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换位思考

2024-05-12

教师换位思考(共10篇)

篇1:教师换位思考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提到教师要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面对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要处理好,能给予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要耐心说服教育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到之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体罚学生。

换个角度去思考,是对对方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护。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真诚的态度,是不能做到为对方考虑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用满腔的爱心去对待他们,要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

还有一例:课堂上老师写了错别字,学生当场揭穿。教师尴尬了,但死要面子,美其名曰“笔误”,更有聪明人士,头脑极其灵敏:“老师是故意写错,想考考你们。”可有多少学生信了呢?反之,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如果学生说“笔误”,说“考考老师”,教师能沉默吗?就是学生不说此类话,老师肯定也会把“小事化大”,把它搞成一个“批判大会”,认为老师的苦心教育算是水泼在筛子上了。

但可悲的是,很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错了什么。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就象只有把“鸟儿”当作“鸟的天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角,才会更全面地、更客观地、更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教育也需要用这种全局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就不会下课铃响了,当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时,自个儿还津津有味地讲着;当学生犯了错,就用不适宜的方法、手段进行处罚;因为是后进生,所以剥夺了一切体育活动的时间„„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你就会明白学生眼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号,因为他们确实不明白。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因学生带来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代之以明媚阳光。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就会重新认识一个世界。

篇2:教师换位思考

——关于“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的一点体会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一、站在学校的立场思考

学校和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利益共同体,而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如果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同意学校的安排,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学校的意见呢?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学校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那样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快乐。

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

过去我很难体现家长们的心情,如今我已经身为人母,我的儿子也有了他自己的老师。我发现自己作为家长,自然的对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有高尚的情操、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沉淀、阳光而充满激情、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课堂简约而有效、对学生公平公正、有创新精神等等。经过“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后,我理解每位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并且清楚的知道作为教师有着它本身的职业要求,必须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好,哪些事情不能做,只有如何做才能成为家长所信任的教师。

三、“假如我是孩子”——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对孩子们“居高临下”,我们总是习惯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帜要求他们做这做那,却忘记俯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下课铃响了,我们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拖堂,自以为是为学生好,却忽视他们的感受。学生作业没有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会大

声斥责却没有耐心听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口中的任何理由都是我们心中的借口……首先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拖堂的问题。孩子们上了一节课,课堂上他们被要求注意力集中,而当他们听到下课铃声时,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分散,换位思考一下,当孩子听到下课铃声时,他是多么希望老师马上下课,然后他们可以好好休息,尽情玩耍,不用像上课时那么受拘束。可是如果老师拖堂了,他们休息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而室外其他孩子玩耍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又是对孩子极大地诱惑。这样,他们的心思就完全不在老师那几分钟的讲解题目上。试想一下自己,自己在做学生时也不希望上课的老师总是拖堂,所以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放松的时间,教师应该做到准时下课,不拖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该如何保持一颗童心呢?我觉得,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学会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放大他的优点,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帮她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错误要加以分析,正确对待,给他改正的机会。总之,要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篇3:教师换位思考

一、教师对“付出与索取”认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物质、金钱、利益等对人们现实生活和思想认识的冲击, 对于“付出与索取”, 只有一部分人当付出大于索取时因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产生成就感, 进而感觉快乐幸福; 多数人当付出等于索取时会觉得心理平衡, 心安理得;大多数人当付出小于索取时, 才会心满意足, 怡然自得。

笔者同课题组成员组织我县某校师生就“付出”与“索取”价值观念做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问卷189份, 偏向付出者42份, 占22.2%;偏向索取者96份, 占50.8%;认为付出与索取等同的51份, 占27%。 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 目前某些教师对“付出与索取”的心理认识失衡:工作拈轻怕重, 名利丝毫必争, 思想态度消极, 出工不出力。

教师对“付出与索取”认识上的失衡, 加之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影响, 导致个别还处于心理塑造期的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价值观念逐步偏离正轨, 不追求勤奋努力, 只贪图索取享乐, 坐吃山空、自私自利、闹骚满腹, 思想行为偏激, 道德情操低下, 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压力和困境。

当下教师作为社会进步的思想力量, 作为引领下一代树立正确认识的园丁, 应该更多地宣扬并践行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 要正确看待“付出与索取”, 恪守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操, 在一丝不苟的真诚付出中展现高洁的人格魅力,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换位思考, 正确认识“付出与索取”

