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2024-05-20

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共9篇)

篇1: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大力激发党员政治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党内氛围,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对于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要求,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解决困难、帮助发展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

式,着力从精神上、生活上、工作上激励关爱帮扶党员,切实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广大党员心中,努力形成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尊重党组织、服从党组织、维护党组织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严谨、务求实效的原则,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各方面综合优势,切实从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扶持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提高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和帮扶措施,力求做到依法依纪、合理合情,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人性化开展,规范化运行。

2、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既要关爱帮助党员,保障党员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履行义务,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

3、坚持科学严谨的原则。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表彰、关怀帮助要建立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要通过会议公开、文件公开、党务公开栏公开等形式,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区分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生活、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和弱势群体要实施重点帮扶。

4、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既重视从思想方面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又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员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让党员真正体会到党组织的关爱与温暖。

三、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部门单位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建联系点“双结对、双促进”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内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要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及党员全员承诺、党员先锋岗以及机关党员挂牌上岗、亮牌办公、党员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明确党员岗位、落实党员责任,激发和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勇争先的激情、为民服务的真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切实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在每年“七一”或年终集中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让干事创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无私奉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威信差、有损党员形象的不合格党员要进行结对帮教转化,对帮教仍不见效者,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3、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给予党建活动经费补贴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

(二)以办好事、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2、建立党内探访、谈心机制。建立党内结对联系制度、谈话制度、定期走访制度,通过结成一对

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对困难党员切实做到“六个必访”,即:每年“七一”、元旦、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

党员生病或亡故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主动为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减轻思想压力,使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3、建立政治关怀机制。重视党员干部的成长,对优秀下派干部、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要按照适人适岗的原则,大力培养推荐,适时将他们补充到各级领导班子中,使其尽快成长,充分施展才华。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组织做出的重大事项决定、重大决策部署、干部人事任免、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以及项目安排、慰问救助资金发放等党员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要通过会议、公开栏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

四、切实抓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落实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周密安排,认真实施。党组织负责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盯着抓。同时,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积极整合政府、社会、民间等多

种资源和力量,为开展党内关爱帮扶工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生活救助、生产帮扶等党员关爱帮扶活动,切实形成多方参与、各尽所能的工作合力。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社会现状、党员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生活实际,坚决杜绝和防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样形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真正顺应民意、体现民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篇2: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切实抓好这两大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出发,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对基层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

一、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要性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广大党员的权益和需要,通过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坚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并重,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激励、关心、帮助基层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党的组织内部,就是以党员为本,这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前提。党员主体地位反映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上,就是党的各级组织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受托和委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不仅仅是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机关,还是党员的精神归依和依靠力量,党组织有义务给

党员以人文关怀,为党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

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党派,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关爱和帮扶,以及党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体现的正是党的先进性本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党内的激励、关怀和帮扶,会使党员更加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党在整体上的凝聚力。有助于党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把党组织的关怀转换成一种激励、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以敬业奉献的精神,更加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现阶段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解决转型时期党内各种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催生的崭新课题。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有些基层党组织,一些党员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精神状态低迷,影响党员先进性的发挥,甚至影响党员队伍形象。党内激励机制的健全,有助于激励这些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健全,能够帮助这些党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给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运转困难的国有企业,这点尤为重要。

二、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原则

1.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与保障党员权利的关系。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就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履行义务,遵守纪律,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始终把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在党员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优先照顾普通群众,不与民争利。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3.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

4.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一)以激活力、励动力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一是重视精神鼓励,使其荣誉上有追求。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和授予荣誉证书制度,定期开展党内表彰活动,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对在设岗定责、“践诺”活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实

行奖励,培育典型。

二是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注重把优秀党员干部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的能力,重视其政治作用的发挥,激励他们按照民主、法制、正规的渠道陈述政见。通过政治权利的保障,使其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

三是物质奖励,使其经济上得实惠。对基层干部实行效绩考评制度,结合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考核等程序,工作先进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把组织职责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让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自己在得到组织关爱的同时,勇于承担责任,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以暖人心、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要建立党内探访、谈心制度。通过结成一对

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探访、谈心等办法,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话、定期走访等制度。

二要建立定期慰问制度。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弱势群体党员,发放慰问金及物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三要建立生活关怀制度。应探索建立党员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

