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2024-05-09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总结(通用10篇)

篇1: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一、端正态度

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语文拉分不大,二是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第一种认识过于片面,就整体看,在考试中,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大有人在,相比较于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的同学,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四十分,其差距并不比其他学科出现的差距小多少。

就第二种认识来说,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也是有失偏颇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我们确立一个怎样的学习时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甚至更长,就会发现语文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学科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注重积累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语文的考试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社科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视,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

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以及不少题目的做题方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考试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作文在考试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作文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素材积累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素材的内涵越广泛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在面对不同中心可以选用同一个素材,使素材使用烂熟化、精细化。

三、抓牢基础

对于一些带有硬性要求的识记、背诵内容,则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记牢、理解、会写。

对于一些音、形、义,前面提到的积累整理、勤翻勤看是一种举措,如能把以往知识整合、对比,加以归类、区别记忆则是效果更好的一种举措。比如看到泥淖,就可以联想到船棹、悼念、掉以轻心、绰约等形近字;比如看到遏制,就可以想想它和遏止的区别。

对于一些名句、名篇,作为高考名句默写考查的对象,作为一个送分的题目,它是基础中的基础,日常在背诵时不但要求自己背过,还应要求自己会写、能理解、会应用。

作为基础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通常老师都会在课上有意识地加以讲解,这就需要我们课上认真听、认真记,力争当堂理解。

四、讲求规范

答题的规范能把得分点和答案的亮点更大程度的展现给老师,带给老师的阅卷印象,为我们分数提高提供的可能。

做题的规范,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答案的规范

任何题目的作答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而这种章法除了学生个人的自我总结,更多的需要来自老师的讲解和传授。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紧跟老师思路,把老师在专题复习中关于各种题目、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认真记录和整理,考前拿出认真复习和领会,考试过程中针对不同题目采用不同方法、按照既定的步骤作答,这将使考试变得轻松简单,其结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2、卷面的规范

现在高考采用网上阅卷,而电脑展示的试卷其清晰度远比直接看试卷要低,因此,清晰的卷面就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任何科目,卷面都应做到工整、清晰,语文因文字数量较多,其要求更是如此。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建议每天起码要读15分钟,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看一些高考满分作文,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不愁语文学不好。

六、勤练语言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勤练语言。对于作文,应加快自己的写作速度,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平时我们格外要注意多练习遣词造句,让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

语言的锤炼不等于追求华丽的词藻,美丽自古以来都和质朴清新、浅显通俗并不矛盾,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铸就了千古绝唱,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用极其普通的语言倾倒了无数海外游子,关键是看你擅长于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你的文章适合用哪种风格,你只要把你的特长在文章中发挥出来即可。我们勤练,就是试图通过练来让自己有这样的特长,发挥这样的特长。

七、精练试题

进入高三后,对待每一份试题,不论是周练、套题,还是摸底、模拟考试,同学们都应认真对待,平时做题也要训练。事后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要细心整理,认真揣摩,找出应对之法,久而久之,语文的应试能力就会无形中得到提高。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点就是广泛地涉猎,艰辛地付出,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篇2: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如果去读一本《现代汉语知识》,拿起书来先不从头读,可以从半中间插杠子,从“语法”一章读起。读“语法”也不一定从第一节读,从中间任意找一节,或者读“短语”,或者读“单句”,并有意识给自己出难题,在读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些难点和疑点,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比如“单句”中说“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就可以想到,那么词和短语是什么样的单位呢?在分析单句成分时,又会涉及到词类的问题,可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认识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等等。这样读完这部分之后,已经思考了许多问题,脑子里也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这便是第一步的收获。对于这些问号,不要急于到书中去寻求答案,而是先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机会。等到对所有的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翻开书看书中的论述,并与自己的看法相对照,找出自己认识上的漏洞和谬误之处,而有时也可以找出书中的不足。这样的学习,要比常舰的学习理解得更为深刻,记得更为牢固,收获也会更大。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曾运用逆向法进行教学。上课后,不是按般常规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开始就告诉大家这篇课文的土题思想是什么,然后要求大家考虑,这样的主题,如果让你写,应该怎样去表现,用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怎么去写,等等。待大家想好之后,找一些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让大家相互比较,之后再让学生去读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写的,是从哪些方而怎样来表现土题的,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差别。这样,虽然老师并没有领着大家进行更多的分析,但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却很深刻,留下的印象也就更为强烈了。

