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2024-05-25

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精选10篇)

篇1: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乌当区云锦庄小学

谢吉娅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或者社会都要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个准则。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用这个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家规就是家风,可家风是什么呢?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尊老爱幼、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良好的家风家规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我的父母都是乡下人,父亲75岁,母亲74岁,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优良传统,如勤俭持家、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其中与人为善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在我印象中,我的大伯母是那么尖酸刻薄,我们没有看过她的一次笑脸,没有听过她一句温暖的话,更不要谈关爱了。对于我们来说,她完全就是陌生的。爷爷的晚年几乎是在我家度过的,吃喝拉撒她从不过问,死后却哭得比谁都悲痛欲绝,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她有多孝顺呢?殊不知这些只不过是做戏罢了。虽然我不信什么善有善报,但是事情却就偏这么邪门,晚年的大伯母居然瘫痪。在外人看来,这是罪有应得,可是母亲表现的大度却让我由衷佩服,在堂哥一家没有时间照顾大伯母时,母亲经常给她送饭,这让年幼的我们十分不解,不过当我为人父母时我明白了。母亲是在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对他人要有包容之心。

母亲和邻里的关系十分融洽。正因为如此,每天晚上我们家屋子里总是坐满人,邻居喜欢来我家喝茶,聊天,感觉他们和邻里有说不完的话。对待那些子女放弃不管的老人,母亲对他们更是格外照顾。虽然母亲年纪大,可总是心系他人。2014年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回到母亲那里帮忙做豆腐。一个70岁左右的邻居来串门,这是一个无人照管的老人,儿女与他已是形同陌路,他已经独自一人生活6年了。在他 脸上写满了孤独无助。母亲留他在家中吃饭后,还送了一些豆腐给他过年,出门时还反复叮嘱。我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鼻子不禁一酸,父母独自在乡下,本身就需要子女关爱,可是他们却十分体贴我们,从不抱怨。他们在尽量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不忘乐于助人。向他们这样的农村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现在的我已是一个17岁孩子的母亲,我始终牢记父母教给我的优良家风,并且把这些也传承给我的孩子。孩子的表现让我十分欣慰。在他的身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时刻展现。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他在外面玩耍,回家来对我说:妈妈,我把今天的零用钱送给奶奶了。接着他告诉了我真相,原来他在路上玩耍,看到奶奶步行去姑姑家,他就把零用钱送给奶奶做车费了。我听了后给予他高度赞扬,并且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的他和身边的朋友相处也十分和谐,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对他的影响吧!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有了它,小家才能够和谐;有了它,由千千万万小家汇集的大家才能够安定;有了它,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自立,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的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坚定!

篇2: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

家风是家庭传承的一种重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优良的家风为社会发展和家庭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优良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承,更是时代新人的.品格养成。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家风,争做时代新人。

首先,传承优良家风是时代新人的基础。家风是家族价值观的表现。家风强调的不仅仅是做事的方法和习俗,更是一种价值执着和人格品质。家庭是一种温馨的“小社会”,他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教育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家庭成员。因此,我们应该在热爱家人的同时,从家庭生活中学习人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们成长的各个阶段。

其次,传承优良家风造福家庭社会。传承家风能够改善家庭关系,增强亲情。家风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去与家人交流、协调关系,巩固家庭基础。家庭有了更为良好的氛围和信任基础,也会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产生一种影响力,造福家庭、社会。

最后,争做时代新人需要传承家风扩展社会价值。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家族成员,必须要有信仰、有爱和有创新精神。他们应该在热爱自己家庭的同时,也要在全社会中扩大这种家风的价值传递。他们应该在学习的同时,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民生。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积极传播家风,将其价值传递到全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家风,学习家庭的智慧,借鉴家庭的经验,做个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

在我们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多传递正能量,弘扬家风,让家庭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追求理想的好地方,争做社会‘幸福之家‘的一员。

篇3:强化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意识

一、强化主动进取的传承意识

毛泽东曾讲:“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只有主动才能不被动, 只有进取才能不滞后。主动进取是优良传统传承的内在需求, 是优良传统传承必备的状态和方式。只有主动, 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被动适应传承优良传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实践证明, 要把优良传统传承工作做好并能解决问题, 能否主动进取至关重要。因此, 只有具备了主动进取的意识, 传承工作就会有主动权和良好基础。

1. 树立责任意识。

主动进取的前提是责任意识。传承优良传统事关部队建设全局意义重大, 没有把传承工作作为身上肩负的神圣职责, 认为可有可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可能实现主动进取的。只有树立起责任意识, 才能真心去做传承工作, 因为只有真心、才能关心, 只有关心、才能上心, 只有上心、才能尽心, 只有尽心、才能实现主动进取。

