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活动宣传稿

2024-05-02

危险源辨识活动宣传稿(精选9篇)

篇1:危险源辨识活动宣传稿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宣讲活动总结

为了落实好《关于开展2015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提高全员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力,形成一套规范的“一个流程”管理,分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宣讲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管内10个站区巡回宣讲活动,确保分公司2015年危险源辨识工作落到实处。

一、成立宣讲活动小组,统一宣讲思想

2015年1月4日成立以分公司经理助理曹利民同志为组长,丰汉羽等25人为组员的宣讲组,1月5日宣讲组成员集中,进行了统一宣讲思想培训。采用“两集中、一分散”的方法进行宣讲,即:机关宣讲组集中统一思想,到达站区后组织站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再进行一次集中宣讲,站区宣讲完毕后分专业到各工队进行危险源辨识指导工作。

二、宣讲活动陆续展开,陆续总结提高,确保宣讲活动扎实有效

(一)精心组织、认真安排,使宣讲活动井井有条。分公司曹助理精心策划,各位宣讲员、基层各单位严格按宣讲活动安排参加宣讲活动,使得本次活动按照既定计划按期完成。

(二)严格监督,不走形式,使宣讲工作讲求实效。宣将组在宣讲期间加强了检查指导,确保宣讲人员听课人员的到位,确保宣讲质量,在宣讲活动过程中,每个站点曹助理都身先士卒具体策划,如何讲职工能听懂、落实好,并且每次宣讲完毕,宣讲组要进行宣讲情况回访,将建议和意见吸取,在下个点时完善。比如:有的站点提出,将风险预控管理办法职工听不懂如何做,应该举例进行说明,宣讲组一一采纳。

(三)陆续宣讲,陆续丰富宣讲内容

首先,安全监察室体系主管就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类、辨识范围,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辨识,辨识形成的记录都一一进行了明确,举例进行说明。其次,曹助理就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全员进行灌输,体系建设不是搞不搞的问题,是搞好的问题,要求全员必须放下身段仔细研究,做好体系建设。再次,要将危险源辨识宣讲开展成一次全员接受安全教育的过程,开展成一次案例教育的过程,开展成总结过去,展望今后工作的动员会和发动会的过程,根据生产实际制定危险源名称、预控措施和控制标准。同时要求每位参训人员在工作时考虑上班前亲人的嘱托,回忆事故、故障现场惨烈画面,考虑亲人撕心裂肺的悲痛场面,回想自家墙上的全家福,再次考虑朔黄发展蓝图。时刻牢记危险源时时处处存在,风险预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确保个人、公司安全长治久安。最后,邀请站点管理人员互动,讲自己亲身经历的危险事,讲发生在自己管辖的危险事,激发全员危险源辨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效果明显

通过宣讲,基层全员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个流程”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统一分公司上下全力推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思想,变“被动辨识”为“主动辨识”,从辨识结果来看,较往年有了更大的进步,危险源名称更接地气、措施针对性更强、标准简明扼要,方便职工记忆,便于全员应用,为分公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不足

1、宣讲组成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2、安排不合理,宣讲时间不充足,与其他任务冲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年初外聘教师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保证宣讲内容、思想统一。

2、加强领导监督,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容,提高宣讲的效率、效果。

3、安排合理,专心宣讲。

篇2:危险源辨识活动宣传稿

之时态、状态及能量小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包括3种时态:

1.过去时态(评价对残余风险的可承受度)、2.现在时态(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3.将来时态(组织活动中或计划中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

二、3种状态:

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情况)、2.异常状态(指机器、设备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时)、3.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重大危险的状况,如地震、火灾、爆炸等)

三、7种能量类型

1)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划伤人体等后果的2)电能:可造成人体触电、产生静电、雷击等

3)热能:可以发生灼伤、高温等事故的4)化学能:可产生有腐蚀、中毒等后果的5)放射能:发生电离辐射等后果的;

