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2024-05-25

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共8篇)

篇1: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模式

所谓绘本是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多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

绘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在绘本阅读中能让孩子懂得许多道理。每一本绘本都蕴含着一个或多个道理,加上现在的绘本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懂得的道理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其次,绘本的阅读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看色彩鲜艳的图画,他们会通过他们看到的画面去猜测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想象图画中的人物间的对话等等。

再次,一本好的绘本不仅仅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还能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绘本中的主人翁大多都是富有生命的,因而也就注入了各种感情与情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将绘本中的人物感情与情绪转化为自己的感情与情绪,起到感情交流的作用。

正因为绘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幼儿园里经常会涉及到绘本教学,绘本教学看似很难,但其实也是可以有一定模式可循的。

根据多次的绘本教学,我总结出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的一般模式,这里以绘本教学《爱吃水果的牛》为例,将绘本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导入环节。

绘本教学的导入一定要和绘本里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物联系起来,激发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例如:在绘本教学《爱吃水果的牛》中,教师在导入时就用了一只可爱的小奶牛,和幼儿一起讨论奶牛的最大本领是挤奶,这为绘本中奶牛吃了水果后挤出水果奶起了一个提示作用。在讨论完小奶牛的本领后,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小奶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它身边的故事,激起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幼儿翻看绘本,自由讲述。

幼儿的兴趣被激起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去自由阅读绘本了,这一过程中,教师无需做任何语言提示,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书中的意思,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在没有任何语言提示的条件下,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会非常大,每个幼儿想象力不同,对绘本的理解也就不同。

除了幼儿独自翻看绘本外,还可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相互交流着看,幼儿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学习。

三、逐图讲述

绘本中的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在幼儿自己猜测了绘本的大概意思以后,教师可以通过逐图讲述的方式帮助幼儿充分挖掘绘本里的内容。注意,这里不是教师逐图直接讲述给幼儿听,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幼儿看懂图意,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教学中的提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加以追问,拓展幼儿的思路,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绘本中第一幅图是一头奶牛在结满了水果的果园里。

(注:此图是用电脑根据绘本原图修改所作)

教师:“图上有谁?” 幼儿:“小奶牛。” 教师:“什么样的小奶牛?” 幼儿:“可爱的小奶牛。” 教师:“小奶牛在什么地方?” 幼儿:“在果园里。”

教师:“你怎么知道他在果园了?”

幼儿:“因为树上结满了苹果、桔子,还有西瓜,草莓。” 教师:“什么样的苹果?” 幼儿:“红彤彤的苹果。” 教师:“什么样的桔子?”

幼儿:“黄橙橙的桔子。”

教师:“什么样的西瓜?”

幼儿:“圆圆的大西瓜。”

教师:“什么样的草莓?” 幼儿:“像宝石一样的草莓。”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小奶牛在干什么?” 幼儿:“小奶牛在散步。”

教师:“它是怎样散步的,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幼儿:“慢悠悠的散步。”

教师:“小奶牛散步时的心情怎样?它在想什么?”

幼儿:“小奶牛很开心,它在想,我要是能吃到这些水果该多好啊!” …… 教师一步步的追问,帮助幼儿抓住图画中所有的信息,丰富幼儿的词汇,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幅图讲述完之后,教师要根据幼儿所讲述的内容做一个完整性的讲述。例如刚才的图画就可以表述成:一头可爱的小奶牛在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桔子、圆圆的大西瓜、像宝石一样的草莓的果园里慢悠悠的散着步,看着这些水果,它十分的开心,它想:要是我能吃到这些水果该多好啊!

四、完整讲述

逐图讲述完以后,幼儿已基本掌握了绘本每幅图的内容,这时活动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完整讲述,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将前面逐图讲述时所掌握的信息完整的串起来。在掌握绘本故事的同时训练语言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完整讲述绘本内容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老师先讲述,再请幼儿讲述,也可以是幼儿先讲教师再讲,还可以是同伴之间相互讲述,在幼儿讲述时不要求千篇一律,只要内容符合,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就可以了,当然词汇越丰富越好。

