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

2024-05-16

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共9篇)

篇1: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薛刚凌教授来我院讲学指导

在一个宪法、法律至上,一个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逐步提高公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尤其作为祖国接班人的青年学子们,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如何运用法律去调解治理更是当务之急。这些问题,正是行政法学者的时代使命。10月31日,著名行政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薛刚凌教授莅临政法学院讲学指导,给师生送来两场学术思想大餐。副校长兼政法学院院长曾志平教授参加并主持了讲座。讲座在政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政法学院师生、关注法治与社会的同学500余人参加。理事长邱小林教授、校长李贤瑜教授会见并宴请贵宾。

上午十点,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

主讲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马怀德教授作了以“化解社会矛盾的法治之路”为主题的讲座。他从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给我们作了分析:

一、社会矛盾的总体形势和特点;

二、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社会矛盾;

三、化解和预防社会矛盾的法治出路。其中就形成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原因,马教授作了更为细致的讲解。首先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价值多元带来的变化;再者是公权力行使的不规范。曾志平教授在点评后,就马教授讲到的自己“以身试法”的实例,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角度与马教授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探讨。同学们也踊跃提问,互动场面生动而热烈。

晚上七点,薛刚凌教授以“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为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她的观点。

一、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内涵和必要性;

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三、依法行政,建

设法制政府的制度框架;

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难点和障碍。薛教授的演讲生动而富有激情,并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两位教授精彩的演讲,给我们道出了作为法律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心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两场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提了一个共同问题,也是当前社会的热议问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这也说明了作为法律初学者的我们是具备法律意识的。当然两位教授给我们传递的更多的是法律人的社会问题之路。

伴随着同学们对法治中国美好明天的期待,伴随着对两位教授感谢的掌声,两场讲座落下帷幕。而莘莘学子对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深刻关注,对学问与人生的执着追求与思考,法学学科的重点建设与发展,则将持续勃兴,前景绵远。

篇2: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

美国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个体而受到尊重和公民权利保护。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价值,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几乎总是被看成的这个或那个“群类”中的一员,而被与别的群类成员区别对待,最为明显,最带有歧视的就是“种族貌相”(racial profile)。美国黑人有理由相信他们常常是不公正“种族貌相”歧视的受害者,但是,连一些美国黑人都认为,盖茨这次的强烈反应却未必有充分的理由。

32岁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居民维克(Lorenzo Wyche)认为,盖茨抗议的时机不好,因为警察到盖茨家执行公务,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有人报了案,警察不处理是不对的,而且,报案的人并没有说两个撞门而入的是黑人,所以白人警察不是专门来对付黑人的。其次,报案者说有人撞门而入,也是事实。盖茨家的门卡住了,他和司机一起用力撞门,撞了好几下才把门撞开。警察叫盖茨到屋外问话,盖茨大声吼叫,责骂警察是“种族主义”。实际上,这位白人警察以前并无种族歧视的行为,而且还因为善于处理种族问题,曾被警察局派去给新警察介绍经验。

盖茨过度反应当然也有他的理由。当一个黑人与一个白人警察发生对抗时,他第一反应是,白人警察这么对待我,是不是因为我是黑人?接下来反应就是,我是否应该抗议,还是默默忍受?盖茨做出抗议的反应,但是正如维克所说,他抗议的时机和场合不对,而且对象也不对。

在美国,警察是否有“种族貌相”歧视,是很难断定的。警察与其他公民一样,在证明他有错之前,他是无辜的。“种族貌相”存在于一个人头脑里,不能无凭无据地定他的思想罪。洛杉矶警察局6年之中收到1200宗“种族貌相”的投诉,但没有一宗是最后成立的,因为没有一个警察会自己公开承认有“种族貌相”歧视。

绝大多数“种族貌相”歧视发生在警察“可管可不管”的模糊范围之内。维克虽然不赞同盖茨的过度反应,但他对白人警察并无好感。有一次他开车上街,前面走过一位白人小姐,他朝她看了一眼,这时旁边的一位白人警察便打开警灯,命令他停车。警察在维克车里没有发现任何违法的东西,随后告诉他,他汽车牌照上的有效标志已经过期,就让他走了。维克说,他无法知道,警察拦他的车,到底是因为牌照,还是因为那白人小姐,当然也无从断定那个警察是不是在因相貌而歧视他。

我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我在限速35英里路段以42英里时速行车而被警察拦下,不仅罚了款,而且还得进驾驶学校学习交通规则。我无从知道,如果一个白人这样驾车,是否会受到相同的对待。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在我身上,我违规在前,就算警察对我是“貌相歧视”,我也无话可说。我要抗议“貌相歧视”,那时候肯定不是一个恰当的场合。

