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首轮巡察工作初

2024-05-03

卢氏县首轮巡察工作初(通用2篇)

篇1:卢氏县首轮巡察工作初

卢氏县首轮巡察工作初显威力

发布日期:2015-08-13 来源:卢氏纪委 浏览:425 人次

卢氏县被确定为巡察乡(镇)村工作试点后,组建了五个巡察组,迅速开展了首轮对2 个乡镇(徐家湾乡、双槐树乡)、3个行政村(五里川镇五里川村、横涧乡桦栎树村、东明镇祁寸湾村)的巡察,通过首轮巡察,发现了突出问题,扩大了巡察影响,形成了制度成果,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升了巡察队伍履职本领,为全面推进巡察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县委高度重视,突出三个“高”

一是高站位研究部署。立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效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多次召开专题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了领导机构、组织架构、实施原则、整体部署,为巡察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高速度组建机构。5月29日成立了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设立巡察办和5个巡察组,并任命了巡察办主任;随即选配了副主任和10名正副组长;并在全县公务员中遴选了19名优秀巡察专员,7月21日正式到岗工作。

三是高标准提供保障。落实了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工作车辆,拨付开办经费30万元,调剂办公用房14间,配备了办公家俱和电脑等办公设施31套(台)及工作车辆2台;人均1.6万元的单列工作经费及时拨付到位。

二、前期准备扎实,实现四个“实”

一是深入动员“实”。召开了巡察工作动员会,全面深入地贯彻了省市部署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方向原则。召开了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等9个部门业务对接协调会,形成了统筹协调的工作合力。

二是队伍组建“实”。根据确定的巡察对象,结合每名巡察人员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和社会关系,按照回避原则和 “五不固定”的要求(即:被巡察单位不固定,巡察组组长不固定,巡察组副组长不固定,巡察专员不固定,巡察组与巡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组建了五个巡察组;同时,抽调巡察专业人才库人员10名(县纪委5名、财政局5名),充实到每个巡察组,调优配强了人员力量。

三是业务培训“实”。12名巡察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了全市巡察干部培训班;19名新遴选巡察专员接受了工作细则、定位、任务、流程、方式方法和纪律要求等全方位培训,促进巡察干部尽快进入角色。

四是制度建设“实”。出台了《中共卢氏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暂行)》、《中共卢氏县委巡察行政村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制度、巡察前函询制度、巡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22项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推进严密稳妥,体现五个“探索”

一是探索调研方式。在设立值班电话、手机、意见箱、邮政信箱和电子邮箱,受理干部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基础上,更注重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召开座谈会、与群众话家常等方式,近距离接触群众,访民意、查实情,发现问题线索。

二是探索谈话方法。在谈话对象的确定上,注重代表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在谈话时机的选择上,注重灵活性和策略性相结合;在谈化方式的使用上,注重“二对一”与“一对一”相结合,按照先外后内、先易后难的原则,因人而异拟定提纲,展开谈话,引导干部群众消除戒备、敞开心扉。

三是探索认定办法。注重从信访件中发现问题线索,采用暗访、查阅账册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核实问题;面对情况复杂、专业性强的问题,及时商请有关部门协助研判,力求对掌握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四是探索宣传形式。巡察办通过三门峡日报、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纪委廉政网、卢氏电视台、卢氏贴吧等平台发布巡察信息,巡察组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巡察公告、发放巡察明白纸、广播、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并动员农村留守人员与外出亲属沟通,宣传巡察工作,使更多群众知晓、支持、参与巡察工作。

五是探索保障方式。安全保障方面,明确巡察组长为巡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巡察期间的安全工作负总责,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生活保障方面,本着勤俭节约、方便工作的原则,各项工作费用统一由巡察办调解解决。巡察偏远行政村,不具备食宿条件的,采取租住群众闲置房屋、自行开伙,借住群众家中、自付食宿费用,就近选择小旅馆、小饭店等办法解决;巡察偏远乡镇,在政府驻地自行安排食宿或者借住政府空闲房屋居住、公务灶用餐自行付费。

四、固化成果运用,凸显六个“抓”

一是创新方式抓反馈。巡察结束后,巡察组根据巡察掌握的情况,如实撰写巡察工作报告会,报经县委巡察领导小组和县委五人小组审定同意后,及时向被巡察单位反馈意见。被巡察单位为乡(镇)的,巡察组直接向其反馈意见;被巡察单位为行政村的,同时向所在乡镇和行政村反馈。

