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2024-05-17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通用8篇)

篇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抓好“人、物、环、管”几个方面,也可称为安全生产四要素管理。首先了解一下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概念。

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在四要素中,“人”---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和核心。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人机系统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另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机械化、半机械化---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人机系统中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则是系统中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还是由人来操作。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人却是监视者和管理者,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差错时就离不开人的作用。譬如,在本单位生产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主控人员、现场巡检操作人员分别在各自岗位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整个人机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哪个岗位、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设备事故、工艺事故或者是人员伤害事故。所以,安全生产管理要先管好人,防止系统中的操作者与控制者、监视者和管理者操作失误、指挥失误或监护失误,从而避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即为人机系统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物料。人在人机系统中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而机器却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加强设备设施 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分析机械设备、设施及原材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并及时消除,保证机械设备、设施、原材物料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各类防护、保险、信号装置,工具附件齐全有效,机械设备、设施安全可靠运行。

环,即环境。包括光照度,生产场所具有足够的光照度是安全生产正常进行的保证;通道,安全通道是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的保证;设备布局不合理、操作空间狭小,容易发生人员伤害或意外事故;物料堆放,工器具、工件或材料摆放不当,不仅影响操作而且容易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地面状态,生产场所地面平坦、清洁是确保物料流动、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如有绊脚物、垃圾、废油、废水等,操作人员容易发生滑跌、绊倒等意外事故。

管,即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应承担的职责,并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日常操作行为,让员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是前提,但执章必严、不折不扣落实才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和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底线、生命线、高压线、铁规定”,必须“刚执行、真落实”。不仅是发生事故后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而且是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不及时也要追究责任。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和行为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绝对服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下面,讲述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案例,通过此事故案例清晰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

某啤酒厂灌装车间,有传送带、洗瓶机、烘干机、灌装机、装箱机等设备,为减轻职业危害的影响,企业为职工配备了防水胶鞋、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

2013年8月4日,维修工甲对洗瓶机进行维修时,将洗瓶机长轴上的一颗内六角螺栓弄丢,为了省事,甲用8号铅丝插入孔中,缠绕固定。8月19日,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在没有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工作过程中,乙没有扣好工作服纽扣,致使工作服内的棉衣衣角翘出,被随长轴旋转的8号铅丝卷绕在长轴上,情急之下,乙用手推长轴,致使其整个人都随着旋转 的长轴而倒立。由于乙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所以倒立时长发自然下垂,被旋转的长轴紧紧缠绕,导致其头部严重受伤而当场死亡。

在以上人机系统作业场所中,主要存在以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

人,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违反《安全规程》,未按规定扣好工作服纽扣,未佩戴安全帽并将长头发盘入帽内;维修工甲为了省事,违反《操作规程》,用8号铅丝代替内六角螺栓固定洗瓶机长轴。

物,洗瓶机长轴无防护罩(转动部位),造成洗瓶机(即物)的不安全状态。管,该单位违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新职工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直接上岗,安全管理存在明显缺陷;相关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作业现场无人纠正操作女工违反劳动防护用品穿戴的行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并整改设备隐患,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可见,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就是抓好“人、物、环、管”四个方面,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篇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为给医院所有员工、患者、患者家属及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特此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医院安全保卫工作旨在维护医院公共安全为目的,医院安全保卫规章制度通过物防、技防和人防,预防和保障医院的财物和人身的安全。

三、内容

(一)人员保护

1、凡在院的病人、员工、来访者,均应依法得到人身保护。

2、医院工作人员,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患者在医院的人身安全;门急诊就诊或住院病人的陪护者,对患者负有监护和保护的责任。

3、病房区域实行门禁管理,人员按身份识别进出:病人家属须持陪客证或探视证,来访者须持临时许可证。

4、如临床一线与患者家属发生纠纷或肢体冲突时,所在部门其他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机制。请立即拨打院内保卫处报警电话3110,保卫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在最快时间内到达现场。

(1)保安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将医院员工与患者家属分开,询问事态原由,按照纠纷处理原则将患者家属带至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处理,夜间交由行政总值班处理,能够现场调解解决的由保安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就地解决。

(2)如医院员工在院内遭患者家属殴打时,保安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并做好患者和病人家属的疏导工作,维护医疗秩序,并及时拨打“110”依法处理。

(3)一旦警方人员到达现场后,保安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保卫处人员陪同到达现场,为当事人和旁证做好笔录,并为当事人开具验伤单,保卫处指定人员陪同当事人到医院验伤。并将情况通报各相关部门。

①通报医务处、门急诊办公室、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做好当事人的情绪安抚及后续工作的安排等,必要时向分管领导报告,以保障医院的正常秩序和人员情绪的稳定。

②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安全保护,谨防外来伤害。

(二)财产保护

1、医院的公共设施、设备、钱财以及病人、员工和来访者的财物,均应依法得到保护。

2、部门负责人或护士长是本部门财产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应落实部门财产保护的相关措施。

