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2024-04-2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精选8篇)

篇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历史,我们一般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比如,老师刚刚走进9班的教室,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它就变成了历史。因此,我们常常说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永远也不能回到过去。但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叙述和解释却是可以改变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蒋介石在我们的宣传中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动头子,但是现在呢,我们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就积极了很多,甚至民间出现了很多民国粉丝。所以,胡适先生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通过对历史进行特意的剪裁,使之为政治服务。这样一种历史是一种为尊者讳的历史。虽然它也有它的价值,但它是背离我们历史记录的初衷。而历史推崇的是秉笔直书,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真。而我们今天讲述的十月革命,恰好就是一段经过特意剪裁的历史。它有意隐去了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信息,甚至还有部分并不符合历史实际。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痛苦的地方,当我了解的越多的时候,我越发不敢去讲解这样一堂课。

今天我尝试着去讲解一个更为真实的十月革命,当然也只能是尽量真实。而真实讲述的价值在于,当你更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你才会更加理解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更加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遭到非议。所以我把这堂课的副标题定为,以求真为诉求的一堂历史课。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说到十月革命,我们就必须从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说起。这是1866年的俄罗斯国家版图。而在1867年,俄国将最东部的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俄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占整个世界面积的六分之一强。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远远落后。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拥有广袤领土的俄国连日本都打不赢,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它本身的虚弱。俄国已经成为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这里的帝国主义实际上是列宁提出的一个概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帝国主义阶段过后,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了。所以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阶段是一段矛盾的多发期。

俄国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活方面,劳动人民生活困苦,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又因为俄国加入一战,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争形式的恶化激化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仅仅是下层民众、包括资产阶级、军队士兵都对沙皇十分不满,革命一触即发。在1917年3月,也就是俄历2月,工人和士兵一起推翻了统治沙皇制度,二月革命胜利。二月革命的胜利,要归功于工人的反抗和军队的倒戈。军队倒戈也说明当时的沙皇俄国确实不得人心。

二月革命胜利以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一个是叫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在俄语中就是会议的意思。所以我们翻译过来,就是工兵代表所组成的一个政权组织。显然,这样一个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组织。另一个书上称之为临时政府,主要由资产阶级组成,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而在这样两个政府中,工兵代表苏维埃占据着优势地位。因为当时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支持临时政府的,所以临时政府握有实际权力。关于工农代表苏维埃,它主要由两个左翼政党组成。分别是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其中在社会民主党中,又分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即为多数的意思,孟什维克是少数的意思。但实际上,当时的孟什维克才是真正的多数。而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其实是少数派。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在列宁的带领下居然最终获得了政权,确实要佩服列宁的政治天才。而临时政府获得的苏维埃的支持,就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派主流的支持。

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迫切要求有三,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和平,还有一个就是召开立宪会议,来决定国家的前途。通过诉诸于民意,使国家政治生活走上民主化进程。因为之前,不管是苏维埃还是临时政府,他们的成立都没有经过民意,而是基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建立的。

在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要求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权力,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之后发生了七月事件和十月革命。七月革命后,书上说,由于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其实并非如此,七月事件后,临时政府进行了改组,大量的社会主义者进入临时政府。二月革命之后,俄国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的历史。这里的社会主义不仅仅包括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也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

但是列宁还是决定在1917年俄历十月发动武装起义,通过武力夺取了政权。整个夺权的过程非常顺利,实际上它更像一场政变。在推翻了临时政府之后,布尔什维克马上组织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次选举,而且输得很惨。其惨况还不在于得票少,而在于这是在它当权的情况下组织的选举。它没有理由、而且的确也并未指责这次大选有甚么舞弊、贿选一类的污点。列宁最终选择了通过武力的方式解散了立宪议会。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仍掌握国家权力。列宁用武力解散议会的方式激起了其他党派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俄国爆发内战,经过4年的战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最终击败对手,完全掌握了对国家的控制。

