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演讲稿

2024-04-07

清明时节演讲稿(共17篇)

篇1:清明时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适逢清明时节,莫忘缅怀先辈。

清明节与中秋,元旦等并称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八节”,且中华民国政府于1935年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并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可谓是举足轻重。清明相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土葬之礼,民间随之效仿,也便流传开来。在古代,人们还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踏青节”,并且有着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插柳等传统风俗。“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更是道出了人们在这个时节亲近大自然而油然而生的愉悦舒畅的心情,透出了勃勃生机。

但是于清明节进行祭祀活动的传统习俗,却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却。可曾有人在这个节日里,缅怀革命先辈呢?从甲午海战后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高喊“为中国革命而流第一滴血”之时,从辛亥革命成功之时,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举;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从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到天安门城楼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用感人的事迹,树立起一座座英雄的丰碑。

同学们,让我们重视传统节日,了解民族文化,手抚滚烫赤心,缅怀革命先烈,瞻仰他们为祖国的和平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让我们作为一股新生力量为祖国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继续奋斗!

篇2:清明时节演讲稿

大家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在春的怀抱中,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发愤学习,立志成才。

在这一天,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那些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他们英雄的壮举已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齐聚烈士纪念碑前,阳光下纪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战士仿佛正引领着我们向远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民族过去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还是要让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在缅怀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各地正在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奠方式,那些封建迷信的祭奠陋习正在逐渐消退,我们要以一种文明环保的方式,纪念那些革命烈士与亲人。

大家可以同家长一起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国家为清明祭祀设定了法定假日,说明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

大家可利用这次清明节祭祀活动,走进广阔大自然,亲切拥抱大自然,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勇于探索,一定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去用心感受阳光的柔媚、清风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同学们,请把对国家的报效之情;对先人的报答之意;对亲人的感激之心;用你们文明的行为表达出来吧!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文明行为都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共同营造一个文明的城市,创建一个绿色的家园吧!

篇3:清明时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与一般的节气不同, 清明还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时节, 春和景明, 万物都在显露出勃勃生机, 柳条摇曳着曼妙的舞姿, 小鸟舒展了婉转的歌喉。不经意间田野的风景已经变绿了, 摆脱冬日的落寞与束缚, 踏青远足的红男绿女们在尽情挥洒着春天的惬意, 感受着爱情的甜蜜。

清明是播种的时节。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 雨量增多,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点瓜种豆”、“清明古雨紧相连, 浸种春耕莫迟延”的农谚, 可见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得到好的收成就不能错过这个播种的季节, 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 播种着春天的希望。家乡的清明时节, 地里铺上了一道道的地膜, 放眼望去白花花一片, 却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清明是放牧的时节。在北国三月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时, 在我的家乡陇南, 却已是草长莺飞, 梨花醉雨了。这个时节, 小孩们最惬意的事就是在山上放牛, 在暖融融的春光里, 采一束山花戴在头上, 或在小溪旁边捉黑色的小蝌蚪, 氤氲着那沁人肺腑的新草和嫩叶的芳香, 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体会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放牧牛羊的同时, 何尝不是心灵的放牧呢?

清明是思故的时节。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 扫墓时,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再将纸钱焚化, 为坟墓培上新土,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人们常常把或白或黄的纸撕成一绺一绺的挂在墓前, 随风飘动着, 把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化为偶尔掠过心田的一抹忧伤和枝头淡淡的春意。

清明是恋爱的时节。清明时节, 常让人想起戏曲《白蛇传》里许仙与白娘子美丽的邂逅。细雨绵绵、景色醉人的西子湖畔, 白娘子与年轻英俊的许仙相遇, 心生爱慕, 让小青为媒, 结为百年之好。还有大家耳熟能详, 传诵不绝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便是唐代诗人崔护在清明时节独自一人出游长安南庄时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美丽的三月天, 青年男女在野外踏青时, 自然而然地发生一些美丽的爱情故事便是理所应当的了。

篇4:清明时节话“清明”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清明扫墓中铺张浪费,搞什么跨乡过县“寻根问祖”和“宗族大祭”,浩浩荡荡讲排场、求威风。有的借机损公肥私,搞公车接送,用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用于祭祖的物品也越来越“现代化”,纸质别墅、轿车、彩电、冰箱等“家电”应有尽有。有些部门和单位巧立名目,借清明时节公款旅游,迎来送往,花天酒地,尽管地下先祖无知无奈,但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些做法不仅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更是起了宣扬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思想的副作用,与党中央禁止奢靡的要求相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其实,追溯清明节的由来,的确含有“清明”的内涵。