五、阐明道理

每一本绘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同的人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出其寓意,所以在阐明道理时,教师不能一味的认准某一道理而否定幼儿的其他想法。例如绘本《爱吃水果的牛》,其主要道理是:多吃水果身体好。但是幼儿却看出了许多个道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等,这些在绘本中也确实有所体现,所以不能说他是谁错的,对于绘本里的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必太过强求一致。

绘本教学并不难,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幼儿充分挖掘绘本中的信息,达到训练幼儿能用丰富的词汇完整讲述绘本内容,从绘本中明白一些道理等目的,就是一堂成功的绘本教学活动。

篇2: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新《纲要》中指出:“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已被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到孩子的喜爱。“绘本”又称为“图画书”。是绘本家、画家专为幼儿创作的图画书。儿童是富有幻想的,他们常常凭借着自己还不多的体验,进入到想像的世界中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从绘本阅读入手,让孩子快乐地阅读,从而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

环境是绘本阅读的最好向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绘本,放在班级图书袋中,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提供相应的新图书,并向幼儿介绍图书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教师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绘本读物,还要并保证读物每月换一次、并逐步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保持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要安排一定时间(如:晨间、午睡前、离园前)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二、体味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读”。

想让孩子多读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孩子爱上书。这就要让幼儿有愉快的阅读经验,老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寻找,如教师可以请幼儿将自己所熟悉的故事或经验自制一本书,利用睡前餐后时间读给幼儿听,与同伴分享;或是幼儿在编讲故事时,老师要当忠实的听众,让幼儿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老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适时、适当,老师尽可能调动各种手段,如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日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创编故事活动、故事情节表演活动、竞选故事大王活动、制作小人书活动、认识书店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幼儿爱看书、会看书、看懂书;我们在组织幼儿阅读时,除了集体阅读时间,我们还有个人的阅读时间,个人阅读时间主要是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让幼儿在探索中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习惯、能力,以便作个别指导。

三、营造亲子共读氛围,让孩子“乐读”。

试想:孩子坐在妈妈柔软的膝上,身体被温暖的双臂环抱着,小脑袋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头顶时不时感受着妈妈读书时的气息,这令人陶醉的温馨画中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每一个热爱亲子阅读的家庭中。肌肤的相亲、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会使得幼儿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带给孩子很大的安全感觉。另外,在孩子尚且不识字的年龄段,妈妈读,孩子听。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莫过于妈妈的声音,当妈妈将孩子用温柔、细腻、声形并茂的声音给孩子“读”故事时,孩子会沉浸在母亲温暖的话语中,会感受到母亲愉悦放松的心情,营造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灵舒适感。而安全感和心灵舒适感对日后孩子妥善管理自我情绪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此外,亲子绘本阅读还是情商培养的最好载体。很多绘本的内容对孩子情商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像《逃家小兔》讲述一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无论它逃到哪里,变成什么,爱它的妈妈总有办法让它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整本书洋溢着浓浓的母爱;《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与爸爸的团聚日中向每一个他遇到的人大声说:“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分手时,爸爸以同样的自豪大声的告诉列车上的人:“这个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一个温暖又心酸的故事会让讲故事的人不由落泪。这些书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更适合年龄大的孩子,但听读后在孩子脸颊上温暖的一吻,在孩子耳边一句:“宝宝,我爱你”,或当你热泪盈眶时孩子突然转过身来擦干你脸上的泪珠的细微举动,都已实现了你与孩子共读的目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无论他们是相聚还是分离。

四、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

教师和家长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阅读尤为重要,要把阅读看作成长的延续--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阅读陪伴人类终身。教师和家长要忠于原作的意境和内容,以自然亲切的声音娓娓道来,营造轻松、愉快、温馨的气氛,讲述时投注感情,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在图文共赏中放纵心情,获得快乐。读完绘本后,不要立即把孩子拉回到现实中来,更不要问他诸如“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之类的问题,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回味故事,等孩子主动提出问题了,再去与他交流。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提到绘本阅读就欢呼雀跃,拿到绘本百看不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能运用学到的故事教育自己和同伴,如:不能象十一只猫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吃苦的;要象大红狗那样善良、有爱心,会帮助人„„

篇3: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白板绘本课例的研究后, 还尝试从更广阔的领域加以补充和创新, 让白板的立体空间更大、更广, 借助一些简单的软件和媒体, 提高了白板与其他媒介的互动与应用, 让绘本教学的课堂, 显得生动, 富有灵气。

