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文化

2024-05-10

贵港市文化(精选9篇)

篇1:贵港市文化

如何打造贵港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纵观贵港市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总结推广文化事业发展经验,及时发现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主动协助党委、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一、贵港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贵港市辖5县市区73个乡镇,总面积10606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人。贵港市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在现今的贵港市设置桂林郡及布山县以来,一直是祖国南疆的政治要地、军事重地和商贸集散地。贵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壮族文化在贵港的交汇、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地级贵港市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发展工作,有效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事业发展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每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文化专业机构建设。全市现有文化馆3个,博物馆3个,文艺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3个,影剧院5个。二是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贵港市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新世纪广场”,吸收社会资金2亿多元在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集文化、娱乐、休闲、商贸为一体的“贵港市文化广场”;港北区投资250万元兴建港北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桂平市和平南县分别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当地文化广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良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场所。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各县市区先后投入960多万元,新建乡镇宣传文化站36个,改建、扩建乡镇文化广播站37个。四是加强村屯文化室建设。全市建立健全村屯文化活动室和新农村科技文化服务网点一大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积极组织文化专业机构、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屯文化室、民间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文化网络定期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一是充分发挥广场作用,利用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游艺活动和书画摄影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自2000年建成开放以来,已先后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70多次,广场文化已成为贵港市的知名品牌。二是每逢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和民间传统节日等重大节日,市、县、乡、村以及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层层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平南、港北、覃塘等县、区还结合当地的民间习俗,每年定期开展本地特色的“粤曲节”、“三月三”农民艺术节、“对歌节”等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正确引导群众组建业余文艺团体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目前,全市业余文艺团体已发展到362个。他们自筹经费,自编自演,长期在乡村中流动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三)文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2000年以来,各级文化部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贵港市的文学创作、曲艺创作、美术创作等有了很大发展,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其中,话剧小品《巴儿狗罐头》获中国第十一届曹禺戏剧大赛小品小戏专业组金奖,2004年歌曲《荷花恋》、《真情》分别获得“神州歌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评比大赛金奖和银奖,广播剧《荔枝红透六月天》获广西“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评比一等奖,民间工艺作品《七彩花灯》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粤剧《桂圆情》等50多个项目获自治区级文艺评比大赛奖。

(四)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贵港市文化市场也逐步走向繁荣。目前,全市有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755家,年创税收4000多万元;有各种文化企业和文化实体52家,年创税收2000多万元。以文化冠名的经济活动(如饮食、旅游、浴佛文化节)逐步兴起。

(五)历史文化挖掘、保护成绩显著。近年来,贵港市多次组织全市文物古迹普查,建立文物古迹档案,对重点文物古迹进行有效抢救和落实措施重点保护,及时抢救、挖掘了一批历史文物古迹。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0个。各类文物藏品896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140件,三级文物1600件。比较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布山文化遗迹、汉代碗式冶铁遗址、千年古刹南山寺、华南佛教圣地——桂平西山、道家二十一洞天白石山、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中共广西“一大”会址等

(六)文化机构建设落后人才匮乏。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贵港市的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机构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是贵港市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以及部分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房屋陈旧、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简陋、专业设备缺乏等现象。二是部分乡镇文化站与乡镇政府一起办公,没有固定、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缺乏必备的办公用品和服务设施。三是文化队伍建设编制不足、人员老化、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比如贵港市博物馆、桂平市博物馆、平南县博物馆三馆现有在职工作人员29名,其中文博专业毕业的仅3人,具有大专学历的14人,无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具有中级职称的3人,初级职称的15人。大部分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无文博工作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不能进行文物鉴定和文物修复,严重影响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开发。

(七)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有待加强。近年来,经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抢救、挖掘和修复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古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一些文物古迹没能及时抢救、挖掘和保护,导致一些文物古迹遭到损坏或毁灭性破坏,据70年代调查统计,贵港市城区周围原有汉古墓封土堆500多座,现在只剩下40多座。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和挖掘,一些珍贵文物古迹被破坏或丢失后,将永远无法修复和找回。二是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设备不完善,存在严重的防盗、放火、防湿、防蛀等安全隐患。三是贵港市博物馆由于经费缺乏、设备简陋、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对一些重要文物古迹未能及时研究、修复和利用,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灿烂的布山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向市民展示。

