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科岗位职责

2024-05-24

中医美容科岗位职责(精选10篇)

篇1:中医美容科岗位职责

柳城县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完成中医预防保健相关工作。

2、中医预防保健科应准时开诊。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医务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耐心地解答问题。

3、科室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诊室环境。

4、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患者开展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

5、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时统计上报。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6、要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合理检查、科学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精神与经济的负担。

7、协助有关人员建立健全“治未病”服务网络,组织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预防保健能力。

8、建立中心健康教育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9、在日常工作基础上认真开展“治未病”科学研究,确保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10、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热情,耐心,树立良好医德。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篇2:中医美容科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美容外科临床工作,处理科室的日常行政事务。

2、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的分工,贯彻执行临床美容外科工作程序,负责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督促、检查。

3、经注册具有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资格的美容外科主诊医师,可参照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责执行,可实施和审批美容外科三个级别的手术项目。

4、经注册具有主治医师资格的美容外科主诊医师,可参照主治医师职责执行,可实施和审批美容外科三个级别中的一级、二级手术项目。

5、经注册具有住院医师资格的美容外科主诊医师,可参照住院医师职责执行,可实施美容外科三个级别中的一级手术项目。

6、主诊医师负责美容外科门诊、病房的美容外科手术病人临床治疗任务,实施美容整形手术或在其指导下进行美容手术。

7、做好每位求美就医者的心理辅导,手术前的沟通、术前准备、术前交待和签字影像资料的采集。指导患者术后护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随访。

8、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搞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和培训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开展临床美容外科工作。

9、为院内外提供美容外科会诊任务。

皮肤外科手术制度

1、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术前讨论。凡较大或复杂手术,科主任、术者、麻醉师和护理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讨论。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由分管院长组织均需召集讨论。

2、手术及麻醉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

3、实行手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急症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和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或分管院长批准执行。

4、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休克,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征象,均应及时准确处理纠正。

5、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择期手术),由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包括备皮等)。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用紫药水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可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器械。

6、除急症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主管医生填写手术通知单,交手术室统一安排。麻醉人员应于术前一天看病人,了解病情,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的一切用品,并做好急救工作(药品,器械)。对于重症患者,术后要观察病人苏醒情况以及给予必要的处理。

7、手术实行严格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各级医师由各自治疗组负责安排参加手术。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不得独立进行手术。

9、手术室护士负责按时将手术病员自病房接进手术室,包括准备好的病历、X线片等手术必需品及资料。

10、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等。术中医,护,麻醉人员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密切配合,术后需认真进行三核对(敷料,器械,线卷)。

11、手术室、麻醉科有责任把好术前准备关,准备项目不全者,应向手术医师提出意见,采取补救措施;缺少重要项目可能影响手术安全及效果者,有权拒绝手术。

12、术者负有组织与指导全部手术过程,保证手术效果和病人安全的主要责任;其他人员必须听从术者的指挥,各行其职,不得失职或比按规矩办事,遇有特殊情况依据性质分别由术者与麻醉师负责。

13、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低年资医师或进修医师任术者,仍由上级医师对患者负完全责任,术者必须服从领导。

14、术中发现与术前不符,差距较大,手术方式需要发生改变者,应由主诊医师或主治医师及科主任决定,并征求家属同意,并实行补充签字后方可进行。

15、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部业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组织抢救处理。

16、病区护士应根据手术的性质,作好手术病员回病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病房各种治疗器具(输液架吸引器吸氧设备等)。

17、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术者待病人麻醉清醒情况,病情用药及注意事项,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开。

18、手术医师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整填写病理标本送检单,交与巡回护士,手术室护士负责准备标本容器,注入适量固定液,并负责将手续完备的标本及时送病理科检查(夜间及节假日可待次日上班后送检)。

皮肤美容科工作制度

1.全科室人员由科室负责人统一安排。

2.医务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齐,淡雅化妆,规范佩戴胸卡上岗,上班时间不接私人电话,会客及外出。

3.保持治疗室整洁、安静、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做到“四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4.对待患者和蔼可亲,有求必应,耐心指导,不得与患者发生争执,尊重患者隐私权。

5.规范接待患者,填写告知书,拍照,清洁及术后调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背操作流程。

6.爱护科内公用物品及仪器,用后原位摆放整齐,以便下次使用。7.定期业务及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对患者服务水平。