“清明节”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延续下来的。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其子奚齐继位,便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太子之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国外,跟他一道出奔的一批臣子们,受尽磨难。有一次,重耳饥饿晕倒,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忠心耿耿,曾割股(大腿)肉给重耳充饥。19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可能是因帮助过他的人过多的原因,竟然忘了介子推为他割肉充饥之事。经人提醒之后,晋文公顿感心中有愧,马上派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请了几次,介子推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动用御林军上绵山四处查找,结果仍不见介子推的踪影。于是,臣下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一燃,其定会逃出,就此等待,片刻见人。晋文公采纳臣下的建议,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悲痛欲绝,当准备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此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履,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先在山下寒食一日,次日素服徒步登绵山祭奠。行至坟前,却见那棵被烧死的柳树已经复活了,千万条嫩枝随风曼舞。晋文公仿佛见了介子推,敬重地上前折了一枝柳条,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群臣们见状,便纷纷学着折柳插头。祭扫后,晋文公就把那棵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扫墓祭祖,但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带头做到“清明”二字。“清”,清廉也,做到公私分明,洁身自爱;“明”,文明也,坚决摒弃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其实,不仅仅上坟祭祖要讲究清明,更重要的是做人处世要遵纪守法,讲究良知和本分,特别是工作要清正廉洁,决不做辱没祖先的事情,也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如此,清明节才会真正“清明”,社会风气才会真正“清明”。

篇5:清明时节祭先祖演讲稿

大家好!

“清明时节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想起杜牧的诗,我就想起清明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终于到了,我们四年级的学生都要扫墓了。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中午吃完饭,我穿上校服,带了一条鲜红色的围巾到学校。所有的学生都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准备出发。

终于出发了,大家站成一排,向烈士陵园走去。有一次他们走到烈士陵园,大家都很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的革命烈士纪念杯。突然,我听到了悲壮的音乐。伴随着音乐,一个同学举着旗子,两个同学守护着旗子,一本正经的走着。升旗后,举行了一年级学生戴红领巾互致敬礼。最后,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站在高大雄伟的英雄纪念碑下,周围的树木挺拔,发出黄色和绿色的嫩芽。当我们走到英雄纪念碑的后面时,我们看到了一门大炮。我们都很惊讶。我们走进去,来到一个大花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自己的小白花放在里面。它让我想起了为给我们创造美好家园而牺牲的烈士们。他们坚强不屈,英勇杀敌。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老师还带领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许多烈士都在那里使用它

物品,烈士的名字和许多简介。看完之后,我们全体师生回到校园,继续上课,我心里默默的想,这些烈士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为社会作贡献。

篇6:清明时节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

星期天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挂的时刻,和家人共进一顿晚餐,为远在他乡的亲人送上真诚的祝福,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章节,把一大块月饼切好,为远在异乡的亲人留下一份思念,举杯共进,分享点点滴滴地家常事,说说生活中的烦恼,是情感最真诚的吐露. 中秋最美是思念!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

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在此,我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篇7:清明时节话清明作文750字

清明时节话清明作文750字

清清明时节话清明今天,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其中清明节的由来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传说的在汉魏以前,清明节则是一年中重新钻木取火的日子。到了战国时候,祭祀祖先和众神与保卫国家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因此,清明节日益受到重视。到了汉代,人们对祭祀日渐盛旺。盛唐之时,普通老百姓之家也纷纷上坟祭祀。当时的民谚有“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之说。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杰作《清明上河图》就给我们展示了当时清明节的盛况。到了今天,祭祖、扫墓已成了清明节习俗的重要活动,这一天,也就变得分外庄重,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怀念。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是,清明节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因此,踏青、放风筝也就成了清明的习俗。清明去踏青,我必定要去扫墓,给先祖扫墓,也给英烈扫墓。看着苍翠的松柏和安眠在青山绿水之中的英魂!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怀念那些为国为家作出贡献的先辈,正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阳光灿烂,春风习习的日子最适于放风筝。我会带上青团、红藕等食物,找个油菜花烂漫的田野去放风筝。累了,就躺在绿草花丛里休息一下,听蜜蜂在耳旁“嗡嗡”的欢唱,疲劳就一下子被风吹跑了;饿了,就打开自带的点心,坐在田埂上细细品尝甜甜的藕,糯糯的青团,春天一下子就来到了我的唇边。古人对放风筝很有讲究,认为是消灾病的手段,尤其是不能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了别人的晦气。可我却不一样,我的心愿很简单,只求让风筝飞起来而已,并不在乎其它的。有时候,心里烦恼了,就干脆把风筝放飞了,让它带着我的烦恼一起飞向远方……其实,何止是清明节,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我们祖国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不禁感到无比骄傲。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要为继承这些优良的传统,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出一份力。简评:文章对于清明节由来的叙述篇幅过多了一些。

 

篇8:清明时节

值得关注的是, “清明”还是中国古代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中国的农历 (又叫夏历) 是上古的天文学家用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就是以傍晚时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定月序, 称谓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 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 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 就是该月的月建, 按十二地支排列, 因为阳气初长是在11月, 故子月从11月开始, 寅月就是来年正月, 丑月就是来年的腊月。一年十二个月分春夏秋冬四季, 一个月内有2个共24个节气, 周而复始。据资料记载, 至少从鲁隐公三年 (公元前722年) 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纪日从未间断, 已有2 736年了, 是人类迄今最长的计日法。

