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保工作简介

2024-04-21

森保工作简介(精选7篇)

篇1:森保工作简介

森保工作简介

一、总体职能

1、森林病虫害防治

2、森林植物检疫

3、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二、具体内容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1、3—11月对全县所有森林进行调查监测,如发生病虫害危害,及时向省市县和周边县市及有关乡镇发布病虫情预报,拟写防治方案,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我县常见的森林病虫害有:马尾松毛虫、楠竹卵圆蝽、黄脊竹蝗、竹小蜂、竹青虫、油茶尺蛾等。

2、9—12月对林业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进行普查,并及时清除松树枯死木,防止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县。

3、年内对基层测报员办培训班二期,站内每周五学习一天,以提高森保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森林植物检疫

1、常规检疫:①产地检疫,5—9月对全县所有苗木花卉基地进行产地调查检疫,对合格的发放《产地检疫合格证》;②调运检疫,全年对调运的竹木及其制品进行调运检疫,对合格的发放《森林植物检疫证书》。

2、检疫执法:1—7月开展森林植物检疫执法,特别对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调入的电缆光缆盘和木质包装箱等进行清理和检疫,对木竹加工单位、苗木花卉经营单位、野生动植物移植单位等进行检疫检查,对非法的,按《植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008年“红剑”检疫执法行动,我县被省林业厅评为先进单位。

篇2:森保工作简介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岳阳县林业森保站在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的支持下,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现将2011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1、认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结合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绘制了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图、虫情监测网点分布图等,建立了395个测报点,为了提高测报准确率,每个测报点都有森保站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每人包1-2个乡镇,常年坚持,利用下乡机会随机测报,一月一汇总,采集和积累了大量真实的数据,为发布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生产性预报、灾情预报和掌握突发灾情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近年发生的松梢螟疫情,森保站进行重点测报,对全县松类柱梢害虫进行地毯式监测普查,每月向市森防站上报疫情信息,进一步摸清各类森林害虫在我县的发生规律、为害特征、分布范围、灾害程度。2011年我站组织各乡镇先后进

行了15次监测预报,全县森林病虫害共发生9.891万亩,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1.74万亩,杨小舟蛾发生面积0.301万亩,桑天牛发生面积0.37万亩。黄脊竹蝗发生面积1.78万亩,华竹毒蛾发生面积0.005万亩,松蛸螟发生面积5.7万亩,测报准确率达到了91%,为分析虫情和制定预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根据监测预报和我县森林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我站对病虫害发生原因,突出发生地点,发生状况等情况进行汇总,制订了具有针对性强,防治有效的防治预案,根据各乡镇上报的病虫害防治计划,在局资金较紧张的情况,挤资贮备近10万元的药剂、药械。共购进动力喷雾器12台,贮备白僵菌2000公斤;赤眼蜂 30000盒;阿尔维素、氯胺磷、锐劲特各100公斤;甲维盐、有机硅各3500包,为防治的顺利有效进行做好前期物质准备。防治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一是全程服务。在防治过程中,我站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到防治工作,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二是全程监督。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我站一方面加大力度推进防治进度,另一方面及时检查防治效果;三是积极汇报防治情况。积极向省厅、市局反映防治情况,省、市先后派专员到我县进行工作指导,并对我县松蛸螟防治工作给予了肯定。四是积极争取防治经费,2011年向上级争取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共计30万,在省厅,市局的高度重视下和岳阳县林业局党委的领导下,岳阳县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成效显著,防治面积总

计8.921万亩,防治率90%,其中无公害防治率84%。

3、加大植物检疫工作力度。

严格检疫制度,是减少森林病虫害传播的有效途径。一是严格实行种苗产地检疫,把湿地松、杨树等作为重点检疫对象,带病虫的苗木坚决不允许出圃,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二是严格规范森林植物调运检疫程序,先报检后调运。对于调出森林植物的,检疫员到现场检疫后再签发《植物检疫证书》。三是全县涉木企业大检疫行动,对全县7个涉木企业和68家苗木花卉基地进行了产地和调运检疫工作的抽查。通过这次检疫行动,加深了各经营单位对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各经营单位对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规范了产地和调运检疫制度。2011年我县苗木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100%。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我站积极配合湿地分局开展了“保护湿地—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活动,提高了人们对外来物种危害认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有积极意义。

(二)切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

1、进一步规范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一是规范证件管理,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经营许可证、狩猎证、采集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规范管理,严格按规定申报办理,发放和年检,对不符合资格的企业以及单位,经核实后一律吊销许可证,2011年我站对全县的动植物经营许可证和驯养繁殖证进行了规范清

理,通过现场勘查、评估,核发新证10个,换发证15个。二是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凡需上报省厅或国家林业局审批的经营、采集、狩猎等事项,均要认真审核,必要时到实地调查核实,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获得批准后按规定办理。三是规范野生植物移植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有关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加强对野生植物采集的监管。做到采前有作业设计,采中有现场监督,采后有检查验收。

2、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我站先后从5月至6月和8月至12月开展了“绿盾行动”和清理和整顿活立木市场,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专项执法行动,行动期间查获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11起,其中1起移交县森林公安局。这些执法行动的开展对加强我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有效打击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活动,规范我县活立木市场,建立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有积极意义。

3、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为响应省、市号召,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我站开展了“爱鸟周”活动,活动的良好效果对我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促进作用。

二、存在问题

1、森林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不够,林农重栽轻防的思想没有得到转变。

2、森防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不能适应快速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有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防治经费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下一步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森林保护工作的认识。

2、进一步完善林木病虫害网络测报体系,按要求定期发布测报信息,进一步提高测报准确率。

3、落实检疫证签发责任制,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将产地检疫、复检和疫木管理继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在我县的传播。

篇3:涂装车间制造准备工作简介

1 人员的配置及培训

1.1 人员配置

a.在涂装车间的筹备阶段, 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构建组织机构图, 制定岗位职责, 明确人员培养方向。一般是以规划的最大产能合理设定班制 (两班或三班) 人员, 但首先应按单班配置有关人员。

b.根据生产准备相关信息输入的工艺平面图和生产节拍等制定人力资源工程配置图, 确定所需员工数量。此版配置图需要在设备联调阶段进行修正。

1.2 人员培训

根据《涂装制准大日程》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由于分工不同, 培训内容也将有所不同。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两方面。

a.理论培训根据人员分工不同而有所侧重,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b.实际操作培训分为培训场教具培训和生产线实车训练两种。其中, 培训场基本技能培训详细方案可以参考《涂装线核心技能培训方法与管理》[1];完成基本技能培训后, 在生产线相应工位进行实车作业训练, 这个阶段既要以标准作业书为指导, 同时又要通过实际操作完善标准作业书。只有将这两种培训方式相结合, 才能使员工的操作熟练程度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符合要求。

2 文件类准备工作

各种程序文件和各种表单是车间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一定要按制准大日程及时完成以下几类文件的制定。

2.1 管理类程序文件

根据公司级管理文件制定包括车间总务、安全、生产、质量、成本、人事、现场管理和班组管理等车间级规章制度和相应表单。

2.2 标准类文件

根据生产准备大日程向相应部门及时申领公司标准类文件, 如控制计划 (工艺文件) 、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等。

