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2024-05-08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精选5篇)

篇1: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历年真题演练尽在中公教育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材料的阅读与概括是了解申论题目的基础工作,接下来对材料的分析是针对作答要求进行而进行的最重要的工作,通过分析得到的准确的论点,才能保证申论作答不偏离方向,得到基本的分数。下面为大家讲解分析申论材料的四个基本方法。

一、问题与原因分析法 即根据问题的表现,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考生首先查找具体的问题表现,其次是从这些问题出发,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再根据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界定问题。首先必须针对作答要求中的问题,界定其所指向的特定问题。

第二步:在给定材料中查找相关问题的阐述。根据问题在给定材料中寻找与此有关的段落,找到关于问题的表达内容,综合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方面的条理性陈述。

第三步:寻找问题的内外原因。原因分析是申论考试答题中最重要的方法,在分析问题类题目中这一方法尤其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可通 析问题的原因,一般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内因和外因,等等。

第四步:概括问题的实质,形成答案。

二、供需分析法 供需分析方法即通过对问题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的方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关键。

三、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法 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指对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观点、措施进行合理性、可行性方面的分析,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分析方法。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常识判断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

四、概括与对比分析法 概括对比分析法要求从问题出发,首先概括给定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答案。第一步,弄清题干内容,找准问题。第二步,针对问题,概括材料。第三步,对比研究,分析综合。第四步,总结成文

中公江门分校整理

篇2: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给定资料】

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关专家曾形象地将超限超载车辆比喻为“掠夺性命的武器,道路设施的天敌”。许多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限超载问题,也相应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如美国出台多部法律治超,1913年通过第一部限制车重的法律,随后又出台了多部联邦法律,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美国的超限超载车辆约占被检测货运车辆总数的3.5%。处理超限超载车辆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向违章车辆发出违章传票,确定罚款金额,并辅以其他惩罚措施,如交付路产补偿金、被列入驾驶员和运输企业不良记录档案等。二是卸载或均载(移动货物直到轴载不超限)。三是对严重超限超载或屡次违章者采取司法行动,包括刑事诉讼、短期拘留和多达1年以上的监禁。

韩国从1973年7月开始对重车实行重点检查。1994年10月,超限超载车辆过多导致圣水大桥坍塌后,韩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治理力度,在全国设立了400余个超限超载检测站(点)。目前,韩国超限超载车辆仅占被检测货运车辆的1.5%。韩国法律规定,对超限行驶者或强迫驾驶员超限运营者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处以200万元韩币(约合人民币1.5万元)以下罚款;对擅自改装车辆或妨碍检测者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处以700万元韩币(约合人民币5.2万元)罚款。超限运输车辆一经发现,将被公路部门直接引导至法院接受法律惩处。德国在1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共设有700多个超限超载检查站。

德国对超限运输驾驶员的处罚办法中规定,第一次超限的驾驶员将被登记在案并口头警告;第二次被发现将面临3个月的监禁;1年内超限3次以上的驾驶员,将被吊销驾驶执照,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从事驾驶行业工作。

南非非常重视车辆自动称重技术的研究工作,将电子秤应用于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电子秤可以对时速不低于10公里的重载车辆进行自动称重,并显示在重载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上,管理部门据此对这些超重车辆进行卸载和处罚。这一技术系统在近10年来的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南非超限超载车辆的比例已下降到10%以下。

日本使用固定或移动称重设备对超限车辆进行检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设有电子秤测量超载,大型货车还要安装货物自动测重仪。日本还实行“一超三罚”制度,即罚货主、罚运输企业、罚司机。根据日本相关法律,超过行驶证最大载重量的,处6个月以下徒刑,10万元罚款(约合人民币7400元);超过车辆总重量一般限值20吨的,处以30万元罚款(约合人民币2.2万元);禁止货运企业接受超载运输业务或指示驾驶员进行超载运输等。