篇3: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

王伟,男,生于1963年7月7日,河南省正阳县人,金融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政策性金融方向学术带头人,辽宁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6年6月从河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从辽宁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农村金融管理博士后研究并如期出站。现被聘为教育部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评选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送审通讯评议专家等。

二、研究领域

王伟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是金融发展与政策性金融,农村金融,金融与社会。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关注并从事金融资源配置社会合理性问题研究,尤其是对体现非营利公共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政策性金融制度有长期、系统、全面、深入和创新性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科研成果,被誉为政策性金融专家。古今中外,一直持续存在着关注国计民生、配合国家战略、服务强位弱势群体的政策性金融业务活动。在我国,仍然存在着诸多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而中国比发达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更加需要发达配套的、实力强大的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研究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很好的发展前景。政策性金融理论在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政策性金融曲折发展中也经受住了检验与考验。2014年是改革年,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改革,也被列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之中。辽宁大学是国内外政策性金融理论研究的发祥地,政策性金融也是本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特色和优势显著,是我国唯一拥有政策性金融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金融学科点,居全国领先水平。

三、研究成果

迄今,王伟教授已在《金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等CSSCI源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金融学专业论文,其中有多篇系首篇刊发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等全文转载,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5部学术专著,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7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排名第二)等多项课题,科研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一些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还分别被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和湖北省分行等采纳应用并提供有采纳证明。在教学方面,为博士生讲授《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前沿》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各国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课程,为本科生讲授《货币银行学》等课程。

四、主要论著

1、各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2、中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中国政策性金融的异化与回归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4、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优化与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

5、政策性金融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

6、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的“六大协调均衡”,金融研究,2004年第7期。

7、政策性金融监督机制与结构的国际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8、当代国外政策性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海金融,2007年第6期。

9、基于功能观点的政策性金融市场化运作问题探析,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 0、科学认识政策性金融制度,财贸经济,201 0年第8期。

1 1、功能失调、认知和行为偏差与农村政策性金融困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 1年第12期。

1 2、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研究,经济纵横,201 2年第1 2期。

1 3、中国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格莱珉银行的启示,学习与探索,201 3年第12期。

篇4:大学教授“涉黑”传奇

偶然的际遇:我选择了研究黑恶势力

1994年7月,何铭带着20个本科生到四川武胜县进行社会实践,这次活动的主旨是送法下乡,深入乡村,进行普法宣传。

到了武胜县,何铭见到了当地县政法委书记明亮,在他的办公桌上,一份《广安地区政法委转四川省政法委关于注意当前农村恶势力现象的通知》的文件引起何铭的注意。凭借着职业敏感,何铭打算改变社会实践的主题,他觉得研究农村恶势力更有意义。在何铭的一再要求下,明亮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给他提供了诸多方便。

学生对何铭研究农村黑恶势力的课题充满了兴趣,既刺激又兴奋,大家分头行动。于是,何铭把学生分成4组,分别到看守所、公安局预审科、检察院等地获取材料。

他本人带着3个学生对一个车霸进行了追踪暗访。他们了解到,车霸其实就是一个车老板,他手下有三个车。别人的车在站里必须排队,依次出车。而他采取威胁、打骂等方式争抢客源,强行先出车,许多群众和车主都敢怒而不敢言。

回到旅舍,何铭的心情是沉重的。尔后,其他的同学都带着各种有关黑恶势力的材料回来了。

这是何铭对黑恶势力现象调查进行的初次尝试。回到学校后,何铭根据调查材料,写了他的第一篇“黑”道论文《对农村地方恶势力的初探》。可是,这篇论文并没有引起重视。虽然没有刊物发表他的论文,但他并不灰心,继续他的研究,并开始收集有关黑恶势力的资料。

1995年中国第一打拐案中的一个主犯让何铭深受震动。那位主犯只有23岁,长得非常漂亮,最后被判处死刑。当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问她:“你这么年轻漂亮,面对死刑,你有什么想法?”那女子说:“吃也吃了,玩也玩了,死就死吧!”她对生命的漠然让何铭感到吃惊。

一桩桩血腥的罪恶,一个个受伤家庭悲泣的泪水,这一切反复撞击着何铭的心灵,让他继续把这个课题搞下去。

1996年3月,在妻子的协助下,何铭熬了三个通宵,写成研究黑恶势力的论证报告,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年6月,审批部门同意了何铭的申请,并拨2万元的资助费。这如一支强心剂,给何铭莫大的鼓舞。

