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工作制度

2024-04-27

急诊外科工作制度(通用12篇)

篇1:急诊外科工作制度

伊春市第一医院医务科文件〔2009〕10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急诊外科医师值班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急诊外科医师值班工作制度,规范医师值班、交接班行为,树立医师的职业责任感,确保医疗安全,现就值班制度强调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

1.急诊外科值班医师人员必须遵守医德医风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坚守值班岗位(急诊外科诊室),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严禁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更不允许病房门诊一个人值班,确有特殊情况时经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保证诊疗工作正常进行。

2.增强工作责任心,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检查细致,确保诊治准确无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严禁工作时间在诊室吸烟,严禁酒后坐诊,接诊时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接听手机,严禁在值班室聚众打牌、娱乐及做其它违反法律法规、院规院纪的行为。出现差错后果全部由当事人承担。

3.按时交接班,提前5—10分钟上岗接班,不迟到不早退,衣着整洁,佩带胸卡,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值班时间不准在值班室休息待诊晚十点后到值班室休息,有患者及时诊治,值班医师负责诊室及值班室的清扫。

4.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对外科急症患者的处置更要积极果断,迅速、认真地进行救治。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若遇有疑难问题应逐级请示上级医师处理,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5.坚持首诊负责制,认真书写病历,填写“门诊日志”,遇到传染病病人时,按规定填报传染病管理报告卡,并及时报院感染科或门诊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6.门诊医师要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医疗操作常规,不准开大方开花方。根据病情一般投药量2-3日,慢性病投药为5-7日。严禁超范围服务,过度医疗出现医疗差错由接诊医生承担全部责任。

7.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医务科,节假日报总值班室,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8.急诊外科医师值班将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不良或严重后果的,依照规定严肃处理。希望各值班人员严格遵守医院值班制度,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伊春市第一医院医务科

2009年7月10日

篇2:急诊外科工作制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急诊外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以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提高医院效益为核心,以增强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医院管理,强基础,抓规范,实现了管理科学化,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推动了急诊外科各项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为急诊外科主任的近一年期间,本人认真履行科主任职责,尽职尽责。为更好服务于患者,鞭策自己,今天向各位领导及同事汇报一年来的工作,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2017年全科累计诊疗病人人数约2000人次,总收入40余万元,完成各种外伤清创及小手术约800人次,无较大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二、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实行人性化温馨服务,诚恳认真工作、细致耐心交流,为适应新形势下医疗环境,加强对科室成员的思想及职业教育,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患者,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科室的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激发科室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培育科室精神、树立医务工作者整体形象,即服务一流,技术精湛,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白衣天使形象。

三、打造良好团队精神。急诊外科的工作一年到头都忙忙碌碌,加班加点连轴转,而且需踏实、耐心、不惧脏累,才能胜任工作。甘于奉献、诚实敬业是急诊外科工作的必备人格素质。一年来,本人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医疗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以积极地态度投入工作,只要工作需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四、医乃仁术,廉洁行医,作为科主任应率先垂范:一是经常深入了解病人的痛苦和需求,关心和体贴病人,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二是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天使形象,严格履行服务承诺。三是严格自律,做廉洁从医的表率。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坚持原则、秉公行医、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永葆医务人员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翻过去的一页已成为历史,如果说做了一些工作,能较顺利的完成各项任务,这主要与每位院领导的支持和医院相关科室的关心帮助分不开,与科室全体人员的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分不开。在这里,对全院职工对我们急诊外科的扶持和帮助表示真心感谢。但自己深知离各位领导的要求和全院职工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下一,加强急诊外科建设,争取在2018年为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增砖添瓦,使急诊外科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急诊外科主任

