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观后感优秀作文

2024-04-22

家有儿女观后感优秀作文(精选17篇)

篇1:家有儿女观后感优秀作文

寒假里,我非常喜欢看《家有儿女》这部大型情景喜片,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部片子讲的是一个新组建的家庭的故事,主角是五个性格各异的人,三个年龄的不同,性格的不同的孩子和爸妈妈,他们每天发生的故事和我的生活很相似,三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把家长弄的团团,妈妈待人和蔼可亲,在家中任劳任怨,爸爸教子有方,从不体罚孩子,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幽默风趣的话语,,寓教于乐的情景,让你捧腹大笑。这部门100多集的电视剧我每集都很喜欢,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小雪推销图书那一集。剧中小雪的表叔是为图书推销员,小雪便也推销起了《南北乱世缘》那本书。刚开始,家人总是不信任她,可面对家人的嘲讽、讥笑,小雪并没有受影响,而是更加勤奋地推销,坚持不懈,终于赚了钱,获得了成功!

我想,小雪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她有着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事情,应该向小雪姐姐学习,比如:有的同学每当遇到数学难题就畏缩,不肯思考;好多同学对于自己从小培养的特长由于缺乏毅力现在都放弃了,我想,如果我们同学都象小学雪姐姐那样有毅力,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有成功!

总之,看完这部看完这部电视,我学到了好多东西,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篇2:家有儿女观后感优秀作文

今天,我在家里看《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这是一部极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特别是对家长教育孩子和老师教育学生有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家有儿女》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刘星被妈妈赶出家门,刘星很生气,画了三幅画。第一幅画的是妈妈在打他;第二幅是妈妈把他赶出家门;第三幅画是他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流浪!

爸爸过来了,看见刘星的`画,表扬了他一番“你画的漫画非常好,可以上杂志呢。不过你这画的是什么啊?是不是应该给它起一个题目,你准备起什么题目?”

刘星说:“更年期的妈妈。”

爸爸笑了笑说:“更年期的妈妈还少一幅画,我来帮你补上吧。”接着爸爸拿起笔,在上面又补充了一幅“妈妈偷偷流眼泪”的画。

刘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爸爸要补这么一幅画?于是就问:“爸爸,这是不是妈妈在哭呀?”

爸爸说:“是呀,这幅画是说XX妈在哭。XX妈每次打完你,总会一个人哭上老半天,可你知道妈妈为什么哭吗?”

刘星不服气地说:“她打了我她还哭呀?”

爸爸说:“是呀,那是她恨铁不成钢!你知道吗?妈妈每次打完你,就后悔地使劲打自己。其实她宁愿打自己,也舍不得打你呀。XX妈每天要做饭、洗衣服、上班。她已经十分辛苦了,你还要惹她生气。XX妈是爱你的,想让你成才,谁知你不争气,净让她生气。”

听到这里,刘星惭愧地低下头,知道自己错了。

篇3:家有儿女初长成

其实,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家长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恐怕很多也有过类似的情形。当然, 60后、70后的我们, 青少年时代的社会特征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主流思想、理想信念、社会道德观念, 都是简单明确的, 科技发展也远没有现在这样日新月异, 媒体更是少得可怜。即便如此, 我们很多人也有过玫瑰色的梦想, 也有过朦胧的情愫, 甚至也有过幼稚的举动。说到底, 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过程, 谁也不能绕开它。基于这样的认知, 再来看当代高中生的男女交往, 我们内心就会坦然很多。所以我们要做的, 就是要以过来人的身份, 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围追堵截的办法是很难奏效的。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成长。这一时期, 孩子的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第二性征逐渐显露,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心理与生理的发展不同步。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成长, 吃饭、看电视、散步、郊游,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 可以巧妙引入, 自由地交流, 促使孩子身心发展同步, 消除成长的烦恼。

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这看似一个荒诞的提议, 其实很有道理。它包含两点意思, 一是大胆与异性交往, 二是大胆与多个异性交往。由于男女生身体发育的差异, 孩子对异性会产生神秘感, 渴望了解。这个时候, 家长可以适当鼓励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 交往多了, 神秘感就会减少;而与多个异性同学交往, 则可以有效防止孩子的注意力过度集中, 从而把与异性同学交往看得习以为常, 他们共同探讨理想、前途、学习、生活, 一起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学会互助, 学会体谅。这样下来, 男女同学的关系将会变得和谐自然, 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开朗大方。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 凡是能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的孩子, 行为上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性格开朗活泼,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 常常处于主动, 在以后的人生中, 也是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

引导孩子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任何事情, 过犹不及。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看得过紧不对, 放任自流也不对, 应讲究张弛有度。李商隐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让孩子对喜欢的同学保持这种朦胧感觉并无不可。事实上, 很多人的青葱岁月里都有过自己的意中人, 只不过深藏于心没有表露。随着时间的推移, 就会“此情可待成追忆”。所以家长要做的, 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 淡化孩子心中的那个“意象”。某校曾有一个成绩优异的男生, 高三时喜欢上外班的一个女生。随着相互接触增多, 女孩也认可了男孩, 双方家长有所觉察, 但没有适当的引导, 两个孩子将这种模糊态度当做默许, 结果不能自拔, 成绩本来非常优异的两人, 高考中一败涂地, 只上了二本。上了大学以后, 两人还是没有处理好学习与情感的关系, 后来男孩因多门功课挂科, 且一直我行我素, 大二时被勒令退学, 两人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

分散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女儿一段时间以来有时神思恍惚, 丢三落四;有时候又显得特别高兴, 回家也比平时晚。经过细心观察, 原来是和一个男生比较近乎。男生是校篮球队的主力, 很受同学喜欢, 女儿放学后还要看男生打球, 然后两人一起回家。这位家长悄悄向班主任反映了女儿的情况, 经过慎重考虑, 采取了分散与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家长有意无意地安排孩子放学后做点事情, 如到朋友或亲戚家借个东西, 上商店买些日用品, 去书店买些辅导资料等等, 减少两人接触的时间;关注女儿最近的学习, 从成绩的退步上找到教育引导的契机, 提醒她重视学习;配合班主任安排女儿担当一些班级工作, 如组织班上的辩论会, 排练节目, 参加某项比赛等, 在这种润物无声的引导下, 孩子在学习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获得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慢慢地就将注意力从男生身上转移出来。那个男生经过学校、家长的共同引导也逐渐摆正了心态。

让假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一位家长是这样安排自己孩子的暑假的:1.回乡下老家, 陪爷爷奶奶, 帮助料理家务、辅导堂弟学习1周;2.复习功课、完成作业、预习六门主科;3.随家人旅游1周;4.看名著 (语文课标上列出的书目) 2-3部, 并作读书笔记;5.体育锻炼 (每天两小时) ;6.和同学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 写一份调查报告。有了这样的安排, 并辅以适当的监督激励, 孩子的暑假就不会空虚无聊了。

