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

2024-05-06

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共6篇)

篇1: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

我对院学生会主席的认识

我要竞选的职务是院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主席是院学生会的最高领导,直接对院学生会负责。院学生会主席应该做好每一的工作计划,制订每学期的工作安排。检查各部门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学生会工作。定期主持召开学生会主席团和全体会议,对各部工作进行评议。学期终给各部门做工作鉴定,进行工作考核。研究学生会的工作和发展方向。

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会主席,他应该要做好的工作有:

1、全面主持学生会日常工作,掌握各部门的运作情况

2、定期主持召开主席团会议、学生会全体干部会议

3、起草学生会、学期工作计划、活动规划及各种决议

4、围绕院团委以及学生会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重心,开展各项工作

5、充分行使学生会赋予的职权,对学生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6、负责协调各系学生分会以及各部门工作,监督、考核、反映各个系分会以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

7、做学生会好与院团委、各系学生分会以及各高校的沟通与联系,以便更好的开展团学工作

8、积极维护和代表学生的利益,沟通与院党委、各级部门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表达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工作展望

一、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

院学生会虽然是7个系部分会和13个部门联合组成的,但是他们不应该是独立的分支,应该是紧紧团结的集体,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但是一个团队没有凝聚力,那么这个团队就是不成熟的,不堪一击的。因此培养内部的凝聚力就尤为重要。培养凝聚力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我们所有人都有的共同目标。我们院学生会的目标就是:把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委员会建设成为与高水平相适应的优秀学生会组织。而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发展的基础,相互协作的基础,端正我们学生会成员的态度。把“态度决定一切,团结战胜一切”这句话牢记心中。

二、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完善制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委员会是在院党委和省学联的直接领导、院团委的指导下,依靠全院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将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我们应该推陈出新,把过去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完善,逐渐放弃过去以人管人的这种管理模式,创新一种制度,让制度管人,所有人都应该在制度的约束之下,没有特殊人群之分。这样才可以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勇于推陈出新。各个部门需要汲取成员们的新想法,增强学生会的创新意识,从而使部门工作有特色可循,有激情去做事。

三、体现作风,做出成绩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委员会的工作作风是:团结、勤奋、严谨、求是。我们要把这些作风体现在学生会的每一个成员上,去迎合学生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会的工作是由纪律性的,有方向性的,有总的导向性的。没有一个好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体现不出来的。三流的学生会是做活动,二流的学生会,是做服务;那么一流的学生会的学生会呢?一流的学生会就是应该做引领的。只有我们狠抓工作作风,我们才能力争上游,做一流的学生会,做出一份成绩,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为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

干部竞聘报名表

篇2: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

思考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2007-02-16 10:36:49

近年来,金融违法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成为金融系统和检察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围绕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问题谈些认识和思考。

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案发走势和特点

应当看到,这几年经过全省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与各级检察机关通力协作,不断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和认真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地遏制了

金融案件的高发势头。总的来说,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走势出现“两个波浪式”: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数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在金融案件中的所占比重又呈波浪式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下,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处于欲张又缩的状态,较之金融其他犯罪更具有顽固性,预防职务犯罪既是金融系统查处和防范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也是任重道远的法制任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在近几年立案查处的金融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反映了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犯掠夺钱财的贪婪性。

2、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性严重。随着涉案金额上百万、上千万案件增多,造成银行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不仅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响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3、单位负责人涉案比例上升,并向高级管理人员蔓延。从近年情况看,呈现出上升并向处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蔓延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窝案发生。随着金融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手段单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从而使内外串通勾结和内部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一些串窝案的发生。

5、案犯年龄结构呈下降趋势,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在原先普遍采取收储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等传统犯罪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或利用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违

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将公款挪用等。这些新的犯罪手法诡秘,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增大了查处和防范工作的难度。

