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

2024-05-10

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精选5篇)

篇1: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

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

第一条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和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严肃考纪、端正考风,特制定如下考场纪律。

(一)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考试,按旷考处理。

(二)应考时必须携带学生卡。无学生卡者,需到注册中心补办。如未能及时补办,必须同时携带所在院(系)办理的带有本人照片的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否则不准参加考试。

(三)学生必须提前进入考场。考试开始15分钟后,不准再进入考场,逾时以旷考论处。考试开始30分钟后方准交卷离开考场。

(四)学生进入考场后必须服从主、监考教师调动,按指定位置就座,并将证件放于桌上,以备检查。

(五)学生必须本人参加考试,严禁找他人代考或替他人考试。

(六)带入考场的用品(包括已关闭的手机、电子记事本等)必须集中放在远离考生的地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书籍、记载课程内容的纸张及与考试有关的电子媒体信息随身携带或带入座位(开卷考试除外)。如发现桌面上有他人书写的、与考试科目有关的字迹或发现桌内有与考试科目有关的物品,必须向主、监考教师报告,否则,一经发现将按作弊论处。

(七)答卷时不得互借文具和计算器。有特殊情况者需经主、监考教师同意才可借用。

(八)考试中不得以任何方式为他人提供或获取他人的答题信息。

(九)考试期间不得在考场内喧哗,不得干扰主、监考教师工作,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有特殊情况应向主、监考教师说明,听从处理。

(十)按主、监考教师指定的方式交卷。交卷、收卷过程要保持安静,不得与他人说话。

第二条 学生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

(一)违纪行为:

1.考试前提前占座或不服从主、监考教师调动;

2.不带考试证件,且无院(系)证明及身份证;

3.开考后仍将考试必备用品以外的物品,如书包、复习资料、手机、BP机、电子记事本、电子辞典等留在座位旁、桌内;

4.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 5.自带答题或草稿纸张;

6.未经同意互借文具和计算器;

7.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手势; 8.开卷考试中借用他人书籍、笔记、资料等物品; 9.未经监考教师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 10.考试期间在考场内喧哗,干扰主、监考教师工作; 11.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二)作弊行为: 1.找他人代考或替他人考试。

2.不服从主、监考教师劝阻,接听或使用手机、BP机等无线通讯工具看信息,或使用电子记事本、电子辞典、有文字存贮功能的计算器;

3.在桌面上书写有与考试科目有关的字迹;

4.桌内、座位旁有翻开的或答卷下面垫有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书、笔记、讲义、复习资料等物品;

5.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有关的资料;

6.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草纸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

7.考试中、或交卷、收卷过程中与他人说话;

8.利用文具盒、衣物或其它用品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笔记、复习资料、纸条;

9.故意销毁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或者考试材料;

10.在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等信息; 11.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草稿纸; 12.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 13.其他与考试答题有关的严重违纪行为。

如出现违纪或作弊现象,主、监考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事实证据,客观地认定学生违反考场纪律行为的性质。学生应服从主、监考教师的处理,并在《学生考试(查)违纪登记表》上签字,听候处理。有不同意见时,不得与主、监考教师当场争执,可将意见反映到学生所在院(系),并可进一步提出申诉。

发现有在考试中违纪或作弊的学生,主、监考教师应当场填写《学生考试(查)违纪登记表》,并在考试结束后,将违纪或作弊的情况报告给学生所在系和教务处,同时将《学生考试(查)违纪登记表》和有关证据报送给教务处学籍科。教务处将根据认定的违纪事实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由教务处学籍科备案,并报送学生工作处。

第三条 对课程考核过程中学生违纪的处理规定如下:

(一)对考试违纪但无作弊行为者,视情节和学生个人态度予以批评教育或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

(二)对考试作弊者,视情节和学生个人态度,给予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对找人代考或替他人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对作弊行为特别严重者,或考试作弊受处分后再犯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因无故缺考或迟到未准进入考场、违纪被清出考场和作弊的学生,本门课成绩均以“0”分记载,分别注明“旷考”、“违纪”、“作弊”等字样。

(六)对于课程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学生,该门课程不准参加补考。一年后根据学生表现,该门课程可申请重修并考试合格才可取得相应学分。