篇3:急诊外科工作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6-2011年多发伤患者中, 随机抽取50例采用损伤控制的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例采用传统方式抢救的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中, 男3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35.3±2.8) 岁, 其中16例骨盆骨折并伴随不稳定大出血, 12例腹部多脏器严重受伤并伴有腹膜后出血, 9例关节损伤, 4例胸部损伤致双侧血气胸, 5例大血管损伤;对照组中, 男3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36.3±2.6) 岁, 其中14例骨盆骨折并伴有不稳定大出血, 13例腹部多脏器处严重受伤并伴有腹膜后出血, 12例关节损伤, 8例胸部损伤致双侧血气胸, 3例大血管损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及创伤程度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力求控制污染和止血, 手术时间在1.5h之内, 对于不同创伤部位的患者手术操作不同: (1) 对于腹部创伤且腹腔主干大血管损伤的患者, 尽可能短时间内修复, 若严重则先暂时插管, 若出现胰腺损伤, 则将患者的胰管闭锁, 若有需要可切除胰十二指肠,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期手术不进行胃肠重建, 待一期手术完毕后72h内进行二期手术; (2) 对于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 首先采用椎板减压法和外固定法处理, 如果有肢体主干大出血现象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此时血管难以吻合和修复, 则进行插管,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结束一期手术, 72h内进行第2次手术; (3) 对于胸部创伤的患者主要在一期手术中处理, 以止血和控制污染为主, 在短时间内, 需要关胸。对于对照组患者多发症的处理, 主要是通过输液和药物维持, 首先对患者静脉注射, 在患者休克的状态下进行一期手术, 一期手术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解剖进行创伤的修复, 手术后患者在ICU病房继续治疗, 以抗感染抗休克为主, 平衡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跟踪记录, 并且比较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样本均数 (x¯±s) 表示, 样本均数用t检验, 组间计数比较用χ2检验, 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体温和乳酸的恢复时间、ATT和PT、BE的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时间明显缩短 (P<0.05) , 见表1;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 在应用于多发伤救治中,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的标准化处理, 分别为早期简化手术、ICU复苏以及分期确定性手术。 (1) 早期简化手术是指采用简单可行的方法, 主要以控制患者出血和污染, 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剖腹检查, 但达到控制出血和控制污染的目的后, 通常情况下不在该阶段做重建手术; (2) ICU复苏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 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纠正以及使患者的中心体温尽快恢复, 不仅如此, 还需要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查便于做进一步的确定。 (3) 当患者在ICU病房复苏, 即患者的生理状况以及机体的功能恢复后, 进入第三阶段——分期确定性手术, 通常情况下该阶段在首次手术后1~2d进行。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法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救治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对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50例采用损伤控制的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例采用传统方式抢救的多发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对分析, 主要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出血量, 体温和乳酸的恢复时间, ATT和PT、BE的恢复时间, DIC的发生率,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体温和乳酸的恢复时间、ATT和PT、BE的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时间明显缩短 (P<0.05) , 且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的救治, 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急诊外科,并发症,救治率

参考文献

[1]黎介寿.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手册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6.

[2]景亮.严重创伤患者宜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 (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 32 (5) :513-516.

[3]田浩, 黄宗海.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外伤59例体会 (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32 (4) :264-265.

篇4:急诊创伤外科的发展及救护

时至今日,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已成立近20年了,纵观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历程,既艰难,又极不平衡。与别的专科相比,急诊医学还未显示出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临床优势,还未得到国家行政领导部门的重视和伤病员的普遍认可,急诊医护人员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护在医学界、医院内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护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只有很小的工作场所,由别的专科派人来轮流从事急诊工作,专业从事急诊医学的医护太少,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急诊医护的专业技术水平。1983年以来,我国成立第一个急诊科,发展迅速。然而,与其他专业科室相比,长期以来,急诊科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个医院的急诊科建设各自为政,不利于医院管理及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急诊科的管理者们呼吁:急诊科亟须规范。然而,现实中的难题远比想象的复杂,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创伤的发生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急诊创伤外科治疗和创伤外科护理的概念也始终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创伤外科的内涵经历了由综合性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对95760例急诊外科患者的年龄、性别、月分布、病种排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5096例,多于女性。男女之比21:21。发病年龄以<20岁组和21~30岁组患者最多。6~9月份为患者高峰期。

在患者,女,45岁,因4楼坠落伤后由120送入我院,当时患者神志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瞳直径约6mm,右瞳直径约4mm,均无对光反射,立即执行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706代血浆500ml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滴,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深度24cm,气管插管处连接氧气吸入8L/分,并给与留置导尿引出血尿约20ml,12:40分血压61/42mmHg,心率143次/分。在医生和护士陪同下行全身多处CT检查,12:50分返回抢救室,血压63/37mmHg,遵医嘱给予25%葡萄糖250ml快速静推,13:10分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止血敏1g静滴,13:25分遵医嘱给予706代血浆500ml,生理盐水500ml静滴,血压80/52mmHg,心率145次/分,血氧饱和度90%,13:30分患者呼吸减慢,血压88/59mmHg,心率132次/分,血氧饱和度90%,双侧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存在,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13:50分,患者心率102次/分,呼吸20次/分,把患者紧急转到ICU邀请全院各科医生进行会诊。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急诊创伤外科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急诊创伤外科作为外科的一个分支在国内外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反应了整体外科医疗水平的高低。但由于检查手段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急诊创伤外科发展滞后。患者常常由于转运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诊治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如果要求医疗资源放大到能够满足患者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医疗资源的增长需要时间,合理分配也需要时间,而且其发展所波及的范围并不止步于急诊科。同时,分级诊疗的实施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因此,如何规范急诊科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医院、急诊科的不断探索与努力。顺畅并完善急救系统,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院前急救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希望能建立以急救中心为主导的急救系统:①要明确职责,将院前、院内医务人员相应的工作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并完善二者在交接过程中的相应手续。②政府要加大对院前急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包括设备等硬件设施和人员待遇等。③在院前与院内的衔接上,要及时有效,杜绝推诿责任的行为。

