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笔记完整版

2024-04-11

外国法制史笔记完整版(共4篇)

篇1:外国法制史笔记完整版

简洁外国留学申请书完整版

Dear x,

Having a flair for Economics and accounting I have decided that I want adegree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or Management. The many brilliantrepresentatives of the management community around the world have strengthenedthat resolve.

When I worked in my school as a tutor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forstudents from a community school in Muscat,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astrong leader who could organize, command respect, and be able to work well withothers. These ideas were further enforced by my month long internship atNovartis Pharmaceutical (Accounts and Finance Department and Human ResourcesDepartment).

I attended the Harvard Model Congress in Paris and won the Award ofDistinction. One skill in particular that contributed to this award was myconfident public speaking.

The last 4 months have been crucial in my learning of real world businessand economics. For my IB Extended Essay, titled “To What Extent Does Subway inOman Operate as an Oligopoly”, I set out to prove the oligpolistic structure ofthe fast food market in Oman. In this effort, I have come across many real lifecomplexities in pricing behaviour, profit mak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heoryof the Firm. While attempting to explain these alternate theories of firms Ihave developed a keen interest in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how the world ofbusiness works.

After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or management Iplan to go onto post graduate studies and work on an MBA. A strong performancein a BA will allow me to move onto an MBA and only then shall I besatisfied.

For the last four years I have been part of our schools volleyball teamICE. We have retained our ISAC (Inter Schools Activities Conference, MiddleEast) title for four years. Playing in the power hitters (spiker) positionrequires immense physical fitness and to accomplish that I regularly go to thegym for fitness training. I am also part of my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eam.Being the fastest sprinter in the school since 11th grade the 100m, 200m and400m races are my specialty even though I still pursue long distance running. Inmy spare time I explore and master the computer as I am conversant with a Visual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It is imperative for me to have the latest hardwareand software and I make it a point to install everything myself. I also learnUrdu as it is my native tongue and a link to my culture, to maintain that iscrucial.

Living in a divers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over 52 nationalities hasallowed to me recognize and appreciate different cultures. With the experience Ihave and the strong motivation to craft a bright future I feel I can justify mydecision to pursue a career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or Management.

Yours sincerely,

篇2:外国法制史笔记完整版

Dear _,

Having a flair for Economics and accounting I have decided that I want a degree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or Management. The many brilli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anagement community around the world have strengthened that resolve.

When I worked in my school as a tutor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for students from a community school in Muscat,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a strong leader who could organize, command respect, and be able to work well with others. These ideas were further enforced by my month long internship at Novartis Pharmaceutical (Accounts and Finance Depart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I attended the Harvard Model Congress in Paris and won the Award of Distinction. One skill in particular that contributed to this award was my confident public speaking.

The last 4 months have been crucial in my learning of real world business and economics. For my IB Extended Essay, titled “To What Extent Does Subway in Oman Operate as an Oligopoly”, I set out to prove the oligpolistic structure of the fast food market in Oman. In this effort, I have come across many real life complexities in pricing behaviour, profit mak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the Firm. While attempting to explain these alternate theories of firms I have developed a keen interest in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how the world of business works.

After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or management I plan to go onto post graduate studies and work on an MBA. A strong performance in a BA will allow me to move onto an MBA and only then shall I be satisfied.

For the last four years I have been part of our schools volleyball team ICE. We have retained our ISAC (Inter Schools Activities Conference, Middle East) title for four years. Playing in the power hitters (spiker) position requires immense physical fitness and to accomplish that I regularly go to the gym for fitness training. I am also part of my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eam. Being the fastest sprinter in the school since 11th grade the 100m, 200m and 400m races are my specialty even though I still pursue long distance running. In my spare time I explore and master the computer as I am conversant with a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It is imperative for me to have the latest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I make it a point to install everything myself. I also learn Urdu as it is my native tongue and a link to my culture, to maintain that is crucial.

Living in a divers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over 52 nationalities has allowed to me recognize and appreciate different cultures. With the experience I have and the strong motivation to craft a bright future I feel I can justify my decision to pursue a career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or Management.

Yours sincerely,

xuexila.com/shenqing/

留学奥地利主要住宿方式

一、学校宿舍

学校会为大家提供少量的校内或周边的宿舍,留学生在申请的时候有优先入住的权利,大家在确认了学校的录取之后,直接登陆,找到相应的入口登记信息提交申请。

只要还有名额很快就会很快通过,可以只交定金,也可以直接交全款,记得将入住邀请函打印出来,入学办好之后,直接去相应的宿舍楼办理入住,房子一般都是多人间,会有单独的卫浴,整体环境还不错。

校内住宿交通方便,离校园近;无需顾虑水电网费用;方便和来自不同国家、专业的同学相处,更易融入校园环境;安全放心,有校园警察定期巡逻。

但是校内宿舍也有自己的缺点:私人空间小,多数为二人间或三人间,需要分享私人空间,也可能需要习惯和室友间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

二、合作公寓

由于宿舍的供应有限,而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入住要求,会和校外专门提供租房的机构达成合作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住宿选择,就包括有单人间、多人间和套间(包括一居室和多人合租)。这类公寓的优势就是配套的设备会齐全一些,而且房子的面积也会大一些,大家居住会有更好的环境,当然费用也会贵一些,而且还需要自己来承担生活产生的水电等开销。

三、私人住房

还会有私人出租的房子,这类房子一般会放在中介,大家需要和中介签订合同,然后进行要求的说明,工作人员会为你进行筛选,然后带领你看房子并且和房东进行交涉。这样的好处就是大家入住会有第三方的保障,住宿中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中介来解决,可以免除很多麻烦,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一居室。

校外住宿虽然整体上来讲,要比校内住宿经济实惠一些,或是花同样的价钱能住得条件要更好一些,但同学们在联系校外住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是通过中介租房,该中介是否权威、专业,在需要沟通时能不能有效地帮住户解决问题。

2.如果是直接与房东本人接洽,房东本人是否在出租房屋方面是否有经验,有没有其他的专业人士帮助房东管理房间。

3.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细则,包括交付房租及押金的时间和方式、水电网煤气等费用是否包含在房租内、是否需要自己去自来水公司等开户等等,还需要对家具和管道等有细致的检查。有一些房主会把客厅隔出一个区域也作为单间出租。

4.同校内宿舍多数情况下分配室友不同,校外住宿有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租,有时候也是会由房东或中介另外出租给其他人,记得在搬家之前跟室友打好招呼,商量好日后一起住宿的各类事项。

四、酒店公寓

提供住宿的公寓除了和学校合作的之外,还有单独运营的,他们会有自己的网站,大家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预约,在想看房,如果满意的话可以直接签入住的合同。

