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2024-04-14

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精选12篇)

篇1: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制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制鞋行业发展现状:

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的鞋类分为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化学鞋),称为四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鞋的穿用要求越来越高,而四种鞋从原料、辅料、加工装配工艺、款式、功能都在渗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又互相竞争和冲击。因此促使鞋的造型款式、结构用料、功能等方面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

纵观中国的制鞋行业,随着一些地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逐渐发挥出集群效应的优势,形成四大特色区域:一是以广州、东莞、惠东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从照搬照抄到自成一体,中国制鞋业在摸爬滚打中走出了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制鞋企业在规模扩张、品牌建设、制造工艺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改善或提升。

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近70%,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1年,我国共出口鞋类产品4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2012年1-12月,我国出口鞋类产品4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013年一季度,我国共出口鞋类产品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

制鞋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十二五”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制鞋行业经过快速发展后,以往传统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提升技术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将是制鞋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制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鞋的分类及制鞋工艺流程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制鞋行业及市场的发展概况。然后对制鞋细分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分别对皮鞋、胶鞋、运动鞋、休闲鞋的发展情况做了具体细致的分析。随后,报告对中国制鞋业的区域市场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对中国制鞋行业的营销和出口状况进行了透析,然后介绍了制鞋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最后对制鞋业的投资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篇2: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钟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钟表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钟表产业第二轮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行业生产大国,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和系列化,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目前的几百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中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结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扩张(占企业总数70%以上)。已形成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六个主要产区。

中国制表业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相比起来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瑞士、日本和中国三大钟表集群的格局已形成。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自有的复杂功能手表,并且屡在国内外媒体上曝光,这对于中国钟表品牌的推广非常有利,也强化了“世界钟表业应有中国表的位置”这样一种良好的印象。

2011年全行业累计完成钟表(含零配件及定时器)工业总产值约470.0亿元,其中成品表及表心产量10.34亿只,成钟及钟心产量6.33亿只。2011年我国钟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1-11月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9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2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0.0亿元。2011年我国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出口总额为69.5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6.89亿美元,是历年来出口额的最高水平。

2012年1-12月,钟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33%,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21%,累计产销率98.03%。

整体来看,我国钟表制造业在内销贡献率、新兴市场拓展、零配件加工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为实现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品牌方面三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随着以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基地的建成,中国钟表行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钟表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大量外贸型企业转投国内市场,国产钟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尤其是二线城市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望在近年显现,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将逐渐成为我国钟表行业的重要新兴市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钟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钟表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钟表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内钟表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对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的工业统计数据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机械钟表、电波钟表、电子表、航天表等细分产品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钟表市场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区域发展分析和营销分析以及国内外钟表生产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最后科学预测了我国钟表业未来的前景趋势。

篇3: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工业分包 (subcontracting and partnership exchange, 简称SPX)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主流发包商将部分设备、零部件乃至原材料的生产或采购任务交由分包商完成, 并在分包商所完成的任务基础上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工业分包的2种形式为产量导向型分包 (capacity subcontracting) 与专业导向型分包 (specialist subcontracting) , 所占比例分别为65%与35%。产量导向型分包是指当发包商到达产量极限仍不能及时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定单, 为了迅速扩大产量规模, 而将超额部分工作量委托给其他分包商完成的分包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 发包商和分包商之间一般为水平分工。专业导向型分包是指为了生产出质量更好, 价格更低的产品, 发包商基于分包商的某项专业优势 (技术、设备或人力成本等) , 为了形成专业化生产, 而将生产任务中的某些可独立专业化生产的部分, 委托其他分包商完成的分包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 发包商和分包商之间一般为垂直型分工。

目前, 全球工业分包贸易总额占全球工业采购总额的85%以上, 主要涉及金属加工与成型 (56%) 、铸造与模具 (10%) 、塑料与橡胶 (10%) 、纺织 (10%) 、电子 (7%) 、其他 (7%) 。

1 工业分包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工业国家进入大工业生产时代, 工业分包开始萌芽,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重建时期, 合理组织的转包需求才显得尤为迫切, 如二战期间出现的钢铁生产转包及战后建筑业出现的工业转包, 随之工业分包迅速扩展到铁路、机床、农业机械领域, 并从此进入了发展期。

进入20世纪中后期, 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争夺市场, 同时为集中资金和力量发展新产品, 纷纷将零部件制造业务向外转移, 并通过转包分散资金、市场和技术风险。而这种制造业的大转移, 使得分包承接者通过参与新产品研制, 获得先进的制造和管理技术, 促进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 并获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可, 从而逐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型生产线发包商和各种专业发包商及分包商 (供应商) 的关系, 往往是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 为了增加合作成功的机会, 发包商会参与到分包商 (供应商) 生产循环 (设计、检测、模型) 的早期阶段, 甚至为分包商 (供应商) 提供特殊的原材料、尖端设备、模具、技术援助、技能、培训、合格许可。中小企业 (分包商或供应商) 通过进入生产组织或群, 甚至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安排与其它企业进行频繁的密切合作, 不断提高本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这种新形式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稳定和持久, 从而使发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建立起共同承担销售责任, 以及风险、利益的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1]。