嘶哑、吞咽困难、抬头无力、肩外展或屈髋困难、四肢软瘫或无力、严重者呼吸费力或呼吸麻痹、昏迷等。AOPP导致的呼吸肌麻痹与早期不用或少用复能剂有关,也与短期内反复使用大剂量的阿托品有关。而反跳则表现为瞳孔缩小、心率变慢、皮肤苍白、多汗、流涎、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多与抗胆碱能药物减药过快、洗胃不彻底有关。IMS一旦出现,常持续数天乃至数周之久,阿托品及复能剂无效,一旦呼吸肌麻痹症状出现时,应果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抗休克作用,与抗胆碱能药物与肟类复能剂联合应用可提高抢救疗效。早期应用激素可协助患者渡过中毒应急期,防治中毒性肺水肿、脑水肿、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预防和治疗中毒性心肌炎,防止心跳骤停7。晚期亦可用于迟发型末梢神经炎的治疗。

血液灌流适用于不可透析的药物中毒对分子量大、非水溶性,与蛋白结合的毒物有较好吸附作用,有机磷农药中毒适合血流灌注治疗8。考虑经济适用性,在综合性医院应用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8.

2 王增民,吕云霞,崔同军,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2:106—107.

3 宋芹,郭向杰,刘春云.持续胃肠引流及灌洗对重度AOPP并发IMS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4,10(3):179—181.

4 刘福仁,张永,顾翠华.长托宁氯磷定联合大黄粉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J].中国社区医师,2012,2:96—97.

5 黄韶清,邱泽武.有机磷农药中毒抗毒剂的合理使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6):431—432.

6 陈江,刘百灵.氯磷定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1(11):666.

7 孙普增,杨巧凤,侯传强,等.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53例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4,10(1):32—33.

篇5:急诊外科工作制度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整复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行创面清创后,按整形外科原则早期分别行直接缝合术、局部皮瓣修复术、全厚皮片修复术。结果:所有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六月随访,创面疤痕不明显,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早期应用整形外科原则进行修复,并行预防疤痕治疗和做好护理,对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术后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有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颜面部;软组织创伤;早期;整复;护理

本科自2006年1月-2010年3月对185例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进行整形修复,术后行预防疤痕治疗和做好护理,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69例。0-6岁133例,6-14岁52例。损伤原因:玩耍跌倒损伤120例,削铅笔刀等硬物切割伤、戳伤28例,交通事故损伤21例,斗殴损伤10例,犬咬伤6例。因同一患儿有时多处损伤,损伤部位按发生处数计算:额部与眉部86处,颏部65处,面颊部43处,唇部22处,鼻部6处,上下眼睑部4处。损伤类型:单纯软组织挫裂伤158处,软组织部分缺损45处,皮肤缺损23处。

1.2手术方法:仔细检查伤情,在局部麻醉或静脉全麻下手术。创面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并清除创面内异物、血块及脱落组织碎片。对犬咬伤者,清创首先用20%肥皂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周皮肤及创面2-3遍,再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面2-3遍,后用3%碘酊、70%乙醇作创面及术野清毒,时间不少于20min[1]。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伤口形状、大小,深浅等,分别采取直接缝合术、局部皮瓣修复术、全厚皮片修复术(上臂为供皮区)等方法,进行整形修复,缝合过程中各层组织要对合平整,不留死腔,缝合皮肤时保持创缘外翻,尽可能选用较细的缝线缝合,达到美容修复的效果。

