生病, 看到小熊对爷爷的想念, 我们都很难过。讲到熊妈妈告诉小熊, 爷爷永远都不能醒来的时候, 我哽咽了。很多孩子都明白这“永远不会醒来”的意思, 也都不做声了, 小雨还抹起了眼泪。这一次, 她没有再像上次和嘉嘉一起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那样不愿接受事实。这个故事里熊爷爷病、死亡不可避免, 虽然残酷, 但也是个充满温馨的过程。这样的故事, 静静地讲述着死亡和对亲人的怀念, 带着坦然的态度, 不感人也难。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没有一句教条, 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 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 却能激起孩子的心绪激荡。

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享受阅读快乐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将有助于他们在进入小学后迅速地、大量地、有效地掌握书面语言, 有利于他们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如《我家是动物园》这一绘本, 故事内容和故事中的角色都贴近幼儿的生活:祥太的一家人都是一种种动物———调皮可爱的祥太是猴子、爱吃肉爱发脾气的爸爸是大狮子、爱美的奶奶是狐狸……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 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教师先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 让幼儿在自主阅读后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 使幼儿掌握着主动权, 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而以往的阅读活动中, 我们常常抛开儿童阅读的起始兴奋点, 以教师为主体, 带领幼儿阅读, 这样往往是从儿童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 结果儿童兴趣乏乏。如今这种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 改变了儿童被动接受的过程, 变被动为主动, 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幼儿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

又如在绘本《蚯蚓日记》的阅读中, 因为此绘本的画面比较丰满而且富有情趣, 文字穿插较少, 于是教师充分利用画面让孩子进行猜想:蚯蚓在干什么?蚯蚓在想什么?蚯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大多能仔细观察每一个画面, 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猜想, 然后他们又会进行推断, 互相商讨问题的答案。当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想象、猜想后, 他们再把书翻到下一页, 猜对的孩子会大声地欢呼起来, 体验了成功感, 更加激起了孩子阅读的热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 幼儿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了, 他们喜欢上了阅读。每当拿到一本绘本幼儿总是喜欢先自己认真地看, 遇到问题就提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人云亦云, 有异议的时候就一起翻阅书本, 在书中寻找答案。虽然他们不太会认字, 但绘本它那丰富的画面和精致的绘画, 传达给孩子的意义是明确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篇9: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本阅读;心理特点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幼儿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图画和文字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绘本阅读活动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的设疑和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继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将绘本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幼儿,使幼儿能主动阅读绘本,喜爱绘本。

一、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心理特点

(一)想象和观察

据调查,在5~7周岁阶段的儿童,他们会依靠感知、思考等对社会体系进行了解。他与大人所感知的方式存在不同,我们成年人会通过对文字、经验的理解来对社会进行了解,而处于此阶段的儿童,他们只能通过画图的形式来对社会做基本的了解。而绘本阅读就具有以画图、故事为主的特点以及简单的文字说明,因为图画更容易使儿童理解,有助于增强理解能力。绘本中所有的形式全部是通过故事描写以及色彩绚丽的绘本内容叙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儿童进入故事情景,例如《我家是动物园》,故事开始以一种自我介绍的方式进行描述,使儿童就像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对儿童有一种亲切感,故事之中对家庭人物进行介绍,并比喻成一些小动物,使孩子主动思考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进行想象。

(二)想象和效仿

当儿童对于一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对其进行效仿,而绘本阅读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的描述来增强儿童的想象能力和识字能力。例如《杰德爷爷的理发店》,故事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描写,有助于儿童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既便于理解,又容易形成画面感,这样能够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大班幼儿绘本阅读存在的指导不足

(一)绘本的推广较晚

在国外一些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儿童绘本阅读,并进行研究和推广,作为图书馆中儿童的主要阅读书籍,英国是率先提出儿童阅读指导思想的国家,不久日本、美国开始主张儿童阅读从一出生就开始等指导思想。而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教育相对较晚,尤其是对5~7岁阶段的阅读思想教育指导,并且其发展范围较小,阅读教育这种思想多存在于教育人士身上,对于普通家长而言,并未有较强的认识,只是在近几年,我国开始对绘本阅读进行大力推广,在产品或意识形态上进行普及,尤其是对大班儿童的推广教育。

(二)故事定位范围较小,且内容有一定难度

相同的绘本阅读,其故事主题的定位决定阅读思想的不同,成人和儿童所能接受的事物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故事理解和情节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状态。在5~7岁阶段的儿童,正是接受知识能力转变的阶段,在理解能力上仍处于较弱的状态,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对于较深层次的故事情节,儿童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选择绘本时,家长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选择,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相反,家长若是选择一些较为有深度的绘本阅读,并且强加到孩子的思想中,长此以往,儿童就会对绘本阅读产生消极情绪。在我国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家长每选择一本故事书籍,在结尾通常会出现一些较深层次的道理论述,使儿童很难理解,若一旦理解错误,就会形成错误的主观判断,因此,家长在阅读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儿童阶段的故事书籍。

三、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方法

1.对于一本绘本图书的购买,少则几十,若是按照套数购买则需几百,这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图书馆的存在,能够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并且图书馆也有义务为儿童提供相关的阅读书籍,同时,图书馆有较为安静的阅读环境,这无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而言,都是有利的。

2.在圖书馆中,图书管理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儿童进行书籍选择时,图书管理员就要加强专业意识,不仅要对绘本阅读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对儿童的心理活动有基本的掌握,有些儿童对阅读缺少浓厚的兴趣,这时图书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建议儿童阅读一些题目较为古怪的绘本,其目的是,当儿童第一时间听见题目时,就会产生好奇和想象,例如《打瞌睡的房子》,尤其是5~7岁阶段的儿童,他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结合这一特点,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3.图书馆方面也可以定期对新进的绘本进行推广,这样既方便家长及时掌握绘本图书的状态,又能够节省挑选时间,此外,图书馆也可以海报的形式宣传,或是举行绘本活动,增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认识,以尊重孩子的绘本选择。

在5~7岁阶段的儿童,绘本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环节,它是儿童阶段最为有益的阅读刊物,其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仅图书馆方面要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的平台和阅读环境,家长方面也要培养儿童的阅读意识,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儿童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沈艳捷.大班亲子绘本阅读的问题及策略[J].采写编,2016(1).

上一篇:年味飘香作文下一篇: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色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