要研究这个课题,必须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手头上的资料都是从报刊、电视中得来的,为了获得更为鲜活的材料,何铭到处跑政法机关,然而,所到的政法部门都没有他需要的黑恶势力犯罪的材料。

何铭看着自己案头整理得非常细致的材料,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深入第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那就要和那些黑老大接触!”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兴奋起来……

走近黑老大:危险而刺激的“黑道经历”

1997年夏,西南某县破获一起长江沿线系列抢劫案。何铭想,“机会来了”。于是,他带着学生到该县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宣传新《刑法》,一方面打算了解这个犯罪团伙的心态。

何铭找到当地的政法委书记,知道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抢劫犯罪团伙,一共有七八个人。何铭到看守所见到其中的一个主犯。

主犯显得有些悔恨与无奈,何铭和他进行了对话。何铭问他:“你们搞这种事,怕不怕别人反抗?”主犯回答说:“我们一去就把别人吓倒了。我们也晓得犯抢劫罪判得重,能够不动手就不动手。”

“那你们在作案过程中作了些什么准备?”对方回答说:“如果遇到不懂事的,就只好把他弄翻。”

一个月后,这个头目被判处死刑。何铭以此种方式接触过十多个黑恶势力的主犯,他们走上黑道的原因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犯下了累累恶行。他记录了厚厚的几大本笔录,但他总觉得有些黑老大的话有“水分”,不能完全相信。

要想获得第一手材料,那就只有深入黑恶势力内部,和黑老大“亲密接触”才能得知其内幕。何铭便通过各种办法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

1998年下半年,何铭和一位高中同学聊天,无意中何铭听说他同学的一位初中同学在“吃血饭”,他立即有见见这位黑道人物的想法。

通过高中同学的引荐,何铭见到这位黑老大。他是专门在药材市场收取保护费的,受甲老板委托到乙老板处收账,然后再受乙老板委托到丙老板处收账。收账的办法很简单,不给就动手,每天在刀光剑影中过日子。

刀疤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从小养尊处优,长大后又没有什么本事,后来父亲退休后,那种人走茶凉的感觉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他在内蒙当过特种兵,复员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企业垮了后就无事可干,大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逐渐走上刀口子上讨生活的道路。

一年后,何铭再次见到刀疤,他显得黯然神伤,原来他的老大位置已经被一位年轻人所取代。这种取代是残酷的,他内心的那种“自尊”受到了强烈的伤害,但他仍然忠于后来的取代者。

新来的老大是个文弱的年轻人,二十几岁,大学本科毕业,刀疤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恭恭敬敬的。

何铭后来才知道“换位”经过。年轻人本来是新加入的,但他有头脑,几次旧老大遭遇危机时都在他的指点下得到化解,而内部出了事情,年轻人也能不费力地给予解决。平时,年轻人很善于和帮会骨干沟通,慢慢地,大家都对他有了信任感。于是在一次风波后,他顺理成章成了新老大。

何铭随后见识了年轻新老大的“功夫”。年轻人负责恶势力组织后,开始着手进行改组,并“明确分工”:先成立信息员,打听到哪个老板外面有债权,有多少,同时了解债务人是谁,有无偿还能力。然后派出谈判员,凭借巧舌如簧,让其相信不依靠他们,就算法院判下来也无能为力。

对方同意后,就派人出场。和以往不同的是,不是立即强行逼还,而是和债权方达成协议,让雇主出招聘,然后去应聘成为雇主企业的员工,以债权人单位业务员的身份去讨债。因为新老大认为,这样发生事情也是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接下来是讨债,当然最终凭借的往往还是暴力。

与此同时,新老大还加强内部管理。“他们硬性规定,讨债佣金为债权的百分之多少。如果发现执行员多收钱,那么就进行剁手指等残酷惩罚。”

让何铭多少有些欣慰的是,新任负责人逐步把收入投放到合法的产业中。

接着,何铭在北方某市见到了一位在当地能够“呼风唤雨”的黑老大杜枪。在那个城市里,只要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会露出尊敬的神色。见到他时,何铭看到他一副墨镜,左右两边是两个身强力壮的马仔,眉宇间自有一股威严。

杜枪见到何铭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敢介绍你认识我,我就敢结识你!”何铭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看来他对介绍何铭来的朋友充满了尊敬。何铭小心地与他交流着。