3、门急诊就诊者或住院病人的财产,应由病人家属妥善保管。(详见《患者私人财物保管制度》

4、医院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防财物被盗、被损坏。

(1)设立电视监控系统,对人员流动量大、重点区域及容易发生偷盗事件的区域,24小时安全监控。

(2)夜间非工作场所,夜间无人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人员进入。

(3)配足保安巡查人员,落实夜间定点定位巡查工作,对病房加强巡查力度和次数,排查可疑人员。

(4)严格执行《家属探视陪护制度》,病房夜间加强保安询问力度,禁止无关人员以及没有陪护证人员进入。

(5)医院在电子显示频、病人入院宣教、院周会、医院网站等,加强安全宣教力度,教育员工、患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患者家属和来访者增强防盗意识。

(三)“防抢防盗”管理制度

1、医院严格执行《钥匙、锁具管理制度》,各部门对本部门重点部位和贵重物品等均应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电子门禁的管理工作,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2、对医生、护士值班室、办公室以及更衣室要求在无人情况下锁门和不得存放大量现金,并不定期进行安全抽查,如发现违反规定予以全院通报批评。

3、对医院职工,定期加强安全防范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4、加强入院宣教,告知贵重物品不宜带入病房,如确须院方临时保管的,由病房护士长负责办理临时保管手续。

5、医院在门急诊、住院病区内每个房间、公共场所醒目处张贴“防抢防盗”警示标志,提醒就医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6、在门急诊人流密集处,重点部位加装实时监控录像装置,每天加强保安维护现场秩序和对重点部位加强巡视。

7、百思特网医院与所在管辖区域内的渔山派出所加强联系和沟通,最大限度争取警方的支持,在门急诊高峰时每天增派中区防暴大队队员,加强巡逻。

8、对保安进行岗位培训,加强岗位责任心教育,使其能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本职工作。

(四)外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外来人员指因本单位工程或工作需要,由外单位指派临时进驻本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建筑工程公司、绿化公司、物业公司、各类维保公司、进修人员、志愿服务人员等

2、外来人员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均应佩戴医院统一制作的临时胸牌识别标志,或以工作服区别。

3、外来人员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因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纪行为者,医院将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根据情况可终止在本院的工作,请其离开医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者,将通过警方追究其刑事责任。

4、外来建筑工地单位,如因工作需要,在本单位内搭建临时工棚及宿舍等,必须报请得到医院审批同意,未经许可不得临时搭建。其建筑要求,建筑材料,易燃易爆物品,电器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布局等均符合安全要求,由本院后勤处,保卫处门审核认可,方能施工搭建。

5、建筑施工单位在医院内设置的临时工棚及宿舍内,严禁乱拉电线,严禁使用电加热器,电餐具取暖烧煮,一经发现应予以没收和处理,并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罚,如造成医院财产损失者,依法追究赔偿责任。

6、外来单位携带施工工具及物资进入本院,应书面清单分别报工程部备案,便于携带出院后查验。

7、外来单位人员如有违纪行为,本院将按有关规定处理,如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本院将报警方调查处理,直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8、外来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医院内未经许可不得动用各类明火,电焊工应持有有效的特殊工种操作证和医院保卫处签发的动火证方可上岗操作。

9、未经审批不得动用各类明火,电焊工应持有效的特殊工种操作证和本院保卫处签发的动火证方能上岗操作。

10、外来人员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应主动配合医院的治安防范,消防和环境卫生、控烟、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检查工作。

11、外来人员的所在单位,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并保持联系和协调工作。

(五)治安巡查制度

1、巡逻人员在岗巡查时,要忠于职守、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必须熟知本院区域内的各部门情况及各类设备、各种特殊物品等重要部位情况,并按要求巡查,重点部位重点巡护,当班内发现问题认真、及时处理。

2、职责范围:熟悉须巡查的区域和部位情况,并根据易发案件特点,确定巡逻时间、线路和守侯地点。做到:勤巡查、勤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认真填写《治安巡查记录》。

3、坚持昼夜24小时治安巡查管理。要求值班队员白天正常巡查各病房科室不少于3次;晚间巡查须戴头盔、携带警棍,重点巡查各重点要害部位、复杂场所不少于5次;做到按时巡查,保证不漏查,闻到异味和听到异声,需立即查明情况并报告。

4、巡查期间,对可疑人员要认真询查,发现违法犯罪分子以及扰乱医院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奋力控制和制止,及时报警并送交公安机关部门处理。发现偷盗、流氓等不法分子,应即刻擒获。

5、检查各公共设施(如电线、电话线、氧气管路、上下水管、微机网络、防火设施等)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或漏电、漏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上报。

6、遇有吵架、斗殴、围攻医护人员等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控制现场局面,并快速报告保卫处值班人员,情节严重的应立即报警110来院处理。