2. 树立求实和前瞻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的求实和前瞻意识, 就是在对优良传统传承状况进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预测部队优良传统传承变化发展趋势, 针对传承现状和特点等进行前瞻性思考, 使优良传统传承走在官兵思想变化和部队环境变化的前面。要做到求实和前瞻意识, 首先, 要在实事求是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的预见优良传统传承变化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部队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事实、了解优良传统传承的客观实际、了解官兵行为思想变化的客观情况, 牢牢掌握传承的主动权, 真正做到思维意识随传承活动的不断深化而转变, 思想认识随着传承活动的不断深化而深刻, 工作能力随着传承效果的不断增强而跃升, 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官兵应对各种变化, 踏实践行优良传统。其次, 要善于把握外部环境、军队内部环境、官兵行为思想变化对优良传统传承工作的影响程度。熟悉外部环境的变化、部队任务转换、官兵思想行为对传承影响的规律。最后, 要注意培养“明察秋毫”的观察力。能够防微杜渐、见叶知秋, 将各种隐患和不利因素消除于萌芽。

3. 树立进取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涉及部队建设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地位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易显现,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容易出现“等、靠、要”的思想, 缺乏进取意识。只有树立积极进取意识才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 未雨绸缪, 及时化解不利因素, 消除隐患于未然, 从疲于应付的状态中扭转过来, 靠前工作, 争取主动。

二、强化固本强基的传承意识

我军优良传统传承是关乎全军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一项长期基础工程。因此,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努力、通盘考虑、持续建设。具体来讲, 应包括树立以下三个意识:

1. 树立全面建设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思想的传承, 制度机制的传承、内容的传承、方式方法的传承。要全面考虑, 统筹安排。优良传统传承的核心是我军精神的传承, 但精神传承需要借助制度机制的保障, 需要实践的深入而深化, 需要恰当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引导等等, 只有全面建设, 才能综合施力,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扎实推进, 确保基础工作放在基础地位来建设。

2. 树立全面融入意识。

把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工作融入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不仅要贯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也要深入各项军事实践和官兵生活之中。军事实践是和平时期部队建设的中心工作, 对于传承优良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军事训练、军事演习、执行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磨炼官兵意志、深化认识、提高传承效果。还要把平时的管理教育作为传承优良传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抓好抓实, 通过严格管理、点滴养成、使我军优良传统内化为官兵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净化官兵心灵, 升华官兵思想, 促动实践转化。此外, 要动员全员参与, 传承优良传统不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哪个个人的事情, 它是全军官兵的共同职责, 要把优良传统传承融入到广大官兵的工作职责和日常生活中去。

3. 树立营造氛围意识。

要着力打造传承优良传统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强势推进。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军史馆、荣誉室、烈士墓、纪念馆等具有传承意义的硬件设施的教育功能。要繁荣发展军事文化, 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军营文化氛围, 要通过观看影视、唱响军旅歌曲、组织纪念日等活动, 强化官兵传承意识。要注重发挥好军队典型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让官兵学有榜样、干有尽头, 形成浓厚的传承氛围。

三、强化破解现实问题的传承意识

马克思认为,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破解现实问题是我军优良传统传承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 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传承工作, 都是为了解决军队建设中和官兵思想行为上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就是要围绕现实问题来展开, 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一是要围绕现实问题统筹安排。优良传统传承既是要依靠机制制度的长期保障, 又需要必要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和氛围营造等组合来贯彻实施。制度机制解决根本性长期性问题, 而内容方式方法和氛围的营造等能够有效解决现实应急性问题。在破解现实问题方面要统筹安排, 既要坚持我军优良传统传承中制度机制长期的根本的破解现实问题的基础作用, 又要发挥其他传承手段方法的特有功能, 针对部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合理安排传承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保证传承与部队的实际结合, 与官兵的思想接轨, 确保传承始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展开实施。破解现实问题是优良传统传承的生命力, 要树立融合观念, 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 优良传统传承寓于其中, 做到什么方法管用就采用什么方法, 什么形式有利于解决问题就安排什么形式, 激发内动力, 调动积极性, 确保解决问题的扎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以破解现实问题为检验标准。要把现实问题解决的如何、官兵思想认识提高的程度、军事素质提高的幅度和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情况作为衡量优良传统传承效果的标准, 形成良好的传承导向。

四、强化开拓创新的传承意识

当前我军优良传统传承是在世界军事变革、我军进行信息化、机械化建设和我国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时代坐标下进行, 与其产生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时代的变化、使命的变化、官兵结构的变化, 对传承优良传统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向, 只有不断转变思维方式, 确立开拓创新的传承意识, 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适应环境任务的变化, 实现我军优良传统的延传。

1. 要树立深入实际求创新的意识。

理论和实际结合, 主观和客观结合是我军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依据, 同时也是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创新的依据。我军优良传统传承要依据国情和军情的实际出发, 不能机械照搬、搞拿来主义, 前面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要根据部队建设实际和官兵思想变化的新形势, 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传承优良传统, 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 创新内容方式方法, 使传承优良传统与实际融合, 创新发展。