目前发包商在选择分包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权重大致为:质量90%、价格70%、一致性70%、交付时间70%、企业规模50%, 而从分包商的地理分布看, 本地企业占70%, 本土企业占20%, 国外企业占10%。

2 工业分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分包模式现在除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建筑建材等产业, 也越来越多地被飞机制造业、计算机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它产业所采用。

(1) 汽车制造业

目前丰田、通用、大众公司分别将27%、48%、56%的产品, 以外协的形式分包给其他中小企业生产, 而中小企业阵容庞大、竞争力强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以日本丰田为例, 丰田公司将汽车整体装配件分包给168家一级分包商, 这些一级分包商转而将汽车专用部件分包给5 437家二级分包商, 这些二级分包商又将分离出来的零部件分包给41 703家三级分包商, 这样层级制地构造出来的分包系统, 将复杂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层层分解, 从而大大缓解了丰田公司生产和控制的压力[2]。可以说, 丰田公司在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围绕其运行的众多的中小配套企业的力量而形成的。

(2) 飞机制造业

日本是国际航空转包生产大国, 转包生产合同每年都在100亿美元左右, 在波音787飞机项目上承担了翼盒以及机身等合作项目, 占到全机的35%的工作量[3]。虽然目前中国整个转包生产市场的额度只有日本的3%, 但面对未来全球及中国不断增长的巨大的飞机市场需求, 波音、空客先后提出了扩大与中国工业合作的意愿, 到2010年波音计划在中国的采购额为2.25亿美元, 空客计划在中国的采购额为1.2亿美元。

(3) 计算机产业

2008年全球计算机产业产值已突破6 000亿美元, 其中我国占4成以上。目前全球计算机产业生产链主要由技术发源与标准制定 (以美国英特尔、微软为代表) 、核心部件研发与制造 (以美国AMD、德州仪器、中国台湾瑞丽等代表) 、一般部件制造 (瑞士罗技、中国台湾光宝等为代表) 、代工生产与组装 (以中国台湾宏海、广达等为代表, 这部分正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中国大陆投资设厂) 、品牌营销 (戴尔、惠普等) 类5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7.23%、14.2%、3.8%、3.4%、4.2%[4]。如半导体生产商英特尔公司仍然把研发等价值增值最大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在美国、爱尔兰和以色列, 但已逐渐将加工、组装和测试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分设在中国、马来西亚和哥斯达黎加。戴尔公司的生产供应链见图1。

3 中小型分包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

在美国约有160万家企业需要将生产任务分解给全球范围内的分包商, 其工业分包营业额总值达3 000亿美元, 有30%以上大型企业转包出去半数以上的生产任务, 90%的美国公司内部业务中至少有一项被外包。美国的中小企业对美国经济影响巨大, 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 提供了占总就业人口数70%的就业岗位, 且这些中小企业除了作为大型出口集团的供应商外, 其直接出口率也达30%。虽然目前美国企业主要还是将外包任务分包给本国中小型企业, 但近几年其外包到海外的业务比例逐渐提高, 从2003年的5%提高到2007年的23%。

日本分包体系中包括了制造业中65.5%的中小企业, 可谓数量惊人。日本能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也是和它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密不可分的。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的报告显示, 91.7%的日本最大供应商与其分包商 (制造商) 的商业往来已有30年之久, 正是这种独特的带有明显合作伙伴性质的长期稳定关系, 促使各方企业相互交流、通力合作、激励创新、资源整合、实现共赢[2]。

目前欧盟约有分包企业75.4万家, 共有雇员544.5万名, 平均每个企业的员工数不到8名。但是, 作为一个群体, 分包业在欧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这些企业每年的销售额超过6 200亿欧元, 占欧盟工业企业销售总额的1/5以上。

4 发展中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工业分包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 促进工业分包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与应用, 进一步规范工业分包市场, 在为发包商和分包商双方以及双方所在的地区带来实质性的利益的同时, 带动全球工业分包系统的良性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工业分包的统一模式、统一编码和统一运作的中介服务模式。迄今为止, 在UNIDO的指导下, 在全世界的40多个国家已建立了60多个SPX中心。随着SXP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 除古巴只在竞争力方面有所提升外, 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在改善本国就业, 提高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 改善工业流程, 促进技术转移、投资、长期商业合作关系的建立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 有很好的表现。