7、巡查时发现火警,应立即组织扑灭,并迅速报警,组织撤离,保护现场。

8、遇有重大情况时,必须有保卫处人员带班,负责组织保安人员进行全院治安巡查,确保院内治安稳定。

9、严禁患者及家属在院内花坛、栏杆等处晾晒衣物。

(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安人员管理制度

1、保安协助负责医院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医院保卫处有权统一调度安排,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接受岗位培训教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障医院安全工作。

2、保安员上岗期间,必须按医院规定统一着装,着装佩戴要整洁,严禁制服、便服混穿。

3、上岗期间保百思特网持良好的站姿、坐姿、抬头挺胸、不得弯腰驼背、袖手、叉腰和倚靠任何东西,或搭讪闲聊、手插裤袋等不雅动作。

4、使用礼貌用语,遇到病陪人及来访者时必须做到让道、微笑、问好,必要时主动给予帮助。

5、严格遵守医院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遵守作息时间,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替换班;严禁酗酒、赌博等;工作时遵守医院控烟规定和《员工守则》,不看书报、接听收音机、吃零食等;当值时间严禁打闹、私自离岗。

6、服从领导工作分配和指挥,学习掌握岗位职责要求、业务技能和工作程序。

7、提高工作责任心,当患者、家属、来访者、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机智、灵活、妥善的采取措施,全力保护患者、家属、来访者、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8、熟悉医院消防安全、突发事件等应急处理流程,果断处理岗位发生的问题,发现可疑人员和异常情况要礼貌进行盘查和监控。遇火警或其他突发事件必须全力投入现场抢救保卫工作,严禁借故逃避。

(七)门卫安全管理制度

1、医院在重点保卫区域设立门岗保卫制度,派专职保安人员值班,对来访者执行身份设别和登记进入制度,维护医院良好的秩序。

2、保安人员应坚守岗位,热情服务,熟悉医院各科室的分布情况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有关引导和解释工作。

3、保持工作区域内的环境卫生整洁,玻璃明亮、台面无积灰、地面无垃圾。

4、严格执行人车分道行驶的规定,早上八点以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禁止非机动车从医院正门进出。

5、医院物资被携带出院,必须凭借监管部门/科室开具的出门证明,经保卫处核实出门单与实物一致后才可放行。

6、接受夜间医院安全巡查工作时,做到脚勤、医院安全保卫规章制度鼻闻、耳听、眼看,并做好关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关窗、关灯、关水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值班领导报告,发现治安案件等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

7、夜间对无人区域等重点安全保卫部位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

8、当院内发生各类医患纠纷时,要勇于挺身而出,及时保护医务人员或病人的人身安危,及时缓解矛盾,耐心做好解释、劝解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八)视频监控室值班制度

1、视频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及高度责任心,密切注意各部位情况增强安全观念,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2、视频监控室值班人员负责24小时监控闭路电视、防盗报警信号,发现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报告。

3、视频监控室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应将机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有无可疑情况要交接记录清楚。

4、视频监控室值班人员在值班室时对所观察到的非正常情况、可疑人物,应详细记录,并视情况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措施。

5、视频监控室值班人员要对视频监控录像内所发生的事故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记录。

6、非监控室人员不准进入,任何人不准在监控中心会客聊天。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不准离开监控室。

7、视频监控室的视频监控录像使用登记制度,对图像信息的调取人员、调取时间、调取用途等事项进行登记。

8、视频监控室的视频监控录像不得擅自删改,故意隐匿、毁弃留存期限内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的原始记录;不得买卖散发、非法使用视频图像信息资料。

(九)视频监控室管理规定

1、监控查看管理

(1)监控系统由医院保卫处消防监控室人员负责监控室的管理工作。

(2)监控人员不定期于每班两次频率检查范围内的工作,并作好当班的资料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向保卫处汇报。

(3)严格按规定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无故中断监控,删除监控资料。

(4)监控用的计算机不得做与监控工作无关的事情,一经发现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

(5)认真学习监控的操作规程,维护和保养好监控设施。保持图像信息画面清晰,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6)负责监控室的卫生清洁,保持室内干燥,设备、布线排列整齐。

(7)严禁非监控室人员进入监控室。

2、图像信息保存、使用登记制度

(1)监百思特网控系统图像实行自动保存。

(2)外来单位人员查看监控图像需经保卫处批准,填写监控信息图像查看记录表,对图像信息的调取人员、调取时间、调取用途等事项进行登记。

(3)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制、查询或者向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传播图像信息。

(4)任何人不得擅自删除、修改监控系统的运行程序和记录。

(5)任何人不得干扰、妨碍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6)非监控室人员严禁进入监控室。因工作需要调阅监控找资料的需经医院保卫处批准,并做好记录;