2. 要树立深入群众求创新的意识。

列宁曾讲:“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2]“世界所以有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根本原因是有成亿成亿的人卷进这个发展的洪流了。”[3]斯大林曾指出:“我们党所以强而有力和不可战胜, 就是因为它在领导运动的时候, 善于保持和加强自己同千百万工农群众的联系。”[4]毛泽东曾讲:“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优良传统传承过程中, 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历史上, 我军优良传统大多来自于基层, 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的首创。在今天, 传承情况来自于群众, 经验来自于群众, 具体办法来源于群众。要注意引导和发掘好群众中蕴涵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从群众中获得创新的勇气、动力和力量。

3. 要树立力求实效求创新的意识。

创新不是新颖, 要讲求实效,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要把传承创新的落脚点放在实际效果的提高上。不能创新与传承实践两张皮, 与实践脱节, 使创新没有落脚点, 失去创新存在价值。只有把观念的转变, 内容方式方法的改变体现和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 提高传承实效, 才是优良传统传承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摘要:我军优良传统是军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已成为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要注意加强优良传统的传承意识, 注意强化主动进取、固本强基、破解现实问题、开拓创新意识, 增强传承优良传统传承的针对性主动性, 提高军队优良传统传承的效果。

关键词:优良传统,传承意识,我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289-290.

[2]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269.

[3]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311.

[4]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44.

篇4: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关键词:家风 文化传承 修身齐家

《我们仨》是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的生活回忆录。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对梦境的描写,隐喻对失去家人的隐忧,作为进入第二部分的引子。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以一个长梦的方式,描写了三人相处的最后一段日子,丈夫和女儿先后生病住院,她一人奔走于两处,照顾他们。最终,她还是失去了他们。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叙了自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至1997年、1998年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先后离世,一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六十多年的时光,风风雨雨,点点滴滴,普通、平常却又爱意充盈。严格、良好的家风润物无声地渗透在一家三口为人、治学、生活的点滴之中,自强好学、忠恕为人的好传统弥足珍贵。

一.平静如水道人生聚散

本书的结构,匠心独运,慧心独具。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主要描写了女儿和丈夫因病先后故去前一年多相聚的日子。作者没有将这段锥心泣血的历程以纪实的方式进行描写,而是讲述了一个“万里长梦”,一家人在古驿道上相聚相失的梦境。梦中,她只身一人,白日踽踽在古驿道上,去探望孤舟中的丈夫;夜晚,回到客栈,让自己变成另一个梦,到女儿身边,默默地依偎和抚摸着病中的女儿;白日,再走过古驿道,来到丈夫身边,告诉他关于女儿的一切。“我疑疑惑惑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走。柳树一年四季变化最勤。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一阵风,落下一批又一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春风还没有吹,柳条上已经发芽,远看着已有绿意;柳树在春风里,就飘荡着嫩绿的长条。然后,蒙蒙飞絮,要飞上一两个月。飞絮还没飞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然后又一片片黄落,又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我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走了一年多。”梦境与现实虚实相交,虽没有直接描写这一年多承受的疲惫、痛苦和煎熬,却在平静如水的叙述中,更让人感受到她面对亲人病、故的孤独、无助,白发人送黑发人、只身永别伴侣的痛彻心扉。

第三部分,着墨最多。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她与丈夫、女儿穿越大半个世纪,相知相守,相聚相离,相扶相失的点滴生活。无论是快乐,还是艰辛,都是美好的回忆。透过文字,仿佛看到初秋的阳光照在他们的发梢,温暖又安宁。1997年早春,女儿去世。1998年岁末,丈夫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本书的文字朴实干净,一如这一家三人。然而,朴实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冲击力,直透人的心底。含蓄节制的文字,弥漫着对丈夫和女儿牵心挂肚的痛惜和不舍。挥之不去的忧伤,读来令人动容,不经意间,泪水就会充盈眼眶。听说女儿在病中依然惦着爹妈,说到妈妈就流眼泪,“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看到女儿病情一天天加重,勉力忍受着病痛和治疗的千般折磨,“我心上又绽出几个血泡,添了几只饱含热泪的眼睛”。女儿去了,“我的心已结成一个疙疙瘩瘩的硬块,每跳一跳,就牵着肚肠一起痛”。最终,丈夫也去了。“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唯一的骨肉,一生的伴侣,相继先她而去,其中的悲凉与苦痛,无以体会。书中没有撕心裂肺的诉说,没有悲痛欲绝的呼喊,只是用一种淡淡的、安静的笔触,缓缓地讲述着,如同一条静静的河流,淌过广袤无垠的草地。字字句句,浸润着对丈夫和女儿的回忆和思念。