6、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金融系统的支行(公司)及分理处、储蓄所和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其中直接与资金货币打交道的操作岗位,往往是金融职务犯罪的诱因。基层金融机构不仅发案率高,而且还常常发生携款潜逃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

二、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是从事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容易诱发与金钱相关的职务犯罪。从总的情况分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都是利用职务便利而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

具体说来,既有其外部的条件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所致,是诸多因素和问题的综合作用之结果。当前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价值目标。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也必然产生一种异化,这就是对利益特别是对不正当物质利益的追逐,随之而来的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切实际的消费观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在侵蚀和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由于金融行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经济环境使金融业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矛盾焦点,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资金,千方百计拉拢腐蚀金融干部职工。而在金融队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

消极腐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2、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从金融行业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有直接关系。由于管理上存有许多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是一些金融机构之所以发生案件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有的机构不认真执行双人临柜、双人管库、离岗交接登记制度,业务工作流程缺乏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以人手少为由,一人多岗、一人临岗、相互替岗和脱岗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内部存在储蓄、出纳、会计、信贷等部门的印鉴、凭证、票据等保管不严,对过期作

废的重要凭证不及时清理,随意摆放。有的不按规定管理电脑和计算机方面”>计算机,不严格执行电脑和计算机方面”>计算机操作规程,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诱发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还有的不认真执行“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造成信贷业务违规操作,甚至出现以贷谋利和诱发受贿等案件。

3、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督不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和金融业逐步迈向商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金融经营体系和监管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从而使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的业务监管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忽视对某些权力的监督,造成整体控制上的失衡。有的机构开拓发展业务,管理相对滞后,在新业务不断推出、基础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内控管理和制约机制建设跟不上,造成乘隙作案增多。有的机构用人

制度改变后,出现了临时工、聘用工和正式工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情况,而对职责权利关系却未作相应调整,这就使所谓“临时(聘用)工不敢监督正式工,新职工不敢监督老职工,一般职工不敢监督处、所负责人”的现象十分突出,相互间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特别是基层“一把手”掌管权过大,使得其中有犯罪意识的人作案轻而易举,很容易得逞。

4、在防范和查处上存有偏差,“两手抓”不够落实。近几年来,浙江省依靠沿海有利条件,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的推动下,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从而也使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这种状况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迫于客观形势和竞争的压力,思想上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疏于道德风险防范,使得内部思想建设相对薄弱,防案意识淡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突出。还有的金融机构对查处案件的处罚规定大多

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加之下属单位领导存有“三怕”:怕单位信誉受损,怕集体奖金被减,怕个人发展受挫。于是对发生的案件能瞒则瞒,查处能轻则轻,不愿深查严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以辞退当事人一走了之。这就明显降低了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客观上助长了图谋不轨之人的犯罪作案心理。

5、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埋下道德风险隐患。由于前几年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金融系统招收了不少人员。有的机构在招聘选人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轻德、重业务轻思想政治表现的倾向,有的为了解决就业,照顾性地招收了本系统干部职工的家属,这就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员也进入金融队伍。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很容易在金钱的诱惑下实施犯罪。由于用人把关不严,也为一些人逃避纪律和法律的惩治提供方便,有的单位对一些“带病”跳槽的人往往顺水推舟,推

送出去了事,致使这些人的“病根”未除,在金融队伍中埋下了道德风险隐患。还有的机构用人失策,对选调进来的人员重使用、轻管理,只看重业务工作能力,不顾及思想品行和作风表现,甚至对有的业务做得比较大的人员偏信过宠、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这些人借机实施犯罪也就成为可能。

