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作文550字

2024-05-01

回眸作文550字(共9篇)

篇1:回眸作文550字

曾在梦中,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前途未知的道路,周围是荒芜而又杂乱的古都,不喜衣裙的我突兀的着一身深紫裙装,长及腰部的黑发一丝不苟的盘在头上,发际间插了一支紫色古木簪,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面目苍白,嘴角始终挂着虚弱的笑容,身边犹如放映机般,放映着自己身边的人物,或喜或怒,但这些都在离我而去,盈满泪水的眼眶,无力改变现实,一个一个人的消失,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力量无法扭转现实。

紫色古木簪掉落在地,散下一头华发,银丝交错,换回的是内心的平淡无波,冷静而淡漠地看着身边人的离去~背叛~生死~那些痛苦~绝望~悲伤~身体以及内心的折磨,往往令人难以忘记,滴下的泪,再没了感情,也再没了泪,只为了能陪伴一生的那个人在远方等待与你同行,等待他抚摸我的长发,温柔的`对我说:“我会好好的照顾你,不要怕,乖一点,还有我在身边。”以及那个温暖而可靠安全的怀抱,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放弃的小熊终于落地,完成了他的使命。

即使这只是一个幻想,也要坚持下去,因为不放弃的那颗心,以及为光阴而跳动的脉搏,同样的在蜕变之后得到想要的力量,去保护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物,即使自己被伤的体无完肤,那些终究不是我追求的,就一定要放手了,因为那些黑暗不是我们所能承担的,因此放手。

回首那些往事都已蒙上灰尘,因此学会放手,学会回眸,学会说再见。

篇2:回眸作文550字

我与爸爸不相见已半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回眸。

这是一个微风在发梢嬉戏,阳光于指尖跳舞的日子,树叶在枝头被微风轻拂着,好似风铃一般轻快。我的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因为今天是爸爸从外地回家的日子,花骨朵儿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的脚步声,我同样也聚精会神的倾听爸爸回家的脚步。

近了,近了,楼梯间的脚步声愈来愈近,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爸爸充满慈爱的笑容与那喜悦,看似风平浪静却又波涛汹涌的眼眸,我读懂了,读懂了爸爸眸子里的那股深情,是那样深沉。

回家的气氛,真好,却又那么短暂。绚烂的流星静静划落,时间的车轮悠悠前移。爸爸短暂的停留几日后,便又不得不匆匆准备离去。

凛冽的寒风刮过我的脸庞,阴沉的如同蛛网的天空,笼罩着一切。

车站。

爸爸提着沉重的行李,与我们短暂交代后,握住我的手,我发现他的手是冰凉的,很凉,很凉。他意味深长的看了看我,我能读懂爸爸的意思与期望。接着,一步,两步,他向着和我相反的地方走去,拖着行李箱,走得很慢。

我看着他即将到达我视线不能到达的地方。倏忽,他回头了,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他笑了,那笑容似乎很苦,又仿佛很无奈。他的嘴好像嗫嚅了一下,依稀是“回去吧,我走了。”挥挥手,他便没入人海。等再也找不着了,我便回家坐下,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爸爸那意味深长的一回眸。

篇3:回眸作文550字

每年中考, 各地作文命题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就像一处园圃, 命题者精心培育的“题花”, 美不胜收, 令人目不暇接。下面我就带着同学们对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呈现的特点作一梳理。

(一) 关注主流题型:标题作文 (含全命题和半命题) “坐稳江山”。

今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作文题, 清一色是标题作文, 且除淮安市考的是半命题作文 (“善待”) 外, 其余都考全命题作文。例如常州市、徐州市的两选题都是全命题 (常州为“我班的个性”“家乡的个性”;徐州为“因你而快乐”“因你而担忧”) 。笔者又考察了江苏省外的87个中考作文题, 标题作文也占了总数的78%, 话题作文在这一块的传统优势正在丢失。这些都传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中考作文已经回归标题作文时代。