2.3 车间标准作业文件

根据标准类文件及时转化编制车间标准作业文件, 标准作业文件包括以下两类。

a.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要领书。是员工作业的指导文件, 需要在筹备期间根据现有工厂的标准作业文件改编, 并在生产线实车训练阶段予以完善。

b.手顺书 (作业组合票) 和山积表。是合理分配工位作业的基本依据, 需要在生产线实车训练期间制定并在试生产期间完善。

3 工程整备

工程整备是建设车间现场的重要环节, 其效果直接影响车间试生产工作, 是车间生产必备的基础条件。工程整备主要内容如下。

3.1 车间危险源的识别

安全永远是生产制造的前提。涂装车间设备密集、危险品种类繁多, 是重点防火单位。首先, 要识别各种危险源, 并制作危险源分布地图 (图1) 。其次, 要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如消防应急预案、燃气泄漏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高温水/蒸气泄漏应急预案和工业水泄漏应急预案等, 以减少各种事故发生时的伤害、降低损失。因此, 在员工培训阶段, 应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3.2 标识管理

为了营造安全、整洁、高效的作业现场, 车间要及时制作各种标识, 如安全标识、工位标识、重点设备标识、区域线和定置线等等。

3.3 辅具管理

3.3.1 储运工具的合理配备

储运工具用于物料的周转, 其数量需预先按计划产能进行测算, 并且要随日产增加而提前逐步增加。应防止储运工具过量闲置造成的浪费。

3.3.2 踏台

生产线本身有一定高度, 加之车体的高度, 势必给人员作业带来困难, 为此需要一定数量的不同高度、宽度的踏台, 用于工位和人行通道等处。必须强调的是, 踏台底脚一定要是具备锁止和平衡调节功能的螺栓底脚 (图2) 。

3.3.3 专用工具整备架

本着方便操作、利于现场管理和实用等原则, 在工位边安置存放工具和辅具等专用工具整备架 (图3) 。

3.3.4 滑轨滑架

滑轨滑架是存放工位用的工具和辅具的必备设施, 可以随操作工的移动作业而移动, 方便操作工在作业过程中工具和辅具的取用, 见图4圈内所示。

3.4 治具管理

需要按照计划在制数量和周转数量频次测算治具的总数量, 并随量产的进行按最大在制量增加, 计算治具的清洗占用量和损耗量, 防止因治具缺少而影响生产及治具过量闲置而导致浪费。在治具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治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防止因出现匹配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

3.4.1 电泳治具、面漆治具

3.4.1. 1 干涉性

对试制治具使用状况进行跟踪, 要求治具安装牢固有效;支起张开距离满足防干涉要求, 工件和治具的接触点不能因粘漆而影响外观。如图4所示:由面接触改为点接触, 使漆膜外观不受影响。

3.4.1. 2 便利性

对试制治具的可操作性进行确认, 考察员工操作的便利性。

3.4.2 工艺铰链

3.4.2. 1 开启角度

确认车门的开启角度是否满足工艺生产需求, 如焊缝密封的打胶、刮胶, 喷漆作业时各面喷涂是否到位。

3.4.2. 2 配套性

铰链上、下链接销的中心轴应该同心、无偏斜;确认铰链上、下接触面的配合间隙符合要求, 防止车门在生产中坠落 (图5) 。

3.4.2. 3 铰链的清洗

确定清洗方式 (溶剂浸泡或高压冲洗) 和清洗周期并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清洗铰链, 以免铰链粘漆过多而影响使用。

3.5 工具验证

对到货的工具规格和型号进行检查。例如有多种型号的喷枪, 配备的枪头也有多种型号 (图6) , 使用时必须注意枪头和喷枪相匹配, 否则不能喷出符合要求的漆面。

3.6 辅材和低耗品

生产准备时, 确认前处理、电泳、密封和面漆等工序所用材料的保质期和领用数量, 并作出相应预算, 以确保各种材料在各自的保质期内使用完毕;对材料外观和质量进行检查, 如对到货的密封胶等辅料进行品质试用检查, 确认密封胶是否胶化、是否含有过量杂质, 以防止堵塞密封枪嘴等。

4 设备调试期间的工作重点

4.1 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a.协同设备厂家对设备操作者进行系统培训, 车间留存培训课件, 以便后期操作者变动的情况下随时培训;培训结束后, 对受训者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b.参照实际设备进行实物操作技能培训, 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对应, 培训结果同样需要评价、确认。

c.培训周期长的精密设备 (如机器人) 的调试需要固定操作人员, 不但要求厂家进行生产伴随, 以便出现故障及时排除, 还要派操作人员到厂家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储备后备人员, 避免由于人员变化产生空档。

4.2 问题识别

4.2.1 通过性

对每次试运行的车身及备品器具架进行模拟通过确认;实际运行时, 技术人员在车体通过槽体、室体、转弯、上/下坡时跟随左右, 及时防控突发事件 (图7) 。

4.2.2 定位精准度

滑撬、挂具、台车试运行阶段换乘时, 对定位点进行跟踪确认, 观察车身起落时是否倾斜、是否有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查看定位点孔是否存在变形状况 (图8) 。

4.2.3 机械人参数调试

机械人调试期间, 解决漆面缺陷 (漆花、色差、流挂、针孔和气泡等) 时, 对油漆施工参数 (粘度、溶剂挥发速度等) 和涂装机器人参数 (吐出量、喷距、喷速、旋杯转速、整形空气等) 的调整情况要备档, 以便后期进行质量事故原因解析和设计变更时作为参考。

4.2.4 设备运行稳定性

设备运行稳定性即工艺参数保持能力。包括前处理-电泳的槽液温度控制能力, 烤炉温度控制能力, 空调的风速、风向和温、湿度的控制水平、调漆间油漆恒温水浴的稳定性等。

4.2.5 设备的联动性

设备的联动性是指输送系统与工艺系统的同步性, 例如随行板链是否与车身同速等。

4.3 建立设备档案

a.建立车间设备定人、定机台帐, 明确责、权。

b.建立设备故障信息档案。

c.建立维修维护、参数调整记录。

5 辅助管理工作

5.1 车间环境管理

主要内容是降低车间内对漆面质量影响非常大的粉尘颗粒含量;不同区域单位体积空气内的颗粒含量标准不同, 应进行区别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5.1.1 水幕加湿

水幕可以安装在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区域, 如喷漆间外的洁净区和擦净工位, 也可以安装在人行通道两侧, 能够有效降低粉尘颗粒含量。

5.1.2 雾化器的应用

作业场内粉尘发生源工位 (电泳后车身返修及打磨、修饰线) 、焊装-涂装自动转载区、涂装-总装自动转载区可以采用水幕+雾化器结合的方式控制粉尘在空气中的飘散。具体加湿方案可以参考文献[2]。