(三)以培技能、促发展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内帮扶机制。

一要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成以区级党员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站(点)为基础的全覆盖的党内关怀帮扶活动网络。拓展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服务功能,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提供就业咨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务,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民生的工作体系。

篇3: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一、离退休党员干部基本情况

1. 人数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职工560多人, 离退休职工300多人, 离退休职工人数超过在职职工50%;在职教职工党员322名, 离退休党员108名, 共设6个支部, 离退休党员人数占在职职工33%,

2. 年龄

80岁以上16人, 占15%;70~80岁44人, 占41%;60~70岁41人, 占38%;50~60岁7人, 占6%。平均年龄72岁, 70岁以上占到56%。

3. 居住情况

离退休党员主要居住在校内东生活区和西生活区, 只有10人在校外居住, 居住较为集中。

4. 身体状况

在108名党员中18人失能, 完全不能自理;14人患有重大疾病, 长期吃药, 并经常住院, 这两部分人员大概占到总人数30%左右。

5. 心态

退休后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 但仍对国家的发展、单位的改革十分关注, 但是退休后, 心态变化很大, 失落感增强, 希望别人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按照中央和广西的统一部署, 学院是广西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 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1. 领导重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学院制定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员院领导及党委委员联系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制度》, 制度规定党员院领导及党委委员参加所联系离退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 熟悉掌握各支部情况, 研究解决离退休党支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领导和党委委员每个学期参加所联系离退休党支部组织生活一次以上, 其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参加次数不少于2次, 每学期与所联系的党支部党员谈心5人以上, 领导经常主动征求、虚心听取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既体现了领导对老党员的关心, 又使得一些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得到权威解释和解决, 将一些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2. 组织激励

成立了以离退休党支部为主的行政第二党总支 (在职三个支部, 离退六个支部) , 负责离退休党员老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学院两年开展一次党内评先评优表彰活动, 离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享有同等比例, 对受表彰的先进党员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 树立典型。

3. 生活关心

学院关心离退休党员生活, 一是春节、“七·一”“八·一”等节假日进行慰问;二是生病住院, 及时到医院探视;三是长期卧床在家的老党员, 不定期进行上门慰问;四是对去世老党员的家属及时慰问。2014年全年进行生日慰问108人次;春节和“七·一”“八·一”等困难党员的慰问54人次;对离休干部、老领导进行春节慰问8人次;组织老党员体检100多人次;慰问生病老党员30人次, 让老党员老有所养,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4. 政治关怀

坚持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及时传达党最新的理论和政策, 组织听报告会、参加重大活动。设有专门的阅览室, 征订老年杂志供大家阅读, 2014年征订了22种报纸, 23种杂志, 确保老党员政治立场坚定, 思想跟得上形势。除此之外, 每年召开学院情况通报会, 通报学院在党建、教育教学、实训建设、招生就业、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学院发展情况, 了解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 全力支持学院的工作。

三、目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组织生活形式化, 激励不到位

目前, 老党员的组织生活是正常开展的, 但内容单一, 吸引力不强, 并且没有固定的室内场所, 有的支部在杂物房, 有的在大树下召开支部大会;对支部委员没有任何补贴, 通知党员开会的通讯费等费用, 都由个人承担。

2. 三高期的到来, 关怀不到位

近几年学院退休党员进入了高龄期、高发病期和高需求期。党员平均年龄达到72岁, 70岁以上达到56%。越来越多的老同志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见, 病愈来愈多, 大约有30%左右的老同志因体弱多病, 行动不便, 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即使参加政治学习也是应付了事, 甚至有些同志提出来现在所交的党费太高了, 是一种负担, 要求转移组织关系到儿女所在社区, 每个月象征性交点费用, 再加上离退休党支部生活形式比较单一, 有些老同志也不愿意过组织生活。同时, 他们对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强, 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更多, 特别关注国家和学院的发展, 希望别人尊重他们, 重视他们的意见, 意见反映后有所反馈。

3. 工作人员偏少, 帮扶不到位

离退休党员从行政管理上讲属于离退休管理办公室管理, 目前学院工会和离退休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 整个部门5个人, 专职干事只有1人, 同时管理着300多位退休职工;从组织归属上来讲属于离退休党总支管理, 目前总支委员有5人, 全部都是兼职的, 平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