篇4:家有儿女向《家有儿女》取经

《家有儿女》号称中国版的“成长的烦恼”,在一定程度上,家剧复制了在中国风靡一时的美剧《成长的烦恼》模式,都是以有三个孩子的大家庭为故事元素,折射家庭、学校教育理念及青少年心灵成长历程。毕竟中美国情、国策相去甚远,“家”剧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再婚家庭,凑齐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性格也与《成长的烦恼》十分相像,刘星像帅哥迈克,小雪像卡萝尔,小雨就像本恩。

模仿是成功的,家剧在人物的个性展示上也比较成功,每个人都有多层面,他们就像身边的家长、孩子一样,有代沟、缺点,也有很多可爱之处。夏东海是完美父亲的模型,他博学、幽默、理性,身为儿童剧院导演、编剧,他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并且用妥当的方式解决。同很多父亲一样,他也刻意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和完美形象,有时他暂时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却强行为之,常常自己有苦难言。刘梅热情开朗,是个善良、宽容又有点俗气的中年妇女,我想夏东海之所以选择在事业上和他没有共同语言的刘梅,大概是因为做护士的刘梅有着更多传统女性的美德,她可以承担起为小雪、小雨再造完整家庭的责任。她对小雪总是百般赞赏,对小雨也是无限宠爱,但对自己的儿子刘星大多时候简单粗暴,她总是忽视刘星的优点,不知道大大咧咧、油嘴滑舌的刘星也有自卑的一面,也希望被人肯定。小雪冰雪聪明,学业出色,有点骄傲任性,看起来没有好姐姐的样子,但她遇事最有原则和主见,在关键时候最能维护家庭的权利,保护两个弟弟。刘星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的好孩子,他的成绩令人头疼,大祸小祸接连不断,还好用小聪明,每次都被揭穿,但他爽直、大度,是个值得交往的好朋友。小雨既傻气又滑头,利用父母的宠爱干了好多小勾当,遇事他总能衡量出自己的利益,选择站在哥哥、姐姐哪一边,但他最纯真和友善。

我和妈妈喜欢一起看《家有儿女》,有的片段已经看过几次的还会看。我发现贴吧里大多是12岁以下的孩子,还一度以为自己爱看智力水平不高的的情景喜剧。其实不然,从感官上说,我从中找到了很多童真和快乐,而从家剧的社会意义方面,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这是《家有儿女》给我的最大感触。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之所以他们成年后在处世、才能、情感诸方面有天壤之差,与童年的家庭环境关系很大。我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更大,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家庭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给予孩子全部的爱,在教育、培养、满足孩子上煞费苦心,可是也许他们称不上是合格的父母。

父母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孩子,每个人的优点都是其缺点的延长。当家长觉得孩子的错误不可救药的话,为什么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发现孩子天性的一面,加以适当引导呢?与其家长强行设定孩子的特长,为什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甚至是天分所在呢。

父母要善于敏感地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比如到了一定年龄,孩子都会追求同龄人的时尚,不少家长以不好好学习、乱攀比粗暴拒绝孩子对美的正常追求,这样做的后果极易造成孩子的反叛或自卑心理。我就深有体会,小时候只要一出门,我就按妈妈的安排穿哪件衣服,到了中学,我试图反抗她的强加,虽然她对服装的鉴赏力不错,但我不想事无巨细地被她摆布,为此我们俩每年春节都为着装一事闹得不愉快,直到现在仍然如此。上大学后我学会自己买喜欢的适合的衣服,而且通过和同学的接触,我的审美观也在提高,但直到现在我仍然对自己的眼光十分怀疑,买了新衣从不敢大大方方地拿回家给妈妈看,每次都塞在跨包里带回去。

父母更不能忽视孩子的性格发展,不能一味地督促他们学习。有些家长察觉不出孩子的性格变化,还是说我吧,上中学时我的性格有些软弱,做事拖沓,那时我父亲常常拿着我的弱点开玩笑,而现在的我成熟自信,早已不再畏畏缩缩、毫无原则,可有时从父亲话里,我感觉到他对我的性格评价已经定型成一个在社会上被人欺负的弱者,这令我觉得被曲解和贬低。对于受别人评价影响极大的孩子,家长的误解、不客观的评价也会使他们降低自我评价,导致自卑自闭的恶果。

最重要的是,父母还要经常表达爱和赞赏,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无规则的水听了赞赏的话会结成美丽的晶体,较嫩的花苗得到爱花者的呵护会结出绚丽的花朵。一句赞赏可能改变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激发他的表现欲。中国人不善于表达真实感情,也不习惯真诚赞美别人,对爱人、朋友、孩子都如此,《成长的烦恼》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互相说“亲爱的,我爱你”,《六人行》里朋友之间常常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你对我太重要了”,多令人羡慕啊,如果我的父母和朋友对我这样说,我会多感动和珍爱这份情感。

篇5:家有儿女观后感优秀作文

《家有儿女》观后感(一)

观看《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快乐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旁。

一位妈妈带和她的儿子刘星,一位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夏雪和夏雨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无论发生了多大的事,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们总是笑着去面对,最后快乐地去解决。它没有过多的说教,看完后却能让人明白如何轻松愉快地去处理家庭矛盾,如何跟孩子相处。

确实,有这样一个家是幸福的,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其实想一想,我也是很幸福的。我有有一个勤劳、温柔,对我百般体贴的妈妈,还有一个爱笑的爸爸。他们把我当掌上明珠来对待。可任性的我总是认为我不快乐。当爸爸给我买了18色水彩笔时,我一个劲地嚷道:“我要24色水彩笔,我要24色水彩笔!”当妈妈要我练古筝时,我总是那样不配合,从来都不认真去练,害的妈妈只好想各种方法来激励我。正是在妈妈的激励下,现在的我的古筝水平已经达到8级啦!还获得了许多奖项呢!细细想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实在太多了,我每一刻都是快乐无比的,不是吗?

快乐如花一般散发着清香,快乐如蜜蜂一般在花丛中欢乐采蜜。快乐无处不在,如同空气一般。

《家有儿女》让我感到快乐,你呢?