二、加快贵港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文化机构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对文化事业给予政策倾斜,把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机构建设,尽快解决文化机构业务用房不足、基础设施简陋、专业设备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在职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认真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建立健全挖掘、保护、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力度,争取早日新建贵港市博物馆、布山文化展览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纪念馆和修复南江秦汉古码头、白石山文物古迹,尽快完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施和措施,切实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优秀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西江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三)精心打造推介贵港文化品牌,全面提升贵港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贵港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加强贵港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贵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贵港文化知名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发展均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议市委、市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做大品牌、协同推介等措施,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布山文化、南山寺、桂平西山、白石山、金田起义遗址、中共“一大”会址、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以及民间优秀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保护、修复、包装、推介,把贵港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融为一体,打造推介贵港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全面提升贵港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贵港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周边市、县的交流和协作,共同促进广西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不同的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建议进一步加强各市、县间的文化交流和协作,尤其加强西江流域各市、县、区的交流和协作,利用西江沿岸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联手打造“西江文化长廊”,开设西江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山水文化旅游专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宣传西江文化,为弘扬西江文化、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贵港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民间艺术、民族习俗多姿多彩,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加强贵港市文化的研究,尤其加强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对促进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篇2:贵港市文化

试论港市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从港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分析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的形成,从先导型、多元性及商业性三个方面概括了港口城市文化的特点.

作 者:王蓓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G0 关键词:港市文化   现代文明   形成   特点  

篇3:贵港市文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城乡统筹,共建共享

近年来, 连云港市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加强组织领导, 狠抓设施建设, 打造基本队伍, 创新服务手段, 提升服务水平,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覆盖全市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态势初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

抓设施, 完善文化服务网络。在加强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 促进县域文化设施建设提速升级, 四县采取政府投入、市场运作等方式, 三馆同步建设, 一批新的文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成使用或正在建设中, 总投入5亿元, 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一举刷新了县域骨干文化设施的面貌。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契机, 先后完成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的全覆盖, 社区文化中心年底即将全覆盖, 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设施齐全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社区文化中心创建模式受到文化部和省厅的充分肯定。

抓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大型文化活动为龙头, 以各级文化场馆为主阵地, 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 定期组织举办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校园艺术节、少儿艺术节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连续十一年举办“和谐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系列活动, 规模、层次、品味不断提升, 两次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称号, 并被市政府表彰为特色文化品牌。连年组织新农村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并将优秀作品集辑成册, 免费发放给基层剧团和文艺团队排演使用。在此基础上, 通过层层发动、城乡联动, 连年举办“新农村、新文化、新农民”文艺调演, 让身边人演身边事, 呈现出一派乡乡有演出、村村锣鼓响的热闹场景。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全市年均举办展演活动数百场, 送戏千余场, 送电影万余场, 送书二十万册, 惠及百姓数百万人次, 形成了一批基层文化品牌。

抓创新,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文化系统内外资源整合, 加强城乡联动, 打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平台, 形成市级团体常下乡、特色文化能进城的生动局面。创新社会文化运作方式和运行机制, 突破主要依靠行政方式和财政支持办文化的模式, 连续四年举办公益性文化项目推介会, 年均包装推出数十个惠民文化活动项目, 加强与企业的互动融合, 借助企业、文化团体等社会力量, 共同兴办文化活动, 提供文化服务, 一方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 也通过活动宣传和提升了企业形象, 逐渐形成了一条企业支持文化发展、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双赢特色发展之路。

抓队伍, 夯实文化发展基础。近年来, 市直文化系统引进了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的各类文艺人才100多人, 各县区文化系统共引进本科以上人才200多人, 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文艺单位的力量。市县两级文化馆通过向城乡派驻文化辅导员, 加强辅导培训, 努力使“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加强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着力发现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在配备村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遍布城乡的文艺骨干, 形成了一支呼之即来、来即可用的松散型文艺队伍。同时, 扶持社会文化团体, 促进民间自办文化蓬勃发展。据统计, 我市现有各类民间社会文化团体546个, 活跃在全市各个领域和层面, 共同成为建设基层文化的生力军。

