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2024-04-13

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共9篇)

篇1: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差额计税和开票口径的思考

一、从计税方法谈起

一般计税方法下,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通过这个传导机制,实现了税额在不同纳税主体的层层传递和穿透,上家的销项税额,就是下家的进项税额,下家的销项税额,就是下下家的进项税额,如此反复,直至末端消费者。

末端消费者购进商品或服务的用途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为了流通获利,其承担的进项税额由于没有销项税额而沉淀为消费成本,末端消费者承担了价值链上的所有税负,增值税在国外也被称为「对消费课税」(Tax on Consumption)。

简易计税方法下,纳税人本身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下游纳税人选用一般计税方法的,不可以就其承担的应纳税额进行抵扣。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纳税人是「不完全的末端消费者」。现行差额计税的规定与计税方法是息息相关的,有的差额计税是专用于一般计税方法,有的是专用简易计税方法,还有的是可以兼用于两种不同计税方法。

二、差额计税和开票口径

(一)一般计税方法

既然一般计税方法下应纳税额的计算,已经蕴含了差额因素,现行政策为什么还有大量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差额计税规定呢?

这主要是因为全面推开增值税尚处试点阶段,税制尚不完善所致,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领域中还有部分不征税项目,而这些不征税项目一旦参与到一般计税链条,作为购买方的下家,将面临无进项税额可供抵扣的困境,在其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其收益水平。

如,房开企业销售房开项目,其支付的土地成本及拆迁补偿费用属于不征税项目;纳税人提供经纪代理服务,其支付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不征税项目。为了体现公平,现行政策允许这些不征税项目对应的价款在纳税人的销售额中扣除。

理论上讲,上家不征税,下家不承担税款,下家就不能全额开专票,因此纳税人提供经纪代理服务,其支付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开具专票。

但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现行政策给了特殊规定,允许房开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可以差额计税,全额开具专票。

二是,现行政策出于种种考虑,对某些征税项目进项税额的抵扣做了限制,如36号文第27条规定,纳税人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尽管以上规定大多数属于个人消费项目,限制抵扣也是国际惯例,其目的是为了彻底体现增值税对末端消费课税的特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纳税人购进这些服务并不是直接用于消费,而是用于生产经营,它们仍然处于流通环节,不让抵扣进项税额,有违公平原则。

比如,一般纳税人提供客运场站服务,它的收入既包括收取的替旅客支付的客运费,又包括自身的服务费,它向承运方支付的客运费,属于旅客运输服务,不得抵扣税额。因此政策规定,在确定销售额时,可将此部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费用扣除。换句话讲,不是「抵税额」,而是「抵销售额」。

旅游公司提供旅游服务,支付的餐饮费、交通费等,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支付的利息等,允许差额扣除销售额,都是同样的道理。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下家选用差额确定销售额,在对外开具发票时,差额部分理论上讲仍然不得开具专票,否则,将会使27条的规定形同虚设,比如纳税人可以通过旅游公司订票,获得旅游服务专票,变相抵扣税额。

但是,对于融资租赁服务,现行政策有有特殊规定,尽管它在计税时,可以差额扣除对外支付的利息,但现行政策并没有对其开票口径有所限制,也就是融资租赁服务是可以全额开票的。

三是,为了征管的方便,直接将转让金融商品的销售额定义为买卖价差,以买卖价差作为计算销项税额的依据,不涉及进项税额,自然不涉及抵扣,不允许开具专票。

(二)简易计税方法

简易计税方法,差额计税的情形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扣除项目与被扣除项目属于同一税目,为穿透计税链条而作的规定,如建筑服务可以扣除分包款,物业管理服务转售自来水可以扣除对外支付的自来水费,转让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可以扣除原价或作价等。

此类业务在简易计税链条上,销售额是逐家扣除,税额是逐家缴纳,转入一般计税链条后,购买方可以扣除的理应是税额的累计数,因此,此类业务均可全额开具专票。二是,与一般计税方法相似,扣除项目属于非征税项目,如劳务派遣、安全保护等服务,支付的员工工资、福利等,计税时差额扣除,但不得全额开具专票。

发票开具方式

无论何种情形,如果购买方只要普通发票,纳税人都可以差额计税,全额开具一张普通发票。

如果购买方需要专用发票的,对上文提到的可以全额开具专票的情形,纳税人可以差额计税,全额开具一张专用发票。

对于上文提到的不得全额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形,开票方式有不同规定和观点,列举如下:

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发文日期:2016年4月19日)第四条第(二)款: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适用差额征税办法缴纳增值税,且不得全额开具增值税发票的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通过新系统中差额征税开票功能,录入含税销售额和扣除额,系统自动计算税额和不含税金额,备注栏自动打印“差额征税”字样,发票开具不应与其他应税行为混开。根据这条规定,凡不得全额开具发票的,均可使用差额征税开票规定。

2、国家税务总局全面推开营改增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全面推开营改增业务操作指引》(出版日期:2016年4月)第314页所举差额征税开票案例如下:

纳税人转让不动产,适用差额计税方法的,现行政策并未规定不得全额开具专票,近日,北京国税2017年3月12366营改增等20个热点问题明确提到:

不得使用差额开票功能,可以全额开具专用发票。

3、《货物和劳务税司就旅行社业“营改增”反映集中的问题所进行的答复》(网传日期:2016年10月14日):

「选择差额征税政策的业务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两张发票:差额部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非差额部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即全额开具普通发票即可;