三、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措施

既然职务犯罪是社会诸多矛盾和因素的综合反映,既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预防之策必须是紧密联系金融行业的实际,实施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防范对策措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必须在金融领域里加强对全体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以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保持金融队伍的健康肌体。应该看到,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教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抑制不良的犯罪意识和动机产生,从而在思想防线上形成遏制和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屏障。因此,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一传统的政治优势,着力抓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弘扬“三铁”精神,切实提高金融队伍素质。要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这不仅在于领导干部的行为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还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需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反腐蚀能力,以防自身变质或被不法分子拖下水。要不断结合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既要抓对人心有震撼力的警示教育,也要抓日常中的和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控制金融行为的有效机制。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套完善、有序的金融行为运行机制,这既是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化解和防范因金融体制“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金融犯罪的强有力措施。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金融调控监督体系和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推进金融法制化、市场化进程,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作为金融调控监督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合规的宏观控制机制,同时要切实履行好金融监管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营运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经营,杜绝以不正当手段竞争,从而避免不法分子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自担风险能力,实行审贷分离、授权授信制度

等决策监督,以增强抵御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能力,防范由此而产生的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健全内控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健全内控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只有下大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形成监督制约的良好运行机制。为此,一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从市场经济体制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系统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

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重点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等易发生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稽核检查方法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功效。要建立和落实检查责任制,对于未认真检查而发生问题的,同样要严肃追究检查者的责任。

(四)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由于金融业是整天与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履责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进人用人关,以保证金融队伍具有相对的纯洁性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把好进人用人关,总的原则要求应是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聘)用,保证质量。对不符合选人标准的,都应拒绝录(聘)用,不能降低标准,尤其是因职务犯罪或严重违规违纪而被清理出金融队伍的人员,其他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录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

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定期交流、强行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不应“亡羊补牢”;发现在金融队伍中有赌博、嫖娼、吸毒行为的,要按规定坚决清理出金融队伍,不能“养虎遗患”。

(五)加强领导和协作,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惩治腐败,打击职务犯罪,既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也是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首先,各金融机构党委(组)要加强领导,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纠正“一手硬一手软”问题,把反腐治贪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健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职权,使他们切实担负起监督、检查职责。要针对职务犯罪随着金融业务发展而范围扩大、方式手段翻新的特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

篇3: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

调查时间:2009年6月——2009年9月

调查对象:高校在读大学生

调查人: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研究”

课题组成员:肖丽珊、杨洁、何庆懿、余文斌

调查方法: (1) 实地调查法, 将问卷和采访的形式相结合共印发了200份问卷; (2) 文献分析法, 收集梳理学界关于“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主体年轻化”及“大学生职务违规行为”的各种理论观点。

1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数理分类、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在大学生职务违规行为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 在校大学生对职务违规行为的认识不清, 意识薄弱。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有近80%的被调查者为学生干部或者曾担任学生干部, 且有近50%的被调查者反映其身边的学生干部有利用职务便利违规的行为。但是, 在我们问及有关大家对待上述现象的态度问题时: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 只要没有产生严重后果, 则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另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 上述现象是人之常情。

可见, 在校大学生未能对学生的职务违规行为引起重视, 甚至将其和“人之常情”予以等同。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及品格成长完善的阶段, 若没有在关键时期对大学生予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 则很大程度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

(2) 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违法性认识, 但对大学生职务违规行为与职务犯罪之间的联系问题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职务犯罪与大学生职务违规这两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孤立的, 但从联系的角度看, 这两种行为在本质上有相似性, 两类行为主体在成长阶段上具有继承性, 这种关联度不可忽视。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被调查者对公职人员的渎职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违法性认识, 认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的违法行为对社会产生着恶劣影响。相比职务犯罪的违法性, 学生干部的职务违规行为似乎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在问卷中, 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职务违规行为与进入社会后的职务犯罪行为有一定联系, 并且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有延续性, 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有因果性, 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有偶然性。