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步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俄国自身发展的原因,各种矛盾激化,使得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比较激进的政治主张有了生存的土壤。俄国最终由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或者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同盟进行执政,应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整个发展的方向都是召开立宪会议,通过诉诸民意,使国家走上正轨。这一点,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开始也不反对。而在布尔什维克输掉选举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布尔什维克通过“一月剧变”这样一种武力方式,排除了其他党派参与政治的资格,选择独自掌握国家权力。

十月革命的胜利确实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也是马克思主义信徒。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并且布尔什维克也是想追求一个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但是,确切的说,十月革命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更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列宁主义的胜利。而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胜利。

篇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掌握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式讲授、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加深对十月革命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十月革命的学习,理解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渗透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标要求,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学习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对俄国、对世界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成功范例。

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只有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才能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在俄国的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第一目“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教学要点:①20世纪初的俄国是西方列强中的落后国家;②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沙俄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第二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教学要点:①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②“四月提纲”;③“七月事件”;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第三目“伟大的开端”

教学要点: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②《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③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④人民行使苏维埃政权的权利;⑤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设计】 创设情境:

出示印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的前苏联国旗。提问:这面旗帜曾经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旗,1991年,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

出示北京展览馆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图片,两座建筑物很相似。

北京展览馆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这座由苏联建筑师设计,洋溢着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建筑起初就叫做苏联展览馆,它映射出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段历史。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

1.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补充相关材料,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

提供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一战前,垄断组织已经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0世纪初,俄国已经是号称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家,但仍然相对落后,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比,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生产产量,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

代史》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设问一: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设问二: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结合教材及以上资料,分析俄国存在着哪些方面的矛盾?

概括归纳: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和其它帝国主义的矛盾等等。

材料三: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有几个人合用一枝。——岳麓版教材

当时一个俄国高级军官无奈的说‚德国人有的是大炮、机关枪,而我们有什么,我们有的只是胸膛。‛ ——岳麓版教参

设问三: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反映出俄国的什么状况?

一战中俄国的惨败激化了早已潜伏的各种矛盾,使得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所在。历史条件:

20世纪的俄国是西方列强中的落后国家;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沙俄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代表人民的意愿,制定正确的策略方针,最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结合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概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为十月革命作了准备―→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了进行社会革命的任务―→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

教师归纳: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可以看出,俄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到全国乃至广大的农村,这就是我们后来归纳的“城市中心论”,而这样一条革命道路是适合于俄国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最终得出结论:必须按照本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无产阶级将建立一个怎样的政权呢?

3.伟大的开端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加深对苏俄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1)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和作用

材料一:代表大会决定: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材料二: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合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合约

——《和平法令》

材料三: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设问:苏维埃政权是如何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和为人民谋福利的?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得出结论,理解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是本课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组织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评价十月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要建立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而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废除警察、军队和官吏,即以全民武装代替常备军;一切官员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其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

材料二:出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材料三:‚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当然在人民面前还有困难和曲折。但是,列宁在36年前说得好,‘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的讲

话》

设问一:如果没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怎样。

俄国在一战中,军事溃败、经济崩溃,领土被支解,国内局势继续恶化。而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为以后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设问二: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将是怎样的状况? 资本主义仍将一统天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继续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全世界被压迫的阶级和民族以新的希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出路,走俄国人的路,成为有识之士的选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也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国际关系。

总结: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有理想变为科学 —→1871年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在黑暗中求索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民族走向了民族解放之路。应该看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应该树立为人类发展进步勇于探索和实践的人生理想。

五、教学资源建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下)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张建华《俄国史》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六、学习评价建议

1.1949年,美国政府发言人艾奇逊曾说:“中国共产党是在20年代初期,在俄罗斯革命的思想推动下建立起来的”。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篇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 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 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 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5]。十月革命的胜利, 是整个俄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是整个世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6]。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帝国主义的力量可以战胜,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再孤立无援