酒店公寓是指物业的建筑结构形式类似于酒店,而负责管理的物业公司提供酒店模式的服务,如客房打扫、洗衣、甚至还有专供音乐专业学生练琴的琴房等等,同时居室内配有全套家具及厨房设备。概括地说,就是将酒店的高标准服务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公寓会为大家提供完善的服务、物业和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生活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向管理人员申请援助,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为大家解决问题。

俄罗斯留学考试指南

一、考试内容

考试会在中期和期末进行,一般都是对阶段的学习进行检验,所以内容也基本上是大家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建议大家提前进行准备,一般老师也会划重点,难度不会很大。

考题会由授课的老师出,然后学校会进行审核,通过之后会有统一的时间段来进行组织,大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考核,形式是比较多样的,考题整体上和大家学习内容相关。

二、考试形式

而形式则是比较多样的当然年正式的考核还是会采用纸面考试,不过在平时还会安排一些形式比较多样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具体的形式进行准备,都是比较新奇的体验,需要提前适应。

例如课堂上会有的课题展示、辩论会、随堂测试等,还会有专门的口试内容,需要大家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单独交流,这是笔试之外最常见的形式,对大家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要求比较高。

三、考试对比

在大型的考试上,基本上和国内是差不多的,大家需要确认自己的课程完成之后,出勤率达标,才能够有参加考试的资格,而且前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需要合格才行,老师有直接的权利。

而小考的数量和国内相比则会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数量上就会小很多,而且形式也多样一样和国内有差异,分数平时采用五分制,需要大家提前进行熟悉。

四、考后安排

当大家完成了考试之后,和国内学校的安排一样,会有一段比较长的假期,不过假期也不是让大家只有娱乐的,而是会有实习的内容,大家要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篇3:外国法制史笔记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2.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D)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4.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C)。

A.党委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董事会负责制 5.(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5年

6.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C)A.社会利益 B.经济利益 C.公共利益 D.国家利益

8.高等学校设立(D),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成果等有关学术活动。

A.行政会议 B.校务会议 C.党委会 D.学术委员会 9.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D)进行考核。A.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B.政治思想和工作成绩

C.政治思想和工作态度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是(D)A.参加进修和培训权 B.参与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11.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A)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D.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12.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取得重大进展的是(C)的颁布实施。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

整个试卷后,孔某立即打电话将作文题目及要求告诉在网吧等候的杜某等人。与此同时,她将其中的A、B卷试题各一份抽出,交给等候一旁的陈某拿到校门口的复印店“翻制”。拿到复印件后,孔某事先安排好的3名研究生“各司其职”,半小时后,答案便炮制出来。考题答案被传给胡某,胡再用QQ将答案传给买家。随后,买家拿着抄写好的答案进入考场。由于时间安排紧凑,并不耽误考试。2002年6月、12月和2003年12月的3次作案过程中,孔某伙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通过网络等方式3次贩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答案,非法牟利19万余元,造成全国各地数百名高校学生作弊。1.本案中,孔某的行为(A)

A.已触犯刑法,应负刑事责任。B.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纪行为 2.学校对于孔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做出处置(B)

A.开除公职,不剥夺教师资格 B.开除公职,剥夺教师资格 3.孔某以后是否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B)A.能 B.不能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承办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由(A)批准 A.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刘某为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多次申报教授未果。刘某思前想后,认为是学校在故意为难他,遂对学校产生意见。为解心头之恨,他开始上课经常迟到、早下课,并有一次故意旷课4天。学校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给予其警告处分。但刘某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更加与学校作对,又一次旷课达3周之久。学校最后将其解聘,限他3月之内自寻出路,否则停发其工资。刘某对学校对其解聘的行为不服,认为自己是国家事业单位人员,自己没有触犯法律,学校不能将其赶出校门,最多也是由学校另行安排其担任专职科研人员或教辅人员。故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诉。阅读上文材料,根据高等教育法规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该学校对刘某的处理结果是否符合高等教育法律规定(A)。A.符合 B.不符合

6.刘某是否有权向教育厅提出申诉(A)。A.有权 B.无权

7.刘某如果不向教育厅提起申诉,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符合高等教育法律规定(B)。A.符合 B.不符合

8.根据高等教育法的相关原理,预测下刘某提起申诉或诉讼的结果(B)。

A.申诉受理机关或受理法院支持刘某,要求学校为刘某安排新的工作或者重新考虑对刘某的解聘决定

B.申诉受理机关或受理法院做出维持学校处理的决定

(三)黄某早已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和律师执业资格。2008年黄老师被聘为某高校法学院的讲师,担任法学课程的教学、研究。2009年起,黄老师对教学工作比较马虎,常因在外做兼职律师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满意率低。同事们以及学生们对此很有意见,法学院领导多次对黄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但其屡教不改。2010年初,学校按惯例进行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在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如: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落实、教育投入不足、待遇偏低、办学条件差……等。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教育立法,加强依法执教,以法制来确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保证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

二、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

义务教育事关一个国家成员整体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普及义务教育,延长教育年限,成为当代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各国都注意用法制来加以推进。现在我国颁布了新《义务教育法》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大的阻力,有人对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义务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的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才物的投资严重不足;还有的人法制观念淡漠,只知道义务教育是自身的权利,却不承认义务教育是义务。甚至有些教师也认为上不上学是学生自己的事……。因而使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辍学率难以控制,一些单位雇用童工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义务教育的速度和质量。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仍须加强教育法制,同时也需教师依法执教。

三、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高。培养现代化所需人才,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而现代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现代教育的规范化、有序化 与现代社会发展和实现教育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从社会的影响来说,自从大工业出现以后,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 领域,也必然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走向规范化、有序化;从教育实现自身的功能来说,教育价值和功能的更大实现,也于其自身是否规范有序密切相关。规范化、有序化的首要条件是依法执教,使规范化,有序化纳入依法执教的轨道。

四、依法执教是教育人道化所必须的。

教育是造福人类的事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不只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与人的发展、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密切联系再一起。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是以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赋于鲜明的人道化要求。在当代,教育人道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文化精神,广泛渗透到教育及教育过程的一切关系当中,实现教育的人道化,不仅成为教育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且成为当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因此,光有教育内部的伦理性提倡和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执法意识,通过法律来保护教育人道性的实现。

篇4:外国法制史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导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领会)

(P3):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识记)(P4):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3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领会)(P6):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4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应用)(P7):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其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他的理论是“成熟优势论”,并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是皮亚杰。一、他假设个体天生

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二、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三、最后达到较高层次的结构化。使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5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P9):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6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当着力做两件事:1)、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最优异的遗传素质。2)、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应用)(P11):

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领会)(P13):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有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还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9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P14):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0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领会)(P14):有三个时期:1)、20世纪早期。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现在。

