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2024-04-26

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共9篇)

篇1: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某市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范文

xxxx年xx市政务公开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xx区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及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全过程推进政务公开

(一)以坚持权责透明为抓手,强化权力配置信息公开。

1.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全面梳理依法行使的行政权力和依法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责,按照市本级行政机关权责清单的决定更新完善本机关权责清单,并及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集中公布。(市委编办、市司法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2.市本级行政机关要按照权责清单和“三定”规定,在本机关的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机构职能栏目依法公开工作职能、机构设置等信息。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权限和职责督促本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工作职能、机构设置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目录并及时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布,全面展现政府机构权力配置情况。(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3.以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为抓手,细化财政领域事权信息公开。市财政局要定期对全市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及时公布核查结果。主动联系xx区财政厅做好财政预决算各项迎检准备和资料报送工作。定期公开地方政府债券使用安排、还本付息及存续期相关情况等信息,积极有序推进财政事项公开力度。(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二)以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点,强化权力运行信息公开。

1.在借鉴国家级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本级行政机关要对照国家部委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等xx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具体格式和模板,结合本机关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进行全面梳理细化和更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全区统一的试点领域标准指引,结合自身实际适当调整,务必于xxxx年年底前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2.各级各部门要抓紧构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发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标准,做好重大决策预公开工作。凡直接涉及相对人权益、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听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完善会议信息公开常态化机制,邀请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制度。重点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准确公开会议决策事项,第一时间解读会议精神,释放权威政策信号,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三)以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为重点,全链条强化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市本级行政机关要依据权责清单和职权范围认真履行审核职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废止以及上位法和上级文件的动态变化,对本机关起草以市政府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本机关自行制发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由各法规科(室)负责对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内容是否合法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审核、及时上报,由xx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后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及时立、改、废,集中统一对外公开并动态更新,切实在xxxx年年底前初步解决底数不清、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合法有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指导,逐步整理形成本级政府和本系统制度文件汇编并集中统一对外公开、对地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统一对外公开,并提供在线查阅、检索、下载等服务,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司法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二、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公开

(一)聚力“六稳”“六保”工作,强化政策解读回应。围绕国家、xx区和xx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xx区、xx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阐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效果,实时发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相关政策信息。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加大政策发布解读力度,解读材料务必于文件印发公布后x个工作日内挂网发布,xxxx年政策解读要达到xxx%,其中图解达到xx%以上,进一步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充分阐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长期向好态势,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主动与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等部门联系沟通,落实政务舆情回应责任,对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办事堵点痛点,及时发出权威声音,释放更多积极信号,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牵头落实)

(二)全面公开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指导督促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各类公开载体及时向市场主体全面公开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以监管规则和标准的确定性保障市场监管的公正性;配合全区开展市场监管领域政务公开专项检查,评估评价各县(市)区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公开质量和成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三)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便利度。各级各部门要全面优化办事流程,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办事人动态掌握办事进展。市本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窗口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咨询和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及时更新并公开办事方式、办事条件等信息,加强“一件事”“一类事”等综合办事信息公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四)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公开。各级各部门要融合各类信息发布渠道,依法、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疫情信息发布工作,密切关注涉及疫情的舆情动态,以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开设专栏,集中公布适合公开的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通过科普作品等各种形式加强公共卫生知识日常普及和宣传推广工作,妥善办理涉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管并妥善处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医疗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五)制定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市本级行政机关要依托国家相关部委和先进省市制定的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物业、医保、社保、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信息公开制度,在本部门网站公开专栏开设下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栏目,集中公开单位名单、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网点地址、联系方式、投诉举报渠道等相关信息,助力提升监管效能。国资监管部门要全面依法履职,监督市属国有企业严格履行信息公开职责,按照公开范围和重点内容,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公开各类相关信息。(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医疗保障局、市市政管理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落实)

(六)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建设完成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严格内容发布审核制度,坚持分级分类审核、先审后发,明确审核主体、审核流程,严把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做到权威准确、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便于获取、易于传播。xxxx年底前,xx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部支持互联网协议第x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牵头落实)

(七)依法依规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各级各部门以完善内部制度为抓手,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接收、登记、办理、调查、答复等各个环节工作。以全区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规范答复文书格式为重点,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协查的准确性、全面性。实行“疑难件、超期件、高频件”办理会商协调会机制,对“疑难件”研讨处理方案,确定承办部门,督促按时保质处理;对“超期件”按单督办;对“高频件”查找原因,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常态化解决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会商,提高答复精准度。积极探索依申请办理的新做法,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准确适用依申请公开各项规定,从严把握不予公开范围,对法定不予公开条款坚持最小化适用原则,依法保障公众合理信息需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牵头落实)