通过调查分析, 学生干部的职务违规行为有着隐蔽性和小团体性, 其影响的范围存在局限性, 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利用职务之便型, 利用担任学生干部或部门学生助理的职务之便, 为自己或他人牟取不当利益;二是滥用职权型, 利用各个学生机构、凭借自身的特殊地位, 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中滥用权力, 损害同学和集体利益;三是渎职型, 行为功利, 工作推诿, 不履行学生干部管理职责;四是官僚型, 围绕学生干部职务大搞不正之风, 拉票贿选, 为小团体谋取不公平利益。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时期的违规行为不被禁止, 导致职务犯罪, 是一个私欲不断膨胀的过程, 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违规行为已成习惯, 产生惯性, 导致职务犯罪, 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腐败风气滋生助长了学生干部职务违规, 使廉政观念受到消极影响导致职务犯罪。

2 职务犯罪与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的关系

2.1 职务犯罪与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的区别

(1) 主体方面:职务犯罪的主体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 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而学生干部职务违规, 其主体为大学生群体中担任某种职务且享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学生干部。

(2) 客体方面:职务犯罪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学生干部职务违规侵害的是学校的管理秩序以及学生的公平利益。相比职务犯罪的物质性、经济性, 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多体现在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项上。职务犯罪和大学生职务违规, 一个是犯罪行为, 一个是违规行为, 二者有本质区别, 这也是后者在人们心里不足以引起重视的直接原因。

(3) 客观方面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 二是滥用职权, 三是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也表现在利用职务之便为私谋利或为小团体谋利, 其社会危害性远不及职务犯罪, 但是在学校范围内产生恶劣影响,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高校学生管理氛围, 并且直接损害到学生自身的利益, 和谐民主的校园管理秩序被破坏。

2.2 职务犯罪与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的联系

(1) 主体均具有特殊性。职务犯罪指的是有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滥用职权、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触犯刑法应受到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与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相比, 二者均存在主体的特殊性, 即具有一定职务身份, 拥有某种具体权力, 并且有行使该权力的合理依据。此外, 二者在主体的成长阶段上具有继承性。

(2) 两者主观方面具有意识的延续性。利用职务违规行为获得利益后, 学生必将职务违规行为作为获得利益的工具, 并迅速通过职务便利得到好处, 助长贪欲, 使其规则意识逐渐淡漠, 其个人私欲不断膨胀。进入社会后, 大学阶段养成的错误意识必定会影响其职业行为, 愈演愈烈, 导致其从职务违规向职务犯罪偏离, 最终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

(3) 客观方面均表现在利用职务之便。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与其职务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学生干部职务违规, 是指高校中具有一定学生职务的大学生故意实施的与其职务密切联系的违反校纪校规、破坏高校管理秩序的各种违规行为。两者客观方面的表现都与其职务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4) 行为人的行为都违背了实现职务权能所需的正当性要求。所谓“犯罪”“违规”都是指行为超出了一定限定, 大到触犯国家法律, 小到违反他人规定。无论是职务犯罪还是学生干部职务违规, 其身负的职责都有明确规定和制约, 一旦违反, 则不能保证其职务权能的实现, 必然不符合实现职务权能所需的正当性要求。

3 高校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的对策研究

3.1 高校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的成因

(1) 主观原因:第一, 目前高校学生纪律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对校纪校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第二, 学生干部自身意志不坚定, 容易被利益所诱惑;第三, 学生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处事作风不严谨, 让违纪获利的小火苗有机可乘;第四, 一些学生功利心严重, 个人私欲强烈。

(2) 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迅速, 社会中腐败风气也日益加重。近年来青年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有金额数目巨大、犯罪分子文化程度高、手段高技能的特点。不良的社会风气, 大学廉政教育的忽视, 使得校园也开始弥漫腐败之风, 加之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监督机制, 职务违规现象日益增加。

3.2 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的治理对策

(1) 开设廉洁教育课程。廉洁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从教育着手, 从思想着手, 我国大学教育中可以加入廉洁文化的元素, 将廉洁文化教育放入大学公共课程中, 从基础教育上预防学生的价值观偏离, 通过团校干部培训、党校培训对学生干部进行正确的廉政意识的引导, 营造廉洁的校园氛围, 建立廉洁的校园文化, 树立廉洁的道德标准。

