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离开作文

2024-05-06

影子的离开作文(精选16篇)

篇1:影子的离开作文

让离开的离开,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亦是放弃的智慧,是别样的超脱与达观。

过去只知道有些事情要学会放弃,以为那是很高的境界了,毕竟做到完全释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今天听到了一首歌“学会离开”,感觉歌词写的很好,倍受安慰。

人的一生,拥有不长不短的几十年人生旅程。这其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来来往往,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只有在我们学会了洒脱的离开,才够接近成熟。

曾经的岁月已悠然遁去;渐行渐远;那么,又何苦为难自己,后退一步,让离开的离开,一切也会柳暗花明。

让离开的离开,在你落泪前转身离开,留下一个简单的背影;让离开的离开,将昨日埋藏在心底,给自己给别人留下最美的回忆;让离开的离开,让彼此有一个更轻松的开始。

佛家之理在于反论,离既是归。一切离语皆为情语,一切理法皆为无法。

无法改变的事实,无法接受的心绪,颠覆梦想。

逃避只为忘却,远离只因爱心不灭。

我们常在无常中感慨生之渺小,命之飘忽,人间之变化莫测,感慨鸿爪雪泥飘萍之末的孱弱与短暂。感慨生活的现实与飘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感慨的却是楼台依旧,芳草依旧,天涯依旧,青春已逝,物是人非的沧桑变故。在这感慨中,生命的无常如流星般飘忽明灭。

原来我们于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开,或者正在离开。

一直以为,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从生命中剥离的。仿佛一个厚厚的茧,当我们试着撕开那层胶着的束缚时,总是不断退却。原来只是不愿破坏茧里宁静、透着隐约日光的昏朦半醉的感觉。世界仿佛只在身外。那是成长蜕壳时的痛,是稚幼走向成熟代价。

然而,成长有时是不以我们的懈怠和无意识而停滞的。

我们被迫成熟,被迫老去,被迫地离开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一个又一个年头。在不自知不自觉不自愿中,浑然已度过数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离开和继续,而这种离开和继续之间,是无法逾越无法混淆无法互补的。

撕下日历的时候,我们会发觉昨天已离开。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会惊觉年龄正在离开。而离开的那个数字,将在今后的生命中永不再现。

我们接受并承认,只因无法改变。

然而,当我们离开一种意识,离开一个人,一种感觉,一段记忆,却往往不接受不承认,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总是从骨子里期望着,会有些什么因留连因自欺其人的不自知不自觉而为我们停留,为我们续延。

其实,我们同样无法避免,那离开的一切,已经离开,正在离开。

离开着一件穿久了、厌倦了的旧衣服,一张刚刚被席卷一空的餐桌。

离开着渐渐老去,死去的亲人,此生无缘再见的朋友或恋人;离开着一段或甜或酸涩或荣耀或耻辱的经历。离开着,突然涌上来的一点点心悸或难忘的感动。以及正在离开,已经离开的一切。

有时,我会下意识而不自觉地想着四个字“学会离开”。

其实是“学会接受”。

那离开的若已离开,我又如何能留住,即使伸手能拉住点什么,又怎会是曾经的完整和浑然天成?

让离开的离开吧,让继续的继续。

或者,对于离开,接受是最明智的,对于接受,继续是最完美的。这人世间,总有些什么,会因过分膨胀而萎缩,总有些什么,会因过于单调而饱满。

若能给膨胀留一点升腾的余地,给单调留一点饱满的空间。一切会更趋圆满。

我接受,让离开的离开。我继续,让继续的继续。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以改变的。

从而以向上的心态拥抱阳光,以无比的乐观与豁达渐渐成长,如松柏一般挺立于高山寒土之上。

篇2:影子的离开作文

老师先让我和汪家伊做示范。我先做了些准备,比赛就正式开始了。汪家伊来了个“猛虎扑”,朝我扑了过来。这下逃不了了,怎么办呢?我眼珠子咕噜一转,想出了个鬼点子。就来了个“矮人蹲”,结果汪家伊的膝盖磕破了皮,疼得起不来了,我向她扑了过去,一下子就踩到了她的影子。汪家伊遗憾出局了。

现在全班的比赛正式开始了,我因为跑得太慢,老早就被干掉了。储汝馨被王思琪追赶。她跟王思琪就差一尺了,幸好她急中生智,躲到了老师的影子里。王思琪就像打了霜的茄子,失落地走了。但王思琪没注意,被储汝馨踩到了。储汝馨又被陈品墨踩到了。陈品墨又被……就这样,有好多人被踩到了。最后获胜的是王俊勇,他骄傲极了。

今天玩得真开心啊!