据统计, 2007年全球最具有外包吸引力的前10个国家依次分别为:印度、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匈牙利、捷克、俄罗斯、南非、墨西哥、波兰。其中名列前4位的均为发展中国家, 印度仍是首选地, 而中国即将替代印度成为全球第一IT服务外包国家。马来西亚由于其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以及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成为分包的热门国家。匈牙利逐渐成为欧洲领先的IT服务外包国。捷克由于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政治稳定, 成为德国的外包主选国家。俄罗斯是全球各大公司解决攻克研发问题首选国家。IBM、Intel、Boeing、Microsoft, 都把研发方面的工作外包给俄罗斯企业。英国公司将其分包业务主要放在南非, 因为属于同一时区, 并且两国的文化比较相似。墨西哥主要服务于西班牙语国家的外包业务。

5 在我国推行工业分包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5 616亿美元, 与1980年的381.4亿美元相比, 增长了67倍, 其中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已成为中国外汇的主要来源, 中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虽然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或分包中的产业集聚现象越来越突出, 出现了产业供应链整体搬迁的趋势, 尤其在产业链条较大、中间品交易量大的汽车、IT、生物技术以及一些装备制造行业, 这一趋势尤为显著。但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调查显示, 不同产业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或分包的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别[5,6]。在制造业内部, 半导体、生物等高技术产业, 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或分包的集聚程度较高, 而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低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则相对较低, 即在这些行业, 跨国公司主要转移或分包的是加工生产环节, 并不包括上、下游的研发、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但即使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大多仍通过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和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方式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在这种情况下, 国内企业只能取得相对较低的利润, 同时容易产生惰性, 缺乏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产业长期发展的后劲将被严重削弱。同时我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依旧严重不足, 缺乏新技术、新产品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根源[7,8]。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推行工业分包模式将不失为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专业能力日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随着加工业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企业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 将自己不熟悉的加工业务完全, 交由更具技术专业优势的其它企业来完成, 这样既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又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集中自身精力和物力做好自己的主业, 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9,10]。

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到2007年6月, 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4200万家, 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 不仅容纳了75%的城镇人口就业, 而且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上缴税收为国家总税收的50%,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11]。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征, 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 采取恰当的政策,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生产外包 (分包) 。

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全球“最有投资和分包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在发展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方面, 具有很大的潜力。

6 工业分包促进了全球皮革业结构调整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 由于欧美等国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 加之环保条例日趋严格, 世界皮革业 (包括制革业、制鞋业等各个分支行业) 开始向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区转移;而由于同样的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末, 世界皮革业开始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

随着世界皮革业的中心不断转移到亚洲, 尤其是中国, 我国年产各种鞋类近100亿双, 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 其中70%出口, 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且保持连年增长的势头;年产轻革7亿m2, 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皮件、皮革服装、毛皮及其制品产量均名列世界产量首位[12]。2007年, 我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 834亿元, 同比增长26%;利税总额299亿元, 同比增长15.9%, 出口3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因此, 我国皮革业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然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鞋企业在中国大陆进行的产品加工分包, 多数是采用专业导向型分包, 如我国制鞋企业主要以OEM贴牌生产的形式参加国际分工, 赚取的只是加工利润, 利润率一般仅10%左右, 而自主品牌从出厂价到市场价之间, 其利润率可达到220%。但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鞋单价却是国际市场上最低的, 甚至低于越南出口鞋单价。

其实, 在欧美制鞋小企业大量倒闭的同时, 仍有不少以生产精品为主的大、中型企业, 大型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 如意大利健乐士 (GEOX) 、美国天木兰 (Timberland) 、德国波仕 (BOSS) 成为运营品牌的鞋业销售商, 他们凭借其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 并利用所掌握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和品牌, 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下单, 产品则在全世界销售, 从而获取制鞋产业链上的最高利润及荣誉[13]。欧美企业占据了象征制造业利润模式“微笑曲线”的两端利润最高的部分, 即前段的产品开发与设计, 及后段的市场营销, 而利润较薄中端生产加工的部分, 大部分都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一点从每年顶尖设计师的时装发布会及主宰高档奢侈品市场的意大利皮鞋和引领时尚潮流的高品质德国、美国运动鞋上, 就可略见一斑。

由此可见, 当今世界皮革产业中, 欧洲仍是科技、设计、品牌、化工、机械等的引领者, 而被转移的是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加工业。欧美等国家以其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 占据着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位置, 这些优势使得欧美长期成为世界各国皮革产业重要的技术供应方和外资来源地。中国和后发展起来的地区与欧美有不同的产业结构, 在互利互惠进行错位竞争, 从而保持了世界皮革产业链的协调。