付出与索取是不为物质利益所奴役, 以无私、仁爱、真诚、愉悦、健康的身心实现有效学习和创新工作的正确思想。 教师作为特殊的工作群体, 要通过对不同角色、不同工作等方面的换位思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正确认识“付出与索取”, 以平和心态、平衡心理面对工作和生活。

首先, 从不同角色换位思考以正确看待付出。 比如,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和真诚付出, 会改变学生的认知和命运, 让学生终身铭记, 也会把老师永远尊敬爱戴。 ”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作为家长, 期望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 成人成才, 终身受益, 永远感恩老师。 ”这样教师便会认识到对学生的付出既是承担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更是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 即便付出大于索取也会成就满满, 倍感自豪。

其次, 从不同的工作换位思考以平衡心理。 其实, 现实中很多人都会抱怨自己工作辛苦, 付出多获得少, 站在此岸总感觉彼岸风景更好。 比如, 换位假设自己是环卫工人:早起、晚睡, 在人们还未出门前或歇息后工作, 又脏又累, 能挣多少工资? 通过不同性质工作的换位思考, 教师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付出与获得是否对等, 从而在“付出与索取”上保持心理平衡。

最后, 从自身的“付出与索取”反思, 保持健康平和心态。教师作为“社会人”, 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要时时扪心自问, 自己对待工作真心付出、全心努力了吗? 自己的获得与付出对等吗? 有些人对待工作马马虎虎, 即使对学生、对教育的付出也是违心的表面工作, 但在个人获得上总是斤斤计较, 甚至满腔愤懑、诋毁组织、说三道四。 如果能时刻反思自身的思想和工作, 就会在对价值的索取过程中, 保持平和心态, 进而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三、多措并举,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切实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一是不要把整个社会过高的道德要求强加在教师头上, 让教师背负太大的道德压力, 教师也是“人”, 也有良好物质生活的追求, 不能因为教师对物质方面的追求而扣上道德低俗的高帽子;二是要在全社会切实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从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到全民大众, 要认同教师的付出, 提升教师的话语权和社会地位, 减轻因清贫带来的社会压力及自卑感引发的身心伤害, 用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树立教师健康、自信、引以为荣的从教心态。

(二) 落实各项倾斜政策, 全面提高教师待遇。

虽然各地都一再呼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但现实的问题是教师工资增长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很多地方的教师收入仍在底层, 他们同其他群体及其他行业的人在一起, 总是因为收入低廉直不起腰、抬不起头, 怎会提振工作的信心呢? “教师要安守清贫、甘于寂寞、无私奉献……”, 这样的话语感觉在现实中越听越虚伪越没底气。 只有不断提升物质待遇, 对等教师的深层付出, 才能引领广大教师更加安心地工作。

(三) 强化教师职业理想教育, 弘扬社会发展正能量。

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任何职业都必须开展。 教师职业自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 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实施, 既要激励教师发展自我, 努力工作, 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 又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付出与索取”, 树立正确价值观, 追求高洁理想, 弘扬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

(四) 完善科学评价制度, 肯定教师的隐形付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成果的长效性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建立并完善教育工作追踪评估体制, 肯定不同学段、不同科目教师对教育对象的隐形付出, 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 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索取, 感受回报, 树立积极崇高、平和健康的心态。

篇4:教师换位思考 学生轻松乐学

【关键词】教师 换位思考 轻松 乐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8-01

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下课铃响了,讲台上,老师依然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不耐烦的、窃窃私语的、东张西望的、焦急的……更有一些大胆的学生要求上课老师快点下课。而这时,拖堂的老师都振振有词:“我还不是为了让你们多掌握一些知识,又不拿加班费,就是直接拖到下一节课上课,学生也应该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教师如果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结果 可大不一样:“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五六位老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啊!老师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又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受得了吗?”如果教师能这么想,事情就好解决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 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换位思考”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益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利润将源源不断;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教学,都将变得很容易。在社会中,换位思考无时无刻不存在:当别人不理解你时,当人际交流不畅通时,当怨恨无法释怀时……请你试着从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许,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心胸宽广、聪明睿智,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也会技高一筹、棋先一招。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是不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深刻的了解?他的心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换位思考,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的教育中,有些问题学生常常是训斥的对象。教师在批评这些学生时,因为情绪激动往往措辞严厉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致使学生自暴自弃。如果教师换个角度,捕捉这类学生的闪光点,呵护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下产生自信,那效果岂不更好?