二是夯实责任抓整改。乡(镇)党委为抓整改的责任主体,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整改落实第一责任人,被巡察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为整改落实直接责任人。

三是梳理分类抓移交。在巡察过程中发现可立即纠正的具体事项,要求被巡察单位立行立改;对发现的尚不够成违纪违法的一般性问题,提出建议,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函询或诫勉谈话。发现性质严重的问题,报经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归口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移交纪检、组织部门处理或司法部门查处。

四是强化震慑抓督导。下发巡察工作专项督办催办单,强化督导落实力度,确保发现的问题线索移交一批、印证一批、查处一批,典型问题全县公开通报曝光,切实增强震慑、遏制和治本效果,提升巡察工作的影响力。

五是跟踪回访抓成效。被巡察乡、村报告整改结束后,采取回访督查、专项督查、定点督查等方式,加强跟踪核实,回访情况形成正式报告,报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六是提炼经验抓总结。每轮巡察结束后及时召开交流研讨会,分析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交流体会、感悟及做法,探讨研究解决办法和对策,形成工作经验。

篇2:卢氏县首轮巡察工作初

X市X区于20XX年X月启动了为期二个多月的首轮巡察工作,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取得一定实效。为总结提炼做法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探索对策措施,构建中心城区巡察工作规范化运行机制,有效指导和不断推进今后的巡察工作,结合X区首轮巡察工作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紧扣巡察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核心任务和要求,以如何提高县区巡察发现问题能力为主题,谈谈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当前巡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容乐观

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巡察监督的重要手段,切实增强巡察工作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升巡察监督实效的必然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发现问题既是巡察工作的重点,又是巡察工作的难点,巡察中能不能真正发现问题,这是对巡察机构和巡察干部的最大考量。发现问题的能力强则效果好,震慑、遏制、治本作用就发挥明显;能力弱则效果差,会弱化巡察工作质量,使之流于形式。因而,如何发现质量高、价值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巡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我区现阶段巡察发现的问题情况来看,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了解面上整体情况较多,深挖细究突出问题少。巡察中发现,个别被巡察单位难以听到反映问题的真话、实话,摸不清问题所在。在个别谈话中,普遍存在讲总体工作多、讲具体问题少,讲成绩多、讲缺点少,讲工作业务多、对领导班子评价少的现象,要碰触到核心的、要害的问题,难度很大。在对巡察对象的发放问卷测评时,多半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有参考性的问题不多。在延伸了解情况时,对社区干部和群众发放测评表回收率不高,群众关注、参与巡察工作热情不高。

二是关注业务方面的问题较多,发现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较少。巡察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职能方面,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数量少、比例低。而作为巡察监督本职应着重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的问题则不多,花费大量人力时间成本,所获“干货”较少,巡察效能得不到体现。

三是反映一般性问题较多,揭露违纪违法线索较少。巡察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线索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有的单位长期班子和队伍建设薄弱、内部管理混乱、工作秩序不顺不清,干部普遍负面情绪大,工作氛围较差,单项工作长期推进不力,巡察工作却难以深入发现实质性问题。

四是巡察方式创新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巡察组目前巡察的主要方式还是采取听汇报、做测评、查资料、个别谈话、抽查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对《巡察工作条例》中13种方式方法灵活运用不好,创新方式不足。

二、原因分析

制约发现问题能力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巡察组对巡察的定位把握不够清晰准确

县区巡察是政治巡察,是巡视工作在基层的延伸,是补齐党内监督在基层的短板,巡察监督是县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发现问题是保证巡察工作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一是巡察内容对发现违纪违法线索这个主业不够突出,发现问题的聚焦点不够集中,巡察监督范围指向性不够明确具体,针对性不强,导致精力和焦点分散,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二是巡察人员对巡察工作新要求学习不够,综合能力储备不足,知识更新滞后,存在边巡边学,对重大环节和关键措施摸索、疑惑的情况。从区委首轮巡察来看,时间紧、任务重、经验少,巡察工作快速推向一线,准备环节明显“弹药”不足,存在巡察准备协调不力的情况。纪检、案管、审计、信访、检察部门提供的问题线索不充分,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可查性较低,有的部门甚至没有,不掌握巡察对象的情况,没能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巡察,使巡察处于被动境地,无备而战,攻击方向不明,只有在巡察了解环节发现多少算多少;三是巡察过程中,容易受到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和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的误导,偏离巡察主业的方向和重点。巡察组巡察手段单一,办法简单,执行巡察任务尚处于传统的一张嘴(谈话)、一支笔(记录)、一双眼(看材料)、两条腿(调研)的状态,对于巡察的方式,仅限于采用专题汇报、个别谈话、来信来电来访、查阅资料、座谈会、列席会议、问卷调查7种方式,其他方式采用的少之又少。