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可见“清明”是个播种季节, 春华秋实, 不能忽视, 不可怠慢。应当积极选择良种良法, 努力实现传统播种向现代机械化播种方式的转变。

一是做好高产作物玉米的标准化种植, 在机械化春播的同时, 就为秋季玉米机械化对行收割打好配套基础, 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

二是在高原冷凉地区, 采取机械化地膜覆盖和播种技术, 早播晚收, 延长无霜期。充分发挥高产作物增产优势, 提高单产和总产量。

三是在丘陵山区杂粮产区, 积极开发推广小型机械和半机械化技术, 提高播种质量, 确保苗全苗壮。在干旱严重地方采取机械覆膜坐水播种。

篇9:清明时节话春游

春游可以把你从狭小的天地中解脱出来,让你走到大自然中去,走向公共联系的广阔世界;他会使你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增长阅历,开阔胸襟。

从医学角度看,春游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很有裨益的。当你去郊外散步,去山丘登高或骑自行车漫游时,一路上呼吸的是新鲜空气,眼看的是大自然美景。这可以使你身心愉快,精神焕发。它能促进你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肺活量增加,亦可使肢体的肌肉骨节更为灵活矫健。“踏青”以后,也许还有助于改善你的睡眠。对那些体态肥胖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通过散步、登舟、爬山等活动,更可使过剩的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另外,在野外还可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可以获得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这也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春游又是最佳的“健脑素”,它比任何药物如补脑汁、脑乐静、五味子糖浆等等都胜过一筹。因为冬去春来,阳气上升,浊气下降,阳光和煦,柳绿草春,充满了生机;加上郊野的环境比较宁静,这些都有利于保护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篇10:清明时节演讲稿

明媚清明节,黄鹂鸣切切,明媚清明节,心儿可歇歇,明媚清明节,花儿更娇艳,明媚清明节,柳条更旖旎。明媚清明节,踏青好季节!

缅怀过去,把伤痛变成珍贵的收藏。思念故人,把哀思化为美好的回忆。祝福朋友,把你的幸福当作我最大的快乐。清明节至,祝你幸福安康。

缅怀故人祭清明,万物复苏迎清明,清明节到了,愿你身体健康耳清目明,事业成功一清二明,生活幸福风清月明。祝清明节快乐!

莫伤心,快乐年年在你心;莫烦恼,幸福月月把你绕;莫伤感,好运时时把你牵;莫心烦,祝福刻刻在耳边。祝清明节快乐幸福。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让我们放下紧张忙碌的工作,远离城市的喧嚣,带上一束雏菊,捎上满腔思念,斟上一盅热酒,点上一根香烟,为我们的故人送上祝福。

明时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

明时节来扫墓,中华民族重孝道;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

绵绵细雨,代表我对你的思念;淡淡清香,代表我对你的牵挂;暖暖春风,代表我对你的祝福;潺潺流水,代表我们的友谊长存;清明节,对你祝福依然不断。

媚清明节,黄鹂鸣切切,明媚清明节,心儿可歇歇,明媚清明节,花儿更娇艳,明媚清明节,柳条更旖旎。明媚清明节,踏青好季节!

每周快乐齐分享,友情深情永康健,异省友情人送温,尤如亲情似蜜甜,心中恋人永挂念,再苦再难也清甜,快乐快过清明节。

没了会议,推了客户,放慢了脚步;牵了孩子,买了蜡烛,只为把那青头杂草除;吐吐思念,诉诉衷肠,记得依然要幸福。清明节快乐!

忙碌不是人生的全部,未来不是生活的赌注。有时我们要停停脚步,去缅怀一些人和事,把人生的意义想清楚。今天清明节,记得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节寄托你的哀思,拜祭已逝的亲人,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更加精彩每一天。

每个人都应记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忆的人,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清明节了,逝去的美好,记牢;现在的欢笑,拥抱;让温情传进人人的手机号!

每逢节日倍思亲,清明节又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眷恋,愿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的生活!珍爱生命!

每到清明节都会祭悼先人,但别忘记更要珍惜美好人生!祭陵感言:纸钱香烛烟灰灭,风尘世事忆千叠;珍惜人生甜美梦,不愁梦断七尺穴。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心头没鬼,不怕走路撞鬼;只有没有内鬼,不怕背后搞鬼;只要行事不鬼,不怕肚里闹鬼;清明节,让你的烦恼统统见鬼!

那些话语是谆谆教诲,那些举止是行动纲领,那些故事是传说神话,那些曾经是美好典范。朋友,清明节来到,记住最好的,走向最亮的。

篇11:清明节短信:清明时节扫墓忙

2、人淡如菊伴墓旁,细雨纷纷泪两行。清明时节祭祖上,保佑子孙福满堂。油伞遮雨纸钱扬,哀思袅袅飘远方。祝友节哀体健康,家庭美满业辉煌!

3、相思一曲化悲情,哀思遍野泪长盈,冥币一把悼亡灵,祭品供果鞭炮鸣,清明墓地草木青,年年岁岁道虔诚,故人已逝上仙境,驾鹤西去奔天庭,泪雨纷飞云遮日,伤心欲绝盼天明,鲜花一束表心意,文明祭祀亦关情!