4、近日坊间传闻,国税总局已暂停差额开票功能。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建议,纳税人对不得全额开具发票的业务,选择开两张票的方式,即扣除项目开一张普票,扣除之后的差额部分开一张专票。

篇2: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营改征后,开票情况变得有点复杂了。特别是可以选择差额征税的行业而言,需更多关注如何开出符合税务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今天软银财务先给各位亲们分享关于金融商品的转让及经纪代理业务的相关规定。后续会陆续给大家呈上旅游服务业等其他差额征税的行业的开票规定。金融商品转让:

由于金融商品的转让的相关的增值税属于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所以企业不能给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般纳税人:卖出价的6%开具普通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卖出价的3%开具普通发票 经纪代理:

经纪代理业的收入可拆成二块:代收的政府收费及经纪人的服务费。有以下两种征税方式可自由选择。注意经纪代理业不能将收取的全额款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差额开增票 一般纳税人:

代收的政府基金及行政事业收费开6%普票,不能抵扣;服务费按照卖出价的6%开具增票,购买方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

代收的政府基金及行政事业收费开3%普票,不能抵扣;服务费按照卖出价的3%向税务局申请代开增票,购买方可以进行进项抵扣; 全额开普票 一般纳税人:

全额开具6%普票,购买方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

篇3: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关键词: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流程,问题,建议

0 引言

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以下简称防伪税控系统) 是国家金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控管增值税, 遏制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骗税, 防止税收流失而研制成的, 它是运用数字密码和电子存储技术并强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防伪功能, 实现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源监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的发明、推广和使用已成为我国税收征管的强有力手段之一。防伪税控系统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技术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为一体, 取消了手工开票的方法, 使用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电脑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整个系统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核心, 为从发售发票时的源头控制、发票填开时的防伪与计税、发票抵扣时的识伪、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抄报税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监控手段, 从而达到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和税控的双重功效。本文通过对浙江巨星有限公司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就如何能更好得使用该系统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1 本公司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流程

浙江巨星有限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这也是企业申请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所具备的条件之一, 具备所有应具备的条件后企业即可申请使用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了。下面是防伪税控企业浙江巨星有限公司最初使用开票子系统的主要流程:

1.1 当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并获得批准成为防伪税控企业后, 企业首先要购买专用设备 (包括金税卡, IC卡和IC卡读卡器) 。

1.2 随后, 由税务机关有关人员对金税卡和IC卡进行初始发行, 初始发行时将企业的有关信息写入到金税卡和IC卡上。发行后由服务单位对防伪税控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 企业持IC卡到当地税务机关购买发票 (包括纸制电脑版发票和写在IC卡上的发票电子信息) 。该系统对发票的开具是有权限的并不是想开多少金额就能开的, 本公司也不例外 (最高开票限额为十万元) , 而且每月的购票次数也是有规定的, 本公司购买的发票种类几乎都为普通发票, 每月限购一次, 限购数量为两联发票100份。

1.3 接着, 在进行发票填开前将购买的存放于IC卡上的电子发票读入到开票系统中。

1.4 然后填开发票, 在开票系统中按发票号码顺序填开打印发票:可以填开正数发票, 负数发票。顾名思义正数发票就指正常销售业务的开具, 负数发票指公司所开发票有误或由于某种原因购货方退货时开具的, 对于错误填开的发票在没有跨月就能进行作废操作, 若已经跨月就只能开一张对应的负数发票 (红字发票) 进行红冲。

1.5 最后, 按规定的时期内抄税报税:在每月的1号至10好之内, 公司得从开票系统中抄取本期资料, 持公司IC卡及报税资料到税务机关报税。若超过这段报税期限仍没进行报税的, 企业的开票子系统就会自动锁死, 不能进行开具发票等有关操作, 解开开票子系统锁死的惟一办法就是成功报税。

2 系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不仅是我国税收征管强有力的手段, 而且使得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简化、准确、快速、可操作性好, 又能与税务端系统密切配合协调工作。那怎样才能更好得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 本人认为企业要想真正轻松快捷的使用本系统, 就必须从启动开始, 认真积累使用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防伪税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金税卡坏卡率高的问题。

该局防伪税控网络版现用的金税卡大都是ISA插槽的旧卡, 坏卡率很高, 如:半年的时间申报厅就更换了3块抄报税及认证用金税卡、发票所也更换了一块发票发售用金税卡。庆幸的是金税卡的损坏时间不是在征期, 如果是在征期势必会造成纳税人排队拥挤而无法正常申报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

2.2 防伪税控网络版用计算机安全及密码保密问题。

防伪税控系统作为“增值税的生命线”,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如何做好防伪税控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也就变得十分重要。由于现在计算机病毒问题日趋严重, 一但防伪税控用计算机上感染病毒, 小到影响本台计算机的应用, 大到有可能造成整个防伪税控系统甚至整个网络的瘫痪。

2.3 防伪税控网络版与CTAIS之间的问题。

现行的防伪税控网络版与CTAIS系统是由两个公司 (航天信息和神州数码) 分别开发的, 两个软件之间存在着一些功能重叠、以及操作重复问题。如:在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工作, 操作人员既要在防伪税控网络版中录入相应企业的信息, 也要在CTAIS中录入相同的信息, 这就使得工作效率明显的降低;还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也是如此, 即要在CTAIS系统中做发售, 也要在防伪税控网络版中进行同样的操作, 使得发票发售的工作效率不高, 而现有一台增值税发票发售用计算机, 使得征期纳税人集中购票的时候, 排队现象严重。