李大钊曾指出: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 既被帝国主义践踏摧凌于他的铁骑下面, 而轮降为弱败的地位。我们的劳苦的民众, 早二重乃至数重压迫之下, 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 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力, 格外沉重, 格外有意义[7]。十月革命后, 苏俄政府曾两次发表对华宣言, 宣布废除帝俄时代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放弃在华的一切特权, 主张援助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取得的辉煌胜利和中国革命失败后的悲惨局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比较, 使中国人民受到了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激发了中国人民学习俄国革命的热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促使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建立起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给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道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道路[8]。毛泽东也指出, 中国的民主革命“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9]。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 使整个世界分成了两个敌对的营垒, 即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营垒和国际帝国主义反革命营垒。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在斗争目标上是统一的。所以在十月革命以后, 被压迫民族进行的一切反对帝国主义斗争, 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时期, 并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提供了现实的可供参考的道路。“它把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被压迫民族革命联结在一起, 筑成了一条共同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战线,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0]。”

二、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 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转向俄国, 开始有了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愿望, 并促使他们不断地接受马克思主义, 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 如陈独秀, 李大钊等人, 由于他们较早的接触马克思主义, 不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且十月革命爆发后, 李大钊还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著名文章, 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表现出他对十月革命的高度赞扬。这些文章的发表也标志着李大钊思想发展的质的飞越, 即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从此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一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力军, 开始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十月革命后,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大地上创建了各种社团组织和报刊, 借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帮助, 而且为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打下了理论基础。当然, 这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条件。至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同现实政治斗争相结合的进程

十月革命以后中国大批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促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 使这些先进分子认识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 也使他们对工农群众的看法得以改变。他们认识到了要想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改变中国社会现状, 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合战线进行武装斗争, 这样才能够促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就在不断的此起彼伏。但是在经过大半个世纪之后, 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没有取得胜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 而事实也证明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因此要坚持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 中国的先进分子得到极大的鼓舞, 促使他们不断地改造中国社会, 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 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人民极端困苦, 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社会现状,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即将爆发。然而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 才能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 掀起了欧亚革命的浪潮, 为新的人民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建立共产党, 就具有了现实可能性。而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必然性, 则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实现的。“五四运动”的发生, 引起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关注与重视, 并积极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 对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为中国革命实现伟大转变提供了条件。因此, 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孙成木, 李显荣, 康春林.十月革命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126.

[2]斯大林.斯大林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5:373.

[3]列宁.列宁全集 (第2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236.

[4]列宁.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M]//列宁全集 (第36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39.

[5]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C]//毛泽东选集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71.

[6]孙成木, 李显荣, 康春林.十月革命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1.

[7]吴家林, 谢荫明.北京党组织的创建活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44.

[8]肃超然.中国革命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46.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28—629.

篇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本课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于1917年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标志。

【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将以列宁语录为主线进行,辅之以史料研习、合作研究等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848 1871 1917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最后终于由理论到现实——十月革命。

(二)新课讲授

1.革命前夜的“火星”

列宁语录一:“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

问题:从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革命前俄国的状况,存在哪些问题?

总结: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农奴制残余;软弱的垄断资本和封建的沙皇政府对人们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尖锐: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等……

列宁语录二:“与个别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

问题:“比较容易”在主观方面有哪些表现?

讲解:19世纪末20初的俄国,由于社会矛盾尖锐,群众性的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急需政党的领导。在列宁的领导之下,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从而为革命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设计意图]以简短的列宁语录为索引,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炼、获取信息,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予以归纳,明确革命前俄国的状况。

2.帝国大厦的坍塌

列宁语录三:“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问题:“战争”指的是什么?列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论?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

回答: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一战使俄国的局势日益恶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列宁语录四:“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问题:这次革命指的是什么革命?结果如何?