篇3:影子的离开作文

按照华东理工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计划, 笔者于近期前往上海市金山区就“农民农”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

小赵的“租地小农场”

在乡村小路的一个转弯处, 我们看到几排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农田中, 遂走上前去。走到近前, 一位年约30岁的青年男子正在居住的棚户内分拣蔬菜, 看到有陌生人来访, 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自我介绍之后, 获知这个年轻人姓赵, 他便是这片大棚的主人——一位颇具代表性的“农民农”。

小赵今年30岁, 老家在安徽阜阳农村, 初中毕业后就来到上海进厂务工, 成为了“离乡离土”的亿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2003年, 小赵的生活发生了转变。彼时, 他的一位亲戚在上海租地种菜, 觉得收益要好于打工, 就介绍小赵也来种菜。早已厌倦了“辛苦有余而所得无几”的打工生活的小赵, 几无犹豫就转了行。这样, 小赵的身份又从农民工变回了农民, 更确切地说是成为一个以在外地承租土地种植蔬菜为生的“农民农”。

小赵一家三口目前在一起生活。妻子和他一起经营着自家的“租地小农场”, 4岁的女儿正在流入地镇上的公办幼儿园读书。平时每隔一段时间会和在老家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报平安, 春节时回家过年。盛夏季节由于气温过高且雨水频繁而不适宜耕作, 此时他也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 每年的“休耕期”加在一起约为一个月。

我们留心了一下小赵的“住宅”。这是一座用钢管和油毡布、石棉板等搭建的低矮窝棚, 生活区与仓库并排而建, 与菜棚也是并列的, 取用工具很是方便。棚内东西摆放有序, 地面也比较整洁。在屋内有饮水机一台, 另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电视机的天线是放在地上的一个很小的锅状天线, 只能收看到几个本地台, 小赵表示他主要用电视机来看天气预报, 以便于合理安排农活。

关于居住条件, 小赵说村上不允许建造固定房屋, 另外每隔几年就要迁移, 也没有建房的必要。“为什么没有到村里租本地人的房子住呢?”笔者追问道。“租房住条件的确是好很多, 花钱是小事情, 但是不方便干活, 也没有办法看护菜棚。”他说。

一家的收支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一家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 我们决定充当一次账房先生, 替他算一下帐。

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 这位初中毕业生对家里的各项收支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夫妻二人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各项农活, 种好蔬菜并盼望一个好的收成和行情是他们生活的重心。学校教育和进厂打工的经历似乎并没有使他养成经济核算的意识。

小赵一家的全部收入都来源于种植业。由于产品价格起伏不定, 加上小赵没有记账的习惯, 我们只能把他估算后给出的结果即10万元左右视为他们家的总收入。

关于小赵一家的支出, 我们也替他大概核算了一下。全家一年的主要支出有以下几项:一是10亩土地的租金, 每亩地每年500斤稻谷, 根据每年的市价折算成现金交给“地主”, 去年共计6500元;二是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约2万元;三是大棚、农机具、拖拉机等折旧每年约3000元;四是孩子的教育费用每年约6000元;五是日常生活开销约为1万元;六是雇工约5000元。支出合计约5.05万元。

经过我们的粗略计算, 在一切必要的开销之外, 小赵一家每年的结余大概5、6万元。小赵微笑着答道, “差不多吧”。看来, 我们的结果“虽不中亦不远矣”。

逐地而耕

伴随着土地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被征收或征用, 不断迁徙渐渐成了“农民农”共同的生活经历。古代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今天的“农民农”们则是“逐地而居”, 有媒体基于此将这一现象称为“游耕”。这一背景, 使得租约变动十分频繁, 租约期一般不长。小赵在第一个地点耕作了3年, 目前所耕种的地块租约期为5年。对于租约到期后是否续约, 小赵说自己没有把握, 毕竟“地是人家的, 自己说了不算”。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和用地需求, 小赵推测承租农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租金也将会持续攀升。

新型“租佃—劳资—土客”关系

不同于粮食作物, 蔬菜的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 采取温室种植的话, 蔬菜生长的季节间隔大大缩短, 劳动需求就更大。小赵说, 耕种10亩地的大棚蔬菜已经是夫妻二人的极限, 他们平素休息的时间极少。在农忙时节, 特别是一些生产关键环节如栽苗、点花 (由于没有养殖蜜蜂, 需要人工为作物进行授粉) 还需要雇工。

据小赵介绍, 受雇人员多为附近的本地村民, 以老年女性为主,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年龄大者甚至已年过七旬。据上海市金山区农广校所进行的调查, 上海本地仍在务农的农民呈现“妇女化”和“高龄化”的特征, 他们将之形象地喻为“三个农民两百岁”。他们一般在家闲着无事, 乐意为菜农打工挣些零用钱。菜农们有需要时就会通知她们来做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视工作量而定, 报酬所得每小时4~6元, 较忙时一天差不多工作8小时。

分析小赵和本地村民的身份与角色, 我们发现双方之间存在着三重社会关系。首先由土地流转而形成的“租佃关系”, 小赵是“佃农”, 本地村民是“地主”;其次是雇佣关系, 小赵作为老板雇佣本地村民为他打工;再次则是土客关系, “土”指的是本地人, “客”指的则是小赵等“农民农”。三重关系叠加在一起, 使得双方的共处相对比较融洽, 没有任何一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有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新型租佃—劳资—土客现象的出现, 但对于它的学术研究还较少。这种新现象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可能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访谈最后, 问其今后的打算, 小赵说自己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比较满意, 如果有可能的话, 首选肯定是继续在上海租地种菜。“如果租不到地了呢?”“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去, 反正将来老了肯定是要回去的。”

一叶知秋?

篇4:在阅读教学中寻找作文的影子

在我看来阅读与写作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是有感应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事半功倍呢?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写作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的联系起来,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做到让两兄弟齐心协力呢?