5.2 目视化管理

目视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车间内部的信息共享, 同时也包括车间文化建设。

a.建立车间文化宣传板, 用于宣贯企业文化, 给员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同时潜移默化地灌输需要员工掌握或遵守的制度等。

b.以管理板为平台, 将车间管理的各项工作以书面形式体现在管理板上, 主要内容以指标完成情况、问题点解析对策为主, 实现整体管理工作的目视化。

5.3 土建公用问题的识别

新工厂交付使用后, 土建和设备装调等方面会遗留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快速协调解决这些问题, 将对后期生产产生一定影响。车间需要细致识别各项问题点并统计分类记录, 会同各相关部门制定对策并督促实施。在推进过程中, 车间有关人员要及时点检、确认进展情况, 并做到完成的项目随时“绿化”;如果遇阻力, 必要时召集责任单位召开专项会议推进。

6 量产前其他主要工作

6.1 提升人员熟练度和节拍保证能力

a.识别前期培训中的弱者, 有针对性地持续培训, 提升技能熟练度, 满足量产需要。

b.通过量产前的第1批、第2批试生产, 检验工序间的瓶颈工位, 制定对策解决问题。

6.2 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随着标准作业文件的完善、操作者基本技能的不断提升, 设备保障能力的加强, 涂装整体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要采取各种可行措施保持环境洁净和工艺参数稳定;对各个环节进行DPU (单台车缺陷数量) 统计, 分析质量问题, 制定对策, 从而逐步减少质量问题。

7 结束语

制造准备工作是新工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 才能使新工厂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文峰, 等.涂装线核心技能培训方法与管理[C].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364.

篇4:体面工作、快乐工作、激情工作

什么样的雇主称得上是最佳雇主?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机构会有不同的理解。

“2007CCTV雇主调查”的核心主题是“最具领袖气质”。這样一个主题的诉求是——引领行业发展,更可能拥有未来的企业才是最好的雇主。主办方把“领袖气质”具体的落实在对企业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价:

第一,企业崇尚共享成功与发展。这样的企业模范执行劳动法规,通过制度安排使员工在薪酬、福利、股权、工作环境等方面获得共享,企业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企业崇尚创新。这样的企业致力于投资员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关爱人才,立志走自主创新之路,并通过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第三,企业崇尚履行责任,这样的企业在采购、销售、合作等环节中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创造企业自身,以及上下游产业就业机会,同时,保障产业链各方员工的劳动权益。企业崇尚生态文明,这样的企业通过不断改变员工的观念和习惯、改进生产设备、改善生产流程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并将其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最终使得企业效益的提高、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保护环境达成和谐的统一。

最终,共有18家企业,员工3785人参加了调查。

通过对入围的优秀雇主的员工内部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相信对企业管理者会有一定帮助,总结如下:

结论一:选择的理由≠留下的理由

企业要聚集优秀的人才需要有个好的雇主品牌,正所谓“良臣择主而侍,良鸟择木而栖”。那么究竟员工在选择企业时更关注哪些要素呢?

对比这两个量表(图表1、图表2)可以发现员工选择雇主时考虑的因素和对公司目前的满意因素并不重叠,连续三年的雇主调查都重复了这个结果。以薪酬为例,在作为选择企业的时候排在第三,而在目前的满意度中排在了第十一位,也就是说员工虽然普遍对目前的薪酬不满意,但这构不成他们离开企业的重要原因。

结论二:有过六成员工一年内加过薪

收入从来就是一个最难准确调查的项目,由于尊重企业薪酬保密的原则,我们只好将收入划分为分组收入,以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和有效,因此计算样本员工的月平均收入仅作为参考。样本员工收入均值为5887.9元,标准差为8799.4元。收入的分组情况如图表3所示。

员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不仅取决于薪酬的绝对值多少,也取决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66%的员工在最近一年内获得加薪,最近一次加薪在两年以上的只占3.3%。更具体的情况参见图表4。

结论三:员工对企业有较高忠诚度

样本企业的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如何?收入对于员工的刺激作用究竟又有多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另一个企业给您长多少工资您就会“跳槽”?调查显示:分别有近20%的员工会在加薪30%~50%、50%~100%、一倍以上的时候,选择一家新雇主,值得注意的是,31.5%的员工表现了对目前就职企业的忠诚,无论涨多少工资都不会“跳槽”。

结论四:加班同样是家常便饭

样本职工平均上周工作的天数是5.38天,其中58.2%的员工上周工作的天数为5天,有32.2%的员工上周工作了6天,甚至有6.1%的员工上周工作了7天。

从每周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时数不难得出结论,入围企业员工加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样本员工对“上周,您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天,工作了几个小时?”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也可证明加班现象的普遍性和程度之高,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样本总数的近1/4。从员工休假情况来看,上个月每周休息2天的员工比例仅占54.4%,而休息1天的员工比例占到31.7%。

结论五:大部分员工把企业视为大家庭

在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的源泉无疑就存在于企业内部无形的员工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

员工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和上司?为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项目:“对您而言,您觉得您所在的公司更像是什么?”“在您看来,您的顶头上司更像是什么?”调查显示:总样本中有55.1%的员工将公司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一支部队”,占16.1%,再次之,是“一所学校”,所占比例为15.1%(见图表5)。

而谈到自己的上司时,样本员工中将其比喻成“干练的管理者”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1.6%,其次是“令人信赖的朋友”(30.7%)(见图表6)。

结论六:高学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较低

具体到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样本员工总体感受是比较满意的,满意率高达82.4%,不满意的不足8%(见图表7)。

随着员工学历的递增,自我感觉“满面春风”的员工人数比例在不断减小,在感觉“微笑”的员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员工人数比例占到45.1%;而在感觉“满面春风”的员工中,小学毕业的员工占37.5%,其二者比例最高。感觉“稍带笑容”的人群中,大专毕业的员工比例为22.9%。值得一提的是,在感觉“不爽”的人群中,小学学历员工所占比例最高,为12.5%,同样,感觉“皱眉头”比例最高的也是最低学历人群,占40%(见图表8)。总之,随着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员工自我感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管理

(本文作者系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主编;“2005/2006CCTV年度雇主调查”节目总导演)

篇5:市林业局森保工作总结

一、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初见成效

xx年,我市被省林业局列入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区,自示范工程启动以来,通过采取生物、仿生制剂、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强化监测手段,把好苗木检疫关,杨树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的控制了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两年来,全市杨树木材生长量净增xx万立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

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

根据省、xx市林业局的安排,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在普查过程中,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认真制定了《寿光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了由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培查培训班。

这次普查,在全市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和各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全市共完成踏查线路xx条,设置标准地xx块,采集制作标本xx余号,昆虫生活史标本xx种,其中对本土造成危害的害虫xx种,外来入侵的害虫xx种;病害标本xx种;调查到林业有害植物xx种,拍摄林木病虫生态数码照片xx张,刻录光盘xx张。

调查范围涉及全市内所有的片林、路林、灌木林、经济林、公园、苗圃、村镇、机关办公场所、木材加工厂、木材销售市场等,调查树种涵盖了杨树、刺槐、泡桐、法桐、毛白蜡、国槐、合欢、各种针叶树种等防护林和用材树种,以及苹果、梨、桃、杏、葡萄、枣、柿子等经济林树种。

通过普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市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及本土林木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建立和完善了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并详细掌握了已传入我市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本土危害严重的林木病虫害对我市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为今后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治、制定预警方案、确定和实施工程治理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三、围绕“四率”指标,积极开展林木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按照xx市林业局年初下达“四率”指标,我们将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年终对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四率”指标达标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考核,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都能够按照“四率“指标对林木病虫害进行监测、防治,使全市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及时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基本控制了林木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四、加强森保站建设