二.自强好学看家风传承

在江浙一带,钱氏是望族。自吴越王钱谬以来,钱氏家族就有族谱。历朝历代,钱氏家族精英辈出,子孙鼎盛。钱基博、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钱其琛、钱永健、钱文忠等,皆是钱家的杰出人物。钱氏家族的兴盛不衰,《钱氏家训》起着重要作用。《钱氏家训》涵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四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钱伟长曾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钟书先生一生清贫自守,埋首学问,终成大家,也是家风传承所致。他的父亲钱基博描述其祖父钱福烔“恬退淡荣利”,他评价自己“生平无营求,淡嗜欲而勤于职事”。他告诫钱钟书,立身正大、待人忠恕比名声大地位高更加重要。他要钱钟书多读书,少说话,不虚夸,并为钱钟书取字“默存”。《我们仨》这本书中,钱氏家训对一家三人的的影响无处不在,传承随处可见。

1.勤俭为本,忠厚传家

对于家庭,书中这样描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女儿)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父母慈爱、女儿孝顺、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跃然眼前。书中所附照片,家中除了随处可见的书籍,其他陈设及三人平常穿着服饰都简朴无华。钱钟书和杨绛相互为对方理发,一个用电推子,一个用剪刀,“勤俭为本”的持家理念点滴可见。“忠厚传家”的家训则是不断在艰苦磨难的生活中信守和践行的。

钱钟书对待在“反右”中受伤害的人和迫害他人的人,是非分明,态度鲜明,从未失缺自己的本心。1958年,萧乾、吴兴华被错划为“右派”,都有意回避亲友,以免连累别人,但钱锺书见面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还在熙熙攘攘的北京街头与他们驻足交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这一幕会成为日后挨整的材料。

1956年,钱瑗到山西武乡城关公社四清。不久,文革开始。山西城关公社学校的一群革命小将到北京串联,找到钱瑗老师,讨论如何揪斗校长。钱瑗给他们讲道理、摆事实,说明校长是好人,不该揪斗。革命小将们对钱老师很信服,就没向校长闹革命。十年之后,这位校长特地到北京,向钱瑗道谢,谢她解救了他这场灾祸。

文革期间,钱钟书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挨批斗,剃阴阳头,但他从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与杨绛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不离不弃,令旁人羡慕。后来,钱钟书和杨绛先后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女儿阿瑗则属于“革命群众”。她每每回家看望父母,须得走过众目睽睽下的大院。她为母亲缝衣裳,带给父亲爱吃的夹心糖。她告诉父母,开始领工资了,每月除去饭钱,可省下来贴补家用。如此的孝道,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2.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钱锺书秉承家门遗风,他的一生,除了读书研究,对名利视若浮尘,淡泊自守。他有洞悉政治本质的远见,更有对家国民族的拳拳之心,对独立人格的坚守自持。

在法国留学期间,得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已占领家乡,“我们为国为家,都十分焦虑。奖学金还能延期一年,我们都急要回国了”,辗转托人买了船票,于一九三八年八月间,坐三等舱回国。抗战胜利后,一位朋友曾许钱钟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钱钟书立即辞谢了。因为“那是胡萝卜”。压根儿不吃胡萝卜,就不受大棒驱使。他们不喜高唱爱国调,只在内心默默地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1982年6月间,社科院人事变动。文学院换了所长,钱钟书被聘为文学所顾问,他力辞得免。那天晚上,他特别高兴,说:“无官一身轻,顾问虽小,也是个官。”胡乔木同志要求钱钟书做社科院副院长,当时没有辞掉。一年后,他就向胡乔木同志提出辞职,说是“尸位素餐,于心不安”。至于所有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聘请他担任的任何职务,他也一概拒绝。改革开放后,海外高校研究所请他讲学,电视台采约,都婉然拒绝。有人不解,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钱钟书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的钱,还会迷信这东西嘛?”有人仰慕钱钟书的才华,想要与他见一面,他笑言:“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

钱钟书翻译毛选时,有一次指出原文有一个错误。他坚持说“孙猴儿从来未钻入牛魔王腹中。”“孙猴儿是变作小虫,给铁扇公主吞入肚里的;铁扇公主也不能说是庞然大物”。毛主席得把原文修改两句。于是胡乔木同志调了全国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查看。钱钟书没有错。格物致知和坚持真理的治学态度从中可窥见一斑。

3.兴学育才,言传身教

钱钟书和杨绛的独生女儿钱瑗,小名“圆圆”。她的祖父(钱基博)称她是“读书种子”,外公(杨荫杭)则说她“过目不忘”,钱钟书说她:“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她和父亲钱钟书最亲。《我们仨》里写道,“钱瑗和爸爸最‘哥们,钟书说女儿像她”。杨绛称钱瑗为她“平生惟一杰作”。钱瑗生前是北师大英语系教授、博导,第一个在我国高校开辟英语‘文体学这门新课程。杨绛评价女儿说:“钱瑗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