杜枪以前是某学院的大学生,在社会上工作时,由于种种原因背了两年冤狱,出狱后的他心灰意冷,对社会充满了偏见,不再相信社会,只相信黑社会才能保护他,于是加入黑社会组织。因为他比较有文化,几年过后就坐上了老大的位置。从此,他信奉“有恩报恩,有冤报冤”,还颇受当地人的尊重。

几次见面后,杜枪就与何铭称兄道弟了,杜枪比较欣赏文化人,所以对何铭充满了敬意。何铭从他那里了解到了许多黑社会组织的内幕,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最为鲜活的材料,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阅历。

尽管和恶势力的头头脑脑关系融洽,但也有危险。“那一次我差点被乱枪击中。”何铭回忆说,那是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县城。通过朋友介绍,他以法律专家的身份去见当地某恶势力组织的一个头目。头目把何铭领到一家夜总会。一位小姐无意中把茶洒在了头目身上。头目快步上前拉住她,挥手就是一巴掌,随后,他随身带的几个壮汉冲过去,轮起凳子就是一阵毒打。

就在何铭惊魂未定时,夜总会的门忽地被推开,几个彪形大汉冲进来,何铭还没等看清,头目一个虎扑把他按倒在吧台里,只听见乒乒乓乓一阵枪响。不到一分钟,响声消失了,何铭从吧台里探出头来,发现地上躺了四个人,满身是血,冲进来的壮汉已经无影无踪。

通过这些接触,何铭的胆子变大了,到处求熟人给介绍黑道上的人。到了2002年,何铭接触到“老大”级别的人物共十多个。这些“老大”分布于海口、广州、湖北随州、四川、贵州等地。骨干最多达近百人,资产最多者达数千万。社会公开身份分别涉及企业家、县级政协委员、青联委员等。

为黑恶势力画像:深入内幕的惊天之作

何铭研究黑恶势力,与一些黑社会老大成了哥们,别人甚至以为他与黑恶势力有染?这是一件令他哭笑不得的事。

2001年10月初,何铭主编了一本叫《刑法学》的书,召集作者在南山讨论稿件。这时,一位女子跑到南山找到正在开会的何铭:“何老师,你一定要帮帮我!”

原来,别人借了这位女子10万元钱后“人间蒸发”了,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她丈夫并不知道此事。丈夫近日就要回家,回家如果知道她把钱借出去拿不回来,一定会闹得不可开交。为此,她想找何铭介绍一个黑社会老大,帮她讨回自己的10万元钱。

何铭义正言辞地对她说:“第一,我不是黑道上的人,不能帮你;第二,你不能走这条路,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好律师。”然后,他给那位女子分析了利害关系,终于说服她用法律来解决这件事。后来,何铭给她介绍了一位律师,正大光明地追回了属于她自己的钱。她对何铭充满了感激,后来她说:“要不是听何教授的劝告,我真的会走上违法的道路。”

这样的事发生多了,何铭就会生出许多感慨来,别人说“与黑社会交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陷进去了”!这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

一次,何铭到四川某地作刑法讲座,当地检察院检察长对他说:“何老师,你知道这么多黑社会内幕,你怎么不报案啊?”何铭笑答:“中国没有知情不报罪!”话虽然这么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接近黑老大,他是答应了为他保密,而不报案从情理上似乎又说不过去。他希望别人能理解他。

在研究过程中,何铭意识到一个新问题“隐陷性胁迫”,这是指嫌疑人没有使用暴力手段,也没有对受害人进行威胁,但在精神上形成强制,抑制受害人的反抗。何铭分析说,这与以简单的使用暴力打砸抢不同,如今的恶势力往往采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敛财,最常见的就是利用“隐陷性胁迫”。

比如,有一家餐馆很出名,黑恶势力上门收保护费,店主不给。对方转身走了。从第二天起,店主每天都会发现有10个左右的“客人”,分成5组坐在桌子旁,一瓶啤酒一盘花生直到打烊。慢慢地,食客也发现这个现象,便再不来就餐,于是生意冷淡下来。最终店主只好无奈地答应对方的无礼要求。

在何铭即将出版的《黑恶势力犯罪研究》一书中,他对黑社会组织犯罪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划分,一是流氓恶势力,二是新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即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组织。

在对黑恶势力的量刑方面,何铭主张累犯应采用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的认定标准,不适用缓刑和假释。

何铭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完善有关黑社会的立法,制定有关黑社会的专项法律,进一步明确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构成要件。目前有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只有《刑法》第294条对此进行了立法,但这个立法不管是从认定犯罪,还是从量刑的角度上看,都是亟需完善的。

篇5: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

为加强与校外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聘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工作,充分发挥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聘任条件