抓管理, 建好用好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通过强化管理、创新服务, 几大场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年均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百余场, 已形成一个功能配套、活动频繁、人气聚集的核心文化消费区。制定乡镇文化站运行管理考核细则, 开展优秀文化站、室评比表彰活动。每年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基层文化建设现场会, 总结经验, 树立典型, 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监督、指导、考核和推进。今年, 针对灌云县某乡镇擅自变卖文化站一事, 我局组织专门的调查组, 形成专题调查报告, 责令相关部门写出检查和及时整改, 并进行了通报批评, 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文化部门守土有责的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基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建设国际化海滨城市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兄弟城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大型文化设施历史欠帐多, 基层文化设施配套不完善;二是城乡发展不够平衡, 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三是文化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文化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三、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载体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原则, 发挥市、县两级文化部门的业务优势和指导功能, 注重抓好骨干队伍培训, 巩固乡村文化设施全覆盖成果, 坚持守土有责, 积极作为。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选拔、任命和管理, 通过竞聘、招聘、公选等方式选拔文化站长, 选好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管理员, 打造一支热爱家乡、热爱文化、团结奋进的基层文化队伍。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办法, 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全员聘用制, 逐步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制, 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探索实践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增强发展活力。

篇4:贵港市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创新执法理念,积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贵港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时把握工作规律,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执法理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积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由“一突出”到“两并重”转变,即由突出维护劳动者权益,向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帮扶企业度难关并重、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和促企业良性发展并重转变。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维权和执法服务工作,全力确保该市就业局势的稳定。一是创新执法理念,转变执法方式。二是重教育、多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二、发挥监察执法手段,促进企业规范用工。一是继续以签订劳动合同为重点,加强日常巡视检查。二是加强用工管理,严格开展用人单位报送书面审查材料审查工作,不断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三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预防违法行为发生。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和法规宣传活动。

三、以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办案促进和谐。今年来,贵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赶超”、“三百工程”目标,坚持“刚性执法、柔性服务”的原则,以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帮扶企业渡难关为工作目标,依法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共立案49件,结案47件,结案率为95.9%。通过监察执法办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保障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篇5:贵港市文化

一、“九五”规划回顾

“九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九五”计划目标。

(1)群众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东海县、赣榆县、连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区,76个乡镇(街道)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建成乡镇万册图书馆73个,致富展览馆92个。东海版画、赣榆殷庄锣鼓形成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

(2)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共创作大型剧本35部,有13部被搬上戏剧舞台,其中话剧《车站浪漫曲》、《生命的长堤》、吕剧《红丝带》、京剧《徐福》、舞蹈诗《云港云》、淮海戏《代代乡长》、《姐妹花》、《丹青梦》、小品《照相》、少儿舞蹈《千禧鼓娃》等剧目在省举办的戏剧节、音舞节和专项比赛中获奖。话剧《生命的长堤》、《车站浪漫曲》、吕剧《红丝带》、歌曲《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你是绿荫,你是春风》、戏剧小品《春风花烛》等作品相继荣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银星奖。话剧《车站浪漫曲》、歌舞《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17件群文美术作品、24件民间工艺品及赣榆锣鼓被选拔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展览。专业剧团完成演出场次1394场,经济收入213.4万元,观众192万人次。美术书法有10件作品在省首届美术节上分获金、银、铜奖。美术作品《金色年华》、《插在罐子里的秋荷》获省“五星工程”奖。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风筝节”、“连云港之夏”、“花果山金秋登山节”、“迎澳门回归”、“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了“青年歌手大奖赛”、“小品调演大奖赛”、“少儿艺术节”、“读书节”等群众文化艺术奖赛活动。全市性“在海一方”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初具规模。

(4)文化设施得到改善。相继建成市博物馆文物库房、彦涵美术馆、市艺校教学楼、歌舞团、话剧团排练场改造、海清寺塔文保所等一批文化设施,总投资6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危房无房文化站48个,总投资182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列入“九五”规划的市图书馆迁建、市艺术学校搬迁未能实现。

(5)文化队伍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制定了《连云港市文化艺术培养对象选拔办法》、《“九五”艺术人才发展规划》等措施办法,文化队伍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改善,全系统478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7人,其中中级职称134人,高级职称36人。五年中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7人。

(6)文物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

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20多项,总投资500多万元。文物景点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

(7)文化市场初步形成。

全市现有歌舞厅72家,保龄球馆4家,台球室300家,游戏机室273家,其它文化经营单位26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二、“十五”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市文化工作全局,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繁荣文艺创作、多出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为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十五”发展目标