结合实施、解读白板绘本教学的课例, 我展开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挖掘绘本多元素材, 巧用白板加强互动

在应用白板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白板的各项功能, 巧思绘本中的多元素材, 结合白板, 让幼儿操作、互动、感知, 挖掘出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色彩鲜艳, 富有童趣的绘本, 在这个白板绘本教学中, 选取了绘本中的树木的有序排列和狐狸身上的有规则花纹, 作为研究在重点,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让幼儿聚焦观察、了解绘本画面中线条、图形按规律装饰的方法, 尝试在绘本场景中用线条、图形进行有规律的绘画装饰, 并在白板的操作演示中, 体验有规律绘画装饰带来的美感。

白板中的拖拉克隆、聚焦观察、书写绘画、图片投影、现场导入等功能, 都很好地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让幼儿在重点观察中学习、探索, 在绘画交流中对比、演练, 在情境导入中创新、合作, 从不同层面发挥了白板的强大支持能力, 培养了孩子对美的追求和思索。

绘本中的数学元素, 也是可供选择和挖掘的, 如借助《让谁先吃好呢?》这个绘本故事, 让孩子通过游戏和白板互动, 了解物体按不同特征排序的方法, 尝试多种排序, 并能准确记录相应的排序结果, 在白板互动中, 体验到了参与绘本数学活动的乐趣。

白板中的遮屏显现、智能记录、拖拉重叠、插入动画、拖拉翻转等功能, 很便捷地突出了绘本中的数学重点, 让幼儿在显性的操作和感知中, 丰富了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 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生动性, 让幼儿尝试应用数学、游戏数学。

二、推动绘本深度内涵, 融入白板多向应用

在白板教学的研究过程中, 不仅充分应用了白板的各项功能, 更拓宽了白板与其他媒体或软件的多向应用, 提高了白板的应用价值, 使幼儿园绘本教学的课堂, 更显多样性。

《超级擂台赛》是一本有趣的绘本, 讲述了山羊公公为了保护羊群, 通过层层选拔挑选最佳守卫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中, 抽象的数学内容, 因为有了故事背景的支撑而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大班幼儿现阶段的数学水平, 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筛选和修改, 使他们在调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 获得适度的挑战。通过结果 (图片) 和过程 (视频) 的两种不同反馈, 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反馈器”的有效运用, 为孩子们创设了互动式学习的氛围, 在提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真正达成了集体活动中“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 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中需要充分调动幼儿关于自然测量、加减组合、比较排序等多种数学经验, 进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屏幕批注、窗口播放器、纹理笔、动画插入等白板功能以及反馈器的恰当使用让抽象的数学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体尝试等多种活动形式, 使操作互动异常高效。活动中, 教师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 通过统计结果和统计过程的两种不同反馈, 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观察讲述的铺垫下, 孩子们用反馈器投票选出心目中的最佳守卫, 故事的结局水到渠成地揭晓。

三、推敲绘本有效价值, 建构白板策略研究

1. 绘本教学导入部分, 应用白板制造悬念。

绘本的内容丰富多样, 导入部分可以根据绘本教学的需要, 采用突出角色、音效导入、遮挡猜测、动画引入等多种方式, 制造悬念, 引起幼儿观察绘本, 理解绘本的积极性。如《彩虹色的花》就是采用绘本以外的图片, 应用动画和音效结合, 将幼儿引入了冬天的氛围, 引起了幼儿讲述和感知的兴趣, 让幼儿的体验更丰富、立体。

2. 绘本教学重点部分, 应用白板多元引导。

绘本教学的重点部分, 借助白板的强大功能可以动静结合, 提高幼儿观察、想象的积极性。如《变色蜗牛》中, 借助白板的漫游功能、窗口播放器插入自制动画课件、擦除、拖动、放大功能, 让幼儿体验蜗牛变色的神奇。同时运用页面回放、涂色、纹理笔等功能提高幼儿注意力, 增强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学习、练习句式, 增强了教学效果。

3. 绘本教学难点部分, 应用白板操作互动。

绘本的难点各有不同, 应用白板中的连线、拖拉、记录等功能, 都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巩固理解绘本, 并拓展对绘本的思考, 如《小老鼠学画画》难点部分, 就充分运用了白板的可直接书写功能设计了连线游戏, 通过白板, 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拓展知识, 发展能力、形成技能, 较好地完成活动难点。