4. 代际差异明显, 服务不到位

由于领导普遍年轻化, 目前学院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人员和离退休党总支管理人员都在30-40岁之间, 管理人员在年龄上与离退休人员相差少则20岁, 多则50岁, 在管理人员还没参加工作时, 有部分老党员已经退休了, 缺乏感情基础;老年人与年轻人由于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 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 在认识上、价值观念上有明显差异, 这加大了沟通的难度;在离退休党员中最大的99岁, 最小的50岁, 这也导致在开展学习和活动中碰到一些问题, 有些年纪大的老同志觉得累, 身体吃不消, 而刚退休的党员又觉得节奏太慢, 不尽兴, 管理服务难度加大。

四、进一步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思考

1. 日常管理科学化, 奠定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基础

⑴规范支部建设。根据党员居住区域的实际划分离退休党支部, 设立离退休党总支, 便于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和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 加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关键, 选拔时要把党性觉悟高和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好和身体素质好、群众号召力强和协调能力强的党员推荐为支部书记。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 并通过不同形式, 对支部委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时事政策进行培训学习, 使支部党员思想同心、学习同拍,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真正成为老同志的精神家园。

⑵科学运用离退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老党员的管理比较琐碎, 需求也各不相同, 一些思想问题和矛盾往往起源于被忽略的小事, 因此建立离退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 做好老党员管理档案, 促进离退休党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非常重要。在学院建设的“智慧数字校园”项目“离退休管理”子系统中, 及时详细记录离退休党员各种信息、准确反映党建工作情况, 保证离退休党员关心的事项不被遗漏, 涉及离退休党员利益的问题不发生差错, 使离退休工作人员成为老党员的贴心人。

2. 针对党员需求特点, 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⑴紧贴离退休党员需求做好党建工作。学院离退休党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原附属工厂 (现在的基础技能实训中心) 退下来的, 他们喜欢文体类活动, 另一部分是从教师岗位退下来的, 他们比较关注国家时政、学院发展。因此在党建活动中, 既要有文艺联欢会、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也要有时事报告会、情况通报会等时政活动;每个月补贴一定的费用给支部, 从返还党费部分支出, 划出几个固定室内场所, 供离退休党支部使用, 增强支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积极表彰大家认可的优秀党员典型,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使他们感觉到头顶有光环, 脸上有光彩, 也让其他离退休党员学有榜样, 干有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积极作用, 及时掌握本支部党员的最新状况, 并及时向总支报告;此外, 在开展组织活动、走访、谈心、交流工作中, 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 很多时候具体问题解决了, 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⑵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鼓励老党员充分发挥余热。老党员拥有丰富的党建经验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因此, 可以吸收退休老党员参加学生党支部建设。目前, 学院在校生12500多人, 要求入党的人数增加很快, 党员发展任务繁重, 但党建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制三年, 在校时间大概两年半左右, 半年时间在校外实习, 所以培养考察的时间很短, 如果错过了很难有机会进入党内, 聘请老党员担任系部学生党支部党建组织员, 可以大大缓解党建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调动老党员利用专业技能和艺术特长发挥余热。学院离退休党员绝大多数是行业老专家, 不少同志曾是学科和技术带头人, 是学院、社会的宝贵财富。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余热,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推荐他们参加学院教学督导组, 教学评估督查组, 返聘担任教学、科研等任务。组织有学科专长的老党员以老带新, 担任教学、科研、技术、管理顾问, 为年轻教职工保驾护航。引导鼓励退休有艺术特长的老党员参加大学生社团, 比如担任合唱团、舞蹈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乐器协会等社团指导老师。

3. 与时俱进, 用心创新服务方式

⑴创新学习方法。离退休党员与退休前相比, 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识、了解新情况逐渐变得比较慢了, 为适应老同志的这些变化, 必须改进学习教育的方法。在内容上, 每次量要少, 让老同志能消化得了;在时间安排上每次安排在1小时以内, 开短会, 搞小活动, 充分考虑老同志身体的承受能力;在组织方法上, 要灵活, 身体较好能走动的, 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 对身体不好, 不方便出门的老同志, 可送学上门。

⑵创新联系方式。一是将原来“七一”“八一”春节等节日集中看望, 生病慰问变为不定期的登门探访;二是主动走到老党员身边询问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三是定期对失能、空巢、丧偶、独居的老党员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上的服务。

⑶创新活动形式。越来越多的老党员处于高龄期和高发病期, 能外出参加活动的将逐渐减少, 加上现在对外出参观考察活动严格控制, 外出活动也会相应减少, 因此组织活动的方式要从实际出发。组织活动时以在单位内或单位附近为主, 可以开展下棋、书画、摄影比赛等系列老同志感兴趣的并适合的活动来丰富老同志的业余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建中.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5) .