1、群众文化

(1)市属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达省二级馆或省文明馆标准;四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并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四区文化馆、图书馆达省里规定的标准。

(2)乡镇文化站业务用房不低于500平方米,100%乡镇建成乡镇万册图书馆、致富展览馆、群众艺术团。

(3)县乡两级用于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

(4)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全市人均0.6册,年购新书不少于5000种。县区级图书馆年购新书不少于5000册。

(5)组织创作各类作品(节目)13000件,其中省级以上发表展演800件。

2、文艺创作演出

(1)创作25部剧本,其中有10部在省以上刊物发表。

(2)创作10台有一定质量的大型剧目,其中有3─4台参加省以上展演活动,有1─2台优秀剧目进京展演。

(3)2件作品(剧目)获省“五个一工程”奖、2件作品获省“五星工程”奖,1─2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4)重点扶持一个专业团体,将其创办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地位相适应的专业剧团。

(5)把市艺术学校办成中专艺术学校。

3、文化市场管理与建设

(1)加强文化市场的行政管理,出台《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连云港市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连云港市美术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

(2)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发展文化市场经营点2500个;文化娱乐经营总投资额3.5亿元;实现年营业额1.7亿元,上缴国家利税1300万元;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

4、新闻出版

(1)加强对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管理,重点扶持2—3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印刷企业,使其成为我市印刷业的龙头企业。

(2)筹建“陆桥经济出版社”。

5、文物保护

(1)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出台《连云港市文物保护设施办法》。

(2)制定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大伊山石棺墓遗址三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

(3)做好伊芦山六神台佛教造像等六处省级文保单位保护工程。

(4)做好东亚大旅社等七处市级文保单位维修加固工程。

(5)完成三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工程。

6、文化设施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和重要文化设施,形成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设施网络。

(1)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完成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在东部新区筹建市艺术中心,内设音乐厅、剧场、放映厅等文化休闲设施,力争完成市博物馆重建工程。

(2)灌云县博物馆、文化馆,灌南县博物馆、文化一条街和两个市民广场,东海县博物馆、文化娱乐中心,赣榆县博物馆,连云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县区文化设施对外开放或基本竣工。

(3)更新改造市黄海影剧院舞台设施和放映设备,扩建市艺术学校,市歌舞团开发,筹建艺术大楼。

四、主要措施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不低于同年财政增长幅度的政策。“十五”期间,继续安排文化专项资金100万元,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调整投入结构,对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继

续给予经费保证。

2、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政策配套,对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行优惠,用足、用好扶持文化事业发展地各项政策,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款、企业捐助等多渠道建立文化事业发展资金。

3、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政府对文化的管理逐步由办文化转变到管文化,由直接管理逐步过渡到行业管理。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产业化过渡,与社会接轨。

4、强化文化法规建设,制定出台文化市场、演出管理、新闻出版、文物保护管理等有关法规,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5、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办好文化实体,扶持和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和兴办文化事业。

篇6:贵港市文化

一、背景

近几年,连云港的经济一直持快速增长趋势,物质经济的不断改善从而带动了文化娱乐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加之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十二五计划的出台,进行大范围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加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植,这种大好环境将会对文化艺术中心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标市场调查分析

目前我市文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纵观连云港的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小单”的竞争者当然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各个文化传媒、广告、庆典等中小企业,他们的目标客户基本涵盖通讯业、房地产、车商、电器、食品饮料商等。每场活动的费用基本上为几万至几千元不等甚至更少,因为由于这部分的文化市场的发展受许多不稳定因素制约也没有一个特有的行业进行约束,所以市场较为混乱,这部分客户的选择我们并不占有优势但也并不代表放弃。但是我市所谓的“大单”又是屈指可数,除了每年固定的节日庆典活动以外,还有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上市等宣传活动,竞争也集中在文广新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以及连云港市广电集团、报社等几家国企事业单位。所以我认为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开拓市场、营造市场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丰厚的利润是我们市场营销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文化市场营销战略