11.20世纪早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2)、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3)、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12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领会)(P17):20世纪20年代儿童心理学来到中国。陈鹤琴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30年代肖孝嵘著有《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书。由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于1962年出版,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80年代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两个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的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1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P19)一、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其优点是时间短、取样大,一般只需几天或几个月能迅速获得大量数据材料,省时省力。缺点不一定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二、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其优点或获得真正的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同时可以对儿童各个方面作细致的、整体的考察,以揭露心理不同方面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发展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发展的机制和原因。缺点是:时间长,耗资多,被试容易流失,会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 由于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影响研究结果。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如研究3到12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取3、6、9岁三个样本,同时追踪四年,此时样本分别达到6、9、12岁,6和9岁各重复一次,研究时间由原来的十年减为四年,这样即省时又达到研究目的。

四、跨文化研究(识记)P20:又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年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4染色体(识记):主要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5减数分裂P26: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它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二次,其结果是使原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16有丝分裂P28:是细胞染色体进行有规则的分裂变化的过程,每次细胞分裂都伴有染色体的复制。

17蛋白质的功能P29:一、是细胞结构的基础,许多种细胞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二、细胞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合成不是通过复制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翻译的过程,第一步是转录,是DNA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核糖核酸)的过程。第二步是翻译,R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8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领会)P40:1、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因,力量较弱的而没有表现出来的称隐性基因。当来自父母双方的一对等位基因中两个都是显性基因或两个都是隐性基因时,称为纯合子,否则就是杂合子。

19常见的遗传疾病(识记)P31:按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疾病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矮小症)、杭廷舞蹈病、青光眼的某些症状、多趾畸形等。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造成的疾病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以及苯丙酮尿症。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基因突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DNA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

20胎儿的发育过程

(识记)P35:1)胚种期,也叫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2)胚胎期,又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3)胎儿期,也叫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21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领会):(P36)1)孕妇的营养,营养与大脑发育有很大关系。初生婴儿的大脑细胞数目已接近成人的85%——90%。在妊娠期的最后三个月中母亲营养不良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厉害。2)孕妇的疾病,在病毒感染中,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危害最大。3)药物。4)辐射.5)孕妇的情绪。

22儿童身体发展的四个显著的时期(识记):(P39),1)从出生到两岁,发展十分迅速;2)、两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4)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23儿童身体发展的原则(识记):(P41)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一、头尾原则,即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必须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次序是头部——颈部——躯干——下肢。二、远近原则,个体发展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

24脑皮层结构复杂化(识记)P43: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这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领会):脑的反射活动P45:1、足趾反射,2、抓握反射,3、惊跳反射,4、游泳反射,5、行走反射,6、强直的颈反射。

25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阶段(识记):一、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2)、由近及远,越接近躯干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生理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二、动作发展的阶段:1)头部,发展的顺序是俯卧时能抬头,然后坐着时头能竖直,最后仰卧时能抬头。2)、躯干部,主要动作是翻身和坐。3)、手臂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4)、腿和脚,先学会爬行,以后是匍匐爬行。5)、动作技能,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动作的最佳时期。

26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应用)P48: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

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由地活动开扩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间交往的工具,一个动作笨拙、动作技能发展迟缓的儿童往往不易和同伴打成一片,而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们的欢迎和好评。

28动作发展的训练:(P51)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格塞尔提出了“成熟——学习”原则,成就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时期或关键期。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29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识记):(P57)1)、反射行为,给予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反应。2)、定向反射习惯和去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个体又产生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婴儿的某些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与某种刺激物的出现相联系,而与别的刺激出现无关。4)、视觉偏爱,看到不同物体喜欢程度不同。

30视敏度(识记):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31测定婴儿辨别颜色的方法有(识记):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

32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P75)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33思维的结构(识记)P79: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格式(识记)P79:是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同化(识记)P81: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识记)P81: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34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或相互作用论:(P78-82)1)、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2)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沿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35儿童认知结构或组织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1)、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这就体现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2)、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对个体构建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组和重建。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按一定次序进行的,因此认知发展的阶段也是不能改变的,只是每个儿童达到相应认知结构的阶段的速度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

36思维发展的阶段(识记):P82:一、感知运动期(0-2岁):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有六个小阶段。二、前运算时期(2-7岁),它与感知动作期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运算的含意(识记):1、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2、是一种可逆的动作,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也能向相反方向运转。3、具有守恒性,在变换体系中恒定不变的量称为“守恒图式”。4、是系统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四、形式运算阶段:它又称为命题运算阶段,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沿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37客体永久性(识记):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即从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

38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应用):P90:1、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皮亚杰提出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2、第一次最为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即一、感知运动期。二、前运算时期。三、具体运算阶段。四、形式运算阶段。缺点:1、皮亚杰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在研究思维中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贬低了语言的作用。2、由于皮亚杰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大量的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十分庞大,文字又较晦涩难懂,常常造成对这个理论的误解。3、皮亚杰的研究在方法上有缺陷,他彩的临床法往往把许多变量混淆起来,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形式运算思维并非思维的最高形式,柯瑞默概括出辩证运算阶段的三个特征:1、对知识相对性的意识;2、接受矛盾;3、在辩证的整体内整合矛盾。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39图式的含义P93(识记):图式不同于皮亚杰的格式,它是由一个场景重点性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图式使记忆更为有效,因为它保留了场景的基本内容。

40认知单元的构成(识记):1,图式:图式不同于皮亚杰的格式,它是由一个场景重点性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图式使记忆更为有效,因为它保留了场景的基本内容。2,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一幅图,一个声音,或一种气味,也就是心理上的再产生,映像常常在图示中出现,而且是有意识地制作。3,概念或范畴,图式和映像真实地表征着场景或事件的物理特征,但概念是对一组对象或事件的符号表征,语言是基本的符号表征形式。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经常采用检查加工信息花了多长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儿童是在用映像还是在用概念表征世界或某个对象。4,判断,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联结起来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判断。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儿童能完成对命题更加复杂的认知操作,把两个或几个命题协调起来解决一个问题。

41信息加工的阶段(识记)P97:一、感觉登录:感觉登录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是极为初步的忠实的记录,但它很快衰退,除非感觉登录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不然就会全部消失。感觉登录的大量信息容量涉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收集的资料信息。二、注意,年幼的孩子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为无关刺激的特征(新颖、新奇、活动性强烈的对比等)所吸引而分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采取的记忆策略更能适合特定的任务要求和情景。

三、知觉,一旦儿童注意到特定的刺激,就必须对知觉的材料加以解释。

知觉定义为对感觉刺激的觉察、识别和解释。四、短时记忆,是一种暂时的,主动和有意识的记忆,是核心的加工单位,在那里个体把直接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贮存的信息结合起来。五、长时记忆,是贮藏着更加长久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了所有曾在记忆中被代码的材料。克瑞克实验表明首因效应反映了长期记忆,而近因效应反映了短时记忆。我们的记忆在不断地改变,改造和变形。