篇3:二级以上中医院将设“治未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力争用30年时间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试点, 目前“治未病”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服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覆盖面逐步扩展, “治未病”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表示, 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 先后确定了四批173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涵盖了各种类型医疗机构, 印发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并在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 明确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成立“治未病”科, 开展“治未病”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说, 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治未病”科室建设, 选择50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选择100个地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 配备设施设备, 加强技术指导与人员培训, 开展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

篇4:中医美容科岗位职责

【关键词】 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温阳通络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1.015

中医痹病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认识和研究风湿病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治疗、护理、养生、康复、预后转归等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从2009年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学科团队紧紧围绕着学科建设的目标,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医疗机构制剂开发和学术辐射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本文将探析本院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1 学科建设注重吴氏学术思想和特色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长期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学术创新发展的源泉,是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2]。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渊源始于《黄帝内经》人体阳气理论,法自《伤寒论》三阴寒化证温阳扶正思想,传承发扬了郑钦安学说之精华,其核心是及其重视阳气在人体的作用,认为阳气乃人身立命之本,立法论治首重扶阳,扶阳学术思想广泛用于临床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疗效显著,特色明显,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扶阳学术流派。本学科建设以吴氏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为重点,结合本学科临床实际,围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痛风、骨关节炎3个优势病种,在吴氏学术思想文献研究、历代传承人学术思想及整理应用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吴氏学术思想,提炼临床常见风湿病的诊治原则及治疗大法:①温阳通络法治疗RA;②清热通络法治疗痛风急性期,健脾渗湿法治疗痛风间歇期;③益气养血法治疗骨关节炎。尤其在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温阳通络法治疗RA研究中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学科团队通过文献整理、流行病学调查、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等系列研究,围绕温阳通络法治疗RA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作用机制、疗效水平和安全性等开展科技攻关,较好地解决了从阳虚邪凑论治RA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安全性、创新制剂,及科学内涵等行业关注的难题,为RA患者提供临床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了中医药防治RA诊疗水平。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度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進步奖一等奖,弥补了云南中医界省级层面的科学技术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

影响力。

2 学科建设注重“中医痹病学与现代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中医药学科发展模式

中医痹病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且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这些疾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且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给中医痹病学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挑战。中医痹病的病因及机制多与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痹病学研究与现代生命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紧密结合,将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现代生物学运用到中医痹病学的研究中。本学科建设过程中,汲取现代生命科学先进技术,完善和建立中医痹病相关研究方法,主要有:①文献研究:依靠现代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和中医古今文献数据库,回顾梳理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历史渊源、临证经验、用药规律等,并建立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网站及数据库。②流行病学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痹病常见病种发病学规律和中医证候学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总结出中医学对其发病学、证候学认识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并建立相关数据库[3-4]。③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将个人经验、专家意见与当前最佳科学依据结合起来进行医疗决策,做出诊疗决定。学科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临床医疗,积极采用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临床研究结果,开展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本学科医疗服务质量及临床水平。④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揭示中医病症及疗效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学科建设过程中,已建立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和DBA小鼠胶原免胶原关节炎模型、高尿酸血症病理模型、炎症模型和疼痛模型,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及滑膜4个方面全面评价温阳散寒除湿法(蠲痹颗粒)治疗RA的主要药效学[5-6]。从调控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平衡角度,揭示温阳散寒除湿法通过调控Th17/Treg平衡介导抗RA的免疫学机制[7]。从桂枝温通经脉配伍温阳散寒中药对促炎细胞因子调控作用角度,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桂枝温通经脉配伍温阳散寒中药作用的靶基因,阐明了温阳通络法基本方君药(附片、桂枝配伍)能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及相关基因(IL-17B)的表达,揭示了附片、桂枝是温阳通络法治疗RA发挥疗效的关键药对[8]。基于尿酸盐转运蛋白(尿酸盐转运体)的调控作用角度揭示了健脾渗湿通过调控肾小管尿酸盐转运蛋白UAT、OAT3、URAT1的表达而发挥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作用,为健脾渗湿方治疗痛风提供了一定的

理论依据[9-10]。

3 学科建设注重“中医痹病临床诊疗与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有机结合”的医药结合的发展模式

