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景抒情作文:雪落无声

2024-04-27

高中写景抒情作文:雪落无声(精选2篇)

篇1:高中写景抒情作文:雪落无声

清晨,拉开窗帘。天空中飘舞着漫天雪花。一场期待已久的大雪终于来了。

像棉絮,像杨花,纷纷扬扬,愈下愈急,竟让人有些目不暇接。视野里,是真的白了。临河的灌木都盖上了厚厚的衣装,看不清是冬青、山茶还是金钟花,几株孤零的香樟立在那里,倒还能分辨。水泥地积了一层雪,一辆汽车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住了。远处的屋顶皆白,从空中到近处,尽是挥洒的雪花。

好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在听惯了各地飘雪的信息后,身处的江南却迟迟未能下场真正的雪,怎能不让人心生焦急。前数日空中也曾划过雪影,惜乎总是刚开了头却煞了尾,地上未能留下痕迹。雪对于大地来说,就如血性对于男人,不下雪,江南便只能感觉软绵绵香艳艳的。

我惊喜地看着面前纷飞的大雪,凝神肃立,连呼吸都是轻轻的。更为欣喜的,是因为前方刚好有一条大河,寂静的河流,将雪劈开两半,一半在地上,一半却在水里。

凡是有着落的地方都已是银装素裹。但宽广的河面,却没留下一丝雪的踪迹。漫天飞卷的雪花,尽管几乎是“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只是倏地一下就不见了。河水依然平静,只是显得更暗更酽了,像凝固的锦缎。“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的意境,在雪的映衬下方能生动鲜活。

我盯着面前的大雪,留心着雪花的身影。高处、低处,或是远处、近处,雪花尽管很大,但在白色的背景下,有些朦胧,而在视野的中间地带,即大河的背景下,却是清晰异常。在暗黑色的水波里,雪下得如此汪洋恣肆,直逼一个人的眼里、心里。

河畔建有一石台。上置圆桌一张,圆凳几个。圆桌上面积雪已达数寸,雪花仍在清晰的河流背景下,不约而至。这个石台我轻视了很久,此时却是极向往那个所在的。临河而啸,吟风听雪,人生为欢,快意几何。虽然其台仍在岸边,其上没有亭阁遮挡,我还是愿意将其想象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陆上之雪,尤其是平原巨野之雪,往往使人想象到雄浑壮丽之类的语词。而水中之雪,尤其是大江大湖之雪,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两样了。大雪之日,天地基本是黑白两色,动静相宜,雪在地表能铺陈摛彩,将一切绘成全白,但流水却不动声色,依然故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也永远不会发生。

因此张岱才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于天地素净、人踪罕然之时,对平常喧闹的世界才会看得深透。寥寥数语,明是实叙,暗里又寄托了几多幽思。

那年我在苏大校园里的感觉即是如此。地上的雪早被践踏得零乱污秽不堪,全然没有理想中的美感。但信步来到一条河边,顿时被深深震撼。岸畔柳枝轻摇,亭阁互现,雪坡完整,衬着其间森森的流水。美得宁静温婉,美得不忍离开。只有临水之地,才能保持这份依旧从容恬淡的雪景。

面前的河流叫盐铁塘。虽然多经后人疏拓,东西绵延更远,却依旧保留着远古的名字。雪落长河,从西汉至今,流过近两千年的历史,流过不变的寂静无声。

篇2:高中写景抒情作文:雪落无声

一析景悟情, 景异情不移

在学习和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 其重点是能够析景悟情。在同一篇散文里面, 作者往往会着力描绘出很多幅图景, 作者在散文中抒发的感情也不可能是一潭死水, 而是一条有灵性的河流!因此, 教师应当练就自己在散文中捕捉多幅图景以感悟作者所潜伏的情思的能力。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法就是“景异情不移”。