在标题作文命题中又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 用语百花齐放, 凸现个性。从语句类型看, 有独词命题的, 例如浙江金华题“灯”, 四川南充题“等待”, 江苏扬州题“在乎”, 湖南娄底题“回报”;有用较长的单句的, 例如贵州贵阳题“这是值得我们去” (补入“尊重的人群”等) , 湖北荆门题“那一次, 我真的被感动了”, 广东东莞题“那天, 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更有用复句的, 例如浙江绍兴题“越长大, 越”;有用感叹句的, 例如山东滨州题“那一次, 我真的很棒”, 也有用否定句的, 例如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二是放开有度, 限制适当。这本是标题作文命题的长处, 今年各地更是充分利用这一长处将题目制作得更精致。例如湖北十堰题“这也是一种爱”中的副词“也”就是一个巧妙的限制, 你如果写父母亲、老师对自己生活上、学习上常态的爱意就偏题了, 要写的爱应该是非常态的才对, 如“及时的批评”“有意给你挫折磨炼”等等。江苏南通题“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开放度也较大, 但题中的“轻轻”一词成为考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陷阱。“轻轻”用来修饰动词“告诉”, 是副词, 但它并非可有可无。它同最近几年中考命题中出现的“最”“也”“更”“又”“再”“其实”等副词一样, 具有虚词不“虚”的特点。“告诉”时不是高嗓门大音量, 而是“轻轻”, 为什么?这一点你必须在文章中有所触及, 它或缘于一种情景, 或出于一种心境, 对此你当然不一定大段地写, 但须点到。有的考生说自己在寂静的考场上用笔向你“告诉”, 只能是“轻轻地”……如此点出“轻轻”, 也不失为一种简明机智的选择。又如上海题“黑板上的记忆”也是开放与限制相结合的好题。“黑板上”与“记忆”构成了空间概念与时间概念交叉的广阔范围, 你不一定非把目光锁定学校的黑板, 社区的黑板、商场的黑板、家里的黑板……都可纳入其中, 社会热点、国事世事都可由此引出, 因此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 但内容必须是“记忆”———所写对象不在身边, 印象却鲜明深刻。“黑板”与自己的成长紧密相关, 这些隐性信息又是“限制”。让我们再比较一下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与湖南长沙题“你的, 让我记住了你”:两题都写“你”, 但限制不尽相同, 淄博题中的“幸亏”一词规定了所写内容必须对“我”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我”应有“由衷感激”的情意, 这就限制了范围;长沙题则以“记住”一词从另一角度作出限制———所补形容词必须具有“出色”的特质, 给“我”很深的印象, 值得“我”记住, 如“机敏”“淡定”“坦诚”等。

三是文学色彩闪亮, 用语富有诗意。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辛弃疾的《采桑子·丑奴儿》, 以古诗词名句引发考生的审美联想, 引导考生树立忧患意识, 学着调控喜忧愁乐的心理变化;湖北黄石题“那一缕春风”、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都以喻为题, 富有诗意, 能激起考生的写作激情;四川自贡题“洒进的雨”、湖南长沙题“送他人一朵花”用语都含双关, 富有浪漫气息, 应和青春心理;浙江温州题“做一个‘行者’”运用文言词语, 传递生活哲理, 引发辩证思维。

部分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也设计得精彩纷呈, 有的就是一首耐读的散文诗。例如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的提示语:“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 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 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 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 四季交替, 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 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 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 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考生听着如此美妙温馨的“四季调”, 心中那“属于自己的季节”自然会从心底涌出, 再演唱一支“春之歌”, 或是“秋之歌”……该是一件多么顺心惬意的事情!

四是“裸题”渐多, 题型更趋简洁。作文命题的提示语是一把双刃剑, 精心设计提示语既有可能开阔考生思路, 起到提醒、例示和引导的作用, 又可能花去考生较多的阅读时间, 造成审题的游移不定。所以近年来不设提示语的所谓“裸题”渐见其多, 今年更是。江苏13个大市15个标题作文命题 (含两选题) , 9道为“裸题”, 有提示语的命题也都趋向简明。例如盐城题:“书香使我充实, 书香让我陶醉, 书香伴我成长……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语只有三句话, 从知识、审美和成长三个层面略作提示, 点到即止。简洁命题, 返璞归真, 从导向性、教育性和可写性方面看, 都可圈可点, 受到考生欢迎。

(二) 关注命题内容:指向渐见集中, 形成“五大热点”。

热点之一:指向自我成长发展。浏览各地命题, 可以发现“我”“自己”等字眼频繁出现, 要求考生从特定的角度审视自我, 回眸成长轨迹, 形成生活感悟。例如广东广州题“奖励自己”、湖北咸宁题“亮出自己”、山东滨州题“那一次, 我真的很棒”都引导考生唱一支自身优点或是自我成功的赞美曲;江苏南京题“我做主”和云南昆明题“属于自己的天空”都要求考生围绕“自信”“自主”“自立”等关键词进行演绎;湖北襄樊题“阅读, 让我”、山东东营题“给了我”和广东佛山题“智慧伴我成长”都要求考生探索成长的奥秘, 具有审美或理性的色彩。

材料作文也把指向自我成长发展作为命题的重要依据。例如湖北武汉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则寓言, 记录了小橡树否定苹果树、玫瑰花的“劝告”, 终于成长为一棵“给鸟儿栖息, 给游人遮阴”的大橡树的过程。材料这样启发考生:“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这实际上是一则定向型材料作文, 材料指向比较集中———成长不能左顾右盼,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热点之二:指向交流倾诉。学会合作、交流、倾诉, 是新课标的要求。指向交流倾诉, 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理念。“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吐和关注的对象, 大量出现在今年的命题中, 以至于有些题目连用语都很相似。例如江苏南通题“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浙江湖州题“多想告诉你”、山东烟台题“总想为你唱支歌”等, 都为考生“说真话, 抒真情”提供了舞台。江苏徐州市考两选一, 两个题目“因你而快乐”“因你而担忧”都着眼于“我”和“你”的情感交流, 唱响的是由衷的忧乐与共之歌!