医疗机构制剂(院内制剂),特别是中药制剂,是对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的高度概括,在继承传统、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学科建设应注重“中医痹病临床诊疗与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有机结合”的医药结合的发展模式。学科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云南省名中医吴佩衡及继承人吴生元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开发一系列针对中医痹证常见病院内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吴佩衡认为,“阳虚邪凑”是尪痹(RA)的关键病机。故临证当辨病损性质,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治本顾标,标本兼治,提出“温阳通络法”治疗尪痹,基于此理论,研制了治疗尪痹的系列专病制剂,如蠲痹颗粒、寒痹散、寒立消贴敷剂等,临床广泛用于尪痹的治疗,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丰富、完善、发展了中医防治尫痹方药理论。目前正在进行中药、天然药物6类新药的临床前评价。针对痛风急性期湿热蕴结证,采用清热活络法,研发痛风消痛颗粒、痛风贴。痛风间歇期脾虚湿阻证,应用健脾渗湿法,正在进行痛风宁颗粒院内制剂的开发。学科建设过程中,已研制和正在研制10余种特色制剂(蠲痹颗粒、痛风消颗粒、痛风清洗剂、痛风贴、痛风气雾剂、痛风宁颗粒、痛风栓、寒立消贴敷剂、寒痹散、热痹散等),形成了中医治疗为主,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系列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蠲痹颗粒、痛风贴)。

4 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条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学科建设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举措:①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选派团队骨干到国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和学历提升,引进高水平专职科研人员,人员结构和学历层次逐步完善,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学科建设周期内,学科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46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5项,科研项目实现质和量的飞跃。②围绕吴氏学术思想和中医痹证关键问题,通过在院内和云南中医学院(下转第73页)

(上接第57页)设立开放基金38项,一方面引入其他专业的人才参与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促进本院的人才培养,特别是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③院内制剂、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医院内广泛推广应用,扩大学术辐射力,显著提高基层医疗单位防治中医痹病诊治水平,增强了地州、市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了一批风湿病专科医生,先后使对口帮扶的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德宏州民族医院风湿病科成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远市中医院、勐海县中医院风湿病科成为第三批云南省重点专科,宁洱县中医医院风湿病科成为第四批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为我省中医风湿病诊疗水平的提升、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中医风湿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结 语

中医痹病学科建设以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为重点,注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把学科特色与学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走自身特色建设发展的道路,同时中医临床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最新研究理论和技术密切结合,阐述中医痹病病因病机的现代生物学特征,揭示中医治法的作用机制,加强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和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扩大了本学科的学术影响和辐射能力。

6 参考文献

[1]吴生元,彭江云.中医痹病学[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

[2]徐春波,郝威威,威顾晓,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4):296-298.

[3]彭江云,狄朋桃,李兆福.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发病学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0):857-859,868.

[4]彭江云,狄朋桃,方春凤,等.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15-17.

[5]万春平,李兆福,杨会军,等.蠲痹颗粒主要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16-18.

[6]万春平,彭江云,李玲玉,等.蠲痹颗粒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0):143-146.

[7]万春平,彭江云,李兆福,等.蠲痹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小鼠关节炎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材,2013,36(9):1505-1507.

[8]彭代平,汤小虎,颜永明.桂枝附子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36-1138.

[9]杨会军,彭江云,万春平,等.健脾渗湿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機制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1-4.

[10]杨会军,彭江云,李兆福,等.健脾渗湿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防治作用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19-22.

篇5:中医康复科简介

我院中医康复科成立于1998年,2015底升级改造,现拥有ZP-100DTVA中频电疗仪、KWD-8081脉冲针灸治疗仪、普瑞森中医体质辨识仪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科室现有3名工作人员,经验丰富,开展推拿。按摩。针灸。拔罐。中频电治疗。红外线治疗。牵引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采用中医结合方式对内。外。妇。儿。骨等可常见病。多发病,对脊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行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疗效确切。中医康复科住址病症:

1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关节炎。腰肌劳损等慢性病。多发病。

2急性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脑萎缩等导致中风。偏瘫等功能障碍。后遗症等

3骨折后功能活动受限.我院中医康复科将以全新的面貌热烈欢迎来院就诊的每一位患者,用专业的知识及技术对患者的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联系电话:黄医生

胡医生

篇6:中医保健科实践总结

一、组织实施,成立中医药健康指导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业务质量管理,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我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文化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和特色,为建设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基层指导科”中医健康教育工作认真按照本年度计划执行,为基层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及公共卫生服务部门进行中医健康教育讲座11场,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慢病患者进行义诊宣传16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在重要的国际卫生日组织医务人员走上街头进行义诊宣传共4次。