回答:二月革命。结果是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讲解:虽然性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但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列宁语录五:“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

问题:比较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对于夺权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答:由和平方式夺权到进行武装起义。

讲解: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一战。由于俄国在一战战场上的连连失利,国内群情激昂,爆发了示威游行。临时政府派兵镇压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政权全部转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尽快进行武装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解析史料,帮助学生了解革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前的脉络,理解布尔什维克党政策方针的转变,形成系统认识。

3.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列宁语录六:“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问题:革命后是怎样建立新的苏维埃组织的?有怎样的意义?

提示:巩固政权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思考。

意义则要从对俄国、对世界两个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于十月革命已有初步认识,展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及时提示学生注意知识要素的掌握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史料研读及认知能力。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从领导阶级、群众基础、社会性质、革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巴黎公社及十月革命的学习,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历程与发展,最终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篇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品历史。

2、通过阅读课文及教师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承载着人类追求幸福、自由、民主的美好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说明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法1: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对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人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大家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2

(二)讲授新课: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结合材料,指出帝国主义具有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师: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 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边讨论、边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加以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师:以上资料反映的是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师:(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2.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材料四: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第26卷

师:这段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生:(回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师:一战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一战中俄国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使俄国反动统治摇摇欲坠。师: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总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3.主观条件:具有较强革命性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列宁认为,当统治阶级再也统治不下去,当被统治阶级再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3.七月事件

4.武装起义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讨论: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师:(引领思路)从十月革命的背景、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所作的铺垫和准备、列宁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等方面,展开探讨活动。

师生:(探讨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在列宁《四月提纲》要进行社会革命的指导下,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及时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师生总结:党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正确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三、伟大的开端——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师:(思考)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将是怎样一副情景? 生:(讨论、回答)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溃败、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继续把人民当炮灰,国内局势不断恶化。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失去了保存民族、国家的惟一机会,更提不到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实现工业化了。

师:(思考)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将是怎样的状况? 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仍将一统天下。师:那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将更加残酷,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更加肆无忌惮。

篇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义和影响?

六、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比较明显,重点是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本课在讲授时可以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并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七、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照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引向高潮。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一』

1、为什么说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历史条件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师)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讨论、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 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材料二: 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以上资料反映的是俄国哪方面的矛盾?(生:讨论、总结)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师: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材料四: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革命发展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 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社会主义革命已不可避免。

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历10月25日即公历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赤

队、革命士兵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巩固政权:政治,《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

维埃。

经济,《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外交,《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停战,进行公正的谈判,实现

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结合【学思之窗】材料,再一次说明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级临时政府还继续把人民当炮灰,国内局势不断恶化。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失去了保存民族、国家惟一机会,更提不到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实现工业化了。(师)再请同学们大胆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将是怎样的状况?

(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仍将一统天下。(师)那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将更加残酷,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更加肆无忌惮。

(师:总结)综上所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掀起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合作探究』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总结本课)板书设计

知识能力巩固:

1、下列关于20世纪初俄国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 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工业品人均产值明显高于西班牙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C 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利益 D 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族斗争不断爆发

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 举行全国性武装起义 B 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3、使俄国人民认识到只有通过武装起义对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事件是 A 1917年二月革命 B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C 1917年10月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 D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土地法令》的规定不包括

A 没收地主土地 B 实现土地国有化 C 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D 减轻封建剥削

5、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B 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C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的颁布

D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 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9、巴黎公社和苏俄政府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方面有和本质的相似之处。

10、苏俄政府与巴黎公社相比在革命措施上有哪些进步性。

答案:

1、B

2、D

3、B

4、D

5、D

6、B

7、C

8、B

9、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特征。

10、将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一批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以上措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是巴黎公社所不具备的。

篇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参与或领导了四大战争,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顺应全国各民族的心愿,高高树起反帝反封建、打倒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旗帜,把全国人民紧密地聚集在这一旗帜之下。党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者,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和捍卫者。党积极地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之中,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千百万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党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在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党领导全国人民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为民族争独立求解放的大旗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经过延安整风洗礼的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4年奋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至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终胜利。