2.4 防伪税控网络版与电子申报之间的问题。

防伪税控网络版与电子申报之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窗式”比对当中。如:网上申报的一般纳税人抄报税完毕后, 操作员将数据下载到指定目录下, 然后通过一个FTP软件上传到市局的指定数据库中, 企业进行网上申报操作时再进行比对, 可是这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FTP软件出现问题, 或者上传数据文件损坏无法比对, 而企业也确实进行了抄报税, 但是却因没有找到抄报税信息而无法进行网上申报, 而纳税人只能再到税务部门进行手工申报, 这就给纳税人造成了很大不便。

2.5 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应没能按期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抄税报税, 开票子系统被锁死;开票员没有固定指定人员, 财政部门每位人员都被允许开票 (虽说算上本人也只有3个人) 但这样也不利于管理, 责任分散, 万一哪里出现问题每个人都推宪责任那就找不出责任人员。财政部门没有限制非该部门人员进入, 这样进入人员较复杂, 不能排除IC卡被盗的可能或随意使用电脑导致出现电脑故障不能使用该系统 (特别是小孩子, 而且这里确实经常有小孩出入) 。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3.1 应及时更换新型的PCI接口的金一卡PCI金税卡与防伪税控网络版的兼容性较好, 有专用的驱动程序, 对计算机也没有很高的挑剔, 可以较好的解决ISA金税卡坏卡率高的问题。

3.2 各单位应尽量避免非工作用软件和数据与防伪税控用计算机的接触, 杜绝计算机病毒的转播途径, 保证防伪税控系统的安全运行。另外信息中心应做好杀毒软件的升级, 以及计算机检查工作。而对于密码保密问题, 各防伪税控网络版操作人员密码不应设的过于简单, 应该定期更换密码, 另外操作用户一定不能混用, 避免人为的因素影响到防伪税控网络版的正常运行。

3.3 应及时对软件开发公司提出意见, 建议其对两个软件进行整合与优化, 最好能达到只需通过一个系统录入一般纳税人认定信息和发票发售信息, 就可以实现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共享的目标, 减轻基层税务机关的不必要的操作工作,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3.4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应该尽量保证FTP软件的正常运行, 并随时检查传输文件的准确性。另外建议软件开发公司是否可以将FTP上传功能镶嵌到防伪税控网络版中, 使数据不用通过第三方软件传递, 这样就可以保证防伪税控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实性。

3.5 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内容是很广的, 作为税控企业能够应该更深入得了解该系统, 这样更有利于企业运用自如。对于防止开票系统被锁死导致不能正常填开发票这种情况的出现, 企业应该在规定期限内自觉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抄税报税。为能更好的对开票人进行管理, 企业最好能指定个人进行发票的填开, 也为了能安全保护该系统应禁止某些人的进入。

参考文献

[1]艾华, 高亚军.税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阳.浅析防伪税控.http://www.cnnsr.com.cn.

[3]国家税务总局流转税管理司.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业务指南[M].中国税务出版社.

篇4: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关键词: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流程问题建议

0引言

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以下简称防伪税控系统)是国家金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控管增值税,遏制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骗税,防止税收流失而研制成的,它是运用数字密码和电子存储技术并强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防伪功能,实现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源监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的发明、推广和使用已成为我国税收征管的强有力手段之一。防伪税控系统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技术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为一体,取消了手工开票的方法,使用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电脑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整个系统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核心,为从发售发票时的源头控制、发票填开时的防伪与计税、发票抵扣时的识伪、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抄报税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监控手段,从而达到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和税控的双重功效。本文通过对浙江巨星有限公司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能更好得使用该系统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1本公司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流程

浙江巨星有限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这也是企业申请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具备所有应具备的条件后企业即可申请使用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了。下面是防伪税控企业浙江巨星有限公司最初使用开票子系统的主要流程:

1.1当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并获得批准成为防伪税控企业后,企业首先要购买专用设备(包括金税卡,IC卡和IC卡读卡器)。

1.2随后,由税务机关有关人员对金税卡和IC卡进行初始发行,初始发行时将企业的有关信息写入到金税卡和IC卡上。发行后由服务单位对防伪税控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企业持IC卡到当地税务机关购买发票(包括纸制电脑版发票和写在IC卡上的发票电子信息)。该系统对发票的开具是有权限的并不是想开多少金额就能开的,本公司也不例外(最高开票限额为十万元),而且每月的购票次数也是有规定的,本公司购买的发票种类几乎都为普通发票,每月限购一次,限购数量为两联发票100份。

1.3接着,在进行发票填开前将购买的存放于1C卡上的电子发票读入到开票系统中。

1.4然后填开发票,在开票系统中按发票号码顺序填开打印发票:可以填开正数发票,负数发票。顾名思义正数发票就指正常销售业务的开具,负数发票指公司所开发票有误或由于某种原因购货方退货时开具的,对于错误填开的发票在没有跨月就能进行作废操作,若已经跨月就只能开一张对应的负数发票(红字发票)进行红冲。

1.5最后,按规定的时期内抄税报税:在每月的1号至10好之内,公司得从开票系统中抄取本期资料,持公司IC卡及报税资料到税务机关报税。若超过这段报税期限仍没进行报税的,企业的开票子系统就会自动锁死,不能进行开具发票等有关操作,解开开票子系统锁死的惟一办法就是成功报税。