二、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中医健教组织机构建设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制定了“宜城市中医医院开展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及制定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加强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建设,配备了必要的设备,保证了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活动经费,为每位授课者安排了详细的讲座课程,每季度保证为社区居民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讲座1次,是健教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注重宣传,加强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基层指导科分别对全市乡、镇(社区)、村医务人员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培训,讲解老年人9种中医体质特征以及常见的临床表现、诊断,各种病态特征的情志调节、饮食调养及一些简单的饮食疗法。及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主要讲解儿童发育的中医生理、病理特征。以及其服务流程、服务记录表。教会各位掌握摩腹、捏脊两种推拿按摩方法,要求在为儿童服务时,要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另安排医务人员深入到街道、花园、小区为居民进行义诊及中医宣传活动,讲解如何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生活中的一些预防保健常识、防病治病的中医药方法,引导居民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免费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四、按季节特点开展中医健教活动

深入街道社区及学校为居民做宣传讲解,并发放传染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传单,做了中医药主题健康教育讲座,使大家了解传染病的特点、流行传播方式及中医预防措施等,并为小学及幼儿园熬制了预防传染病的中医大锅汤,为减少社区季节性疾病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宣教指导基层指导科针对全市老年人、妇女、儿童、慢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制定了中医预防、保健、康复措施,就不同个体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宣教。指导各级公共卫生部门及乡镇(社区)医务人员为所在辖区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体质辨识,指导其疾病的用药、家庭护理和生活方式、心理卫生保健知识,为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定期进行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联合街道、社区开展亚健康人群中医措施干预工作,开展运动功法、中医食疗健康讲座,亚健康人群管理工作专题培训,讲座、培训覆盖中心职工,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医务人员及大专院校保健人员。

篇7:中医产后康复科工作制度

一、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订本科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和诊疗操作常规,制订中医产后康复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等,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应用现代理疗、体疗和作业治疗的设施协同临床各科开展综合治疗,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三、开展各种物理诊断技术,协助临床各科进行疾病诊断,提高确诊率。

篇8:对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本科,中医学,师承教育

1956年, 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 设立本科中医学专业。54年来中医高等教育得以大力发展, 但“却没有出现名医辈出、学术争鸣的现象, 反而还出现了中医人才青黄不接, 后继无人的困境。”[1]成都中医学院1991年的一位毕业生2008年在一知名刊物发表文章, 说自己毕业后因不会看病而对中医失去了信心, 并且认为这是全班同学的共同感受, 因为“我们班真正意义上从事中医事业的人已寥寥无几了”。[2]

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困惑、症结和出路进行了思考, 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在教育模式上开始回归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只有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 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 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才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3]

1 高等中医院校对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的探索

1999年, 广西中医学院开办传统班;2005年, 福建中医学院开办本科生师承班、湖北中医学院成立中医教改实验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设立中医临床方向试点班;2007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学校中医学专业自主招生的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 开办了中医教改实验班;2009年, 安徽中医学院成立新安医学教改班。此外, 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还创办了“传统型中医”本硕连读班和七年制传统班。虽然名称各异, 但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强化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 突出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中医基本功的强化训练;注重名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 配备导师,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培养、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2 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的必要性

2.1 中医学的学科特点

中医是一种经验科学, 师承性质是由其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所决定的。“中医是我国几千年医学实践的系统总结”钱学森先生指出“中医是自然哲学”[4]。中医学渊源于古代文化, 其知识体系中有大量的缄默知识, 无法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来清晰地表达;“中医理论是唯象理论, 已经被几千年的生活实践所证明, 但却无法从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角度进行解释。”[4]“医者意也”, 中医学强调学习者的意会和顿悟。著名老中医邓铁涛的师承弟子邹旭曾撰文写道:“我在大学学习五年, 在医院临床工作了十五年, 我都没有入门。只是在跟师两年后, 我的中医才刚刚入门。”邓老的另一位师承弟子吴焕林所说:“跟师之后, 慢慢发现, 要想真正掌握中医, 必须要有潜移默化的体会。如果不跟着老师在临床看病, 这种潜移默化的体会是不会有的。对中医教育而言, 师傅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 而这恰恰是现在的中医教育体制里面最缺的一块。”[5]

传承性是中医学发展的鲜明特色之一, 同时, 也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传承的历史, 如新安医学的传承。