党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19世纪20年代初期,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的要求下,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之后,党集中力量组织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然而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1923年1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血腥镇压,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经过综合分析后,党决定首先应争取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1923年6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随后,在1925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史称“大革命”或“国民革命”。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到来了。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着。然而,伴随着革命运动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次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党的五大于1927年4月5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这次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却没有对武汉国民政府各派作出正确分析,导致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决裂,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即便如此,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中国大地依然闪耀着星星之火,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为革命而斗争。“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场大革命,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这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党在革命根据地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为了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大屠杀,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党走上了大规模武装起义之路,建立并发展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党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后来总结这段历史时,他说:“我们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同志正是基于血的教训和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与此同时,在秋收起义进军长沙失利后,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引兵井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召开的党的六大,决定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此次大会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胜出,11月便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围剿”与反“围剿”成为国共双方军队的主要斗争形式。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党领导建立的中央苏区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党内的“左”倾错误又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领导人坚持“左”倾错误,拒不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建议,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胜利地结束了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由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并迅速扩大到全国。党之所以能够号召大量群众参与到抗日游行之中,是因为党不仅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把握住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党是以国家大局、民族大义作为出发点的。

在此局势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自此以后,内战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党终于摆脱了内战的阻碍,开始全力投入一致对外的抗日战争上。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的革命道路虽是坎坷曲折的,但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从思想上武装了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篇8: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一、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的胜利, 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震惊和仇视, 全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又使帝国主义国家感到“恢复旧观, 断无可望, ”只好宣布“中立”。与此同时, 开始在中国寻找和扶植新的代理人, 此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一致选中了袁世凯, 并敦促清政府启用袁世凯。袁世凯之所以会受到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赏识就是因为他重兵在握, 他所一手培植和始终暗中控制的北洋军队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而它本身又是清政府的依靠力量。据史料记载:湖北新军 (北洋新军前身) 创始于1896年, 1905年5月北洋六镇新军全部练成, 共计兵额近7万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清政府派长芦盐运使胡橘芬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聘德国人为教官。12月8日, 荣禄决定改派袁世凯到小站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接任后, 将“定武军”进行扩编, 加募步队2000人、马队250人, 凑足7000人;并陆续加聘德国译员至10余人。1903年袁世凯任练兵处会办大臣, 新军大加扩充。日俄战争爆发后, 袁世凯建议在全国成立新军36镇。他先将北洋“左”、“右”两镇募足兵员, 正式成立北洋军第一镇、第二镇, 派王英楷、吴长纯分任统制, 随后又将巡警营扩编为第三镇, 派段祺瑞统制。又将原来的武卫右军、南洋自强军编成北洋第四镇、第五镇, 派王士珍、吴长纯分任统制。1905年5月14日, “京旗常备军”也扩编成镇, 以凤山为统制。至此, 北洋新军六镇完全练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北洋新军实际上是由袁世凯一手创办起来的, 这样他手中的兵权也正是各帝国主义国家选中他作为统治中国新的代理人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 武昌起义胜利以后, 清政府曾命令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 但是当时的北洋新军只听袁世凯一个人的调度, 所以清政府也只好考虑重新启用袁世凯。1911年10月14日, 清政府即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上谕说:“内阁奉上谕, 湖广总督著袁世凯补授, 并著办剿抚事宜。四川总督著岑春煊补授, 并督办剿抚事宜。均著迅速赴任, 毋庸来京陛见。该督等世受国恩, 当此事机紧迫, 自当力顾大局, 勉任其难, 毋得固辞, 以副委任。”[2]245同时, 庆亲王奕匡遣阮忠枢到彰德劝袁世凯出山。15日, 清廷陆军大臣荫昌过彰德, 晤袁世凯。因清廷所予权力只是“节制调遣”, 对陆军大臣萌昌和海军提督萨镇冰所统北洋军和海军只能“会同调遣”, 袁世凯实际上仅为荫昌副手, 故袁世凯于15日以“近自交秋骤寒, 又痰喘作烧旧症, 益以头眩心悸, 思虑恍惚……一俟稍可支持, 即当力疾就道。”[3]为辞复奏, 表示不能应命。清政府被迫妥协, 19日清廷命长江一带水陆各军均归袁世凯节制调遣。20日, 袁世凯向清廷要求开国会, 组织责任内阁, 宽容武昌事变人员, 解除党禁, 总揽兵权, 宽予军费各项作为出山条件。21日, 清廷从袁世凯奏, 令招募壮丁12500人, 作为湖北巡防军, 命度支部拨款400万两。以副都统王士珍襄办湖北军务, 经理增募新军, 布置后路各事。并命军咨府正使冯国璋迅赴彰德筹商一切。24日, 清廷又从袁世凯奏, 命拨江宁新军管带快炮36尊及全数子弹解赴信阳。25日, 清廷再从袁世凯奏, 以冯国璋充第一军总统, 迅赴前敌, 段祺瑞充第二军总统, 陆续开拔。并从岑春煊奏, 命添招八营, 克日入川, 并拨饷银100万两。26日, 清廷命奉天、直隶协拨袁世凯快枪13000杆, 炮54尊。27日, 命军咨使冯国璋总统第一军, 江北提督段祺瑞总统第二军, 均归袁世凯节制调遣。一切布置就绪, 30日, 袁世凯自彰德南下赴任。至此, 袁世凯获得了清朝皇室的全部军政大权。