篇3: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元认知理论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体验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认知个体在认知活动中, 将自己的认知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控和调节, 以达到预期的认知目标。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运用元认知理论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通过元认知体验,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可能会因为兴趣克服困难, 探索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从而转化为深层的学习动机。成功的元认知体验对兴趣的养成有积极作用, 反之, 失败的元认知体验对兴趣的养成则产生消极的作用。要维持学生长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必须有元认知体验的充分积累。

1.多元的方法体验成功, 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 学习时间长, 如果教师上课总是重复同样的模式, 时间长了,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复习文言文时, 我采取过用“典型错例会诊法”让学生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 一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来也较好地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满堂练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调整课堂模式, 把过去一贯地由学生去做, 改为适当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练习、分析练习、讨论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我在教论述类阅读时,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一篇文章, 然后去寻找文章传递的信息点, 根据信息点, 按设题要求, 去设计一两个题目并提供四个选项。接着把学生中设计得比较好的题目归结起来, 再让学生分析讨论, 看哪些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学生通过这种练习, 做起相关题目来, 思路更清晰, 答题更准确。不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 就会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合适的目标体验成功, 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指出, 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取得成就而不是为了某种报酬。而作为成就动机之一的“自我提高” 占重要地位。教学评价给予学生的表扬, 能满足这种自我提高的需要, 成为激发诱因的动机和强化物。因此, 教师在上语文课中, 需要给每个学生量身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要从不同的角度, 对不同的学生恰当地进行表扬, 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有些学生基础较差, 即使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与其他学生相比也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个时候只进行横向比较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就要从纵向的角度, 拿学生过去的成绩作为解释现在成绩的依据,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的每次考试, 我都会让学生把自己语文试卷上每一项的得分统计下来, 和下一次进行纵向比较。只要有一项进步, 就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有信心, 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逐渐养成。

3.及时的反馈体验成功, 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1) 反馈要及时而具体。

高三的练习很多, 随堂性的练习或检测当时就要有结果, 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或鼓励。除了作文以及量比较大的试卷的批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之外, 其他类型的语文课后作业要尽可能在第二天或下一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改出来, 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2) 反馈要指向具体的、突出的长处。

比如学生的诗歌默写满分, 要指出其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有些学生的默写虽然没有全对但有很大进步, 就把进步很大作为表扬的突出点。给学生的作文下评语的时候, 可以抓住某一点突出之处 (如立意新或语言表达优美) 进行鼓励, 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二、通过元认知监控,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 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不良的习惯则相反, 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使他们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可靠途径。

1.计划监控, 养成定时复习的习惯。

高三的语文复习大都是专题复习。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字音、默写这两个专题试题选用的内容大部分出自教材, 所以需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我让学生按照自身情况制订可行的计划, 每天用固定时间进行复习。例如, 近期目标:每天掌握五课字词, 一篇默写;作业正确率不得低于80%;课前提问回答流利;每周测验若低于80分, 复习时间加长。远期目标:月考、质量检测、模拟考试目标分多少等。教师每天要求学生按制订的计划进行复习检查, 及时对达标同学给予积极的评价, 每周总结一次, 选择做得好的同学作为榜样, 对全班同学进行激励。

2.策略监控, 养成圈点勾划的习惯。

高三学生要学会在关键词、关键句下圈点勾划。平时阅读对每段的中心句, 文章的过渡句, 主旨句等要边读边划, 便于理清思路, 把握重点难点。做阅读题时, 题目中有不少诸如“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词句, 要有意识地在“不属于、不正确、不符合”等字词底下划线, 以免出现因为没有看清题干中的要求而出现选项错误的现象。