7 在我国皮革业推广工业分包的有效途径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欧美发达国家在UNIDO框架下的本国工业分包SPX里, 加载了皮革、皮鞋、皮革化工材料、皮革机械、皮革五金以及皮革制品的工业分包网络和平台,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皮革和制鞋行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缺乏全国协作的地方, 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较低, 以致每年均需要依靠组织和搭建大型皮革和鞋业博览会平台, 在现场进行订货交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更好地促进皮革工业的发展, 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于2007年承担了科技部批准立项的“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工业分包系统开发与应用”火炬计划项目, 开始进行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分包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以便尽快建立适应我国皮革和制鞋业的工业分包网络和平台, 并将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及先进的工业分包理念引入这一领域, 以期达到提升我国传统皮革和制鞋业整体竞争实力的目的。

7.1 建立皮革和制鞋工业分包系统平台

在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工业分包系统开发过程中,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西安SPX中心的标准数据库和管理软件, 自主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国皮革和制鞋产业实际环境的、并能与联合国工业分包组织SPX中心信息资源库对接, 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分包资源库”和支撑系统。届时, 在以“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分包资源库”为基础而构建起来的“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工业分包系统”平台上, 国内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它获取国内外大企业订单或与其它中小企业合作的机会。

工业分包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组织, 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其具体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见图2。

上述运营模式所倡导的企业组织形态和结构, 向着高效、开放、提倡合作与动态调整的方向转变, 从而可以有效克服单一企业在资金、人员、素质与知识技能、设施与设备、设计与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 形成以竞争为基础, 合作为主导, 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存共荣的新型运行机制。此外, 皮革和制鞋行业内的各类生产、营销企业, 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订单, 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而科研、质量检验与监督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也可以凭借自己在技术、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 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服务。

7.2 利用网络采集、发布供求信息, 促成分包成功对接

在行业信息网站上搭建一个供需双方联系合作的平台, 通过网站发布分包和订单信息, 促成分包成功对接。企业可以直接下载“企业产能信息调查表”, 工业分包平台在相应栏目上, 以公开形式发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 (供求信息与合作意向等) , 任何感兴趣的采购商和供应商可以通过平台, 联系相关的合作伙伴和相关项目, 也可直接联系合作伙伴。例如:有关汽车坐垫革与内饰革的分包项目, 不仅可以利用皮革和制鞋工业分包平台, 促成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分包对接, 还可以利用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合作单位盖世汽车销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汽车业的资源优势, 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与汽车生产企业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合作机会。

7.3 通过示范企业, 积极推广工业分包

根据我国皮革和制鞋行业企业的区域分布, 利用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个区域的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力量, 充分发挥我们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和网络传播优势, 在浙江温州、河北辛集、广东东莞、福建泉州、四川成都等地的产业集群中, 选择20家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企业, 作为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工业分包的示范企业, 开展跟踪服务。

通过示范企业, 积极推广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工业分包业务, 大力向企业推广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0) 以及环境健康安全 (EHS) 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 在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环境友好管理的前提下, 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 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美誉度, 在全球范围内创立中国皮革和鞋类产品的优质品牌的目的。

7.4 让中小企业成为工业分包的最大受益者

皮革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业人员多, 且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在建立皮革和制鞋工业分包平台时, 先期是通过收集和挖掘我国皮革和制鞋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创新能力、效益水平、企业产能、人才等方面的数据, 对应进行设备状况、技术规格、质量管理体系、空闲产能、产品类型等方面的分析, 可以按照业务流程或企业所在区域等进行相应的组合, 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中小企业在进入工业分包网络平台后, 除了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国内大型企业的订单信息, 还可以借助联合国的网络数据库, 获得广泛的世界各地的“工程分包、加工外协”信息, 这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 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促进传统皮革和制鞋产业的升级。

随着皮革和制鞋行业国际工业分包系统的建立, 还将有利于中小型皮革和制鞋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上的交易, 使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商贸活动变为日常的商贸交易, 并在降低其参加国际贸易成本、缩短商业往来时间的同时, 提高产品交易的成功率, 进一步加快我国皮革和鞋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步伐。

8 工业分包在我国皮革和制鞋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皮革和制鞋行业作为我国轻工业中的重要产业, 在出口创汇、扩大就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皮革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就业人员达500多万人, 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从业人员达1 100万人, 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40~50万个, 全国仅制鞋企业就有2万多个。因此, 工业分包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皮革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1) 促进皮革产业基地的专业化分工, 提高企业加工技术水平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多个制鞋业、制革业、毛皮加工业产业基地, 仅制革业就已经形成了浙江、河北、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和江苏等10大皮革主产区, 其中位居前3位的浙江、河北、广东, 2006年的轻革产量分别为1.9、1.1、0.8亿m2, 10大产区从业人员10余万人,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革企业2 000多家。上述10大皮革产区的制革企业的皮革产品产量, 几乎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皮革产量的95%~97%。皮鞋、运动鞋、皮革服装等皮革制品产业, 也相对集中在温州、晋江、广州、东莞、辛集等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品牌资源会逐渐向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中, 那些自身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 将成为掌握着品牌资源和订单资源的大型企业的加工厂, 即大企业将生产加工分包给中小企业, 而随着各加工企业生产侧重点的不同, 在不同的产业基地, 一批在某些工段、某些专业技术上有较大优势的加工企业, 将通过工业分包获取更大利益。