第四条 给予学生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由各院系于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张榜公布,并将处理材料报教务处备案。对院、系的处分决定,教务处有复议权,复议后意见不统一时,报主管校长决定。给予学生留校察看一年、开除学籍处分,各院系需在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报教务处审核并由学生工作处会签后报校长办公会决定。最终处理结果由教务处备案,并报送学生工作处。

教 务 处

二ОО五年八月十六日修订

篇2: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为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考试秩序,预防和处理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规范处理程序,并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考试纪律

第一条 学生持规定证件(学生证、校园卡)及必需文具(钢笔、圆珠笔、铅笔、普通计算器等)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按指定的座位就坐,并将证件放在桌面上,以备查对。

第二条 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严禁考试以任何形式作弊。闭卷考试不准带电脑记事簿、手机及具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产品和书籍、笔记、手册等资料入场。开卷考试只能携带主考教师指定的书籍和手册入场。如有违反,当场取消考试资格,答卷作废。

第三条 无论开卷或闭卷考试都不准携带传呼机、手机入场,已带入考场的,必须在发卷前关机,并集中放置在指定地方。

第四条 无故迟到超过20分钟者,不准进入考场并按旷考处理。开考后30分钟后方可交卷退场。考生不得在考试过程中未经监考人员允许离开考场,否则按交卷处理。

第五条 分发试卷后,考生应先在试卷规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考试过程中未经监考人员允许,不准互借任何文具及其他物品。如对试题字迹不清或有疑问时,考生应先举手,等待教师前往处理,考生之间不准互相询问。

第六条 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必须立即停止答卷,将试卷留在座位上,经监考人员验收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场,不得将试卷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第七条 考试结束后,学生不得直接找任课教师查卷、查分,更不得要求教师改动成绩。第八条 凡作弊的学生,根据学院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分。

考试违纪与作弊

第九条 学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和要求,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违纪:

1.不携带或拒不出示规定的证件参加考试;

2.携带禁止带入的物品进入考场而不放置到指定地方; 3.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

4.开考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答题; 5.开考后传呼机、手机铃响;

6.考试过程中未经监考人员同意擅自进出考场; 7.未经监考人员允许互借文具;

8.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9.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 10.在考场内外大声喧哗、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以及其他扰乱考场秩序行为; 11.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12.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十条 学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作弊:

1.夹带与考试有关物品或考前把该门课程有关内容写在可以看到的地方;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 3.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

4.接传答卷,传递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纸条,或利用电脑记事簿等电子工具储存或传递与考试有关的信息;

5.考试期间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 6.评卷中被认定为雷同答卷; 7.其他形式作弊。

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属考试严重作弊: 1.请他人代考试或代他人考试; 2.交换答卷;

3.考前窃取试卷或扩散试卷; 4.涂改他人试卷姓名占为己有; 5.组织团伙作弊。

处分

第十二条 违反考场纪律者,当场给予警告并予以纠正;经警告无效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该课程成绩以0分计。

篇3: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

为加强我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明确考场纪律,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制定本规定。

1、应考人员凭有效证件进入考场,自觉遵守考场纪律、考场秩序,按考场编排座位就座,随身携带物品按指定地点存放,尊重工作人员。

①有下列行为、经警告仍不改正的,责令离开考场,并给予当场考试科目成绩零分记载。即:不按规定填写个人信息;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偷看他人答卷。

②有下列行为的,当场考试科目成绩无效处理或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2年内不得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夹带、翻阅参考资料、互相交换试卷、传递答题内容、抄袭或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冒名顶替、出卖答案(离开考场后而当课考试未结束)、利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作弊、有组织作弊行为。

2、考试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维护考场秩序,保证考试按规定有序进行。不准擅自开启未考试卷或考后已密封的试卷;不准擅自提前或推迟考试结束时间及缩短考试时间;不准擅自为考生调换考场和考试座位;不准提示或暗示考生答卷;不准擅自将试卷带出考场或传给他人;不准指使或纵容他人作弊。否则,调离考试工作岗位,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3、涉题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有关规定,严守机密,确保考试试题、试卷及相关内容在考前的保密,否则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在评卷工作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试卷为作弊试卷,对涉及作弊试卷的应试人员给予取消考试成绩的处理:在卷面做特殊标记的、同一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同一科目同一考场试卷答案文字表述、主要错点一致的(即雷同试卷)。