一、“哥哥”的方法,“弟弟”我来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无论是题材、体裁还是风格都是丰富多样。所以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课型,充分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实行读写结合,以读导写,给学生作文的钥匙,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太阳》一课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的说明方法,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列数字。学完这课时,我有意安排学生习作:我们学校的操场真大呀……;《争吵》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写了两个小伙伴由于一些小误会引发的争吵到后来又和好如初。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争吵,更何况是一群未长大的孩子,让他们学学作者的表达方法,再写写生活中自己的例子;教《燕子》时,我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写出了它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通过写燕子习性、飞行姿态、栖息场景等写出了燕子的活动特点。从而让学生学得一些写小动物的方法。学完这一课后,我就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无论是写人、写事、写物,想象的,还是说明的,都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一学,练一练。模仿是孩子们的一大心理特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喜欢模仿他人,以读导写正顺应了孩子模仿的心理特点。

二、多“吃”墨水,下笔有神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作文像一潭死水,荡不起一点儿涟漪。学生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绕尽脑汁想出来的词又常常觉得词不达意,甚至明明觉得自己的文章缺乏文采而又无计可施。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所以在教学每篇文章时,我都会运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重视这些优美词、句的运用。如《卖木雕的少年》中,有一位学生积累这些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他是这样运用的:我家乡的青云山,那可是名不虚传,山清水秀,每逢节假日常常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又如《夸父追日》中,有一位学生积累到:喉咙干得直冒烟。运用:体育课上,黄老师叫我们绕操场跑三圈,害得我喉咙干得直冒烟。三年级是写作的入门段,刚刚接手本班时,学生对写作甚是陌生,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三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的进步就十分明显。在学到《卖木雕的少年》时,一位学生竟能在一小段话中运用课文的18个词语。他这样写到:今天星期六,妈妈吩咐我去超市帮小表弟买一个布娃娃。三狮超市里有不少出售布娃娃的摊点,摊点里陈列的布娃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妈妈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仔细地挑选。忽然,我的 目光停留在一只可爱的小老虎上,这只老虎构思新奇,我捧着它就爱不释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每一课都在积累,每一天都有收获,何怕不能下笔有神。

三、抓住契机,多动笔

(1)续写。有些课文在结尾处会留下一些空白点,留给读者寻思回味的空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续写课文的结尾。续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延续情感、整合感悟、进行再创造的渠道。如《小小摄影师》一课以“高尔基等待小男孩的到来,可小男孩却始终未出现。”为结局,这种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小男孩会来吗?如果小男孩来了,他与高尔基先生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抓住此机,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

(2)扩写。在文章的重点处或一些有一定价值却描写较简略的地方扩写。如《争吵》一文中,课文用第5自然详细写出了安利柯与克莱谛争吵后不安与后悔的心情,而克莱谛的心情仅用“悲哀”一词来说明,因此我让学生想象:与安利柯争吵后,克莱谛会想什么?他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又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让学生对第2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进行扩写,想象:他们会用山上的树木干什么,去砍伐树木时是怎样的心情?当洪水即将淹没他们的家园时,他们只能做什么,那时的他们又是怎样的心情?

(3)看插图写话。课文插图不仅是学好文章的工具,而且那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画也为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这种训练非常适合低年级,但不代表中、高年级就不适用。如三年级下学期的《果园机器人》中的插图写话,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一大早,机器人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果园进发了,果园里果实累累,一个个红通通的苹果好似一个个灯笼高高地挂在枝头……有的机器人……有的机器人……有的机器人……还有的机器人……连小鸟也赶来凑热闹……一个个精美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不断地从学生作文中出现。我们应当给我们的孩子创建写作的平台,并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篇5:离开学校的作文

六年来,我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也有很多甜蜜,像考试100分,受老师表扬,也有很多酸楚,像没完成作业,没带书,被老师罚了。在这些风雨与甜蜜中,我慢慢的长大了。在学校的时光,那么一分一秒,我都不舍得失去,与同学相处友好,在操场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这么美好的时光都在学校,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马上升初一了,在六年中的回忆,我总是念念不忘,有老师的表扬,老师的帮助,让我在生活中长大了。有一次,我去老师家,看到的竟然不是老师在悠闲地看电视,而是老师在辛苦的判作业。有这么好的老师,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在班级里,再熟悉不过的就是同学了,有可爱的刘致远、搞笑的李唯铭、认真的闫涵,同学们有不会的题,他们就问我,我有不会的题,就和同学一起探讨,所以同学们都喊我“小博士”,我非常喜欢听他们给我的“美称”。有这样可爱的同学,有他们这样一路真诚的陪伴,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在花坛那里有很多花,有月季花、茉莉花等等,前后面各有一个大操场,那里有篮球架等等,东西各有一排参天大树在教学楼里,到处都有朗朗的读书声。有这么好的学校,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篇6:作文 离开的感觉

爱会悄然离开。曾经在耳边转来转去的唠叨,曾经的一句句不厌其烦的问候,曾经嫌恶的感觉是多余的作为,曾经……当这些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它们也会离开,包括爱。闻心居作文网

那些我们厌倦的唠叨、问候,那些别人为我们修饰的细节,其实都是爱,都是一份份纯真质朴、最单纯、最直接的爱。它来不及经过修饰就迫不及待地被给予了我们。我们却因它的平凡而忽略了它,甚至遗忘它。