热点之三:指向走进生活。观察、熟悉并感悟生活是初中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考量考生感悟生活的水平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依据。今年的中考作文, 有的命题泛指生活, 例如四川眉山题“日子”;有的命题指向学校生活, 例如山东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江苏常州题“我班的个性” (两选一) ;有的命题指向家乡生活, 例如江苏常州题“家乡的个性”;有的则指向精神生活, 例如江苏盐城题“书香为伴”、江西九江题“我读” (限定补书名) 、甘肃兰州题“, 让我陶醉”等。

热点之四:指向真实心态。这指的是以阳光心态为主流、其他真实心理也能一吐为快的命题指向。必须承认, 当代中学生心理具有多维性, 反映这样的多维心理才是真实的、有个性的。例如湖北荆州题“曾经错过的”贴近学生的真实心态, 引导考生专题反思“错过”, 这在以前并不多见;浙江金华题“那一天, 我了”的提示语这样说:“生活的长河, 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 夏风清凉, 秋色绚丽, 冬雨凄冷。蓦然回首, 总会发现, 有过许多的人和事, 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固然美好, 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不失纯真。”命题者允许考生“品味愧疚、遗憾、愤怒……”, 这样的新视野是前几年命题所少见的。该愧则愧, 该怒则怒……这才是真性情。为文贵“真”, 初中生存在或大或小的心理阴影是客观事实, 命题者对此不回避, 而是引导考生走出阴影, 告别昨天, 拥抱阳光。这样正视现实的命题需要勇气和见识, 这种与时俱进的命题形式正是命题理念趋向成熟的表现。

当然, 对考生的心理、观点和视野作正面引导仍然是命题理念的主流, 这是无需多说的。例如云南曲靖题“阳光灿烂的日子”, 为考生设定了抒写积极乐观心态的美好情境;重庆题“因为有了期盼”, 旨在引导考生叙写在目标激励下的奋发有为;浙江台州题“把甩在身后”让考生摆脱阴影, 走进灿烂;广东东莞题“那天, 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更是让考生抛弃烦恼, 走进快乐世界, 歌唱七彩阳光……值得一说的是浙江绍兴题“越长大, 越”, 这道题没有一字提示, 于是争论来了, 有人说补充之词只能是属于阳光心态的, 例如“成熟”“坚强”“聪明”, 等等;有人则认为不能一刀切, 思路应该是多元的。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你补充了什么词, 而在于你以怎样的立意去表现它。如果你补“苦恼”一词, 那肯定符合初中生的真实, 而且“各有各的苦恼”, 能写出个性, 但你并不是一“苦”了之, 一“恼”弃之, 而是“苦”而不倒, “恼”而知进, 从而演绎“人生就是不断战胜苦恼曲折前行的过程”这一规律, 这样写有何不可?上海市曾考“我们是”, 有位考生补上“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即所谓“差等生”) , 写这一群体的种种苦恼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但他们没有失去逆境前行的信念, 在结尾处作者表示“生活总会继续, 阳光定能普照”……阅卷老师一致认为可以打高分。是否可以这样说, 阳光心态的主旋律和关注当今初中生真实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次色调并存的命题格局, 将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新亮点。

热点之五:指向品德修养。湖北孝感题“比金子还贵重的是”指向内在的美;湖北宜昌题“美丽的智慧”指向心智的优化构建;湖南娄底题“回报”指向知恩图报;贵州铜仁题“让世界充满爱”倡导大爱无疆;江苏连云港题“留住那份纯真”指向优化善良心地, 都体现了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这一命题思路。

思考篇

结合以上对今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分析, 笔者建议, 在九年级学习和复习过程中, 同学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和训练:

(一) 文体训练以记叙文、散文为主, 但也须兼顾议论文。这是因为:记叙能力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 有的考题则明确规定写记叙文, 例如湖北黄冈题“我多想_____”, 湖北宜昌题“美丽的智慧”, 广东东莞题“那天, 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或者, 很多考题也都把写记叙文作为隐性要求, 例如江苏镇江题“叫我如何不想她 (他、它) ”、浙江金华题“那天, 我______了”、江苏南通题“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等命题都隐含着写记人或叙事的记叙文这一隐性要求。

虽然2010年限定写记叙文的命题渐见其多, 但也有部分地区要求写作议论文,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 同学们也不能放弃议论文写作的训练。

(二) 继续积累、思考热点素材, 灵活拓展适用范围。新课标指出“……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要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所以热点问题仍应进入同学们关注的视野。不要以为地震、奥运等热点已成历史, 关注社会热点可以“降温熄火”。笔者特别欣赏今年的湖北宜宾题 (两选一中的材料作文题) , 尽管材料较长, 为保持原汁原味, 还是照录如下:“2010年4月7日, 长春市政府为冬奥会冠军18岁的周洋举行庆功会。当市长问周洋‘还有什么困难’时, 周洋回答:‘我父母还没有工作!’市长当即表态:‘相关部门的领导都在这里, 可以解决一下。’周洋这次的‘真情流露’竟惹出了风波, 质疑批评声纷纷。如有人说, 这让支持她的网民心凉, 还有网民直接批评周洋是‘邀功’, 是‘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更有人指出, 荣誉并不能成为走后门的工具;但也有人支持周洋, 认为面对‘还有什么困难’之类的问题, 诚实回答并没有错, 这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天真而诚实的回答, 而揣测领导的用意, 或是礼节性地打着‘官腔’说‘没有困难, 感谢领导’之类的话, 则是虚假。 (注:周洋父母均为下岗职工) ”这一命题把有争议的时新材料和盘托出, 没有作任何有倾向性的暗示, 有些语言还相当尖锐, 让考生放胆发表个性化的看法, 体现了命题者的胆识勇气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命题虽然不多, 但却是一个信号, 这让我们联想:平时开展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能接通时代活水的活动, 以提高同学们的分析思辨能力, 多么重要!