钱钟书和杨绛一生治学不倦,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之下,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之中,始终物我两忘,潜心学问,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书中说,“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这种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女儿。在《我们仨》这本书中,钱瑗着墨不多,但孝顺懂事、真诚向善、治学严谨、才情盎然的形象如在眼前。她和父母一样,不慕名利,一心扑在教学和学生身上,每天超负荷地工作。学生的毕业论文,常常改了又改,责令重做。这种百分之二百的工作强度,终至积劳成疾。在病中,钱瑗说:“人生在世,应爱惜光阴。我因住院躺在床上,看着光阴随着滴滴药液流走,就想写点父母如何教我的事:从识字到做人,也算不敢浪费光阴的一点努力。”

1995年,钱钟书先生病重,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费及版税在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好读书”,并坚持不用他们个人名字命名。“好读书”奖学金的宗旨在于扶助贫困学生,让那些好读书且能好好读书的寒门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期望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永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起于自强不息,止于厚德载物,一生努力实践。

三.修身齐家伴道德进步

《我们仨》中的家,是一个平常的家。生活的磨难丝毫不能折损他们对高贵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良好家风的传承。这个家的背后是家人的相互扶持,是好传统的代际传承,纯洁的家风令人向往。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基因和价值准则,影响着后辈成长。《颜氏家训》、《放翁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以及《傅雷家书》等,从家庭小伦理的层面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具有永恒的借鉴价值。中国许多普通人家,虽然没有成文家训,但也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与家族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家教文化。

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精神世界的荒芜贫瘠,家庭伦理文化的缺失,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前几天,媒体报道,在武汉一家幼教机构,一个三岁女孩的父亲,因为另一个两岁的孩子不小心用玩具将他女儿眼角打破了点皮,居然当着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老师、家长的面,打了两岁孩子三个耳光。看到这个消息的震惊,不能言表。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国民怎么了?这种行为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底线和对法律的基本敬畏,是可怕的。且不说这种伤害对两岁孩子造成的心里伤害和心理阴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平复,他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种言传身教方式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生长?这虽然只是一个极端个例,但折射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家庭伦理和德行修养教育的严重缺失。

人民日报曾撰文说一些贫者正由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习近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贫困治理,提出“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这是针对贫困地区、贫困户、贫困人口提出,旨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城市,在发达地区,许多人知识充足、物质富裕、资源丰富,灵魂却是贫穷的,急需进行精神上的“精准扶贫”,补上如何做人的基本课程。我们绝不能让精神贫穷也由暂时贫穷走向跨代贫穷,因为精神上贫穷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2004年7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发表短论《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他说,“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是无形的示范,应注意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使孩子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也曾说过:“一个没有道德的国家很快就会失去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活得体面而有尊严,怎样传承中华文化,怎样推进文化进步,是迫切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推进道德文化建设,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更要从贴近生活的细微处着手,从日常人伦着手,从家风家教着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培养伦理道德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总书记的讲话,再一次指出了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共产党员而言,家风也是德行素养、立身创业的精神滋养。党员干部更要树立良好家风,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家人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自立,为廉洁为政为官提供精神支撑,为推进优秀文化建设做出行动表率。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家风正,则社风正、民风正。美满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能成就好的个体,更能建成强大的国家。

篇5: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我在优良家风熏陶下成长

家风,是每一个人的家里必有的习惯,人人都会在家风的影响下慢慢的成长。校有校规,家有家风。然而,家风就成为我既想学习,又不想失去的“伙伴”了,接下来,我就来跟你说说我家的家风吧!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吃香喝辣。晚上还要看春晚,还必须要熬到凌晨十二点,为的是吃饺子,还要往饺子里包硬币,小孩吃到,就会得到大人的奖励;大人吃到,我们就祝他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心想事成,好运连连。

除了过节的习贯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吃饭时必须闭嘴吃,有客人到家里来要问好,坐时后背要挺直,不过有一个习惯是我学了好久才会的。

记得是我第一次学习拿筷子的时候,总是把我的食指翘起来。因此,每当我的食指翘了起来的时候,妈妈总会打我的食指,给我严厉的批评,可是我还是改不掉我的坏习惯。直到有一天中午,我吃我的饭,不知不觉的就发现我的食指竟然没有翘起来,就连妈妈和姥姥也感到到很意外,当再一次吃饭的时候,我的食指依然没有翘起来,连几顿饭以后,我觉得我终于成功的改掉了我的这个坏习惯。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都不敢说话。但是,家风,让我变得不再胆小了,而是一个既受人爱戴又勇敢的人。

有一次,爸爸的一个朋友来到家里来做客。妈妈曾经问我想不想当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孩子。如果想,就要有礼貌我当然要当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孩子了,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不敢的!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一见客人我就连忙问好,给客人沏茶,客人十分的喜欢我。吃饭时,客人总是往我的碗里面夹肉,我总是不停地说谢谢。

坐立的姿态很重要。小时候,妈妈总是告诉我坐的时候,后背一定要挺直,不然的话,长大以后后背就是弯的了。虽然妈妈不少次让我后背挺直后背,但是我总是改不掉,直到有一次,我和妈妈参加她同事的生日宴会,我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好好坐,而我却弯背,我想:别的小孩都能走得那么直,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挺直了后背,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的吃起饭来。

家风,将伴我成长,我愿与它永远的成为“好伙伴”!