(八)办好政府公报。市本级行政机关要将本机关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正式印发后x个工作日内,报送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xx市人民政府公报》刊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政府公报工作纳入政务公开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不断创新方式,强化能力建设,推动政府公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以赠阅方式寄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委会等基层单位和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xx市人民政府公报》,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适时了解受赠单位使用情况,并提前告知优化调整赠阅范围和数量,不断提升政府公报使用效果。(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三、切实强化支撑保障,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依法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履行本级人民政府、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职责,报送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并在本级政府网站“领导之窗”领导分工中予以公布;实行垂直管理的政府部门向其上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市本级行政机关办公室(综合处)是本机关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机构和工作部门,要针对本机关起草以市政府印发的文件和本机关自行制发的文件同步界定并填写公开属性和理由,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二)强化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配齐配强“政策熟、业务精、能力强”的政务公开专职工作人员,保持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兼容性,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三)抓好教育培训。各级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新晋公务员培训和日常培训内容,特别是强化对基层一线政策执行人员以及新任和下属单位、主管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政务公开专职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灵活性、有效性培训,确保经济政策落实不遗漏、不走样,进一步提升全市政务公开整体工作水平。(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四)规范考核评估。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本级人民政府、本机关绩效考核体系中政务公开各项指标,根据新时代政务公开的职责定位和新形势新要求及时予以调整完善。优化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创新公开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宣传政务公开工作成效、亮点和经验。(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篇2: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做好今年政务公开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更高质量公开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眼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用权公开

(一)以权责清单为依托,加强权力配置信息公开。要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梳理本机关依法行使的行政权力和依法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责,更新完善权责清单并按要求公开。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按权限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公开工作职能、机构设置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本级政府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全面展现政府机构权力配置情况。

(二)以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公开。抓紧构建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凡是直接涉及相对人权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应以适当方式听取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意见。以用权公开为导向,重点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关键岗位,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于xxxx年底前编制完成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三)以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为重点,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国务院司法行政工作主管部门要在xxxx年底前集中统一对外公开现行有效行政法规,并提供在线查阅、检索、下载等服务。各级政府部门要系统梳理本机关制发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及时立改废,集中统一对外公开并动态更新,xxxx年底前初步解决底数不清、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逐步整理形成本级政府和本系统制度文件汇编并集中统一对外公开,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围绕“六稳”、“六保”加强政策发布解读

(一)助力做好“六稳”工作。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全面阐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政策举措及其效果,主动回应经济社会热点问题,释放更多积极信号,为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拓宽发布渠道,丰富内容形式,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充分阐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长期向好态势,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二)助力落实“六保”任务。实时发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相关政策信息。紧紧围绕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解读好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尤其要加大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公开力度,确保政策资金流向、使用公开透明,让政策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三、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信息公开

(一)提高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公开质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向市场主体全面公开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以监管规则和标准的确定性保障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窗口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政策咨询。

(二)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便利度。全面优化办事流程,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办事人动态掌握办事进展,最大限度实现网络化、透明化办事。根据“放管服”改革进程,及时更新并公开办事方式、办事条件等信息。加强“一件事”、“一类事”等综合办事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办事便利度。

(三)提高经济政策发布解读针对性精准性。提升经济政策发布质量,注重对基层一线政策执行人员开展政策解读和培训,确保减税降费等各项经济政策在实际执行环节不遗漏、不走样,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注重提升经济政策解读回应渠道的权威性,增强解读回应实际效果。

四、围绕突发事件应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公开

(一)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疫情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让公众实时了解最新疫情动态和应对处置工作进展。融合各类信息发布渠道,有效运用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和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解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重要工作举措,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密切关注涉及疫情的舆情动态,针对相关舆情热点问题,快速反应、正面回应。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以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二)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公开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主动公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应急预案执行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切实发挥应急预案实际效用。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知识日常普及工作,特别是对公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养成的好习惯好做法,通过科普作品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严格依法保护各项法定权利。妥善办理涉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除公开后将损害公共利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定禁止公开情形外,最大限度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维护政府公信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收集的个人信息,要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管并妥善处理。

五、围绕落实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制度执行

(一)落实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新要求。正确执行关于主动公开的新规定,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推动公开内容进一步聚焦重点政务信息,公开方式更加统一规范。xxxx年底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建设完成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

(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以完善内部制度为抓手,以规范答复文书格式为重点,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质量,依法保障公众合理信息需求。准确适用依申请公开各项规定,从严把握不予公开范围,对法定不予公开条款坚持最小化适用原则,切实做到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三)加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内容保障,更多发布权威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的政策解读产品,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做好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推进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整体发声能力和服务公众水平。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抓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安全防护。xxxx年底前,省级和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全部支持互联网协议第x版。