就像我的姥太,当他还在世的时候对我的好是显而易见的。可不知道是因为年幼无知,还是年少轻狂,我总把他们为我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有时甚至连闯下的祸都由这个老人为我分担。殊不知,姥太早已把爱掏空的心又被我伤得鲜血淋漓。

直至她长眠于地下,我才渐渐懂事,才惊觉自己过去是多么不可理喻。

回想着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渗透着她深深的爱。小到衣裤鞋袜,吃饭用的勺子,她都为我精心准备。那些被当作理所当然的行为,现在都不可能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不见了过去的种种,回忆起来却变得弥足珍贵。

曾经厌烦了把人们给自己安排好了的一切,但现在却又突然变得很想有她出现,为我再摆好一次碗筷,再亲手为我织一件毛衣……可是这些爱的举动都只能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我后悔、懊恼,为自己错失了这些珍贵的爱。但凡事不是低头认错了就能回来,每当失去了再来后悔,那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身边不止只有姥太的爱,还有父母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甚至是陌生人的爱。它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悄然离开,或许会猝不及防来不及告别,或许只如流星般在我们的生命里划过一抹绚烂,或许它们只能算是我们人生长河中的一滴水。但它们确实存在过,给予了我们温暖,给予了我们依靠。

那些爱,平凡得再普通不过,有的如过客般短暂,有的将永驻在心底。

从现在开始,好好把握那值得珍惜的爱吧,不要等失去了才懊恼自己曾经没有珍惜。就像台湾一名作家说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爱也不例外。”

篇7:爸爸离开的日子作文

因为身体不适,爸爸要回老家做一个小手术,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

爸爸走的着两个月里,总是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每次吃饭饭桌旁只有我和妈妈,这两个月里,听不到爸爸的唠叨,感觉浑身不舒服。

有一天早上,我起床之后,习惯性地喊爸爸做早饭,然而做早饭的`人不是爸爸,我也是无奈地笑笑,心中盼望着,他能早点回来。

放学,在学校门口,其他学生的爸爸妈妈在等待着孩子,我在门口却没有发现爸爸的身影,鼻子陡然一阵酸楚。

当自己生病时,父母都守在身边,而爸爸一个人在老家,相隔这么远,难免少不了对爸爸的牵挂,不知道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回来。

在这连个月历,我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带着沉闷,对自己的爸爸肯定有着深厚的感情。

篇8:那些迟到,离开或者从没离开的人

08春夏的四大时装周,就像一部揉合了各种元素的巨无霸电影,其中的情节比流行的印花还绚烂。有人欢庆自己的纪念日,有人怀恋逝去的故友,有人在隐退前最后一击……时尚舞台上的人总是来来回回,如同潮流一样。如果你穿上“他们”时,能够想起“他”就足够了。

纽约时装周越来越疯狂,模特,名人,记者蜂拥而至,连续9天欢愉,上演了140场时装秀,庞杂而细碎的日程安排,让模特和记者编辑们叫苦不迭,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么多时装秀?感觉有点窒息,这拼命赶场的时候,却遇到晚点的大牌秀——Marc Jacobs的秀无端迟了两个小时。《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时尚评论人Suzy Menkes气急败坏,说如果可能她想亲手杀了Marc Jacobs。第二天,Suzy Menkes就发表了评论说“Marc Jacobs的时装秀是一场拙劣的表演”。芝加哥的时尚网站“Second City Style”则将Marc Jacobs和冗长的纽约时装周联系到一起,戏谑的说,纽约时装周要长达四个星期才行,前两个星期是用来迎接Marc Jacobs的到来。似乎大部分矛头都指向Marc Jacobs,这也让他抛出不想在纽约做秀的话。但是据说后来CFDA主席Diane Von Furstenberg出面调解,才把Marc Jacobs留在纽约。同时为了缓和与Suzy Menke的关系,Marc Jacobs自嘲的将Suzy Menke“杀掉”自己的漫画图像印制在T恤上,并寄给了她。

Marc Jacobs的疯狂举动不限于此。有一位名为Bryanboy的菲律宾男孩,喜好女装打扮,而且全身上下不是Chanel就是Hermès,最喜欢精心打扮,自拍、上传到自己的blog上,吸引眼球,人称“男版Paris Hilton”。谁想到Marc Jacobs对他甚是欣赏,决定将一款2008秋冬的鸵鸟皮包款以这位时尚客来命名,称为"The BB Bag",原来设计师的灵感缪斯还可以是这样的!

同样在纽约,大师Ralph Lauren在中央公园举行了盛大的时装秀来庆祝自己40年设计生涯。各路名人都来捧场,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erg也前来祝贺。这场秀以电影《窈窕淑女》为灵感,混合了精致的马术装扮与上流淑女的造型。当Nancy Sinatra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缓缓响起时,68岁的Ralph Lauren从后台走出,风采依旧。这首歌曲是对他个人最完美的注脚。他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的同时,也向每个人穿他服装的人宣扬了美国的精神。 设计师Donna Karan幽默地表示,看完这场秀,她可能要将自己的时装秀取消了!这些可不是客套的赞美,这一次的发布让人们真正看到了Ralph Lauren前所未有的辉煌。

有人欢庆,也有人告别。Valentino的最后一场高级成衣秀带来了87套时装。即将接任他的设计师是前Gucci创作总监Alessandra Facchinetti,在为Gucci设计了两季平淡的时装系列之后,被Frida Giannini取代。现在接任Valentino的设计师她终于可以一扫当时离开Gucci的阴霾。早前,她已经在纽约发布了Valentino 2008早秋度假系列,但真正的挑战还是今年3月的高级成衣秀。

篇9:离开母校的时候作文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能给我安慰?