3.注意监控, 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就要培养学习过程的自我校正意识, 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注意力或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和调节。首先, 要加强目标的注意调控。其次是加强有意注意调控。为了加强对阅读过程的有意注意调控,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划出要点, 或给重点语句做批注, 时刻注意自己正做什么、避免接触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误导自己的理解。

4.反思监控, 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进入高三复习, 要想突破高原现象, 提高学生原有的学习成绩, 第一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已讲过的题到了考试时学生还是不会做, 也常听到学生感慨做过的题考试时还是不会做。这都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能认真总结反思, 得出新的认识, 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错题集不仅要把错题认真改正, 还要分类归纳整理, 分析错误原因, 找出解决方法, 寻找良好对策。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反思品质, 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 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

三、通过元认知调节, 消除不良的语文学习情绪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 甚至可以鼓舞人去忘我地拼搏, 如有些学生需要父母的提示才知离开书桌。高三的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较大, 遇到挫折易产生消极情绪。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 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1.引导正确的成功归因, 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学生们对考试成败的归因, 多以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为主。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属于内控因素, 其他则属于外控因素。能力和任务难度是不随情境而改变的, 是比较稳定的, 而其他各项均不稳定。努力是可控因素, 其他均为不稳定因素。学生对成败持有的归因信念会影响学生的成就期待、情绪情感, 从而影响成就表现。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和可控因素, 就会提高学习满意感、自信和期待, 促进学习自觉, 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功于自身的努力或能力, 引导学生赏识自己完成任务的行为, 看重学生在完成艰巨任务时付出的努力或取得的成功。

2.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锻炼意志毅力, 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而实际上, 意志品质的磨炼往往出现在学习的困难时刻, 需要有足够的自制力和承受力去克服困难, 才可能解决困难。高三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 失误在所难免。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设计有一定坡度和跨度的问题或练习, 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 鼓励学生不畏困难, 知难而进;还要引导学生敢于正视挫折, 帮助他们认清困难挫折与人的成长、成才的关系, 使学生懂得: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 挫折、失败在所难免。学生要学会用意志的自制功能排除诸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面对语文学习。另外, 在计划做一件事时, 要学会预料挫折和失败产生的可能及其后果, 以便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只有始终维持稳定的语文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磨炼坚强的学习意志, 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才能不断优化学习心理品质,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奇《论元认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2].杨卓《学生数学元认知体验与学习兴趣关系之浅探》, 《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林《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2003年第5期。

[5].闵卫国、傅淳《教育心理学》, 云南教育出版社。

[6].由力《从情感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1期。

篇4:高三学生语文复习方法探究

一、让学生对高三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高三开学伊始,我就送给学生三条我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它们是鲁迅先生的“不满是前进的车轮”,笛卡尔的“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高尔基的“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还把洋思中学校园中所写的“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进步?”,衡水中学高三教学大厅标语 “励志报亲,争分夺秒,埋头苦读应无悔;笑迎高考,奋力拼搏,破釜沉舟定夺魁”送给学生,要求他们要理解其意,在思考和努力中向高考冲刺。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复习头绪繁多,教师自己首先心中要有计划,要求学生课内按老师的计划走,课下制定较为科学的学习计划,保证每天每科均有一定量的学习时间。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让学生主要使用的工具书有:字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难解的字、词、句,一般我不急于解答,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查找这些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词义,领会用法。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我不时对书写规范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奖励,告诫同学们,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习惯。我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时在课堂上就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开拓了视野,了解了时代信息。

三、分组合作学习,个人与小组挂钩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进入高三后,我根据每个学生的语文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在语文学习中,有时提前布置预习,有时现场作答,答对的就给本组画一面红旗,一个月小结一次。在奖优罚劣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不服气。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互助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四、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从高一我就指导学生出默写检测卷、古文一课考、单元测试卷等,学生交上来后我都要一一验收,然后用学生出的试卷考试,考完后由谁出题谁改卷。学生在出题、改卷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出各种试卷的重点,并强化了对知识重点的记忆。