(2) 促进我国皮革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提升我国皮革业整体竞争实力

由于皮革和制鞋行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 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始终遵循从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不以哪个人或哪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中国制鞋业成本的上涨, 不少国外知名企业如Adidas、Nike、Puma, 等正考虑逐渐将鞋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发达国家皮革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经验, 无疑是值得我国皮革业借鉴的。只要不断优化我国皮革产业结构, 提高皮革产品附加值, 中国由皮革生产大国跨向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其实, 在此方面, 我国皮革业已经开始有所行动,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东南沿海企业开始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业、制革业向内地或东南亚地区转移, 但东南沿海地区的皮革产业仍将保留作为贸易、科研、信息、设计、品牌中心的优势地位。如:2003年, 温州奥康集团与重庆璧山县政府合作, 投资10亿元在当地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 以便把部分生产基地搬迁到制造业欠发达的西部地区;2008年, 在奥康的带动下, 原本在东莞为巴西鞋业巨头派诺蒙公司配套加工的20余家鞋厂, 不堪成本压力, 悄悄集体迁到了西部鞋都璧山, 准备二次创业;2007年, 山东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有限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建立牛蓝湿革生产基地, 其产品除供应其国内制品厂家, 还可以出口。奥康、百丽先后与健乐士 (GEOX) 集团的合作, 则可看作中国大型鞋企欲在销售领域拓展自身产业链的一种尝试。

虽然东南亚及印度也在近10年出现了皮革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但目前我国皮革业仍然具有原材料丰富、产业链完整、劳动力相对便宜等竞争优势。根据国内外资深专家的分析, 21世纪前2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 仍是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与此同时, 产业转移、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是一种必然趋势, 而通过实施工业分包, 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皮革和制鞋行业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产业转移及优化皮革产品结构, 还能使中国现有的皮革、制鞋基地尽快实现“总部基地”梦想—品牌、优势技术、高利润留在总部, 加工环节分布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工业分包的推广与实施, 不仅符合皮革产业发展导向, 有利于皮革和制鞋企业建立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机制和环境, 而且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介绍了工业分包的发展历程及其概念, 论述了工业分包对推进制造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全球皮革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发挥的作用, 并提出了在我国皮革和制鞋行业推行工业分包的有效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篇4: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3、行业发展前景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不断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从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将进入深度加工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工业结构优化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也将使我国的单位GDP电耗趋于下降,但电力需求维持增长态势,电力工业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每万元GDP电耗将由2010年的1,487千瓦时下降为2020年的1,100-1, 200千瓦时。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生活用电水平达到700-800千瓦时/人,生活用电的比重将超过20%。预计到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万亿千瓦时左右,电力弹性系数在1左右。

“十二五”能源规划发展思路:一是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加快核电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产业;二是加强传统能源的产业,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努力发展煤、电大型的能源企业;三是提高能源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国内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协调衔接,合理安排煤电油气的建设;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和生态修复的机制;五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发展目标:煤炭仍将保持主体能源地位,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核电、太阳能生产规模都将有大幅提高。“十二五”末期国内将形成六到八个大型煤炭集团并且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提出煤炭调入区和调出区概念。同时,可再生能源方面,将力促水电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作用,将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将太阳能作为后续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能源规划投资预计为5万亿元,其中电源建设投资预计2.65万亿元,电网建设投资预计2.35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其中,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将推动金沙江、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对于我国此前规划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其中将有五大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对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方面进行双重标准考核。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十年新能源投资将达到10万亿。

4、行业竞争格局

篇5:箱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箱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箱包已经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饰品。人们要求箱包产品不仅在实用性上有所加强,装饰性也要有所拓展。

箱包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箱包行业呈现出以区域经济为格局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从原料、加工,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成为箱包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初步形成了广州花都区狮岭镇、河北白沟,浙江平湖、浙江瑞安、浙江东阳、福建泉州等箱包特色经济区域。这些特色区域的形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箱包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至今已占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中国箱包业在全球已占霸主地位,不仅仅是全球的制造中心,更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作为世界生产制造箱包的大国,中国拥有2万多家箱包生产企业,生产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箱包,其市场份额不可小觑。

2012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箱包企业1172家,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同比增长8.60%。国内箱包企业积极地整合资源,以产品质量为基础,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箱包设计、制造与国际趋势相结合,生产高质量、独有特色的产品,借助经济回暖的势头,内销出口同时发力,继续巩固“内外兼修”的销售战略,藉此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