4、情深深雨纷纷,人间有情天有情。天阴阴泪汪汪,同悲伤感祭亡灵。思切切意浓浓,故人恩德不忘怀。烟袅袅雾蒙蒙,天国归宿自由行。愿朋友:擦去眼泪振作神,悲痛化作力量腾。

5、清明时节扫墓忙,焚香祭祖拜先人,纸钱纷扬诉哀思,默默无语泪两行,故人已逝节哀思,一杯浊酒洒祝福,先人安息天堂上,佑我亲朋皆安康!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6、清明细雨眼前飘,怀念之情心头绕,满腔的牵挂可知晓,天堂的亲人好不好?纷纷纸钱黑蝶舞,疼惜的泪水断了珠,清明时节。唯愿天上人间都安好。

7、草萋萋,雨绵绵,清明含泪祭奠;行缓缓,路漫漫,凝眸缭绕清烟;忆深深,思拳拳,难忘故人容颜;情切切,语千千,诉说此生挂牵。故人安息,生者康安。

8、清明时节扫墓忙,相思泪水流两行,燃香祭祖拜先人,一杯浊酒寄哀思,片片纸钱表情意,天堂先人永安息,在天有灵保平安,亲朋安好福无尽!

9、春风吹拂柳枝长,蜂围蝶舞百花放。朋友情谊万年长,送来短信暖心房。莫把忧伤心中藏,忘却烦恼人安康。命运无常人有情,亲朋围绕在身旁。愿你合家欢乐人无恙,幸福生活永徜徉!

篇12:清明时节初中作文

每当这个时候人的心情也就是非常的沉重的,每个人都很怀念自己失去已久的故人,长辈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个沟通与看望的时候。

老人们虽然走了,但是他们的灵魂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有好多人会感觉到老人的离去是件悲伤的事,都这么认为的,但往往回头一想,老人把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都做完完了。这个时候走了,也真是挺可惜的,可这是命啊。命运让你走多远,必定就是这么远了。清明这个时候细雨纷纷,好像是给我们升华了这个空间,让这个思念的心思进一步的给勾搭了起来。这样的一种场景。来到了爷爷的墓碑前,看到了去世已久的爷爷,心里真的是很不好受。爷爷是患病死的,爷爷是个大好人,没有任何的说道。不像是其他的到了年龄的老人,天天就是老说说。爷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爷爷是患有食道癌死的。爷爷我们大家来看您来了,随着这一声大家都哭了,想起了爷爷生前的样子,想起了那衣衫整齐的老头来,转眼间已经好多年过去了,可是爷爷的身影依然还记得那么清楚,清明时节我们来看望我的爷爷怀念一下他,给爷爷送点礼物。

篇13:清明时节,依旧断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这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迫思亡人,这是怎样的用心良苦。

清明节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从起源上看,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节日,人们不仅在这一天扫墓祭奠、怀念亲人,而且利用这个机会踏青春游、亲近自然。

近些年,清明习俗不但没有像一些其他民族传统节日那样面临没落的命运,反而出现了文化复归的趋势,各地的祭扫大军呈迅速上升势头。2004年清明期间,上海约有650万名市民外出扫墓,祭扫车辆27万余辆。上海媒体估计2005年清明有750万人出动扫墓。

不只是上海,在北京、杭州、广州……在一切华人聚集的地方,清明祭扫时的蜂拥人群、袅袅香烟都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缅怀中缓解社会压力

“清明节一般不放假,但我妈妈总要找个周末,去给外婆外公上坟。”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多年的小周,对妈妈的行动表示理解。“人去世了,不管相不相信有灵魂存在,部应该以此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毕竟是一种怀念。”

人们在一种仪式化的追思里,寄托了对前人的怀念,通过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人们对前人思念的情感有了适当的表达方式,获得了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一到过年过节,我妈就经常梦到去世的亲戚穿得很少,屋子漏雨什么的,所以特别注意按时给他们扫墓,送点钱花。”祖籍广东的小朱,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而维系他们亲情的,是节日的祭祀活动。“虽然知道没有阴间,但还是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样自己心理上比较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涛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建设没有同步发展,社会上有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清明节俗的兴盛,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促进了社会上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问题学专家胡星斗教授说,高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十分紧张和复杂,斗争频繁,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容易让人身心疲惫,所以人们更加重视亲人之间的关系,渴望祖先的保佑。“中国人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社会,希望借祖辈的力量在陌生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中国又是谋略民族,讲究策略和计谋,在中国谋略远远超过了道德,是立身、发财、升官的基础,所以人与入之间钩心斗角,不坦诚是很自然的,人们也必然感觉价值观的飘忽不定,而把希望寄托给祖先。”胡星斗教授说。

寄托世俗的欲望

“我们小时候过清明节,就是小孩儿们穿戴着整整齐齐的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一起去烈士纪念碑扫墓。”已经30岁的警察小杨回忆道,“因为烈士纪念碑就在公园里,所以我们扫好了墓就玩,所以清明节跟春游一样。”