(四)建立健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和授权,按照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着手研究制定或者修订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规定,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体系。通过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助力监管效能提升。

六、强化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明确领导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法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履行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职责,报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实行垂直管理的政府部门向其上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指导监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上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全面依法履职。

(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明确政府办公厅(室)为本地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各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原则上应在本机关内设机构中指定,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

(三)强化培训工作。要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必修课程,稳步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意识和能力。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切实改进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

(四)规范考核评估。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认真梳理本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政务公开各项指标,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予以调整完善。优化第三方评估,清理规范以行政机关名义参加社会上各类政务公开评估颁奖活动。

篇3: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2011年教育督导工作重点做三件事:第一, 开展第二轮对市县政府的教育督导工作。二是拟请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三是评估结果的重要指标在省内主要媒体公布。第二, 继续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 重点抓规范化学校评估工作。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这项工作各地开展得很不平衡, 2011年市县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要放在这里。第三,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对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展开专项督查。各地要加强督导人员队伍建设, 以适应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对督导工作的要求。

二、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

认真贯彻《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下面简称意见) , 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 拟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细则。2011年上半年省里将召开教师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

(二) 开展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的教师定期注册试点。

经国务院批准, 2011年教育部在湖北、河北、上海、浙江、广西、海南六省市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定期注册试点工作, 试点方案不久将颁发。2011年上半年开始制定实施方案和做前期准备工作, 下半年进入具体实施。

(三) 做好中小学新任教师的补充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新任教师的招聘程序, 我厅将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办法》, 按照“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任教师招聘由省统一组织笔试, 市县组织面试和录用。海口、三亚两市可依照《海南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自行组织新任教师的招聘。高中阶段学校新任教师招聘工作, 由市县参照《海南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办法》组织招聘, 时间上应先于省统一组织的招聘。

2011年我省继续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我们正在向教育部申请扩大实施范围。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特设岗位教师计划”, 有效地改善了我省教师队伍结构, 缓解了我省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压力。各地要关心爱护“特岗”教师, 解决好有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四) 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第一, 要把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作为重点来抓。我厅近期将修订颁发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标准, 开展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的创建和评估工作。第二, 各地要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11年对市县政府教育督导, 基地建设和培训经费将是重要指标。第三, 教育局要组织实施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市县教师培训工作。

(五) 队伍建设其他方面工作。

一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 准备这次会后召开经验交流和研讨会。二是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修订完善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有关规定, 完善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申报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办法。三是开展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三、关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当前要抓好两件事, 一是抓队伍建设 (教师和教研队伍) , 要认真落实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省编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我省教研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抓办学行为规范, 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我省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希望市县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长认真抓好落实。

四、关于教育政策法规工作

省人大通过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 今年要重点抓好这两个法规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

五、关于教育扶贫移民工作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全力推进二期思源学校工程, 确保今年秋季开学。三是落实三期思源学校项目, 目前已有11个市县申报三期思源学校项目。

六、关于语言文字工作

篇4: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一、立法工作

(一)根据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今年拟制定《吉林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修订)》、《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条例》、《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定》、《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订)》、《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修订)》、《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

(二)规范立法行为,努力提高立法质量。按照常委会立法技术规范要求,统一规范立法的调研、立项、起草、论证、审议等立法行为;协调好立法参与部门的工作关系,努力整合立法资源;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拓宽民主立法渠道,搞好立法听证和法规后评价工作,对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通过媒体公开征求意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法规草案统一审议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发挥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法制统一原则,改进工作方式,做好对提请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审议批准工作;对有关市、州、县人大立法干部进行培训。

(四)做好法规的清理、修订和法规汇编工作;积极做好立法调研,推进一些重要法规早日列入立法计划;按照法定职责要求,搞好规章备案审查工作。

二、监督工作

(五)拟对《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吉林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和《吉林省科技进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突出检查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增强监督实效。

(六)拟就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情况及松花江污染防控工作进展情况、信访工作情况、医疗收费情况、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尤其是五个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四五”普法工作实施情况、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省法院和省检察院规范执法行为情况,听取“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要强化措施,加大审议意见的交办、督办工作力度,监督促进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整改任务。

(七)选择3个政府部门、省内中直单位进行工作评议;选择3名被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议监督,切实促进其依法行政、勤政为民。

(八)就我省重点项目绩效情况、省政府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城市社区建设情况、棚户区改造进展情况开展工作视察。

(九)认真做好申诉、控告案件的办理工作,对有代表性的重大违法案件,进行重点监督,推动司法机关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促进司法公正。