学生在写作文中缺乏论据的积累,一写作文举到的例子毫无新意。我们复习到实用类文本阅读时,发现里面不乏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例,就按每小组分配两篇提取事例,并注明本事例可用主题,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后由我定稿打印出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事例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五、适当奖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奖励,有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精神的奖励更重要。我平时除了上课对那些积极发言、书写规范的学生及时表扬外,每月对各小组得红旗情况进行总结后,还会对优胜组组员有精神及物质的不同奖励;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后,全班在各组推荐的基础上评选出课堂最佳表现奖、作业书写美观奖等共计三十余人次,我给每位获奖学生奖励一个本子和一张奖状;给考试中每题得高分的学生每人发一个棒棒糖。这个仪式在学生放假最后一节课上进行,按获奖类别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颁奖词,然后为每位获奖学生颁发奖品;而学生获奖奖状在开家长会时送到家长手里。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家长的满足感。

我觉得学生心中的目标就像树根,良好的习惯就像树枝,而各个知识点就像秋叶。我们高三教师就要让学生懂得树根、树枝及每片秋叶价值的真正所在,珍惜每一片秋叶,因为秋叶一不留神就会飘落,再也难挂枝头。而作为教师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学生们一起去呵护这棵树。期盼到六月,这棵树根深、枝繁、叶茂;学生高考夺魁,老师展露笑颜!

篇5:高三语文组外出学习总结

2016年8月22日,我们高三语文组一行五人来到藁城区第一中学,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促,但对于我们今后的备考工作不无裨益。现简单总结收获如下:

一、进步了解了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态势

通过外请吉林教研员的讲座以及本市李慎教研员对近几年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知道,2017高考命题思想依旧会沿着“稳中有变”的路子前行。

稳是指试卷结构相对稳定,考查题型相对稳定,阅读量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变化不大,考生不会觉得试卷在考察方式上没有什么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表达卷中。

因此,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应对针对固定题型,分类选择典型习题,精讲熟练,在总结方法策略中逐步巩固提升。同时,对于经常变化的语言运用部分,要大胆尝试新题型的命制和练习。

二、进步明确了古诗文、作文备考策略

在培训中,我们还有幸聆听了石市九中李秋敏老师“古诗文复习经验”的分享,学习了晋州一中尹会景老师使学生作文语言丰富、生动的“语言突围五步法”,领略了二中王晓民老师在对高考作文阅卷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地围绕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而作的写作指导的精彩。

几位老师的经验分享,让我们温习了古诗文复习的方法,开拓了作文写作指导的技巧,尽管此次作文指导对我校作文教学指导和操作性不强(大部分学生语言贫瘠),但“打开——打动——塑造——表达”的作文复习思路仍将会是我们努力尝试的方向。

三、进步端正了教学态度

作报告的老师尽管风采各异,但无不魅力四射。如李慎、尹会景的端庄儒雅、娓娓而谈,又如李秋敏的朴素质朴、激情四溢,还如王晓民老师的睿智广博、口若悬河„„我们常常埋怨学生课上课上无精打采、启而不发,是否想过自己上课时是否也是无精打采、没有激情呢?这也许是此次培训带给我们教学的另一个提醒吧。

篇6: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1

现代文的学习

现代文语段是主观能力题充分展示的平台,也是学生们最感不易把握的时常失分的题型。如何寻找“天机”呢?实践中,我们要牢记三句“心诀”:其一,要学会咬文嚼字,吃透审题中的关键词含义;其二,注意把握语意环境中具有相关联系信息的标志词关键句,即将问题置于一个环境中整体地进行分析认识;其三,在回答有关主旨、方法等问题时,将语段中的信号找对,找全,在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完整。

如试题“大自然……积累了无数天机,天机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曰:“天机”的含义指大自然的内在规律、奥秘。

解答此题的思路是:咀嚼“天”为自然,“机”为规律。又如:本文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常理出发,参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得出信号:环境的凄凉烘托了人物心情的悲凉等等。再如:“不朽的失眠”的主旨把握。

《枫桥夜泊》的创作者张继,科举落榜,落魄回乡。半夜于江畔失眠,惆怅失落之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不朽之作。结合“不朽”的理解,我们分别要找到“失眠”、“失落”与创作的心理联系,将分别对应的关键信息找全,便不难得出较为正确完整的答案来。