黄涛说,清明节习俗的王要内容扫墓与春游两大项目中,现代人主要关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春游节俗已衰落。人们一般意识不到在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中,春游是与扫墓几乎同样重要的习俗。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提倡,全国各地的学校或单位常在清明节组织人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事迹。但现在革命烈士陵园荒芜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胡星斗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清明祭祖是我们国家的一项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寄予了它许多世俗的欲望。

“中华民族有个特点,就是非常注重过去的事物,可能因为是农业国,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对过去的事物极为依恋,而这就体现在了祭祖上。但是中华民族又是一个非常世俗的民族,对钱财非常重视,往往在祭祖的活动中寄托了‘福’、‘禄’、‘寿’这样的极其世俗的价值观,而这就体现在了祭祖活动中的各种仪式上。”

据《商旅报》报道,除了纸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大件”和电脑、轿车、别墅“新三大件”外,纸私人医生、保安、高尔夫球场,甚至连纸“伟哥”、“安全套”也成为人们为先人准备的祭品,后人对先人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在某些地方,人们甚至给先人准备了纸保镖、纸保姆、纸小姐和纸二奶。

胡星斗认为。活的人用的东西部拿过来祭奠前人,而不少官员干部更是这些活动的带头人,浪费极大,影响极坏,对这些不文明现象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祭奠前人不能污染环境,特别是精神环境更不能被污染。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城市地区清明扫墓的盛况,呈现出越来越兴盛的趋势。而祭祖不仅成了人们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敬或怀念,寄托自己的亲情的途径,也成了巩固亲情,联络和团结族人,甚至招商引资的方式。

“我们平时没时间聚,但亲戚们清明这几天都要去家族墓地扫墓,大家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小朱说,“虽然我不信鬼神,但是血缘的亲情是十分宝贵的。”

让活着的人安心

为什么在拥有同样的中华文化,而工业文明比较发达的香港、台湾地区,风水、迷信活动比大陆更加“兴盛”?胡星斗认为,其实这些活动,都包含着现实的追求,实际上算是世俗的活动。

相对现实的事物,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一些迷信,来释放身心的压力和能量,一方面逃避现实,一方面幻想可以由此获得“超自然”的力量。

“困扰西方人的,是自然界的神秘,而困扰东方人的,是人世命运的变幻。”胡星斗说。

在他看来,印度人对延续生命比较感兴趣,而中国人则不像印度人那么悲观,追求现实物质上的满足。但是由于这种现实物质的满足更加容易转瞬即逝,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更加短期化和泡沫化,让人更容易感到人生的无常。

人生无常,生命脆弱,在生命转瞬即逝的时候,我们纪念那些逝去的人们,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安心。

在清明将至的时候,人们除了祭奠自己的相.先,是否还会想到那些刚刚在朔州“3·19”矿难中逝去的矿工们,那些在陈家山煤矿事故,河南平顶山矿难、四川彭州矿难中失去生命的矿工们?

篇14:清明时节追思作文

清明期间,下着小雨。正像杜牧所说的那样一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一家人也回老家,给外祖母和外祖父扫墓。

回到老家,来到外祖母和外祖父的墓前,先是打扫墓碑,然后献上鲜花。双手合拾,低头哀思:我想起了外祖父给妈妈讲的鬼子来扫荡事件。还好当时,日本鬼子打到我们省武汉时就投降了,如果继续打下去,外祖父他们那一代人不知还要死多少人。虽然外祖父他们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是东北、南京等中国那么多地方的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些知道名字的英雄,如带路英雄王二小、守口如瓶的赵一曼,舍身炸雕堡的董存瑞,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还有那么多默默工作在敌后根据地的情报入员和俗血奋战的英雄。是他们然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是他们牺牲了性命,保卫了家园;是他们奋斗拼搏,创造了新中国,没有他们的努力战斗,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更不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想,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爱国、乐于奉献的精神、力争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为英雄先烈献一束美丽的鲜花,寄托我们的哀思,激励我们永远向前进。

篇15:清明时节

一清早,我们匆匆洗漱后,带上供品,怀着那可沉重的心出发!沿着公路一直走,在一个湖的旁边,长满竹子的地方我们停住步伐,因为目的地就在眼前。

这里已经被野草占据,我用手将野草拨开,沿着小路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终于,终于,一座坟墓出现在我眼前,还有一块墓碑,上面刻着奶奶的名字,看到这块墓碑,我再也压抑不住泪水,脑海里不断播放这自己与奶奶曾经一起的幸福画面:在炎热的黑夜里,奶奶坐在床边,为我唱这歌谣,轻轻哄我入睡……

在这个时候,爸爸的喊声唤醒我:“女儿,快来给奶奶上柱香。”我听得出,爸爸说话时的声音也哽咽,我接过爸爸已经点燃的香,学着爸爸刚才的样子,跪在地上,把腰弯下,给曾经最疼爱我的奶奶送去三个响头,在我准备上香之前,我将香举高在胸前,闭上双眼,向奶奶许一个愿望:奶奶,我希望大家都快快乐乐的,没有灾难,没有痛苦。说罢,我将那柱香小心翼翼的插在奶奶的坟头上,然后又给奶奶敬上一杯酒,眼望着洒在地上的酒立刻被泥土吸收,我似乎看到奶奶豪爽地将我敬给她的酒喝精光,我的心里也得到抚慰。按照家乡的礼节,我们最后还给奶奶烧去鞭炮呢!