3、安全保密制度

(1)监控室工作人员使用数字硬盘录像机后,要及时主动设置密码。

(2)严禁将数字硬盘录像机密码告知无关人员。

(3)未经审批,非值班人员严禁使用操作数字硬盘录像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4)任何人不得擅自提供、传播图像信息。

(5)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在监控室以外的场所议论有关录像的任何内容。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监控室内突发停电或监控系统故障,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监控人员应立即上报,并及时通知维保人员进行修理,排除故障,告知值班保卫人员加强医院内安全巡检。

(2)如发现外人强制入侵,应立即上报,并组织值班保卫人员到现场阻止,问询入侵原因,做相关记录,视情节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通知公安机关。

5、系统运行安全保障制度

(1)维保人员要定期(每周)对数字硬盘录像设备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应及时清除;清除不了的,要立即上报。未经允许,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或光盘。

(2)每季度定期检察监测系统线路和设备,超出服务期限的设备要及时更换。

(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进入监控室。

(4)严禁带零食进入监控室,室内严禁烟火,水杯应放置在远离电器设备的地方。

(十)治安管理培训制度

1、每年开展全院性治安安全“防盗防抢”、财产及人身安全的培训。

2、治安培训,必须全员参加,由保卫处负责实施培训工作。

3、保卫处对全院保安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牢固树立安全忧患意识。

4、定期聘请公安机关民警对医院保卫处员工及安保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理论培训。

5、重点加强在门急诊保安人员的岗位培训,掌握发生治安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由病区责任护士,落实对住院患者及家属对“防盗防抢”,保护财产及人身安全的防范意识的培训宣教工作。

四、附件:

1、医院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医院治安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图;

2、保卫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图。

五、参考文件及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2、《卫计委公安部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篇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知识供应链是由美国的“下一代制造项目”提出的, 是指通过需求与供应关系将知识的供应、创新、传播、使用等过程的相邻知识结点联系起来的, 把概念转换为知识化产品, 再到最终用户的一个功能网链。J.Rechard Hall& PierpaoloAndfiam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出知识链的概念, 认为知识链是一种管理供应链隐性知识的方法。知识链的管理过程其实就是核心能力的识别、培育和转换的过程。

二知识供应链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危险源知识的获取

在煤矿安全生产流程当中, 知识获取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识别, 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识别主要针对于各系统和部门在工作活动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辨认, 并依据各部门自身的要求, 提取出其中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环节, 并加以识别和检验, 通常来说, 一般包括以下三类的知识获取方法, 即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在经验分析法中, 生产人员依据现场生产的实际状况与原有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对照, 对危险源进行鉴别。经验分析法通常包括可采用列出清单进行分析的工作任务分析法, 向相关人员直接沟通的直接询问法, 对生产现场进行勘察后得出结论的现场考察法以及针对原有记录进行检索的记录查询法等。

在系统安全分析法中,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危险源识别表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的排查, 在结合经验分析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 使用危险源识别表对系统进行对照, 以分析和鉴别出生产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而在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中, 安全生产人员同样结合了经验分析法的重要因素, 结合已发生的某类事故的关键性特征, 对生产现场各系统和环节进行详细的辨识, 对于具有同样事故致因危险源因素的环节加以重点控制, 并针对其进行风险分析, 以加强煤矿对于重大事故的预测能力。

2.危险源知识的选择和生成

危险源知识在形成以后, 将需要与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 对知识进行选择并生成最终的知识归档模型, 在煤矿安全生产当中, 知识模型的建立需要与业务生产流程相结合, 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活动和知识结合的判断和分析, 得到并建立有助于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并最终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 在于为实现人、机、环、管四要素的和谐运作, 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产环境, 并合各环节在安全生产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以实现最大的作用, 开成最大的合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建立过程, 也正是分析鉴别出的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 加以选择并生成最终危险源列表的过程, 也正是风险管理控制的目标所在, 为达此目的, 需要将知识与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流程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生产业务流程分析。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 业务流程包括一系列将煤矿企业的输入的包括劳动力、机械动力、安全生产助力输出转化为成品煤炭资源的过程, 其核心生产流程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目标定位和区位竞争优势是否充分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也是煤矿企业为社会做出主要贡献的环节。而非核心业务流程则包括一些次要的, 辅助的业务流程, 它主要对核心业务流程起着辅助性的, 非关键性的, 非决断性的支撑性作用。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 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多个核心业务共同作用才能达成, 而每个独立的核心业务通常又可分解为不同的核心流程, 而每个核心流程中都有可能关联到诸多前期所分析出的危险源知识, 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中包含的危险源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检测出其在多个环节中存在的价值, 并加以权重表述, 将能直接有效的将需要关注的危险源知识选择出来, 并生成最终的危险源库。