在现行教育中,我们教师眼中往往只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校内外活动,这些“幸运儿”抢尽了风头,有些甚至因为机会太多产生厌倦。而那些默默无闻或调皮捣蛋、成绩平平的学生则成了旁听生,更别提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了。“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成了一句空话。这种可怕的偏见不仅影响了教学情绪,也人为地造成师生对立。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换位思考。所谓的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他们也有闪光点,也有自尊,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我们应该对这些孩子多一些温暖和关爱,少一些批评和责骂,鼓励他们要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教育他们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明理诚信,感恩奋进的好学生。而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讽刺打击,甚至体罚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们的教育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是“爱的教育”、“智慧和宽容的教育”、“人格魅力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教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充分“认可”学生,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不一定成绩不好、调皮就不值得去关爱,就觉得他会没出息。我们教师要换个角度去看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换个角度吧!改变了自己,昨天的远路会变近;昨天的惆怅会转为喜悦;昨天的失败可能变为胜利;昨天难教育的学生可能变成今天与自己最知心的朋友!

篇5:有关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在这些课题中,我对丁家永教授与易晓明教授的换位思考理论和实践尤感兴趣。对于这个内容,两位教授的侧重点各自不同。丁教授更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性来给教师提供换位思考的参考依据,而易晓明教授则是设计了一个导盲游戏让我们亲身体会了一下换位思考的实践。下面我就这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所处的层次:

1、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2、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形成。

3、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把学生当成小孩子看待,用不懂事来形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已经成熟。他们的“不懂事”实际上是他们的年龄段的行为标准与我们不同,而我们则是在用我们“成熟”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们逐步需要把俯视的眼光改为“平视”的眼光。但师生关系的冲突焦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辩证思维能力的落差。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即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往往表现得自私、做事不计后果、考虑问题片面。而我们教师的思维相对周密、全面。这种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一些行为使我们教师无法理解,或者觉得幼稚。上学期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个辩证思维能力比较滞后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周末的家庭作业已经开始不交,历史课背书也有点心不在焉。我课后找他了解情况。以我们的标准来看,他的回答堪称幼稚。他说:“我父母和我说了,高二选科选理科,不选文科。而且期末考试语数外理化必须考好,否则暑假不许我玩”。在他意识中,政史地生考不考无所谓,语数外物化学好了暑假就可以有时间玩,学习上基本没有目的性和方向感。于是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期末考试是否参加历史考试?他说参加;是否参加高二小高考?他说参加;高一的历史基础对高二小高考是否有直接影响,他说有。我再问,提高历史课课堂效率是否影响课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语数外理化的学习?他说不影响。最后我说,那不就行了,提高最后两个礼拜的课堂背书效率,期末考试肯定不差。的确,最后他考试成绩达到了班平均。从这个学生的实例来看,他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而是在他的思维中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他思维能力的片面性导致了对部分学科盲目放弃的观念。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类学生做好分析、引导工作,调整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使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在他们有学科倾向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位教授易晓明教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导盲”游戏,由导盲人领着自己蒙住双眼的盲人搭档走完一条障碍重重的道路。这个游戏实际上就是考查导盲人的换位思考能力,让导盲人从搭档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预见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盲人搭档通过各种障碍物。游戏之前我自信满满,以为对各环节考虑周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游戏开始时我的步伐速度过快,忽视了盲人每前进一步都是探索的一步,速度必然较慢。其次是搭档走上课桌时产生的恐慌,原因在于我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引导方式,仍是采用平地的搀扶方式,而不是高空的搀扶与支撑方式,导致搭档重心不稳。虽然庆幸于合作者的冷静与聪明,能及时明白我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但也让我认识到了换位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波动、对学科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差异等等。说来简单,实际情况则变化万千,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总结提高。

篇6:教师应怎样进行换位思考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手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

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 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 “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地,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篇7: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换位思考论文

摘要: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尺度、角度、深度、力度,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换位思考;教师;学生;家长