文化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体现在市场营销组合的设计上。为了满

足目标市场的需要,我们对自身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而我们重点应该考虑的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以及权力、公关和服务,即“4P+2P+1S+1C”的新型营销组合。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我们的目标客户以及认清我们的优劣势,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我们的服务产品在市场上也属于高端产品,所以我们的价格也是相对应普通市场报价偏高。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属于机关事业单位,我们的独有的权威性是无人能及的,另外文化市场的改制促使资源不断优化,我们有近377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拥有多种进口品牌的专业音响、灯光、视频设备及会议设备,更拥有一支集灯光设计、舞美设计、资深演出经纪人、资深导演、以及专业演出团体在内的优秀团队。我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的不足也存在着,营销便是我们的一大缺口,就好比有好的产品我们没有办法卖出去一样,营销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所以不仅要在产品包装上再下功夫外,在我们的价格、渠道以及服务上等都要进一步进行策划。

四、行之有效的营销战术

1、树立“客户至上”的观点,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加强我们的服务意识。

服务是企业的天职,现代服务既表现为一种手段,更表现为一种目的。而且文化艺术中心本来也就是窗口服务单位,所以我们要健全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新客户我们要频频拜访挖掘、服务上门,老客户我们要继续维系,我们要建立健全客户档案,小到个人的生日大到

企业的周年庆典、品牌推广等。当然我们的每一次服务业必须达到客户的要求,博得客户的信任。

2、“以人为本,系统整合营销传播"

21世纪人才最重要,要有一支认真负责、高素质、综合能力强,能打胜仗的营销策划团队,我们必需得有这样的一支团队进行有效的分工配合才能让我们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

目前我市的文化系统一直在进行优化重组,进行体制改革。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要继续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执行力。中心下属几家单位要加强合作交流,要捆绑式销售,强强联手,要拧成一股绳,多赢合作,互相要熟悉业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将几家的宣传都集中在一本宣传册内。其次各家单位内部也要进一步进行整合,要顺应不断变化的文化市场。

3、把握企业形象文化的塑造和树立品牌意识

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社会群体通过这些要素会对企业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印象,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而这种认识和印象的良好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心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当然中心的良好口碑是众人皆知,但是我们的包装、宣传还是比较滞后。我们要明确自己产品的目标群体,并有针对性地推行文化导向的品牌识别策略,品牌传播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使我们的品牌价值不断攀升。在各大文化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以主办、承办的方式推广我们的品牌,通过媒体广告进行宣传推广,我们还可以

自行策划举办以我们中心牵头的一些大型娱乐活动和赛事,扩大我们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4、及时捕捉信息,创新性的开展工作

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去捕捉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察人之所未察,见人为之所未见”。我们要建立信息库,把以往各家单位的活动进行归纳,要及时与老客户进行沟通、追踪,同样也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获取最新的讯息建立起新的客户关系,及时进行沟通。中心同时也要健全自己的网络营销体系,比如自己的官网、BBS、博客、视频等等,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让大众通过这些媒介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利用网络优势扩展业务。

四、选择方案、撰写文案

最后,专业的市场营销当然不能只是口头表述,它必须通过一整套完整的策划方案来展现在客户面前。当策划者有了足够多的创意及构想之后,就必须认真评估创意方案的优劣从中选定一个可行方案。营销策划文案是将最终成果,整理成书面材料即营销策划书。它是表现和传送营销策划内容的载体,是现代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撰稿人:秦媛2011年3月

篇7:贵港市文化

连文广新职[2010]1 号

关于转发江苏省出版专业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的通知

全市各期刊社、编辑部、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江苏省出版专业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报送工作,现将苏新出职字[2010] 1号《江苏省出版专业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同时,提前做好材料上报的审核和推荐工作,并将申报评审材料报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办审核后,于2010年6月10日前交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称办(政治处)。本通知的具体内容及表格可查连云港文化网,(网址:

http///),点击政务公开→公告通知→更多→查询。联系电话:85681806,联系人:高机生。

特此通知

附:江苏省出版专业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

2010年4月15日

主题词: 转发职称评审材料通知抄报:连云港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0年4月15日印发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文件

苏新出职字〔2010)1号

—————————————

江苏省出版专业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报送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

各市职称办,省有关厅(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职称办,各市委宣传部、各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局)职称办:

根据省职称办工作部署,经研究,江苏省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拟于2010年10月召开评审会议,进行编审、副编审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为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一)凡在我省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均可对照国家和我省职称规定及出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相应的出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者不受户籍、档案、年龄、单位性质和身份的限制。

(二)凡符合出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现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自愿,可按规定申报相应的出版专业技术资格。但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出版专业技术资格仅作为其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不作为改变其离、退休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的依据。