【解析】考试中,本材料合为一段,在此,为了方便考生查看,我进行了分段,不同国家各自分为一段。按照我们的阅读方法来解读这则材料,实际上是案例型材料,一个国家可以理解为一个小故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总结为一句话,注意每段的总括句,总分结构,主次关系,这样,至少每段提炼出五种做法,理解为五个对策,如果有重复的需要合并,大于五个的需要单独列出,基本的逻辑思路至少应该将每个国家表达的核心做法概括出来,再转变为对策,成为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提到国外治理超限超载的一些做法。请简要分析这些做法对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

要求:分析到位,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50字。

篇3: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于2013年4月14日结束, 此次考试不同于2012年广东省分县级以上、乡镇职位两次招考, 分开考试, 而是同时进行招考, 职位仍分为这两个部分。虽然不同岗位同时进行考试, 但是其申论考试内容根据职位分配分为三类试卷, 申论一为乡镇农民和异地务工人员, 申论二为乡镇大专以上及三支一扶村官, 申论三为县级以上 (含省直、公检法等)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较为明显, 本文就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进行分析。

一、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三套申论题目设计凸显职位差别

通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不难发现, 其申论命题根据职位不同, 在题目设计上也有差别化的体现。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面对的职位为乡镇农民和异地务工人员, 其申论题目设计采取三题模式, 作答字数总计900字, 题目设计为对策+概况。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二面对的职位为乡镇、本地大专以上;支一扶村官、选调生、基层项目人员, 采取三题模式, 作答字数总计1100~1200字。而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三面向的职位是县级以上 (含省直、公检法等) , 其题目设计虽也是三题模式, 但作答字数总计1300~1500之间, 题目设计为对策+概况+作文, 难度差别显而易见, 体现出不同职位之间的区别, 难度来看, 申论三难度最大, 申论二居中, 申论一难度最小。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不论是2013年广东省考申论一, 还是申论二, 亦或者申论三, 都是三题结构, 第一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题主要考查了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论述题以策论型命题作文为主。

二、申论材料逻辑脉络清晰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在材料组织上, 脉络清晰, 易于考生把握材料内容, 阅读难度相对不大。如2013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材料围绕“农村留守家庭”“农村综合维稳”“农村农技推广”而展开, 脉络清晰, 一目了然。便于考生阅读材料, 把握要点。例如, 第三题, 根据材料3, 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撰写一份材料。

阅读题干, 审清题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3, 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撰写一份材料”,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一、作答范围为材料3;二、作答任务是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撰写一份材料。要求中含有“条理清晰”, 因此要注意答题结构。另外, 要注意篇幅不超过500字。

三、申论主题选择紧贴广东省情

纵观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不难发现, 其申论题材选取均紧密结合广东省情,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结合广东省开展的“三打两建”行动, 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结合广东省职业病问题全国最为突出、防治形势严峻这一省情, 考查职业病防治。

同样,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三结合广东外来人口众多以及湛江等地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等社会管理新模式这一省情, 考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该根据题目中“条理清晰”的要求, 考生还应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答案。首先, 要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进行总结。材料中提到的“‘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 而是改写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可以用来作为总体概括。其次, 分别归纳特点。

此外,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聚焦农村发展中的农技推广、农村维稳、农村留守家庭等问题, 材料亦选取广东南山镇等极具本省特色的相关案例, 紧贴广东农村发展的实际。

由此可见,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仍然延续广东以往的命题风格, 紧贴广东省情。

四、申论材料字数较多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字数与国考和其他省市相比, 明显偏多。近年来,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所提供的材料字数大约为6000, 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字数约为6400, 2010年约为6500, 2011年为7000左右, 2011年8500字, 2013年达到9000多字, 同时考试时间也不是国考的2.5小时, 而是120分钟。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阅读这八九千字, 还要书写近2000字的文章, 是相当不容易的, 这也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是做好申论的前提条件, 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得突破这一关。

五、结语

总之, 广大考生应该把握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生特点, 有的放矢, 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功。

摘要: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于2013年4月14日结束, 此次考试不同于2012年广东省分县级以上、乡镇职位两次招考, 分开考试, 而是同时进行招考, 职位仍分为这两个部分。本文结合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就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文献

[1]胡宗哲, 童成莲.思维导图在申论考试中的运用[J].秘书.2009 (08) .[1]胡宗哲, 童成莲.思维导图在申论考试中的运用[J].秘书.2009 (08) .