1.3结果:本组病例所有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83例患儿,创面无明显疤痕,植皮区皮片平坦,无突起及凹陷,无皱折及挛缩,外观及功能理想,患儿家长满意。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小儿颜面部创伤多为突发意外损伤,在创伤发生后,家长及患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特别是一岁左右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后,对手术及医护人员的恐惧、害怕,加之伤口的疼痛、常常会哭闹不止、躁动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使得手术操作的难度加大。护士要善于敏锐地观察,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患儿,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提高患儿对手术操作的依从性。对于准备行局麻手术的患儿,经沟通后估计仍不能很好配合者,允许一名家长更衣后进入手术室陪伴患儿,以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便于术中配合医生,使医生能精细操作。对完全不配合以及需植皮的患儿需行静脉全麻。

2.1.2术前准备:常规皮肤消毒剂,生理盐水、3%双氧水、无菌手套、美容整形器械缝合包,5-0、6-0,8-0可吸收线。评估患儿伤情,观察生命体征,对正在出血的伤口迅速有效止血,出血较多有休克表现及时进行补液、输血等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手术。一般情况良好者根据伤情及时手术。

2.2术中配合:为患儿安置好舒适的体位,用3%双氧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口,创面清创必须彻底,避免异物的残留,剪除失活组织,对有血运的组织尽量保留。对于犬咬伤者,清创时间要长,更需彻底,同时,创面周围必须局部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常规消毒备皮,配合医师彻底止血,采用微创技术尽量保留组织,仔细修复颜面部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创缘尽量修剪整齐,精确对合。利用整形外科原则修复创面,创面需分层缝合,避免死腔的形成,以免术后积血而影响伤口愈合,肌层缝合必须牢固,以免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粘连而形成凹陷性疤痕。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全麻术后患儿取平卧位,头尽量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患儿取半坐卧位2~3天,头部抬高15~20°以减轻水肿及伤口张力,利于愈合,减轻术后瘢痕的形成。

2.3.2创面护理:对表浅损伤直接缝合的伤口,告诉患儿及家属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隔天换药1次,防止松脱及污染。创口内置引流条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及引流液的颜色。一般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每日更换敷料。术后5-7天拆线,对皮肤缺损植皮区术后8-10天第一次换药并拆线。上臂供皮区术后10-12天拆线。

2.3.3 预防感染:术后创面污染较重、较深者,遵医嘱常规肌注TAT1500u,给予抗生素5-7天;对于犬咬伤者,术后必须及时、全程使用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2]。对好动的婴幼儿应加强看管和保护,剪短指甲或戴上手套,防止自己撕脱纱布抓揉伤口,导致感染和再损伤。

2.3.4饮食护理:早期给予半流质饮食;口唇及口角附近创伤的患儿,术后3天内进食多采用吸管法,尽量避免剧烈的咀嚼动作,需咀嚼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牵拉切口引起出血。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食物,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2.3.5术后预防疤痕治疗:预防疤痕治疗时间要早,不要等待伤口有形成疤痕趋势时再用药抑制疤痕。一般在伤口拆线后一周内,伤口痂皮完全脱落后即可外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3次/日,外涂凝胶时应边按摩边擦药,促进药物吸收,其余时间用疤痕敌外贴,贴前应清洗干净创面,使用3-6个月,每天外贴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3小结

儿童颜面部位于人体的暴露部位,易导致创伤,患儿家长对颜面部容貌的恢复要求较高。本组儿童颜面部软组织创伤创面早期按整形外科原则行创面修复术,创面愈合后行预防疤痕治疗,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通过对创伤患儿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使之主动配合手术,术后加强创面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和预防疤痕治疗指导,对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术后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有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广帅,崔正军,刘林潘,等.颜面部犬咬伤的整形外科修复.中国美容医学,[J]2008,17(4):473

篇6:急诊科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

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证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住院,制定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

1、建立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住院制度。

2、“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患者范围: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3、“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送入急诊科的急诊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住院制度”,由急诊科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紧急处置,提供全程服务。

3)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

5)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

6)全院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决定,凡对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篇7:急诊分诊工作制度

1.分轻重缓急依次就诊。

2.危急重患者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就诊手续。

3.预防院内感染与传染病扩散,对患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均应到隔离室就诊。

4.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集体中毒者,应立即通知有关上级部门,积极组织抢救,遇有涉及刑事案件者应向保卫部门报告。

篇8: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

关键词:面部创伤,整形外科,技术,修复

面部是人体比较特殊的部位,它因暴露在外,是外伤时容易受伤的部位,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面部腔窦、神经丰富,如果医生在紧急处理时操作不当,会导致面部功能和形态得不到恢复,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急诊面部手术中应用整形外科处理方法和原则,修复患者面部软件组织损伤,使患者面部的功能和形态得到恢复,2008年至今该院共处理面部损伤350例,通过整形外科技术和原则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50例。其中男性248例,女性102例。年龄2~75岁,至伤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切割伤143例,交通车祸伤102例,动物咬抓伤48例,撕脱伤35例,爆炸伤22例。外伤部位集中在额部和颧部、颊部、颏部、颞部、鼻部、眼睑等部位。一些患者还合并有颅脑损伤、骨折、气胸等复合伤。