二、南北议和

袁世凯的野心很大, 在掌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 袁世凯又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执行一种左右开弓的两面作战策略, 即一方面借用南方的革命力量来威胁清政府向他让权, 另一方面又挟北方势力对南方革命党人又打又拉, 讨价还价, 软硬兼施, 以图由他自己夺取全部政权, 然后扑灭革命。此时的帝国主义为诱胁南方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 向湖北军政府多次试探, 11月26日由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 向湖北军政府提出议和条件。而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人也以军事失利为由, 竭力主张妥协。

1911年12月18日, 南北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 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议和施加压力, 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 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 提出“须早日解决和局, 以息现争”, 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 革命势力作出让步, 孙中山发表声明, 表示只要清帝退位, 袁世凯赞成共和, 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在会谈期间, 英、美、俄、法、日、德六国驻上海总领事向南北和谈代表提出了“使目前冲突归于停止”的照会, 压迫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

三、加紧逼迫清帝退位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对袁世凯是个不小的打击。袁世凯对此十分恼火, 立即作出了十分激烈的反应:一方面, 他下令停止在上海的议和会议, 以中断谈判相威胁;另一方面又唆使他的部下北洋将领姜桂题、冯国璋、段祺瑞等四十余人联名通电, 声称“誓死反对共和”, 主张君主立宪, 并表示要坚决抵抗到底。而与此同时, 革命阵营内部的立宪派、旧官僚和一些革命党人也开始极力向孙中山施加压力。比如当时混在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故意制造妥协空气, 鼓吹“南北统一”、“赶快议和”, 再不妥协议和, 就要受到列强干涉。作为临时政府副总统的黎元洪, 不但不到南京来履行副总统的职责, 反而频频与南京政府唱反调, 与北京的袁世凯互通声气;实业总长、立宪派的中心人物张謇则公开充当袁世凯的帮凶, 为其出谋划策。比如1912年1月, 张謇曾电告袁世凯:“甲日满退, 乙日拥公, 东南诸方, 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 旦夕之间勘定大局”[4]1另外, 革命党内部也日益分化, 不少人不但已和立宪派、旧官僚纠合在一起, 甚至个别人如汪精卫等已经被袁世凯收买, 成为内奸。汪精卫这时不但极力主张议和妥协, 而且还散布流言, 攻击孙中山“有权利思想”, “舍不得丢掉大总统的位置”, 鼓吹“中国非共和不可, 共和非 (袁) 公促成不可, 且非公担任 (总统) 不可。”[5]115这使孙中山非常生气。甚至连黄兴也极力主张与袁世凯妥协, 他曾写信给胡汉民和汪精卫说, 如经费无着, 和议不成, “自度不能下动员令, 唯有切腹以谢天下”。宋教仁也一再表示拥护袁世凯做总统:“现在非新旧势力合糅不可, 正式大总统非袁公不克此选。”[6]124此外, 再加上帝国主义列强对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始终采取敌视、孤立、威胁和封锁的政策。在这种情形下, 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不得不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1912年1月15日, 孙中山致电南北议和代表伍廷芳转告袁世凯, 重申:“如清帝实行退位, 宣布共和, 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 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以功以能, 首推袁氏。”[7]71袁世凯在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 开始加紧对清政府施加压力, 逼迫清帝退位。1月16日, 袁世凯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奏请清廷迅速召开皇族会议决定“帝位去留”问题;十天后, 他又指使不久前通电誓死反对共和的北洋将领再度联名通电, 吁请皇帝立即退位, 确定共和政体。2月3日, 垂帘听政的隆欲太后 (光绪帝后) 不得不授予袁世凯同南京方面谈判退位条件的全权代表。这样, 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之下, 清政府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在得到保留清帝称号、清帝仍可暂居故宫、民国政府每年拨给清室400万元费用等优待条件后, “终于选择了性命重于皇冠的一条路”[8]。2月12日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与此同时, 袁世凯向南京临时政府表示承认“共和为最良国体”, 并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这样, 孙中山按照双方协议, 于2月14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 并推荐袁世凯以自代。