(一)兼职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高,有较高知名度,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能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的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且每年能亲身来校进行讲学、讲座、学术交流或与学校开展业务合作。

(二)客座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及技术水平,能在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或联合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

二、岗位职责

聘任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协助、指导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或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三)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联合指导研究生;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

(五)以各种方式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聘期

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期一般为2年;期满后,聘请单位需提供聘期工作总结。聘期满后如确因工作需要,须重新申请,经批准可办理续聘手续。

四、聘任程序

(一)推荐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充分考察、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拟聘人选,填写《江南大学兼职(客座)教授申请表》,提出拟聘意见,并附上受聘人员的个人简历、相关证书复印件及主要业绩等材料;

(二)人事处审核,聘请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需报送国际交流合作处审核;

(三)分管校长审批;

(四)聘请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协议或合同,举行授聘仪式,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五、受聘者待遇

根据受聘者在学校承担工作任务情况,一事一议确定报酬,费用由相关部门支付。

六、其他事项

(一)聘请的兼职(客座)教授原则上需经拟聘人选所在单位同意。

(二)每个推荐单位需在本单位内确定兼职(客座)教授的具体联系人。由联系人负责与所聘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学校外聘研究生导师原则上从学校聘任的兼职教授中遴选。

(四)受聘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费用原则上由聘请的相关部门负责。

(五)受聘人员有以下情况之一,学校有权单方解除聘任协议或合同:

1.有违纪违规行为的;

2.损害学校利益的,或做出有损学校声誉事情的; 3.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的。

篇6:大学教授信

您好!

我非常荣幸的为XXX同学出具这份正式的推荐信。自XXXX年至今,XX同学参加我在XX大学教授的XX课程的学习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我对该同学还是相当了解的。最近得知,XX同学准备出国留学深造,并希望我能为他/她写一封推荐信,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作为一名我秀的学生之一,XX同学应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专业的指导。因此,我很荣幸的向贵校推荐该同学。

XX是一位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并且求知欲很强的同学。在我的课堂上,他/她不仅积极提问与回答问题,还很善于在一些课堂小组讨论中组织并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她的思维活跃性和团队领导才能。

在课余时间,我曾经带同学们去XX活动。XX同学在原来并没有接触过XX活动的情况下,不仅很快学会了XX,并且经过反复练习后,勇敢的挑战了更难的项目。由此可见,XX同学不仅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非常敢于挑战新鲜事物。

在我认识XX同学的这3年中,我所看到的他/她的进步与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从一开始步入校园担任一个平凡的学生干部,到现在成为XXXX级整个音乐学系的团支部书记,XX同学所取得的成绩是和他/她所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的。每次学院有演出活动策划的时候,他/她都虚心的来请教我以及其他老师,并且广泛的询问其他学生们的建议。这样认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赢得了学院老师与同学的一致好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XX的活动策划中,XX担任了活动的总负责人。这对于一名大三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经历,组织者不仅需要具备兼顾全局的经验,更加需要非常强的统筹规划的领导能力。从前期的策划安排到后期邀请嘉宾及活动参加人员,XX都全权跟进与负责,这项活动也在最后获得了全校师生及外来嘉宾的一致称赞。

鉴于XX是一位学习优秀,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过硬,待人诚恳大方,严于律己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我真诚的向贵校推荐他/她,希望他/她能够入选贵校的学习项目。如果您对于XX本人的情况以及这封推荐信有任何疑问,欢迎您按照下面所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我。

此致

敬礼!

XXX

篇7:中国著名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教育,并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以及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

TOP49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1956年创办的中医药高等学府,设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等6个专业

TOP48 北京邮电大学

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的,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邮电部

TOP47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工科实力雄厚,文、法、管、经济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TOP46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前身是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处于新街口外大街的校门建得恰到好处,十分庄严

TOP45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TOP44 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学科齐全,下设文学、外国语、艺术、法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体育、成人和职业技术11个专业学院。

TOP43天津商学院

天津商学院创建于一九八○年,原隶属商业部,现由教育部和天津市共管,以天津市管理为主。是一所以工、商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主要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TOP42 四川大学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

TOP41 同济大学

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

改名为大学

TOP40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1950年4月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中央戏剧学院

是国家“戏剧戏曲学”重点学科点。

TOP39 中央财经大学

中中央财经大学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其中保险学、法律学、财政学、金融理

学等学科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TOP38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水产)学、经济学、文学、医(药)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TOP37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3月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改名为焦作工学院。1950年9月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矿业学院