6)生物因素:可引起传染、瘟疫等后果的病毒、细菌生物等

篇3:危险源辨识活动宣传稿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要对路面病害、设施损坏做到及时处治和修复, 地点和工作内容、形式的不是固定的, 再加上较为复杂、恶劣的交通安全状况, 严重威胁到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 公路养护作业充满着各类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交互和流动, 风险无处不在。为此, 我们单位引入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将现代风险管理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 组织开展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防控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 正确认识风险, 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 而进行风险控制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是切实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措施, 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根本途径。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 正确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对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养护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涵

危险源就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 (物) 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风险管理科学把导致风险或随机事件的因素称为风险源, 把具有潜在损害的风险源或可能导致不期待事件的风险源称为危险源。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是:破坏性、潜在性、复杂性、多变性、可知性、可预控性。危险源的复杂性是由系统实际情况和作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生产过程中, 某些危险源可能随时在发生变化。如每次作业尽管任务相同, 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所、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不同, 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也会不同。相同的危险源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危险源的可知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事先识别出危险源, 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或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分类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 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 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 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 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 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源或能量载体) 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例如在养护工作中, 桥梁养护高处作业时发生坠落是重力势能的释放, 交通安全设施维修中切割钢板时高温物体产生的灼烫是热能的释放, 使用小型养护机具时触电事故的发生是电能释放的结果等, 就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 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 不会发生意外释放, 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 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 (故障) , 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 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 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 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例如, 我们还在使用的一些养护车机设备在设计、制造方面就存在一些缺陷, 使得这些车机设备的安全运行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和隐患, 一些零配件易损、使用寿命短、零配件匮乏, 增加了保养维修难度和费用, 一些故障或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 延长了维修时效, 也影响了正常养护工作任务的执行, 这些情况就属于物的故障造成成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 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 使屏蔽破坏或失效,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比如养护生产工作中操作动作不当、误操作、吊物下作业、机械运行中加油、不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这些都是人员失控状态造成的危险、危害因素。

(3) 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 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 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养护工作中的路面灌缝过程中产生沥青胶受热挥发的有害气体、日常养护过程中清扫路面扬起的粉尘颗粒、桥梁栏杆等受损交通设施修复后涂装刷新作业中产生的漂浮于周围空气中的极微气溶胶等有害物质都能侵袭人体造成职业病、中毒、窒息等危害, 还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风险, 都属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危险因素。

三、如何开展好危险源辨识

公路养护作业充满着各类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交互和流动, 风险无处不在。职工若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就不能及时察觉和发现风险存在, 这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事故预防, 必须要从危险源抓起, 必须要从危险源辨识抓起, 这就要求我们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设, 逐步引入以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密切联系工作实际, 在路面养护、设施维修、桥梁养护等涉及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内容的各个作业项目、作业环节中积极开展危险辨识活动, 将此项工作贯穿于生产管理过程中, 主动预防事故, 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开展好危险辨识则是安全工作中的重点, 如何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 有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全员参与化

危险辨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加的活动, 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养护作业人员都要参与进来, 每一个作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危险辨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知识, 具备辨识危险的能力, 共同构筑安全防线。在我们养护工作的每一天的每时每刻都会潜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 每一项养护工作都是多人协作共同完成的, 有驾驶车辆机械的、有操作设备的、有指挥交通的等等, 不同的岗位都存在着不同的危险和风险, 其中每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不安全行为都会成为一个危险因素, 有造成伤害和损失的可能, 从而成为发生事故的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员工在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中都必须要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 做到安全管理全员化, 而且要完全彻底地辨识清楚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危险, 充分认识风险危害程度, 尽可能地排除人为失误造成的危险因素, 才能把一切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2、形式多样化