2.2 中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

“当代中医学者曾对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总结出以下几点规律:早期培养、大器完成的规律;师承为本, 博采众长的规律;文化底蕴, 通晓人文的规律;熟读经典, 指导临床的规律;长期临床, 坚持不懈的规律”。[6]聂海洋、胡秀武“在对2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调查中发现, 选择影响较大的受教育方式中, 院校教育占80%, 师承教育占85%。结合他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 他们的初学中医的形式95%是院校教育, 但是, 他们中85%都有过跟师经历”[7]“院校教育是当代新成长起来的名中医的主要受教育方式, 但师承教育依然是名医成才的重要途径。”[7]

2.3 当前高等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高等中医教育存在以下的不足:

2.3.1 规模化的教学培养, 忽视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导致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2.3.2 忽视了文化的传承, 淡化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名家经验的讲授, 导致学生知识面不广, 文化底蕴不足, 对中医缺乏感情;

2.3.3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理法方药为一体的有机整体, 而当前

“三段式”的培养模式, 割裂了中医学的整体性, 造成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脱节;

2.3.4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 灌输有余而引导不足。

2.4 本科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障碍分析

在高等中医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通过高考选拔的中医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学医动机和一定的中医基础, 存在着学习障碍。

2.4.1 专业思想不稳固。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不少本科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 或是由于就业形势的不理想使其对专业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或是由于中医与现代科技的反差而对中医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多种原因, 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表现为厌学或学习的被动应付。据安徽中医学院思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低年级的学生入校后曾经或正在感到迷茫, 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符合理想、很有兴趣”者仅有22.47%, 有9.63%的同学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不理想、不想学下去”。[8]

2.4.2 思维定势的障碍。

中学教育重视概念的严格性、原理的严密性和体系的条理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基本上形成了严密、精确的现代思维模式。学生的思维模式, 要由现代思维模式转移到思辨式的中医思维模式难度大。同时, 中医教材虽然已不用古汉语, 但是并未摆脱古文化形态的影响, 仍然表现出笼统、模糊的特点, 学生难以接受。

2.5 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的优点

2.5.1 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最大的优点在于树立了学生对中医的信心, 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深刻指出“中医教育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信心的危机。中医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能够解决学生的信心问题”。信心是中医入门的一个重要标志。[6]“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学生在随师侍诊过程中亲眼见到了中医的疗效, 对中医有了感性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 从而树立了对中医的信心。跟师的耳濡目染, 使学生提高了人文底蕴, 逐步形成医家德高的风范。

2.5.2 早临床、多临床, 以临证为本, 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

体, 使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在动态的临证过程中相互吻合而趋于一致的教育形式, 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完成对中医概念、理论的理解和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2.5.3 师承教育要求学生熟记汤头、药性, 认识中药、感知药味,

背诵经典著作, 强调在应诊中融汇贯通, 将学习基础理论和待诊见习同时进行, 从而为学生奠定了较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5.4 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师生关系融洽, 老师乐教, 学徒愿学。

笔者对福建中医药大学03级、04级、05级89名师承班学员进行了跟踪调查, 发现学生均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特长。总体就业率为97.75%, 其中考研继续深造45人, 占50.6%,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35人占39.3%, 从事其他行业9人占10.1%;师承班学员就业率、继续学习比率、专业对口率均高于普通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情况表明师承班学员更能适应中医临床工作。

3 对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的几点思考

“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的初步合格的中医师, 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笔者认为, 要实现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 就要建立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构建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重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选择。

教育的关键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选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9]

葛洪认为,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夫误学不如择师”、“又未遇明师而求要道, 未可得也” (《抱朴子·微旨》) , 要学到真实的本领, “决须好师, 师不足奉, 亦无由成也” (《抱朴子·勤求》) 。应遴选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医德医风高尚, 中医理论扎实, 临床疗效突出且具有鲜明中医特色, 愿意为中医人才培养事业作奉献的教师为导师。

在选择受教育者的问题上, 《黄帝内经》强调严格挑选学生, “非其人勿教, 非其真勿授, 是谓得道” (《素问·金匮真言论》) ;“得其人乃言, 非其人勿传” (《灵枢·官能》) ;“故用才取士, 推昵结友, 不可以不精择, 不可以不详试也” (《抱朴子·行品》) ;金元四大家提倡医生应具有普济群生的思想, 同时必须德才兼备, 这样才能够继承先世医学。王文娟、郭丽娃对北京近现代162位名老中医学医经历进行了考察, 发现“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是引导他们走进中医殿堂的一盏明灯;而立志又是促其努力学习中医的一个重要因素。”[10]继承祖国医学要博学而笃志 (闫德英, 2010)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本科中医学专业学生在招生时要严格挑选, 尤其要重视其对中医学的兴趣爱好、悟性、个人品质和文化底蕴的考察。同时应建立师生互敬互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3.2 建立与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3.2.1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在学生管理上,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指根据学校的统一组织, 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 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11]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使老师充分的了解所带学生的个性特征, 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提高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 对于解决目前本科中医学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专业思想不稳固、专业基础差等问题大有裨益;同时,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3.2.2 建立互动、开放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教学就其本质或主要内容而言, 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 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 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这两个“转化”。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 贵在引导, 要在转化, 妙在开窍。