(2)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首先, 完善学生干部的任免及评优制度, 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 将廉洁考察纳入组织发展、干部遴选及考评、推优的各个环节中。其次,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将学生干部的职权范围进行详细的规定, 并设立监督机构, 在校园中营造民主公开的相互监督的氛围。第三, 加大惩罚力度, 将职务违规行为列入校纪校规的惩罚事由中, 对职务违规行为在处分种类的设置上突出处分的教育及指导功能。

课题组成员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 了解大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的成因, 规制大学生学生干部的职务违规行为, 帮助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剖析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与职务犯罪行为关系的同时, 揭示其危害性, 在大学生成为未来的职务人之前,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职业操守, 培养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廉政观念。

参考文献

篇4: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

一、 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案发走势和特点

总的来说,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走势出现“两个波浪式”: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数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在金融案件中所占比重又呈波浪式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下,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处于欲张又缩的状态,较之金融其他犯罪更具有顽固性。预防职务犯罪既是金融系统查处和防范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也是任重道远的法制任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巨大。上百万、上千万案件增多,造成银行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不仅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响和破坏,更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2. 单位负责人涉案比例上升,并有向处级以上高级管理人员蔓延的趋势。

3. 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窝案发生。随着金融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手段单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从而使内外串通勾结和内部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一些串窝案的发生。

4. 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在原先普遍采取收储不入账、偷支储户存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等传统犯罪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或利用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违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将公款挪用等。这些新的犯罪手法诡秘,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增大了查处和防范工作的难度。

5. 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金融系统的支行(公司)及分理处、储蓄所和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其中直接与资金货币打交道的操作岗位,往往是金融职务犯罪的诱因。基层金融机构不仅发案率高,而且还常常发生携款潜逃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

二、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是从事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容易诱发与金钱相关的职务犯罪。从总的情况分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都是利用职务便利而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其外部的条件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所致。当前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由于金融行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经济环境使金融业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矛盾焦点,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资金,千方百计拉拢腐蚀金融干部职工。如果再遇到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就很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从而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2.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但“十案九违规”,由于管理执行上的松弛,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从而成为金融机构发生案件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比如:有的机构不认真执行双人临柜、双人管库、离岗交接登记制度,业务工作流程缺乏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以人手少为由,一人多岗、一人临岗、相互替岗或脱岗等都使管理在执行上没有约束力。还有的内部储蓄、出纳、会计、信贷等部门对印鉴、凭证、票据等保管不严,对过期作废的重要凭证不及时清理,随意摆放;有的不按规定管理计算机,不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程,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等,这些都给了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诱发其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另外,还有的不认真执行“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造成信贷业务违规操作,甚至出现以贷谋利和诱发受贿等案件。

3. 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督不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和金融业逐步迈向商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金融经营体系和监管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从而使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的业务监管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忽视对某些权力的监督,造成整体控制上的失衡。有的机构开拓发展业务,管理相对滞后,在新业务不断推出、基础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内控管理和制约机制建设跟不上,造成乘隙作案增多。有的机构用人制度改变后,出现了临时工、聘用工和正式工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情况,而对职责权利关系却未作相应调整,这就使所谓“临时(聘用)工不敢监督正式工,新职工不敢监督老职工,一般职工不敢监督处、所负责人”的现象十分突出,相互间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特别是基层“一把手”掌管权过大,使得其中有犯罪意识的人作案轻而易举,很容易得逞。

4. 在防范和查处上存有偏差,“两手抓”不够落实。近几年来,浙江省依靠沿海有利条件,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的推动下,经济發展较为迅速,从而也使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这种状况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迫于客观形势和竞争的压力,思想上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疏于道德风险防范,使得内部思想建设相对薄弱,防案意识淡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突出。还有的金融机构对查处案件的处罚规定大多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加之下属单位领导存有“三怕”:怕单位信誉受损,怕集体奖金被扣减,怕个人发展受挫。于是对发生的案件能瞒则瞒,查处能轻则轻,不愿深查严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将当事人一辞了之。这就明显降低了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客观上助长了图谋不轨之人的犯罪作案心理。