42工作记忆的含义(识记)P100: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个方面,他表征在一定时间里到达的信息,是对来自环境的信息暂时加以协调和加工的机制。有人将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中持有信息的能力称为M空间(记忆空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也增长了,M空间中操作的信息单位数也在增加。

43短时记忆操作的局限性(识记):P100:1、短时记忆一次所包含的符号数量,它的广度是7+-2项目或信息块,2、短时记忆的另一个局限性是信息衰退的速率,通常短时记忆贮存的材料在半分钟左右丧失

44儿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领会)P103: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变化主要是复述,元认知,加工水平和组织起了变化,长时记忆的变化几乎完全是由于代码(把信息放进记忆中)的变化及提取策略(信息的再恢复)的变化。1、复述,实验表明年幼儿童即使利用复述的记忆策略,其效果也不如年龄大的儿童。2、组织,是儿童把学过的材料加以程序化、模式化或范畴化的过程,3、元记忆,就是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儿童的记忆策略越是多,回忆的水平也越高。

4、信息加工的水平,深加工的信息比浅加工的记忆更容易恢复。5、提取,儿童逐渐地发展起需要提取线索的知识。

45元认知的含义(领会)106: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儿童能利用他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利用执行过程来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元认知还涉及儿童调节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如计划、搜寻、监控和控制他们的注意、记忆和其他认知过程。

46简评儿童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领会)P108:

1、从事信息加工理论研究的心理学专家已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在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方面取得了大量知识。2、信息加工研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3、将人的认知活动比喻为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使用了看似清晰、简易的流程图模式,但不能完全解释在人脑内发生的复杂的认知活动。

4、没有描述认知单元和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47语言获得的含义:又称为语言发展,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这里主要是指对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

48语言准备期的概念: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49语言准备期的两个发展阶段(领会)P109:

1、语言产生的准备,1)、反射性发声阶段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为哭,婴儿的哭声分为分化的和未分化的。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的哭声是未分化,从第五周开始婴儿开始发生一些非哭叫的声音,这些声音是反射性的,零乱的,对于儿童来说不具备信号意义。2)、牙牙学语阶段

大约5个月左右的儿童进入牙牙学语阶段,自第9个月起,牙牙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但依然是无意义的,是不能被理解的。牙牙学语的作用主要在于让婴儿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

50语言发展期的概念(识记):P113儿童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儿童首先获得笼统的或一般的语言规则,然后逐渐地把这些规则分化为较为细致而具体的规则,一直分化到成人语言的水平为止。

51词义的发展特点(领会)P114:语义的理解是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纳尔逊根据调查将儿童早期的单词性质分为六类,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普通名词,特指名词,行动词,修饰词,个人和社交的词,功能词。1、普通名词

儿童倾向于用中等概括水平的词来称呼,如用“狗”来称呼狗而不是用更为概括的“动物”或更为专门的“猎狗”。在儿童早期词汇中普遍出现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和缩小在2-6岁儿童中普遍存在。2、形容词,发展过程是:

a.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景的描述

b.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c.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d.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3、时间词

a.表示时间阶段的词,今天、明天、上午、下午。

b.表示时间次序的词

“正在”、“已经”、“就要”。4、空间方位词

如此表示的是简单位置的词,而不涉及两个物体按某特定方向相关系的概念,该词的获得就早,反之则晚。5、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的指称对象是不固定的,需随语言环境的变换而转换。“这”、“这边”、“那”、“那边”。

6、人称代词

儿童对“我”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7、量词,量词的运用的普遍化和多样化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根据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或功能,以动词为量词来使用。如“一辆自行车”说成是“一骑自行车”。

53儿童句子的产生(领会)P120

按儿童所讲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句子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句和复合句几个层次。1、不完整句,包括:1)、单词句,它是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特点:一是和动作紧密结合,二是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三是词性不确定。2)、电报句,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虽较单词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称为电报句。2完整句,包括1)、简单句,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他觉觉了”,2)、复杂句,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连结或相互包含所组成的单句。3、复合句,幼儿的复句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松散,缺少连词,仅由几个单句并列组成。

54儿童各类结构的话语出现的次序和发展的趋势大致为P123:不完整句→主谓、主谓宾、主谓补句→主谓双宾句、简单修饰语句、简单连动句→复杂修饰语句、复杂连动句、递系句、宾语中有简单主谓结构句→复合句、宾语中有复杂主谓→主语中有主谓、联合结构。

55儿童话语发展特点(领会)P123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c.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56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几类(领会):P125

:

1、事件可能性策略作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动作对象、动作者等。2、词序策略,已形成一种把句子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名词的词序当作施事——动作——受事来进行句子加工的策略。3、非语言策略

预期是非语言策略的一个方面。

57语用技能的发展特点(领会):P127

语用技能:是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的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听者两方面的技能。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1.儿童对有效交流具有决定意义的情景很敏感,2、儿童能知觉到交流情景的困难并对谈话作出相应的调整。3、儿童还能根据听者的反馈对谈话做适当的调整。2、听话语用技能方面

1、儿童即使在说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提供线索很少的情况下,也能推测出说者的意图。2、年幼儿童尚不能觉知自己是否理解别人所传的消息。3、幼儿对话语中讽刺意图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诚实话和讽刺话、嘻嘻话和侮辱性话的辨别能力则需相当迟才能出现、58环境论(应用)P129:1、模仿说,一、如果要求儿童模仿的某种语法结构和儿童已有的语法水平距离较大时,儿童不能模仿,他总是用自己有的句法形式去改变示范句的句型,或顽固的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二、儿童经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许多新句子。和传统的模仿说相比,选择性模仿说的两个特点:1.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是在功能上相似。2.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乃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2、强化说,斯金纳《语言行为》中的主要论点:一、主张对语言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二、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强化依随是指强化刺激紧跟在语言行为之后,它有两个特点:1.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2.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59(重点)先天决定论(应用)P132:

1、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是由乔姆斯基提出,其驳斥经验和学习理论的根据如下: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之内就能完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族的基本语法现象,不可能是归纳过程的结果。各族儿童获得语言的顺序都基本相同,这证明语言不是每个儿童自己进行归纳的结果。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亦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知识不是经验的结果,而是经验的前提。3.语言获得过程就是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4.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论:1

乔姆斯基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的,在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2.根据先天普遍语法理论,似乎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了一套成人的语法系统,“儿童语言”并不是从“成人语言”派生出来的,幼儿的语言活动不是按“成人”语言规则进行的。3.先天能力说表面上非常强调儿童本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造性,但是既然人类生来就拥有一套现成的、可以规定本族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的普遍规则系统,就无需儿童本身再做什么探索和发现了,这无异于是从和行为本身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来否认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自然成熟说