“中医之道, 根在文化”。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曾说“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熟谙中医经典, 精通辨证论治。”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以传统文化课程为主, 尤其要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 适当学习西医课程。西医课程的学习会影响中医思维的形成, 这属于学习的负迁移现象。但不意味着不要开设西医课程。有学者提出了“纯中医”的观点。什么是“纯中医”?“就是能够通过准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完全用传统方法 (如中草药、针灸、拔火罐、按摩、推拿、心理疗法、气功、食疗等) 治好病的中医。换言之, 就是不需要依靠各种现代化的仪器检测, 不需要借助于西药, 能够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中医。”[12]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违背了中医的特点, 走了极端。中医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它“强调兼收并蓄, 摒弃门户主张, 要求学生对不同学说进行比较区别, 择善而从之, 汲取各家之长。”[4]钱学森先生在1980年提出中医现代化, 建议中医临床要吸收少量的西医指标。“双管齐下, 一方面辨证, 一方面用西医指标辨病。医生掌握双重依据, 处方会更为周到。应经过长期临床实践, 把西医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起来, 把西医指标充实到中医范式里去”。[4]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教务部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知识结构体系,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 打破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教师教学方式也需要转变, 针对学生的特点, 运用PBL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3 重视向民间中医学学习

邓铁涛教授在2003年香山科学会议上保守估计“全国有5万个民间的真正中医师”。具有特殊临床技巧或偏方的民间老中医同样是高水平的纯正中医, 他们基本依靠祖传的方式进行治疗, 完整地保留了中医的特色和精髓。本科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要注意向民间中医学习, 取百家之长, 增强师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波, 李斌, 林大勇.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10) :2183-2184.

[2]孙丰雪, 高华.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34 (1) :102-104.

[3]石孟琼, 卢训丛.构建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的新模式培育合格中医人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11) :173-174.

[4]杨学鹏, 张维波.用唯象理论促进中医现代化[N].中国中医药报, 2010-11-29 (3) .

[5]韩捷.师承教育——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0) :30-31.

[6]王小云, 许英, 秦莉花.师承教育-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4) :126-127.

[7]聂海洋, 胡秀武.中医师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9) :797-799.

[8]周黎.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9]杨天仁, 高宝忠.中医药教育思想探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9.

[10]王文娟, 郭丽娃.北京近现代百余位名老中医学医经历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J].北京中医药, 2009, 28 (9) :694-695.

[11]周志彬.中国私塾教育及其对中医教育的借鉴.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7 (1) :69-74.

篇9:中医美容科岗位职责

[关键词] 脾胃科;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6-02

1 中医护理工作现状

1.1 中医护理编制不够,《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评估细则》要求:病区实有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脾胃病区实际床位45张,护理人员12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给农民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住院人数大大超过了实际床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脾胃病人疗效慢,病情易反复,住院周期长,护士群体又具有特殊性,生育假长,县级医院服务对象大多来自农村,季节性患者增多,医院没有机动护理人员补充,造成某一时期,科室护士严重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内容,如电脑处理医嘱、计费、打印、发放一日清单、取药、催款、陪同患者完成各种检查等大量非专业护理工。护理人员时常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使她们体力下降,情绪不满,造成护理质量的下降。加上社会对护理人员的不尊重,使一些已成为护理骨干的护士调出和调离护理岗位,挫伤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极坏的影响。

1.2 护理人员中医药基础知识缺乏 中医护理是以整体护理观念和辩证施护为特色,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素养,護理人员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时间大于等于100学时,由于本科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护理学校,使中医护理管理体系西化,培训学时虽然达标,但大多流于形式,脾胃科低年资护士调整较快,缺乏专科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水平。实施中医护理特色尚有一定的难度。