4. 绘本教学拓展部分, 应用白板迁移链接。

绘本的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绘本画面上的内容。在《我妈妈》这个绘本中, 为了让幼儿深入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最后拓展部分, 应用了白板中的插入视频功能, 将提前录制好的一段视频播放给孩子看, 让孩子从绘本的学习中跳出来, 联系生活进行理解, 丰富了白板绘本教学的生活性, 让幼儿更好地学会爱与理解。

篇4: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1-01

自接触到“绘本阅读”以来,发现绘本作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点,即生动的人物、美丽的画面、简单的对话和故事,为孩子们创造了最广阔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绘本阅读不但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还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尽量开展好绘本教学,让孩子们真正从中受益。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探索,来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在绘本教学中采用“点菜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组织幼儿阅读时,应首先激发出幼儿的兴趣。一般绘本阅读作品的书名比较好听有趣,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将这些书名做成好看的书签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像餐馆“点菜”一样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挑选。这样就调动起了幼儿的思维,且会迅速思考、比较哪一个绘本会更有趣,最想了解。这样由孩子自己挑选的绘本内容他们就会特别积极地去参与。接下来就在剩下的书签中再次挑选,孩子们每次都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比较、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可用“点菜法”。让孩子在绘本书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页与大家分享。因每个孩子的喜好不一定相同,每人分享一页,基本上就完成了整本书的交流。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可通过“点菜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部分来朗读,这样在画面和文字上都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沉浸在浓厚的兴趣中。

二、在绘本教学中采用“竞赛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怎样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认为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主动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在中班绘本《太阳和小鱼》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取以往的提问方式(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而是提问:“如果现在天上没有了太阳,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并把孩子们分成男女生两组比赛,回答得多的那一组就胜利!孩子们一下就沸腾了,都积极踊跃的要回答。有人说:“爸爸妈妈不用上班了,可以在家陪我玩”;有的说:“商店全都关门了,买不到吃的了”;还有的说:“花不会开了,汽车都撞架了。”真是五花八门,但非常精彩!将“竞赛法”应用到绘本教学中,幼儿就敢说,不怕说错,就会主动、大胆地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当孩子熟悉了绘本内容后,就可对大班的孩子采用“竞赛法”,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为他们良好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绘本教学中采用“寻找法”

在绘本世界中,我们会发现图画不是插图,不只是对文字进行的说明及补充,它本身就在“说话”。图和文相互融汇,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共同创造一个世界,这即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本质。既然图画如此重要,就应该让孩子学会欣赏画面,不能将图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忽略。

每次在进行绘本教学的第四到第五课时时,我经常会采用“寻找法”,让孩子在书中自己寻找一些小问题来向其他小朋友进行提问,看谁能把大家难倒。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如何找问题,我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会寻找问题。孩子们最初寻找的是一些书中可以直接看到的问题,如绘本《花格子艾玛》中:“树上有几只小鸟?艾玛藏在哪里?艾玛身上都有哪些颜色等。当孩子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家都太容易回答了,我就引导他们找一些有变化的或前后有区别的问题,这就需要孩子进行一些观察、思考和比较才会发现,逐渐加深了难度。这种寻找法为绘本阅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允许幼儿运用与他们思维特点相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感受。对大胆想象及不同风格的提问要加以肯定,对孩子积极主动的行为加以保护。

四、在绘本教学中采用“表演法”

1、原版内容表演

原版内容表演是指让孩子根据术中的内容、对话、角色、情节及结果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运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进行表演。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故事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最精彩!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直到满足了孩子的兴趣为止。

2、创编或续编表演

孩子们完成原版表演后就可进行创编或续编的表演。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对故事里的对话、情节及故事的结尾进行创编。这样就增添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也要适时地提供一些指导与协助。如建议孩子在故事合适的地方加入一些儿歌、声效、快板等,让表演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对于每次的创编,教师都要做好记录,以便于再次的创编和修改。最后从所有创编表演中推选出孩子们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版本表演给家长看或到幼儿园舞台上演出。另外,对于孩子们部分创编的作品没有进行表演的,教师或家长可以帮忙贴在班级橱窗里,采用图画、图片或文字的形式来与大家分享。这样能使每次的创编作品都受到足够的重视。

总之,绘本这门学科是绚丽多彩且千变万化的,它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使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的性格进行了培养,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在绘本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尝试和研究,以寻求出更好、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翠萍.试析绘本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2):82.