2系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不仅是我国税收征管强有力的手段,而且使得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简化、准确、快速、可操作性好,又能与税务端系统密切配合协调工作。那怎样才能更好得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本人认为企业要想真正轻松快捷的使用本系统,就必须从启动开始,认真积累使用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防伪税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2.1金税卡坏卡率高的问题。该局防伪税控网络版现用的金税卡大都是ISA插槽的旧卡,坏卡率很高,如:半年的时间申报厅就更换了3块抄报税及认证用金税卡、发票所也更换了一块发票发售用金税卡。庆幸的是金税卡的损坏时间不是在征期,如果是在征期势必会造成纳税人排队拥挤而无法正常申报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

2.2防伪税控网络版用计算机安全及密码保密问题。防伪税控系统作为“增值税的生命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做好防伪税控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也就变得十分重要。由于现在计算机病毒问题日趋严重,一但防伪税控用计算机上感染病毒,小到影响本台计算机的应用,大到有可能造成整个防伪税控系统甚至整个网络的瘫痪。

2.3防伪税控网络版与CTAlS之间的问题。现行的防伪税控网络版与CTAIS系统是由两个公司(航天信息和神州数码)分别开发的,两个软件之间存在着一些功能重叠、以及操作重复问题。如:在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工作,操作人员既要在防伪税控网络版中录入相应企业的信息,也要在CTAIS中录入相同的信息,这就使得工作效率明显的降低;还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也是如此,即要在CTAIS系统中做发售,也要在防伪税控网络版中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得发票发售的工作效率不高,而现有一台增值税发票发售用计算机,使得征期纳税人集中购票的时候,排队现象严重。

2.4防伪税控网络版与电子申报之间的问题。防伪税控网络版与电子申报之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窗式”比对当中。如:网上申报的一般纳税人抄报税完毕后,操作员将数据下载到指定目录下,然后通过一个FTP软件上传到市局的指定数据库中,企业进行网上申报操作时再进行比对,可是这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FTP软件出现问题,或者上传数据文件损坏无法比对,而企业也确实进行了抄报税,但是却因没有找到抄报税信息而无法进行网上申报,而纳税人只能再到税务部门进行手工申报,这就给纳税人造成了很大不便。

2.5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因应没能按期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抄税报税,开票子系统被锁死;开票员没有固定指定人员,财政部门每位人员都被允许开票(虽说算上本人也只有3个人)但这样也不利于管理,责任分散,万一哪里出现问题每个人都推宪责任那就找不出责任人员。财政部门没有限制非该部门人员进入,这样进入人员较复杂,不能排除IC卡被盗的可能或随意使用电脑导致出现电脑故障不能使用该系统(特别是小孩子,而且这里确实经常有小孩出入)。

3解决问题的建议

3.1应及时更换新型的PCI接口的金一卡PCI金税卡与防伪税控网络版的兼容性较好,有专用的驱动程序,对计算机也没有很高的挑剔,可以较好的解决ISA金税卡坏卡率高的问题。

3.2各单位应尽量避免非工作用软件和数据与防伪税控用计算机的接触,杜绝计算机病毒的转播途径,保证防伪税控系统的安全运行。另外信息中心应做好杀毒软件的升级,以及计算机检查工作。而对于密码保密问题,各防伪税控网络版操作人员密码不应设的过于简单,应该定期更换密码,另外操作用户一定不能混用,避免人为的因素影响到防伪税控网络版的正常运行。

3.3应及时对软件开发公司提出意见,建议其对两个软件进行整合与优化,最好能达到只需通过一个系统录入一般纳税人认定信息和发票发售信息,就可以实现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共享的目标,减轻基层税务机关的不必要的操作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3.4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尽量保证FTP软件的正常运行,并随时检查传输文件的准确性。另外建议软件开发公司是否可以将FTP上传功能镶嵌到防伪税控网络版中,使数据不用通过第三方软件传递,这样就可以保证防伪税控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实性。

3.5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内容是很广的,作为税控企业能够应该更深入得了解该系统,这样更有利于企业运用自如。对于防止开票系统被锁死导致不能正常填开发票这种情况的出现,企业应该在规定期限内自觉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抄税报税。为能更好的对开票人进行管理,企业最好能指定个人进行发票的填开,也为了能安全保护该系统应禁止某些人的进入。

参考文献:

[1]艾华,高亚军.税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阳浅析防伪税控.http://www cnnsr com.cn

[3]国家税务总局流转税管理司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业务指南[M]中国税务出版社

篇5: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一般计税在预缴时可“差额”,实际的增值税负仍为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纳税额。

一、建筑业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方法如何纳税?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增值税额,是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上述为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常规原理计算方法,与简易计税的差额纳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先按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再与取得的进项税额相比较的一种“差额纳税”法;后者为计税基础先直接扣除分包后的余额再乘以适用征收率计算的一种“差额纳税”法。严格的讲建筑业增值税的简易计税“差额纳税”法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差额纳税”。

二、建筑业一般计税的预缴、以及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预缴金额如何计算? 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11%/10%)×2%

2.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预缴及申报规定。

(1)2017年5月1日前依据2016年17号公告规定,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 务,应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方法,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

(2)2017年5月1日后依据2017年11号公告规定,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不实行异地预征的征管模式,不向建筑服务发生地的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主管局的沟通是否要在建筑服务发生履行预缴义务,再向主管局进行申报。