篇16: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

我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过过清明节,直到今年。以往每年,我一样会来到祖坟前,去给祖先、给爷爷烧纸钱,听爸爸给我讲早已烂熟于心的关于爷爷那一辈的故事,除了在脑海里构思那个时代的背景,配上人物和故事,像看一部久远的悲伤电影,心里其实并不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没有回忆,没有感情。

但今年,因为20天前奶奶的离开,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很多事情其实是有预兆的,只是我们没有警觉。正月十一,我离开老家前,奶奶拉着我的手,泪汪汪的看着我,问我什么时候回去。一种莫名的悲伤酸楚涌上心头,但只是一闪而过。我知道她舍不得我们离开,但又无可奈何。坐在车上,我一再回头看身后的那些画面,我知道奶奶一定站在门口那棵大树下,看着我们消失不见还不肯离开的失落。我不知道她曾经多少次站在那里盼望着四个儿子九个孙子女的回来,那种望眼欲穿日复一日的等待,可她哪有时间再去盼望?我当时在空间写下,好想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字一句深深刻进脑海,让自己回忆起来还是完整的画面。我还写过,那个目送着我们离开的身影,真怕再也不见。

事实上我最怕的事14天之后便发生了。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我不知道会这么快。

来到学校,那个陪伴了我两年的白雪公主也不在了。在我离开前她还是青翠欲滴的,我仔细的把她养在水中,给它营养液,像以往寒暑假我离开时一样,可这一次她偏偏不行了。我再也看不见它青翠的样子,洁白似雪的花朵。

爸爸从来不会晚上十点后给我打电话,那天晚上十一点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我惊呆了。但突然前面的事让我感觉冥冥之中确有提醒我。我泪如雨下。

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脑海里全是我和奶奶告别时的最后一个画面,那竟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

在赶回老家的车上,突然大雨模糊了车窗,我靠在车窗上,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天空,奶奶的笑脸似乎在云端,我想灵魂一定会上天堂对吗?我没有想到仅仅离开十多天,再回到这个地方竟然是参加奶奶的葬礼。耳边响起了音乐《不再见》,我的泪水不自觉滴落下来。后会无期原来是真的。车速再快我也没有赶上看奶奶最后一眼。

刚一进村,鞭炮声,哀乐就传到耳中,眼泪顿时模糊了视线。

那一天我还没有感觉到奶奶离开,总感觉她还在我身边,在说话中我都会时不时冒出我奶奶三个字,然后突然沉默两秒钟,因为意识到奶奶已经离开这个事实。直到那天送奶奶上山,作为晚辈,我只能远远看着棺木走在队伍最前面,看着每个人身后长长的白色孝布,听着自己抽泣的声音。

仪式开始,我跪在下面,抬起头看见黄土一点一点将棺木掩盖。我才知道,那些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去做的事,再也不会有机会了,奶奶是真的走了。

爸爸流泪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爸爸的.眼泪。他是不是在责备自己,奶奶走的时候没有一个儿子在身边?是不是后悔自己时常暴躁的脾气有伤害到奶奶?爸爸其实是爱奶奶的。

伯母流泪了,她说她离开老家那天因为匆忙没有跟奶奶告别。奶奶因此而满村找她。伯母其实是善良的。

堂弟哭了,他是奶奶从三个月一手带大的,直到他读完初中出去工作。他手中苹果6的价值比奶奶离开时必生的积蓄还多。他又在忏悔什么?

嫂子流泪了,她说过年在家她很想让奶奶抱着她心爱的唯一的曾孙拍张照片的。但总觉得后面还有机会就拖下去了。现在……

每个人有每个人真情或假意的眼泪,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程度的悲伤。但大都是因为奶奶给予我们的爱和我们来不及的回报。我们总以为很多事情以后还有机会做,我们总以爱还有很多时间去回报。却不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

篇17:清明时节话文明

新华网2012年3月6日的文章《清明节俗,为何历久弥新》指出,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起于汉代,前身是失传已久的“寒食节”。而清明节的习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也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

清明节发源于寒食节。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寒食,禁火三日。”所谓寒食,就是在清明时节,不能烧煮,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关于寒食节,还有一段备受历代文人歌咏的典故。春秋时期,大臣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随后隐居山中,不肯做官。晋文公放火烧山,他便抱木而死。据说,人们过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以显示中华民族崇尚这种不慕荣华、宁死不屈的品格。