篇5: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开始,也进行了一系列绘本阅读的专项活动,如安排我们老师到各区幼儿园参加了绘本阅读的学习,回来以后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探讨,如:绘本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成语,老师是先让幼儿掌握这个成语再组织绘本阅读好呢?还是在阅读中学习掌握?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根据成语的用途,如“欢天喜地、五颜六色、蹦蹦跳跳”用途广的成语可以先让幼儿掌握,一些较偏僻的成语可以在阅读中稍微加强一下。整个幼儿园洋溢着一种学习、欣赏绘本的良好的氛围,连家长有时去买书、借书,也会向老师咨询:什么是绘本?应该买什么绘本?那究竟怎样选择绘本呢?绘本阅读中要注意什么呢?园内更是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绘本教学比赛老师们精心绘制教学教具。

阅读绘本中的情感体验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坐在教室的椅子上,也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时在欣赏绘本时播放一些音乐,更能产生与绘本共鸣的效果。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在第一次绘本教学中《猫头鹰喔喔呼》我就急于赶课程,没有做到给孩子充分思考回答的时间,所以导致重点不能明确。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专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填鸭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鼓励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要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

篇6: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

【摘要】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绘本以其独特的图画和文字符号吸引着幼儿和成人。虽然学龄前的幼儿不识字,但是通过成人的阅读与教学,幼儿能感觉到,绘本文字的浅易性、幽默性,并且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表演。

【关键词】大班幼儿 绘本教学 能力培养

【正文】在现在的幼儿园教育阶段,绘本的使用越来越多,它的教育意义越来越凸显。霍华特说:“绘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触的书,在透过长期读书

生活所读的书之中,是最重要的书。根据小孩在绘本中所发现的快乐的量,可决定他的人生生涯是否喜欢书本。”与大人是为了从书中获得知识与某种帮助不同的是,幼儿往往因为书中故事、图画的趣味性以及在读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快乐而变得喜欢书。因此,一般来说,一本优秀的绘本能以其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深得幼儿的喜爱。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观察力,还有社会交往能力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把以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在大班绘本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效果。

一、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3—8岁期间正是人的基本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中,也正好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期,作为我们幼儿园老师,在这个期间非常必要帮

助孩子们建立一定的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但是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教育不是一学就会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习惯培养,意识形成和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指导幼儿自主阅读不是“早期识字”,教孩子认字,给孩子一本书让他自己去看,也区别于看图讲述中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合理的帮助和指导,所以在平时绘本教学中,我主要以自由阅读到集体教学再到自由阅读的模式,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策略。

二、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而孩子阅读的基础就是想象力,能够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看不到的故事,才是真正学会了阅读,而阅读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拓展性,启发孩子想象和

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故事的感悟。但是,并不是每一副画面都是展开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充满想象力是大班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接触周围事物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大脑产生许多新鲜、特殊的想法。幼儿有时一方面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中,同时也活在幻想世界中。借助幻想,幼儿体会现实世界;通过现实生活,幼儿验证幻想,因此就在这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从中获得影响,提升认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与灵性,并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多彩和有个性。

三、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局限,其实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所以在绘本的阅读过程中依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我们在

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时,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在绘本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鼓励、奖励,这样才能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都能得到培养。

四、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明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的重要智力结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包含着理解、记忆与思维的先导,是想象、创造的源泉,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绘本,尝试多途径地引导幼儿观察,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效地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观察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对阅读读本的观察中,主要的、基本的因素是知觉:即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使幼儿所看到的画面能直接地反映到他的意识里。这也就是说,要使幼儿在看到读本中的信息时能注意觉察它们独有的特征。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多观察,勤思考,观察时能做到眼亮心明,看清看懂。这样,不仅会有意外的收获,有利于大班幼儿提升经验,对其终身的学习生活也大有裨益。