(十)做好经常性的办信接访工作,处理好集体访、异常访问题;办好全国人大信访局交办的信访案件,落实四个百分百工作要求;加强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工作,促进人民群众信访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开展信访工作调研,搞好信访案件综合分析,办好《信访动态》、《信访摘报》;认真指导市县人大信访工作,适时举办全省人大信访干部培训班。

三、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工作

(十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围绕《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的战略部署,适时作出有关决议、决定。

(十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法律程序,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做好人事任免工作。

四、代表工作和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十三)加强与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联系,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畅通联系渠道,适时与省政府共同召开政情通报会,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办好《代表之声》。

(十四)改进和规范代表建议、议案办理工作。适时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搞好重点督办和集中检查,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举办议案办理工作培训班,提高议案办理质量。

(十五)组织好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和省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

(十六)认真指导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五、调查研究、宣传和外事工作

(十七)就进一步优化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构成,增强其依法履行职权的能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改进工作和制定相应制度提供基础情况;就新形势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为省委研究人大工作做好准备;就落实《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的战略部署开展调查研究,为常委会适时作出重大决议、决定做好准备。

(十八)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建立、完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各项制度,在保证及时准确地做好程序性宣传报道同时,进一步深化专题性报道,提高宣传质量;发挥宣传协调机制作用,加大地方性法规宣传力度;开展好“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吉林人大》的办刊质量;进一步搞好《吉林人大信息》的编发、交流和上报工作。

(十九)认真做好外国地方议会代表团和外国友好人士来我省访问的接待工作;有计划组织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团和省地方人大代表团出访,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六、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

(二十)按照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31号文件精神,按部门分工分解落实好工作职责;进一步研究制定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适时进行总结分析,促进常委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落实全省人大机关自身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精神,不断加强政务协调工作,努力提高“三会”质量。

(二十一)搞好常委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办法制讲座,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和谐型机关,组织好机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机关干部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

篇5: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

(一)持续抓好财政信息公开。

1.丰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在2020年公开xx海关预算、决算信息的基础上,继续推进xx海关2021年预算、决算及相关报表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

责任单位:财务处。

2.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机构范围,组织隶属海关对外公开2021年预算和2020年决算信息。

责任单位:财务处牵头,各隶属海关分别落实。

3.持续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全面落实海关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依托中国政府采购网、xx海关门户网站多渠道发布政府采购信息。

责任单位:财务处、后勤管理中心。

(二)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4.在本级政府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口岸卫生检疫、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等发布权威信息,增强海关疫情防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各隶属海关要主动联系辖区单位,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开展口岸疫情防控科普宣传。

责任单位:卫生检疫处、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办公室各负其责,各隶属海关分别落实。

(三)持续做好市场规则和营商环境信息公开。

5.及时调整更新门户网站涉企保证金目录、企业信用等级调整公示信息。

责任单位:财务处、企业管理与稽查处牵头,综合业务处、xx区和xx区域发展处、关税处、口岸监管处、缉私局、xx海关配合。

6.围绕企业群众的实际信息资源需求,进一步提高门户网站办站水平,围绕企业群众“清晰读懂一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门户网站“政策文件”“通知公告”等栏目,及时梳理、汇总和更新本关区监管政策文件、规则标准信息,主动向市场主体全面展示有关内容。

责任单位:各业务职能部门。

7.加强xx海关门户网站本关特色办事指南优化调整。因法律法规修订、职能转移调整、流程优化等原因导致内容变化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办事指南。

责任单位:承担政务服务事项的各职能部门。

(四)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

8.全面推进和不断优化直属海关和隶属海关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公开工作。

责任单位:法规处、各隶属海关。

9.按照机构改革后海关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项调研,推进xx海关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内容、格式的标准化。

责任单位:办公室、法规处、缉私局和行政许可、处罚事项涉及部门牵头,各隶属海关按要求落实。

10.继续推进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梳理和事前公开工作。

责任单位:涉及相关事项的各职能部门牵头,办公室配合。

二、提升政策落地效能

(一)进一步加强对外政策解读。

11.在xx海关重大、重要政策出台前,文件起草部门要提前准备解读材料,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政策预期;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文件起草部门要开展二次解读、跟踪解读。积极参与对海关总署重大、重要政策的解读。加强对政策背景、重要举措、主要影响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避免形式主义,提升解读工作质量。

责任单位:各业务职能部门。

(二)进一步推进海关政策文件内部宣贯辅导。

12.各业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政务大厅、业务现场等基层一线政策执行人员以及12360海关热线人员的政策辅导。发布“xx海关公告”、“对外发布的政策性文件”前,除配套解读宣传文件(新媒体政策解读、网站办事指南等)外,要同步加强内部宣贯培训辅导,各业务职能部门还应提供对内执行口径、更新xxxxx海关热线知识库,依托钉钉课程(PPT版)、海关E课堂等加强一线执行人员及热线人员培训,帮助一线人员及xxxxx海关热线人员提高政策理解能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海关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实中不遗漏、不走样。