2 手术方法

2.1 伤情判断

对患者伤情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合并有其他器官损伤,根据病情选择优先治疗严重创伤,然后再处理面部外伤。根据整形美容处理原则对伤口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兼顾组织器官的功能以及美观,综合分析面部伤情,设计出最佳修复方案,运用原位缝合、局部皮瓣转移、游离皮片移植等方法使创伤得到修复。

2.2 麻醉

通常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对年龄比较小的患者实施基础麻醉或者辅助局部麻醉;而合并了其他脏器损伤且面部创伤较严重、修复用时比较长的患者则采用全麻。

2.3 术前处理

在麻醉后要彻底对伤口进行清创。将毛发去除,以碘伏、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面,在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创周正常的皮肤软组织的前提下,清除伤口创面内的异物和失活组织,为避免术后出现血肿,在清洗同时还要注意止血。

2.4 伤口修复

2.4.1 面部单纯皮肤创伤处理

采用微创技术,保护和利用健全组织,消灭死腔,修复创口。对没有组织缺损的表浅伤口皮肤可采用6-0单丝尼龙线进行无张力缝合;但伤口比较深的则应查看神经、血管、腮腺等深部组织的损伤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先以5-0可吸收缝线对肌层、皮下组织进行逐层缝合,再以6-0尼龙线无张力缝合皮肤。缝合时要严密对合皮肤伤口两侧的组织,使表面皮肤平整;尽量减小针距和边距;对于比较长的创口,应先采用定位缝合,再进行顺序间断缝合。缝合后如有必要可以放置引流条并加压包扎。

2.4.2 面部五官创伤处理

由于眼部皮肤薄,解剖层次精细复杂,对于眼周创伤,应该仔细分辨各组织层次和关系,对断裂的韧带、肌肉组织严格对位进行修复,对于睑缘全层裂伤,应用灰线、白线对位缝合;对于鼻部创伤进行修复时要先查看是否存在鼻骨骨折,尽可能保留受伤但尚有活力的鼻部软组织,维持鼻部整体外部形态;对于唇部损伤,修复时应先找寻重要解剖标志,进行对位缝合,然后再处理其它组织,恢复唇珠外观;对于耳廓损伤,最好进行原位缝合,在缝合时采用皮肤、软骨、再皮肤的次序进行无创修复,清洗修剪伤口处的皮肤和软骨等组织,来保证外耳存活后的形态;对于舌外伤,应尽量采用纵形缝合法,以免影响舌头的形态和功能。

2.3.4 面部组织大面积缺损处理

通常采取选择局部皮瓣转移、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游离皮片移植等方式对创面实施修复封闭,修复耳廓、鼻尖鼻翼部、睑部等部位的缺损时应选择颞部、鼻唇沟部及耳后局部皮瓣,对于需游离植皮的部位,供区部位一般选择耳后、臂内侧、大腿内侧、腹部。如果患者缺损范围比较大,可采用分期修复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2.5 术后处理

术后加压包扎1~3 d,必要时局部制动,并保持创口清洁,使用抗菌素3~5 d,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拆线时间,一般术后l周即可。拆线后及时治疗瘢痕,局部外用积雪甙软膏或硅凝胶贴膜3~6个月。

3 结果

本组病例共350例,其中335例经整形修复术后伤口I期愈合,并且没有感染、血肿、皮瓣坏死现象发生,修复效果比较满意。跟踪随诊100例患者6个月~1年,其中无明显瘢痕增生有85例,且缝合处无明显凹陷以及萎缩。其中有7例存在轻度眼睑外翻,8例术后瘢痕比较明显,需要进行II期整形修复。

4 讨论

面部是人体的一个特殊部位,暴露在外,而且具有眼、耳、鼻、口腔、腮腺和面神经等诸多重要器官,容易受到损伤,是人体的“门面”,尽管面部损伤对生命没有直接的威胁,却会造成一些功能性障碍和心理障碍。所以对于面部外伤的急诊治疗,在重建各部位功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原有正常形态进行恢复,这使得面部外伤治疗具有特殊性。