依据国家、省建设标准站的.要求,我市对森保站加快了硬件和软件建设。

在上级业务部门和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已配备部分仪器设备,指派专人参加了省森防站举办的培训班,从人员配备到工作要求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同时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还指定专人负责病虫害防治、测报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作设备的完善配套工作,保证森保人员基本的工作条件。

五、林木病虫害网络测报体系基本形成

至今,我市已建成森林病虫害测报站(点)xx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xx个、乡级测报点xx个,主要从事杨树、国槐、毛白蜡、刺槐、泡桐、法桐、枣、苹果等林木病虫害的测报工作。

全市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为加强和规范测报工作,我市颁布了杨树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森林病虫害联系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发布《全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

加大灾害预警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和指定年度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强化检疫和检疫证签发工作

今年我市开展了以产地检疫和复检为主的检疫工作,产地检疫主要针对当地产木材、苗木;复检主要是针对调入我市的外省木材,防止疫木扩散蔓延。

共签发检疫证xx份,对签发的检疫证随时开证,随时上报管理中心。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工作,并按省站要求搞好病虫害防治的监测、预报工作。

2、进一步完善林木病虫害网络测报体系,按要求定期发布测报信息。

篇6:森保中级答题

优点

(一)速度快、效率高

使用飞机喷药,可在短时间内消灭大面积林地上的病虫害。运五飞机超低量防治一架次可防治300公顷,如果天气允许的话,平均每天作业6架次,可防治1800公顷,其防治效率是其它防治方法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山区作业,可以克服树高林密、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和劳力不足等条件的影响。

(二)效果好

飞机喷洒药剂的特点是高浓度、低用量、雾滴小、分布均匀。在地面器械喷洒有困难的地区和高大树冠,都非常适用。飞机防治只要用药量适当、防治及时,都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杀虫(菌)率可达90%,甚至达到95%以上。

(三)节省劳动力

飞机防治有害生物只需少量的信号、装药、机组等人员,要比人工作业节省大量劳力。是地面防治的1/30~1/60。

(四)成本低

飞机防治比一般地面喷洒药剂分布均匀,控制用药量比较准确,可节省农药20~50%。防治费用可节省1/2~1/3。

缺点

(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飞机防治规定喷粉时最大风速平原不超过4m/s、丘陵山区不超过3m/s;喷雾时最大风速不超过5m/s,否则,应停止作业;气温过高(中午)或有上升气流,药剂漂移较多,应停止作业;为了避免药剂被雨水冲洗降低药效,内吸剂6~12h内,一般药剂在24h内没有雨方可作业。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区不宜使用飞机作业。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对飞机防治的效果好坏影响很大。一般飞机防治要求面积在600公顷以上,并且林木集中成片、地形平缓、山峰之间的高差在50m以内,坡度不超过45度、林内郁闭度在0.5以上,害虫数量或病情足以威胁林木生长的林区,而附近又有机场或有修建机场的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飞机作业没有选择性,不能合理使用农药,往往对天敌造成很大影响,同时污染环境。因此,在养蜂区或其它养殖业区应慎重进行飞机防治。

2农药的生物测定的概述

农药的生物测定是指利用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及细胞中的活性物质(如靶标酶、细胞膜等)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如死亡率、抑制率等,作为评价他们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

生物测定可以为新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数据。

生物测定在农药研究和林木化学保护应用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和范围:(1)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2)农药残留的微量生物分析;(3)抗性毒力测定;(4)药害毒性测定;(5)安全试验测定。

3林间药效的调查内容与方法

做好药效试验记录是重要的。在安排药效试验前,下面的基本记录是不可缺少的:农药试验批准证号(针对政府安排的登记试验),农药生产单位,农药种类,农药名称(包括中文通用名称和英文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剂型以及试验范围与使用方法(包括林木品种,防治对象,用药量,具体施用方法)。必需的调查内容包括试验进行期间的气象资料(降水类型、日降水量,温度),土壤资料(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及杂草覆盖情况等)和药效。在前面我们已经讲授过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的药效计算方法。

4林间药效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林间药效试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在林间药效实验中广泛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变量分析法,即方差分析。所谓方差分析就是把构成实验结果的总变异分解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变异,以方差作为测量各变异的尺度对结果作出数量上的估计。在农药林间药效试验中,常设计多个处理,各处理又设置多个重复(一般要求设置3个以上重复)。故对其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邓肯氏多重比较检验法”。

5林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与影响药效的因素

1.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点应选择在防治对象经常发生的地方。虽然采用接入有害生物的办法也可以完成试验,但这与林间的实际情况相距较远,不能反映真正的防治效果。试验地点选定后,试验小区的位置也十分重要。

2.试验小区设计

承载林间试验的小区,应尽量与大田条件一致。小区应采取随机排列,使调查时的各个抽样单位有均等的选择机会。试验要设置对照区、隔离区和保护行。试验必须设置重复。为了克服各重复之间的差异,试验设计可采取局部控制的方法。

3.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效的基本含义是在林间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防治对象对所试验药剂的反应,是药剂本身与综合因素对防治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农药制剂

在林间药效实验中,被检验的是生产上使用的药剂,在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剂型不同可导致药效差异。(2)防治对象

包括昆虫、病菌和杂草等有害生物以及被保护植物(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类)。这些对象在林间不可能达到龄期(或培养期)一致,敏感度更不可能相同,故林间药效试验要求对一剂一虫(或一剂一病、一剂一草等)进行考察。

(3)环境条件

林间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风力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过程,对土壤用药剂制剂来讲,不同的土壤质地和含水量以及微生物的组成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因此,药效试验要安排在多点进行。

6、森林资源现状及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2010年第7次森林资源调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低于世界26%的平均水平。林业用地面积为30378.19万hm,森林面积19333.00万hm,活力木总蓄积量145.54亿m,森林蓄积量133.63亿m,我国人工林面积6168.84万hm(温家宝总理提出6100万hm),人工林蓄积量为19.61亿m,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但单位蓄积量减少,成过熟林减少,中幼龄增多,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加,天然林林地生产力下降,由建国初期143m/hm,下降到102m/hm。森林功能失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病虫害呈上升的趋势。从总量上看,我国耕地占世界的7.1%,水资源占7%。森林资源仅占3.3%。人均耕地相当于世界的41.48%,人均水资源相当于世界的1/4,而人均森林资源不足世界的1/8,可见,森林资源短缺的状况比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更为突出。

20世纪60年代以前,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数量少,60年代以后,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呈上升的趋势,每十年增加1倍。2000年,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866.7万hm。目前,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数量占森林面积的5~10%之间,其发生面积是森林火灾的214倍。2011年森林有害生物造成的林木经济损失达1101亿元。从全国分布来看,南方森林病虫害危害较重,且病虫害种类多。西北地区虽然林木少,但发生病虫害较普遍。相对来说,华北、东北较轻。