箱包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国内消费措施的不断深入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国内箱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十年仍是中国箱包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前瞻网:中国箱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箱包及箱包行业的定义、分类、特点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箱包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现状,并对中国皮箱、包(袋)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细致的透析,然后对中国箱包市场的发展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具体阐述了旅行箱包、户外运动箱包、休闲箱包、商务箱包、专业箱包、夹带的市场发展状况,介绍了中国主要地区箱包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箱包行业做了进出口分析、关联产业分析、国内外主要箱包品牌分析、国内重点箱包生产企业分析。最后,重点剖析了箱包行业的投资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箱包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箱包制造,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篇6:特钢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钢铁分为普钢和特钢,其中特钢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业的增长为国内特殊钢发展提供了空间,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对优特钢的需求强劲,成为支撑优特钢市场的直接动力。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特殊钢行业经过建国以来的发展,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特殊钢的建设和改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特殊钢生产已在数量上与国民经济发展大体适应。

2010年10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到,在新材料产业中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其中,特殊钢领域虽然是属于传统钢铁产业中的一个分支,但是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下游装备制造对基础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也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特钢材料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国内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011年,我国35家重点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3236.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的31.15%,比2010年同期的3029.7万吨,增加了206.3万吨。

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特殊钢的重要价值在于应用领域,“十二五”期间,航天航空、铁路、汽车、海洋、能源、环保是最具应用潜力的领域。另外,“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又一个变动期,低端制造业的一部分将从中国转出,中高端制造业的一部分将转入,我国特钢企业要抓住机遇转型升级,进入发展新阶段。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特钢行业产销需求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特钢的定义、分类、细分产品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和特钢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模具钢、高速钢、不锈钢、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特钢行业做了技术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特钢行业的投资前景和发展趋势。

篇7: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合成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合成材料既是化工产品,又是化工产品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合成材料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绩。

合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三大合成材料也走过自力更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辉煌发展的30年。目前,从农业到包装、建筑,从汽车到电气、电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合成材料行业代表了中国石化工业最先进的水平。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石化工业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合成材料产量已居世界第2位,合成纤维产量居世界第1位。2011年,我国合成材料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718.42亿元,同比增长33.50%;累计实现利润582.16亿元,同比增长23.17%。全年累计完成投资999.54亿元,同比增长36.1%。2011年,我国合成材料进出口总额达686.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1%,其中进口额占比为86.22%。

201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为2,569.00家,合成材料制造行业资产合计9225亿元,同比增加8.19%;实现销售收入12854亿元,同比增加11.33%。

合成材料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内需仍然在支撑商品市场的需求,电子通信、汽车、建材、办公器材、生活用品等下游产业将拉动合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合成材料行业在2015年前依然会有较快增长。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合成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合成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合成材料行业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合成材料行业做了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

篇8: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1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概况

电动机车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诞生, 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早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内燃机却后来居上,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代步工具,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 汽车机能非常差, 设置简单, 动力小, 造成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而且, 十九世纪, 正值石油开采初期, 能源丰富, 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 从而人们对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的认识不高, 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而到目前, 依据社会发展状况, 能源短缺, 甚至面临枯竭的危险状况, 电动汽车的发展找到了一丝生机。而且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 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异常广阔。各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 加大对电动汽车研究的投入, 力求掌握核心技术, 走在能源节约的前沿, 降低生产成本, 抢占社会发展先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及能源不足的情况, 我国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专利技术获得认证, 一系列电动汽车样品得以研制成形。特别是在电池、电机及电控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后备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在取得发展的同事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其中, 最核心的就是动力问题。根据不同的动力设备有不同的电动汽车机型, 到目前为止大概有三种机型, 全电力制动汽车、多种动力混合型汽车、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全电动力是指使用蓄电池, 完全依靠电力进行驱动的汽车, 这类电动汽车存在的缺点为, 电池使用寿命短, 充电时间长, 行驶动力不足;多动力混合机型汽车是指汽车动力系统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动力系统对汽车进行驱动, 这种电动汽车相比于全电力驱动而言, 电池使用寿命较长, 使用范围较广, 使用电池的同时使用燃料, 节约了能源, 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也使汽车的驱动力有较大的提升, 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动力设备;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相比于前面两种而言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汽车机型, 它能将燃料高效率化, 而且做到了清洁的效果, 但其不足之处为这种设备的要求太高, 成本大, 要实现产业化还需一定的时间。

2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新时代快速涌起的一项新型技术, 它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技术形式的技术, 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含了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其中有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新型动力设备技术等。电动汽车行业作为一相适应社会发展状况的产业, 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力求做到产业化、智能化。