清明祭扫的习俗兴起于唐代。唐代也是清明节的鼎盛时期。唐宋时期,寒食节或称清明节,有全国性的休假,假日短则4天,长则7天。唐玄宗还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颁布了敕令,正式将祭扫定为“常礼”。古代的清明节,除了禁火、扫墓外,由于气候宜人,还有许多游乐活动,包括春游、宴饮、斗鸡、踢球、荡秋千、男女聚会。当此佳节,诗词吟诵之风也十分盛行。

中国民俗协会副秘书长黄涛指出,清明节俗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拜谒先灵、珍惜现世的共同心理需求。

祭祖、丧葬乱象

新华网2011年4月7日的文章《内蒙古清明节期间发生火灾170起,死亡2人》说,2011年4月3-5日清明节3天小长假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共发生火灾170起,导致2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1.7万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增加27起,上升18.9%;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增加12万元,上升30.3%。据介绍,用火不慎、吸烟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其中因敬神祭祖、野外烧纸、家庭生活等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共51起,占30%。

《昆明日报》2011年4月4日发表《清明踏青扫墓堵车依旧,10分钟的路走了3小时》的文章。该文提到,市民伍先生4月3日早上10点从高新区出发,准备到龙凤公墓扫墓后,带家人去黑龙潭公园。10点20分到昆明地质勘察院开始堵车,这一堵就到了中午1点才抵达龙凤公墓。伍先生说:“平时不堵的时候,10分钟就能到的路程,今天耗了将近3个小时。”

《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2日题为《“远”去的清明》的文章指出,近年来的清明祭祀中“与时俱进”的“祭品”记录着当代人日渐“周到”的“孝心”。祭品商店中,从“金元宝”“彩电”“轿车”和“别墅”,发展到“冥都银行”信用卡、“博士文凭”“出国护照”“移民绿卡”,甚至“二奶”应有尽有。而一种花50元钱便可买到的与蔡依林、张曼玉等明星的“明星结婚证”,据称已成为清明祭品市场的紧俏商品。这样的“祭祀狂欢”,让人记起孔子那句“人而不仁,如礼何?”

历史走到今天,清明的阴雨中,除了那一杯黄土和偶尔飘过的一缕淡淡的花香依然如昔,我们还能寻到多少对祖先的追慕与对生命的尊重?

新华刚2011年3月9日的文章《浙江温岭校同举办豪华葬礼,千人奏乐豪车送葬》指出,新河中学是当地一所重点中学。2011年3月4日上午,在学校操场上,一排9辆豪华林肯轿车身披纸幡。千人鼓瑟吹笙,多台摇臂摄像机现场拍摄,16门礼炮威武气派,好几百名僧人做法事。一个个写着“奠”字的气球不断缓缓升空,长长的甬道两边摆满了近千只花圈。一条黑色地毯贯穿操场,地毯尽头,是一张巨大的老人遗像。现场还有两个移动大屏幕,播放着老人生前的视频录像……在新河中学操场上、附近天桥上、高楼的阳台上,只要能站得上去的高处,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人群中,还有一个手拿对讲机的年轻人,在他手臂的袖章上写着五个字:葬礼总指挥。所有的一切,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大腕》中的种种情节。

这场耗资数百万元发生在浙江温岭市的“豪华葬礼”旋即轰动全城,惊爆网络。这场葬礼引来不少质疑:孝心只能用奢华的“身后事”来体现?这场风光大葬选址在温岭市新河中学操场,正在教室读书的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事发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制止违规丧葬行为,现场分散群众、维持秩序,并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

探究乱象之因

《光明日报》在2011年4月1日的文章《清明将至,高档祭品热销,炫寓心态诱发巨资祭扫热》中,探讨了清明节高档祭品的问题。在文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洪大用指出,一部分人在进行清明扫墓祭祀时只关心注重扫墓、祭祀的形式,而忽略其实质精神层面的意义。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偏离了清明扫墓祭祀传统的文化意义。

“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祭祀用品种类增多,各种用于清明祭祀的用品相继出现在市场上,继而出现专门经营祭祀用品的行业。”山东省某地民政局一干部对记者说,一方面,商家会通过各种销售手段逐渐让人们接受这些商品;另一方面,很多人在炫富或从众等心理的影响下,购买诸如“金元宝”“手机”“电脑”等高档祭祀用品。这部分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高档祭品是身份的象征,为了“面子”,他们也需要购买高档祭祀用品。对此,民俗专家分析指出,清明节本来是通过扫墓祭祀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现在的一些市民在从众或炫富心理的影响下,竞相攀比,购买高档祭祀用品,这本身就是不够理性的。