现代文题目中的选择也要注意以上原则,认真比较原文,找到类似或差异信号。如有一题的选择项是“科学家研制出了比钢丝坚强得多的人造蜘蛛丝……”,而原文中有“正在研究”一词,显然不符。

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荐”意。位置最重要,决定一切。

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别古今异义十分重要的一点。

现代汉语常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三要注意“倒装要还原”。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一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规则”是:记叙类文体多注意文尾中心句,议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能用原句;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其他类型的主观能力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仔细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似。

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2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

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3、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3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教材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来自于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

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篇7: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2。总体预习应达到以下四个目的:第一,对课文或下节课的内容和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我们应该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以便使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有一个大致的有机联系。第三,找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找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学习方法应特别注意似是而非的知识。第四,要了解课文后面的习题,标出难点,在教学时要注意听力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课堂前对思想、心理、知识的准备。

3、准备好开始类课堂学习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建立清晰的课堂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的具体学习目标有很强的指导和激励功能,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调整好心态。高三个研究方法应该对知识的强烈愿望:第二,我们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情绪;第三,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思考方向。(3)准备好身体,以确保完整的精神进入课堂学习。(4)准备好学习用具,注意整理桌子的同时,以免影响你学习东西在书桌上是混乱的情绪。

4.全班集中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堂上。良好的教学和听力是学习各种课程的重要途径。高中三年级的课堂学习方法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注重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有:(1)掌握教师的思想,(2)把握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习与思维相结合。(4)珍惜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总结。总之,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做的,眼睛要做,手要做,心要做。只有在课堂上实现对教师内容最基本的消化和吸收,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5.及时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积极主动,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工作,(3)错误分析,(4)系统总结。

篇8:高三语文学习与自信心的建立

我们的学生尽管接受正规的汉语语文教育已十多年,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谈及语文时脸上仍流露出无限的焦急与无奈, 此时, 我不禁困惑了, 以这样的状态, 学生们怎样走向高考这一竞技场呢?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领者、语文潜能的唤醒者, 我决心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的泥淖, 寻找自信的曙光。

一.消除畏惧心理, 重新树立语文形象。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而语文教育肯定是这首诗中最优美的字句, 我要重新树立学生心目中语文绝美的形象。进入高三后, 课堂上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罗列我冗长的复习计划, 而是带领学生去诗意地学习语文, 擦去功利, 留住心间的宁静, 聆听自然界的天籁之音, 诗意地感受喧嚣浮躁的花绿世界, 保持性灵的一抹清凉, 睁开你的“第三只眼睛”去观察五千年历史的浩淼天空, 打开你的“第六感觉”去感触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这些人生不逢时、不为世用的痛苦而不屈的心志, 用胸膛去感受时代那激情澎湃的律动。高三的语文学习, 除了唤醒学生十几年语文知识的积累, 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的梳理与升华。让学生亲近语文, 让语文贴近学生, 惟有可亲可爱才能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 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二.恰当譬喻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座语文知识仓库, 只是有些学生长时间的不愿整理, 致使遗忘了很多东西, 高三的语文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找回“遗忘的珍珠”。我化用《阿甘正传》中的一句话来鼓励学生———“高三的语文学习就像是一盒巧克力, 你不打开尝一尝, 就永远不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滋味”, 热情而爱好挑战的理科学生很快就有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又用破旧的木桶作比, 若只看到完好的一面, 会认为木桶能盛多少水;若看到破损的一面, 又会认为能盛多少水。这时学生才明白我的用意: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自己某一学科的缺陷将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 以此来坚定学生努力修补好自己木桶上残破的“木板”的决心。

三.点燃学习热情, 紧抓难点突破。不久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 此刻我发现自信就是一种立竿见影的特效药, 在我的鼓励下, 在学生们的努力下, 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进行得很顺利, 经考核学生们掌握得也很不错, 但事情又出现了波折, 很多学生向我反映, 作文不知该写什么, 写作难以下笔。作文难写, 学生又对语文产生了畏惧心理。