勒纳伯格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赞成先天决定论,观点: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2.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3.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然有个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11、12岁)为止。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说和乔姆斯基的先天说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否认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0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应用)P134:1、认知相互作用,主要观点: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他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不过学术界对指向儿童的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不少疑问。我们认为,儿童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在与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七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61智力(领会):P137: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62智力的理论(领会):P138:建立在于因素分析基础上的智力物质结构理论;1、二因素说;2、多因素说;3、阜南的层次结构模式:综合一般因素、群因素、特殊因素提出了一个因素层次的图解。

63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P141: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从塞斯顿的七个基本智能中又分析出两种性质的智力,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晶体智力是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和普通常识等以回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64吉尔福德的三维结构模式P142:他提出智力结构应从智力活动的三个维度上去分析,第一维称之为过程,是指智力实现的过程或方式,第二维是内容,即智力操作的对象,第三维是成果,指智力实现的结果或产物。操作包括五种: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内容包括四种:形象、符号、语义、行为。成果包括六种: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涵。

65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识记)P143:1、测验项目的选择:它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智力的理论。2、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3、常模的制定:测验的常模是某一标准化样组在一定时空中实现的平均成绩。4、测验的信度:是指同一组被试用同一测验实施两次后所得分数的一致性。信度有三种,即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5、测验的效度:可归纳为三: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关联效度。准则关联效度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它是以测验分数和效度准则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一般来说,信度系数不宜低于0.9,但效度系数就很难讲出多大的数值才算有效,这是因为效度的情况特定性更为显著,一般情况下,其数值在0.4至0.7之间。

66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P146:一、比纳——西蒙量表(领会):它有两个特点:1、项目的种类繁多,2、项目的排列由浅入深,使该量表可以测量智力高低不同的儿童。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领会)(简称S---B量表):适用范围自3至14岁,推孟的贡献有三:1)严格规定测验编制的标准化,从而增加了量表的信度;2)扩充成人组的测验;3)采用期腾首先提出的智力商数概念,作为比较儿童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求智商公式是:智力商数(IQ)=智力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三、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领会)(WISC):适用范围是6岁至16岁的儿童,特点是:1、韦氏从整体智力观点出发把智力分成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2、采用离差智商作为估计智力的相对聪明程度。即离差智商表明被试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标准化样组的均数之上或之下有多远,也即以离差的大小表明智力高低。四、婴儿的智力测验(领会):困难有三:1、婴儿没有掌握语言;2、婴儿的行为范围有限;3、主试无法控制他们的动机。格赛尔发展程序表包括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以及与人们交往行为。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以及婴儿行为记录三项。

67智力成长曲线(领会)P151:对智力成长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13岁以前测验分数呈直线上升,以后逐渐缓慢,到25岁达到最高峰,26—36岁属于保持水平的高原期,随后有所下降。

68智商稳定性问题P152:)、婴儿期(从出生至18个月)的认知作业的测量对后期的智力测验分数没有预测性;2)、测验与再测验的相关随两次测验间隔时间的增长而下降;3)、在测验与再测验的间隔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则两次测验的相关随第一次测验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69如何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领会)P154:1、各个年龄的样组必须与纵向发展上各个年龄的总体在智力结构上相同。2、在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研究中,我们有理由假设,智力的因素结构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3、我们还可以利用因素分析方法更深入地研究个体的发展过程,描述其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区分不稳定的变化和稳定的变化。

70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应用)P159:1、智商的稳定性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智力成长有聚合式、发散式、交叉式三种模式。一个人的智商在相对稳定的生活经历下有着相对稳定性,在IQ的变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测验过程的问题,不能归因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真正智力的变化。在儿童智力发展中智商是相对稳定的,智力是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2、智商的分布与智力的分类,智力优异与智力缺陷。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71情绪的组成部分(识记):P167:有四个组成部分:1、情境:当前事件、回忆、思考,甚至先前的情绪体验都能引起儿童的情绪。2、身体状态:如身体的、神经的和生理变化等,不同情绪体验伴随着不同的身体状态。3、情绪表现:如开心就会微笑或大笑,伤心时皱眉等。4、情绪体验:有意识的情绪体验在一个人知觉到情绪或说得出情绪名称时发生,语言是情绪体验产生的关键。

72婴幼儿的情绪发展的特点P169: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领会),愉快、感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和悲伤八种基本情绪;孟昭兰总结出了婴儿情绪分化理论:1)人类婴儿有8-10种从种簇进化中获得的情绪;2)个体情绪发生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和诱因;3)情绪发展有一定规律,也有个别差异。73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领会),情绪对婴儿来说有重要的自下而上价值或社会适应意义。当婴儿在环境不确定时参照照料者的表情再作出反应的现象称为“社会性参照”。3、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通过笑,可以引出其他人对他积极的反应。婴儿的笑有三个阶段(领会):1、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普莱尔把它称作“嘴的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到第8周时会对一张不移动的脸发出持久的微笑,这个发展标志着有选择性的社会性的微笑的开始。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他能够认出熟悉的脸和其他的东西。

74儿童情绪获得的理论P173:一、学习理论(领会):尽管每个出生正常的儿童都具备发展感情的先天基础,但由于

生活处境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情感的丰富性和发展速度也不同

。二、知觉再认理论(领会):儿童在知觉外部事件时,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个心理映像,这个内部的心理映象称为图式

。儿童见到熟悉的人就会很愉快,见到陌生的人就会害怕,甚至哭,这些都与儿童同化刺激物的知觉再认能力有关。三、社会认知理论(领会):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人类事物的知觉、思维

和推理。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儿童对社会世界、对自己和别人、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儿童学会采取别人观点,感受到别人情绪的移情作用渐趋成熟。

75怯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识记)P176:怯生是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影响因素有: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4)抚养者的多少,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婴儿接受的刺激。

76儿童害怕的发展特点(识记):想象中的生物和个人安全感的害怕随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学校和社会有关系的一类害怕明显地增长了。如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等。

77对抗性条件作用(领会)P179: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缺点是情绪上的扩散也可能以相反的方向进行。

78系统脱敏法(领会):P180:

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这个技术的基本前提是害怕的心理状态不能与不紧张的身体状态同时并存,并且认为这种不紧张的身体状态能够阻止与害怕相联系的反应。

79模特塑造法(领会)P180;答: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80认知疗法(领会)P181:答: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首先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

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这里的关键是帮助儿童根据事实去分析他的想法与现实的差异。

81儿童高级情感的类型:识记:答: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82儿童高级情感发展的特点:识记:P183答:1、道德感的发展。道德三是关于人的言论、行动、思想或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从形式来分有三种,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的发展。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