4.1 适度清创

面部血供较丰富且抗感染以及愈合能力较强,创口闭合时间越早越能减少创口的收缩从而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彻底清创是后续治疗和取得较好美容效果的前提,它能减少愈合后的瘢痕或色素沉着。在清创时要仔细清除污物及失活组织,然后运用整形美容技术进行微创缝合。

4.2 创面修复

在对创面进行修复时,应采用小针细线对组织进行分层无张力缝合,尤其是面部的肌肉,口轮匝肌、额肌等,防止患者术后产生瘢痕及局部凹陷畸形。针对合并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应采取辅助切口、z成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在缝合皮肤前,做好真皮层缝合,使缝合后的皮肤外观更加美观,减少瘢痕的程度。

4.3 特殊部位创面修复

在对口唇周围、眼睑周围、鼻部、面颊部等特殊部位进行创面修复时,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面容损毁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因此整形外科医师要根据该部位的解剖特点及受创伤原因,对组织缺损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和深度等进行细致分析,灵活运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来进行修复,保证面部重要器官不移位且术后不会影响美观。对于睑缘全层裂伤,应用灰线、白线对位缝合;对于鼻部创伤进行修复时要先查看是否存在鼻骨骨折,尽可能保留受伤但尚有活力的鼻部软组织,维持鼻部整体外部形态;对于唇部损伤,修复时应先找寻重要解剖标志,进行对位缝合,然后再处理其它组织,恢复唇珠外观;对于耳廓损伤,最好进行原位缝合,在缝合时采取皮肤、软骨、再皮肤的次序进行无创修复。

综上,针对面部外伤的急诊治疗,医生必须改变原来观念,强化整形美容外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通过创面修复恢复器官功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患者对外表容貌的心理感受,不能一味停留在创口止血、清创和简单的缝合上。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在临床面部外伤的急诊治疗中要科学的运用并使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最大程度使创伤带来的面部组织器官畸形减轻,恢复器官功能和容貌,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胜利,武军等.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在面部软组织创伤急诊处理中的应用[J].2007,7(16):908-910.

[2]谢晓明,程新德,赵天兰,等,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4-1125.

篇9:大咯血27例急诊外科治疗观察

1985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内科保守止血治疗无效患者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43岁。24小时内咯血量<600ml者9例,600~1000ml者14例,>1000ml者4例;初次咯血9例,反复咯血18例;病因为支气管扩张症13例,肺结核8例,肺脓肿3例,支气管炎症2例,肺癌1例。

出血灶定位:根据胸片或原有支气管碘造影片诊断9例,根据胸部CT诊断12例,根据纤支镜面反射诊断5例,根据病史、体征诊断2例。

方法:手术切除27例,麻醉采用肌肉松弛剂诱导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均选用Carlen双腔导管插管。单线肺叶切除13例,肺叶加肺段切除8例,全肺切除5例,袖式切除1例。

结 果

治愈24例,出现并发症5例(18.5%),其中术后再次咯血2例,脓胸合并呼衰1例,呼衰2例,死亡3例(11.1%)。

讨 论

24小时咯血量>600ml或单次咯血量>300ml,即可诊断。大咯血急诊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出血病灶的定位、熟练的手术技巧。

手术时机的选择:一旦确定符合手术适应证,而又有呼吸道堵塞、窒息危险时,应尽早手术。手术最佳时机为2次咯血间歇期,若出血无停止迹象,则应立即手术。本组1例5岁女患,由于家属犹豫不决,延误手术时机,结果术后死于呼吸衰竭。

术前确定出血病灶的部位和性质,对治疗效果有决定意义。一般根据患者的自觉症,出血时的体征及胸片或胸部CT可以判定。自觉症状主要是出血侧胸部闷胀感和烧灼感,在咯血早期尤为明显,在出血时患侧肺部有明显湿啰音及管状呼吸音。但是对于双侧均有原发灶,或咯血后误吸到对侧而导致双侧均有湿啰音的病例,则不适合用此方法来定位。既往胸片或胸部CT,对于诊断出血部位,较出血后的胸片或胸部CT更有意义。咯血期间做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造影,对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有重要价值,但因条件所限,基层医院很难开展此项检查和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出血部位的判定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由于检查时的刺激可能引起再次咯血,所以对于术前其他检查方法不能确定出血部位而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均在手术室进行镜检,同时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后,立即手术。如果以上办法不能判定出血部位时,可在麻醉现行双腔气管插管后,分别开放左右两侧分支气管,轻轻吸引后,有新鲜出血侧为患侧。