责任单位:各业务职能部门牵头,办公室、教育处、各隶属海关、数据分中心配合。

13.除疫情疫病或其他重大紧急情事外,参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管理要求,海关规范性文件(公告)应当留有充分、合理的生效准备期,最大程度减少“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等特殊非正常情况;海关政策文件制发后,原则上对社会公开不得早于内部公开(至少2个工作日),为内部流转传达、宣贯培训、执行落实留有必要的施行准备期。

责任单位:法规处牵头,各业务职能部门按要求落实。

(三)进一步畅通政民互动渠道。

14.在xx海关网站“政策文件”栏目文件发布页面,开放网民留言功能,xxxxx热线负责定期收集网站后台留言中社会公众对最新出台的海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隶属海关负责收集整理企业、群众对海关政策文件的意见问题。相关意见问题统一反馈至办公室,由办公室转各业务职能部门通过业务条线反馈,助力海关政策动态完善。

责任单位:各业务职能部门牵头,办公室、各隶属海关配合。

(四)进一步提升海关政策咨询服务能力。

15.统筹12360海关热线、门户网站和各隶属海关政务服务大厅,强化热线前台和业务后台协调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信息同源,共同发挥作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号答”“一站式”的政策咨询服务。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各业务职能部门、各隶属海关、数据分中心配合。

16.切实增强线上政策咨询服务质量。着力强化12360海关热线政策知识库建设,切实提升热线和网站业务咨询答复质量,对热线的考核管理要求从“接得通”“接得快”向“接得住”“答得准”转变。继续推进xx海关12360公众号建设,持续优化“掌上海关”“i深关”等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服务。

责任单位:办公室、数据分中心、各隶属海关。

17.切实提升线下政策咨询服务能力。政务大厅、业务现场、办公场所是海关接触、服务企业群众的第一线,直接影响企业群众对海关的办事满意度。所有隶属海关均应对外公开本关业务联系电话,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咨询。推动“海关答人”模式试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咨询服务窗口”。各隶属海关要加强对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行首问负责制,凡是能在政务大厅、办事窗口、业务现场以及通过本关业务电话等直接解答的一般咨询问题,原则上不允许再指引企业群众“舍近求远”拨打12360海关热线求助,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责任单位:各隶属海关、各事业单位。

(五)进一步增强回应关切效果。

18.密切关注涉及疫情防控等方面的舆情,及时作出回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海关舆情回应台账管理,认真核查本单位已作出的承诺落实及公开情况,切实维护政府公信力。紧紧围绕政务舆情背后的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实质性回应社会关切。

责任单位:办公室、各业务职能部门、各隶属海关。

三、夯实关区政务公开基础

(一)加强政策法规类信息管理。

19.对照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行政法规库”公布的行政法规国家正式版本,对照检查xx海关门户网站“海关法规”栏目引用的页面信息,及“办事指南”栏目中登载的行政法规并及时更新完善。

责任单位:法规处、办事指南各编制单位分别落实。

20.对xx海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全面梳理,在门户网站开设专栏,集中统一公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责任单位:法规处、各业务职能部门。

(二)优化完善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21.在海关网站集约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狠抓网站规范化管理。推动公开、互动、服务融合发展,推动更多海关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一网通查、一网通答、一网通办、一网通管。

责任单位:办公室、承担政务服务事项的各职能部门。

22.加强海关政务新媒体规范管理,对重复建设、“娱乐化”、“空壳”等问题开展清理整合。对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开展专项检查,健全专栏日常检查、维护和更新工作机制,杜绝错链、断链和内容混杂。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机关党委、门户网站各维护单位分别落实。

(三)推进基层海关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23.开展隶属海关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充分掌握隶属海关政务公开工作现状,以基层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提升措施和提升方案,着手开展隶属海关政务公开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落实海关总署即将出台的《海关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各职能部门、各隶属海关配合。

完成时限:5月完成调研报告;全年。

四、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一)贯彻落实海关法定主动公开职责。

24.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海关总署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持续拓展、细化本机关主动公开的具体内容。对涉及相对人利益调整、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海关信息,一律主动公开,提高xx海关本级机关发文主动公开率。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将各项公开要求融入各部门日常工作。

责任单位:各业务职能部门、各隶属海关。

25.积极配合海关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升级上线,及时维护发布相关信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功能定位,实现主动公开的海关公文“一站通查”。