(二)巡察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监督能力不足

县区的巡察组一般采取临时抽调全区在职人员配置巡察干部,存在人员经验水平、系统业务知识、专业结构、能力搭配与巡察需求有差距的情况。面对不同的巡察对象,主体不适应客体,成为导致巡察监督能力弱化的核心要素。在开展巡察工作时,个别巡察组人员也存在不敢碰硬,怕得罪人,只求走完程序的思想。在实际巡察工作中走访调研时,工作不够深入、不细致;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多,延伸调查、明察暗访、有针对性求证问题线索少;对如何扩展问题信息,精准发现问题,研究判断、甄别筛选问题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等。因此,巡察队伍的配置、管理、保障、激励、考评机制亟待加强,需打破原来僵化的干部选配方式。

(三)被巡察单位民主参与不高,对巡察工作存有“观望”态度

巡察工作的外部环境存在好人主义盛行,普遍存在不愿讲,不敢讲,不便讲,不肯讲的现象,有的对巡察组缺乏信任,担心受到打击报复。了解实情也抱着少说为佳、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有的干部本身就是违法既得利益的一员,对有问题的人和事故意袒护和隐瞒;有的单位缺乏民主氛围,公平公正受到一定压抑,长期没有讲真话的氛围;知情人存在持疑、观望、犹豫情绪,对巡察的公信力信心不足,错过有限的巡察进驻反映问题时机。县区开展巡察工作善属首次,在开展巡察前,虽然我们通过放置举报箱、粘贴巡察公告、开通短信、举报专用联系电话、在被巡察单位开设巡察信访接待点、在“廉洁X”微信公众号内开设“扫码举报”等方式,切实加强了对巡察工作的宣传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全区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公布的举报电话基本上没有接到群众的来电,也很少有群众主动上门反映问题,干部群众对巡察这样的新的党内监督形势、反腐执纪方法不够了解和信任,都抱有一种观望的心态。

三、对策建议

(一)突出“着力点”,转变和坚定巡察职能定位。

县区的巡察工作要坚持政治巡察的导向,增强“四个意识”,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上下功夫,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巡察对象上主要针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巡察内容要突出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适应基层特点,回应群众诉求,重点盯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贪腐、黑恶势力、乱收费乱摊派等背后的违纪违规问题,以及基层党员干部处事不公,在征地拆迁、扶贫惠农等工作中优亲厚友、暗箱操作,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等方面问题,紧盯“三大问题”,紧抓“三个重点”,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研究分析,着力查找被巡察单位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形成震慑。

(二)找准“突破口”,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巡察组要切实提高搜集问题线索能力、谈话能力、延伸了解能力、协作配合能力、明察暗访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判断能力、恰当运用政策法规纪律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等。一是用好谈话手段发现问题。注重用好个别谈话这一发现问题主要手段,力求听到真话、谈出实情。积极做好访谈前的各项准备,掌握谈话对象基本情况,拟定访谈提纲,确定谈话重点,要求每位谈话对象在谈话时,必须谈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成员存在的问题,必须谈自身在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中存在的不足,必须谈自己改进的方向和打算,切实改变过去谈工作多谈廉政少、谈成绩多谈问题少的情况,避免泛泛而谈,使访谈真正成为发现和反映问题的重要手段。围绕谈话中发现的问题,约谈部分重点对象和重要信访人,提高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强化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精心组织暗访,深入群众反映强烈、矛盾比较突出、问题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单位,近距离接触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集中调阅被巡察地区和单位的领导班子考核、有关事项报告、信访反映、审计报告,以及工作总结、述职述廉报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等材料,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针对查阅资料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努力从中挖掘问题线索。

(三)把好“人员关”,选优和配强巡察干部队伍

科学选配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形象好、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是巡视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巡察干部管理机制,不定期对巡察人才库进行调整充实,选配党性强、业务精,熟悉纪检、组织工作业务,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谈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从事巡察工作。通过加强系统业务培训,在实战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震慑效果常态化。

(四)拓宽“渠道口”,探索建立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的有效机制

上一篇:难忘的同学小学六年级作文550字下一篇:测绘成果保密承诺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