(三) 将“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作为立意构思训练的重点。2010年比喻象征类命题渐见其多, 且能引发考生作多向思维, 考生须化虚为实, “虚”题“实”写, 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例如湖北天门、仙桃题“把装进行囊”, 装入“行囊”中的物品应是“助我前行之物”, 这既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实在的, 如父母的叮咛、师长的教导、朋友的关爱等, 也可以指内在的、隐性的, 例如一路上储备起来的勇气、乐观、坚强等等, 如能将虚与实、外与内结合, 就更容易出新;又如四川自贡题“洒进的雨”, 意思很“虚”, 不妨分两步做到“虚”题“实”写, 比如:第一步, 补入“龟裂土地”, 让题目先恢复“实”的“本来面目”;第二步, 为“雨”这一喻体寻找本体———或一心为民的子弟兵, 或农村基层好干部, 或身手不凡的新科技……再使“虚”回到“实”。

“化大为小”也可以分两步走。例如四川眉山题“日子”, 则不宜泛泛而谈各种日子, 你可以先转换为“艰难的日子”, 范围变小了, 再进行第二次转换———“艰难却充满希望的日子”。山东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范围很大, 也不宜铺开来把三年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等都写一写, 这样写肯定大而无当;你可以将题目先转化为“我的初三生活”, 范围缩小为特殊年级, 然后再“化大为小”, 如“初三那紧张又有享受的生活”, 让“享受“作为亮点, 或者写“我初三的寄宿生活”, 专门对准“我”与“室友”友好又多趣的生活, 这样写就能“小”处见“大”, 见“真”, 见个性。又如河北题“来了”, 不妨先补入“上海世博”, 让时代气息进入“大”题目, 然后构思时再转“小”, 确定一个小角度切入———或是“‘90后’ (指年轻志愿者) 的敬业精神来了”, 或是“粗犷的非洲风吹来了”, 或是“新城市节水理念走来了”……

(四) 加强“阅读向写作延伸, 写作以阅读为范例”的训练。今年多地命题体现“阅读向写作延伸”的特色, 可分两种:一是从学过的教材作延伸, 例如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由学过的《散步》中“我”的多种角色延伸出来, 贵州铜仁题“让世界充满爱”由朱自清的《背影》引出;二是从同试卷阅读材料延伸, 例如湖北宜昌题“美丽的智慧”由同试卷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智慧的美丽》一文巧妙地演绎而出, 四川自贡题“心境” (话题作文) 来自同试卷的《松子茶》一文的延伸。这种新的命题形式无疑给我们的老话题“读写结合”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

(五) 善于选择、接通, 尽快进入角色。考场上面临多种选择, 作文选做题逐年增加, 考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适合自己写作的“角色”。这些选择有:选择题目 (指两选一) ;选择文体;选择指定范围中的一项 (如湖北九江题“我读”, 规定只能在名著中选填内容) ;在提示及其以外的内容中选, 例如贵州贵阳题“这是值得我们去”出示了“明辨的道理”等11个选项, 后还有省略号, 这些对考生的选择、接通能力都是一种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训练中要规定“选定”的时间, 掌握快速排除、搜索贮备、定点链接等方法。

篇4:春鸟回眸,怎一个情字了得?

但是,风格形成了,并不等于一位画家的探索就到此为止了,事实上,正是《十幅图》之后,伴随着对画史的研究和鉴定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对花鸟画的表现方式思考更深入了,这是谢稚柳非常可贵的地方。这个时候他绘制了这幅《桃花春鸟》,时间是他创作《十幅图》之后大约半年。桃枝绘得自然俏楚,朵朵桃花,双钩轻色,予人雅逸高贵的感受。枝上小鸟,丰羽铄神,侧首回眸间,让人心生爱怜。初观此画,笔者即脱口吟出两句诗:“幽禽也喜春光好,立软高枝未肯飞”,以为可以形容这只鸟,也可描绘这幅画。然而更妙的是画上的题跋,右为本题,左为补题,前后相距有近二十年,所题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是与这幅画却深含意义。

右题(本题)显示了谢稚柳的画史知识以及他于绘画一道不斷探索的胸怀:中国的花鸟画,自五代南唐以来绘花卉便有“写生”与“落墨”之别。所谓写生,北宋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曾针对黄荃父子所作有过阐释:“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其代表画家就是黄筌、黄居案父子。而落墨法既非“细笔勾勒、填彩晕染”的写生,也不是非勾勒的没骨法,而是运用墨的浓淡,勾点兼施,草草画出枝叶萼蕊,然后轻染杂彩,不使色碍墨,笔掩迹,从而生气动人,它的代表画家是徐熙。然而写生经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的大力实践与倡导而发扬光大,落墨法则少有人传,以至不为人识。谢稚柳的本题关乎的就是这件事。《桃花舂鸟》也是以双钩轻填的写生法绘桃花,笔下感叹的却是“邈不可知”的徐熙的落墨法。1969年,“文革”中的谢稚柳因眼疾从隔离审查中解脱苦难,赋闲在家,于是他有了充分的时间穷研徐熙落墨法,并于1970年以创作《林亭山色》为标志获得成功,从而将他的绘画又推向一个高峰。