责任单位:办公室。

(二)做好海关依申请公开工作。

26.切实转变观念,把依申请公开工作作为海关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支持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从严把握不予公开范围,更好满足申请人对政府信息的个性化合理需求。加强对隶属海关的业务培训和案例指导,严格落实海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程,提升答复文书和办理过程规范化水平。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各隶属海关配合。

27.按照总署统一标准,在xx海关门户网站载明收费要求和标准,正确适用《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严格依照规定的标准、程序、方式计收信息处理费。

责任单位:办公室、财务处。

完成时限:按照海关总署要求推进。

28.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规范制定的调研、征求意见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法规处牵头,办公室、各隶属海关分别落实。

(三)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编写质量。

29.按照海关总署统一要求,不断优化海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编制工作,规范和提升报告质量,向社会公开更多有价值的海关基础性数据。

责任单位:办公室、各隶属海关。

五、抓保障促落实深化海关政务公开

(一)加强工作指导。

30.关区各级政务公开主管部门要通过业务培训、实务交流、跟班学习等形式,提升关区政务公开队伍能力素质。

责任单位:办公室、各隶属海关。

(二)改进工作作风。

31.正确看待社会上各类政务公开(含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第三方评估结果,将其视作持续改进海关工作的有效借鉴。原则上不得以本机关名义领取民间奖励,不选择性参加评估结果对本机关有利的发布会、论坛等相关活动。

责任单位:办公室、各隶属海关。

(三)狠抓工作落实。

32.组织对xx海关上一工作要点和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逐项核查落实情况。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各职能部门、各隶属海关分别落实。

篇6: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参考样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特向社会公布2011年度本机关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情况、工作人员和费用支出情况、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与附表七个部分组成。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报告的电子版可在(网址:)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单位全称)联系(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对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总结,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指南目录编制更新、推进工作、深化丰富公开内容、查阅服务场所建设、公开平台建设、公开渠道建设、保密审核、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工作开展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有关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各种亮点、创新情况介绍;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通过政府网站、公共查阅点、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和其他渠道或形式公开发布政府信息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情况

(一)依申请公开的申请情况。指当面申请、网站提交、电子邮件、传真、信函和其他形式申请公开情况;

(二)对依申请公开信件的处理情况。包括公开、部分公开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等情况的统计分析。

四、工作人员和费用支出情况

(一)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财政与实际支出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一)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情况;

(二)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起行政复议及应对情况;

(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起行政诉讼及应对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针对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情况;

(三)下一步的工作。

篇7: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xx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年”工作,把推行政务公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紧密结合,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同时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推进工作。对未明确人员或人员有变更的,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并报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完善和细化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根据已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分类规范,清理各类政府信息,完成信息公开内容的界定和审查,并录入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打造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心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二、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体系建设

(一)抓好部门政务公开。县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等相关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以政府和政府办及各部门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除需要保密的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重点做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民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交警、工商、质监、环保等执法部门要搞好行政执法程序及处罚结果信息的公开。

(二)抓好乡镇政务公开。重点公开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拆迁安置、扶民救济、惠民工程、水利专项资金、民主决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加强对村务、社区事务公开的指导,实现乡镇和村务、社区事务公开的良性互动。

(三)抓好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电信、移动、公共交通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相关行业要求进行办事公开。继续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以及容易引发矛盾或滋生腐败的热— 2 —

点、难点问题作为推行办事公开的重点,学校要重点公开教育收费和招生考试等事项,医院要重点公开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水、电、气、公交等单位要重点公开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和监督措施等内容。

三、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

(一)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在办证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多媒体触摸屏、印发办事指南、提供台式电脑等方式,免费向公众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在政务中心开通全省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事项办理实施全程监控、及时预警、跟踪督办,推动行政权力网上阳光运行。

(二)继续完善政务公开栏、公示公告栏的建设,及时更新栏目内容,不断提高公开质量和时效。

(三)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及时发布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和政务服务信息,收集政务公开监督意见。

(四)继续加强公众信息网、党政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强化网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功能。

(五)积极探索通过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以及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有关会议等形式,对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开,拓展政务公开方式。

四、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一)完善主动公开制度。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暂时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需报县政务公开办备案并说明理由,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公布并做出说明。

(二)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明确公开政府信息的方式、答复申请的期限和收取费用的范围及标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

(三)完善预先审查制度。按照政务公开内容目录确定的责任分工,落实公开内容的预先审查和把关,确保公开内容准确和范围合理,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与其他行政机关职责权限有关联的重要政府信息,在公开前须报请县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布,防止因信息不准确而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发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在发布前要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和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五、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监督保障机制