5. 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埋下道德风险隐患。由于前几年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金融系统招收了不少人员。有的机构在招聘选人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轻德、重业务轻思想政治表现的倾向,有的为了解决就业,照顾性地招收了本系统干部职工的家属,这就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员也进入金融队伍。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很容易在金钱的诱惑下实施犯罪。由于用人把关不严,也为一些人逃避纪律和法律的惩治提供方便,有的单位对一些“带病”跳槽的人往往顺水推舟,推送出去了事,致使这些人的“病根”未除,在金融队伍中埋下了道德风险隐患。还有的机构用人失策,对选调进来的人员重使用、轻管理,只看重业务工作能力,不顾及思想品行和作风表现,甚至对有的业务做得比较大的人员偏信过宠、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这些人借机实施犯罪也就成为可能。

nlc202309032131

三、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防范对策措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教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抑制不良的犯罪意识和动机产生,从而在思想防线上形成遏制和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屏障。因此,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一传统的政治优势,着力抓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弘扬“三铁”精神,切实提高金融队伍素质。要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这不仅在于领导干部的行为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还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需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反腐蚀能力,以防自身变质或被不法分子拖下水。要不断结合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既要抓对人心有震撼力的警示教育,也要抓日常和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控制金融行为的有效机制。深化和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建立一套完善、有序的金融行为运行机制,这既是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化解和防范因金融体制“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金融犯罪的强有力措施。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金融调控监督体系和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推进金融法制化、市场化进程,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作为金融调控监督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合规的宏观控制机制,同时要切实履行好金融监管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营运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经营,杜绝以不正当手段竞争,从而避免不法分子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自担风险能力,实行审贷分离、授权授信制度等决策监督,以增强抵御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能力,防范由此而产生的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健全内控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健全内控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只有下大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形成监督制约的良好运行机制。为此,一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从市场经济体制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系统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重点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等易发生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稽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功效。要建立和落实检查责任制,对于未认真检查而发生问题的,同样要严肃追究检查者的责任。

(四)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由于金融业是整天与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履责能力。把好进人用人关,总的原则要求应是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聘)用,保证质量。对不符合选人标准的,都应拒绝录(聘)用,不能降低标准,尤其是因职务犯罪或严重违规违纪而被清理出金融队伍的人员,其他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录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定期交流、强行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不应“亡羊补牢”;发现在金融队伍中有赌博、嫖娼、吸毒行为的,要按规定坚决清理出金融队伍,不能“养虎遗患”。

(五)加强领导和协作,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惩治腐败,打击职务犯罪,既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也是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首先,各金融机构党委(组)要加强领导,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纠正“一手硬一手软”问题,把反腐治贪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健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职权,使他们切实担负起监督、检查职责。要针对职务犯罪随着金融业务发展而范围扩大、方式手段翻新的特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增强预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其次,要加强与各级检察机关的联系和协作,建立健全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排除社会上各种干预和影响,形成协同作战的整体合力,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使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再次,要加大对携款潜逃案件的专项治理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搞好抓捕追赃工作,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努力挽回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作者单位:中央金融纪工委、监察局驻浙特派办)

编辑:凌燕 eling007@126.com

篇5:对学生干部职务的认识

近年来,金融违法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成为金融系统和检察机关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围绕预防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系统职务犯罪问题谈些认识和思考。

一、当前农发行职务犯罪的特点

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现阶段,专司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之职,业务政策性突出,相对其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职务犯罪案件总体较少,以我市农发行为例,成立七年来,未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但是,作为银行,农发行系统与其它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仍不容忽视,并具有较强的行业性职务犯罪特点:

1、从犯罪类型来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员工每天直接面对着金钱的考验。近两年资料统计,农发行系统的贪污、挪用、贿赂案件占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47%,其中贪污案占涉案金额的0.9%、挪用案件占涉案金额的10.2%、贿赂案件占涉案金额的0.3%。这三类案件都是以获取钱财为目的,反映出职务犯罪案犯掠夺钱财的贪婪性。

2、从犯罪人员来看,单位负责人与基层操作岗位人员比较多,特别是信贷财会一线人员。如1999年统计资料表明,农发行系统职务犯罪带“长”字的领导干部占涉案人员的59.67%,信贷财会人员犯罪案件占案件总数的43%,其中:信贷岗位占案件总数的28%、会计出纳岗位案件占总数的13%。单位负责人及信贷财会人员身处重要岗位,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财务、信贷、人事权力,具有利用职务进行违法违纪的客观条件。

3、从犯罪方式来看,内外勾结和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窝案发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主要表现为内部人员与开户企业人员串通勾结和内部员工合伙作案贪污、骗贷现象,导致一些串窝案的发生。

4、从涉案金额来看,金额巨大,性质恶劣。作案者抱着“我拿青春赌明天,富贵险中求”的心态,不惜以身试法,作案金额数十万、上百万案件不少,造成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农发行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是从事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容易诱发与金钱相关的职务犯罪。农发行系统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都是利用职务便利而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分析其产生原因,案犯想犯罪、能犯罪、敢犯罪,主要是受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员工队伍素质、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力等因素影响。

1、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个人主观有犯罪意向。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价值目标。但随之而来异化的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切实际的消费观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同样侵蚀和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如湖南省涟源市农发行出纳员黄振鹏贪污22万元,犯案时年仅25岁,个人生活放纵,花钱大手大脚,向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

2、被不法分子拉拢腐蚀,放弃原则,走向犯罪道路。由于金融行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经济环境使金融业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矛盾焦点,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资金,千方百计拉拢腐蚀金融干部职工。而在金融队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如青海省农发行海西州分行营业部记帐员张汉杰挪用公款20万元给他人经商一案就是一例。张汉杰平时在社会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哥们义气严重,当社会不法分子提出“你是银行的,帮助我搞点贷款”时,张开始还感到为难,但在“到时不会亏待你”的利益诱惑下,挪用公款。

3、信贷财会岗位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导致一线职务犯罪案增多。为适应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需要,基层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实行信贷员包所管库责任制,信贷人员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对其个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信贷人员在收购旺季每日必须深入基层所库核打码单,收购淡季每隔3至5天到收储企业进行一次信贷检查,而且一般情况都是单个独立地开展工作,行使信贷监督权。他们自身素质如何,不仅对信贷管理质量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农发行整体形象关系极大。应该说,基层行信贷人员中绝大多数思想觉悟较高,能严格要求自己,但也有少数人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对一些违规情况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接受企业吃请,收受企业礼物,导致信贷资金流失。如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农发行信贷员王忠科、杨永样与企业会计勾结,以“购粮贷款”名义申请贷款20万元后挪用。

篇6:对干部考核的认识与建议

人武部主官是省军区部队建设的骨干和中坚,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攻手”。人武部主官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省军区部队全面建设的质量和层次。近年来,总政先后出台了在作战部队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副团职干部的《通知》和建立指挥军官考评体系的《措施》,军区实施了党委委员实名推荐正军职后备干部的《办法》,各基层部队也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使干部考核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规范,在推进部队建设正规化和干部队伍整体建设上有了重大进步。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以静态的考核标准衡量动态的干部表现、以统一的考核标准衡量千差万别的考核对象,本身就难免有疏漏偏差,特别是对照习主席关于军队干部选用政策、选拔标准、风气建设和选拔渠道的重要论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比如,一是考核标准失之于“单”。不论职级、不论岗位、不论专业、不论需求,考核标准一般都为“德、能、勤、绩、体”,过于笼统和原则,既缺少明确尺度,又不能很好体现出人才特点、岗位需求和职级差别,考核出来的干部趋于“千人一面”,使创新人才、突出人才、专项人才的发-1-