1.3 中医特色护理实施较差 ①科内有些疾病还未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已制定的疾病护理常规无中医内容,有些疾病仍为西医名称,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未认真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技术考核层面,未与临床结合,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使用率低。③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尚未形成氛围,医院虽然有鼓励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制度,科内奖金与科室收入挂钩,却无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的鼓励措施。加上中医药人员对辩证使用中医护理技术项目的中医药知识缺乏,致使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医嘱较少或无医嘱,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

2 对 策

2.1 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训 加强科内护士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杜绝中医护理西化,另一方面落实好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制度,结合临床系统的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我科护士除了参加全院组织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中医护理学学习外,护士长每月进行中医理论培训两次,每次两学时,主要采用在干中学,边干边学的方法。如经常请本科医生结合具体病例讲辨证论治,护士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进行辩证施护,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启示我们通过全面观察病人的表情、语言、气息、神态、舌苔脉象的变化,了解病人肺腑的虚实和机体气血的盛衰,确定疾病属何种病症然后确定施护原则。请高年质、高学历的中医讲课,传授中医理论知识及诊治经验。有计划的选派科室骨干到省中医院脾胃科轮流进修学习,派护士长到柳州中医院脾胃专科考察,不断的提高中医护理管理,理论和操作水平。定期进行中医理论和技术操作的考核,并与科室的考核挂钩。多途径多方位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如通过电视广播、电子显示、黑板报、科普宣教,邀请上级医院知名教授坐诊等方式,来开展脾胃病的冬病夏治,开具中医护理相关医嘱,为临床中医护理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2 从病房设施方面突出中医特点

2.2.1 设有中医专柜。备有临床常用的丸、散、膏、丹、中药针剂、粉剂等,还有数种汤剂,以供急需。

2.2.2 设有中医治疗室。备有针灸用品,梅花花针、火罐、中药药物导入仪,推拿按摩仪,超生红外线等。针灸、火罐、按摩、耳针应用较多,针刺或指针按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能调理脾胃,改善腹胀,不思饮食等症状。艾灸、火罐用于腹部上、下、中脘、神阙、背部肝、胆、脾、肾、三焦等穴能改善脾胃患者的饮食状况。

2.2.3 备有煎药,热药的用物。

2.2.4 病区设有脾胃病宣传栏,讲解脾胃病预防、治疗、饮食调养,情志护理,中药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2.3 加大中医护理项目在临床的开展

2.3.1 不但完善和落实中医护理病历的书写,我们通过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结合本病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医护理病历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内容有病人的一般情况,发病节气、简要病情,辩证分析,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气象护理,护理技术预防措施。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48小时完成中医护理病历的书写。

2.3.2 对脾胃病人进行症型分析,开展辩证施护,脾胃病人需三分治,七分养,防重于治,为此我科实现责任制护理,从病人入院望、闻、问、切开始到续写,修改护理措施,直至出院,由同一名护士完成。

2.3.3 脾胃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语言、气息、神态、舌苔脉象的变化进行辩证施护,病人常因中阳不振,出现纳差、脘胀、嗳气、吞酸、乏力等症状,产生悲观情绪,多疑善虑,护士应多与患者谈心,告知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热、软、烂、香、辛、甘为主,少食多餐,忌生、冷、辛辣、刺激之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听音乐,下棋、打扑克、唱歌、做气功等,保持心情舒畅,对病人进行中药护理指导,情志护理指导,饮食调养指导,康复护理指导,运动保健护理指导,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

2.3.4 开展一些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包括:中药灌肠、中药汤饮、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外敷、中药喷雾、穴位注射、放血疗法、艾灸、推拿按摩、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褥疮护理等。

3 体 会

要在脾胃病房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只有深入学习脾胃病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严格遵守脾胃病饮食护理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辩证施护,将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落实到位,才能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动中医护理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康复理疗科中医主要特色疗法

1、针灸: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多种慢性病有很好疗效。适应症:颈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等各种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病变。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

常用穴位:头面为百会、风池、风府、印堂、迎香等;四肢取曲池、合谷、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风市、血海等;躯干部为关元、气海、肺俞、肝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等。

2、拔罐:常配合针灸及梅花针使用。适应症:风寒湿引起的各种病症。禁忌症:孕妇等。

4、梅花针:又名七星针、皮肤针 适应症:瘀血证。禁忌症:孕妇、皮损等。

5、火针: 适应症:寒湿证。

禁忌症:年老体弱、出血性疾病、内脏疾病、晕针者。取穴:风池、合谷、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6、水针:

适应症:针灸适宜的各种病症。

禁忌症:年老体弱、药物过敏、内脏疾病、晕针者。

方法:常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当归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等穴位注射。取穴:阿是穴、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悬钟等。

7、放血:

适应症:淤血引起的各种病症。禁忌症:妇女、出血性疾病、晕针。部位:在委中、阿是穴、血络或大椎穴。

8、耳针:

用法:用王不留行子胶布固定,每3-7天换一次。

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部位:双耳廓。常用穴位为颈椎、腰椎、肩、肾、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

白癜风表皮移植

该技术是通过负压吸疱将健康皮肤表皮里的黑色素细胞移植到已缺失黑色素细胞的白斑处,从而恢复白斑处皮肤色素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安全、高效、术后无疤痕、无需住院等优点,目前移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脱敏治疗:又称减敏治疗或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现有的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原理:根据免疫学封闭抗体及抗体竞争的理论,定期给病人注射特异性过敏原,随注射浓度不断增加,使身体中产生相应封闭性抗体,如机体再度接受外来特异性过敏原时,此类抗体即首先与之结合,与体内产生的致敏抗体发生竞争作用,以至于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从而达到脱敏的作用。

适应症:慢性荨麻疹、泛发性湿疹和皮炎、瘙痒症、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

微晶磨削:

治疗原理:是通过向治疗区域皮肤表面喷射高速循环的细小无菌晶粒,使衰老的皮肤角质细胞松动脱落,同时通过刺激皮肤产生创伤修复反应,达到促使皮肤生长层的吸氧与血液循环,促进其组织发育与胶原蛋白再生的目的。

适应症:痤疮疤痕及浅表疤痕、粗大毛孔、色斑和细小皱纹。

窄普中波紫外线光疗:

治疗原理:利用窄普中波紫外线具有促进皮肤黑素形成、增强皮肤的屏障作用、抑制皮肤免疫功能、诱导免疫活性物资的释放、引起皮肤红斑反应等生物学效应来达到改善或治愈皮肤病的目的。

适应症: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湿疹、异位性皮炎、玫瑰糠疹、斑秃、带状疱疹、慢性溃疡、毛囊炎、疖、痈、丹毒、掌跖脓疱病、手部接触性皮炎、冻疮等。

自血疗法:

治疗原理:实际上就是抽自己的静脉血在臀部或穴位作深部肌肉注射,它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可产生一种非特异性脱敏作用,具有促进白细胞吞噬、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常隔日1次或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慢性荨麻疹、白癜风、全身皮肤瘙痒症、泛发性湿疹和皮炎、过敏性紫瘢、某些大疱性疾病、银屑病、复发性疖肿和毛囊炎、青年痤疮等。

穴位注射:又称穴位封闭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对某些疑难皮肤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原理: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用相应的穴位和药物,并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效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荨麻疹、湿疹、皮炎、瘙痒症、玫瑰糠疹、斑秃、带状疱疹、白癜风、银屑病、扁平疣、黄褐斑、扁平苔癣等。

拔罐:

治疗原理:它是借助气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带状疱疹、疖、痈、荨麻疹等。

局部封闭疗法: 治疗原理:是将药物于病灶的基底部浸润注射或在病灶的周围作环状封闭,以达到消除神经系统不良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恢复组织正常功能活动等目的。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疥疮结节、增生性瘢痕等。

冷冻疗法:

治疗原理: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皮肤组织,使之发生坏死,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应症: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结节性痒疹、疥疮结节、血管瘤、老年疣、肥厚性扁平苔癣、基底细胞癌、鳞癌等。

红外线疗法:

治疗原理:利用红外线产生的温热作用,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促进炎症消散,加速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并有解痉及止痛的作用。

适应症: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疖、甲周炎、慢性炎症浸润、慢性溃疡、静脉炎、冻疮等。

微波治疗:

治疗原理:利用微波具有电磁场和光的双重特性作用于机体组织,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荡,从而产生蛋白 质变性、凝固、坏死,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力、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等生物学效应,具有治疗时不易出血、无烟雾、伤口愈合快等优点。

适应症:多种痔、疣、腋臭、血管瘤、带状疱疹、伤口愈合、宫颈糜烂、宫颈及外阴赘生物等。

激光疗法:

治疗原理:是利用电热破坏或去除病变皮肤组织。

上一篇:体育艺术21活动下一篇: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