对于电池技术, 一直是电动汽车的瓶颈问题, 如何降低电池成本, 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的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核心。就目前电池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 电动汽车市场使用的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三种, 在比能量上, 锂离子电池的数值最高, 车上循环寿命镍氢电池的次数较多, 市场价格上, 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价格明显高于铅酸电池, 在动力方面, 锂离子电池也明显要由于前面两种, 而且其安全性也有明显提高, 综合以上几种因素, 汽车电池应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动力部件。而目前最为清洁的燃料电池引起投入成本高, 制造技术不完善, 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有了电池, 还需要有驱动设备, 汽车驱动机控制着汽车的整个驱动系统。汽车驱动系统要做到转速大, 范围控制大。目前使用的电机有直流有刷、永磁无刷、交流感应、开关磁阻几种类型。在效率上永磁无刷和交流感应两种的效率较高, 在转速上, 交流感应和开关转速的较高, 而且单位输出功率的成本也较低, 其坚固可靠性也较好, 虽然这两种的控制器价格相对而言较高, 但从整体及汽车实用价值、电池使用效率及寿命考虑, 选用永磁无刷驱动器是较好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研发技术的发展让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逐渐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能源缺乏的问题的加剧, 环境的污染,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但在电池的充电效率及使用寿命方面还需加大研发力度。减少充电时间, 提高使用效率, 同时, 对于我国而言,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 既有平原丘陵, 又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地形, 为了适应多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还需加大汽车动力设备的研发力度, 提高汽车动力, 提高适用范围, 实现汽车使用类型的转型, 保护环境, 节约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之下, 电动汽车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 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停停, 叶桦, 冒建亮.电动车辆转速闭环转差频率调速控制系统的实现[J].电气传动, 2015 (10) .

[2]李晋霞, 吴钦木.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组SOC的估算[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 (07) .

篇9: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关键词】无损检验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前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损检验行业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为了促进该行业有效的发展,文章通过下对无损检测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上进行了阐述,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还很难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产品设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无损检验并没有有效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一些时候还没有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使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很难适应新产品工艺的需要。因此,对无损检测事业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技术方式上还没有完全的摒弃,这样传统落后的无损技术将会对无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阻碍,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市场的过程中,使无损行业的作用很难被彰显出来,这样对其市场发展前景上就会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在发展中步履维艰。

二、市场前景的预测

1、紧跟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中俄漠大输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能源工程的相继开工,无损检测行业也随着工程建设也进入一个发展阶段。2015年,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管道工程”、“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计划年开工。同时,“中俄天然气管线”预计将在2015年开始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于2014年也获得路条,中石化的“新粤浙管线也预计2015年开始建设。从而,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干线管线集中建设期,四条管线总长度约1.6万公里。无损检测是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长输管道无损检测市场将在2015年也将迎来建设高峰;同时随着能源工程的建设,相关的站场、阀室、城市天然气LNG管网、在役管道等工程检测接踵而来,所以要紧跟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步伐,发展无损检测业务。

2、向先进的产品设计中将无损检测技术融入进去

在现代的生产当中,无损检测行业中的种种工艺一直在边缘地带存在着,很多厂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上显然还不够,但是,在世界环境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无损检测应该在一些新型的行业中进行有效的发展和占据,例如,核电、大型娱乐设施、高铁、过山车和缆车设施等。将无损检测工艺有效的融入到一些厂家中,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提升自身安全中,发挥无损检测的作用。

3、坚持老树开新花观念

无损检测行业为了能够有效的占据市场,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的束缚上应该予以突破,将更新的、更多的无损检测技术开发出来,比如,国外对传统衍射原理进行应用,对裂纹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突破发展利用衍射回波时差技术,对高速路的路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对传统雷达探测原理进行使用。尽管我国的一些厂家例如武汉、汕头等将TOFT检测和相控检测等技术提了出来,但是,我们国家所应用的一些无损检测技术还有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可以用一个无损检测的大国来评价自己,然而,和欧美等一些国家进行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十分的明显,我国的尖端高新产品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市场中的技术还在初期阶段徘徊着,因此,为了想要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首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更加新颖的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从“大”向“强”转变,可以说这是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将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予以推广

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是其一个全新的发展发展方向,当前江苏盐城和辽宁的丹东是我国两大著名的传统检测产品生产基地,高耗能产品是他们上产的主要对象,有着保存量大、不易實时传输、成本高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将绿色检测和数字化射线检测对传统的产品予以突破,防止对X胶片进行使用,进而能够将环境的负担有效的降低下来,对国际上倡导绿色检测的理念能够予以适应。进而将数字化射线传输的高效、环保和便捷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生产单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才能够促进自身向着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5、切实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首先要有效的分析当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服务的情况,对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现阶段执行无损检测技术的要点,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着恶性竞争和服务商体现出来的不良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和其他的服务商进行积极的合作,结合国际市场上无损检测服务的情况,对恶性的竞争进行抵制,将优势的技术集中起来,采用合作学习研究的方式,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服务,用高端精密的技术服务来取代那些较低级的技术服务,合理的分配资源,并按时对资源和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在一些常规的无损检测中,比如铁路、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尽管都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数字射线检测、相控检测等,这表明了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在技术实力上还需要提升。并且,我国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充足的资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上的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对于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加大对无损检测技术力量的投入,对开发和维护研发技术服务的团队加大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中,也创造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其市场占有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国际交往日趋密切的当今社会中,无损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当前自身在市场中的现状,进而结合先进的理念,展望自己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推动自身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陆晓辉.无损检测前景广阔,急需行业创新突破[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09).