这里需要关注一般计税的预缴比较特殊,先按简易计税的“差额纳税”模式向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再按一般计税的常规模式进行申报。这种方式避免在预缴阶段多交税后续发生退税的情况,也减轻了纳税人前期经营资金的压力,当然要取得合法合规的凭证才能差额预缴。

三、建筑业一般计税差额纳税的扣除凭证有何规定? 1.预缴时,一般计税预缴税款扣除凭证的规定(1)扣除凭证的合法性

建筑业简易计税差额纳税的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的余额为计税基础计算应纳税额,同还应取得合法凭据,否则不得扣除。合法凭据是指:

①扣除项分包营业税票的规定: 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4月30日前开具的建筑业营业税发票。该建筑业营业税发票在2016年6月30日前可作为预缴税款的扣除凭证。

②扣除项分包增值税票的规定:

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5月1日后开具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所在县(市、区)、项目名称的增值税发票。

③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2.扣除凭证内容的特殊性

实务中各地建筑业简易计税差额纳税扣除项中的分包款是分包工程款?还是材料款?各地规定不一,有的分包材料也允许作为分包可扣,有的无明确规定,如下:(1)江西:《最新建筑服务涉税业务办理指南》 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差额纳税,除了要求票据合法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工程材料款可以作为分包款扣除:

①开具货物(工程材料)的增值税发票中要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所在县(市、区)和项目名称。

②总包方与分包方签订的合同中,有分包方提供货物(工程材料)的条款约定(包括材料名称、数量及预算金额)。(2)湖北宜昌国家税务局,在2017年5月热点问题问答问:建筑业纳税人差额扣除时能否扣除分包款中的货物(材料)?

如果建筑分包合同中的分包款同时包括建筑劳务和材料的,材料和劳务都可以作为分包支出差额扣除。纳税人所在地有相关规定可从其规定扣除分包材料,如无相关规定通常扣除分包额是指专业分包与劳务分包工程款。这里一般计税的预缴税款与简易计税的“差额纳税”模式相同,所以一般计预缴税款扣除分包款的扣除凭证,与“简易计税”差额纳税扣除凭证的规定操作实施也相符。2.对申报时一般计税进项抵扣凭证的规定

篇6: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关键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

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 人员及业务活动的特殊性给预算编制带来困难

首先是人员方面, 一部分属于事业在编员工, 这部分人员的薪酬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 另一部分则属于单位聘用的员工, 其薪酬则主要来自于单位自身的经营创收活动, 对这部分员工的人数、薪酬、资金来源等安排上存在着不确定性, 在年初编制预算时不能准确把握;其次是业务活动的特殊性,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保证行政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的同时, 经营活动作为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能掉以轻心。编制预算时, 经营活动存在变数, 不确定性较大;执行过程中, 突击性任务较多, 两项活动在资金的分配安排上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冲突, 资金的实际使用与当初的预算目标不协调也是常见的现象。

(二) 资金短缺的问题经常发生

随着业务活动的扩展, 经营性成本逐年增多, 除固定成本外, 与销售相关的变动成本随着收入增加而逐年增加, 而收入的情况受经济形态、市场情况、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 年初申报预算时无法准确测算, 再加上行政任务本身, 也存在着突发性、临时性的特点, 按质按量的完成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是首要工作, 不容忽视。以上两因素是造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全员参与

单位从上至下都应该对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预算是对单位全部资金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因此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更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配合与参与。单位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 要把握全局, 统筹安排, 各部门业务经办人员特别是负责项目的部门及人员要对可能的项目支出进行重点考察, 对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 科学合理的测算项目支出。同时, 财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全面掌握有关政策法规, 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 与领导及业务人员良好沟通, 起到沟通上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全单位从思想认识、业务水平等各个方面来提高认识和能力, 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 正确划分行政任务和经营活动, 合理分配资金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责是要完成政府部门交予的行政管理任务, 而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资金来源很重要的方面, 从本质上来说, 不管是行政任务还是单位创收, 从事的是同一种技术劳动, 提供的是同一种服务, 只是服务对象不同。认识到这点, 就可以寻找和平衡行政任务与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 把行政任务与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成本计算、任务分派、人员安排上整体考虑, 从而节约单位资源, 获取更大的效益。

(三) 编制预算时, “全面”和“细致”

既要全方位考虑, 又要细致深入, 遵守“保证重点、统筹分配”的方针政策, 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 确定出详尽的综合指标与定量指标。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预算编制要做到全方位

要统管全局, 强调“零基预算”及弹性预算法, 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 客观地根据业务与人员的需要, 确定出预算经费水平, 传统“增量预算”的方法不能正确的反映环境的变化, 而“零基预算”法可以使预算编制既准确, 又能提升效率。

2. 预算编制要做到精细化

预算编制从基层 (部门、科、室) 单位编起, 由各基层部门合理预测必要的支出, 部门负责人审批, 层层上报, 层层把关, 上下对接, 管理有序。防止或逐步减少由上头代编预算, 对经常性的、有规律的支出内容、范围、标准进行合理的界定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临时性、突发性、计划外的支出, 并纳入到预算编制中, 建立在预算制度的约束之下, 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导致预算管理随意性, 影响到基层 (处、科、室) 单位及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 预算编制时留有活动的空间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常面临突发性的行政任务和一些政策的变动, 这些都会影响单位本年预算执行的情况。基于这个实际情况, 单位的预算编制要有调整的空间。例如, 任务执行期限的制定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制定任务目标时, 对单位资源的耗用留有一定的空间;对资金的使用范围不要规定得过于狭窄、具体……时间上、经费的安排上都留有调整的空间, 才能适应单位经营活动的变化, 保证最终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 对预算执行强调考核机制, 强化监督力度