5、在评卷工作中,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雷同试卷数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或发现集体作弊问题的,取消该考场该科目考试的全部成绩和该考点承办下一考试的资格。对该考场涉及试卷雷同或参与集体作弊的应试人员给予取消考试成绩的处理。

6、评卷工作中发现同一考点同一科目,有百分之二十以上考场存在雷同试卷的,取消该考点承办考试的资格。对该考场涉及雷同试卷应试人员给予取消考试成绩的处理,取消该考点承担下一考试任务的资格。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解释。

篇4: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考场、考试纪律,严肃考纪,端正考风,营造良好考风、学风,制止舞弊行为,提高考试的诚信度和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青海大学本科学生管理规定》,特制订本条列。

第一条凡具有我校学籍的本科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的任何考试中违反考场考试纪律,均按本条例处理。

第二条考场考试纪律

1、考生必须按照考试规定时间,于考前十分钟进入考场。迟到十五分钟以上者不得入场。

2、考生必须持本人学生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无学生证和身份证者,必须持学院(系)出具的贴有本人近照并加盖公章的证明才能参加考试。其他证件一律无效。无学生证或身份证的学生必须提前办理相关证明。

3、考生进入考场时,除必要的考试用品外,其它一切物品必须置于考场指定位置,不得带手机等通信工具进入考场;带入考场的手机必须关机、上交。

4、考生进入考场后,必须在《青海大学考场记录单》或在有本人照片的考场座次单上签字。

5、考生进入考场后,要按监考教师指定的编号或座次单就座,拒不按要求就坐者,取消其考试资格;考生不服从监考教师管理,无理取闹,扰乱考场秩序,威胁监考教师人身安全,取消其考试资格。

6、考生拿到试卷后,必须首先填写自己的学号、姓名和班级等信息。考生对试题有疑问,可举手发问,并注意保持考场肃静。

7、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考场内不得传递纸、笔、计算器等任何物品;不准夹带、交头接耳、窥视与考试有关的书籍、笔记或他人试卷,不准互换试卷、传递或互对答案;不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传递考试或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及信息;不准代替他人考试以及为他人作弊提供方便等舞弊行为。

8、在桌面、墙壁等处如有抄写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公式或文字,考生开考前要向监考教师及时报告。

9、考生未交卷不得离开考场。中途离开考场者,作交卷处理。

10、提前交卷的考生,不得在考场附近谈话或逗留,妨碍他人考试;考试完毕,必须将试卷交给监考教师,以防试卷丢失。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故意撕毁试卷。

第三条凡学生考试有以下情节之一者,按违反考试纪律论处。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且态度不端正者,取消其考试资格,试卷作废,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记载,并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1、开考前不按考场规则要求将书包、书籍、笔记等交到监考教师指定地点,且不听劝告者。

2、进入考场后,不听从监考教师安排或不按指定座位就坐者。

3、考试前除允许携带计算工具的课程考试以外,将带入考场的通讯工具未按规定关机上交者。

4、考试前发现在身体、衣服、桌凳、文具等处预写有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者。

5、提前交卷后不及时离开考场,干扰考场秩序者。

6、考试结束时不按时交卷或不按规定交卷者。

7、未携带有关证件进入考场,且不事先申报和说明而强行参加考试者。

8、考试中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经口头警告不听劝阻者。

9、故意扰乱考场纪律,经口头警告不听劝阻者。

10、迟到15分钟以上,没有特殊原因,不听劝阻,强行进入考场者。

11、考试过程中,未经监考教师同意,擅自出入考场者。

12、不按时交卷或交卷后在考场或考场附近喧哗,直接影响他人答卷或扰乱考场秩序者。

13、其它违反考场纪律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者。

第四条凡学生考试有以下情节之一者,按考试作弊论处,该课程试卷作废,成绩以零分记载,并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处分。