篇4: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很多同学在公考备考中,对比发现行测与申论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题目与题干的字数分配。行测题干和选项字数差别不大,但是申论中材料和题干字数差距就很明显。申论备考练习所花费时间相比行测来说较长,一般体现在阅读材料时长。

申论材料料多来源于新闻报道、政府文件、观点、案例、访谈;具有字数多,篇幅长等特点。申论材料多一般为6到13则材料,6000到7000字,而往往答案都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找到。申论的材料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以17年湖北省考围绕“平衡”为例和16年省考围绕“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对比,命题形式灵活多变,但是答案分布散乱但神不散。如何在材料阅读中圈定材料的主题,阅读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首尾句阅读法

首尾句法是指阅读首句或者尾句,确定段落大意。首尾句法和汉语语言表达的结构相关,“分-总”开头就阐述重点,“总-分”核心语意后置的特点,以及最常见的“总-分-总”结构形式。对于申论或其它文字材料类型的考试来讲,大概约有30%左右的材料可以通过首尾句确定段落大意。但是大家一定要谨记一点是“首尾句原则”一定涉及到首尾句与中间部分内容进行比较的问题,要略读中间部分,而不是不读。

2010年国考(市地级):“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这段材料就可以通过首句确定,讲述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后面都是对其丰富性的具体描述。

2016年国考(市地级):“毫无疑问,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良好的政策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这就是典型的尾句原则。好政策对于公民意愿、理性、德行的意义。

(二)关联词阅读法

关联词是根据汉语中关联词语所提示的“逻辑关系”来确定作答内容的方法。关联词就像人们在高速路上的指示牌一样,指示牌本身不是重点,它所提示的信息才重要。一般常见的起提示作用的关联词有1.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总之;2.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其实;3.递进关系:还;不但…而且;除此以外;进一步而言;4.并列关系: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这些关联词在行测的言语中会遇到,在申论的材料阅读中也会碰到,这些关联词的作用却不相同。

以2011年国考市地级中的递进关系关联词为例:“正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下乡支教的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里的关联词“既”“又”“而且”,通过这三个词串起来农民的孩子在上学中遇到的困境,那我们在解释“困境中的不绝希望”的“困境”时,答案要点就不能找漏了。

篇5: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析材料四种方法

三种能力分别是:

一、阅读理解能力

是透过书面材料观察现象、认识事物、进行系统思维的能力,在申论中,是在阅读过程中观察材料所反映的对象,发现并认识问题,抓住事物的要领和问题的要害。

二、逻辑思维能力

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深刻准确地认识申论对象、提炼和形成观点,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是系统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语言表达能力

是驾驭书面语言表达自身认识和观点的能力,既要有关于语言的知识、语汇的储备,又要有相关的能力,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语汇、修辞策略,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四种素质分别是:

一、心理素质。应对申论考试,需要稳定、理智、严谨、细致的心理素质,既要适于应付考试,又要适于潜心阅读材料、作答题目、写作文章。要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不仅要养成稳定、豁达的心理素质,也要注意气质、性格、兴趣等的修养,甚至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按照申论写作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的心理和气质。

二、思想素质。申论是对作答者思想素质的实际考验,其中包括政治理论、道德伦理、气节品质等方面。写作者人格、政治上的正直品质,是决定写作质量的内在因素。古代文章大家均倡导文章自道德出,内养浩然之气,外发而为丰沛之文,作者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气节,决定着他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为此,注重思想和道德修养,修身正意才可写好文章、作答好申论,才能在作答中提出正确的观点,发挥人格魅力,使答案(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三、文化素质。申论作答者的文化素质,要求具备各方面知识的广泛积累,平时要广收博采,对申论考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伦理道德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前期思考,才可能做到厚积薄发,适应申论题材广泛性的要求。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有朋友真好》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情人节的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