好家风,我传承

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一张评比表,上面写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祖先的基因,流淌祖先的血液,享有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传承优良家风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最好诠释了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篇6:传承优良家风优秀征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之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篇7:传承优良家风 学会感恩回报

——新滩镇小学举行2014年春季主题德育活动

5月6日上午,新滩镇小学在该校操场上隆重举行了以“传承优良家风,学会感恩回报”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开学初期,该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在学生中掀起了“谈家风、话校风、正师风”的活动热潮。政教处借此契机确立了本学期该校德育活动的主题——传承优良家风,学会感恩回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德育系列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和主题班会等渠道学习、宣传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让学生懂得传承“家风”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学会在生活中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

本次集中展示活动,旨在汇报各班主题德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形式因年级而异,有直接书面汇报的,有脱稿汇报的,有班级创作的情景剧表演的,整个活动过程精彩分层,掌声不断。副校长张军在表演活动结束后对本次德育活动进行了小结,并对后段工作进行了部署。

下面的图片是本次活动的部分场景。(撰稿:杨元凯

篇8: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2006年11月起,学校开始参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未来学校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传承台北市未来学校的成功经验,持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与ICT教材教案。

为了让全校同仁具有未来学校的思维,和平高中于2006年底举办了11场次未来教师系列研习,包含未来学校理念的导入、借鉴中仑高中的成功经验、e化学习与数字课程设计、实时互动远距教学平台的应用、行动教学辅具的应用等。这是一个结合学科专业、创意课程、信息科技与教学创意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以前瞻、多元的思维,透过卓越、绩效、科技、创新等策略,塑造未来学校的专业优质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多元能力,提供学生多元的学习经验。

在第一期的计划中,和平高中成立未来学校种子教师团队,通过一连串的教师研讨过程与信息技能训练,成功地使种子教师团队的教学活动因结合信息科技的辅助而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吸引了更多教师开始尝试进行ICT教案设计与实施。在执行未来学校第二期发展计划时,提出“传统学校迈向未来学校的方法与模式”计划。以SDC为主轴,透过Peer Coaching、PBL、与TSOF GRID三个面向的循环运作,作为台北市传统型学校迈向未来学校的发展典范。其一,通过SDC的运作,发展Peer Coaching。利用SDC组织的运作及学习发展教室,在教、学、科技上执行Peer Coaching训练课程,将科技融入教室系统,通过训练专家教师、种子教师以协助其他教师,增进信息技术能力、教学与互动能力、网络学习课程设计能力。其二,通过SDC的运作,发展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专题式学习。整个PBL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一改传统的知识来源者角色,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协助学生使用学习辅具进行资料收集、寻找资源并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尝试将新的科技方法运用在专题合作学习中。其三,通过SDC的运作,发挥TSOF GRID功能,推广传统学校迈向未来学校之方法与模式。

主要内容

和平高中已走过40个年头。40岁的人各方面都应显得稳重成熟;对一个学校来说,正处于“传承优良传统,开创崭新未来”的关头。我们尝试以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学校的使命、愿景、目标、策略、各项配合措施与评估方法。

使命

由传统型学校迈入未来学校。

愿景

1. 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2.培养教师使用网络信息及eclass的能力。

3.教师能进行专业发展、研发数字课程及创意教学。

目标

1. 硬件方面:学校网络处处可上网辅合3A (anytime, anywhere, any device)环境;班班有单枪投影仪(做好防窃工作);成立SDC (School Develop Center) 学校发展中心;建立多功能计算机教室。远期目标是筹设兴建整合型科技大楼。

2. 软件方面:参与ICT教育训练教师比率达90%;各学科皆有教师利用3A概念进行创意教学;各学科皆有教师研发数字课程,参与行动研究比率达40%。

策略

作为一所传统型的学校,如何引进蓝海策略,不以竞争为标竿,而以追求价值创新 (value novation) 来建立学校特色,以迈入未来学校之林,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近代校务经营方面常引进管理学的理论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与学校的效能,定位学派管理学大师Michael Porter说:“策略是企业为了取得在产业中较有利的地位所采取的攻击性或防御性行动。”Porter提出了三个原生性竞争策略:“低成本”、“差异化”与“利基焦点”。依据Porter的主张,一家企业只能选择两类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而对应至学校的蓝海经营策略如下表。