《家有儿女》观后感(二)

《家有儿女》是一部喜剧,主要是讲了一个在北京生活的重组家庭,三个孩子与父母、老师与同学之间有趣的事,就像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正经历的故事一样。

剧情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像剧中的保姆妈妈——刘梅,刘梅勤劳善良、很唠叨,而且明察秋毫,大事小事都要管一管,非把事情弄得水落石初。夏东海——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小雪,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但心里总想独立。独立这一点跟我很像。刘星,调皮捣蛋,常常惹事,但一到刘梅妈妈发威的时候常常把事儿推得一干二净。

有一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讲述的是刘星破天荒地考了第一名,正在家美滋滋地等着刘梅妈妈给他颁发大闸蟹的刘星殊不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正在庆祝刘星考第一的时候,老妈刘梅接到一个电话,明天刘星班开家长会,这个消息给了刘星一个沉重的打击,犹如一块石头压在他心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刘梅妈妈开家长会回来了,她一声不响地坐在沙发上,手上拿着鸡毛掸子。刘星回来了!却把昨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进门才发现大事不妙,眼看“火山”即将暴发,刘星万不得已只好求助于老爸,冲动的老妈在老爸的幽默劝阻下,火气小了下来。

我很羡慕刘星他们家的民主主义,我如果能像小雪在班中名列前茅,爸爸能像夏东海先生一样幽默、诙谐的话,我们也一样能组成一个美满、和谐、幽默的家庭。

《家有儿女》给我极大的快乐,我相信不久以后它就像一颗浓郁的奶糖,在我的记忆中慢慢溶化,溶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让我的记忆多了一份芬芳与甜蜜。在现实生活中《家有儿女》也一定会在我家上演的。

《家有儿女》观后感(三)

重温一次,很想哭,想起以前小学的时候蹲在茶几旁看着家有儿女,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着刘梅做着一盘盘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看着三个小孩互怼,我傻笑着,有好几集我看过不下三遍,似乎只能在电视剧中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甚至会幻想自己家就在那儿,家里有好多有趣的矛盾和善解人意的双亲,而我的生活似乎不曾见过波澜。那无数个周六周日的午后,我只能凭借家有儿女才能度过,是的,我的童年是缺少父母的,他们健在并有空但往往见不到。

小时候的少儿频道总会把片尾跳过,我很喜欢那首歌,却从来没听过完整版,没想到如今18岁竟是含着泪听完的,我想知道我在哭什么。

18岁的我,依旧没能感受到家庭的含义,我已经有了一点心理疾病,毕业后的三个月平淡无奇,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我不过是一个帮他们写字和玩微信的工具,他们不过问我的大学,不过问我的理想,我不过是他们用来攀比孩子高考成绩的“人”,我的事从来没有真正引起过注意,三个月的最后两个月我几乎没出过房门,没和他们交流了,他们似乎也不过问,不过是家里不用再顾及我的菜了,不用打扫我房间的卫生了,我心寒过,也已经有过绝望,甚至寻短见,我问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不过是在不断接近死亡。

我的前17年似乎是刘星,不断有新点子,却不断被否决,我要承受所有的不愉快,可是我真的没有体会过家有儿女的温馨,多年后的重温真的很暖。

很累,我的家庭意识也很淡薄,一个人没有家庭是什么样?我甚至羡慕,父母没尽过责任,却要求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动辄“你看看谁谁谁”。

不要和没见过光明的人谈论太阳。当我向人诉说我的苦恼时,别人总是说你总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父母还是很爱你的。

谢谢家有儿女,你给无数人理想的童年。也恨家有儿女,你给我带来了不切实际的幻影。

我无法说决心一死,也无法自信向前,我身处家庭,家里每个人都厌恶彼此,都想要逃离,为什么所有人都出不去。

《家有儿女》观后感(四)

每天都在收看教育台的《家有儿女》,因为它贴近生活,演员演得形象逼真,所以我一集不落,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个主人公:刘梅、夏东海、夏雪、夏雨和刘星,因为他们是个重组家庭,所以有三个孩子,特别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又机灵又调皮,“不务正业”的两个小男孩:刘星和夏雨。

记得在第一部中刘梅给刘星请家教的那集:刘星为了逃避家教,想尽一切办法想把那个老师给轰走,当爸爸夏东海找衣服找不找了,让妈妈刘梅帮着找时,趁这点时间,流星想出了自以为“特高招”的计谋:他从厕所里拿来毛巾,在毛巾上洒上辣椒粉,还拿来一个杯子从冰箱里拿出猕猴桃汁,再在里面放上芥茉油,这时门铃响了,刘星立即装成很用功的样子,装模做样在一心一意地做题目。当老师口渴时,把水给老师一喝,顿时见老师口吐长舌,一脸苦像,老师摇了摇头,走了。刘星高兴极了,又疯又叫,一蹦三尺多高。看完了这个故事,我哈哈大笑。

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的道理:刘星虽很调皮和机灵,还有一些小聪明,但他都不用在学习上,就不能象他姐姐夏雪那样努力地用功学习,如果他的聪明全都用在学习上,那他的学习肯定会在班上名列前茅的,这一点也是我要改进的,而他对同学的大度,为人热情,助人为乐,坦诚也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家有儿女》观后感(五)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吧,你们觉得它好看吗?我也看过,而且看了不下三遍。

其中有一集讲了这样一件事:夏雨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十分,坐在路边哭泣,心想:完了,回家老妈非打死我不可。刘星看见了,问小雨怎么了。小雨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刘星听后,连忙从书包里拿掏出红笔,在十后面加了一个零,神气地说:“瞧!十分变成了一百分。”小雨揉揉眼睛,拿起卷子,高兴地回家去了。

看到这,刚开始我被刘星的聪明逗得哈哈大笑。可笑后仔细想想,觉得刘星这样做太不应该了。小雨考了十分的原因是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把知识记在心,是学习不好造成的。只要以后上课不开小差,认真听老师讲课,学习还会进步。可把10分改成100分,就不单是学习不好,还欺骗了妈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即使骗得了妈妈的表扬,那也不是自己用真正的本领换来的,自己会好受吗?而刘星作为哥哥,更不应该帮着弟弟欺骗妈妈,而应该帮助小雨找出题错的原因,帮助他改正,让他不但要做一个学习好的孩子,而且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小雨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学习环境,如果我们不认真读书,成天光想着玩,到头来也会落得跟小雨一样的下场。那样,我们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不到得到别人的尊敬。所以,亲爱的的同学,让我们从现在起,只争朝夕,好好学习吧!