232

篇7:森保工作简介

一、枝干病害

1枝干病害发生状况

主要生态林、防护林、经济林受枝干病害严重威胁。经济损失严重。全球气候变化下,枝干病害损失加重,面积增加。2发生特点

1)病害种类不多,但病原种类多,复杂。2)多伤口侵入。锈病类特殊。3)潜伏期长。4)受生境立地和全球气候影响大。5)损失严重,多是毁灭性的。6)防治困难。3主要类型:

干锈病类、溃疡病类(包括水泡型、水渍型、腐烂型;枝枯型、干癌型)、从枝类类、枯萎类、肿瘤病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膏药病类

二、非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分布普遍,危害严重2没有病症,通常是全株性的。初期表现多为黄化、花叶、枯斑、畸形、落花、落果等3田间分布往往成片,与一定的特殊环境相关联4发生的时间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2非侵染性病害的种类

1大气污染2缺素3药害4温度不适5综合因子引起的林木病害

三、根部病害

1根部病害危害特点:

1不易发觉2不易诊断:生物的/非生物,原生的/次生或腐生的3复合侵染4病原分离困难5大多有休眠体6大多根部病原是兼性寄生菌,有较广的寄主谱7根部病原大多直接侵入寄主植物,但部分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2根部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病原根部和根颈部受害,以皮层腐烂为主,如猝倒病、茎腐病、白绢病、根朽病和紫纹羽病

2根部和根颈部形成肿瘤,如根癌病、根结线虫病

3根部和干基部受害,造成木质部腐朽的各种根朽病,如密环菌引起的根朽病

4病菌自根部侵入,在维管束中定植扩展,引起植株枯萎,如木麻黄青枯病 病原:

非生物病原

生物病原:1)真菌。如腐霉、疫霉是世界许多林木的知名性病原。座坚菌(Rosellina spp.)是热带植物习居菌,引起根部腐烂,常在阔叶树根表形成白色的菌膜,称“白纹羽病”。担子菌中的密环菌、卷隔担子菌、异担子菌、层孔菌、灵芝等引起根及基部木质层腐朽。半知菌中的丝核菌、小菌核菌、镰刀菌引起猝倒、立枯、根朽。

2)细菌:青枯病、根癌病、须根病 3)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剑线虫 3影响根部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a土壤先年残留病原物数量

b土壤环境:1)温度2)湿度3)土壤酸碱度4)土壤结构及成分。5)土壤微生物,抑制或促进病原物的生长6)植物根系。

c林木自身的抗病能力4根部病害的防治原则 a苗木检疫

b苗圃地和造林地选择

c提高育苗和造林的技术措施,加强林分管理,促进林木健康生长。1)苗圃地要精耕细作,合理施肥浇水、排灌。2)合理混植和搭配3)挖沟隔离4)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A苗木猝倒病 1猝倒病的症状

a出土前猝倒:种实腐烂、胚根腐烂、子叶腐烂

b出土后猝倒:典型的猝倒症状、线状茎腐、苗木立枯(广义)2猝倒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土壤、苗圃地的地形地势、前作、施肥、整地状况、整地时间、播种期、种穴覆盖厚度都影响发病程度。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氮肥施用过多、雨天整地、播种、地势低洼、土壤板结容易发病。

3猝倒病防治

a土壤处理。热处理:80——85C。药物处理:浇施、拌土、拌种

b注意浇水方式

c生物防治:利用哈茨木霉。B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是威胁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的重要凶手。线虫还常造成经济价值较高的花卉和草坪的衰退和死亡。对根、茎、叶都可造成严重的危害,并常与其他病原一起造成复合侵染。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常造成多种病原的复合侵染。1线虫的形态结构

线虫为低等动物,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分布广,种类多,形体差异大。大的达几米长,小的约1毫米。植物病原线虫1~5毫米。

2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a植物病原线虫大多数为活养寄生生物,少数为半活养寄生,可危害植物的根、茎、叶、花。

b线虫生活需要有水膜,在田间含水量范围最适宜线虫活动。c线虫有趋化、趋CO2、趋真菌侵染代谢产物的特性。d线虫对温度需求。e线虫生活需要氧气

f线虫生活史卵、幼虫、成虫。从幼虫到成虫需要4次蜕皮。g线虫常从植物伤口和自然孔口(如花柱头)侵入。3线虫病害的症状 a主要危害地下根部,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在根部可导致根痕、根截、发根、根瘤等症状。地上部分表现为矮小、黄化、发育迟缓等症状。

b地上部分可形成坏死、畸形。如菊花叶枯线虫病、小麦粒线虫病。

4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

a根据寄生部位分:全内寄生线虫、半内寄生线虫、自由寄生线虫(外寄生)。

b根据形态结构分:主要依据食道类型、卵巢类型、体表花纹、尾感器等。

植物病原线虫绝大多数属于垫刃型食道。5线虫属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分为侧尾腺口亚纲(Phasmidia)和无侧尾腺口亚纲(Aphamidia)。植物病原线虫主要属于侧尾腺口亚纲中垫刃亚目(Tylenchida)

我国报道线虫有46属193种。主要危害茶、柳、桑、楸、梓、樟、桂花、橡、油橄榄、唐菖蒲、仙客来、水仙、金盏花等。常见线虫检索表: 6植物病原线虫的防治

a植物检疫b轮作、间作c休闲d淹水e种材处理:热处理、热药溢f土壤处理:热处理/杀线剂g生物防治:猪屎豆、大黍、草决明、落花生;扑食性真菌、寄生性线虫。C植物根结线虫病

植物中受根结线虫危害的寄主植物有:仙客来、仙人掌、海棠、菊花、大丽花、石竹、桂花、唐菖蒲、凤仙花、马蹄莲、蔷薇、金盏花、天竺葵、桑、猕猴桃等多种植物。

根结线虫雌雄异体、雌雄异形,雄线虫线形、雌线虫根结形,可行孤雌生殖。雌线虫口针发达、中食道球狭窄、后食道腺体肝叶状。排泄孔在中食道球与口针间,阴门附近有花纹。该属全球分布,根据报道有68种。危害园林花卉植物的根结线虫大多为下面4种之一。1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

病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也可以虫瘿在病残株内入土越冬。病土中卵孵化出的二龄幼虫为最为活跃的侵染体。1代生活史约30-50天,一年内可发生多代。线虫可随种材、肥料、土壤、水流扩散。2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a加强检疫b土壤化学处理,二溴丙烷、克线磷等c栽植前浸根:46.6C浸泡60分钟或48.9C浸泡30分钟。D根癌病

1根癌病病原:

致病农杆菌是其病原。这种杆状细菌大小1~3um,具有1~4根周生的短鞭毛,如具单鞭毛,则多侧生。分为2种质粒型3种生物型(章鱼碱型、胭脂碱型、精胺碱型)2根癌病发病规律

致瘤农杆菌可在病瘤内或土壤里的寄主残体中存活1年以上,2年内得不到浸染机会,即失去致病力或生活力。如果是单纯的细菌而不伴随寄主组织进入土壤,只能生活很短的时间。病菌可由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也可因采条、嫁接或耕作的农具以及地下害虫等传播。远距离传播多由带病苗木及种条的运输所造成。质粒的特殊片段—转移到植物细胞,稳定地整合到植物细胞核中。

a土壤湿度与性质直接影响发病率的高低。微碱性和疏松的土壤有助于病害的发生,酸性和粘重的土壤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b嫁接方式与发病也有关系。芽接比劈接发病率低。c根部伤口的多少也与发病成正比。

d毛白杨埋条法繁殖比嫁接法繁殖发病重。

e杨树不同种类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毛白杨发病率高,加杨和钻天杨发病较轻,沙兰杨未见受害。