编制出的预算如果不能被切实执行, 预算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考核与监督是保障预算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1. 对各部门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预算目标进行评价考核

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把年度预算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各部门、各科室, 对单位各部门和人员在明确职权的同时, 也明确相应的责任, 把预算执行与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切身利益挂钩, 并做到有奖有罚, 奖罚分明, 充分调动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2. 加强支出经费管理

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 按照保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 有计划地均衡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本年度的经费支出, 对于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预算目标, 要严格执行。在支出程序上, 遵守严格的审批制度, 对于一般性支出, 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先审批、再付款;对于大的采购项目与材料物资, 一律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 并成立采购监管小组, 由责任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监查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使每一项采购, 都公开透明, 合法合规,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3. 强化理财观念, 促进单位增收节支

由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有一部分来自于经营服务收入, 一方面可以对创收情况进行业绩考核, 对各部门规定创收业绩目标并建立业绩考核体系, 业绩考核的指标应包括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自创收入增长率、经费自给率等。另一方面, 要建立费用项目的节约考核, 要把年度预算执行落实到各个项目上来, 对支出限额进行必要的控制, 节余的资金费用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 对超支的要进行处罚。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不断提高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4. 注重财务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

由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其他资金收入的来源受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 存在不确定性, 所以, 对预算项目进行实时跟踪的同时, 灵活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 对涉及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相关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对经营服务收入与支出情况动态分析, 资金来源及经费自给率的分析等。通过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也为调整预算提供理由和依据, 并加强与上级或财政部门请示和沟通, 为预算调整做好准备。实行预算的动态管理是确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常执行预算, 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关键。

5. 加强监督工作

首先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保障专款专用, 避免单位资金的盲目使用, 并形成系统的财务规章制度;同时要配备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具备与其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兼职审计人员, 定期或不定期对责任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监督,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社会、财政等外部监督力量, 保证单位预算执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谢敏荣.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困难及对策[J].华人时刊, 2013, (3) .

篇7: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摘要:城镇建设的集中点主要在于城镇一体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为城乡的土地使用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和计税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地使用税及其计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城镇一体化的步伐的有所加快,尽管国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方案,比如加强土地管理的力度,加强了宏观调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在城镇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提出一套科学的对策。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中存在的问题

1、征税范围划定的问题。关于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的划定问题,我国相关法律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其中城市的征税范围确定在了市区和郊区,县城的征税范围确定在了现任命政府所在的城镇,乡镇一级确定在了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其中问题主要为:一是关于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征税划分问题不明确;二是在乡镇合并以后,乡镇的名字往往以农业生态园区、矿产资源区、旅游度假区等出现,增加了更名后的税收划定范围。

2、纳税人的确定问题。国家法律规定: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内实际使用应税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权流转手续的,由实际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在乡镇中存在较多是机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租赁或者是转让形式,这些未经合理的法律程序在乡镇进行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增加了确定纳税人的难度。

3、实用土地面积的确认问题。土地使用税征收的依据是持有政府部门下发的土地使用证书,土地使用面积是根据证书来落实的,对于那些没有合法证书的,其往往是要求纳税者自己诚实的申报应纳税的土地面积。纳税人土地面积和使用权的证书不符往往是问题所在,比如城镇在规划拆迁过程中土地是分期交付的。

4、跨地区土地使用税的确定。在纳税人使用的土地不属于管辖范围内的情况下,纳税人就要向土地所在地缴纳相应的土地使用税。规定和执行会存在一定的出入,一些简单的跨地区土地使用的征收较好执行,对于那些县和县之间,乡镇和乡镇交界的地区,纳税时本应在相关的税收部门登记注册后即可缴纳土地使用税。由于市、县、镇不同的财政体系,造成了交界地带土地使用税征收地点的不明确。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1、扩大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原来的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就显得相对狭小,为了应对乡镇合并、合并后的改名情况,应该把原来以市、县、镇为单位的征税工作扩大到我国所有的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具体的税收标准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划定,划定标准要充分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征税范围扩大后将更加有利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

2、因地制宜明确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乡镇普遍存在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土地使用者将集体土地租赁或转让给了他人,以及在乡镇中那些靠经营自己的地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人,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确定纳税人。针对租赁或转让,纳税人应该为土地的实际使用者或者是单位;针对依靠经营地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纳税人为利益归属者。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相关部门要严格核实纳税人的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在参考核实土地使用证书的前提下还要进行调查实际面积,确定实际面积和核实面积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要以实际面积作为纳税的土地面积。

4、进一步明确纳税地点,减轻纳税难度。隶属于同一个纳税人的可使用的土地,分别在不同地区时,只需向土地所在地缴纳土地使用税即可,其他类型的跨地区使用的土地需要在核实土地使用证书的前提下纳税人向其机构所在地缴纳相关土地使用税即可。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中存在的问题

1、从量计征计税办法中存在的问题。从量计征是以自然面积为单位的计量单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适用税额幅度是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其中经济状况是主要部分,由于该依据过于抽象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难度,适用税额的划分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就为合理避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契机,造成了我国税收资金的流失。税收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其中具有很强的弹性,而现行的地税性质和相关规定并没有体现出这种收入弹性。