一、引言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或可能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也就是说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将双方所处的位置环境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考虑问题。在工作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的益处是很大的。当你想生气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就会变得宽容;当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会理解对方此时此地的真正感受,就会变得善解人意;当你对问题感到迷惑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更彻底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对待学生、家长之间如何营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换位思考体系,是越来越值得深思的话题。

二、在对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基础。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人文关怀”,关心体谅学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他们感受到他所处的环境处处充满着友爱,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依赖感,这才有发生矛盾时“换位”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师生间感应敏锐,随时会发生心理上的交流与撞击,产生多种心理效应。因此,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确定场合、范围和火候。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变换角度,巧妙地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做为教师更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还要有尊重、理解、宽容,善解人意的胸怀,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关键。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通则理达,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就要用心去体会,理解他们的需要,带着感情、带着尊重、带着关心,将心比心与此交朋友。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任何人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优势,也正是每个人都认真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才有社会上的“行行出状元”。尊重学生的个性优势,并合理调控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优势健康发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尤其是对有抱负、有追求的学生,对他们的才能充分认识,对他们的潜力充分估量,对他们的进取心理充分相信。使之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在对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换位思考

潜意识里,我们往往把家长看做与我们对立的一方――家长就是孩子的父母,管的就是孩子的衣食;我们只是学生的老师,负责学生的知识教育。但实质并非如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且,只有两者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才能使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试想,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外,谁又不想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安分守己、不惹是非呢?而一旦离开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甚至将教育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老师,这种希望往往就会落空。所以,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家长不是对立的两方,双方有着应该互相交流的话语,完全是相互合作的一体,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既然教师和家长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存有相同的希望,那么必然也有共同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家长担负起孩子居家时的教育和监管的责任。这种监管并不是说像封建监工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是否躲在家里“好好学习”,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比如说,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看些什么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书,还是《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一类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坏书。再比如说,孩子爱用电脑也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利用电脑做些什么:是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储备,还是在打些无聊的游戏或“欣赏”低俗的“画面”。如果都是后者,则说明家长没有尽到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同家长的心情和希望一样,作为教师,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外,更要具有一种健全的人格,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既然教师和家长有着相同的希望,负有相同的责任,教师和家长便有了相互交流的基础。遇事能够首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对待家长,视学生家长为“合作伙伴”,请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待学生家长。

正确地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应注意:“换位思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只宜律己,不宜律他。“换位思考”作为工作的技巧,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中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篇8:教师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 “换位思考”难以涉及的“空间”需要“换位体验”去及时充实。一段时间里, 某校自行车棚的管理状况糟糕透了, 地面随意堆放着垃圾, 有的车筐里被倒入碎纸片, 有的车胎被放了气……这些自行车大多是教师的, 他们气呼呼地找到德育处。德育主任甚是尴尬, 亲自调查此事, 同时让学生干部暗中留心;德育副校长借助校会、班会、课间操多次进行主题教育, 但是未见改观。后来, 校长知道了, 悄悄地和学生一起到车棚去值日, 然后提醒骑车子的老师:“把车子按规定摆放, 不要影响到学生值日……”没想到, 随着教师们的悄悄改变, “车棚状况”也没了“续集”……这位校长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她及时进行“换位思考”, 用学生的“眼睛”去审视自己面对的难题、反思自己的得失, 更是因为她可以置身于学生之中, 全程地“体验”他们的所思所想, 进而及时、准确、全面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才把如此尴尬的局面转化成了一段精彩。

很多时候, “换位思考”无法拥有的“视角”需要“换位体验”去有效拓宽。Z的儿子刚上五年级, 因为孩子淘气, 他经常要面对代课老师和同班级的学生家长。他我行我素, 从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更别提去顾及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家长的感受。直到有一次参加“家长进校园”活动, 他的身份变成了“班主任”, 他要配合相关活动, 要回答其他家长的各种问题, 要研究班级里当天出现的问题……当他回到家时显得格外疲惫。妻子问她:“出啥事啦, 这么沮丧?”“我感到自己今天是那么的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 不知老师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知我平时对待老师们的态度是不是让他们很反感?”……Z当了一回“临时班主任”所体验到的“尴尬”, 不是仅仅靠“换位思考”就可以收获到的, 而是借助“换位体验”感受到别人的难处和自己的不足。如果Z可以尽早以“老师的身份”体验校园生活, 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不易, 也可以及早改变自己对学校、对教师的看法。这种全新育人视角的教育效果难道还要等到“尴尬”之后吗?