危险辨识的开展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利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会议、培训以及专项活动等形式进行, 可以是职工大会和班组会议的形式, 也可以是学习活动或其他各类活动的形式。在养护工作中, 可以在班组每天召开的班前会和每周进行的安全学习会、每月召集的安全分析会中开展危险辨识活动, 把职工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探讨一些工作活动中的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鼓励每个职工都发言表态, 把潜在的危险和风险提出来, 并针对性的做出一些安排和提醒, 充分地激发职工对此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班组开展此项活动时, 不一定就是由班组长来主持, 专职安全员或我们的每一个岗位的员工也可以来主持开展此活动, 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角色, 身边的案例、自身的体会, 提出一些积极的意见或建议, 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提高安全素质。还可以多渠道全方位地去开展, 参与人可以是全班全作业区人员、单位领导或专业人员等, 目的是为了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从而创造出一个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会安全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防控实务》, 刘元德、张建龙、杨萍,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2]《危险源分类》, 安全管理网, 2010年10月。

篇4:危险源辨识方案

一、危险源的分类、分级及辨识方法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构成。

危险源便是范围包括:

(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人员。

(二)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恶劣天气、道路状况、车辆技术状况、设施设备、违法违章操作等。

二、危险源的分类

公司范围内生产经营及服务管理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运输、作业场所、设施设备。

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一)一般危风险是 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 因素,一 般风险的危险源立列为一 般危险源。

(二)重大风险是 指可能引发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一般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三、重大危险源分级

作业活动场所类分为三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时应考虑现有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发生事故影响的范围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相关人员暴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法律法规的要求及遵守情况;引起事故或者紧急情况的可能性;以往发生事故的控制情况等因素。

(一)公司各部门、管理科室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方法为

1、直接风险分析法:凡是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一 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二是员工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三是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四是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2、现场排查法:如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询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等。

3、系统分析法:事件树法、事故树法

4、打分法:通过定量的评价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源的大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

(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种状态和五个方面

1、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

3、五个方面人员、车辆、道路、环境、法规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基本程序

1、评价准备、现场勘察、资料收集

2、危险辨识危险有害性分析,辨识危险源辨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事故机制。

3、定性、定量、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的选择确定性定量评价危险等级。

4、安全对策措施应急预案。

5、结论及建议做出评价结论。

6、编制报告。

五、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管理科室,上报的各类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工作内容包括:

(一),可以重新界定重大危险源类别

(二),可以提高或降低重大危险源级别

(三),补充完善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四),审批二级、三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五),审查各类一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审查通过后履行签字手续,并加盖公司章后进行评审。

六、重大危险源评价和控制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公司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活动,由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人,实施人员和资金,时间,各科室,客运站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活动由现场管理小组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责任人,实施人员和资金、时间,并将情况和活动结果领导小组审查。

七、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实行各制,公司各管理科室,客运站定期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排查依据排查结果制定防范措施,每周五将重大危险源排查整改情况及下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每月23日前将本月对一级重大危险源的 控措施和完成情况及下月的一级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每年6月 日和12月 日前将半年各部门存在的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

八、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要进行控制可通过确定目标,指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消除风险,也可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案,应急措施,或应急预案,方案中要明确责任部门或人员,职责,可能导致的事故,主要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法,需要的资金,时间要求等,并在实施前经过评审。

(一),一般危险源应采取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岗前安全教育的方式增强和提高全体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重大危险源。

1,三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2,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外还应该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 各项措施。

3、一般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九、监督检查

篇5: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危 险 源 辨 识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南金鹰建筑园林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 月 日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由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投资维修改造;常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工程监理为常德市怀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进行监理;由我单位湖南金鹰建筑园林有限公司进行施工。建筑总面积为 m2,建筑层为 层,建筑高度 m.维修改造地点位于常德市二中校园内。

二、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144-200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

《建筑施工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一)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

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四、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整治

(一)总则

1、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的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

3、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4、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

对。

5、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二)脚手架坍塌事故的辨识及控制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至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

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备紧。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均匀受力。

3、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

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4、附着升降脚手架出现意外情况,工地应先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沿升降式脚手架范围设隔离区;

(2)在结构外墙柱、窗口等处用插口架搭设方法迅速加固升降式脚手架;(3)立即通知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出租单位技术负责人到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1、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脚手架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1)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2)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井字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3)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4)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5)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力矩限位器和超高、变幅及行走限位装置,并灵敏可靠。塔吊的吊钩要有保险装置。