手术技巧:术中首先要探索清楚切除范围,尽可能保留可逆性病变的肺组织。要控制住出血部位的相应支气管,这样即可以阻断支气管动脉出血,又可使出血局限于病肺内。在缝闭支气管残端前,要吸净余肺内的积血,清除管口的血块,以免术后余肺不张、实变。

篇10: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一、急诊医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二、备齐各种抢救药品,抢救设备均需放在固定的位置,由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用及借出。

三、对危重病人立即接待,不得延迟,须立即抢救的病人直接安置在抢救室。

四、医生到来之前接诊护士可根据病情及时给氧、测血压、吸痰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外伤的病人采取止血措施,猝死病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

五、值班医生应迅速到场,并即刻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参加抢救,需请其他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在得到通知后5分钟到达现场。

六、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抢救操作常规。

七、严格观察病情,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危重病人应由专人看守,紧急抢救时,可执行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检查,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八、要详细记录病人的来院时间、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时间或死亡时间。病历及护理记录要及时、详细、准确,用药处置要准确,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所有药品的空瓶要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取。

兰州石化总医院急诊科

九、有关病人的情况由值班医师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家属不在身边的要尽快与家属取得联系,可通过院办或派出所寻找家属。

篇11:急诊室工作制度

1.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要建立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2.对急诊病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早、迅速、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3.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4.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急救领导组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急诊科的留观病员由急诊科医师和急诊科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要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留观时间不超过48小时。

6.急诊病人不受分科的限制,对需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护送转院。

篇12:急诊科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各种危重病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3、选派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中心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得单独值班。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流程及技术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治。

5、对急诊患者要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6、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患者一般社会情况、来院准确时间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诊查患者。

7、危重不宜搬动的患者就地抢救,如遇困难,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协助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8、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由医师书写病历,开出医嘱,护士负责治疗。

9、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完备,专人管理,放置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做好消毒和维护工作,及时补充更新,保证抢救需要。

10、遇批量患者救治时,须立即报请科主任、医务科和院领导亲自指挥,涉及民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1、遇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

12、确保医院固定急救电话通畅,接到出诊电话后10分钟内出诊,急救车装备齐全、完好、适用,及时做好出诊记录。

13、认真填写值班日志、交班报告,做好交接班。

十四、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十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1、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3、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4、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6、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7、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十六、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

1.操作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口罩、帽子。

2.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工作。3.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有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 试验。

4.配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并应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5.密切观察输液中的情况,发生输液反应或意外应及时处置,并立即报告医师。6.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严格交接手续。7.室内保持清洁,严禁吸烟,每天空气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8.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分类收集,定点放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9.认真做好交接班。

十七、急诊抢救制度

1、急诊抢救室在负责人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2、急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3、急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4、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1)“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急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2)“三不转”: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5、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6、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7、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8、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9、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转传染病院。

10、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急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时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急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11、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12、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13、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14、急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十八、急诊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急诊科值班医师在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值班。2.值班期间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3.值班医师每日应提前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交办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室,危重患者做到床边交接班。

4.医师在下班前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并做好床边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应将值班期间急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和医疗措施,记入病程记录。

5.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危重患者随到随诊。6.值班医师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7.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因患者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因临时医疗救治工作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8.遇到大批伤病患者或突发性事件时,立即上报科室主任和医院总值班。

9.每日早交班时,值班医师应将患者病情、处理措施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交清急危重患者及尚待处理的工作。10.认真填写值班日志。

十九、急诊患者接待管理制度

1.急诊科护士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接待就诊急诊患者的接诊、分诊工作。2.向患者及陪同人员发放“患者须知”,介绍环境,交代注意事项及就诊程序。3.接诊护士应根据急诊工作程序及按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尽快安排患者就诊。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各项治疗护理在病历、治疗单上做相应的记录。

5.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加强护患沟通,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6.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接诊护士应做相应的初步处理,7.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按医嘱及时正确进行各种治疗。

8.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准备各种抢救仪器并参加抢救工作。需急救手术的患者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9.遇有不明身份患者,在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询问患者姓名、电话,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联系其家人或朋友。10.对神志不清且无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通知保卫部门、接诊护士、医生和保卫人员共同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根据患者随身物品所提供的信息,设法通知其家人或朋友。

11.重大抢救事件,涉及法律或重大纠纷,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应及时处理和上报有关部门。

二十、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2、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病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3、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4、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6、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7、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8、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9、遇传染病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0°C、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0、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院总值班。

11、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12、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二