五、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实践证明,作为大班幼儿来说,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以下表现: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理解、安慰和关心别人,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等等。所以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我们耐心的培养。而在绘本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运用它们。

绘本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绘本像一

列开往梦想之都的火车,我们发现,在这列火车上,即便是极少生活经验的孩子都能在其中得到不同方面的满足,获得更多的认知,让生活充满了色彩,让生活无限可能。绘本的世界是有趣的,快乐的,愿更多的孩子能深受影响,愿每一个孩子的世界都如绘本的世界般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东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吴放 《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 山东幼儿教育出版社。

3.牟群英《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教育科学出版2003年版。

篇7: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同能力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关键期,2-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样的年龄特征说明入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可能。

绘本是以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内容往往都贴近孩子的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绘本的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因此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在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绘本阅读教学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 因此,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进行阅读。

(一)分段式阅读法——有机地利用作品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故事容量往往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分段式的阅读能让幼儿逐步理解作品,在每个转折点,还能去发挥幼儿奇妙而富有个性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眼光整合出来的神奇世界„„

以绘本《子儿,吐吐》为例,胖脸是一只贪吃的小猪,一次在幼儿园里吃木瓜不小心把木瓜籽也吃了下去,不以为然的胖脸听到同伴们的议论后,担心自己的头上会长树,这个担心喜忧参半,胖脸的心理活动颇为起伏,最后喜的成分占了上风,胖脸用行动想让木瓜树快点长出并长大,结果却以失望而告终。这个故事的转折点有二:第一在左图,同伴们预测小猪的头上会长出一棵木瓜树,第二在右图,小猪为了自己头上能长出木瓜树而准备行动。在开展这个绘本阅读的教学在,我们就是抓住了故事的这两个转折点,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了三部分进行,在前两次的阅读后都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猜测故事的可能,再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效果比较好。

(二)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地呈现作品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目前市场上绘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些绘本为了突出主题,有时会采用重复类似情节的方式,也有些作品由于是直译本,翻译时语言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阅读。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下阶段的深入阅读。

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由于它是一本外译本,译者为了保持绘本原有的风格,在语言的设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拗口,缺少连贯地组织,这些特点和孩子的欣赏习惯、语言发展特点是不一致的。在仔细地分析教材之后,笔者幼儿园的一位老师把对话进行细微处理,改编成统一的句式:“„„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如“我的手伸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口语化,易于幼儿理解后模仿表达;在重点阅读的时候,对情节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处理;把同样用“高”的方式表白的情节删除,把幼儿难理解的用到脚趾方式表白的片段删除,留下经典与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情节。这些做法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浓缩了阅读的容量,却并未影响绘本的主题,不失一个好策略。

(三)片段式阅读法——巧妙地运用作品片段 片段式阅读法是抽出绘本的某一部分进行的教学。有一些绘本由许多小故事组成,这些小故事可以独立存在,它经常能为平时的主题活动服务,补充主题活动的不足,我们将这样的阅读方式称为“片段式阅读”。比如在大班《从头到脚》的主题里涉及到人的食物构成,有幼儿提出面包是从哪来的,这时我想到了绘本《忙忙碌碌镇》,它通过形象的图片向人们展现了成人的各种工作,其中第56页至第59页介绍了“面包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小故事将面包的制作过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收割小麦→包装小麦→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面粉的发酵过程→面包的制作过程,(图片阅读的顺序见右图的箭头)这四页画面把成人的工作直观地表现出来,幼儿的阅读兴趣很高,经过这次阅读活动,他们清晰地获得了成人工作的每个细节。

(四)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前一种的阅读以《母鸡萝斯去散步》为例(右上图),在完整阅读后再来细细地品味一下扉页的画面,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在封面之后的扉页没等故事开始就告诉大家母鸡罗斯在农场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斯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斯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又如《忙忙碌碌镇》(右下图),虽然是讲述了田地里的小麦变成面包的过程,但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让人百看而不厌:小老鼠拿着和它比起来大得不得了的面包铲去烘面包、面包师身旁有杆壁挂式的称、正在揉面的面包师们表情各不相同、面包师之间互相抛接等待烘烤的面包胚„„图画的内容相当丰富,让人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每次都能更深入地感受作品,非常精彩。