危险源分析与关键性活动。在煤矿安全生产流程中, 不同活动的危险程度各异, 某些活动的危险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运营态势, 在危险源的识别当中, 可充分的应用80:20法则, 把与重大危险源相对应的核心生产流程定义为关键性的活动, 同时将对应的危险源知识定义为重点需要进行风险管控的知识环节, 最终实现确定关键活动与安全生产责任、和危险源的对应关系, 从而最终确定在关键活动中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并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为核心, 针对核心流程、核心的危险源进行管控的风险识别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生成与危险源分析。在核心流程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同时, 危险源知识的选择和生成也为更高一级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对系统关键性活动的整理, 对危险源的分析和判断, 可以梳理出危险源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关联。事实上, 安全生产每个核心流程均由多个包含危险源的关键性生产活动完成, 对于危险源整体的分析和整合, 将直接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危险源管理的安全生产知识体系的生成。知识与关键性活动可以由几个方法生成, 即通过明确需要完成的关键活动的标准, 对应的危险源的标准, 分析为获取实现整体生产流程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对系统现有的安全生产知识进行梳理后, 明确现有知识状态, 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界定取决于知识是否能够构成生产管理知识能否实现关键性活动, 并建立一套由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构筑的风险管理体系。

3.危险源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煤矿风险管理控制技术的实践实施工作由安监部门具体负责, 调度室、各有关科室配合工作, 其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门承担。通过对危险源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肥田煤矿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动态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 全矿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普遍提高, 使事故隐患的发现更加及时、迅速, 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全面、彻底, 并使过去不易发现的一些隐患, 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全矿各类事故隐患的次数、严重程度逐月下降, 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因此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新办法。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落实效果良好。煤矿风险管理控制技术项目实施期间,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明确了管理方针、目标和矿内各层次不同单位、部门的职责权限, 对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的作业、管理与考核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结论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峻的安全问题, 本文创造性的把知识供应链模型与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构建了一个安全生产知识的获取、选择、产生、内化、外化与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 把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有效的整体到生产业务的流程当中, 对于组织和个人拥有的知识不断的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共享利用, 使知识与安全生产实践中的活动联结起来, 有效的实现了知识与流程活动的叉,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大明.煤矿安全系统工程[M].山西: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5

[2]施式亮.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中南大学, 2000

[3]袁增仁.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4]杨大明.煤矿安全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

[5]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司.2010年国有煤矿安全状况分析报告[R].北京: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司, 2011.

篇4: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安全管理 人员知识 素养

0 引言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素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也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一名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人首先要有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辩证分析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正确理解“安全第一”的方针。

人类生存发展要创造物质财富,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危险、有害因素产生事故,人们为了既能够得到物质财富又能够免受伤害所以产生了安全管理。也就是说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产生的。安全的目的就是要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以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以及各种危险的发生,从而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安全第一”是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但这个“安全第一”是有条件的,它是指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企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管理实际上是生产的一个分支,是为了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不能因为要搞安全就不要生产。但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也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使得生产中断。生产与安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不能过分的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因此也就有了“五同时”。企业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没有生产活动,安全问题就不可能存在;没有安全条件,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监管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考虑安全和生产到底谁重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整个生产工作过程中,放在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上。正确了解“安全第一”的方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协调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每一个不安全因素,落实整改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安全和生产的和谐统一。

2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与法规

现代生产的特点是高科技、大规模,但是如果发生事故,人员死亡严重,损失也是巨大的。针对我国的发展现状,为了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法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及与其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是安全工作的根本。掌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才能够有法可依。安全工作怎样开展,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负有哪些责任,员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各级责任人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获得什么资格才能从事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都应该掌握。

3 掌握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管理是安全各项法律法规的具体实现。科技时代,仅仅用经验来进行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掌握以下管理方法:

①系统安全。把设备、设施、工作场所纳入到一个系统来研究,从整体来把握,从具体细节来控制,才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②人机工程。控制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预防减少事故的方法。

③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識。哪些状态是危险的,哪些物质是有害的,只有准确的辨识出来,才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因此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最基础。要想能够辨识出这些因素,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等等。

④应急救援。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搞好预案的编制及应急响应训练。只有做好了防范措施,我们才能够在事故发生时,临危不乱,有效的减少事故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以上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经过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推行此体系的实践证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采用合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原则与方法,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助于企业主动地贯彻执行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并满足其要求;有助于企业对潜在的事故做出响应;是前几项管理要点的系统的综合。因此对于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知识并深入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与日益发展的企业相适应,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的学习是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没有知识做后盾,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安全工程是一个交叉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建筑、矿山、化工、铁路等等一切可能的生产领域的知识,因此,只有尽可能多的掌握安全法律知识及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才能够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发生事故时,才能够正确划分责任,依法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各种行业技术标准是我们安全工作的行为准则,掌握了这些知识技术,管理才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同时知识技术又是我们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的前提。对事故现场的痕迹、状态、残留物进行怎样的分析、验证,我们才能推论事故是怎样发生的,针对事故我们提出什么安全技术措施,才能够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这些都需要掌握技术知识。而且对于安全产管理人员来说所,仅掌握所从事的行业的安全法律及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随时更新,深入学习。