篇6:《家有儿女》观后感

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儿子刘星,一位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夏雪和夏雨,组成了一个新家庭。无论这个家庭发生多大的事,他们总能乐观地去面对,最后总会很快乐地去解决。它没有过多的说教,看完后却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知道应该如何轻松快乐地处理各种家庭矛盾,如何去与孩子相处。

确实,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是快乐的,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其实想一想,我也是很幸福的。记得有一次暑假,我去妈妈店里玩,店长同意我去玩电脑,直到下午,妈妈下班了,我跟妈妈一起回家,但刚回来不久,妈妈的手机响起来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店长打过来的,她说我把她一个整理资料的东西弄丢了,妈妈赶忙带我去店里,到了那儿,店长一直问我弄哪去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玩游戏啊!想到这儿,我的眼泪不禁“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妈妈不仅没安慰我,还更加严厉的责备我。我心里难过极了!店长请人来修,但需要80元,妈妈给了钱之后,就带我走了。妈妈在路上时才告诉我,她这样做都是为我好,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教会我诚实,但是我并没有把资料搞丢。甚至资料在哪里我都不知道,因此只能默默流泪。但后来我才知道,妈妈这么做都是为我好

篇7:《家有儿女》观后感

这是一个重组的幸福家庭,爸爸夏东海,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小雪和小雨与妈妈刘梅和她的儿子刘星一起住进了这个新家,一起过着充满酸甜苦辣的日子。

妈妈刘梅,在女儿夏雪的书中写成一只大火鸡,因为妈妈特别爱对刘星发火,一见有别的孩子的家长来告状,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调皮的刘星。从刘星学校的家长会出来,她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拿起锅铲使出她那“打狗棒法”朝刘星打去,但每次都被爸爸背进房间去。但在刘星改正错误以后,妈妈还是会以温柔的目光去看待刘星。妈妈对小雨和小雪可从来没有这样过。

爸爸夏东海,是儿童剧院的编导,常常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但在爷爷看来,整天嬉皮笑脸,纯属是老不正经。一次,他们被爷爷逮了个正着,爸爸就被罚说一千次爸爸,说得嘴巴都肿了,连叫孩子们吃饭的声音都快听不清了。后来妈妈又定了一个稍稍比爷爷定的柔和一点的家规。三个孩子和爸爸联合起来对付妈妈,最终妈妈也被他们说服了。看来在孩子们心中爸爸的形象还是挺高的。怪不得妈妈说他是家里的权威。

长女夏雪,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奖状是一摞一摞的,常常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在她才进家门的时候,还给他们了一个下马威。经过妈妈和爸爸的努力,她才慢慢地与家人亲近了起来。刚开始,她的两个弟弟还跟她学过这下马威呢。

长子刘星,成绩比较差,但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上次他把姐姐的球鞋偷偷拿了出去,姐姐发现后,是火冒三丈呀。没了球鞋,她只好拿了双不合脚的鞋子出去。回来的时候,她把腿给摔伤了,她一口咬定,是刘星拿了她的鞋才造成的。可刘星是被冤枉的,因为晚上小雪的体育老师来探病,把事实全部说清了。原来她受伤是因为她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才导致她跑步时跌倒。后来,爸爸教育了小雪和刘星。在教育刘星的时候,爸爸告诉他了一句:“男子汉肚子里能撑船。”最后,俩人都各自原谅了对方。

至于小儿子夏雨,爱调皮捣蛋,是家里的开心果。他就像一个变色龙,有时让人开心,也有时让人拿他没办法。

篇8:家有“儿女”外传

“叽,叽——”看到了你,它们叫得更欢了。你以为它们在欢迎你吗?才不是呢!它们饿了,跟你要东西吃呢!赶紧给它们一片菜叶,然后,你会听到“叽叽叽”的小声的鸡叫,好像在跟你说:“嗯,你真好,你真好!”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每次,从它们的叫声中我就知道它们在干什么。比如,“儿子”最调皮,老是想着逃跑。如果它成功“越狱”,天生乖巧的“女儿”就会一个劲儿地叫。这样,我就可以马上跑过去把它“捉拿归案”了。

两个小家伙长着红色的小腿儿,别看它们小,跑得可快着呢!一对儿顶部长有雪白绒毛的翅膀可以帮它们跳高,很容易就能“越狱”。尖尖的小嘴儿啄米时,发出“嗒嗒嗒”的声音,很清脆。当我向它们悄悄走过去时,它们就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再走近,它们立即发出“叽叽叽”的短促的叫声,这是害怕的表示。

有一次,我领它们出去溜达,它们可高兴了,一会儿捉虫子,一会儿吃叶子和草,一会儿又和小沙粒儿来个“亲密接触”。可刚一回到家,“儿子”躺在地上,两条腿儿伸得笔直。我吓坏了,赶紧给它“按摩”,谁知不多会儿,它竟然闭上眼睛睡着了。嘿,这鬼机灵,装病装得还真像。

不能老给它们吃干的东西。于是我端来一盘水,它们马上凑过来,把头低下去喝水,然后把头仰起,嘴巴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回味水的味道。其实是为了把食物送下去。喝着喝着,“女儿”突然走到盛水的盘子里,在那里放出一个“闷雷”,“香飘十里”,我赶紧捂紧鼻子,逃离“现场”。

家有“儿女”,真是一种幸福。哪天有空,来我家看看!

山东省曲阜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2)班孙海滨

指导老师:张吉路

灵犀一点:

写小动物的作文,通常都是写它的外貌和习性,这篇作文虽有所涉及,但更着眼于写自己与两只小鸡相处的经历,精心挑选了“越狱”“装病”“喝水”等趣事,很自然地抒写了自己真切的生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篇9:家有儿女观后感

他们心中装着一个美好的信念:我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家,这个家带给我无限的温暖与关怀,我爱我的家。这个信念影响他们,使他们彼此关心、彼此照顾,真心真意去对待家人,去爱这个家。

例如:有一次,刘梅被医院安排去照顾一个病危的老人。但,老人病情却逐日加重,最后昏死过去。可是,老人的家人误认是刘梅加害的,便要来杀人灭口。

刘梅一家人整天提心吊胆,多少次刘梅让她的丈夫带孩子走,自己来承担别人的报复,但她的丈夫和孩子深爱着她,不愿离去,誓死在一起共渡难关。

篇10:《家有儿女》观后感

夏东海,刘星、小雨、小雪的爸爸,一位儿童剧编导,也是一位教导有方的好爸爸,有时很调皮,有时很耐心。说起耐心,我倒有一句夏东海的座右铭:“爱心,耐心,宽大为怀。”

刘梅,夏东海的后妻,是一位护士。一向对孩子严加管教,特别是对刘星。她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他说要打孩子,只是嘴上说说。”

每次看《家有儿女》,总有什么事发生,所以我给刘梅,夏东海的广告词是“若有不明事,必定查分明。”

小雪,刘星、小雨的姐姐,被刘星称为“乖乖女。”的确,小雪一直是个成绩优良的好孩子,他有时很淘气,有时很孝顺,记得有一次中秋节,他既安慰了孤独的亲妈,又祝福了开心的后妈。

流星,小雨的哥哥用一个词来概括刘星——“油腔滑调”真是太合适了。可是在家里也是被不重视的一个人,难得有一次考试得了一百分,也没一个人相信,反而被怀疑,所以他算蛮可怜的。

小雨全家最小的一个很胖,特别爱吃冰激凌。记得有一次他穿着“隐形衣”从冰箱里拿了六个冰激凌,说要证明一下吃完,会不会拉肚子,结果吃完以后,就拉肚子了。

篇11:家有儿女观后感

初看这部电视剧,我真是眼前一亮,因为它跟我以前看到的一些有很大的差别。以前我所看到的那些生活片,多半是先赚取许多人的眼泪,说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如何悲惨,但心地善良,历经磨难,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局,最后得出“好人有好报”的道理。可这部电视剧不同,它一直在让你快乐地哈哈大笑,无论这个家庭发生了多大的事,他们总能乐观地去面对,最后总会很快乐的去解决。它没有过多的说教,看完后却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知道了如何轻松快乐地去处理各种家庭矛盾,如何去与孩子相处。

确实,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是快乐的,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爸爸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打麻将,而妈妈也不会像其他当母亲的成天打麻将上网打游戏。他们用心在呵护着这三个小宝贝,让他们像小树苗般地快乐,像小树苗般地成长。

“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幸福呀!”当我看完这部电视剧后,由衷地说出了这句话。

其实想一想,我也是很幸福的。我有一个勤劳、善良、对我百般体贴的妈妈,也有一个除了懒惰没有任何缺点的爸爸,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把我当成掌上明珠来看待,为我的成长付出一切,我还有什么烦恼呢?