2、没有考虑纳税人经营行业的实际情况。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行业和当地的市政情况和经济状况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对于一些服务行业来说其相关性较大,而那些民生行业则相关性差,现行的相关政策会时服务行业通过有利的经营环境不断壮大,而那些相对稳定的民生加工业来说就弊大于利。

3、税收制度过于冗杂。税收制度要充分体现出可操作性、简单化的原则,在可操作的基础上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通过科学的计税原则,保障国家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计税采用有价值意义的从价计征。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日趋成熟,各种体制的不断完善,计税依据采用从价的计量单位已经符合要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的同能越来越多,土地在交易市场中充当了更多的角色,其中土地的价格也趋于市场化,为资产评估等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资产评估以及会计事务所可以为土地等提供一个合理的价值依据,在对市场行情评估后,能够真实的反应该土地的使用价值,有利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量。

2、充分考虑纳税人的行业特点的同时计征附加税。通过经验法、专家评估法、相关分析法等确定纳税人所在行业的经营效果系数,通过经营效果系数确定附加税率。经营效果系数是计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够左右税收的公平性,服务行业的经营效果系数应大于那些相关性较小的民生制造业。与此同时可以在全国采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是土地附加税既有一致性。

3、统一税率、实行标准扣除额度制,使得税收制度更加简单,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基础上的改进,有利于城鎮土地税收的征收的计量,使计征过程更加的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

[1]贺泽禹.土地使用权同时征收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之疑问.财会月刊.2003(21).

[2]袁艳红.现行会计准则对房产税计税依据的影响.财务与会计.2009(15).

篇8: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存在的问题

1. 从量计征计税办法存在严重弊端。

计税依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价值 (货币) 为计量单位, 称为从价计征;一种是以自然单位 (如面积等) 为计量单位, 称为从量计征。目前, 在我国已开征的税种中, 只有土地税等个别税种因其开征之时不具备从价计征条件而至今沿用了从量计征的形式。笔者认为从量计征计税办法存在严重弊端。

(1) 实际计税过程中适用税额幅度的确定与《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下称《条例》) 的要求相背离和脱节。“根据市政建设状况和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确定所辖地区的适用税额幅度”是《条例》规定的确定土地税纳税人适用税额幅度的基本依据。由于该确认依据过于抽象、可操作性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无疑为部分纳税人利用适用税额幅度上的差别、采用降低税率档次等手段进行“合理避税” (甚至出现讨价还价的税收争议) 等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制度性诱导因素, 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2) 缺少税收收入弹性。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有所增长, 用税收术语来说就叫做税收收入弹性。从土地税的性质和《条例》的根本要求两个方面来考察, 税收收入的增长应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可现行的土地税计税办法根本不体现这种关系———增加土地税收入只能靠提高税率档次。2006年12月31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就证实了这一点。但遗憾的是, 这次修订并未触及最为关键的计税办法问题, 而是在适应“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新变化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三处修改:一是提高了适用税额幅度;二是扩大了税收适用范围;三是明确了《条例》实施办法的制定权限。

2. 未考虑纳税人经营环境和行业特点因素。

对于文化娱乐、饮食服务、商品流通等行业来说, 其经营成果跟所在地区的“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而对于加工制造业来说, 这种关系则十分弱, 或根本不存在关系。如果按照现行的计税办法计征土地税, 就会造成土地占用面积较小的某些服务业靠国家无偿提供的“经营环境”大发其财, 而土地占用面积较大的某些由政策性投资等形成的加工制造业则深受其害。这既不符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也违背了区别对待、负担合理的税收政策。

3. 不符合税制简化原则。

税率档次多、不规范、可操作性差,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情况复杂多变的需要, 也不符合税制简化原则。

二、改进我国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的设想

基于前面的分析, 我们提出:以实际占用土地价值为计税依据, 以统一固定比例税率为基本税率计征土地税基本税;以土地税基本税为计税依据, 以经营效果系数为附加 (辅助) 税率计征土地税附加税;充分考虑土地使用者特点, 实行土地税标准扣除额制度;形成基本税、附加税、标准扣除额三者主次分明、相互配合的多层次计税体系。

1. 计税依据统一采用价值 (货币) 计量单位, 实行以实际占用土地价值为计税依据的从价计征。

时至今日, 土地税的纳税环境和计征条件与其开征之时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国内外计征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实行从价计征的条件已完全成熟, 主要体现在: (1)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作为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使用权的土地, 其管理工作也纳入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土地的使用、转让和交易日趋规范化; (2) 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日益突出, 土地增值速度逐步加快, 土地税税基越来越大, 功能越来越强大; (3) 土地交易市场较为发达和完善, 土地价格日趋市场化; (4) 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较为发达。

实际占用土地价值的确认应采用市场法, 以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法定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认的价值为依据。之所以采用市场法, 是因为该方法假定被评估的资产是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 其价值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 从而更能真实反映土地资产的增值与使用效益情况, 体现《条例》的根本要求。

2. 统一基本税率, 改分档次定额税率为固定比例税率。

对占用国家土地的具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土地税基本税率———固定比例税率。土地税固定比例税率, 可在保持全国原有税负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参照其他税种固定比例税率的制定方法来确定, 亦可直接利用统计学中的随机抽样调查法或典型调查法, 将取得样本 (某地区或某行业) 的税负进行简单加权平均处理求得。土地税基本税在土地税中占有主体地位。