(三)从省外或中央直属单位引进来我省工作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其在原地区或原单位按国家规定取得的出版专业技术资格及专业工作年限予以认可,符合我省出版专业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直接申报。已取得编审、副编审专业技术资格者,若本人自愿,也可申报确认,经确认通过者,换发我省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四)在我省从事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凡符合《江苏省出版专业编审、副编审资格条件》者,本人自愿,可按规定程序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五)在我省从事出版工作的港、澳、台以及外籍人士,凡符合《江苏省出版专业编审、副编审资格条件》者,本人自愿,也可按规定程序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二、报送评审材料的基本内容

(一)市或有关厅(局、集团)职称办(人事部门)出具的委托评审函1份,社会其他人员申报由所在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出具委托评审函1份。

(二)其他均按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江苏省出版专业编审、副编审资格条件(试行)》及其附录要求办理。

三、评审材料的报送时间

2010年8月10日为报送材料的截止日期,务请各单位抓紧布置推荐并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将委托评审材料报送至江苏省出版专业职称办(南京市高云岭56号,电话:025-83221051或83370396、57717631)。

四、注意事项

(一)申报者填写的申报表,一律使用省职称办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在填写时若另附页,必须装订在表中,如果夹在表格中发生散落、遗失而影响评审,责任自负。

(二)申报者所填一式20份《江苏省申报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律用A3纸张复印。

(三)申报者请附免冠小二寸照片1张。

(四)外语

1.申报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①已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

②在县(不含县、县级市)以下基层单位(含行政区辖下的乡镇单位)工作的;③年龄满50周岁的;

④取得外语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

⑤因公出国且出国前已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的;

⑥从事古籍整理的。

2.达到国家通用标准或合格标准的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在评审同级别相应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取消有效期限制。

3.对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外语要求,由各用人单位根据拟聘的岗位要求自主确定。

(五)申报者符合计算机免试条件者,需附相关证件复印件;其余均要附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复印件需经人事部门与原件核验,核验人在复印件上签字方为有效。

(六)根据《江苏省出版专业编审资格条件》第三条第(四)款和《江苏省出版专业副编审资格条件》第三条第(四)款所编“出版物经行政管理部门抽查认定质量不合格的责任者,当年不得申报”的规定,望各单位在接到本通知后于5月15日前统一将申报人员任期内所编出版物目录清单报送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由该局组织质量检查。图书出版物报图书出版管理处(联系人:吕咏,电话:025—83371490);各期刊杂志、专业性报纸等出版物报报刊出版管理处(联系人:任学庆,电话:025—83317485);电子音像出版物报电子音像出版管理处(联系人:陈晔,电话:025—83225145)。各单位与申报者本人要高度重视,届时若无上述部门的质量检查证明,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七)请报送材料时交纳相关费用。

(八)根据相关文件和原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省原人事厅、省职称办的指示精神,申报副编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必须附参加全国统考的中级资格证书(报送材料时请附由单位人事部核验的全国统考中级资格证书复印件),没有获得该证书者,作为不具备申报条件处理。

附件:江苏省申报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

点击下载

二0一0年三日十六日

主题词:职称评审材料通知抄报:省职称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办公室2010年3月16日印发

共印100份

江苏省申报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

篇8:贵港市文化

一、建造古城, 展示港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连云港市历史久远, 古迹丰富, 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 古城最好能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建造。在连云港市找古老的街道, 这些街道保存着的一些风貌依旧, 古气盎然的古民居和古店等, 他们连云港文化的沉淀物, 对研究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此为中心, 建造一座具有连云港独特气质的古城是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最佳选址, 也是对现有资源的最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开发。

(二) 古城中应尽量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用简朴的石头铺设道路, 保持水路畅通。建造具有复古特色的石拱桥或木板桥、广场牌坊、民居庭院、槛联匾额、碑刻条石……到处都透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质。

(三) 古城可以参照全国各地著名的古城建造, 如凤凰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昆山周庄古城等等无一不是人们在继承古老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的成功的再创造。