可是,任性的我总是认为自己不快乐。当妈妈为我做了排骨让我吃时,我却像吃毒药似的,还一个劲儿嚷道:“我要吃虾,我要吃虾。”吃完鱼后,还要埋怨一顿爸爸妈妈。当爸爸让我背诗词看古文时,我是那样的抵触不配合,从不认真去背。害得爸爸只好想各种办法来激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段时间他竟和我一起背,我背一首他背一首,最后比赛看谁背的多。正是在爸爸的激励下,现在的`我百余首诗词烂熟于心。

细细想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我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快乐无比的,不是吗?

快乐如草般散发着一种清香,快乐如蝴蝶般在花丛中寻找着生活的花朵。快乐真的是无处不在,如同空气一样。

篇12:家有网球儿女

家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Chrison

在决定将孩子送到网球场、拿起球拍,并将网球作为其终生事业培养之前,家长们最好扪心自问:你准备好了吗?

如当年俄罗斯红粉掀起本国网球热潮一样,在近年李娜、郑洁等中国金花扬眉国际赛场之后,更多的中国家长开始选择让孩子练习网球。其中,如果属于家有余粮,抱着让孩子锻炼身体、多一项运动技能的想法,家长受一下接送训练、有时在太阳下陪孩子练球的皮肉之苦也就罢了。如果有着要将小孩训练成专业或职业选手的鸿鹄之志,那家长需要付出的心力可能超乎常人的想象。

在孩子的网球生涯中,家长通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往往家长的一个决定,对则顺水推舟,让孩子突破瓶颈成功升级;错则拔苗助长,引孩子网球之路误入歧途。有志让孩子练习网球的家长,请在你们做出决定前,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是财力上的、体力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首先,对于孩子能否成为网球之才,家长的眼光往往有所偏颇。自家孩子都是宝,很难摒除主观性审视。往往只要孩子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击球技术,或者仅凭身材高挑,有些家长们就理所当然认为孩子一定是不可多得的网球苗子。其实判断一个小孩是否具有网球运动员素养的标准不仅于此,爆发力,反应能力,甚至心理素质等因素也不可或缺。在著名的尼克·波利泰尼网校的人学测验里,会对孩子们的各项指标逐一测试,以给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参数来判断该小孩是否具有网球运动员的潜质。

对家长来说,残酷真相不仅是接受自家儿女没有天赋,还必须面临培养经费的难题。网球是一项高花费的运动:场地租金、球拍、球线、运动装备和教练,这些统统需要不菲的投入。想拥有赞助商?起码得在某一站青少年二级以上赛事有上佳表现,而且这站比赛还不能是在东南亚,需要是北美或者欧洲赛事,才能引起赞助商的注意。千千万万个网球少年中,能走上职业赛场赚得盆满钵盈的凤毛麟角,网球项目投入和回报的比率之低,堪比中彩票。

家长进退维谷的矛盾在孩子12~14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如果此时孩子的网球已经打得很棒,那必须接受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全面升级,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而且孩子将很难兼顾学业。这是网球家长必须面对的难题,往往让其陷入两难的境地。这时候家长一般刚步入中年,身体容易出状况,工作亦面临最后一搏的压力,还要为孩子煞费苦心。事实上,大部分家长的确在这个时候踩了刹车,不再让孩子朝专业、职业方向努力,而是将重心转移到学业上。

就算一切顺风顺水,孩子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网球技术,甚至是非常稳定的训练水平,可他能在转为职业选手后适应高强高压的职业圈么?没人敢打这个包票。笔者在观看某次ITF希望赛时,瞥到一位澳洲青少年选手的训练:超过195cm的魁梧身材,强悍的正反手攻击,200公里以上的一发时速均令人称赞。在与他的母亲攀谈时,得知他得到了澳洲网协的部分赞助,与网坛大炮卡洛维奇雇佣了同一位教练。这位母亲认为自家少年与卡洛维奇各方面素质非常相近,甚至她孩子的身体机能综合测试结果还优于卡洛维奇。这一系列训练表现和沟通都让笔者对他的比赛期待不已。可上场后,他的发挥与训练水平相差甚远:正手被压制、击球线路死板,最终被一名不到170公分高的日本小将横扫。比赛结束后,我在场边看到了那位母亲的苦恼面容,似乎在说:“我的孩子拥有了成为一名顶尖球员的一切,但为什么就是打不出来?”

网球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美好,大多数人在大浪淘沙中被无情抛弃,镁光灯,鲜花、掌声和巨额支票只属于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巨星。网球家长一定要对网球之路的残酷性有充分认识,摆正心态才不会怨天尤人。

给家长正面鼓励

一帆风顺

拉脱维亚选手古尔比斯是网坛公认的天才少年之一。出身体育世家的他拥有出色的身体条件,身高达到1米90,且力量出色。父亲是一名富商,母亲曾是拉脱维亚知名的演员兼模特,这使得古尔比斯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而在进军职业阿坛的道路上,拉脱维亚人也是异常地顺利,早早便从挑战赛中脱颖而出,开始征战ATP赛事,并很快在职业赛场上崭露头角,排名也随之大幅提升。

满地荆棘

相比之下,中国金花郑洁则是一个克服自身劣势、打拼出一片天地的球员典型。郑洁出身在一个普通工薪阶级家庭,家境一般。小时候刚练网球的时候,郑洁是队中个子最矮、力量最弱的一个。在愈来愈男子化的女子网坛。教练更是断言“她不是打网球的料”。但身高仅有1米63的郑洁硬是依靠刻苦勤奋的训练在WTA赛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单双打齐头并进,战绩不俗。