5 职业素养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具备必要的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①要有责任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一员,担负着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重任,需要有更强的责任心。因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有了责任心方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及早谋划、未雨绸缪。

②要有协调、组织能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与同级部门、同行、职工、政府主管部门等单位打交道,需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调、解决生产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较好的协调、组织能力。

③学习能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是不断更新的,安全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时时学习,与时俱进。必要时增加自身的内存条件,如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职业安全健康审核员等。

6 结束语

现代企业需要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策划,能与时俱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而要想具备足够的知识与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探索,相信通过持之以恒,不断地努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定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隋鹏程.防止事故五项原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6年第2期96-97.

[2]邢利军,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08年第4期.

[3]刘云江.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析[J].价值工程,2010(09).

篇5:库房的安全管理知识要点

1,仓库意外的事故原因

仓库一经发生意外,关系到人员的安全及财物的损失、因此,仓库安全的预防及维护,应特别予以重视。

(1)、不安全的工作环境;

(2)、不安全的作业方式;

(3)、堆放方法错误;

(4)、超量存放;

(5)、警戒与防护不当;

(6)、其他如运搬作业不当等。

2、仓库事故预防之道

(1)、仓库安全方面

仓库主管平时应训练仓管人员熟悉各项安全法则,做好各项防止人员与物料发生意外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 标识具有警告及禁止的含义,如所有危险标记,装有危险品的容器及禁止烟火等。均漆以红色标志;● 黄色漆具有特别注意的含义;

● 绿色有指导安全的含义;

● 白色或黑色相间的斜线,用以指示目标物;

● 紫色指示物品有放射性危险等。

(2)、仓库消防方面

仓库平时应该组织所有的员工成立消防组织,配备各类消防器具,定期施以救护训练与演习。● 火灾的预防

a、仓库应严禁烟火,电灯及电线绝缘良好,并作定期的检查。

b、保持仓库清洁,下班前应巡查一次,再锁库房。

c、以自燃得物料,堆放时勿积压过重,或时间过长。

● 火灾的救护

当大火发生时,应先迅速利用现有的消防设备,尽力救护扑灭,并立即通知最近的消防队前来施救。

3、仓库防盗方面

盗窃的发生,多数是因放置场所不当或仓库位置、构造、关锁不当等,因此仓管员须时时注意以下几点:● 限定仓库人员出入,其他人员一律禁入;

● 下班或休息时,钥匙一定要保管好;

● 容易被盗物品的收藏处应通知值勤警卫人员,要求其加强巡逻。

● 小件而高价的物品应加锁保管;

● 仓库进出应登记,包括时间姓名,任务等记录,以备日后查明之用。

4、仓库劣料方面

篇6: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6页

第十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一)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含)人以上死亡;一次造成100人(含)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二)特殊行业或者领域的事故等级划分(5类特殊行业)

1.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

2.火灾事故:分为三类,特大、重大和一般火灾事故。

3.水上交通事故:分为四类,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4.民航飞行事故:分为三类,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飞行事故。

5.铁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

二、事故的分类

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

(二)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三)依事故监督管理的行业不同(8方面)

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责任

(一)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二)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四)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事故单位负责人既有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责任,又有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的责

任,即事故报告是两条线,实行双报告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既有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的责任,又有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6个小时内)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4个小时内)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个小时内)

(四)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一)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6方面)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简要经过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核心要求在于“全”和“简”。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7页

6.事故的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有关规定

1.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事故;

3)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各类事故。

调度快报事故范围: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行业领域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煤矿一般事故,较大以上涉险事故,事故性质暂时不清的较大及以上事故。

2.调度快报

(1)调度快报内容:时间、地点、单位名称、规模、生产能力、事故类型、事故简要情况,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抢救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等。

(2)调度快报时限

1)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较大及以上事故报告后,要在2 小时内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对事故暂时不清的,可先报送事故概况并及时跟踪,或有新情况续报。

2)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一般事故报告,每周五前和每月末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快报的方式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3.统计月报

(1)统计月报内容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事故类别等。

(2)统计月报时限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按要求,于每月6日前,将上月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卡片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统计月报的报送方式

各类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报告;煤矿企业由煤矿安全检查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检查机构的地区,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伤亡事故统计软件通过专用网络报送伤亡事故统计卡片;尚不具备专用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公共网络报送事故统计卡片。

4.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几个问题

(1)以高等级事故因素为先确定事故等级(2)事故等级的变化调整(3)事故报告项目的界定标准(4)事故性质的界定

第三节 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事故调查工作的职责划分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调查

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煤矿事故的调查。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3.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由铁路管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

4.跨行政区域发生的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三)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调查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由上级政府组织进行调查:(5种)