左题(补题)则讲述了这幅画的一段曲折经历。这是一幅绘于清早期旧纸上的花鸟精品,绘成之后,谢稚柳甚为满意,收入箧中本想自己欣赏,没想到后来这幅画竟然在家中失窃了,这让人无奈。时间一久,他也就忘了这幅作品。1973年,篆刻家吴子建发现了这幅画,即出资买下。他与谢稚柳有交,就携画清谢稚柳过目并为之写题识,这令谢稚柳感慨生情。人世间的事,如梦幻泡影,万事既有可能,也能虚无,仿佛色空二界,无非一念之间……谢稚柳信笔题识,一笑了之。

此画钤印亦含情意,比如左右押角钤“鱼饮梅竹之斋”和“敦煌旧客”两方闲章。以“鱼饮”二字为自己的斋室名号起自t936年,斋名“龟饮溪堂”。谢稚柳一生好诗,早年好唐诗,尤好李贺(长吉),“鱼饮”二字即从李长吉《咏怀》一诗“臂睹清溪鱼,饮水得自宜”句中来,还请方介堪刻成一印,钤于画上。后来沈尹默告诫他,读诗不必囿于李长吉,也可读读宋人的诗,他于是延展,受益匪浅。谢稚柳的画中有诗意就是从他好诗而来。作《桃花舂鸟》时,他早已有了“苦篁斋”“定定馆”“调啸阁”等斋名,依然不忘“鱼饮”之初,是一种对传统、对文化的礼敬。那么,钤“敦煌旧客”一印用意何在?谢稚柳画画与古为徒,并没有明确的指授老师,一幅花鸟画,画得自己满意了,便有喜悦涌怀,钤一方“敦煌旧客”印,用意是留恋与感恩,因为敦煌给了他太多太多,那是必须感恩的。信笔至此,还没有为这段文字拟一个题目:春鸟回眸,怎一个情字了得!如何?

(《桃花春鸟》出版:1.《谢稚柳》P54,上海博物馆;2.《融古开今·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书画精品集》P162、163,上海博物馆。

款识:1.纤细霜毫重写真,黄家轻色得清新。百年画笔归天水,已绝江南落墨人。自蜀黄荃父子以轻色写生,绝去蹈袭。而徐熙以落墨高视于江南。风沿波接,降及赵佶,不宗于徐而归于黄。数百年来论写生尚双钩,靡不以赵为宗师,要尚是蜀黄氏之遗,而江南落墨之法遂散亡,邈不可知。甲午秋日镫下,谢稚柳|己。钤印:谢穉之印(白),枥下生(朱),敦煌旧客(朱),鱼饮梅竹之斋(朱)。

篇5:雨天,最后的回眸作文550字

淅淅沥沥的雨还在下着,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我的泪不经意间顺脸颊滑下。

今天中午我在写作业,爸爸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你张叔叔打电话让……”“张叔叔?”我惊喜地说,“难道是小葫芦妹妹要来咱家找我玩?”一提起这可爱的小精灵,我的心情就格外好。可爸爸面色凝重地说:“不是,是‘小葫芦’生病了,还特别严重,现在张叔叔和你阿姨要带她去外地看病。估计要去个一年半载,所以让你去送送她。”我一下子急了,喊道:“爸爸快走!我要去送她!”

我和爸爸赶到张叔叔家,阿姨打开门,我冲进去,虚弱的小葫芦正躺在张叔叔怀里。我一下子抱住了她,忍住了即将流下的泪水。小葫芦面色苍白,嘴唇也没有血色,望着她虚弱的样子,我很难过。

小葫芦看见我硬从叔叔怀里起来,“姐姐,你来看我了,我们出去玩好不好?”她水汪汪的眼睛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小家伙,生病了还不老实,好好躺下休息。”“可是我就要走了,要好久才能回来,姐姐你就陪我玩一会吧。”听了这话我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我的泪水一下子滑了下来,小葫芦连忙说:“姐姐,你别哭,我保证,我保证,等病好了就立刻回来。”说着努力扬起一抹笑容。我含泪笑道:“好,我们拉钩!”“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篇6:回眸作文900字

驻足幽径,举目仰望月色,朦胧的夜使我无法一览群山的绮丽,唯有那轮秋月,透过层层云雾,照耀在我脸颊,拨开萦绕山间的云雾,方得忆起踏访山林,追逐唯美月色的初心。噫,我的初心为何物,我的初心何处寻。

叹息,苦思冥想那时立下的誓言,只念得那时深深泪痕,泛着泪花的双眼如此炯炯,却似无神,仿佛是在回忆着什么,是难以抑制的愉悦?还是悲痛欲绝的哭泣?我只能寻觅,初之味。