家长的权衡术张绿夏

对于那些希望孩子能成为职业或专业运动员的父母,网球和学业的矛盾是他们必然会遇到的难题。

在北京“领航之旅网球夏令营”的训练场边,刘萍静静坐在一旁,专注地看着场上的儿子李刘疆的每一个动作,不时还做着笔记,或者用DV拍下训练的场面。

两年多以前,刘萍将儿子送到保定超达网球学校,在那里虽然学球的氛围很好,但是“每天上两节课,刚开始觉得还行,后来又觉得这样文化课丢得太多了”。于是,刘萍又把儿子送到了天津滨海网球学校,在那里,学员可以自己选择全天练或是半天练。刘萍为儿子选择了半天练,上午在正规的学校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下午练两三个小时的球。这也让刘萍很发愁:“打球的时间少了很多,和原来比差不多少了一半。”

在本期的调查问卷中,面对“如果我的孩子14岁时成为全国青少年冠军,我可以让他放弃学校生活”这个问题,刘萍选择了“是”。但是孩子目前的网球成绩并没有那么顶尖,儿子今年12岁了,下半年正面临升学的关口,是让孩子读书还是继续打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刘萍。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孩子该上中学了,到底是走职业道路还是怎么样?打网球现在正是年龄,如果大了就不好练了。我觉得学习的话,到后面再来学一些最需要的东西都还来得及,但是打球的话这个时候就得抓紧了。这个暑假我打算带孩子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见,最后作出决定。”

尽管调查显示,有7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打球两不误”,但对于那些希望孩子能成为职业或专业运动员的父母,网球和学业的矛盾是他们必然会遇到的难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接受的是全天候训练,像李刘疆这样半天上学半天练球的孩子也不到两成,大部分家长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接受网球训练。

来自香港的黎嘉敏今年上高一了,妈妈陈瑞平介绍说,孩子现在是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跟教练学球,每年也会有好几次到外地参加ITF的青少年比赛,但也大都是利用假期。“其实我们也有想过要不要放弃学业,可是到今天为止,我觉得还不可以说‘我不要读书了’。边上学边打球确实很辛苦,但我觉得她能做到两不耽误。”

不过,在面对“如果我的孩子14岁时成为全国青少年冠军,我可以让他放弃学校生活”的问题时,陈瑞平也选择了“是”。她甚至觉得“为了去外地参加比赛,让孩子缺席期末考试”也是可以的——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但是,面对孩子实际的情况,陈瑞平表示:“在我看来,学历其实也不可缺。虽然孩子也很想成为专业网球选手,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网球对她们以后长大的发展也有很多帮助,比如申请香港甚至是美国的大学,网球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最重要的是她现在用心去学、打得开心。”

面对着成材要求极高的专业网球之路,更多的家长还是在照顾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努力寻找着训练和学业的平衡点,而不是孤注一掷地一头扎进网球场里。为了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能够更平坦、稳妥或许才是目前大多数家长的选择。

网球高材生

曾在2002年入围过《人物》杂志“全球最美丽100人”名单,又在2006年被英国《Ace》杂志评选为“2006最性感男球员”的布雷克是全球公认的优质偶像。他是第一位穿无袖球衣上场的球员,意大利时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的品牌代言人,同时他也被冠上网球职业选手中学历最高的“高材生”一称。这位美男子有着甚高的学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毕业生。他的自传《Breaking Back》曾登上“纽约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在中国,虽然没有高材生出身的高水平球员,但是因打网球出众而进入中国至高学府的球星大有人在。李娜就曾在当年闪电退役后选择在家乡的华中科技大学攻读新闻专业,李婷和孙甜甜在功成名就之后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深造,晏紫和郑洁则选择了家乡的一流名校四川大学攻读法律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张丹

是削足适履,还是如虎添翼?教练这张“王牌”可要翻对了。

不管是请私教、参加培训班,还是上体校,绝大多数孩子们的网球训练都脱离不了教练的指导,他们正如“鱼”与“水”的密切关系一般。

陈力嘉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陈雨昕右手握拍、弟弟陈雨辰左手执拍,早在五年前,就被网球圈内人形象地比喻为“布莱恩兄弟”。从网球入门起,双胞胎就一直坚持着“平日上学,周末训练”的培养模式。作为家长,陈力嘉选择教练的标准是,“有相当名气的,带过的队员有不错成绩的,不单是在技术上,而且在战术和体能上都能提供指导的教练。”双胞胎兄弟一直以来都由省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作为教练指导,“他们网球技术有保障,在纠错孩子的动作上也能不断地提醒。”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力量加大,启蒙阶段的老教练或是从业余体校出来的教练在对抗上已不是双胞胎兄弟的对手,陈力嘉如今选择教练时就倾向“更加年轻的,能相抗衡的。”

在这一点上,穆嘉钰的妈妈考虑略有不同。穆嘉钰正上初中,每周坚持两次网球训练,如今跟随同一教练已三年。该教练的女儿在世界排名200左右。“不管是做教练还是做父母,他都是有成功经验的,我把孩子交给他来带比较放心。”穆嘉钰妈妈说,她的选择也相当慎重,“国内网球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有些教练也许能给孩子示范但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述。”而穆嘉钰的教练就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其妈妈认为,“也许现阶段有些方面孩子体验不到,但慢慢的她就会觉悟了。”

由于陈力嘉的双胞胎儿子都有过到美国和澳洲集训和比赛的经历,他做了比较,“国外的教练责任心很强,训练时间一到,他肯定会站在球场中间等着,其间不接电话、不做训练以外的任何事,非常执着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会因为你累了而休息,训练相当严格。”

总的来说,教练的选择没有标准化,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网坛名教头

尼克·波利泰尼(美国)超级推销员执教过阿加西、考瑞尔、塞莱斯、皮尔斯等诸多网坛巨星。

罗伯特·兰斯多普(美国)脾气最火爆曾执教过许多大满贯球员:桑普拉斯、达文波特、沙拉波娃、米斯金娜、奥斯汀等。执教强项在发球。

布拉德·吉尔伯特(美国)球场策略家曾经也是职业网球选手,著有畅销书《丑陋的胜利》。执教过多名顶尖选手:阿加西、罗迪克、穆雷等,带领阿加西和罗迪克走向了世界第一。

达伦·卡希尔(澳大利亚)擅长调动对手前身也是知名职业网球选手,绰号“杀手”。曾执教阿加西五年,把休伊特带上世界第一。目前在ESPN做网球分析师。

拉里·斯戴芬基(美国)崇尚“百分率”网球执教过麦肯罗、里奥斯、卡费尔尼科夫和亨曼等。带领里奥斯和卡费尔尼科夫攀上世界第一,后又指导冈萨雷斯并带领他闯进澳网决赛攀上世界第五的职业生涯新高。