TOP36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座落在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湘潭市。湘潭大学是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的亲切关怀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创办于

1958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TOP35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南京的暨南学堂,1927年在上海改为国立暨南大学,是一所具有文、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学科的综合性

大学

TOP34 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位于古城西安市区,是以工为主,集法、文、理、军、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覆盖了空军主要兵种的重要技术学科。她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任务。是培养空军专业技术人才的最高学府,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

TOP33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1956年 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建院50年来,形成了以制作专业为主体,教学、创作、理论、科 研并重,多学科的电影教育体系。

TOP32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

TOP31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为水利部直属高等院校,现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水利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TOP30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家重点高校,学校的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TOP29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

TOP28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TOP27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涵盖了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十大门类的学科体系与专业

TOP26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经济繁荣、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

TOP25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拥有研究生院,其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也是国家“211工

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

TOP24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TOP23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文、理、工、管、艺、体相结合的重点师范大学,是面向全国培养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TOP2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TOP21 吉林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TOP20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

TOP19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经、文、法、教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40年创建于延安,曾用名延安自然科学院、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等,是我国首批颁布的重点大学,也是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TOP18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TOP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济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教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高等学校。

TOP16 国立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 1893 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 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 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

局。

TOP15 汕头大学

篇8:西南政法大学著名教授

殖民时期,美国大学学术自由先承袭了英国学院的自治传统,后于19世纪,吸收德国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自由。然而到了20世纪初,美国各大学和学院并没有形成“学术自由”的制度。当教师与董事会在政治与信仰观点上不一致时,容易出现教师们被拒绝的事件。

1900年,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罗斯(Edward A.Ross)因发表劳工移民问题的相关文章而激怒了斯坦福夫人(Mrs.Leland Stanford),被迫离开了斯坦福大学,而这就是轰动全国的“罗斯事件”。鉴于此,斯坦福大学的七位教授采取集体辞职的方式来表示不满与抗议,其中哲学教授亚瑟·洛夫乔伊(Arthor O·lovejoy)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个全行业、跨学科的组织来捍卫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自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13年,洛夫乔伊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他劝说该校的17名教授给其他9所著名大学的教授们写信,征求其意见。于是,在收到积极响应后,18位教授在霍普金斯大学召开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筹备委员会,会上选举哲学家约翰·杜威为筹委会主席。于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又译作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于1915年1月在纽约正式成立,会上选举杜威为第一任主席,并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二、AAUP与教授终身制

在1915年的《原则宣言》中,AAUP提出了有关学术自由的原则声明:(1)除非出现不称职或严重的道德过错,教师职位必须有充分的保障;(2)教授作为学者和教师享有言论自由;(3)教授、副教授、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期超过十年应享受终身聘用;(4)在进行教师辞退与惩罚时,应首先通过由专业人士所组成的团体审议,接受处罚的教师有权提出申诉。

在发表《原则宣言》后,AAUP积极宣传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的内在联系,并积极调查大学教师学术自由事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以终身教职为核心的学术自由保障制度。教授终身制在保障大学教师经济与职业安全、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保护学术自由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布鲁贝克认为“如果教授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还要担心经济与职业安全,他们就可能胆怯,以至于会完全放弃学术活动,这对社会是明显有害的。”[1]

在1940年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中陈述到,“终身教职是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和自由活动的保障;终身教职所提供的经济安全感,使得学术职业对学术人才具有吸引力。”另外,还规定,“试用期结束后,除非由于正常的因年龄退休或非常规下的金融危机,终止终身教职必须有充分理由。”[2]

《声明》接着解释:“(1)聘任是从全职的讲师或更高学衔的教师开始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7年,如果教师未被续聘至少提前一年通知;(2)在试用期内,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学术自由;(3)只要不是因为严重的道德过错而被解聘的教师应该获得自解聘通知之后至少一年的薪水补偿。”[3]该项《原则声明》于1941年为AAUP与AAC美国学院协会(即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签署认可,从此成为确立教师终身教职的纲领性文件。

三、教授终身制面临的质疑与出路

(一)教授终身制面临的质疑与批评

AAUP所确立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内在联系这一认识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和教师学术自由的安全保障。到2001年底,宣布接受1940年的《原则申明》专业学术团体或组织已达到173。然而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之时,终身教职的诸多弊端再次引起公众的指责和质疑,对其改革和废除的声音则是不绝于耳。

1.学术自由是否还需要终身教职的保护?