1、将与考试课程内容有关的书籍、笔记、纸条等藏于身上、试卷下、课桌内等处者。

2、偷看或抄袭书本、笔记、纸条或别人试卷者。

3、传条、示意、对答案或有其它协同他人作弊情节者。

4、考试时帮他人答卷,以及考试结束后不交试卷试图将试卷带出考场或已带出考场者。

5、考试时未经允许擅自交换座位,以及互相交换试卷者。

6、延时交卷并向他人询问答案和答题方法者,或交卷时向他人提供答案或答题方法者。

7、经评卷教师认定,并经院、系确认为雷同试卷者。

8、考生抄写在桌面、墙壁等处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公式或文字者。

9、考试时手机未关机并查看手机者;利用通讯工具等现代电子工具进行作弊者。

10、纠缠主考教师更改试卷答案或考试成绩者。

11、考生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无理取闹,扰乱考场秩序。

第五条凡学生考试有以下情节之一者,做开除学籍处理。

1、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交卷时写他人姓名、或评卷时笔体核证发现)者。

2、利用通讯工具等现代电子工具组织作弊,行为和影响严重者。

3、考试进行中或考试结束后,采用语言或尾随挑衅等威胁恐吓监考教师者。

4、曾因考试违纪受记过及记过以上处分,再次作弊者。

5、以各种手段窃取试题或答案者。

6、违反考场考试纪律或作弊,证据确凿,而态度极其恶劣者。

第六条本办法于2013年12月10日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自颁布之日起开始试行。原《青海大学学生违反考试纪律处分条例》同时废止。

篇5:关于对违纪学生处分的规定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教研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也为教育违纪学生本人,在学校树立良好学风,根据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学生行为准则》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一、处分的等级:

学生纪律处分,分为四级,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半年或一年)。

二、违纪处分及相关内容:

(一)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扣所在班管理积分5---10分

1、一学期无故旷课一周的(迟到累计6次为旷课一天,早退累计3次为旷课一天)。

2、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劝说不听,导致无法上课的。

3、校园内外打架造成恶劣影响的。

4、校内外吸烟喝酒屡教不改的。

5、故意损坏公物,又不承担赔偿责任的。

6、不按规定在校内停放车辆;在校园内溜车、骑车屡教不改的。

7、在校外做影响学校声誉的事,被告到学校的。

8、招引社会青年来校闹事,无故制造事端的。

9、进营业性游戏厅或网吧,累计二次以上的。

(二)、记过处分:扣所在班管理积分10---20分

1、考试作弊累计二次以上的。

2、校内聚众吸烟、喝酒、拉拢他人吸烟、喝酒的。

3、在校内向他人索要、诈骗钱物的。

4、不尊重老师,甚至有辱骂老师、破坏老师物品等行为的。

5、一学期无故旷课2周的。

6、带不健康书刊到校传阅,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

7、与社会不良青年有交往不听劝告的。

8、在社会和校园内有偷盗行为且情节较严重的。

(三)、留校查看:扣所在班管理积分20---50分

1、有违例违纪受公安部门处罚的。

2、动用器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后果严重的。

3、处分未解除期间,仍不改过的。

4、多次有不尊重教师行为,殴打教师的。

5、旷课累计一月以上的。

6、在校内外抢钱抢物、诈骗、偷盗造成很坏影响的。

三、处分的把握:

1、处理违纪学生,要做到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适当,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的原则。

2、公开批评不属纪律处分,公开批评后如再违犯校纪校规,即给予纪律处分。

3、经常迟到早退、少量旷课、吸烟、考试作弊、课堂纪律较差、语言污秽者,给予警告处分或严重警告处分。

4、故意扰乱课堂纪律、旷课较多、打骂同学、抗拒学校教育、道德品质较差者,给予记过处分。

5、严重打架斗殴、屡次偷窃、道德品质极差、有违法行为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二、处分的申报、审批和公布:

1、班主任在与年级主任商议后,填写学生处分登记表,报请政教处,学生所犯错误应详实无误,登记表应有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签名,同时还应附上学生的检查和有关材料。2.处分等级的审定权在学校,工作由政教处负责。3.任何一级处分,一经作出,在全校集会上或学校布告栏内向全校公布,牌告要加盖学校公章、校长要签名盖章。4.学生纪律处分决定及其有关材料由政教处归档保存,记过(含)以上处分记入学生个人档案。5.正式公布学生纪律处分前,班主任年级主任会同政教处应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

三、处分的升级与撤销:

1.处分期间,再犯错误,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升级一级或数级处分。

2.学生受到处分后,确已认识并改正错误,表现较好,可在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三个月后,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撤销或降级处分的申请,申请书须有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签字。

上一篇:合同专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综合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