(五)对比式阅读法——合理地预测故事发展

这里提出的对比式阅读指的是根据绘本本身的特点,通过画面之间或者是画面中人物等的对比给幼儿提供阅读的准备,为合理地预测故事提供基础。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幼儿阅读母鸡萝丝走过院子的情节:先出示第右上图:“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狐狸会吃到母鸡吗?你觉得下一幅图片应该讲了些什么?”幼儿自由预测后,再出示右下图,对比幼儿的预测和作者的设计。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我再设计了“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的前一幅图,让幼儿采用“院子”这一情节的阅读方式继续阅读,幼儿在预测中不断地感受着作品的诙谐和幽默,深深地喜欢上阅读这个绘本。

(六)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

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在绘本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它经常使用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之下。

还是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它以最少的文字讲述了母鸡散步的悠闲,用精彩的画面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的艰辛,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呆若木鸡”的母鸡和“贪婪、狡猾” 的狐狸,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完成幼儿理解故事、尝试用好听的词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发展的可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再揭晓答案→集体阅读大绘本,完整欣赏作品(当然这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第二个环节活动时,预测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母鸡走过院子”画面的景、物,再让幼儿进行猜测,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地预测,为幼儿成功地预测“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篱笆”和“钻过蜂箱”等情节提供了基础,也为一次集体活动完整阅读地整个绘本提供了可能。

再如绘本《我爸爸》和《我妈妈》是极为相似的作品,只要阅读过其中的一部作品,另一部作品幼儿就可以直接地完整阅读了。

(七)朗读式阅读法——让我们动情地倾听作品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一本优秀的绘本蕴含了许多价值,倾注了作者和画者的生命和情感,和孩子一起打开它、读懂它是最重要的。因此,绘本的阅读除了给幼儿画面和文字上的冲击外,还应给幼儿听觉上的熏陶。如果能让幼儿认真倾听作品,在心里清晰地形成作品的意境,从而进入故事的世界,我们可以动情地朗读绘本,借助绘本的画面和文字,逐步建立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经验、想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每本绘本完整阅读后,我们应该将自己阅读绘本后的感动用朗读的方式展现,有时可将幼儿的讲述和想象也纳入其中,采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感染幼儿,这也是彼此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过程,是建立作品和生活经验、想象联系的过程,给幼儿更立体的感受。

二、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综合运用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才营造出绘本完美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只有图画,而完全没有文字。一般的绘本相对而言容量较大,不可能在一次的阅读活动中完成,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绘本展开教学,在深入分析基础上精心设计,将上述方法有机组合,通过多次的、反复的阅读,帮助幼儿读懂绘本,读透绘本,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表列举了几种策略综合使用的心得:

策略绘本列举策略的反思幼儿反应例举

分段式+整体式+细节式《子儿,吐吐》1.分段后每次阅读的量比较适合幼儿,分段的时机比较恰当,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2.分段后的整体阅读能让幼儿整体地感受作品,并发现作品画面中的小细节;

3.细节式阅读让幼儿更发现作者的巧妙心思,突出小猪心理活动的跌宕起伏。(第一次分段的想象)

1.如果胖脸头上长了棵木瓜树,万一打雷,胖脸很可能会触电;

2.胖脸头上的木瓜树会长出许多木瓜,它可以卖木瓜赚好多钱;

3.胖脸整天带着木瓜书怎么洗澡呀?„„

对比式+整体式+细节式《母鸡萝丝去散步》1.对比式的阅读让幼儿明白如何根据图片预测故事;

2.内容比较集中,整体式阅读直接给幼儿完整的印象;

3.细节式的阅读体现在对比式阅读的铺垫和整体阅读后扉页的阅读中。(幼儿课堂中的预测)

1.我猜狐狸会踩在钉耙上,脚上会出血的;

2.山羊用头上的角顶狐狸,他帮助了母鸡;

3.看看这只狐狸就知道它是吃不到母鸡的。

主干式+整体式+细节式《猜猜我有多爱你》1.主干式阅读能在一次的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完整地感受作品主题;还给幼儿练习“„„有多„„,我就有多爱你”的机会,语言领域活动突出;

2.完整式阅读能让幼儿完整地领略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爱; 3.细节式阅读时进一步观察两只兔子对爱的表达——那经典的动作。(练习句式时的摘录)1.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

2.大海里的水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3.高楼大厦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片段式+细节式《忙忙碌碌镇》1.选取了其中“面包是从哪里来的”为主题服务,幼儿清楚地知道了小麦变成面包的整个过程;

2.细节式阅读让幼儿观察到在小麦变面包的过程中角色劳动的细节。1.原来小麦是用磨磨起来的呀!