83培养儿童道德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1、为儿童树立切实可学、生动形象的榜样。

2、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使他们从小能对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产生愉快、自豪、羡慕、向往的情绪体验,对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表示厌恶、蔑视、羞耻。要形成一种正确的集体舆论,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得到道德上满足的情感,不良的行为产生否定的体验。

3、随着儿童认识的发展,阐明道德理论、道德标准,使道德体验不断概括化、深化。

84培养儿童理智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1、鼓励儿童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创造条件让儿童有机会去探索、去创造。

2、儿童在游戏和学业上取得了成功要及时给予表扬,尽是避免让儿童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情绪,任务与要求要切合儿童的实际,要善于发现儿童认识活动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年幼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85人格结构的形成(识记):P190人格由三方面组成:1伊底(id),可以理解为人格的生物成分,2自我(ego),可以理解为人格的心理成分,3超我(superego)可以理解为人格社会成分

。伊底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组成。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与伊底之间,自我是有意识,有理智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自我的一部分,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弗洛伊德的超我通常所说的良心。这按“至善原则”行动,当自我控制不了伊底并向伊底妥协而违背了良心时,自我就会产生一种内疚感、犯罪感来惩处自己。

86人格发展的阶段(识记)P191: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之外,还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肤触摸等凡是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2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正是借助这个力量,性本能才得以完成其目的,这种力量或者说是一种能量,一种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里必多”;为里必多集中投放的身体部位是机体获得快感的重要区域。称作“性感带”。3弗洛伊德按照里必多发展经过的“性感区”的不同,把它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里必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固着和倒退。固着是一部分里必多停滞在较初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是里必多倒流到初期的发展阶段。

87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识记)P194:

1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2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划分成三个部分。即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的矛盾斗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把人格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动态变化的过程。3弗洛伊德是性本能决定论者。他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或里必多,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4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弗洛伊德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88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区别(领会)P195: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到八个阶段,贯穿到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劣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89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领会)P195:1、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2、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极端之间,健康的个性品质应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3、埃里克森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任务。4埃里克森也指出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了并不等于矛盾不复存在,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矛盾。

90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理论的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和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一是发展良心,二是获得性别角色),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6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7基本的繁衍感对基本的停滞感,8基本的自我整合对基本的绝望感。

91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埃里克森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着眼于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2、埃里克森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3、埃里克森比较重视教育的作用,不仅指出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还提出了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的方法。4、埃里克森没有完成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5、埃里克森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

9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先天素质和气质,体貌特征和成熟速率)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儿童可分为三种气质类型,一种是“容易(护理)的”儿童;第二种是“困难的”儿童;第三种是“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这些气质特点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塑造的起跑线。正是这种差异或特点制约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和教养者对儿童作用的效果。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体貌指面部特征、身高体重和身体的比例,当它成为社会注意的对象,并赋予人为的社会价值时,这就会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一个因素。体格特征影响教养者对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法,从而影响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如个子高的孩子对打篮球、跳高感兴趣。三、成熟速度的影响,身体成熟的早或晚会使同年龄的儿童招致不同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兴趣、能力和社会交往。2,社会化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团体组织和机构,广播,影视,报刊的宣传)

3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家庭因素P206:一、父母的管教活动,二、家庭结构,三、家庭的物理环境,四、电视的影响,1

父母管教类型的维度有两个:控制和爱。根据这两个维度把父母分成四种类型:(1)权威型父母——控制+爱(接受);(2)专制型父母——控制+不爱(拒绝);(3)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4)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

2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儿童个性,智力,与同伴关系,自我控制等存在着显著差异。父母离异后儿童一般要经过两个时期。一是危机期,常常是一年左右,儿童受到的消极影响表现特别明显。二是适应期,一般在一年以后。父母离异对儿童的影响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1)冲突迭起的婚姻对儿童不利的影响要远大于离婚的影响。(2)来自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更加普遍。(3)每个离异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利影响的多少和持久性也不同。

3父母本身不仅是儿童的社会来源。也是物理环境的中介物,是儿童物理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4儿童可以从电视中学到侵犯必行为。也可以学到亲社会行为。观看电视太多与成绩差有很大关系。

93父母的管教活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P207: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如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能力的评估;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3)、社会环境,如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婚姻关系。

94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和内部动因。

1阿姆斯特丹借用盖勒帕“点红测验”研究婴儿自我觉知。实验表明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识要经历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认知出现三个阶段。

2婴儿认识店面我形象的根据或线索有两条:一是相倚性;二是特征性。

95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12(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

(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96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自我意识得到明显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儿童已能利用语言符号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因为客观环境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迫使儿童要按照这些要求来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了解。

97自我评价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

1小学生对自我评价的几个特点:(1)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到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2)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3)从注重的直接后果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批判性。(5)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的概括程度的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2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产生突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生理上的原因。二,心理上的原因。三,社会的原因。

98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的分化。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99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独立性日益成熟;二是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便转化。

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100性别定型的几个概念

1性别,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男性”或“女性”。这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

2性别角色,是指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这就是性别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

101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认同的过程,即性别定型化过程。

1性别恒常性,一般认为它的发展有经历三个阶段(1)性别认同2—3岁;(2)性别稳定性4—5岁;性别一致性6—7岁。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1)、刻板的性别概念2)、文化规定的性别概念

3性别偏爱: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感兴趣。女孩往往转向偏爱男子气的活动接受男子气的个性特征。

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儿童尽管很早就在活动,兴趣和选择同伴方面显示出性别差异,但在个性和社会行为方面并未显示性别差异。

102影响性别差异的因素:P220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

从婴儿期开始,男孩长期维持高效的新陈代谢,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女婴的活动比较精细,大部分是面部表情。

2认知方面,男女两性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可从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变化的年龄倾向,认知差异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来看(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语言方面,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男性在言语叙述和操作方面占优势。感知方面,男性的视敏度优于女性。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记忆方面,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思维方面,男性偏向逻辑思维,女孩偏向形象思维。(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1)、女孩参加社交方面活动比男孩多,男孩对物体和事情感兴趣,而女孩似乎对人感兴趣。2)、男孩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多。3)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的活动多于男孩,女孩倾向于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同伴玩,男孩倾向于跟年龄比他大的男孩合作。

二性别定型化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儿童会主动寻找区别男孩和女孩的活动、行为和价值观等有关的信息,自发地构建在他们周围的每种性别角色的知识,自然评价这些与性别有关的模式。2性别图试理论,一量儿童获得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释世界上的事情。3社会学习理论,他们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儿童的性别偏爱和适应性别角色的行为主要就是通过奖励与惩罚、观察与模仿获得的。