十一、急诊请示报告制度

1.请示报告项目:(1)重大交通事故伤亡;(2)大批中毒;(3)甲类传染病;(4)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5)病人紧急手术,家属不在场;(6)怀疑病人非正常死亡(刑事案件);(7)危重疑难病例;(8)死亡病例;(9)厅级以上干部就诊;(10)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差错;(11)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或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物变质;(12)接受医院或急诊科调度派遣因公外出、院外会诊。

2.请示报告程序:

当班一线医生、护士;二线医生;科主任;院医务科。

3.请示报告时间限制:

急诊科医务过程中,如遇下列情况,必须在即时或12个小时内把情况向科领导、医务科或院总值班、院领导,请示报告并记录在案。(1)即时汇报:①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伤亡、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②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③紧急手术而病人的家属和单位领导不在场。④病人发生意外事件。⑤厅级以上干部就诊。(2)12小时内汇报;①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②接受医务科或派遣因公外出、院外会诊、接受院外任务。

二十二、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 1.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诊治方案。

2.急诊一、二线医生,在医疗工作中,如诊疗过程涉及有创操作或需告知病情危重时应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①自费药品(急诊病房); ②诊断治疗有风险(溶栓、机械通气、手术、穿刺术、输血等; ③病人拒绝诊治; ④出院时属于自动离院。均要求病员或家属在相应同意书上签字。

3.上述签字后的相关文件贴入病历,必要时在病历中予以记录。

4.相关记录:(1)手术同意书;(2)病危通知书;(3)贵重、自费药品同意书;(4)AMI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5)呼吸机治疗同意书;(6)自动出院同意书。

上述(1)和(5)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时可考虑不进行医患双方签字。病人或病人家属不愿签名时,主管医师应在病历上予以记录说明。二

十三、急诊病人收住院制度

1.急诊病员由门诊医师或急诊医师开住院通知书入院。凡是急诊入院的住院病员,各有关科室均应提供方便条件。

2.凡门急诊收入住院的病员,病房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而拒收,如存在客观上的具体困难,应及时报告门诊部主任或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员,门诊部主任、医务科、院总值班员有权决定病员的去向,各科不准拒绝。

3.急诊病人入院,若系危重病应按危重病人转运规定执行。二

十四、急诊科首诊负责制度

1.一般急诊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如非本科室专业疾病,由急诊室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会诊。2.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如非本科室范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后方可离开。被邀请的医师,应立即赶到现场,以首诊医师的责任心投入救治。

3.如遇复杂病例,需其他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诊治,并通知医务科,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共同进行会诊和治疗,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4.凡系决定收入院或转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护送。

5.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并当面交接清楚病情,做好记录后方可离去。

二十五、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值班人员应准时接班,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并了解上一班救护情况。

2.严格执行急诊抢救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杜绝差错事故。

3.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内药品、物品及常用急救器材准备齐全,完好率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的卫生。

4.值班人员接到急救出诊电话后,问清患者地址、联系方式、呼救原因等立即出诊,不得推诿拒绝。

5.出诊医师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病情危重的应向其家属发病危告知书,病情危重不能搬运者,应就地抢救,若病情允许应尽快将患者护送回医院进行抢救。6.医务人员应向家属交代清楚可能发生的转送意外,并与医院有关科室联系,提前安排院内急救工作。

7.出诊护士应准备好各项急救所需药品、敷料、设备等,迅速准确的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并做好救护记录。

8.在运送危重患者回院途中,应密切看护患者,适当固定,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9.出诊医师到达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出诊医师不能开具死亡证明。10.急救出诊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遇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须及时汇报。

11.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相关科室后应作详细交接,院前院内交接应有记录单。

12.完成急救任务后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补充救护车上的急救药品及器械,并做好救护车内抢救器材的维护。

13.重大灾害事故院前抢救,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14.对待患者及家属态度应热情、礼貌,避免争吵现象发生。二

十六、救护车管理制度

1.救护车由急诊科调遣,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作他用或私自使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迅速完成出车救护任务。

2.救护车不工作时应按规定停放在车库内,定人、定车,责任到人。保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

3.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下班后要加足油、水,设有出车登记本,详细记录车辆运行情况。

4.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5.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送设备维修管理部维修。

6.出诊后,所用药品、器材、物品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以备下次使用。

7.救护车离开市区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医务科、主管院长同意,以便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8.救护车司机按照驾驶员等级范围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9.救护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必须变动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专业人员处理完成。

上一篇:海南岛万宁课程改革下一篇:麦客隆KTV新店筹建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