是希望吧!

大地总是沉默,为何能给我力量?

是坚强吧!

母校啊!你的好说不完,道不尽,它可以是路旁的一棵白杨,地上的一片落叶,也可以是奋斗与泪水,更是那份心灵的归属感。

母校啊!给你的信是一首飞扬的情诗,把我的思念轻轻地诉说,给你的信是一棵繁茂的大树,结满了夜夜努力的硕果,给你的信是一本厚厚地日记,记载了欢笑与泪水。

母校啊!你就是那片天空,让幼小的小鸟能看到希望,你就是那片大地,让柔弱的小草懂得什么叫坚强。

篇10:从未离开的温暖作文

“这个家,我再也不回了!”他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冲出家门。

独自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街上游荡,林小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只知道,那个所谓的家,他是再也不会回去了,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他想要的温暖。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来了一只可恶的老鼠,不仅到处偷东西吃,每天晚上还“吱吱”乱叫,吵的人不得安宁。为了消灭这只老鼠,林小星全家想尽了一切办法,可结果总是令人大失所望,老鼠仍然在林小星家中幸福的生活着,一家人虽然恼怒,可也没什么办法,只好放任它去了。

一天晚上,林小星正独自一人在家边写作业边等妈妈回家做饭,温暖的炉火燃烧着。这时,林小星听见了一阵讨厌的“吱吱”声,他生气地抬起头,恶狠狠道:“好你个臭老鼠,今天我一定要抓住你,一雪前耻!”林小星猛地站起身,抄起一把扫帚就向声音来源地走去。在那儿!林小星眼睛一亮,一扫帚就拍了过去,老鼠灵活地躲开了,妈妈最喜欢的青花瓷瓶却被他扫到地上摔碎了。林小星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可他转念一想,自己是为了抓老鼠才不小心打碎了青花瓷瓶,又不是故意的,更何况妈妈平日里对自己那么好,这次应该也不会怪自己吧!这么一想,林小星顿时就放了心,简单收拾了一下碎片,便继续开始写作业。

不多时,妈妈回来了,她从门缝里探进了脑袋,正笑容满面的准备跟林小星打招呼时就看到了地上的那堆青花瓷瓶碎片,妈妈的脸色顿时就变了,连忙走进来厉声质问林小星:“你怎么把我最喜欢的青花瓷瓶打碎了?不知道小心点吗?”林小星侧头看了看那堆碎片,不以为然的说:“哦,那个瓶子啊,那是我抓老鼠时不小心打碎的。更何况不就一个瓶子吗?碎了就碎了。”妈妈被他的口气激怒了,怒吼道:“好啊,犯了错你就这态度,还真是不知悔改,马上去给我写一份1000字的检讨,写不完不许吃饭!”林小星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因为一个青花瓷瓶就对他大发雷霆的女人,不相信这就是昔日里疼宠自己的妈妈。而妈妈仍然拽着他的手将他往书房里拖,仿佛他不写完就不会善罢甘休一样。林小星抽回自己手,大喊道:“我才不写,我又不是故意的,为什么要我检讨?”妈妈似乎也气急了,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林小星愣住了,泪水夺眶而出。“这个家,我再也不回了!”林小星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冲出家门。

好饿啊。在街上游荡了半天,林小星想。要不要回去呢?林晓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家中温暖的炉火、可口的`饭菜……可立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那样显得自己多没骨气,他一定要让妈妈后悔对他生气。林小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向前走去,可当一阵冷风吹来时,他又想起了家中温暖的炉火、可口的饭菜……林小星原地迟疑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没出息地转身往回走去。一路上,他边走边想,一会儿妈妈肯定会热情的迎接他,问他去了哪里,并且向他道歉,为他盛上可口的饭菜……林小星越想越开心,脚步也轻快了起来。

到了家门口,林小星掏出钥匙打开房门,他想象的一切都没有出现,只有一室清冷……林小星苦涩地笑笑,看来自己想错了啊,这里果然没有自己想要的温暖……放下书包,林小星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卧室睡觉了。他没看到在他睡熟后替他掖被子的手,那也是从未离开过他的温暖……

篇11:离开,是最好的作文

而且这段初恋,彻彻底底的把我的命运也改变掉了。

我舍不得这份感情,可是这段感情把我伤透了,没办法不去改变。

因为现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了,不一样了。

让我成熟了,让我懂事了,让我去改变了,让我去接受我不能接受的是事了。

是这段初恋把我逼得,迫不得已的。

人们常说初恋是最美好的,但初恋造成的伤也是最痛的。说实话我真想一样永远都和他在一起,哪怕是以朋友的身份,但上天总是不给我这个机会,所以我就把上天给的这个暗示当成是不同意我们俩,其实我知道他幸福就好,所以我打算离开了,离开这个让我伤心的地方,去重新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我们不可能了,离开,是最好的结局。