二、引入非遗项目, 彰显港城特色文化魅力

连云港市非遗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工作一直以来在江苏省都占着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今古城建造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在古城内部建造一条具有浓郁的连云港地方特色的“非遗展示街”是宣传和推广非遗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对进一步保护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现代文化框架, 打造“非遗”文化品牌, 推进文化连云港建设进程,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政府支持。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基金。在这样一个全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形势下建造非 遗街, 将会是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连云港建造非遗街, 必然应以连云港本土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以及2011年5月批下来的徐福东渡传说这三个项目为宣传重点。建造时, 应该围绕民俗博物馆这一中心位置建造起这三个项目的宣传点, 布置展厅。提供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徐福传说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介绍。特别是海州五大宫调以及淮海戏这种适合表演的项目, 应由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从事这两个项目的“玩友”定期的在此进行现场表演, 吸引民间热爱这些项目的老百姓们前来欣赏和参观, 扩大“非遗”项目在民间的影响力。若有政府支持, 可将其做成与海州五大宫调小曲堂类似的形式, 每周逢一、三、五、七日, 定时定点在宣传展厅进行演出。

(二) 整合开发。除了非盈利性的如海州五大宫调及淮海戏等项目以外, 还有一些可盈利非遗项目可以吸纳。比如家喻户晓的板浦香肠、誉满全国的东海水晶、历史悠久的黑陶工艺、震撼人心的烙画作品等, 这些都是比较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和本土代表性的作品。这些项目的作品既可以进行展示, 也可以销售。若能将非遗街的构想宣传到位, 吸引这些非遗项目的经营者们对非遗街的建造进行投资和进驻, 势必将会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和作品向更多的老百姓进行展示, 提升公司和作品的品牌空间; 另一方面由此开拓出的市场必然会给其带来可观的收益。

三、开拓旅游市场, 为港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连云港这样一个旅游型城市, 只有以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两业”协作发展, 才能实现双赢。

连云港现有风景区14个, 风景点116处, 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 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连云港的城市风貌和旅游景观, 造就了山、海、岛、港相得益彰, 水秀山明浑然一体的宜人风光。

近年来, 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旅游节影响不断扩大, 如何有序推进连云港市“非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连云港如今最需要努力的方向。现在已开始建造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博物馆, 这仅为引子, 接下来还有建造水晶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的构想等等, 如果将其与旅游业联合起来, 必将使连云港在全国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

言而总之, 必须有效地抢救、保护、创新、利用连云港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形成“非遗”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步, 才能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共享愿望, 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无缝对接, 才能使连云港跟更符合“东方桥头堡”的地位, 促进连云港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文、李建华.文化力与文化产业[M].方志出版社, 2007.

[2]雒树刚.十七大报告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7.

[3]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J].2007 (4) .

[4]http://www.lnwh.gov.cn/detailr/14327.html.江苏连云港创新思路促非遗保护, 2010年4月16日

篇9:贵港市文化

省级法治文化长廊申报材料

一、社区基本情况

程圩社区是于2007年12月新成立的一个社区,社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距街道办事处驻地1.5公里,现有居民127户,总人数538人,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26名。连云港港东疏港通道从我社区经过,金港湾国际物流中心也与我社区毗邻。程圩社区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年集体收入200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达7160元。社区服务中心于2009年初建成使用,办公用房22间,包括法治文化宣传图书室、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站、妇女儿童之家等;社区配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今年8月份,社区投资新建法治文化宣传长廊,现已建成长80米,共有38块宣传内容的集法治文化宣传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的社区法治文化长廊,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直好评。社区成立以来,先后荣获连云港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连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基层团组织”、“安全社区”、“平安连云建设—先进单位”、板桥街道”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新农社区建设”示范点、”安全生产”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二、法制建设成果

多年来,以建设创新型社区为目标,程圩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已蔚然成风、教育活动遍地开花、宣传方式异彩纷呈、监督管理无处不在,温情、人性和富有情趣的法治文化建设,正悄悄地渗透到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之中,真正构建了“法治建设无处不到,法治风气处处见到的”的健康社区氛围。

三、创新建设形式

作为淮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圩社区创新性的以盐文化为底蕴,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出发,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发掘自身潜力,已真正建设成为别具特色的法治文化社区。

程圩社区法治设施建设包括多块法治宣传栏以及法治文化宣传长廊,社区法治文化长廊长80米,共有38块图板,分为:盐与法治、领导寄语、法治历程、规章制度、古镜今鉴、家庭助廉、先锋模范、警钟长鸣、法治格言警句、法治漫画、法治心声等内容,已成为板桥街道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

四、取得的成效

上一篇:幼儿园选择攻略和入学流程下一篇:2017北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