很多时候, “换位思考”无法介入的“主体”需要“换位体验”去直接唤醒。L自诩为班里的“才女”, 其他同学组织的班级活动再用心也难让她满意, 不是主题不鲜明, 就是细节欠考虑, 反正不如她设想的效果好……她的“冷水”一泼再泼, 同学们谁也不愿意牵头组织班级活动。恰好学校组织一次主题郊游活动, 无奈之下, 班主任只好将这一任务交给她。看到老师这么信任自己, 她一开始甚是激动, “哈哈, 终于可以让老师和同学看一看我的风采了”。可只过了三天, 她就气急败坏地找到了班主任, “我做不下去啦, ”她甚是不甘心, “我费了半天心思设计的活动线路, 班干部都说安全系数太低;我想买几面彩旗, 多数同学提出异议;我想请几名学生家长, 许多同学都认为多此一举……我无法说服大家, 还是把这项任务交给更有能力的同学吧, 我一定会支持的……”对待这样缺乏“换位思考”的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换位体验”, 这样才有机会充分体验到其他人“当初的难堪、无奈和尴尬”, 并能彻底认识到自己原来的“错误和毛病”, 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篇9:浅谈教师的“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6-01

新课程理念能够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这是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我们的教师也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新旧课程的共同点以及师生之间顺利沟通、产生共鸣的衔接点。在这种形势下,各种课堂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机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教师又陷入循规蹈矩的泥潭中。其实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因为理论在指导实践的同时,又来源于实践。我们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子。路子的出发点应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换位思考”。

一、师生间的心理换位

中小学教师追求的是自己的完美教学,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却不是处在同一阶段的,虽然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这样看来,教师应在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任务,千万不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把知识、道德水准、预期能力等强加给学生。有这样一个实验: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前老师征求学生的意见,你打算一节课学几个。上课时老师根据调查情况将小朋友分为几个小组,在进行集体教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老师虽然忙了一点儿,但课堂上始终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学生都有满足感。可见,做到师生间的心理换位多么重要。

二、师生间的角色换位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是融洽的。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儿,都是学习者。以这种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师就少了许多空洞的说教,多了开启智慧的诱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这种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师就不再统治课堂,而是调动自己的思维,顺着学生的思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以生为师,把师做生,才能真正和学生交心。

篇10:创新机制,换位思考

炼化维修公司是1999年12月底新成立的单位,它的前身是格炼的机、电、仪三个维修车间组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集团公司改革力度加大,管理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逐渐突出。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局生产经营形势严峻,部分单位出现亏损,给职工的思想和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保持队伍稳定,近日,笔者在管理局标杆单位炼化维修公司进行了凋查。

炼化维修公司是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离过程中新组建的一个单位。下设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设备、工艺设备、安装和西宁等6个分公司,现有305名职工,4个机关科室、20名管理人员。从全局单位看,是一个小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格尔木炼油厂提供装置设备、电气、仪表的维护服务。工作性质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时效高、协作配合性强的特点,对员工队伍素质要求比较高。

自成立以来四年时间里,公司上下表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干部职工表现出饱满的工作热情,连续两年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得到了局党委、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去年被管理局评为“开拓市场、争创效益”先进单位,今年年初在局党委“两会”上介绍了工作经验。两年来,公司先后取得了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及取费制资证、压力容器安装和检修许可证、企业安全施工资质证等多个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QHSE体系认证。该公司能够在一些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职工思想和队伍出现波动的情况下,独树一帜,职工队伍体现出竞争的活力,生产经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得益于领导班子观念超前、内部管理机制到位和改革中的有情操作,起到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稳定队伍的作用。