从北京地区不同苗圃和不同寄主上分离到的致瘤农杆菌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物型和质粒型。不同的生物型其寄主范围有所差异,但一般都表现为较宽的寄主范围。3根癌病防治措施

a防止带病苗木出圃,且将病苗烧毁。对可疑的苗木在栽植前进行消毒,用1%Cuso4浸5min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栽植。b选择未感染根瘤病的地区建立苗圃。对感病的苗圃,可以采用轮作的方式。

c选用健康苗木,嫁接时要消毒。

d及时清除病苗。对病株,可用刀切除,然后涂抹药剂进行治疗和保护。甲醇:冰醋酸:碘片=50:20:12;或二硝基邻甲酚钠:木醇=20:80

d生物防治:放射形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radilbacter K84)

E根紫纹羽病

主要症状:根部茎部皮层坏死,植株死亡,根茎部有紫色网状菌丝体或菌丝束,还有很小的紫色菌核,也可在地表形成紫红色的菌膜。

1根紫纹羽病病原:紫卷担子菌 2根紫纹羽病发生特点: 根部习居菌

以病根上的菌丝体、菌丝束、菌核、菌膜越冬,以菌丝束在土壤或土表扩展,接触寄主根直接侵染幼根或通过无伤直接侵入。林分中病健根接触传染。担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但在侵染中的作用不大。3根紫纹羽病防治:

a注意排水、松土b严格检疫c及时处理病株、病残体d造林前浸根或进行土壤处理。F林木根朽病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对松树、特别是幼树林分危害大

1病症: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发黄边小、枝叶稀疏。地下部分,根茎部有流脂,常与土壤结成硬块。干基部和根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有白色扇形的菌丝膜。后期在根表或病根附近的土壤内常见到深褐色或黑褐色的根状菌索。入秋后可见到蘑菇。

2病原:Arimillaria mellea 3侵染传播

地上部分:担孢子靠风雨侵染阀壮,产生菌丝后向根部侵染。地下部分:菌索从根伤口或直接侵入;病健根接触传染。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地势低洼、林分密度大、造林时窝根严重、林地有大量残状,发病重。

树种感病有差异。

四、立木和木材腐朽

1腐朽:立木和木材被真菌侵染以后,木质部组织糟烂,木材结构被破坏,失去原有的性质和经济价值,这个过程称为腐朽。2分类:立木腐朽和木材腐朽 3颜色:褐色腐朽、白色腐朽

4形状:蜂窝状腐朽、片状腐朽、海绵状腐朽、块状腐朽 5部位:梢头腐朽、树干腐朽、干基腐朽、根部腐朽 6树干断面:心材腐朽、边材腐朽、混合腐朽 7腐朽的过程:

腐朽初期,木质部会变色,这种变色是活立木对侵染的一种保卫反应,具有抑制腐朽菌扩展,把病健组织隔离的。变色区内不会有腐朽菌菌丝体存在。但一些非腐朽菌(先驱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会将变色区的单宁、醌类化合物分解,从而为腐朽菌的扩展创造条件。随着腐朽的进展,到后期,木材的色泽、形状、质地等明显的发生改变。8立木腐朽的特点:

a腐朽病发生总是持续发展的,造成的损失也是逐年扩大的。过熟林分立木腐朽率达40%以上。

b木腐菌的传播主要借风雨传播担保子。一个大型的担子果每天可释放300亿个孢子,持续时间可达6个月。c腐朽菌主要从伤口侵入。d潜育期长,数年至数十年不等,子实体出现的时间可长可短。e立木腐朽病的发生与林龄、林分类型密切相关。

f木材含水量在150%以上或在35%以下,很少发生腐朽。在40%-120%,木腐菌发育最好。9立木和木材腐朽的防治 a确定合理的采伐年龄

b加强抚育,保持林内卫生。采用卫生伐,清除病腐木、被压木、病虫木、倒木、枯立木等。

c有条件的人工林,可进行合理的人工修剪,但要注意伤口的保护。d防火防伤 e合理利用朽材

f保持木材贮存场所排水良好,通风干燥。对成品材进行防腐处理。

10针叶树干心材腐朽

症状:树干心材白色蜂窝状腐朽。11木材变色

a化学性变色b物理性变色

c生理型变色:阳面和粗枝一侧木材色深;逆境下的保卫反应;显心材树种,如落叶松,随年龄心材由淡黄色——棕黄色——淡黄褐色——黄褐色——稳定的红褐色

d真菌性变色:1)霉色;2)木腐菌引起的变色;3)变色菌引起的变色。变色菌生活在髓射线和管胞中,菌丝体分泌色素使木材变色。变色部硬度加强,韧性降低,木质部变脆,对一般用材影响不大,但不适宜特殊用材。变色有:青、褐、黄、红、绿、灰等,最常见的是青变,又青皮。

12蓝变菌:小蠹长喙壳、云杉长喙壳、松长喙壳、可可球二孢菌

13腐朽病防治:防虫;浸水贮木;干燥通风;蒸汽蒸煮;化学药剂防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5%硼砂水)。

五、树木溃疡病 1受害寄主

20科,34个属上百种植物。危害最重的是:蔷薇科、胡桃科、棕榈科、忍冬科及茶藨子、醋栗、乌饭树、枫树、榆树等。我国常见受害树木:杨树、柳树、苹果、桃树、核桃、国槐、石榴、雪松等 2受害症状

包括树木流脂流胶、腐烂、水泡状溃疡、大斑溃疡、水渍溃疡、干腐、轮纹、果腐、枯萎等 3病原菌群体

细菌、造成树木溃疡病害的真菌类群,在我国至少包括8个属的真菌,Botyosphaereia dothidea(Fusicoccom ascula), Valsa(Ctospora), Dothichiza, Marcropha, Phompsis,Cenangium, Nectria, Fusicocum, Melanconium, Trichocyphella, Phytosphora, Corticium, Endoithia,Fusarium等。Botryosphaeria canker: 4溃疡病的发生特点

1)发病期:1年性溃疡/多年性溃疡。具有明显的发病周期。一年通常有2个发病高峰:春夏/秋季

2)越冬场所:以菌丝或子实体在感病株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在枯死的树木、枝条;潜伏侵染/内生真菌。

3)传播:病菌以孢子借风雨昆虫鸟兽传播;带菌的苗木、插穗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的根源。4)侵入途径:自然孔口、伤口

5)流行因素:寄主的抗病性(RT值);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全球气候变化,立地条件恶化;苗木带菌、长途运输、假植时间过长、植后不及时浇水、病虫害管理差等都容易导致溃疡病流行。

5溃疡病的防治

防治关键: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改善环境条件,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遵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和以林业技术措施为主、化学防止为辅的原则,将防并保健及丰产措施溶为一体。具体措施:

1)选用抗病抗逆树种,适地适树;2)避免长途运苗,随起随栽,植前水浸根,保证树体RT值处于较高水平(80%)。3)植后保水,如施用保水剂、覆盖薄膜。4)去梢修枝、截干或埋根造林。5)加强造林后管理,及时清除病死株和枝条,加强病虫害管理。

6杨树溃疡病病原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Fusicoccum aesculi Corda7杨树溃疡病发病规律

杨凌地区3月底到5月初开始发病,5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7、8月减慢或停止,9月出现第二个小高峰,10月以后在病斑处可见到子实体(分生孢子器)。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伤口或皮孔侵入,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病斑越冬。苗木具有潜伏侵染现象。树种品种抗性差异大。气候环境影响大。树皮光滑的北京杨、群众杨、大官杨、青阳发病重;沙兰杨,I-214等欧美杨中等或轻,毛白杨、加杨、建杨等轻。8杨树溃疡病的防治

a严格检疫,杜绝有病苗木

b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尤其早春注意灌水保墒,增加树皮相对含水量。可覆盖薄膜或使用保水剂。c新栽苗木,截干去枝,减少水分蒸腾。d使用内吸性化学药剂,如笨菌灵等。

e选育抗病品种。通过与白杨派树种杂交获得杂交品种控制溃疡病在我国被证明是切实可行。f诱导抗病性及生物控制 9杨树腐烂病 症状:干腐/枝枯 病原:Valsa sordida Nit./Cytospora chrysosperma;Leucostoma nivea(Hoffm.Ex Fr.)Hohn./ Leucocytospora nivea 10杨树腐烂病发生规律

a越冬: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组织越冬。b接种体来源:分生孢子 c侵入途径:伤口/潜伏侵染 d传播途径:气流、雨水、昆虫 11杨树腐烂病发生特点

a树种抗病性:小叶杨、加杨、钻天杨较抗病;小青杨、北京杨、毛白杨较感病;胡杨、银白杨、箭杆杨抗病。b气候、土壤条件:平均气温10-15℃有利于病害的发展;20 ℃不利于病害的发展;6-10 ℃利于病菌的侵染。冬季冻害、夏季日灼容易诱发腐烂病发生。

c造林及管理。苗木长途运输、起苗伤口、树皮水分丧失过多,容易发生腐烂病。

d树龄:定植的幼树及6-8年声幼树发病重,部分大树发病重。e关键点:林分/园林腐烂病大发生,表明立地条件已经不适应树木生长或者林龄已经到了需要更新的地步。12杨树腐烂病的防治

a选用抗病良种造林。要选用抗寒、抗旱、耐盐碱、耐日灼、耐贫瘠的杨树,适地适树。

b培育健苗,减少带菌苗,造林时避免伤根、避免长途运输、长期假植。

c造林后加强管理。及时排灌、适时除草、合理修剪、保护伤口、冬夏涂白。

d及时清楚侵染来源。e化学防治/手术治疗。f生物防治。

六、松材线虫病

1分布: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朝鲜、中国及整个东南亚。危害所有松属植物,也危害落叶松、云杉、冷杉等非松属植物。

2症状:被害松针迅速失绿、并逐渐黄萎枯死变红褐色,但当年不脱落。从针叶发黄到整个植株枯死,不超过30天。以9、10月为植株死亡高峰期。急性型:线虫侵入后,松脂分泌迅速减少,蒸腾作用迅速减弱,松针很快变黄褐色萎蔫,最后全部针叶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全株枯死,枯死针叶当年不脱落。一般发生在春夏。

慢性型:感病后,症状由下部向树体上部缓慢发展,植株表现为发黄、萎缩、生长不旺。经2-3年或更多年后枯死。大多死亡出现在冬春之际,针叶脱落。

早期诊断依据:松脂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分泌;或不明原因的急性萎蔫。

3松材线虫病原:伞尾滑刃线虫、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 5危害特点

a繁殖速度极快。20C下,完成一代6天,25C下,4天。b田间主要靠松褐天牛c从天牛取食的伤口或产卵的伤口侵入 d松树品种间差异大。6松材线虫防治

关键在检疫。疫区:关键在治虫,尤其是羽化期。DD混剂。个别散生树种:注射(涕灭威、丰索磷、灭线磷、呋喃丹等)。

七、森林植物病害的防治 1森林植物病害防治的理念: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IPM):以生态学为基础,有机地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对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各种生物和微生物区系、寄主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的生存、繁殖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以建立一个以栽培作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并力求保持其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容许的水平之下。b“可持续控制”:张星耀等“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c李梦楼:森林保护工程治理。2植物检疫的任务

(1)对外检疫: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有国外传入或由国内输出。由农业部(海关)动植物检疫局执行。(2)对内检疫: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封锁,使他不能传到无并病区,并在疫区把他消灭。有地方森防站、植保站执行。

(3)当危险性病、虫害、生物侵入到新的地区时,应即时采取彻底消灭的措施。

3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

(1)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虫草、生物(紫茎泽兰、葛藤、食人鱼);(2)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传播的病虫草生物;(3)国内外尝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虫草生物侵害。4森林植物栽培防治技术

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病原物的侵染来源,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病性,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a场圃卫生状况b肥水管理技术c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d植物的合理布局e改善环境条件f轮作/休闲g选用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 5抗病育种 a选育抗病品种

选种:种源选择,个体选择

育种:杂交抗病育种,基因工程抗病育种。b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与病原物的不亲和性,称为植物的抗病性。反之,称为植物的感病性。据植物的抗病性强弱分为:免疫性、高抗、中抗、感病、高感。

根据寄主谱分化的抗病性分为: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根据抗病的遗传基础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质量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数量抗病性)。6植物的抗病机制

(1)植物的形态结构(2)分泌物(3)保卫反应。此外,植物的抗病性还包括寄主植物的获得性免疫、避病、耐病等特性。7植物抗病性的鉴定

(1)鉴定方法:自然感染,人工感染

(2)抗性标准:发病率、潜育期长短、过敏性坏死、病斑扩展的速度。过敏性坏死是一种质量抗病性。8生物防治

通常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用颉颃作用的微生物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1颉颃作用的机制

A竞争作用(EM)B抗生物质C寄生作用D扑食作用E交互保护作用 9物理防治 a种苗的热处理

热风、热水对种材处理。处理温度、时间依据种材状况确定,以不杀死种材而又能杀灭植(体)表病原物。一般温度35-60C。b土壤热处理

土壤热蒸汽处理,温度90-120C,处理时间30分钟,处理深度1米。另外,可以通过暴晒、覆盖薄膜,提高土壤温度,杀灭病原物。

c机械阻隔:如覆盖薄膜,阻止月季黑斑病分生孢子传播。10外科手术

a表层损伤的治疗:首先刮除和清洗病斑,并用30倍硫酸铜液等涂抹病斑1、2次,干后,粘贴树皮。b树洞填空:

类型:实填空/假填空

程序:刮除病斑——消毒——(填充实物)——洞口固定钢丝网并扑107沙浆——聚硫密封剂密封——粘贴树皮(假树皮)11刮治

对干部病害,如腐烂病、溃疡病、肿瘿病,可以使用刮治的办法来治疗病害或控制病害发展。通常,刮治要彻底、要见到形成层。刮治后,要对手术工具消毒,防治二次传染。对病斑要及时处理:一般需要用治疗剂或保护剂对病斑进行涂抹。常用药剂:波尔多液、腐必治(过氧乙酸)等。治疗肿瘿病:用刀切除病瘤,后用石灰乳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用甲醇:冰醋酸:碘片(50:20:12)混合液或二硝基邻甲酚钠:木醇(20:80)混合液涂抹肿瘤。12化学防治

a化学农药根据作用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内吸性)b按成分分:无机杀菌剂;有机杀菌剂;农用抗菌素;杀线虫制剂

c农药的使用方法:种苗处理、土壤处理:土壤熏蒸剂:溴甲烷、PCNB、甲基异硫磷,CoCl2等 13化学农药简介 a无机杀菌剂

1.波尔多液2.石硫合剂 b有机杀菌剂

1.代森锌2.甲基托布津3.多菌灵4.粉锈灵5.瑞毒霉6.PCNB7.敌克松

c农用抗生素

1.链霉素2.土酶素、四环素、金酶素。3.农抗120(嘧啶核苷类)4.其他:春雷霉素、井岗霉素、内疗素 d杀线剂

1.涕灭威2.甲基异柳磷3.棉隆。4.二溴氯丙烷

名词解释

1森林衰退病:病害症状为生长量下降,节间缩短,抽枝受阻,树冠稀疏,叶簇生,变小,黄化,脱落,部分树冠枯死,吸收根和菌根开始退化,最后枯梢全部枯死。

2侵染循环: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一次引起发病的过程。

3内生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级或全部阶级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的细菌。

4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而潜伏在寄主体内,不表现出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生长时,病菌可继续扩展并出现在症状。

5蓝变菌:引起木材变蓝的一种真菌,生活在髓射线和管胞中,菌丝体分泌色素使木材变色。常见类别:小蠹长喙壳、松长喙壳、可可球二孢菌、云杉长喙壳

6诱导抗病性:植物经微生物预先接种或受到某些化学物质、物理因子的处理后所表现出的非遗传抗病性,亦称获得性抗病性。

7根部习居菌:根部习居菌能侵染活根,并在根中定植,但不能离开寄主根组织而直接在土壤中生活,根死后它被腐生菌取代。

8土壤习居菌:土壤习居菌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竞争能力较强,当没有适当的寄主植物存在时或当寄主植物组织分解以后,它们能直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当土壤条件不利时形成休眠体。

9病害流行:某一病害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普遍而严重的发生。10转主寄生现象:某些病原物为了完成生活史而必须转化寄主,这种现象称为转主寄生现象。

11单循环病害:病害在一个生长季内只发生一次,在当年不再产生新的侵染体。

12复循环病害:病害在一个生长季内多次发生,各次侵染之间出现重叠现象。

13初侵染:病原物从休止场所转移到植物体上进行的第一轮侵染。

14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初侵染后连续发生的多次侵染。

15带毒现象:植物体内长期存在的一种病,不复发,但可以纯然给其他植株的现象。

16侵染力:病原物克服寄主的防御作用,并在体内繁殖、扩展的综合能力。

17抗病性:寄主植物抵御病原物的侵染后造成损害的能力,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相互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18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19侧丝:夹在子囊间的不孕菌丝,对子囊孢子分散产生重要作用。

20接种: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相接触,并在适当条件下侵染。

21综合防治: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培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比较长期的稳定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以及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者控制其蔓延。

23复合侵染:多种病菌同时侵染一株植物。

24革兰氏染色:先用结晶紫和碘液处理菌体,后用酒精或丙酮冲洗,洗后不退色的为阳性反应,洗后褪色的为阴性反应。25病害:植物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现象,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引起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

26根基微生物:根系的生活活动能影响到的范围内的微生物。填空题

1,毛白杨锈病(栅锈属),松孢锈病(柱锈属),松针锈病(鞘锈属),落叶针病(散斑壳属)杨树黑斑病(盘二孢属),杨树灰斑病(有性:棒盘孢属。无性:东北球腔菌),根癌病/冠瘿病(土壤杆菌属),桃缩叶病(畸形外囊菌),茶饼病(细丽外担子菌)。

2,引起种实霉烂的锈病原:青霉,曲霉,镰孢菌,根霉,交链孢。

3,落叶松锈病全生活史,性孢子在落叶松上;夏冬孢子在杨树上,以冬孢子越冬。

4,云杉球果锈病:由杉李盖痂锈菌,鹿蹄草金锈菌,畸形金锈菌引起的a球果鳞片内侧几步形成多个类似虫卵的锈孢子器b球果鳞片外侧基部形成两个类似虫卵的锈孢子器c球果鳞片两侧看到金黄色,扁平,蜡质冬孢子。

10杨树:根腐病,腐烂病,溃疡病,黑斑病,灰斑病,锈病 11松:苗木猝倒病,松疱锈病,松瘤锈病,松落针病

世界林木三大病害:五针松疱锈病(松疱锈病),榆树荷兰病,栗疫病(干枯病)

世界植物三大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榆树荷兰病,栗疫病 12苹果(梨):腐烂病,褐斑病(盘二孢属),锈病,花脸病,花叶病

13泡桐丛枝病

14合欢枯萎病(镰刀菌)

15..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枝干腐烂病,溃疡病,根腐病,枝枯病

16月季:黑斑病,花叶病

17国槐:枝枯病,溃疡病,腐烂病

18竹:杆锈病,丛枝病

19油菜:炭疽病

20茶:饼病

21桑:细菌性疫病(假单胞杆菌),白粉病,煤污病,根部根结线虫病

简答题

1清除转主寄主对毛白杨锈病的发生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有无意义?

答:无意义。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里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侵染的冬芽等不能正常开展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叶。这些病叶成为田间初侵染的来源病落叶上的夏孢子经过冬天后虽有一部分具有萌发和侵染能力,但随着春季气温升高,其萌发迅速丧失,因此,在初侵染中的作用不大。2苗木立枯病发病时期不同的4个症状?

答:○1种芽腐烂病:种子幼芽在播种后出土前被病菌侵染,种芽被破坏腐烂;○2茎叶腐烂病:播种量过大,湿度大,撤除覆盖物太迟,使茎叶粘结;○3幼苗猝倒性:出土后未木质化前病原菌从根茎外侵入,苗木倒伏,高温产生灼烧造成;○4苗木立枯型:木质化后,土壤板结,从根部侵入,死而不倒。3苗木立枯病的病原分为两种类型:(1)非侵染性:高温、积水、土壤板结等,覆土过厚;(2)侵染性:○1丝核菌,不产生孢子,以菌核、菌丝存在,分枝处近似直角,分枝处缢缩,有隔膜;○2镰刀菌,产生两种孢子,菌丝多隔,无色;○3腐霉菌,菌丝无隔,产生卵孢子培养基上菌丝花瓣状。○4交链孢,菌丝绒毡状,初期无色,后期褐色。

4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上一篇:省试骐骥长鸣,省试骐骥长鸣章孝标,省试骐骥长鸣的意思,省试骐骥长鸣赏析下一篇: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