4心理人类学理论,这个理论十分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三、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1荷尔蒙的影响,荷尔蒙在胎儿期便把心理的和生理的倾向性组织分成男性的或女性的。2大脑单测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女孩的大脑左半球神经细胞的生长和髓鞘化的实现比男孩早些,而男孩的大脑右半球神经细胞的成长及髓鞘化的完成比女孩快些。3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染色体畸变,而且,即使同样的染色体畸变对男女智力的影响也不同,对男性的影响显得更严重些。

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有三个显著的变化:

1父母虽然仍是影响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子,但并不是惟一重要的因子。同伴,影视等社会信息渠道对儿童性别概念和合适的性别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2儿童达到性别定型的年龄范围扩大了,不再像弗洛伊德那样只强调出生关五年的重要性

3双性化理论研究正在兴起。

十,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1双性化个体要比男性化和女性化个体更具灵活性,适应性

2双性化人格模式也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至少不会因为人为的性别限制而限制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103依恋的含义:(识记):p232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104依恋的类型:p234(识记):艾斯沃丝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A类型:回避的。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B类型:安全的。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C类型:反抗的。反抗性依恋的儿童逢到母亲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105依恋形成的原因:p235(识记):母亲喂养婴儿的模式对以后婴儿形成的依恋类型确有一定的预见性。母亲都是敏感的、接受的、合作的,也是婴儿易接近的。用三个维度来衡量母亲的教养行为,反应性——对婴儿的哭、叫唤、语言要求等的反应比例;积极的情绪表达——充满感情的接触,加上微笑、表扬、说话等;社会性的刺激——母亲接近婴儿,对婴儿微笑、谈话或模仿婴儿的频率。母亲或别的照顾者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十分重要:(1)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够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即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2)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

106依恋的发展过程: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领会P233

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物差别反应的阶段。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微笑,以后还会咿呀“说话”。

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这时,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婴儿从6、7个月起,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

107习性学理论:领会P237

以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这些本能反应对于种系的保护和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习性论者强调了婴儿早期的社会信号——哭、笑、依附等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还把依恋看成是由母子双方共同协调发展起来的双向过程。

108心理分析理论:领会P238: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心理分析模式的一个关键概念是:依恋是由内部的、直接的成熟过程所激起的自然现象,并以需要的满足为中介。心理分析理论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的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

109社会学习理论:领会P238:社会学习理论与心理分析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现在,社会学习理论者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着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信赖的刺激。社会学习理论者与习性论者一样,认为依恋是母子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

110认知理论:P239领会:认知理论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首先婴儿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若缺乏这种能力,就会把周围接触的人都看成是同样的,既不能发展对专门人的依恋,也不会在见到陌生人时感到害怕。婴儿在6-9个月时已对经常接触的人形成了专门的图式。其次,婴儿必须具有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当他所依恋的对象不在眼前时,依然知道这个对象还存在,并期望他重新出现,分离的焦虑特别依赖这类能力。

111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儿童发展)的影响:领会P239:(1)对照料者(父母)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2)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3)儿童与照料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4)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

第二节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12同伴的作用:(识记)P241:①同伴是强化物。②同伴是范型。③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④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⑤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113.婴幼儿的早期交往特点:(识记)P243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成三个阶段:(1)客体中心阶段。儿童的相互作用更多是集中在玩具或东西上,而不是儿童本身。(2)简单互动阶段。儿童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儿童的行动。(3)互补性互动阶段。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社会交往,可以看到模仿已较普遍,还有互补互惠的角色。社会性游戏是指儿童在用非社会性的物体进行活动时,还包括其他人,如母亲、同伴。

114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P245(识记):(1)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增长,与成人互动减少。(2)儿童与近似年龄或大于自己2岁年龄的同伴的互动超过与同龄儿童的交往。

115塞尔曼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成5个阶段:(识记)P245

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自己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儿童逐渐懂得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他们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时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116儿童角色采择的四个阶段:领会P246:

0阶段:自我中心的观点。儿童还不能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与别人的理解区分开来。Ⅰ阶段: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6—8岁)。儿童已意识到别人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Ⅱ阶段:自我反省(8—10岁)。儿童知道每个人都认识到别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知道不仅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别人也能理解儿童的观点。Ⅲ阶段:互相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从第三者、旁观者、父母或朋友共同的观点看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Ⅳ阶段(12—15岁以上)。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儿童知道存在综合性的观点,而且也认识到“为了准确地同别人交往和理解别人,每个自我都要考虑社会体系的共同观点”。

117交往技能的训练对促进儿童交往能力的意义:(领会)P247

(1)发现可供选择的方法。鼓励儿童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预料活动结果。要儿童预料大人会有什么反应。(3)理解原因和结果。鼓励儿童推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总之认知技能训练有利于儿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提高自信、适度表达情绪、抑制极端冲动有用。

118角色扮演在促进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中的意义(领会)P248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实践。斯托帕曾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受过互惠训练的儿童比起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帮助行为。这样的训练对扮演两种角色的儿童利他主义行为的培养都是有作用的。

第三节

游戏与交往技能

119认知动力说:(领会)P249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顺应),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同化)。

120心理分析理论:(领会)

按照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伊底和超我间的冲突。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也是缓和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净化反应。如孩子给娃娃“打针”就是在帮助自己克服自己在打针时产生的恐惧和无可奈何的感觉。

121学习理论:(领会)P250

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效果律强调强化会增加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而惩罚则会减少它出现的可能性。游戏虽然不同于工作,但它仍受学习班的影响,儿童所玩的游戏与儿童年教养方式有关,一些强调责任和按吩咐办事的社会,儿童倾向于做碰运气的游戏,重视成就的儿童喜欢玩身体技能方面的竞赛性游戏。

122.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识记)P251

(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

123按照智力发展水平分类(识记)

(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如手舞足蹈,反复撕纸头、敲打手中拿着的物体,反复扔掉拾起的东西,逗引时的嬉笑等。(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游戏。(4)创造性游戏。

124按社会化程度分类(识记)P251

(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游戏。(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6)合作性游戏。

125游戏在促进幼儿认知、社会能力、情绪及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应用

1)、游戏和认知的发展,儿童在没有外界评定的压力下,自由地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试验,是推动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游戏和社会能力,想象性游戏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在假候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情感。

3)、游戏与情绪,假装性游戏的特征是它为表现情感的控制情感提供了种种机会,实际上它可能在建立一种观察别人的情绪、表现或控制自己情绪的比较好的组织图式。一些情绪失调的儿童,他们的游戏模式往往比较刻板、混乱,在游戏中还常常出现偏差,不受同伴欢迎。4)、游戏与个性,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与父母感情密切。父母的关心、对想象力的鼓励,提供机会让儿童想象,这些都是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有利条件。鼓励儿童想象可以用作使过度活动的儿童安静下来并增加其注意广度的手段。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126皮亚杰的研究方法:领会P257