托尼·罗氏(澳大利亚)最会选弟子旗下弟子有伦德尔、拉夫特、费德勒、休伊特、伊莲娜多克奇等等。

鲍勃·布雷特(澳大利亚)执教最严厉其弟子诸如贝克尔、梅德维杰夫、安西奇、伊万尼塞维奇等。

保罗·安纳靡(美国)最平易近人1995年到2001年执教著名球星桑普拉斯,2001年12月到2003年1月任职于USTA,后来曾执教亨曼和费德勒。

出国训练量入为出Jason

中国网球起步较晚,并不意味着国内教练就无法胜任青少年教练的工作;网球发达国家的深厚积淀,也不能等于他们一定能带来物有所值的训练。

网球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了一项高度商业化、国际化的运动。由于中国网球起步较晚,整个市场尚不成熟,就有不少网球父母表达出了将孩子送到网球发达国家训练的意愿。几乎所有家长都认同一个观点:外国教练和训练体系有其独到之处。

郑女士的儿子今年14岁,去年暑期她为儿子安排了澳大利亚之行。“我从没想过把儿子培养成专业运动员,送他去澳大利亚,一来是让孩子开拓一下视野,二来是想看一看那边的教练是怎么训练的。”一个月的澳大利亚生活确实让母子俩有所收获,郑女士说道:“最深的体会就是他们对于脚步训练的重视,国内教练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正手、反手、发球、网前这样的顺序练,不太练脚步。但澳洲的教练一上来就进行结合脚步的

训练,始终让学员在移动中打球。”

不过外国教练的独到之处和网球父母的亲身体会都不足以证明,中国教练和外国教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实就国内绝大多数青少年球员的水平来说,本土教练是足以胜任教学工作的。像波利泰尼网球学校、桑切斯网球学校这样的机构确实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培养出了不少顶尖的职业球员,但并不是每一个青少年球员去到那里都可以得到最有效的训练。陈雨昕和陈雨辰这对双胞胎兄弟在广州业余网球圈里小有名气,兄弟俩曾经先后到澳大利亚和美国接受训练。父亲陈力嘉就表示,国内的教练完全可以为两个儿子提供足够的帮助。如今已经从事教练工作的前“中国一哥”朱本强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我觉得在16岁以前,国内的训练不一定比国外的要差。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可以到国外去参加一些比赛,找出问题再回来练。”

陈力嘉让两个儿子出国训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提高英语:“我找的都是那种只会说英语的教练,而且让儿子和他们一起住。”美国的大学每年会提供大量的网球奖学金名额,陈力嘉将此当作了双胞胎儿子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香港国际网球学校每年都会执行一个“美国大学入学计划”,目的就是让参加者通过打网球去美国读大学。香港国际网球学校林秉超也很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内地的孩子不仅需要注重网球水平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重视英语,这将有助于他们申请美国的名牌大学。”

出国训练,对于青少年球员的父母而言是一笔不菲的花费。应不应该出国训练,要到什么样的外国机构、外国教练那里进行训练,这都需要网球父母们从孩子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盲目跟风。

网坛名校

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院无疑是国外网球学校中名声最为响亮的一个。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培养顶尖球星最多的权威网球培训基地,其办学规模和巨大的影响力保证了学员拥有大量高水平对抗训练和实战比赛的锻炼机会,同时学校还注重青少年体能、心理、比赛经验、意志品质、文化素质、英语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青少年选手前往尼克网球学校训练。

桑切斯·卡萨尔网球学校是欧洲一所著名的网校,由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双打球手桑切斯与卡萨尔创办,校区内有各种场地类型的标准大满贯网球场,有利于培养学员们的技术全面性。而为了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体能训练,学校还设置了游泳场、健身场、跑马场等。此外,该校师资力量惊人,所有教练都是国际专业网球注册教练协会(RPT)的高级教练。

尼基·皮利奇网球学校在德国的慕尼黑,同样声名远播,由前南斯拉夫著名球员尼基·皮利奇创办,该校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网球发展,曾先后培养出德约科维奇、古尔比斯等球星。

理智对待未来小叶

尽管网球运动员有着“赚钱机器”的称号,但在中国体育这样的大环境当中,网球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父母来说,培养子女一技之长的目标普遍较为功利,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有赖以生存的资本。但在网球运动这块领域,父母培养孩子打球的目标似乎并不是一心想让其成为职业运动员,打比赛,挣奖金,造成这样的例外既有主观因素,亦有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笔者在做调查问卷之前曾推测,在“你培养小孩打网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这一选项的父母应该不会太多。根据以往的采访经历,笔者发现尽管很多父母是“半路出家”,因为孩子学网球才去了解网球,甚至有些人至今还不大弄清网球规则,但有一点他们却异常明了——中国并不是一个网球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但男女职业运动员的成绩却并不是那么抢眼,金花尚能凭一己之力在WTA占得一席之地,男子球员则在ATP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这样的现实无疑使得父母在考虑培养孩子打球的目标时变得非常实际。

不出所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5%的网球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职业球员,而有72%的家长选择目标为锻炼身体或是发展一项个人爱好。在对一些网球父母的随机采访中,除了网球职业运动员在中国并没有太大发展前途这一共同认知,他们还认为网球是一项高投入的运动,假如要保证孩子走上职业道路,将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这无论是对孩子本身的生活还是父母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河南雪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娄成林的话代表了大多数网球父母的心声,作为一位球龄长达20年的网球爱好者,娄总对网球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中国,青少年练习网球的时间普遍要比国外的同龄人晚,国内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要想脱颖而出走上职业道路非常难。之所以培养自己的小孩打网球,一方面是因为我个人喜欢网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能够通过打球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当笔者问其是否打算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职业网球运动员时,娄总表示:“当然,如果他在日后的训练中的确显露出良好的天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会大力支持他走上职业网球的道路。

培养孩子打网球的另一大“功利目标”则是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因为网球这项特长而进入一所理想高校学习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而在网球运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球教练这一职业也变成了“香饽饽”,很多网球教练的时薪都高达上百元。即使自己的孩子打了多年网球仍旧无法跻身职业赛场,网球教练这条后路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父母们的担忧。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11%的人选择了“为读书和就业提供帮助”这一选项。

篇13:影片《家有儿女》观后感

我看《家有儿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家有儿女》属于典型的家庭喜剧类的节目,里面的故事有些让我捧腹大笑,有些又让我情不自禁的痛苦流泪,总之在每一个故事里都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识和邻里之间的道理。我不竟得到了喜剧的开心和痛苦,还认识了好几为朋友,有刘星,戴明明,夏雨(小雨)夏雪(小雪)……他们共同演义了这部家庭喜剧!

让我影象最深刻的是刘星,刘星本来不是生在夏家的,但因为他爸太忙了,所以刘星从小就托在这个家庭里,小雨把他看成亲兄弟,小雨的妈妈、爸爸把刘星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不自卑,其实他很乐于助人,他的铁哥们“鼠标”不小心打碎了学校的玻璃,他就帮“鼠标”扛着,还帮“鼠标”交了罚款。他的另一个铁哥们“键盘”因为爸爸和妈妈都出差了,正好那一天要给低保户捐款,而且要每一个人都要交。“键盘”跟老师说了,但老师不相信,刘星就帮钱给“键盘”垫上了。

他们这一家子有时吵架,有时团结,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我要学习刘星的乐于助人,学习小雪认真学习的态度,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戴明明做事不半途而费,一定会成功的信念!