(6)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 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四)塔式起重机控制措施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1、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2)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落下使 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2、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2—3台适量吨位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锁平衡臂。其中一台在拆臂时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汽焊割开。

3、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2)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4、锚固系统险情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2)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5、塔身结构变形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2)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五)消防事故的辨识及预防措施

1、建立各项防火制度,健全消防机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火检查,及时消灭火灾隐患。

2、根据防火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存放地点应明显,易于取用。消防器材及设备附近,严禁堆放其它物品。

3、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的设计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

4、各类消防用工器具设备,均应妥善加以管理,严禁挪作它用,并定期检查试验。

5、宿舍、办公室、休息室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非经许可,严禁使用电炉。仓库内照明用灯泡不得超过60W,工具房和宿舍内不得超过100W。

7、严格执行用火审批程序和制度,操作前必须办理用火申请手续,经领导同意和消防保卫部门检查审批,领取用火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操作。

(六)模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措施

(1)高支模搭设的所有架子工、木工、起重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佩

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工作包,将所用铁钉、螺帽、小型工具等放于其内,以免高空坠物。

2、根据模板支撑系统的超高重载特点,为确保浇筑砼的安全,须重点抓住高支模的量化验收。

3、砼浇筑时,设多名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变形情况,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及时上报。

4、拆模区域要设置警戒线,派专人看管,严禁非操作员进入。拆梁板模时,操作人的站位要正确,以防拆下的模板掉下伤人。拆下模板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超过1.5 米,以防倒下伤人。

五、危险化学品存放及具体措施

1、危险化学品,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分类,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⑴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⑵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9、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⑵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⑶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⑷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10、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⑴危险区的设定;

⑵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⑶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⑷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11、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⑵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⑶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⑷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⑸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⑹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2、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

⑵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⑶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

⑷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⑸患者治疗方案;

⑹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

⑺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湖南金鹰建筑园林有限公司 常德市二中维修改造项目部

篇6:危险源辨识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邀请进行授课,时间为X月XX日至XX日,共2个课时,地点在会议室,培训内容是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管理概述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这次培训参加人数为XXX人,培训后经过考试成绩都达到了优秀或良好,不及格为0人,培训率为100%。

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了解风险评价方法和危险辨识知识等,让大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篇7: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1.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失控后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化工装置等;失控后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 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 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因素, 即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 如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 如生产过程等;“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的工作条件, 如温度、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

1.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

通俗地说, 对一个危险源的描述必须是根源和状态的描述。包括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 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类型 (安全)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生理、心理) 。

另外还有相关方的危险源 (来访者) 。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 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 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 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总之, 整个辨识过程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原则, 并做多方面的考虑。例如, 当某一车间经常发生事故或事件时, 我们不但要从装置设备上、工艺流程上找原因, 还应对环境、管理、制度等因素进行考虑, 如负荷、体位、精神、心理等人机方面;还有个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只有全面多方位地进行因素考虑, 我们才能更好地辨识和确认其危险, 为下一步危险源控制工作做充分细致的准备。

三、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 由厂安全部门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流程是, 制定风险评价的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风险控制———找出不可允许的风险。

1. 风险评价的基本知识。

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 也是最先进行的环节, 目的是对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 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矩阵法、预先危害分析 (PHA)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FMEA) 、风险概率评价法 (PRA)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事故树分析 (ETA) 、头脑风暴法等等。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最适合的风险评价。我们推荐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来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

D=LEC。式中:D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L、E、C在不同情况/环境的对应值, 一般情况下, L在0.1~1之间, E在0.5~10之间, C在1~100之间。按照D=LEC, 求出风险值 (D) , 当C≥40或D≥160时 (企业自定) , 可将此风险因素列为重大风险因素。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的, 企业应在不同时期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 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四、危险源的控制

危险源的控制主要采用消除风险 (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 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 降低风险 (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局限危害、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措施) 和采取个体防护的方法进行。