依此论点,本校以微软提出的“未来学校”作为学校特色经营策略并寻求利基点,具体措施活动如下。

1.向教育局申请争取成为台北市三所未来学校之一,创造学校特色。

2. 寻求外部支持,建立学校透通网络。 (1) 写申请计划争取经费扩充软硬件设备; (2) 请微软公司提供各项软件的支持服务。

3. 成立专责机构。在校内成立信息中心,并设置中心主任、信息组长、服务推广各一人,负责全校所有与信息相关业务,如网络的维修、软件的维护、计算机与单枪投影仪的维修以及教师与行政同仁信息方面的教育训练。

4. 争取筹办国际研讨会。本校教师素质优秀,但平日皆尽心力于教学活动,对于各项创意教学与利用信息通讯科技(ICT)来活化教室的动能略感不足。利用筹办国际研讨会的机会,鼓励教师们参与,提升其兴趣与荣誉感,期望能顺利引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

5. 选择教师教学与行政管理之共同平台。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档案,每位行政同仁也都有其行政档案,如何让同仁们能够共同享用知识,做好知识管理的工作,必须慎选一套好用的网络版软件。经评估后,我校选用eclass软件作为学校之共同平台。

6. 教育训练。 (1) 配合各学科领域时间分科进行教育训练,如e-class的使用、部落格的设计、平板计算机的使用等; (2) 办理行政同仁研习:除e-class的使用、部落格的设计、平板计算机的使用外,针对行政管理的需要,另行教育训练。

7. 鼓励教师发展数字教材。 (1) 办理教师创意教学的分享,以及参加海内外研习活动的心得报告; (2) 举办校内数字教学教材比赛,得奖者给予实质鼓励; (3) 主动推荐优秀自编教材,参与校外比赛,促进教师发展数字教学活动。

8. 引进利基点。 (1) 与中仑高中、丽山高中进行策略联盟; (2) 与台中县和平初中缔约成为姐妹校,并进行网络课业辅导及互相参访的实质互利活动,一方面配合教育政策,关怀弱势学生,一方面藉此使本校参与的自然科同仁得以教学相长。

评估方法

本校要达成开创崭新未来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行政人员的教育训练,为评估效益,我们尝试以系统理论来作检核回馈。

输入(Input):建立学校透通网络;成立专责机构;建立共同愿景;建立共享平台e-class。

过程(Process):争取筹办国际研讨会;教育训练;鼓励教师发展数字教材;引进利基点。

输出(Output):参与ICT教育训练教师比率;各学科皆有教师利用3A概念进行创意教学;各学科皆有教师研发数字课程参与行动研究比率。

边界(boundary):例如家长的需求。

目标(Purpose):愿景的达成,可通过检核表检视各年度是否达成目标。

大陆专家点评

两岸交流, 共同提升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

喜读台北市和平高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与ICT教材教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深感和平高中的校长和老师们面对一个变化的时代不断进取、勇于尝试,以学生为中心,以前瞻、多元的思维,透过卓越、绩效、科技及创新等策略,开发学生的多元能力,塑造未来学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07年底,我随同大陆校长访问团赴宝岛参观,亲自到了和平高中学习。我看到该校的老师创新教育的许多举措,他们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硬件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该校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探究科学技术奥秘、艺术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台北和平高中是参加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的榜样学校。我们到了这所学校,就看到了“未来学校”醒目的标识和学校有关实施“未来学校”的计划,这令我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在大陆,微软(中国)公司与教育部合作,开展了“携手助学”项目,提出在大陆建设100所实验学校,组织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赴这100所实验学校所在的乡村支教。受微软“携手助学”项目邀请,我作为特聘专家参加了“携手助学”项目活动,到过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校组织参加“携手助学”项目的志愿者。

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支持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合作框架》,启动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截至2008年底,该项目已经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建成100间计算机教室并投入使用,超过10万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接受了培训,组织了三期“携手助学”志愿者支教活动,偏远山区成千上万的学生从中获益。

2008年11月7日,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计划,第二期“携手助学”计划分五年完成,重点将围绕创新教师、创新学校和创新学生展开,“三新”包括:

“创新学校”项目,微软与教育部合作,开发、部署面向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向教育部指定的1000间创新教室提供支持,建设多媒体计算教室,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平台搭建。

“创新教师”项目,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师资,将培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总计5万名信息技术教师,并组织对100个县内的10万名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辅导骨干教师。通过师资力量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学生”项目,关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项目通过开展创新学生活动、建设创新学生网络、组织创新学生论坛,并与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和大学合作,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创新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

微软“携手助学”二期项目与正在台湾地区实施的“未来学校”项目是相同的,旨在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PBL)、通过共享网格架构(TSOF Grid)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互相学习提高。相信这些计划的实施对促进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9: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一、实事求是,恪守评估职业道德