四、袁世凯上台

孙中山对袁世凯是有所警惕并有所防范的。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时, 在荐袁自代咨文中曾附有三项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 为各省代表所议定, 不能更改;二、辞职后, 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 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解职;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 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9]132

袁世凯对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在制定的《临时约法》根本不予重视。他决定在北京建立自己的中央政府。在2月25日孙中山派出的以蔡元培为首的迎袁专使团到达北京后, 袁世凯就唆使自己的亲信曹锟在北京发动兵变, 紧接着陆军士兵在保定、天津地区也发动兵变, 一些立宪派、旧官僚和北洋将领叫嚷袁世凯不能南下, 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也先后从外地调兵制造京津地区的紧张局势。上海十多家报纸还联电孙中山, 主张建都北京。黎元洪甚至通电说:“时机万分危迫, 舍南京不至乱, 舍北京必至亡。纵金陵形势胜于燕京, 犹当审时度势, 量为迁就, 况利便之势相判天渊乎?”[10]8这样, 在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国内一片妥协舆论的压力之下, 孙中山被迫再次作出让步。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此后, 孙中山只得把希望寄托在用法律限制袁世凯上面。3月11日, 孙中山在南京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作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和保障民主共和制度的根本大法。临时约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在国家机构上采取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统的命令须国务委员副署才能发生效力,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月30日, 由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组织的内阁宣告完成,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4月5日, 临时参议院按照袁世凯的意愿决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设北京。至此,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成立仅三个月的南京临时政府不幸夭折, 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向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昙花一现, 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封建皇帝, 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却以同大地主、大买办的代表———北洋军阀的妥协而告终, 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不是通过反动势力的武力镇压而失败, 而是通过假共和的手段实现了权力转移, 所以说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参考文献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 (第37册)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袁世凯奏折》.

[4]张謇.张季子九录.政闻录[M].第四卷.

[5]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M].龙门联合书局, 1958.

[6]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M].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7.

[7]伍廷芳.共和关键录 (第一编) [M].筑艺书局, 1912.

[8]美国《纽约时报》1911-11-13, 转引自《参考消息》1981-9-24 (4) .

[9]南京临时政府公报 (第十七号) , 见《近代史资料》总25号[M].北京:中华书局, 1964.

上一篇:德天瀑布导游词怎样写下一篇:中职学生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