1.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

2.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同类事故;

3.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4.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5.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8页

(四)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事故调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一)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基本条件: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产生: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设副组长1~3人。

四、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及权利

(一)事故调查组的职责:(9个)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6.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

(二)事故调查组的职权:(3个)

1.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

2.有权获得相关文件、资料。

3.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

1.有品德操守。

2.有工作操守。

3.要守纪、保密。

4.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六、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法和调查方法

(一)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式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通常分设3个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等。每个组的分工大致如下:

(二)事故调查常用的工作方法

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调查取证、技术鉴定、事故调查常用方法和事故分析)

1.事故调查取证:5方面工作,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和现场摄影及绘图

2.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时间。

3.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4个)

变更分析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关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

4.事故分析:在事故原因分析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七、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熟悉)

(一)事故调查时限

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不超过60日。

(二)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6个):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的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事故调查报告附件应当包括的内容(2方面)

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2)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的签名页。

第四节 事故处理

一、有关事故处理的规定(4个方面规定)

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追究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非常重要,也是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的核心环节。

(“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补充:第三节介绍了事故调查处理的的两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尊重科学的原则;还有“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加上这节介绍的“四不放过”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事故调查处理一共有四个原则。

(一)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

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即按事故等级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批复。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9页

特别重大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其他级别事故15日内作出批复。

(二)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

有关机关应当按各级政府的批复,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按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检查

事故发生单位应吸取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应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事故处理情况的公布

事故处理情况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向社会公布。

二、有关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4方面规定)

(一)行政责任

1、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规定

行政处分主要是对职务性过错的制裁,它包括不作为失职处分和作为失职处分。(5个)

(1)防范性工作失职处分;(2)确保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失职处分;

(3)安全审批失职处分;

(4)监督管理失职处分;

(5)事故调查处理失职处分。

2、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罚规定

(二)刑事责任: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犯罪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渎职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个步骤)1.设计。2.收集资料(现场调查)。3.整理资料。4.统计分析。

二、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统计资料的类型: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通过度量衡的方法,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

2.计数资料: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3.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二)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6个)

变量、变异、总体与样本、随机抽样、概率、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统计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5%,就是小概率事件。

三、统计图表的编制

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6种情况)(需要记忆)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

1.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

2.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

3.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

4.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

5.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6.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

统计图的类型:(1)条图。(2)圆图或百分条图。(3)线图。(4)半对数线图。(5)散点图。(6)直方图。(7)统计地图

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一、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率(中毒率):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平均人数×100% 2.患病率:表示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数×100% 3.病死率:在规定的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某病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40页

4.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6个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

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3.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1)普查(overall survey)。(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3)典型调查。

4.确定样本含量

5.确定资料的搜集方式

6.确定观察指标。方法(4种):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

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 ≥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3个)

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事故统计的步骤: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整理

(三)综合分析

事故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3种)表达。

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绝对指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4大类)

(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三)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

1.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2.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3.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4.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5.民航飞行事故统计指标

6.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7.渔业船舶事故统计指标

(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

1.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2.统计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2)事故情况。(3)事故概况。(4)伤亡人员情况。

3.报表的报送程序: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采用逐级上报的程序。

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统计法 :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

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

常见事故统计方法:(7个)

1.综合分析法

2.分组分析法

3.算数平均法

4.相对指标比较法

5.统计图表法

6.排列图

7.控制图

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E = Ed + Ei

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记住)Vw = DLM/(SD)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3)千人经济损失,Rs(‟)=E/S×1000

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4)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篇7: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现代汉讲词典》对“事故”的解释是: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在同际劳工组织制定的一些指导性文件,如《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与通报实用规程》中,将职业事故定义为:“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我国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同务院令第493号)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

成人身伤广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广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足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l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广,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l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等级标准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综合来讲,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伤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二)事故隐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海因里希法则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 666件,轻伤48 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l: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五)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六)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对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 8218--2009)标准(见附录一)中,表1将容易引发事故的78种化学品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归类,划分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6大类9小类,给出了78种典型危险化学品属于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表2给出了其他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6大类9小类属于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

三、安全、本质安全

(一)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的英文为。safety,指健康与平安之意;梵文为sarva,意为无伤害或完整无损;《韦氏大词典》对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示的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二)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一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一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

篇8:推进石油物探安全管理的基本途径

石油物探及其方法:

石油物探是指根据地下岩层物理性质的差异, 通过物理量测量, 对地质构造或岩层性质进行研究, 以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方法要根据各种岩石密度、电性、磁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 与这些性质相适应的主要的方法有重力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4种方法。由于地震勘探是石油物探中探测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 虽然勘探成本高於其他石油物探方法, 但由于它的勘探效果较好, 已成为石油物探中最有力的勘探手段, 而且应用最广。