例如,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文中描绘了很多幅图景, 但是每一幅图景所潜伏的作者的情思并没有因为图景的不同就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景异情不移”。《故都的秋》一共描绘了五幅秋景, 每一幅都是表达清净和悲凉的意境, 体现郁达夫先生对于故都的秋的强烈热爱、眷恋。如果将这五幅秋景图像合起来看、合起来想, 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的情感非但没有转移, 而且还将情感寄予秋景一层一层地深入表达, 更加浓烈地表述出自己对于故都的秋的那种深深的热爱和眷恋, 将秋味渲染得更加浓烈、更加无处不在。

二借助图画等资料创设直观情境

为了能够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这一有效途径, 在学生面前展示教学的具体内容。一方面, 通过实物实现直观感受。譬如, 展示实物的样本抑或原形, 组织教学性质的参观活动等。另一方面, 是通过物象实现直观感受。譬如, 可以通过对各种模型、图片及声像等资料的合理运用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 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明快性。后一种途径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最为常用的, 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对多种素材进行综合, 赋予语文课堂极大的感染力及生动性。例如, 针对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笔者将教学的时间安排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满月夜, 笔者带领学生们一起赏月, 与他们一起观赏月光照在操场边的大树上, 以及洒在宽阔的操场上的斑驳与皎洁。到了课堂之后, 当读到《荷塘月色》中描写月色的地方时, 学生们的脑海里自然会出现晚上观赏月色的景象。譬如, 课文里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峭楞楞如鬼一般……”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们通常都不能理解“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树影, 这次学生们有了真实的感受, 就很容易地“触摸”到了课文与实景之间的那种真切、自然, 最大限度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这个案例中的直观情境创设, 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也有不小的作用;更为可贵的是, 直观情境唤起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 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三归纳阅读方法, 延伸阅读教学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细细体味散文所描写的景色, 以及作者所寄托的情感。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读, 还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 教师还应当针对所学散文的写景抒情的特征对阅读进行延伸教学, 促使学生在更多的散文里更加熟悉阅读技巧,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培养学生自主读懂、读透散文的能力。因此, 在通过上述途径开展了《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这两篇著名散文的教学之后, 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两篇著名散文的延伸阅读, 以实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巩固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篇是作家吕锦华的著名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 文中一共对四种不同的图景进行了描绘, 即立于夕阳下的左公柳、生活于沙海中的民勤人、已经枯死的胡杨林以及茫茫的戈壁石。为了归纳借助图画等资料创设直观情境这一教学阅读方式, 笔者要求学生自主寻找、搜集与这几幅景象相关的图画资料, 在情境里感受作者的情思。作者写柳、写人、写树、写石的目的都在于刻画人的精神, 赞扬生存在恶劣环境之下的西北人民 (即文中的民勤人) 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正是前文提及的“景异情不移”。另一篇是著名女作家陆星儿的散文《小鸟, 你好》, 也具备很强的阅读价值。在文中, 作者在清晨的鸟语花香里描绘了三幅图景, 分别是冬青吐翠、小花初放、小鸟啼啭。作者在散文里面描绘这三幅独具活力与生机的春景图, 正是为了抒发自己大病初愈时那种强烈的生命感。所以《小鸟, 你好》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也属于“景异情不移”的范畴。《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分别是《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最前面的两篇课文, 教学时正值初春, 教师在这个时候积极地进行《小鸟, 你好》的阅读延伸, 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容易地通过上述三幅图景体验作者对生命的情思, 与作者一起感悟生命的美好。

四结束语

在新教育理念的普及下, 高中语文教育依然面临很多的困境, 需要教师持续地总结教学经验, 改革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法。只有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写景抒情散文里面的作者的“情”, 才能够使他们透彻理解整篇文章, 实现教学的有效和学习的有效。

摘要:散文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写景抒情的散文也不例外。“形散”能够促使作者在思接千载的同时做到心游万仞。散文的特征能够将作者寄托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呈现给读者, 而且这种情感的载体往往不止一幅风景。在高中语文课堂里, 教师应当怎样开展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了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散文,写景抒情

参考文献

[1]牛福文.让“道”在语文教学中彰显树人的威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6)

上一篇:2020检验科医生述职报告下一篇:游戏产品开发商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