篇14:《家有儿女》观后感600字

刘星是一个思维敏捷、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爸爸是一位儿童剧的编剧,非常理解小孩子的心理。妈妈是一个护士,脾气急燥,只要刘星考试没考好,妈妈就会动手打他,但是还没有出手就被他爸爸拉走了,这样刘星就可以躲过一场挨打。要是在我家妈妈早就下手了,反正,我的屁股是躲不过的,唉!我可真倒霉呀。

刘星还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孩子。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无声天使,因为无声天使是个哑巴,不能说话,没人和他交朋友,于是变得很孤独。刘星背着大家悄悄地和无声天使交往,给了无声天使深深的友情,让无声天时不再孤独。后来同学们知道了,被刘星感动了,大家都向无声天使伸出了友谊之手,最后连他的家人也和无声天使交上了朋友。

篇15:初中家有儿女观后感

《家有儿女》主要讲述的是刘梅和夏东海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过上自己的幸福!我相信看到这个电视剧的人都会被刘梅和夏东海对他们并非“亲生孩子”深深的爱而感动。

单亲家庭又再婚已经不是生活中的热点了。一些子女碰上了狠毒的继母和残忍的继父更不是生活中的潮流了,而是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情。8月,一个男孩被自己的继母连坎30多刀,到达医院已经是血痕累累;还有些继母因为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孩子早早的退学打工;更有着继父母把孩子关在家里捆绑,让孩子窒息最后导致身亡。

这些示例可真的是触目惊心。难道这些继父母天生就是这么的残暴吗?难道这些继父母对那些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仇恨吗?我相信许许多多的继父母应该不是天生就这样的吧,可是为什么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呢?为什么要狠狠地虐待孩子呢?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爱转化为爱呢?

篇16:家有好儿女

今年母亲节那天,两个女儿操办了一次家宴。买菜、下厨都是两女儿分工合作完成的。女儿说:“妈妈,今天是你的节日,好好休息。”女儿不许我老伴和我动手,没一会儿,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席间,女儿向我老伴敬酒,感恩母亲的辛苦抚养。孙辈们恭恭敬敬地祝我二老健康长寿。母亲节头天,儿媳也打来电话对老伴致以节日的祝福。家中浓浓的亲情氛围让我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家有好儿女是福分!

我们在城南有个老窝,儿女们成家后剩下我和老伴留守老窝。女儿住城北,与我们相距近10里。5年前,儿女们考虑到我和老伴年迈体弱,照顾不便,于是在小女儿家附近给我们买了套二手房,让我们住过去。房子需重新装修,如何装修让老人住得舒服,谁来负责装修,儿女们对这些商量好之后都作了精心安排。小女儿和女婿主动揽下装修的辛苦活。因为他们都要上班,有时还要出差,所以只好利用下班后和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去采购材料,查看装修的情况。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把一套旧房子装修一新。之后,我和老伴搬离了老窝,从城南迁居城北。

我对这套房子的阳台尤为满意。阳台坐北朝南,每天阳光普照。我在阳台上可做操、读书、陪客人聊天,阳台发挥着运动场、书房、客厅等多功能作用。我站在阳台,往窗外远眺,修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对岸花园散发出的阵阵芳香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现在我和老伴住得靠近女儿家了,每天都可见面,休假日大家聚在一起,更是热闹得很,因而我二老很少有孤独感。老伴见到女儿他们两家人就谈个不停,高兴时母女还唱起红歌,或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

我们老年人没有吃穿住之忧了,自然会对精神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儿女们很理解我们的需求。在外地的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安排我二老去住一住,在他们那里玩一玩。大儿子夫妻俩住在省城南昌,几年前,他们就带我二老参观了洪都胜景——滕王阁:近几年,大儿子夫妻俩又陪我们游览了天香园和红谷滩等处。前几年,我二老去广州小儿子那里,小儿子夫妇陪我们几乎逛遍了广州著名景点。去年夏天,小女儿、女婿送他们的孩子去天津上大学,邀我们同去旅游。老伴因身体不适,没能去,我欣然同意跟他们远游京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难忘的体验生活之旅。尤其难以忘怀的是上八达岭长城,是女儿、女婿搀扶着我一步一步上去的。我是一个85岁的老人,这趟出远门,女儿、女婿一路对我悉心呵护,只有他们不怕辛苦、不嫌麻烦,敢冒这个风险才实现我的心愿。

我和老伴几次去外地儿子家里小住(有时是去就医),都是女儿、女婿亲自护送去,又接我们回来。去年,我和老伴先后去省城就医,住在大儿子家里。儿子陪我们上医院,因没时间在家里照顾我们,大女儿刚退休,只好把家里的事搁下,随同我们前往,陪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我和老伴的健康状况不太好,经常离不开药物,有些丸药在我们县城买不到,都是儿子设法买到寄给我们。我的几个儿女对父母的关爱都很尽心尽力。

老人们的幸福晚年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儿女的关照。我为家有好儿女而感到幸福!

篇17:《家有儿女》读后感

蕲春县彭思镇茅山中心小学

学生:董悦

指导老师:胡国启

最近,我读了《家有儿女》这本书,讲的是关于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如何

引导孩子去生活、学习,如何疏导孩子心理的障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最为突出,总之是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本书虽然是为家长所写,但我很欣赏这本书,家长教育的、关注的直接对象就是———我们这些孩子,所以我认为孩子也适合读。我觉得这本书给我们孩子带来了春天,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做家长们的重大课题。

我认为在大谈教育、关心孩子们成长的今天,要适度去赞美、激励,就能让孩子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鼓起勇气,找到自信,其实孩子的所有进步都源于鼓励。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孩子在付出一定劳动的同时,适当给予奖励,让孩子明白,任何东西来之不易,只有付出辛勤劳动,才会得到回报,且懂得珍惜。

我认为家长们要知道:孩子也渴望尊重,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而认识不到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他们耐心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错,该怎么做;同时,我认为家长主观上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有不对的地方或方法不对以致误解误会,只要能这样做才能渐渐消除对彼此的距离感,很自然的,孩子就愿意把心里话和父母讲。当孩子犯了错要向家长认错。可家长犯了错,错怪了孩子,却很少和孩子说对不起,有时甚至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带来的情绪家庭化了,气撒在孩子身上,结果,彼此间越来越远。通过读《家有儿女》后,我倒觉得家长可以和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朋友关系。谁做得不对,谁就认错,彼此的距离就近了很多。

上一篇:投招标方案请示下一篇:汤山街道2011年统战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