回眸,还记得那年杏花微雨,忘却了愁与泪,遗留的是两人的身影。谁?那与我并肩的人,只有依稀的轮廓在我脑海中徘徊。仰天长叹,“初心”……

翻开尘封的书卷,一首诗,抒发了千古壮志,一本书,诠释了内心的坦然,一句话,道出了初心的真谛。

初心,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豪情,坎坷的道路,未曾泯灭他君王天下的雄心;初心,亦是司马迁牢狱中坚定笃信,书写不朽史书《史记》时内心燃着的熊熊烈火;初心,亦是发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此抱负的苏轼的希冀。

未泯灭的初心,内心深处的誓约,我与某人的泪……离愁别绪,唤起了我对初心的感慨,那年我与友人的离别,那年我与友人的约定,那年我与友人的初心,顿时涌入我的脑海:我希冀,用自己的努力与不懈,来年,我们定将重逢,只因我们彼此坚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事隔多年,望不尽的天涯也无法阻碍我们当初的约定。初心,即承若,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是我们不变的情感,亦是我们坚信友谊亘古不变的心。

不忘初心,因为它承载了当初的友谊;不忘初心,因为它是我奋斗前进的动力;不忘初心,因为它鼓舞着彼此为那重逢的誓言而拼搏。

曾几何时,我们共赏明月,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离别的悲切,未能将你我的心分离。你我的初心,浩瀚辞海未能道出其万一,我们静候人生,若初见的美好,我们拼搏人生,只因我们愿为重逢的那日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赠别诗,一段离别曲,一对泪语人。

又是杏花微雨,我只能倾尽我的笔墨,写下我的心声。人生之路漫漫,有你的回忆,有你的友谊,亦有你我的初心,我坚守那份誓言。秋叶的陨落只是为繁花的盛开而铺垫,云雾的朦胧只是为月色的唯美而装束,你我的离别只是为相逢的深情而筑路。我的初心,我的友谊……

篇7:回眸作文600字

他在我两岁的时降临人世,从此我有了一个跟屁虫一样的弟弟。为了他,家中便出现了一个场景:还小小的我站在小小的凳子上,对着镜子吃力而笨拙地绑着头绳。我常想如果不是他,我恐怕不会刚刚五岁,就懂得了自己。还应该只会耍性子的我,被他彻底改变。

我三年级的时候,他也要上小学了,我便有多了一个责任——和他一同上学。他是那么爱哭,总说他没有男子气概,像个小姑娘。那天他跑得太快,被石头绊倒了,于是出现了一声清脆的“哇——”我听到后,心仿佛坠了下,不顾手中还提着的书包,向他飞奔过去。我扶起他,脸色被吓得苍白,声音有些微颤:“怎么样?疼吗?姐给你揉揉......“虽然那次他没有事,可我却再也不敢跑神了,小心的看着他。后来渐渐养成了习惯,无论跟谁在一起总是习惯留心旁边。我的朋友有次对我说:“跟你走路很放松很有安全感因为你跟鸡妈妈一个性格。”

因为他的存在,因为我的弟弟,我自觉地照顾他的成长,自己也在不自觉地成长着。

年华慢慢地流逝,时光的钟也停止了倒拔,时针指着现在:309月8日,下午3时26分,我坐在九年级的教室,他坐在七年级的教室。

他已然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无比自信,觉得已经长大。他不在顺从我的指责,而是蛮有理的地对嘴,我经常被他憋着一腔怒火,像是被斗牛士用红布挑逗的公牛却又有些淡淡的悲伤......但是,这是我的血脉相同的弟弟啊,于是我不得不平息怒火,学着用更冷静,更温和的语气指出他的不足。

不知不觉,我很少生气了,与人相处和谐愉快。

篇8: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回眸

一.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回顾

(一) 话题作文时期 (2004—2005) 。2004年是江苏第一年独立命题, 这一年的作文题沿袭了以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其后2005年也是如此。2004年命题, 江苏初显文化大省的气度, 命题者围绕山水做起了文章, 要求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到了2005年, 鉴于上一年的话题过于诗意, 考生难以入手, 命题者往写实化方向走, 借用古人“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 要学生结合生活人生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二) 命题作文时期 (2006—2011) 。2006年, 江苏悄然回归命题作文, 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2007年, 温家宝总理的一首小诗《怀想天空》激发了命题者的灵感, 命题要考生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 以“好奇心”为题, 2009年以“品味时尚”为题写文章, 2010年, 在新世纪第10年, 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首选, 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2011年以“拒绝平庸”为题, 2012年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 新材料作文时期 (2013年始) 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 2013年, 江苏命题者汲取全国众多试卷的影响, 将命题作文改变为新材料作文, 说几位朋友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点燃了几支蜡烛, 进入洞穴后,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要求以此写一篇文章。