篇12:离开欧美的日子

北京时间9月20日晚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再次调降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将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从2.5%和2.7%调降至1.5%和1.8%,调降幅度达到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三次下调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而此次是调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这当然不是最后的结果,未来继续调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其实,现在欧元区除德国以外,其他经济体都已经失去了增长动力,而现实的经济增长也不过在“零”附近挣扎。就像IMF在同一份报告中提醒:如果发达国家的财政改善是以牺牲国民可支配收入为代价,那么欧美经济都可能会陷入停滞。

对美国,如果工薪税削减以及失业补助计划在美国不获延期,美国经济增速将严重减慢;与此同时,如果中期财政改善政策未获落实,普通家庭及商贩对经济前景抱持更悲观的态度,显著增加其存款率,结果是经济增长可能将面临“失落的十年”。

这绝不是IMF危言耸听——除了债务重组,人们看不到拉动欧美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这需要明确的产业政策,以及值得期待的收益前景。消费?这需要国民收入增长、失业减少,社会保障充实。出口?这需要强大的外需和自身“可出口商品”的充裕。

这三驾马车哪个强劲有力?看不出。而能够看到的都是负面,比如:财政紧缩必须减少社保开支;政府被一个个紧急的债务问题困扰,根本无力顾及长远的产业发展;国民收入被历史债务拖累,不仅减少消费,而且在增加储蓄。

经济要增长总要有人愿意花钱不是吗?但欧美的政府没钱可花了,消费者没钱可花了,企业不愿意现在花钱。那谁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经济必然停滞,衰退仅一步之遥。

再说中国,加入了WTO、而且已经履行了全部承诺之后,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独立自主”。2008年之前的一轮经济过热,不就是发达经济体过度消费的必然产物吗?不过,现在中国恐怕很难再指望欧美经济的复苏了,而是“如何避免欧美经济衰退把中国经济拖向萧条”。

这当然需要依赖内需经济的强劲。但不幸的是,作为总需求政策的货币政策正在通过紧缩严厉地压制着中国的内需。今天中小企业的困境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

有人认为,中国要扭转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势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沿袭传统生产方式存续的中小企业就是应当被淘汰的产能。

大错。第一,“旧的去”容易,“新的来”谈何容易。仅仅通过消除旧的,改变“新旧比例”关系就是转型吗?这种“数字游戏”只会让中国经济出现“旧的去了,新的没来”的青黄不接。如果真那样,中国就惨透了。

第二,什么是“新的”?去看看多晶硅吧,不就是新的“出口加工”?不就是新的“落后产能”?我们需要的是提高传统产业效率,提高产业链的张力,在优势传统产业获得更多利润,而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

第三,必须把握好转型的节奏和速度,否则青黄不接就是危机最容易爆发的突破口,万万需要接受日本的教训。

“离开欧美的日子”已经来了,中国应该怎样过?商务部的数据已经表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增速正在下滑。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一般消费品出口会大幅下滑,因为越是危机深重,欧美对中国中低端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可能反而会上升。但无论如何,中国都必须更多地依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将是未来10年,我们非做不可的事情。

篇13:离开的作文500字

“我不想用离开的方式教会你如何去珍惜”,多么熟悉的话语,说着有多么不想离开,曲终人散,总会有离开的时候。

“借我点钱好么,我真的有急用,我母亲生病了,我一定尽快还给你”“额,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你找别人借吧。”朋友,所谓的朋友。当友情上升到金钱的时候,一切都沉默了。还会是当初的铁血闺蜜么?不,不会了。一切都有离开的时候。

屋子里传来了儿子与母亲的争吵,”妈,给我点钱吧。“给你了你只知道吸毒”“你给不给?”当亲情涉及到了自己所谓的“利益”,一切都沉默了。一切,总有离开的时候。

“亲爱的,我好爱你,我一定会娶你的。”女孩子看着男孩真诚的眼神,微笑着答应了,女孩回想着当初的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看着男孩牵着另一个女生的手……你何时见过海真的枯,石真的烂?一切,总有离开的时候。

曾经那份友谊,别金钱所打败;曾经的那份亲情,被利益所践踏;曾经那份坚贞的爱情,又在何处?什么海枯石烂。至死不渝,早已因小三被抛在脑后。

篇14:离开的作文500字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青写的文字,淡淡的,却总可以直中人心。

我没有可以和谁一起讨论雪景的那个人。眼前的山坡上的雪好像都已经化的不见了踪影,天气,似乎一天比一天变得暖和了。只是,从老爷子的闲言碎语中,我和自己说,是又到了可以离开的时候了。而自己,是真的想离开了。虽然,相反的是,所谓的家人,并不知道我想要离开。

就在昨天,当我再一次拿着煤往家里火炉里放时,老爷子的声音在耳旁响起,天气暖和了,没必要一直放煤了。回到家里,看着即将熄灭的火炉,感受着家里不是很高的温度。一个声音在心中响起,是时候离开了。

我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人,也深知生活的艰辛。只是,无论怎样的亲情,一旦里面参杂了太多的现实,就会多少感觉有些别扭。这种别扭的感觉,足以成为一个人想要离开的理由。