美国赠地学院与州立大学协会主席穆克格拉斯(C.Peter Mcgrath)于1997年2月28日在《高等教育记事》(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撰文提出:“依靠教授终身制来保护学术自由已是过去式,宪法第一修正案一直在保护教师的言论自由,因此不再需要教授终身制来保护。”[3]学术自由并没有过时,只不过是对于教授们学术自由的侵害已改变其形式。尽管对所谓具有“红”色嫌疑的教授们进行批判以及“麦卡锡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于反恐主义、女性主义、反战运动、民权运动等研究还需要进行捍卫。缺乏终身教职的保护,大学教师对于探索伟大的真理将会受到束缚,很难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进行相关利益问题与社会研究时保持明确的立场。

2.终身教职是否庇护了不思进取者?

批评者指出,教师获得终身教职往往会变得自满,终身教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对学术事务冷漠及缺乏学术责任的保护伞。另外,一些“朽木”的存在导致公众认为教师们有太多的特权和保护,而有太少的工作。

大学骚乱问题总统委员会(The President Commission on Campus Unrest)也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对于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保护,终身教职以其强大的作用,为他们的生存赢得了成分的根据。但终身教职保护那些偏离大学教育基本功能的行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终身教职同时也给予教师逃避责任的自由,这在其他专业领域则是不可接受的。其实在1940年,《声明》对于学术自由给予了明确解释,“学术自由是基于大学为公共利益而存在,而不是个别教师追求个人利益。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取决于对于真理的自由探索,学术自由不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言论自由,或者大学教师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而是基于学术自由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3]不仅如此,如果没有终身教职为教师们带来保障与保护,教师们如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当然,或许有些教师不免存在于“朽木”行列,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个问题的存在与终身教职有着内在的联系,终身教职也不能成为低水平教学与科研成果不佳的罪魁祸首。此外,由于高校为终身教职制度设立了严格的选择标准,为终身教授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3.终身教职是否保护了全体教师的学术自由?

批评者指出,教授终身制仅仅是保护了那些终身教授的学术自由,而对于一般教师的学术自由并没有保护。例如,助理教授在试用期后如果没有获得终身教授职位,他们则不得不到其他学院或者大学找另一份工作,甚至是退出学术专业而另谋他生,这种“非升即走”的制度实在是太过于残酷。

1970年,AAUP对《原则声明》进行了补充说明与解释:“除了终身教职,非终身教职以及包括助教在内的一般教师也同样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利;对于是否给予终身教职的决定应在试用期满一年以前作出;如果决定授予教师终身教职,那么自决定之日起,教师的试用期结束;如果决定不授予教师终身教职,那么决定后的一年即为教师聘用的最后一年。”[3]

(二)教授终身制出路之聘后评议(Post-Tenure Review简称PTR)

为了解决终身教职所引发的相关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了要对终身教职进行某种形式的聘后评议。评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每年评议一次,并根据评议结果作出是否加薪的决定;第二,定期评议,比如每三年评议一次;第三,仅仅对那些被认为没有成果的教师进行评议。

实施终身教职的聘后评议制度旨在鼓励大学教师们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努力,从而促进教师们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对于副教授的评议是为了让其向正教授晋升而努力。

1998年6月,AAUP在《后终身教职评估: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反应》中撰文提出:“终身教授聘后评议制度的实施应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不以搜集依据从而对教师实施惩罚与制裁为目的;另外,评估不是对终身教职的评估,而是对其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业绩的评估,旨在帮助教师的自我发展以及明确努力的方向。”[7]因此,终身教授聘后评议制度的建立使终身教授聘任制不断完善,同时也保障了学术自由,促进了教师们教学与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学术自由是学术制度与机构的根基和命脉,在找到新的保护机制之前,终身教职仍具有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改进和完善,终身教职在美国遭遇的重大挑战更是意味着对此的改革势在必行。终身教授聘后评议制应该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及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应该使其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没有AAUP的确立以及对于终身教职的保障和维护,所谓的学术自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美国学术界的公认法则及学者们的永恒理想。

参考文献

[1]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生云龙.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与终身教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1:76-82.

[3][4][5][6]王保星.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1:81-86.