二.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特点

(一) 关注社会生活, 体现时代特征

江苏卷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 有时甚至紧跟社会生活的热点,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 2011年江苏卷的“拒绝平庸”, 虽然遭到一些非议, 但可以说是一道关注社会热点的好题目, 它旨在激励学生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要有不甘平庸, 追求卓越, 创造辉煌的向上精神。命题缘于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9月6日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时, 在讲话中勉励特区未来继续发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的讲话精神。再结合现实, 社会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大有人在, 青年人忽视对于内心的观照与自省, 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凡此种种, 总会造成对现实生活的冲击。而新世纪已经10年, 社会对于创新的呼唤此起彼伏, 因而命题者提出“为人不可平庸, 平庸则无创造, 无发展, 无上进”, 要“拒绝平庸”。可以说, 2011年的江苏作文题是结合了当前的社会热点而提出来的, 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同样, 2010年的“绿色生活”也照亮了社会热点。高考不可能与世隔绝, 有时高考作文题本身就可以引导、推动社会热点。2010年江苏卷作文题做到了这一点。“绿色生活”的提出, 其实呼应了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的事件。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了《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重要讲话, 并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给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 温总理提出的“低碳生活”成为2011年的热门话题, 江苏卷正是呼应了这个社会热点,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二) 洋溢人文情怀, 提倡独抒性灵

江苏卷作文题强调了高中生自身的生活体验, 命题贴近学生实际。例如2008年的命题作文, 要求考生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亲切, 引导温和, 带领学生眼光回到童年, 回到现实, 又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感悟成长历程。

2012年命题作文“忧与爱”则引导学生回到内心, 书写性灵, 抒写在自己的生活中刻骨铭记的忧与爱的情感, 以一个高中生的眼光去审视这两者的关系, 去感受成长的痛与乐的过程, 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认识, 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2012年作文题在提示语的设置上分别用三句名言暗写忧与爱的角度, 第一则是谈母亲对子女的担忧与爱, 第二则是对祖国、土地的忧与爱, 第三则则是伟人心目的博爱与忧患。忧与爱, 是人类伟大的情感, 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富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刘克庄的“暮年未敢忘忧爱, 喜听三边奏凯音”诗句对现代中学生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般说来,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人为本, 关注生活, 以感悟为手段, 发掘情感体验, 提倡学生独抒性灵, 题目总能够走进考生的心灵, 关注考生的生活和情感, 与考生的心灵相呼应, 因此考生在考场会顺利的自我表达, 而不至于让考生措手不及, 胡编乱造, 担心作文离题。

(三) 突显文化内涵, 强调思辨张力

江苏是文化大省, 江苏卷一直沿承江苏丰厚的文化内涵。江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山水、历史, 区域文化是很有特色的。江苏的海盐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以及金陵文化在省内以及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2004年, 命题者说,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 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 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 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江苏境内多山水名胜, 古老运河贯穿南北, 长江横穿东西, 域内山水兼江河湖海之美, 这一道作文题对于各地的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可以写山水的文化特性沉稳与灵动, 也可以就灵动与沉稳, 变化与永恒, 动与静, 由这些对应的词语可以引发许多哲学思考, 进而从不同角度写出洋溢着辩证思维而又各具特色的佳作来。这样, 在山与水的感悟中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

很多网友说:“江苏卷的作文题总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这其实是对江苏卷虚实元素关系命题的一个误解, 而此正是命题者考查学生思辨张力的用心所在。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查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 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 2008年的作文题目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 2009年的作文题目则是侧重于人与时代潮流的交融共生。

2007年的“怀想天空”与2009年“品味时尚”中“天空”“时尚”既是“实”也是“虚”, 既明确具体而又包含模糊。另外一方面, 天空、时尚可以指向于具体的概念, 而“怀想”和“品味”则是抽象的, “怀想”指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 并由此进行思索, 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品味”主要指理解、认识、感受等, 这里很能展示考生对人生或社会的体认水平, “怀想”和“品味”充分体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需要学生在“实”与“虚”的思辨中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2013年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极富思维含量, 有利于考察学生思辨张力。材料主要有探险者与蝴蝶两个关系, 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但是从思维的准确性、广阔性与深刻性角度看, 还有许多深层关系不为大部分学生提及, 如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发展变化是常态的, 固态不是常态;人类要敬畏生命, 否则最终自己受害;人在探索过程中, 既要顺应自然也要适度改变自然以期提升整个自然的质量等等都是有思维深度的提法。

三.江苏高考作文试题备考策略

(一) 练好写作基本功

从高考阅卷点传来的对学生作文答题最直接的问题有两条:一是书写规范的问题, 学生字迹潦草, 无法辨认, 因而也就没法连贯地读通全文。学生字迹潦草, 这与学生平时规范性要求有关, 也与学生答题速度有关。除了字迹潦草外, 错别字较多也是阅卷头疼的问题, 较多的错别字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感性评价。写字不规范尽管与立意、谋篇布局相比属于细微末节的问题, 但是很难想象一个错别字连篇、字迹难以辨认的学生作文会赢得阅卷老师在试卷上较多的停留时间。二是语句通顺的问题。前几年, 江苏卷阅卷组曾经提出“三基本”可以获得作文“切入分”的说法, 所谓“三基本”就是语句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情节基本完整。所以, 文通字顺是获得作文“切入分”的首要条件。2012年,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何永康教授针对存在的这一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 一针见血且十分中肯地指出:

文字表述, 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 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我们要求考生首先要把文字表述搞得通顺一些, 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 不能颠三倒四, 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