从观念创新入手,引导职工变位思考

随着油田重组改制的深入,公司把引导职工转变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事认真抓好。首先是解决好从“主业”到“服务”的变位认识问题。公司成立前,格尔木炼油厂的炼油和维修工作是在一起的,都属于炼油生产主业。重组改制以后,炼化维修被分离出来,成为存续企业,从“主业”变为“服务”单位,多数职工思想不通。为了不因为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影响格尔木炼油厂的正常炼油,公司领导利用职代会、生产协调会、工作总结会等,对职工进行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形势教育,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重组改革的必要性,摆正“已方”位置,继续把“保炼油”作为公司首要任务,一如即往地为格炼生产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引导职工深入认识,重组改制虽然在形式上把炼化维修和炼油生产分为两个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的工作目标都还是一个,就是如何保证炼油生产安全、平稳,实现低成本、好效益。共同的目标把公司和格炼紧紧连在一起,唇齿相依,责任相连。保格炼就是保自己,通过服务为格炼创造最大价值,就是为自己创造市场,创造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公司领导带头用实际行动教育职工,树立“用户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的服务意识,经常在节假日和深更半夜赶到炼油生产现场组织抢修工作。观念一变天地宽,摆正已方位置后,公司职工普遍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发扬“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讲困难”的三讲作风,不管是在看电视还是在睡梦中,只要一接到公司调度的电话通知,便立即赶到生产车间进行维修工作。两年多来,多数职工都在节假日参加过保格炼生产的经济抢修。有的职工为了保证格炼正常生产,连续几天几夜吃在现场,突击抢修在现场,不排除故障不下火线。在抢修的过程中,过去经常雇民工帮忙干的一些脏活和累活,如今公司职工也开始顶上去干了,过去要请一些技术人员指点才能拿下来的检修工作,如今公司职工也开始在抢修中学技术,琢磨着独立自己拿下来,以节约服务成本。

2000年,格炼生产供电一度不正常,影响炼油和生产成本。为了保证供电正常,公司组织职工开展“如何格炼供电问题”大讨论。通过讨论,公司领导集思广益,结合实际改进了供电的技术措施,使内部供电故障率较1999年下降了70%。2001年公司又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内部供电故障又较2000年下降了90%,为格炼的炼油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激发职工内在活力

从公司成立的那天起,公司领导班子就清醒地认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机制创新上很下功夫。通过转换内部机制,激发起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公司才有活力,才能开拓市场,形成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两年多来,公司从三项制度改革入手,建立起了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职工岗位动态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

在工资能升能降改革方面,一开始,公司首先对基层领导和科室长实现了责效挂钩的年薪制,头一年兑现下来,基层和科室有的领导比自己原来的工资多拿了一万多元,有的领导比原来的工资少拿了5000多元,有一位科长因为工作考核不合格被免了职。对岗位工人则采取按“岗位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和业绩效益工资”的分配方式。去年底,管理局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公司又在原来工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公司所有的岗位按工种分为两类,类别不同,工资基数不同,将各种工种分为实习岗、初级岗、中级岗、高级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岗位工资不同。并对公司职工实行全员考核,重新竞聘上岗,考上哪一类、哪一类等级的岗位,就拿该岗位的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两次工资改革,职工工资有升有降,升的人员占40.2%,涨数前十名都是公司工作骨干(没有公司领导),降的占46.6%,不升不降的占13.2%。升的人员中,90%以上技术骨干、班组长和新聘用的管理人员,其中有一位班长,平时工作责任心强,检修技术比较过硬,服务态度也很好,多次受到甲方好评,工资制度改革前,他的全月工资为1160元,改革后,他的工资达到1580多元。工资降的多是一些在技术水平低的岗位工作,或者竞聘上岗时,考取的岗位等级比原来低的职工,降幅最大的大670多元。工资改革使那些技术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服务质量好的职工尝了甜头,使其他职工赶到了危机,激发了每一个人学文化,学技术,争上高等级岗位,多干活,干好活,全力为格炼服务的工作热情。在工资改革中,公司为了使基层领导平时在考核职工,进行工资分配时能做到超脱、大胆、公平、采取了基层领导工资和基层单位效益挂钩,由公司考核发放,不参与基层工资分配的办法。在干部能上能下改革方面,公司在前年实行科室领导竞聘上岗的基础上,今年又进行了全员竞聘上岗。从机关科室长、进程领导干部,到机关管理岗、技术主持岗、班长岗,甚至到技术工人岗,都全部进行公开竞聘上岗。竞聘中,打破原来对学历、真诚的硬性要求,规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可以竞聘机关干部和基层领导。公司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竞争上岗制度,规定公司管理人员两年竞聘一次,操作与服务人员的岗位等级每年竞聘一次,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人员工资跟着岗位等级走。在公开竞聘中,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岗位能手、班组长从原来的中技工升到了高级工,涨了工资,一些工作表现一般和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的职工降到了中、初级工岗位,降了工资。设备分公司有5名高级工在竞聘中被降聘为中级工和初级工,自动化工程分公司有一名大学生被降聘到了初级工岗位,在2003年初,工作成绩有很大提高后又升为中级岗。原运输集团公司一名分流转岗职工竞聘了技术管理岗,这种全员竞聘上岗,易岗易薪的做法,使每个在岗的职工都有了压力,想进步的职工有了奔头,被降了岗位档次的则工坐不住屁股。在公开竞聘中,有一位全年从基层工人岗位竞聘到机关管理岗位的职工,今年又脱颖而出,竞聘到机关市场开发部主任岗,工资从原来的1100多元,升到1570多元,让公司很多职工羡慕不已。