(一)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部门和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对严重违反政务公开规定的行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二)落实民主评议制度。继续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范围,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篇8:全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参考

一、全面落实必须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

(一) 抓好教育改革创新。国家已经确定我省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职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资格考试及定期注册改革及探索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等6个项目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全力推进。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搞好教育改革必须统筹谋划, 系统设计, 试点先行, 协同推进。一要加强方案设计。二要加强过程指导。要密切关注改革进程,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注重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

在办学体制方面, 要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改革。高校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要探索校企合作有效机制, 使学校真正面向市场、面向企业, 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明显改善民办教育环境, 加强规范管理, 提高办学质量,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要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有效形式, 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组建旅游职业院校, 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二) 抓好八大教育工程的实施。“十二五”期间, 我省重点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八大教育工程。我们要去推动、去落实。一要制订年度工作方案, 多方筹措资金。二要形成工作机制。三要全面启动工程建设。四要加强督促检查。重点督查工程资金落实、进度、安全、质量以及效益等。

(三) 抓好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要按照教育部关于“保基本、补短板、强基础”的要求推进教育公平, 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省里在安排重大项目时, 要针对薄弱环节, 坚持雪中送炭, “补短板”。在全省范围内, 从项目的整体设计、评审立项到经费分配, 都要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在同一城市和县域方位内, 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在不同群体上, 要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孤儿倾斜。一要抓好省政府颁布的《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履行政府保障孩子基本入园机会的责任, 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 使学前教育在缓解“入园难、入园贵”方面尽快见到成效。二要继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积极推进思源学校三期和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三要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和扩大覆盖面, 不论哪个学段都要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研究与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的政策。

提高教育质量要在教师、教材、教法三大重点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健全招聘录用、考核评价、培养培训各级各类教师的管理机制, 2011年要策划和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一批优秀校长加入海南教育团队。要启动中小学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改革。要全面推动各层次教师培训, 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 做好我省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工作, 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大教学投入,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使教学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抓手, 推动信息网络向基层学校延伸, 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新模式, 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质量监测评估, 探索建立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 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探索突破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引领人才培养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 促进全面发展。要研究制定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框架, 探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要实施有效教学,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改变灌输式教育模式, 总结推广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经验。以社会实践为关键环节, 增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技能实训,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鼓励志愿服务, 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面落实必须加强督查, 改进作风

(一) 狠抓督查。一要强化督查督办。二要注重信息公开。三要强化行政问责。

(二) 改善作风。2011年, 我们要围绕“落实”两字, 狠抓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三风”建设。

篇9: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9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稳预期、防风险,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提质效,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助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动重要政策落地见效

(一)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信息公开。围绕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方面,强化底线思维,及时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等方面,加大相关政策举措、扶贫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扶贫贷款、行业扶贫相关财政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等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以及完善生态环境准入促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信息公开;

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违法曝光台”社会效应,定期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问题的处理情况,及时公开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处置情况和调查结果。

(二)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信息公开。聚焦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重大部署,加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等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工作成效的公开和解读力度,积极推广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实际案例,加快推动改革红利尽快释放。抓好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信息公开工作,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瞄准产业、产品、服务、工程、环境五大领域,及时公开质量动态信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质量共建共治,建设品质xx。

(三)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信息公开。围绕“放管服”改革新任务新举措,着力做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和不动产登记时间、优化企业注销办理流程、压减行政许可、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规范收费项目、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助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的原则,将抽查处置结果按时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全国信息共享平台等进行公示。推行市场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办事服务事项集成式、一站式公开。巩固证明事项清理成果,及时组织公布证明事项取消和保留清单,实行清单之外无证明,积极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

(四)围绕重点民生领域和群众关切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开2019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及进展情况。加大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公开力度。按季度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公开,重点公开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调整养老保险待遇等信息。建立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每半年公布社会保险基金重大案件行政处理处罚信息。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开,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公开义务教育招生方案、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报名条件、学校情况、录取结果、咨询方式等信息,以及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的相关信息。加大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医保监管、疫苗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推进征地信息主动公开,加快历史征地信息补录进度,依托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信息查询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围绕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及时公开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情况和价格走势情况。细化财政信息公开,按规定分级公开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以及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

加大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省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力度,全面推进绩效目标公开;

深化全省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公开,不断提高预决算透明度。

二、提升关键环节公开实效,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一)促进重要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化。出台和调整相关经济政策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赢得市场理解和支持。探索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在制定和调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时,主动向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及律师协会问计求策,保持涉企政策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各项政策符合基本国情、省情和客观实际,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认真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关于决策公开、公众参与等的有关要求,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制度,明确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范围、程序、方式及有关要求,落实工作责任;