3. 根据纳税人经营环境和行业特点, 计征附加税。

充分考虑纳税人经营环境和行业特点因素, 据以确定不同的经营效果系数作为附加 (辅助) 税率, 以土地税基本税为依据, 计征土地税附加税。附加税作为基本税的重要补充, 其功能除本文已述及的外, 至少还应涉及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以及部分甚至全部替代土地增值税等方面。

经营效果系数的确定方法有经验法、专家评估法、相关分析法等。为了确保土地税附加税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采用一种确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经营效果系数的区间范围不应过大, 否则会与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相矛盾。笔者认为, 与经营环境相关性弱的加工制造等行业的经营效果系数可定为零;与经营环境相关性强的文化娱乐、商品流通等行业的经营效果系数可定在0.5~2之间, 但最大不超过2。

4. 实行标准扣除额制度。

所谓标准扣除额, 是指对非生产经营用地纳税人计征土地税基本税及附加税的同时, 依据一定的扣除标准作相应抵扣的税款数额。我们建议, 对政府机关、军队、非营利组织及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机构等占地可免征土地税基本税和附加税;对居民住宅、企业“三废”治理及福利设施、环境绿化、非营利性名胜古迹、公园等占地, 可采用土地价值比例法少征土地税基本税, 免征附加税。

三、改进后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的优点

1. 符合税收收入弹性原则。

从价计征对从量计征的取代, 符合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税收收入弹性原则, 从根本上克服了在土地占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土地税收入靠提高税率档次唯一手段的弊端。

2. 能够增加税收收入透明度和收入刚性。

从税收制度上彻底堵塞土地税征管方面存在的“合理避税”漏洞, 减少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3. 符合税制简化原则。

新计税办法简单明了、利管利收, 大大提高了土地税计征过程的客观性, 降低了模糊度。

4. 符合国际惯例。

从价计征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计征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孟著.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办法探索.湖北财政研究, 1994;11

[2].杨孟著.土地使用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湖南税务, 1993;11

篇9:差额计税与开票问题

收入的确认时间在会计上是指收入的实现时间,而在税收上是指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也即应税收入的发生时间。

一、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收入的确认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企业的销售只有在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收入:⑴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⑵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⑷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⑸相关的已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根据收入准则的解释,可以看出会计上确认收入注重的是“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即注重收入实现的实质而不再重收入实现的形式。

二、所得税法关于收入的确认

税法对收入的确认没有原则性规定,但是采用了列举式的说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分为:

1.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凭据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7.视同销售货物,为货物移送的当天视为销售实现。

根据以上规定所知,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收条例与细则对收入的确认时间上的规定差异较大。企业会计制度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出发,侧重于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而税法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对某个企业来说,某项收入可能还未实现,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其价值已经实现。正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条例与细则出发点的不同,造成两者对收入的确认产生了较大差异。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应该按税法收入进行纳税调整。

三、收入计量之差异

(一)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会计上主要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税法对销售收入的确认,不仅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还包括会计不作收入处理的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收入。

(二)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收入的标准、特别是延期收款方式,应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认其公允价值,作为销售商品收入金额。而税法中很少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更多地采用了历史成本的计量标准,但赋予了税务机关在特定情况下按照合理标准调整应税收入的权力,在《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47条中规定当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时,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法定的方法核定其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

(三)会计对商业折扣(税法中称为折扣销售)按实际收取的价款确认销售收入,税法为了保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准确性明确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抵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如果将抵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抵扣额。对于现金折扣(税法中称为销售折扣),会计上如采用净价法可按照扣除折扣的净额确认收入,而税法上认为现金折扣是企业为督促购买方尽快支付货款而发生的理财费用,不应由国家负担相关成本,所以税法规定按照销售收入全额作为计税依据。

(四)视同销售是造成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视同销售是指会计上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在税法上要作为应税收入计算缴纳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视同销售的规定主要是出于反避税的考虑,体现出税法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背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上述确定方法不适用于消费税,应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而不是采用平均价格计税。在计算所得税时,上述视同销售项目的收入扣除成本后,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流转税应税收入的基础上,扣除转出或动用的各项材料、产成品或固定资产的成本后,结出视同销售业务的利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一并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应注意明确应税收入的范围企业通过《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来核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并取得货币资产收入,以及正常情况下的以商品抵偿债务的交易。而对于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业务则必须按税法规定的要求调整。

(二)应注意理解投资收益确认的差异由于税收与会计对投资业务处理不同,导致投资的计税成本与会计成本存在差异。例如,因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会计上计入“财务费用”,税法上因不能税前扣除而计入有关投资成本。另外,因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的时间上不同而产生时间性差异。具体表现为: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会计制度应确认为当期收益(或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或需计入当期)确认为应税所得额。企业的投资收益存在时间性差异,企业在会计上和税法上确认的收益也会有差异。

(三)应注意分清业务性质,正确、完整地反映当期应税收入有些收入必须结合有关会计科目分析填报。比如:企业转让处置资产收入应分析“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结合“营业外收入”和“资本公积”等科目填报;出租出售包装物的押金和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应分析“其他业务收入”、贷方和“其他应付款”借贷双方分析填报等,通过分析,能更好地反映业务的真实面貌,避免疏漏。

上一篇:七年级上数学沪科新版下一篇:穆旦诗歌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