[2]徐圣淇.特邀党建组织员助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1 (4) .

[3]潘红梅.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讨——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为例[J].市场论坛, 2011 (9) .

[4]李丽玲.农业银行新形势下的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3 (5) .

[5]严春芳.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退休职工管理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 .

[6]刘建荣.围绕转型跨越发展, 创新老干部工作[J].管理观察, 2013 (6) .

篇4: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关键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采油生产建设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索,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夯实党群工作基础的重要实践之一。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凝聚党员队伍的迫切要求

随着采油一线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能够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将党员凝聚到党组织中来。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党员作用的发挥是党建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党的光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能够促进党内先进典型选树、带动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有效地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推进原油生产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原油生产,带动广大员工投身生产,有力促进了原油生产。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索

近年来,冯地坑采油作业区党总支给合原油生产建设,努力构建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

(一)“四项措施”构建激励机制

1、周例会、月考核。建立支部工作通报和交流机制。通过每周支部书记例会,通报工作、交流经验,形成了班站“岗位立体巡检法”、“快乐工作法”,支部“两定两创工作法”、贴心管理法”。修订和推行月度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定期检查各支部党建工作,奖励先进,帮促后进,推进了党组织活动按时有效开展。

2、党员自主工作法。总结指导帮促党员工作的方法,形成了“党员自主工作、书记日常指导、支委集体点评”的“党员自主工作法”,即党员月初规划自己本月的学习内容、承包活动内容、具体工作;支部书记在日常跑现场的过程中指导党员工作,督促党员完成规划;支委会月底对每个党员进行逐个评分考核。这3个环节激发了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

3、党员承包活动。结合党内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承包活动”,指导每位党员结合自身岗位确定一个班站或井组作为承包点、确定一个具体可行和便于衡量的目标,每月制订计划、深入承包点开展活动,促进承包点的具体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作业区一百余名党员讨论确定了各自的承包点、承包项目和承包目标,按计划活动,促进了班站管理。

4、典型选树。宣传优秀党员。结合“十大优秀党员”的选树与宣传,开展“立足岗位做奉献”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横幅、展版、标语、自办小报营造声势,选拔演讲人员,进行“身边好党员”事迹宣讲,激励岗位员工学习先进,立足岗位、干好本职,掀起了“学先进,争做先进”的热潮。

建设“党员示范岗”。姬二转油站通过创新工作方式、调节业余生活、探索工作乐趣,激发员工的归属感,推进“快乐工作法”,注重培养工作热情,将快乐融入工作和生活,同时,站内员工改进站内巡检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监控,制作巡检指导卡,总结提炼了“标准立体巡检法”。通过近年来的探索,站内员工精神面貌、站容站貌焕然一新,成为作业区的“党员示范岗”典型。

(二)“三个开展”凸显党内关怀

1、开展党员服务。作业区党总支创新载体,建立党员“诉求--服务”机制,通过飞信、微信群、QQ群与党员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党员的需求和呼声,把关心和解决问题做为服务党员的出发點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党员有所呼,组织有所应”。

2、开展思想关怀。作业区党总支结合生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党员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在党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党员入党、提职、调任时,及时进行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通过思想关怀,让党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

3、开展党内关爱。作业区党总支坚持“党员四必访”,即党员遇重大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困惑必访,党员未完成工作必访,党员生病必访,为党员送来了组织关怀。在工作之余,作业区党总支适时开展关爱活动,丰富党员业余生活,“七一”前后,慰问困难党员,开展入党观影教育、组织党员联欢活动,丰富党员生活,增强支部凝聚力。

(三)“两个活动”促进党内帮扶

1、坚持分类帮扶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注重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培养;在操作岗位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我争先”活动,引领党员努力学习采油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在岗位上做到“技能领先、业绩领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开展党员“结对共进”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党员与普通党员结对子,以“一对一”、“一帮一”的形式,采取思想帮扶、技能帮扶的互助共进方式,帮助普通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党员提高技能,坚定信念,促进了党员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了党内激励机制,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行之有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通过认真规划、努力工作,推进了“党员自主工作”法,深入开展了“党员承包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个个争先”的氛围,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党员典型。