中国网2011年3月10日的《百万炫富葬礼买不来真孝心》称,亲人离世,晚辈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孝心,寄托哀思和留恋,此乃人之常情。风光葬礼就是其中一种。但是,孝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豪华葬礼,只是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而已。葬礼的豪华程度,并不能代表孝心的深浅。对老人尽孝,不在于大办豪华葬礼,而在于在老人生前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尽到自己的孝心。在笔者看来,豪华葬礼只是做给别人看的表演,除了刺激公众眼球以外,与人的孝心并没有关系,操办人也不能指望靠豪华葬礼服务来抚平亲人辞世的悲情。说句不中听的话,葬礼如此铺张奢华,招摇过市,玷污了孝道的本意,这是借死人为活人脸上贴金。

nlc202309040013

光明网2011年4月6H的文章《清明祭祀成为形式主义是谁之过?》称,亲人的墓前不是仅仅需要一些新的祭品,一些琳琅满目的纸做洋房,一些金光灿灿的金元宝,也不是需要和其他祭祀者互相攀比的排场,他们需要的是亲人发自内心的关怀和追思,需要的是充满人气和真情的看望,需要的是被人记住和在意的慰问。这种一瞬间的感动才是祭祀和扫墓最为人称道和最吸引人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和情感驱使,也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一我们强调的不是一种过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如果不具备感情因素,那么大可不必勉强自己随波逐流。其实如果把扫墓看成是一次与亲人相见的机会,甚至是一次踏青出游的轻松时刻,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喧嚣中,给自己适当地放一天假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青在线网站2011年3月7日题为《父母去世,子女该怎样表达孝心》的文章说,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孝心,所谓百善孝为先;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方面,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延伸,表达了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事死”就是古人说的丧亲,而子女表达丧亲之孝的形式就是丧葬和祭祀,也就是说父母或长辈去世后要举行葬礼和祭礼。千百年来,虽朝代更替,但孝道文化却保存流传了下来。孝道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弘扬的。父母或长辈去世,作为子女为其举行一个隆重而简朴的葬礼,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葬礼超过了一定的度,加进了虚荣、排场、攀比甚至是敛财等成分,那可就完全变味了。

如何慎终追远

中国文明网2011年4月1日的文章《清明扫墓当戒奢》指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好好孝顺。清明祭祀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因为我们购买了什么样的祭祀用品而决定我们对已逝者的思念程度。”家住北京昌平区的李先生说。

“古人道:‘厚养薄葬’,我倒是觉得这个美德值得今人效仿。”江苏徐州民政部门一位干部对记者说。现如今,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高了,给老人吃好的、穿好的也就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老人来说,不是有吃有穿就是幸福,我们还是要提倡“厚养”,用心关爱老人、经常抽空儿陪陪老人,让他们真正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如果活着的时候让他们感到寂寞孤独,死了花再多的钱、’丧事办得再风光,那也只能是给活着的人看,说白了是“作秀”,对于亡者则是毫无意义可言。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郭强指出:“清明高档祭祀用品的出现,告诉我们在进行清明祭祀时,除了考虑传统习俗、文化因素和大众心理等的影响,还要提醒人们增强环保和节俭意识,提倡文明祭祀。要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多尽孝道,而不是用所谓的高档祭祀品来尽孝。”

新华网2011年3月9日的文章《600万奢华葬礼,炫富摆阔究可“哀”》说,据媒体报道,温岭新河镇那位去世的陈老太早年守寡,独自含辛茹苦将6个子女养大。可想而知,作为一个母亲,无论是在她的生前或是在她去世后,最大的心愿或许就是希望子女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或是希望子女都有出息,都能成为受人尊重、奉献社会的人;或是希望子女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能够经常伸出援手帮助像当年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俗话说,死者为大。做子女的如果在父母去世后,所操办的葬礼或其它事项,能够符合父母生前的愿望和要求,让其安心离去,那应该算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大江网2011年3月31日在题为《南昌:清明前“乱”起文明祭扫风》文章中提到,3月31日。在南昌孺子亭公园内,市民们通过写寄语、挂黄丝带、放纸船、撒菊花等一系列环保文明的方式来祭祀先人。市民们纷纷用笔在黄丝带上写下对先人的寄语,然后把黄丝带绑在树上,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以前清明都是烧纸钱,纸烧完了留下的一摊黑灰。现在这种方式我觉得很好,很文明环保。”一位老奶奶告诉记者。在徐孺子墓前,居民们还手捧菊花,三鞠躬,把花束放在墓碑前,表达了对古人的尊敬与思念。另外,居民们还把折好的纸船放人湖中。“天堂美好”“一路走好”等寄语,随同撒向空中的菊花花瓣,把市民们最美好的祝愿带给先人。

中国网2011年3月28日的题为《每年全国清明烧掉上百亿元,文明祭扫有九种方式》的文章指出,民俗专家提醒,市民在祭祀时可以选用以下九种文明祭扫方式:音乐祭祀(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1、鲜花祭祀(用菊花、百合花以及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祭扫)、社区公祭(专职礼仪师进驻社区,由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敬放过逝亲属遗像,逝者家属宣读祭文,公祭群众敬献鲜花)、植树祭祀(以植树的方式祭奠故人)、网上祭祀(在互联网、殡仪服务网站开展网上祭祀)、签名祭祀(组织群众集体签名)、放飞思念(组织居民开展放飞白气球、放飞思念活动)、家庭追思会(将逝者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观看)、洗墓祭祀(清洗逝者墓碑)。

责编/玉坤

上一篇: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下一篇:老年病人心理异常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