展受到制约。二是考核内容失之于“散”。总政指挥军官考评体系中,均把通用参谋军官考评、军区和集团军机关参谋军官、师团以下机关参谋军官考核的五项内容细化为14分项,36个具体项目,虽然形式上为考核提供了具体抓手,但在具体工作中导致了“繁琐主义”,民主测评时项目繁多,使得不少参与人员一个标准填下来,考评时也因为业务量过于繁重,不少具体项目的考评流于形式。三是考核形式失之于“简”。实际考核工作中,往往偏重于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几个具体的步骤和形式,根据干部的岗位职责和考核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调整不够,从而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掌握以及最终评价比较浮浅,缺乏深度和准确性。四是考核渠道失之于“窄”。从目前人武部主官考核的现实情况看,干部部门是考核工作的主体,既是考核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而宣传、纪检以及相关基层组织参与不够,仅靠干部部门完成对一个单位每个干部全面考核,既从人员力量上难以保证,又不利于实施有效监督,从而最终影响考核质量和效果。五是考核时段失之于“短”。就是比较重视任前考核和考核,而忽视了日常考核,不能定期或结合重大任务完成客观反映干部的现实表现,使年底或任前按指挥军官考评体系对干部进行考核时,实绩分析缺少事实或数据支撑,过多的凭印象、凭记忆,结果难免会出现评价结果受干部的近期工作成绩影响较大的“近因效应”,以及受某一方面或单项活动表现影响较大的“晕轮效应”,从而导致确定考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现役军官法》、《军官职务任免条例》和军委、总部有关政策规定,为全面深入地考核干部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在工作实践中也探索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从基层部队干部考核工作实际看,我们感到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前些年,总政下发了关于在全军作战部队实行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副团职领导干部的《通知》,之后又出台了指挥军官考评《纲要》和参谋军官考评《细则》,对部分职级和类别干部的考核做了成效明显的探索创新,特别是考核与考试相结合考评干部的办法,以民主测评重点考公论考品德,以考试形式重点了解专业素质和知识积累,以考核方式重点了解工作政绩和实际能力,并针对不同情况赋予考核与考试不同的权重,这种形式使党委选拔任用干部依据更真实、更客观,减少了主观因素和各种干扰,提高了党委用人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在干部队伍中树起了重素养、重实干、重公论的良好导向,下一步应在总结经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在干部考核中全面推开。二是要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标准。就是要使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在避免繁琐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内容

和标准的制定要把握住五点:一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人武部所履行职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二要有全面性。考核内容要涉及政治理论、军事专业、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等方方面面,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局,三要突出重点。既要根据人武部岗位特点,选择那些针对性综合性强指标,同时还要突出工作中的难点弱项问题。四要有合理性,指标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必须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并能拉开一定层级。五要有可操作性。凡是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做出定性要求,使考核指标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平时考核可以为定期考核积累材料、提供情况,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干部。因此,要拉长考核时段,全时域、全过程对精神状态、现实表现、实际能力和工作政绩进行考评,使当前的干部任前考核和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为此,一方面要注重形成经常性考核机制,一个工作阶段或一项大的任务完成后,组织要及时讲评点评,干部个人也要进行自评,可以要干部表现登记卡的形式,由干部个人按德、能、勤、绩、体等内容如实填写,每季度末由单位主官审核并填写意见,之后并存档,作为年终总结和定期考核的依据。另一方面,干部部门也要从定期考核的模式中走出来,平时要定期分头深入基层,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群众评价和实际能力,执行重大任

上一篇:应该怎样做的教案下一篇:油气储运工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