实事求是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注册资产评估师不能因个人好恶影响资产价值的分析、估算和判断,应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这些原则与财政优良传统是高度一致的。讲真话、做实事,是一代代财政人可贵的价值理念与精神风范,新中国第二任财政部部长邓小平曾指出“财政工作要照顾全局,从实际出发”,新中国第七任财政部部长刘仲藜也曾指出“实事求是是财政部门优良传统作风的精髓”。

因此,资产评估师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是评估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传承财政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基于此,本人所在的厦门市大学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将“思诚致远”作为基本理念,并具体提出了“专业诚信、客观公正、至精至诚、勤勉尽责”的执业理念。

二、专心致志,提高评估服务能力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明确指出,财政工作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评估作为一种基本计量模式,与会计、统计等计量模式相补充,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对规范经济交易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资产评估行业客观上承担着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型经济实体提供公平定价服务的职责,应当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专业服务,这些均与谢旭人部长上述指示高度契合。

评估人肩负重任,应当全面提高评估服务能力。评估行业是专业性强、涉及专业领域众多的专业服务行业,评估师不仅需要精通资产定价、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工程、数学、经济、金融、贸易等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评估师应“尽力之所及”,要努力学习各相关领域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及其他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评估师的评估服务能力。

资产评估师还应当提高与评估相关领域的服务能力。资产评估师作为具备多领域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应“专注客户需求”,除提高评估服务能力以外,还应当提高与评估相关领域的服务能力。目前,资产评估师通常可提供专业服务的评估相关领域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并购顾问、财务顾问等。这些相关领域的服务,能够丰富资产评估服务范畴,提高评估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行业知名度。

三、志存高远,研究评估新型业务

资产评估师应当志存高远,积极研究评估传统市场业务中的热点问题,充分挖掘评估领域的新兴市场。资产评估行业在财政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及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历史还很短,传统业务中也还有很多热点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资产评估师应继承弘扬财政优良传统作风,志存高远,深入研究传统业务中诸如流动性折扣、控制权溢价、市场风险系数等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经济管理方式的新要求以及新兴市场的出现,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行为和新的评估服务领域,如行政事业资产评估、文化产业评估、金融风险评估、碳排放交易评估、灾害补偿评估、创业投资评估、私募股权投资评估等。这些新的评估服务领域的出现,客观上要求资产评估师开拓视野,努力研究新领域对评估提出的新要求。资产评估师应当铭记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薄一波“登高博见,磨砺成材”的教导,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越来越广阔的评估服务领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通过《丰碑》、《传承》两本著作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财政优良传统精髓的理解,提高了对资产评估行业的荣誉感,增强了资产评估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青年评估师,我们要牢记财政优良传统,并将这些财政优良传统具体运用到资产评估执业之中,为评估行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篇10: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妈妈告诉我的。虽然我小的时候不明白,但是当我慢慢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有诚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个人连诚信都不讲,满嘴是假话怎么能不成任何事情让人信任呢?

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别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是:在四川达州的一个生活区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个小学生帮助她,把她扶起来,她却诬陷小学生,说是他们把她推倒的,让学生的家长赔钱。学生的家长在得知真实情况后,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实,他们选择了报案,最后经过公安局的调查和判案后对敲诈的当事人进行了拘留和罚款。看完这则新闻后,我想起来我们家的家风:人不能做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那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规家风来管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深灰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篇2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

我的家风是“发扬民主、平等协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尽量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之下,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开朗、乐观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小孩读小学的时候,陪同孩子一起练习游泳和书法,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同时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风与校风共同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向着目标前进,拥有美好的品格。我们又以我们自身所拥有的美好品格对他人进行影响。家风校风,让我们乘风破浪,乘“风”而长。

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

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据记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在家中,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去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看上去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在汉末乱世时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虽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了当时社会与政坛上屡见不鲜的丑闻,但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们所认同的价值。

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不仅仅是他自己,他对自己的后代要求也十分严格,还有他劝诫自己的孩子的《诫子书》流传在世。要求自己的后代一定要忠于一主,恪尽职守,不做对不起自己家族的事情。他的后代受他的影响,都像他一样,他的儿子诸葛瞻便是代表,为蜀国战死沙场。这便是门风,诸葛亮要求他的后代必须要忠心耿耿,严于律己,这才使他们名垂青史。

而在我的家中,家风便是以仁对人,以德对人。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别人的时候以善良与德行去对待别人,在对方以不逊对待自己时,仍然用仁和的态度去对待对方。因为毕竟不能以对方的态度来看待对方,也不能将对方的话反用之。只有以仁对待别人,自己才会在别人的眼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对方也会被自己所感,便也会以仁对待自己。德行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好坏的体现,德行的好坏,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品行与处事行为是怎样的,如果自己的德行是良好地,这个人在任何地方都有立足之地。而德行底下的话,不仅会为自己徒增麻烦,在别人的眼里,这便是没有修养的体现。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上一篇:《两只鸟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吕晓丽陈华凤下一篇:专心致志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