(二)深化了党内关怀机制,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通过对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关心帮助,使党员感受到组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有利于促进党内团结和谐,有利于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有利于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推进了党内帮扶机制,促进了党员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

篇5: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关心爱护基层党员的工作,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充分体现企业和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党内激励机制。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党组织每年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分类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对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培养广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第三条 党内关怀机制

1、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与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中层干部、党员、员工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在党员遇到困难、发生矛盾、出现失误、存在问题、提拔使用等情况时必须进行谈话。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2、开展走访慰问。每年春节、“七一”等节假日或党员患病住院、家庭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党组织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第四条 党内帮扶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对生活困难、独居、老弱病残等困难党员做好登记工作,为开展党内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通过日常的关怀帮助,使困难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

篇6: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促进党内和谐,现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如下:

一、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弘扬正气,鼓励先进。每年“七一”期间,开展“争先进位”评选表彰活动,对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每季度在支部会议上评选出一名优秀党员予以奖励,以培育典型,提高党员的日常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

二、建立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及党员与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党组织负责人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过错时必谈、存在问题时必谈。

三、建立“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制度。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中心党支部要认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及生活困难、患病住院的党员。在党员、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党组织对这些党员家庭走访慰问,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四、建立政治关怀制度。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年龄较大党员等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篇7: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每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为此,我们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出发,就党员需求等方面提出如下工作思考。

一、落实党员权利。对党组织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党务公开,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注重人文关怀。通过以党员为主体,经常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给离任老党员发放光荣证,为党员建立健康档案,举办政治生日会等措施,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建立扶助基金。从党费返还中,从村集体经济中和从社会捐助中筹措资金,用于帮助困难党员。

四、建立党员帮扶制度。为困难党员家庭提供项目扶持,并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勤劳致富,带头致富。

五、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办法。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加强对党员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启发、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兴仁中学党支部

篇8: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1、探索党员教育管理途径。

对每名党员, 建立个人信息卡, 个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联系方式, 都登记在卡;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外出登记备案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专人联系制度等, 由党支部书记上门或由党支部指定专人负责与流动党员联系, 向党员通报企业形势, 传达支部安排以及对他们的要求, 了解党员在外的基本情况, 使每个党员都能置于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下。

2、深化党员责任区活动。

据企业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 将党员划分到责任区, 明确当好“四员”、做好“四者”的责任和义务, 即:当好综合治理治安员、党的政策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做攻坚克难的带头者、党组织的“护旗者”、增创效益的“优胜者”、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者”。对党员在责任区履职尽责情况, 半年一次总结、讲评, 一年一次评比、表彰。

3、激励党员争表率做楷模。

围绕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党委、支部、班组三级党员教育网络, 保证党日活动, 抓实党课教育, 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建活动, 有效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先锋意识, 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盏灯, 盏盏都是耀眼星。

4、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利用每年七一、春节等, 从党费、党组织活动经费中列支专项费用, 对企业困难党员进行集中慰问。大力开展“学技能、送岗位、促就业”活动, 通过社区就业平台召开招聘会吸纳流动党员再就业。

二、当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员登记信息不全。

有些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着党员信息不全或没有相关信息的现象。有的对党员、申请入党人员的变化信息没有及时定期核查、录入和汇总;有的党组织换届、调整变化, 党员发展、转正、出入、党员流动以及申请入党人员变化时, 相关信息资料未及时更新, 或者数据不全;有些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 没有党员的相关资料;在党员流入流出时, 未及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和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

2、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固定。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重视不够, 教育管理跟不上, 忽视了流动党员对整个党员队伍的正面影响, 以至于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 组织纪律观念不强, 来去自由;部分党员因家庭困难外出务工, 党组织缺乏对其关心支持, 对党组织有怨言, 故意疏远党组织;部分流动党员活动地点不固定, 无法参加原支部的组织生活。还有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 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混同于一般群众, 放任自流, 不但起不了党员的带头作用, 反而做出有损党组织形象的事情。

3、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难。

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活动经费不足、阵地缺乏的问题和困难。开展党组织活动显得捉襟见肘。组织活动开展不起来, 党员做的好的得不到激励, 外出党员得不到关怀, 困难党员得不到帮扶, 体现不了党组织的作用, 党员教育困难, 更谈不上发挥模范作用。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举措对策