地震勘探的原理是用高爆炸力的炸药在地面激起人工地震波, 利用计算机来对震波的反射或者折射进行计算后从而勘测地质和石油存储量的一种方法。由于地震勘探要使用高爆炸力的炸药, 所以, 危险性也最高。

地震勘探都是在野外进行作业, 作业的场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尤其是石油地震勘探经常在沙漠和海洋地带进行作业, 再加上上面说到的采用炸药爆破作为震源, 都显示出它极大的危险性, 所以, 石油物探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地震物探的

2 石油物探安全管理

2.1 加强石油物探安全思想教育管理

要进行安全管理, 只有管理人员的参与是不行的, 要切实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 在工作中主动自觉的进行安全生产, 再能从根本上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石油物探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物探安全生产重要性教育、物探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纪律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三个方面。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教育要求作业人员克服生产作业中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正确处理安全和生产、经济效益的关系, 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要求作业员在生产中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做到不违章指挥、作业, 不违反劳动纪律。事故案例是血的教训, 进行事故案例教育能让作业员从事故中看到生产事故的危害性, 起到警醒作用, 有助于作业员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出防止类似事故的预案和措施。

2.2 石油物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物探野外作业作为石油物探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安全管理, 也是物探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

由于野外物探作业的特殊性, 其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对对人员的安全管理、设备和仪器的安全管理、环境的安全检测和对爆破物品的安全管理四大部分, 对野外勘探作业进行安全管理, 应该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2.2.1 勘探人员的安全管理

野外探勘的特殊性和艰苦性对勘探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 在野外勘探前, 要先对石油勘探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能适应野外生产时恶劣的环境。

石油探勘也外作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 按照归家的相关规定, 还要求作业员都持证上岗。这不仅是依法办事的体现, 也是切实保证作业员安全的基本保证。

另外, 还要对勘探人员进行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 介绍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和地理概况, 让其对当地环境有一定了解, 制定相应的应付措施, 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能够自救。

2.2.2 相关设备和仪器的安全管理

出队前, 还要对野外生活用具、保健药品和医疗急救等用品进行检查。若有野外宿营的需要, 还要检查宿营装备的准备情况。检查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性能, 确保他们能够可靠地运转。

2.2.3 环境检测的安全管理

野外勘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要根据勘探区域所在地区和季节的变化进行安全管理。根据勘探区域是否在山区、林区、高原、平原、沙漠、沼泽、水上、放射性区域的能够不同的区域特点, 制定相应的区域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季节的高温、寒冷、风暴、降雪、降雨、雷电等特点, 制定相应的季节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2.2.4 对爆破物品的安全管理

1) 爆破物品运输时的安全管理。对爆破物品进行运输首先必须要有公安部门颁发的运输许可证, 严格按照爆破品禁止用飞机。汽车、火车等乘客较多的运输工具运输, 要用专门的运输工具,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之后, 再进行运输, 以保证运输的安全进行。在运输的过程中, 也要按照爆破品的运输规定, 和其他的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以免交通事故导致的爆炸事件发生;

2) 爆破物品储藏安全管理。爆破物品属于易燃易爆品, 所以要进行专门的管理, 贮藏在专用的库房中, 严格按照爆破品的放置规定放置, 以免发生意外。还要对爆破品的进出都进行专门的记录, 禁止违法出入爆破物品现象的发生。库房内严格禁止烟火, 看管人员要保证库房内的干燥、通风良好和清洁;

3) 落实爆破警戒。高坡环节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关键点, 在爆破之前一定要切实做好安全警戒。爆破工作站要选在安全地段, 以确保爆破员的安全, 爆破员在爆破前还要对炮点、药量、井位、桩号等各项爆破工作进行核对, 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到位。以炮点为中心井炮200m以内、水炮300m以内禁止人畜和车辆的进入。在进行水下爆破时, 爆破前报告有关的港监和公安部门, 以提前做好遣散船只的工作, 且水下爆破禁止使用导火索起爆。在雷雨和杂散电流干扰强的地区不能使用电力爆破。

发现盲炮, 要把爆炸机上的炮线霸道之后再进行检查。如果没有盲炮, 炮响后10min后禁止人员进入炮点, 以免中毒。如果不能确定有没有盲炮, 则要经过10min~20min后才可以进入爆破点进行检查, 以防盲炮突然爆炸造成人员的伤亡。完成爆破工作以后, 要及时把现场恢复原状;

4) 爆破物品剩余的处理。爆破物品应该按计划进行购买, 尽量避免剩余物品的出现, 以免影响社会安全。若爆破后有剩余, 也要在现场进行处理, 或者销毁工作, 禁止将爆破物品违法带出作业现场。

3 结论

综上所述, 石油物探管理要从人员、物资、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 才能保证物探作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焦桂行.浅析地球物探方法在煤田采空区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31 (7) .

[2]任永强.对于石油物探发展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 2011 (1) .

上一篇:北京朝阳区小学排名下一篇:主题班会项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