篇9:大学教授的儿子

儿子晓剑在伦敦的一家中餐馆做厨师长,已经整整5个年头了。他的老板非常赏识他,一些去他们餐馆就餐的食客(其中不乏英国当地人)常常写帖子表扬他菜做得好,他很开心,我们为他骄傲。

本来,一个喜欢烹饪的孩子,长大后恰好干上了这一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当别人知道我——也就是孩子的妈妈,是个大学教授,而孩子初中毕业后却没有走所谓正统的阳关道,没有上高中读大学,而是直接去了职专学烹饪,就会一脸惊讶,仿佛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非要我道出个子丑寅卯来。好吧好吧,我就来讲讲我儿子的故事。

说起来,儿子喜欢做饭或许也是逼出来的。他小的时候,我和他爸爸工作都特忙,我在南开大学上课,他爸是一家企业的厂长,我们忙得几乎顾不上照看他。

我记得很清楚,晓剑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他自己就会做蛋炒饭了,或许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喜欢跟锅碗瓢盆打交道了!

晓剑很聪明,也很贪玩,小学读得挺不错,等到了中学,由于我们疏于管教,他的学业就马马虎虎了。仿佛一转眼的工夫,他就要从南大附中毕业了。

以他當时的成绩,上重点高中还有相当差距,是继续马马虎虎读普通高中、复读还是做别的选择?晓剑来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那是1994年。

我们领孩子去参加了水上公园的毕业生咨询会。非常偶然的,在这里碰到了孩子爸爸的一个老朋友,他是天津烹饪服务学校的领导,也巧了,他们学校那年首次招生。这位老朋友说,今后“本本”会越来越多,不比我们那阵子金贵了,还是让孩子上职校学门技术更实用,以技养生,万事不难啊。

可像许多家长一样,此前我们想得更多的是让儿子读高中上大学,要知道,在高校老师们中间,这种希望孩子接受精英教育、望子成龙的氛围尤其浓厚。彼时彼刻,看着孩子笃定的眼神,我们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他毕竟还小,如果选错了道儿,还可以回头。

在我们犹疑的目光中,儿子快快乐乐地去烹饪学校学习了。

两个月后,他第一次回家,就主动下厨,做了个汆丸子。真好吃啊!我和他爸爸咂摸着嘴儿,由衷地赞叹。儿子开心极了。

那年“十一”,我们家族大聚会,晓剑二话不说系上围裙主厨,荤荤素紧张罗了一大桌,大家不住地向晓剑竖起大拇指,“好吃好吃!太棒了!”即便在这样的时刻,我也没有得意忘形,因为心底深处,那个让孩子接受精英教育的梦还影影绰绰未曾消失。

那年寒假,儿子变着花样地施展自己的烹饪才情,给我们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比方说,仅一个土豆丝,他就有十几种做法,每一样有每一样的好。

儿子每天泡在厨房里不亦乐乎,我们被喂得很滋润。

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跟他的同学们经常在电话里互通情报,“喂,我又发现了一个新菜,名字好听极了!材料原来是——”“哦哦,哈哈哈,嗨,等一下,我记下来。真哏儿!”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大笑一通,把一旁的人也感染得兴高采烈。

有时很晚了,儿子还在抄录他和同学们侦察到的那些菜谱,灯光下,他的微笑着实迷人,完全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陶醉。一个大男孩,那么用心地做一件事,那么真心的快乐,我几乎被融化了。

这时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终结掉脑海深处那个缥缈的正统教育的想法,才真正快乐着儿子的快乐,幸福着儿子的幸福。

烹饪学校学习的第三年以实习为主,儿子被推荐去了美膳酒楼实习,因表现好,他被留下了。之后,他又去了天津鸿起顺饭店干了两年多。

他在这两家饭馆里前后工作了将近6年,掌握了很多烹饪技巧,会做两三百种拿手菜,理论和实践相互充实,他成了一名响当当的一级厨师,特三证也考下来了。

儿子是2002年去的英国。也挺偶然的,当时正好有一家英国中餐馆来津招有工作经验的厨师长,儿子被他们相中了。

他刚去时间不长,一个英国人就去他们餐馆订120英镑的外卖,老板让晓剑来定菜单并主厨,这在晓剑当然算不了什么。乒乒乓乓一通忙活下来,饭菜做好送过去了,英国人的反馈信息很快就回来了,他们大赞“这个店的饭菜真不错”。

就这样,晓剑的能力很快得到了认可。老板之后相继开辟了八九个分店,其中有6个分店都是让晓剑去打前线,他做得越来越顺手了。

去年,晓剑结婚了。说起来挺有趣,他的新娘跟他也算因厨艺结缘。女孩子是大连人,比晓剑晚一年去的英国,她是去读书的,课余去饭馆打工,恰好去的是儿子所在的饭店。这姑娘很爱吃晓剑做的饭菜,时间一长,两个年轻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现在他们在那边生活得很快乐,彼此很相爱。这让我和老伴儿倍感踏实和欣慰。

上一篇:2月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损害商业信誉罪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