可见, 练好写作基本功是一篇考场作文的前提, 这往往为大部分学生所忽视, 把大量时间花在写作技巧上, 结果根基不牢, 影响作文得分。

(二) 磨好审题立意功

江苏高考作文对审题是有要求的, 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已成定局的今年, 考生要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从多个角度切入的话, 要“不超过材料的范围”。因此, 在备考过程中, 对于审题立意的训练, 对于学生思维的锤炼是十分必要的。如江苏省栟茶中学模拟试题的作文题材料《老鹰与海龟》这样表述: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 一位好心的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 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已经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了毫无遮拦的海滩。等好心人走后, 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 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这则材料最直接的寓意是游客“好心办了坏事”。然而, 它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 写作的视角是多维的。其写作的视角和立意的走向通过审视、揣摩, 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写作视角可以从游客的角度, 也可以从小海龟的角度, 还可以从老鹰的角度多向考虑, 由此带来立意走向, 可以正向肯定 (顺向思维) , 可以反向否定 (逆向思维) ;也可以多维审视 (辩证思维) 。

如是, 这则材料的写作立意可有近10种:

从好心游客角度:事与愿违, 好心可能办了坏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事要善始善终。

从小海龟的角度:小海龟群犯经验主义错误;学会不盲从、要甄别。

从老鹰的角度:勇于坚持, 善于等待;善于把握时机。

当然, 还有从材料整体角度:辩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有可能不一致等。

至于选哪一个角度, 理论上没有正误之分, 但在具体的写作上却有高下之别, 这和考生个人所掌握材料的有效性以及语言运用水平有关。

从现实操作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一两个立意, 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还不够, 在行文的过程中, 对于观点的阐述、论证还嫌不够深入, 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也不足。所以, 对于一则材料, 审题立意尤为重要,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意思是说, 有了心灵思维, 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 就有了文章辞采, 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 文章是作者心灵的烛照, 其思想优劣直接影响考分的高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日日练功”办法, 即每天训练一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学生审题立意功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 做好说理表达功

首先, 要有质疑意识。随着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局面的形成, 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会写议论文。而现在高中学生写议论文主要是“举例控”“掉书袋”“回到从前”, 大部分学生不会说理, 举完事例后甚至不作简要的说理分析, 想当然地认为已经证明了观点, 这其实是数学思维做语文题目。学生之所以不会说理, 是因为没有质疑意识。没有质疑意识就打不开思维格局。例如上文《老鹰与海龟》的事例, 一名学生就“小海龟犯经验主义错误”作如下质疑:

人为什么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是因为经验是经过论证的曾经正确的成功的做法;

既然是成功的做法为什么遭受群体毁灭?

是因为没有考察环境的变化, 没有发展地对待经验;

人为什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验?

是因为有懒惰的思想, 保守派的阻挠, 侥幸的心理等。

至此, 通过质疑, 层层深入的追问, 突显出思想的链条, 由“果”到“类”到“因”到“法”, 展现出思想的魅力。

其次, 要有品位意识。所谓议论品位, 就是议论过程中有独到见解, 辅之以一定的理论阐述, 让人感觉到“独特、深刻”。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要抓住材料的要害, 摒弃第一思维, 揭示本质, 亮出新颖的观点;二是要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 有必要借助哲学思维方法, 如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说理等。三是说理有一定的严密性, 考虑到事物的多面性, 说理时一般表述不过于绝对, 留有商榷的余地, 语言表达有一定分寸、尺度, 这当然是更高的要求了。

篇9:回眸作文600字

回眸初三,也许大多数人会说那真是辛苦的一年,也许会有人说我付出了却没得到回报,由此痛恨这个社会,我想,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回想最后的一堂课。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最后一堂课是班主任的,那一天全班很安静没有一个人讲话,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的见,老师还是老样子,拿着作业问我们哪些需要讲的,很多人提了一些问题,老师也一个一个的讲了,那一天是我们班上最安静的一节课,待老师讲完后,我们都哭了,那一天也是我最认真听讲的一次。

放学后,家长都来接我们,待一切就绪之后,我坐上了车回家,再过几天也是我要去学校的日子,那一天,我早早的收拾了东西准备去学校去,还是爸爸送我去的,一路上,爸爸什么也没说,到了学校后学校派车把我们送到了中考的位置,我们是带着希望而去的。

离别那天,我们抱着说以后都不要忘记,三年的时光度过了,也是时间把我们分开了,我想我们的友谊不会割断,因为我们心里彼此都有对方。

而现在,换了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摆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分离,也让我们知道时光有多么残忍,而现在,我们都在思念着对方,包括老师、朋友、同学,而现在我们更珍惜时光,也珍惜友谊,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有时候想一想,真的很残忍。

现在,我越来越想念从前陪我度过三年的人,那些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与老师在一起的欢乐,它在我脑海里好像拍成了一部电视剧,每一天都会播放一集出来,也是时刻提醒我不要忘记他们。

我想,在我上高中以来,我经历过的一些时光会不会也拍成了一部电视剧,有时候在我做错事的时候它也许会提醒我,在今后的生活我也会改正我的错误。

上一篇:微家书传家风作文500字下一篇: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