(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

(2)研究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3)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

127影响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领会P261

1)、儿童道德不成熟的原因是认识上的局限,即自我中心和实在论;

对权威的服从。2)、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3)、成人必须改变传统的所谓权威的地位,与儿童平等相处,这样,父母才能成为促进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积极力量。

128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领会P264:柯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柯尔伯格运用的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他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儿童对问题回答的“是”或“否”,而是回答中的推理。所以在与被试交谈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以了解儿童是怎样推理的。

129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P261(识记)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这个阶段有两个阶段①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②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道德认知不守恒。(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②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坏的,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③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④儿童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⑤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②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③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④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⑤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因而成为自律水平的道德。

130柯尔伯格关于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理论:识记:①、柯尔伯格与皮亚杰一样,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②、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利益,③、都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④、都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131对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应用

许多跨文化研究已证实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从效果论—动机论,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从受外部权威的控制—受内部道德原则支配,从他律—自律,从道德实在论—道德主观主义的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儿童对行为意图的理解比皮亚杰所发现的更为复杂。当儿童在判断别人的行为时,如果偶然犯错误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话,即使是学前儿童也能考虑行为的动机。

132对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P263:1)、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2)、从自我批评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

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利益;

3)、都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都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此外,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①关于道德阶段的普遍性问题,②关于学前儿童的道德判断,③关于道德阶段的真实性问题。

133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观点,如何促进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由个体认知发展的水平所决定。强调道德认识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的自然的发展。他们主张认知冲突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认知冲突法基本上分两步程序。第一步,教育课程的焦点集中在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上。第二步,引起两个相邻发展阶段学生的讨论。

134替代强化:P270识记:儿童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

135观察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模仿或复制模式的行为。有两种观察学习,一种是直接的模仿和反模仿。另一种观察学习是抑制和抑制解除。

136攻击性行为P272:指对人与事物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

137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用P270

班图拉认为社会学习乃是一种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学习理论综合的过程。

(1)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个体的行动或行为、周围环境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及其他因素。这三者是相互决定、共同起作用的,可以是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p代表个人因素,b代表行为因素,e代表环境因素。

(2)替代强化,儿童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

(3)观察和模仿。观察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模仿或复制模式的行为。有两种观察学习,一种是直接的模仿和反模仿。另一种观察学习是抑制和抑制解除。

班图拉还指出,模式可以影响儿童和成人的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自己奖励自己,违反了这个准则时,儿童就会自己惩罚自己。

138移情的含义:识记P275: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139羞愧感的含义:与儿童个性发展的道德圈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时产生的心理状态。

140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领会P274

(一)良心与道德内化:弗洛伊德也假设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有一个与父母声音一样的轻轻的“良心”在对儿童说话,告诉儿童做正确的事,警告儿童不要做不好的事,“良心”的形成实际上首先是父母批评的体现,尔后才是社会批评的体现。良心或超我代表了内化了的父母,它是相当严厉的,惩罚性的。

(二)移情作用。

移情有感情成分和认知成分。

(三)羞愧感。

它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时产生的心理状态。

141自我控制的含义:识记P277:指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工具。

142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领会P278:①、有意转移注意力,②、自我暗示,③、自我监督,④、积极鼓励,⑤、榜样,⑥、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143自我控制度:领会P279自我控制有个适宜的度。儿童自我控制过低,常常表现为很容易分心,情绪表现有很多的自发性,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在人际交往中喜欢攻击人。过度自我控制的儿童表现为有很强的抑制性和一致性,没有主见,不分心。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他们的特点是“管得住,放得开”。

附:

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3.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延续上,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4.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横向研究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6、矛盾性原则是指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按照矛盾法则进行的。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7、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

8、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方法。

9、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应该是道德的。

10、皮亚杰是现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研究特点是结合运用生物学、哲学、逻辑和数学的知识,创立了日内瓦学派。

11、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12、成熟势力说是由格塞尔提出的,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13、环境决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4、普莱尔主要研究颜色视觉和听觉,后来又研究催眠,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5.关键期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关键年龄。

16.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

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17.遗传素质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即那些与生俱来的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等解剖生理特点,称遗传素质。

18.印刻

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称印刻。

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0.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

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21.言语前期

整个乳儿期,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言语前期

22.直觉行动思维

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23.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24.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⑤伦理性原则

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③调查法

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形成假设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

第四,变量的控制

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6、简述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学观点。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③儿童心理发展按两类主导活动交替进行④关键期问题

7、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

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8、简述儿童年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新的儿童观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近代教育的要求

9、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结构和潜意识观点

10、简述瓦龙及其巴黎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瓦龙创立了巴黎学派,是西方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要从儿童与周围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与一切事

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存在着矛盾;平衡的打破是由于随着有机体生长而产生的机能的觉醒,就这一点来讲是不符合唯物论观点的。

11、简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他提出刺激-反应公式,主张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否认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12、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简述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述。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4.简述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15.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含义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可变性是指由于社

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差距,即可变性。

16.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原因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首先,儿童生理发展

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

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

稳定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是因为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10.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各起什么作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11.简述婴儿情绪发展特点。1)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感(2)高级情感开始萌芽(3)情绪发展很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12.简述乳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13.简述婴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①学会随意独立行走,手的动作发展,准确地玩弄和操纵他所熟悉的物体;②言语迅速发展;③开始出现最初的游戏活动;④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14.儿童大脑皮层各区域成熟的程序是什么?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5.简述乳儿言语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

(1)言语理解的开始(2)言语交际的开始

16.婴儿期言语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

17.简述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论述题

1、皮亚杰是西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儿童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他着重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还强调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关于图式的起源、发展的具体论述也是符合唯物论思想的,但在动作和知觉、知觉和概念的关系上,他的有些观点违反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在年龄阶段的划分上,皮亚杰对各个阶段的质的特点阐述比较清楚,但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意不够,阶段划分有点绝对。

2.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系。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5.结合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

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6.结合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特点,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首先,儿童生理发展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稳定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是因为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7.试述小学儿童智力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①听教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表象;②运用具体的事物实地完成计算活动;③儿童掌握实物计算以后,开始不用实物,而是用出声的口头言语来完成计算活

动;④儿童掌握了出声的口头言语计算以后,开始在脑中用内部言语,即“心算”的方法来完成计算活动;⑤上述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消失了、简化了,一看算题就能很快地进行运算。此时,儿童真正掌握了运算的智力活动。

8.试述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六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思维都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婴儿期为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学前期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龄初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方向过渡,少年期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青年初期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

9.论述动作发展在乳儿心理发展上的意义

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

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END

上一篇: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下一篇:人已故情依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