通过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岗位靠自己保,工资靠自己挣”,以及“上岗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观念开始在职工的头脑中扎根,岗不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的竞争机制开始在公司形成,成为激发职工热情,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公司活力的内在动力。

有了好的竞争机制,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机制的运行。今年初,公司提出了保证格炼正常炼油的工作目标,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分公司和班组,确定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效益和单位工资总额挂钩办法,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了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公司去年建立起了岗位、班组、分公司、公司四级维修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坚持开展“一检修,两评比”活动,即每周开展一次现场检查,下发一次现场问题整改情况通报,每月评比两次现场管理红旗班组和先进基层单位,对评出来的先进给与表扬和奖励。在保格炼生产的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关联交易合同中有关规定,要求各分公司对格炼生产维修的及时率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为了保证指标实现,他们实行“服务态度否决制度”即每月由各炼生产车间考评一次对应分公司的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规定考核指标的拿全工资,达不到指标的扣减工资。

为了对甲方用户和合作方负责,保证服务质量,公司还推出了“对用户服务质量回访制度”、“对用户设备隐患提醒汇报制度”、“对用户有益建议制度”、“挂聘操作和服务,让用户挑选制度”等多项服务制度,使分公司的优质服务逐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

向市场开发要效益,稳定职工个人收入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公司领导班子深深体会到,公司进行工资、人事制度改革,目的是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公司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经营,落脚点是提高经济效益,稳定和增加职工收入。这是当前对职工最大的关心,也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收入来源于效益,效益来源于市场。有市场,有活干,公司才有效益,职工才有收入,思想和队伍才能稳定。要创造效益,首先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去拚搏,通过优质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牢牢地占领油田市场,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去最大限度的争取工作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四年多来,公司在全力保证格炼安全、平稳炼油生产的基础上,东至省城西宁,西至花土沟,南至昆仑山口,北至涩北气田,中在格炼积极参加招投标项目,全方位地向油田单位和地方单位开拓技术服务市场。先后承揽了涩北气田地面建设、花土沟社区锅炉大修、西宁PVC仪表电器安装等大大小小50多个生产工程和技术服务项目,产值达500多万元,大的工程有几十万元,小的服务项目仅值几千元。不论大小,不管什么活,只要能挣钱,只要公司有力量上,他们就积极地组织大家干。有时有的项目及时不挣钱,只要能保本,他们也报着锻炼队伍,班组职工树立闯市场观念,积极地组织大家干。公司职工形象地说,我们公司是东西南北中,都在找市场。

为了开拓市场,公司要求职工在为甲方施工和进行技术服务时,上一个项目,建一个工程,就创一个品牌,在油田和地方树立公司的品牌和企业形象,提高市场信誉度。两年多来,公司在油田和格尔木地区的名气逐步得到提高。2003年,公司经过艰苦的工作,成功地介入了格尔木瀚海集团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格尔木自来水厂仪表安装维护工程,青藏铁路水泥预制钢夹板加工,以及天然气公司、管道输油处和格尔木社区的机加工。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向兰州周边地区输气支线施工市场渗透。两年多来,公司在格炼和其它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工作量一直比较饱满,经济效益也一年比一年见好,连年完成管理局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连年给职工发全工资,职工思想和职工队伍呈持续稳定趋向。

上一篇:生物必修二检测下一篇:机关干部党政建设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