早晨,当客车的鸣笛声在耳旁响起,那种想要离开的冲动更加的强烈。

篇15:离开的作文500字

身处蒲公英的世界,那洁白,柔软使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他们的低语。阳光铺下,那毛茸也镀上了一层金。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草原,和着风的韵律,摆动着身姿,动作是如此的一致!这时,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歌声——风为它们伴奏,泻下的阳光就是音乐的鼓点,激昂是他们对远方的向往,自由自在的五线谱,是他们心底不变的乐章。突然,风加大了角度,看吧!漫天遍野全是娇小的蒲公英花,条条雪白的巨龙腾空,转身,咆哮,超越。小绒球们,笑着,闹着,欢呼着,它们不后悔,故乡的土地滋润孕育了它们。但它们要想更好的生活,就必须飞向远方。蒲公英自信的离开了,但它们的离开,使天地动容,它们,绽放出了生命的传奇!

一直以为夕阳是伤感的代名词,可是最近的一次日落,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的天气不是很好,上午都是在灰蒙蒙中度过的。直到下午,天空仿佛被切割成了一张蓝白相间的网,阳光便从那澄蓝中一泻而下,压抑的心情也随之好转。渐渐地,渐渐地,阳光占据了我的心灵的大部分空间。临近黄昏,阳光变成了温暖的橘黄色,靠近日落的天空,由内向外完成的光彩的过渡。瞬间,那均衡的光晕被凝聚成股股金光,西方,那微红的圆盘,也被啄上了一层金光,神圣,庄严,就像佛脑后的金环。此刻,我怀着虔诚的心,注视着他沉入地下。紧接着便是越来越深的黑暗。太阳带着圣洁离开了,但它离开前的那一瞬间,绽放出了生命的传奇!他如火的热情,照亮的人们的心扉。

篇16:离开惠普的微笑

他感觉到惠普文化是一个充满细节的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着,像水一样湿润着。

“惠普不是家,却像旅行团”

伴随着联想的战略裁员,一句玩笑话:“哭着离开联想,笑着离开惠普”在不经意间开始流传。对“哭着离开联想”,高建华说没有发言权,但对“笑着离开惠普”却深有体会。

高建华,原中国惠普首席知识官(CKO),在惠普与康柏合并过程中的职务是中国惠普“合并与整合办公室”(MIO)主任。

2003年5月,高建华在做完惠普与康柏合并之后,自己也主动搭上裁员的末班车离开了惠普。这已经是1986年以来,高建华第三次离开惠普了。

“惠普有一点好,你的工龄是连着算,员工号是接着用。如果我还在公司的话,我一定是排在前十位的。” 现在已经是一家咨询公司老总的高建华一直与惠普保持着联系,前几天还在谈一个合作项目。

他离开惠普时,是想出去看看;回来时,还是觉得惠普好。

高建华喜欢惠普的环境。尊重员工,信赖员工,惠普是假定人性本善的。所以惠普从不刻意对员工保守秘密,与员工保持着连续的信息沟通,即使有些信息对竞争对手是宝贵的。从1939年大卫·帕克与比尔·休利特创立惠普以来,这一点一直没有变。

惠普的办公室是开放的,从员工到总裁也就有几步之遥,在这个空间里大家平等相待。在这里,外方员工与本地员工没有任何优越感。惠普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在薪水上的差距甚至比国内一些大企业还小,所以在物质基础上,你能感觉到惠普员工之间的平等。

与许多跨国公司一样,惠普不提倡员工奉献,但要忠诚。奉献是不要回报的,而忠诚是平等的、没有二心的交换。忠诚在工资中月月清,年年清,这样公司与员工谁都不欠。所以,惠普有一种认识:员工离职不是背叛,走之前都会大吃大喝一顿,开欢送会。

当然对等的,公司裁人也应得到理解。而且裁员时,惠普给员工的补偿也是极为讲究的,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要始终做到稍稍超过员工的预期,让员工满意,这个度的把握是一种艺术。

惠普在努力营造一个让员工舒服的工作环境。“惠普不是家,而更像一个旅行团。”高建华用了一个比喻。在惠普工作更像一次旅行,过程非常重要,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协调。到达目的地后,大家也就散了,但会留下珍贵的记忆。

“用情绪化方式处理情绪化问题”

国内企业裁员有时还显得有些不尽人情,而大洋彼岸的惠普之道,看起来倒更有社会主义的味道。

听闻此次联想裁员两个小时内通知走人,高建华表示:这在惠普以及其它企业来说都是很少的,因为你作为一家公司,裁人的决策可以很无情的,但是在处理上没有理由无情。我在惠普时自己就曾经通知过十几个人,让他们走。这件事完全可以处理得更好。

在整个裁员的程序上,联想做到了理性,但在情感上失分了。感情上的影响要比理性大多了。当一个人面对失败的时候,他的情绪是大于理性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想到情绪的处理。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化的东西。

我知道,前几天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裁人也像联想。因为万一谁在飞机上做了一些手脚,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觉得这种高风险当时可以理解。但是像IT公司,没有听谁说,员工知道被裁之后会对公司造成伤害。这里就有一个假定人心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如果你假定人心是善的,你就不应该担心员工会做坏事。