2.为什么小麦磨好了还要筛呀?

3.小猪也会用滑轮吊东西呀!„„

分段式+整体式+朗读式《驴小弟变石头》1.分段阅读让幼儿猜测“驴小弟会用红石头变什么?”、“驴小弟还能变回来吗?怎么才能变回来?”等,幼儿猜测的欲望很强烈;在这里也渗透了细节式的阅读;

2.整体阅读完整地理解作品;(猜红石头会变什么)

1.它会用红石头变出平常妈妈不给它买的玩具,呵呵,太幸福了;

2.它会让红石头马上送它回家,那多方便。

„„„„„„„„

篇8: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

一、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3~8岁期间是人的基本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关键期正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期, 幼儿园老师在此期间非常有必要帮助孩子们建立一定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 但是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 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教育不是一学就会的知识学习, 而是一种习惯培养、意识形成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同时指导幼儿自主阅读不是“早期识字”, 教孩子认字, 给孩子一本书让他自己去看, 区别于看图讲述中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合理的帮助和指导, 所以平时绘本教学中, 主要采取自由阅读到集体教学再到自由阅读的模式,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策略。

二、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孩子阅读的基础就是想象力, 能够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看不到的故事, 才是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好途径。 因此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 同时引导幼儿欣赏画面, 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拓展性, 启发孩子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 从而深化对绘本故事的感悟。 但是, 并不是每一幅画面都可以展开细致地观察和理解。 充满想象力是大班孩子的天性, 他们接触周围事物时, 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大脑产生许多新鲜、特殊的想法。 幼儿有时活在现实经验世界中, 同时活在幻想世界中。 借助幻想, 幼儿体会现实世界;通过现实生活, 幼儿验证幻想, 就在这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相互作用中, 幼儿获得影响, 提升认识。 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与灵性, 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 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多彩和有个性。

三、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 其实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还是比较低层次的, 因此, 绘本阅读过程中依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但指导不等于代替, 引导不等于灌输。 为此, 我们在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时, 可以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 并设计一些启发式提问, 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 后来怎样了呢?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办等, 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 绘本阅读中, 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 仔细倾听、善于倾听, 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 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鼓励、奖励, 才能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明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幼儿的重要智力结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包含着理解、记忆与思维的先导, 是想象、创造的源泉, 对幼儿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要。 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绘本, 尝试多途径引导幼儿观察, 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观察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对阅读读本的观察中, 主要的、基本的因素是知觉, 即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使幼儿看到的画面能直接反映到他的意识里。 也就是说, 要使幼儿看到读本中的信息时能注意觉察它们独有的特征。 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多观察、勤思考, 观察时能做到眼亮心明, 看清看懂。这样, 不仅有意外收获, 有利于大班幼儿提升经验, 对其终身学习生活也大有裨益。

五、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实践证明, 大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以下方面: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 理解、安慰和关心别人, 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等。 所以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我们耐心培养。 绘本教学中, 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 让幼儿运用它们。

绘本是如此丰富多彩, 像一列开往梦想之都的火车, 在这列火车上, 即便是有极少生活经验的孩子都能在其中得到不同方面的满足, 获得更多认知, 让生活充满色彩, 让生活无限可能。 绘本的世界是有趣的、快乐的, 愿更多孩子能深受影响, 愿每个孩子的世界都如绘本世界般多姿多彩。

摘要:绘本, 英文为“picture books”, 在日本译为“绘本”, 直译为“图画书”。绘本以其独特的图画和文字符号吸引着幼儿和成人。虽然学龄前幼儿不识字, 但是通过成人的阅读与教学, 幼儿能感觉到绘本文字的浅易性、幽默性, 并且能声情并茂地表演。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本教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东北教育出版, 2002年9月.

[2]吴放.《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山东幼儿教育出版社.

[3]牟群英.《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教育科学出版, 2003年版.

上一篇:四级常考短语100个下一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