我反观一下我的作文教学, 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授, 讲解粗糙, 章法混乱。再看学生的作文, 大多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 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千篇一律, 思维呆板僵化, 素材单调陈旧, 词汇贫乏干巴, 思想情感肤浅单薄。

首先, 从我做起, 加大作文训练力度, 帮助学生寻找原因, 克服学生畏惧心理。与学生一起收集整理素材, 多找一些超越学生自己熟烂的写作材料和惯用的写作词汇的内容。利用电视媒体把握时代脉搏, 抓好一课 (阅读课) 一报 (语文报) , 这样写作时学生觉得东西新, 内容多, 很自觉地就用起了自己的摘抄笔记。

其次, 研究高考优秀作文, 结合学生自身作文, 让学生的作文“出彩”。主要从思想入手, 开展作文讨论课, 发掘高考作文的优点, 提高思想水准, 学习新巧构思, 掌握鲜活材料, 咀嚼蕴藉文句, 启发学生多阅读, 多模仿, 多思考。

然后, 开展自由写作。在课堂上要敢于给学生大量思考写作的时间。建议学生随感而发, 拓展思路, 同时保护学生的新奇想法, 提倡个性创作。让学生贴近生活, 发现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片断作文的写作。结合课本让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尝试, 诸如把《卫风·氓》改成民歌体形式或小说散文体, 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写成诗等等。写作上学生有了自主权, 能写、愿写, 有了创作的热情, 就不会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负担, 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

篇9:2012届高三语文教学总结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站我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篇10:高三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了考生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

一、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积累知识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广是任何一门功课都比不上的,语文的高考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

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三、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四、求同思维

这是语文的独特之处,尤其适用于思考一些语文选择题时。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模糊性的艺术,它不是那么明晰和唯一。经历过语文题海战术的人都感觉到,有太多太多的选择题你是可以得出与所谓标准答案不一样的答案的。我们暂且不要去探讨语文考试是否适合用选择题这一形式。作为老师和学生,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去适应这一题型。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是求同思维,是尽可能地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分析题目时,不要为自己的已被判为错误的答案找理由,因为你成心要找,在这样的一门模糊性知识的学科中是一定可以找到的,但这样的找到不但不能给你带来收获,也许让你损失更大,你离出题者的思路会越来越远。你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一答案会是标准答案,它是怎么得出的。只有顺着它去思维,你才能越来越靠近出题者的思维方式,才有利于你的高考。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

六、勤练语言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勤练语言。任何艺术长期不练都会生疏,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就感觉异样,我们语文写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写日记,长短不限,但每天写写;实在做不到,一周无论如何得写一篇。而且还得注意多写写应试作文,加快自己的作文速度,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现在高考作文批改较为流行“一票肯定制”,就是说只要你的文章在某一方面很是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只是一般,也可以因此得到很高的分数。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得分,平时我们格外要注意多练习遣词造句,让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在日常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比如,多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议论文善于运用设问、疑问、反问、排比、对比,记叙文巧用明喻、暗喻、拟人、比拟、象征。如果这些你都不会用,那也没关系,如果你喜欢唱歌,那就用歌词吧;如果你喜欢看电影,那就引用经典电影的经典台词吧;如果你很新潮,你就多用一些时尚词汇吧…… 但是,我所说的这么多语言的修饰,并不是要你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使用,这样一来,整个文章一定会显得杂乱无章、华而不实,难免有堆砌之嫌。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注意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我所说的语言的锤炼也不等于追求华丽的词藻,美丽自古以来都和质朴清新、浅显通俗并不矛盾,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铸就了千古绝唱,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用极其普通的语言倾倒了无数海外游子,关键是看你擅长于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你的文章适合用哪种风格,你只要把你的特长在文章中发挥出来即可。我们勤练,就是试图通过练来让自己有这样的特长。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是的,生命的美丽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所经历的那一段历程。高中生活尤其是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珍惜它,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会是我们今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远远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追求只是过程而非结果,孜孜以求的一生,本来就是一支动听的歌。

上一篇:我喜欢你的歌与笑优秀记叙文下一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