“先假定员工是善的”

有了惠普体验,高建华谏言中国企业:“第一,要尊重,我们要假定员工是善的;第二,我们要相信员工,信任员工。”

人心善,意味着什么?我很早就可以通知你走。有些公司之所以临时通知就是怕你有足够的时间做对公司不利的事情。所以就会出现门卡、邮箱、胸卡被取消了。但在惠普和康柏合并的事情上,大多数员工提前一个月就得到了通知,而且还给一个月时间,让员工找工作,可以不在公司上班,但公司照发工资。你一边上班一边找工作,也可以。

对于门卡、电子邮箱,只要不超过预告规定时间,离职员工都可以一直使用。对这些“细节”,高建华给予的评价很高。

高建华说:“在惠普,甚至有的人愿意被裁,为了能拿补偿金。有的员工可以拿到2年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免税,此外还能把各种福利全加上去。所以,许多被裁的员工发现:自己得到的补偿往往会稍高于预期。”

惠普的做法,让你感觉到企业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因此从惠普走的人,没有一个人骂惠普的。

有人说,这是惠普的社会主义。新任CEO卡莉·菲奥利娜上来之后,虽然进行了一些革新,但惠普之道的核心并没有变:信任员工,假定人性本善。

“我曾两次亲历裁员”

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坚持不裁员的惠普也注定不可“免俗”,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困难时期,惠普的首选一般也是公司高层先扛着,而非裁员。高建华在惠普期间,就曾经历过两次减薪10%而员工不减,以及两次不得已的裁员。

1、人性化的末位淘汰

在惠普,员工每年都会被评分,得分情况一方面会影响员工薪水的浮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决定会否被末位淘汰。

末位就是指评分过程中只得1分。如果有的部门所有员工都相当优秀,得2分的人也有可能排在末位。惠普的末位淘汰是隔几年一次,不定期的,一般间隔2~3年,淘汰的比例是5%。

“当然,这种评分,一般上司都会跟员工讲,你为什么得这个分数。他会跟你讲,你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措施。当然,对于评分结果也有人会有不同意见。”

2001年年底,惠普进行末位淘汰时,高建华把裁员消息直接通知了员工。当时就有一个员工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虽然两次都是1分,但我来公司3年,这3年中换了5个老板!每个老板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个想法都没做完,我哪儿来的业绩?这个后果是不是都该由我承担?公司是不是也该反思?”这位员工的话,让高建华备感裁员之痛。

在被裁的员工中,当时还有一个人留给高建华的印象非常深。当高建华把裁员消息通知他后,正好有一个客户给他打电话,结果那位员工不露声色,非常热情地与客户谈生意,还在讨价还价,并约好第二天面谈。高建华当时非常感动,但结果却无法改变。

与裁员的残酷形成对比的是,惠普对裁员在程序上严格管理,并采取了许多人性化措施。

做末位淘汰时,公司会事先留很长的时间与员工沟通,同时通知到人。通知者都不是顶头上司,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其它部门主管或者更高一级的主管。这也是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另外也是为了防止部分员工受到顶头上司的不公正对待。

高建华当时是惠普华北区的助理总裁,他在通知员工被裁消息的时候,会有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在场。一般是先讲公司整个裁员的原则以及员工的权利,最后是员工签字,表示员工已经接到通知。另外,被裁员工的意见会记录下来,并反馈到公司决策委员会。

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惠普还专门请来了心理医生、健康医生在医务室等着,以防万一。甚至在末位淘汰的名称上惠普都作了变动,而改用一个中性词——“缩减编制”。

在这个过程,惠普还请了一家猎头公司,讲目前这个行业里哪些公司需要人。

末位淘汰,高建华就经历了这么一次。

2、力求公平的并购裁员

2001年9月4日,惠普与康柏正式宣布合并。重组前惠普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宣布合并到开始启动程序,前后争论了8个月。这样大家都觉得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这一点,惠普不像联想采取了比较突然的方式,让被裁员工有些措手不及。

在惠普做事,不能有“意外”。任何事情都保持及时地沟通。这也是惠普做事的风格。

兼并重组中,富余员工先在内部消化。如果部门被撤,则其最优秀的员工基本都会安排到其它部门。另外一些优秀的员工不想在公司,一年之后也还有可能回公司。

重组时,一切从零开始。

每个人都假定是零,全员下岗。董事会先挑选公司总裁,总裁再来挑选副总裁,这样一层一级往下选。所以,谁有本事就让别人来选。当时的高建华得到了两个位置。经过一层一层挑选之后,剩下的员工也可以毛遂自荐,公司有一定的机动位置让员工主动争取。

重组裁员时一般都是斜着切。每一级都有被裁的,大家觉得公平,心情也好。总监、经理都有被裁掉的,高层次的人不准降级使用。一方面这对公司不划算,另外管理层员工降级使用心理也会不舒服。

再接下来就分批走人,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这些员工从一开始就知道要被裁掉,分别签协议。他们会拿到不同的一笔奖金,有的也会有期权。

2003年5月,惠普重组的门关上,11月康柏的门关上。在惠普与康柏的合并重组中,惠普用了一年时间,而康柏用了一年半。

上一篇:党员观看《榜样4》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全育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