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大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主动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及其说明、决策依据等,采取书面或者网络征集意见、座谈会、听证会、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公布意见收集及采纳情况,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二)促进重要部署执行公开常态化。围绕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加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力度,全面公开决策部署、实施步骤、具体措施、责任分工、工作进展、工作成效等信息。进一步加强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问责情况的公开,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在重大行政决策执行过程中,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了解利益相关方和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完善,并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开。

(三)促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规范化。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统一公示执法信息。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本机关网站建立行政执法公示专栏,并与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建立链接。探索建立执法系统与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的数据交换机制,向公示平台即时推送执法信息。规范执法信息公开,事前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行政执法裁量基准等信息,事中依法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事后及时公开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执法类别、执法结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群众意见反馈互动机制和公示平台管理维护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社会监督。

三、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助力稳定社会预期

(一)加强重要政策措施解读。精准解读各类重大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内涵透明、信号清晰,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坚持“谁起草、谁解读、谁负责”的原则,政策文件的起草部门要切实履行政策解读工作的主体责任。要将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部署,解读方案包括解读重点、解读时间、解读形式、解读渠道等;

解读材料要对政策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执行标准、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进行重点说明。在重要政策出台、重点工作推进、重大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信息发布、权威定调、自觉把关等职责,带头解读政策,主动引导预期。

(二)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回应制度,及时预警、科学分析、妥善处置、有效回应。出台重要改革措施、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政策文件时,牵头起草部门要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研判,制定应对处置预案。加强网络日常巡查,强化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风险源头研判,密切收集监测涉及减税降费、金融安全、生态环境、脱贫攻坚、教育改革、食品药品、卫生健康、养老服务、公正监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房地产市场等经济社会热点,以及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等苗头性舆情,及时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落实政务舆情回应主体责任,构建与宣传、网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提高政务舆情回应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提升解读回应实效。政策出台后,要通过撰稿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媒体吹风会等多种方式,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卡通动漫等形式进行解读。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提升解读的准确性、权威性、贴近性。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多举实例,多讲故事,使解读信息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要发挥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积极运用中央新闻媒体、省主流媒体及各级政府网站做好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交互性强、传播迅捷的特点,提升解读回应信息的到达率和影响力。

四、完善公开平台载体建设,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一)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不断完善信息发布功能,重点提升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水平,加强全省政府网站科学管理。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和信息发布审核,把好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力争2019年年底前,省直部门(单位)网站、市(州)和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全部迁移至集约化网站技术平台,同步推进市(州)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改造。平稳做好机构改革后政府网站新建、整合、改版、迁移等工作,抓紧完成政府网站域名集中清理,动态管理政府网站域名。

(二)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等文件,理顺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机制。逐级梳理统计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开设的政务新媒体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按照集约节约原则,统筹移动客户端应用系统建设,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主账号或应用。推进建设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推动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统筹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加强县级政务新媒体与本地区融媒体中心的沟通协调,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三)扎实做好政府公报工作。各市(州)要抓紧建立健全政府公报管理和办刊机制,尚未创办的要在2019年内完成创刊和发行等工作。建立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公开台账,主动公开的本级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所属部门规范性文件要在政府公报上统一刊登。办好政府公报电子版,运用电子签名、电子水印等防护手段,确保内容安全可信、不被篡改。市(州)要在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开设“政府公报”专栏并在年内实现政府公报全部上网,有条件的市(州)可适时推出适合移动平台展示的政府公报电子版。抓紧建立统一的政府公报数据库平台,制定全省统一的政府公报数据库标准规范,实现全省政府公报数据资源共享。

(四)加快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融合发展。2019年年底前,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等相关信息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实体大厅、政府网站等政务服务渠道同源发布。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积极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开放政务服务入口。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提高办事材料线上线下共享复用水平,实现办理流程和评价标准统一。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所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建立一体化办事规范和办事流程,实现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进一步清理整合政务热线,推动政务热线与政府网站互动交流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政策业务咨询知识库,除因专业性强、咨询服务量大确需保留的外,其他政务热线实现“一号对外”。

五、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一)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加强政务公开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严格落实把政务公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且分值权重不低于4%的要求。机构改革涉及的政府部门要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依法公开本机关的“三定”规定等信息。

(二)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认真开展学习培训,准确理解掌握相关规定,增强公开意识和能力。调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根据国家部委工作部署,探索建立行业系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

(三)加强试点成果推广运用。巩固扩大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效,探索建立统一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标准化有机融合。各市(州)、县(市、区)要立足基层实际、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开方式,加强经验总结和亮点提炼,并积极通过中国政府网《政务公开工作交流》等交流经验做法。

上一篇: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城管局执法大队长18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