[2]沈建中.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J].无损检测,2005(01).

篇10:石材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建筑石材行业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石材行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石材工业才开始起步。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材工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石材市场的繁荣和石材需求的增加,使得国际石材商纷纷投资中国,国内石材企业也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国内石材市场的竞争,中国石材市场正朝着国际石材市场中心迈进。中国石材市场已经成为国际石材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石材的生产与贸易中心将会从欧洲转到亚洲的中国。

2011年,中国石材进出口累计3720万吨,同比增长9.5%;进出口额累计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0%。中国已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石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

2012年,我国石材产业发展良好,其中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的产量达127,813,616.57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长29.11%。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产量达413,212,120.19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27.24%。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广东、湖北、河南、吉林、河北、广西、云南、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的石材产量已占到全国石材产量的80%左右。

石材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近年来,石材平均每年的用量增长率均大于9%,而且石材用量逐年递增的势头不减。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国内石材业发展空间将会更大,发展势头将会更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建筑石材行业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石材的定义、分类、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等,接着分析了建筑装饰材料业和国际国内石材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建筑装饰用石开采业和建筑用石加工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南安、云浮、莱州、贺州、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石材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加工设备发展分析、行业竞争与营销分析。最后对石材行业的投资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篇11: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特许经营行业发展现状:

特许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自2000年以来,中国特许经营总体呈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

2011年中国特许联盟120强的销售规模达到了37.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9.6%,特许连锁120强共拥有连锁店21.8万家,其中加盟店19.2万家,给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达到250万个。

2011年12月12日,商务部发布修订后的《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办法要求,商业特许经营实行全国联网备案,符合规定的特许人依据办法规定通过商务部设立的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备案。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截至2012年7月31日,全国商业特许经营备案企业达1850家,其中跨省经营的企业达1498家。备案企业涉及零售、餐饮、酒店管理、汽车维修、教育培训等70多个行业,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2年1月4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主要特许经营品牌的加盟店数量、经营规模、规范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市场发展潜力大、标准化管理能力强、诚信经营的知名商业特许经营企业和品牌。

特许经营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依据特许经营在中国的短短十多年时间内就已取得的惊人表现看,特许经营在中国的增长势头是有增无减的。随着中外特许经营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促进,中国优秀特许经营企业在管理和品牌经营上将逐步成熟,再加上我国特许经营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完全可以想象,今后几年,我国的特许经营发展模式将会有实质性的飞跃和发展。

前瞻网: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特许经营的定义、特征、分类及与其他经营方式的区别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特许经营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分别介绍了教育业与特许经营、服装业与特许经营、餐饮业与特许经营以及其他部分行业与特许经营。随后,报告对特许经营行业做了品牌分析、管理与营销分析、企业案例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对特许经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篇12:制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环氧树脂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同时环氧树脂还具有良好的工艺操作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行业、机械行业、电子行业、交通运输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环氧树脂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是全球环氧树脂主要消费地区中唯一一个产能小于消费量的地区,消费量和生产量均呈双位数增长,但由于环氧树脂全球产能大于需求,贸易的全球化,进口量也双位数增长,竞争愈演愈烈。激烈的竞争也促进了我国环氧树脂行业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生产集中化、装置规模化、产品质量的上台阶、价格的透明化。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环氧树脂的主要增长力量,推动全球环氧树脂产业保持较高增长。

中国环氧树脂生产厂家众多,但万吨级规模以上的企业为数不多。中国环氧树脂主要生产企业有广州宏昌电子材料工业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岳阳石油化工总厂、蓝星星辰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汽巴高分子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公司、大连齐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无锡迪爱生环氧有限公司等。

国内大部分环氧树脂企业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工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装置规模不够经济、产品专用性较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此外,产品售后服务及应用的方便程度上也有待提高。

环氧树脂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尽管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仍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预计未来中国环氧树脂产能还将进一步增长。未来5-10年,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将会进一步规范化,生产成本过高、环保不合格、产品档次低的企业将被淘汰。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给环氧树脂行业带来无限商机,如汽车领域,信息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产业,这些发展方兴未艾的支柱产业都是应用环氧树脂的生力领域,会对环氧树脂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前瞻网:中国环氧树脂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共九章。首先介绍了环氧树脂的定义、分类、特性、应用领域及生产工艺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环氧树脂行业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环氧树脂业的区域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环氧树脂做了改性技术分析、原料及辅料发展分析、应用领域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环氧树脂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上一篇:公关策划部工作计划书下一篇: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