1.对于可承受风险, 应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来保持现有水平。

2.对于不可承受风险, 控制手段有: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响应;培训与意识;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

3.一般风险采取降低或消除进行控制。一般风险首先着眼于本厂、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与健全。针对辨识出的每一条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 先查看是否有制度、有规程, 若没有, 就应制定制度或规程;若原来有制度、有规程, 要进一步查看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能否起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若不能就要修改制度或规程。通过制度、规程的逐条完善与健全, 使一般危险源风险得以预防和控制。

4.重大风险由公司统一监控, 风险所在单位具体操作执行, 并制定管理方案予以消除或降低风险, 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对辨识的潜在突发性危险源, 如氮气泄漏, 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提高其应急响应能力。

五、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风险控制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行水平;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

篇8: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

1、重大危险源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近年来建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的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2、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

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存在量大面广的危险源现状,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重预防、抓源头、控过程、求实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把预防的关口前移至施工现场,这对改进当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管理缺陷、落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并跟踪整改、提高施工现场预防和控制

事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3.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3.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3.2.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3.2.2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

篇9: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且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此处的危险物可以是能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一种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或结合体;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一种或一类危险物质的使用或储存数量。

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也就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生产中涉及的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即属这一类危险源。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表述: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取代“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改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依照煤矿伤亡事故的等级,将煤矿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Ⅰ类重大危险源、Ⅱ类重大危险源、III类重大危险源和IV类重大危险源。其中,I类重大危险源属于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大,消除危险源(或防范事故)的治理措施复杂、治理周期长的危险源。II类重大危险源属于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较I类重大危险源小,消除危险源(或防范事故)的治理措施较为复杂、治理周期较长的危险源。III、IV类重大危险源属于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相对较小,消除危险源(或防范事故)的治理措施相对简单、治理周期相对较短的危险源。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辨识并控制:

一、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二、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

(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

(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三、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病动物、植物等。(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四、识别方法

1.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组织员工以会议讨论的形式,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表和危险源评价表。

(1)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自然灾害直接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本单位员工在工作现场都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例如:工作面风量不足、无管理人员跟班上岗、安监员空岗、无规程、措施施工等。

(3)员工自人矿门到下井前,地面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4)员工从井口进人工作现场时,在路途中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2.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无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纪录。

(1)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煤机司机、绞车司机、扒装机司机、机电工、爆破工、钻眼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遇到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并现场填写《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进行签字。

(2)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出煤、移溜、移架、支护、放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在打眼工序中,可以识别出电煤钻电缆漏点、风管脱落、断钳子、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3)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绞车房、压风机房、零星岗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

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

(4)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采煤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支柱卸荷、煤机牵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危险源识别过程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安全管理文件,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害事件排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分类填人“危险源辨识表”,经单位主管审批后报安监处,安监处汇总、确认重大危险源。

五、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方强烈投诉的、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等危险源直接列为重大风险因素。

(2)定量计算、打分评价的方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等三个方面打分。

2.风险界定

采用公式D=L×E×C,D为风险等级,当D≥300时定为不可承受风险,当160成≤300时,定为重大风险,当70≤D<160时,定为中度风险,当D<70时定为一般风险。

3.风险评价的实施

(1)L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①完全可以预料 L=10分 ②相当可能 L=6分 ③可能、但不经常 L=3分 ④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L=1分 ⑤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L=0.5分 ⑥极不可能 L=0.2分 ⑦实际不可能 L=0.1分

对用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够控制住的危险源L=0.1-1(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①连续暴露 E=10分

②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E=7分 ③每月几次暴露 E=4分 ④每年几次暴露 E=2分 ⑤非常罕见的暴露 E=1分(3)C一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①重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C=100分 ②灾难,数人死亡 C=40分 ③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C=20分

④严重,重伤 C=10分 ⑤重大,致残 C=5分

⑥一般,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C=1分

上一篇:有关进步的作文700字左右下一篇:关于以交通安全初二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