1、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从组织层面来讲, 党内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要与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一致, 这是党内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党员层面来讲, 党员个人的荣誉感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相互挂钩的, 关怀激励党员, 能更好地鼓励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党性与人生意义升华。同时, 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要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政治关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健全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切实把对党员政治上的关心落到实处。二是要工作激励。要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大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基金机制。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 对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 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 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困难排查、建档工作, 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掌握本单位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状况, 确定帮扶对象, 确定帮扶标准, 确定资金来源, 确定使用原则, 确定审批程序, 确定监管制度。

3、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机制。

在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中, 既要关心党员的工作和生活, 又要注意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既要重视党员的正当合理的利益和需求, 同时也要将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这就要求我们党组织要在注意区别不同对象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增强帮扶互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党员干部与本单位困难党员结对、党组织与困难党员结对、党政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等方式, 开展多样化的帮扶活动, 切实帮助解决困难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使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 真正把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转化成现实中促进工作开展的巨大推进力。

4、建立困难党员再就业援助机制。

对有工作能力却又暂时失业的困难党员来讲, 党内帮扶的关键是建立再就业援助机制。党员再就业援助帮扶应以单位、社区两级党组织为依托, 积极困难党员就业观念的转化, 增强困难党员自主择业、艰苦创业意识, 建立和完善困难党员再就业的援助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 提高困难党员就业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困难党员家庭成员解决就业问题。

摘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主要在于解决基层党员的实际困难, 发挥好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9: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计划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党中央的决定,更是各级党组织的具体要求。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关怀不够全面

一是少数党员主体意识不强,认识不够,认为在党内工作生活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而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二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把党员仅仅作为党的工作对象,开展党的工作的工具,偏重于向党员提要求、派任务,忽视党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党员感到党内管理机制不健全,归属感不强。三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对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落实不到位,对党内外重大事宜,一般都是通知管理岗位的干部参加,使基层党员误认为自己只能接受教育、埋头苦干地为党工作。

(二)思想激励不够靠前

思想工作是我党建设中的一个有力武器,党内思想工作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仅靠奖状、开会表扬等方式进行激励,不仅显得单一,而且收效甚微。如何使思想激励方式体现时代特点,与政治、经济激励相配合,达到强有力的思想激励目的,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三)物质帮扶缺乏保障

一是党员之间在政治经济地位方面的悬殊和差距逐步拉大,党员中的“弱势群体”队伍有扩大倾向。如果没有物质上的激励帮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就无法缩小党员之间的经济地位差距,也无法避免党内两极分化。二是一些党员因家庭困难,使其自尊心、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无法保障,从实质上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三是从基层来看,大多数党员长期处于工作第一线,工作非常辛苦,提拔晋级难,必然会影响党员的积极性,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和谐。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一)以激活力、励动力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一要重视精神鼓励,使其荣誉上有追求。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和授予荣誉证书制度,定期开展党内表彰活动,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对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实行奖励,培育典型。二要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注重把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员代表、职工代表、会员代表,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的能力,重视其政治作用的发挥,激励他们按照民主、法制、正规的渠道陈述政见。通过政治权利的保障,使其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三要进行物质奖励,使其经济上得实惠。对党员实行业绩考评制度,结合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考核等程序,对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的优秀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把组织职责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让广大党员认识到自己在得到组织关爱的同时,勇于承担责任,激发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二)以暖人心、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

一要建立党内探访、谈心制度。通过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探访、谈心等办法,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话、定期走访等制度。二要建立定期慰问制度。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发放慰问金及物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三要建立生活关怀制度。探索建立党员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

(三)以建制度、搭平台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内帮扶机制

一要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以党委组织部门为龙头,基层党组织为基础的全覆盖的党内关怀帮扶活动网络。拓展党员服务功能,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提供生活救助、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务,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民生的工作体系。二要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分类建立统计台账,通过分类建立困难党员、老党员信息,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三要建立关爱帮扶基金。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扶助新办法,通过党费专项划拨、党员捐助等方式,建立党内扶助基金。

总之,党内关怀体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抓住重点,做到在思想上关怀,在生活中关心,通过党内关怀机制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就会得到较好发挥,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必将显著提升。

上一篇:珍惜粮食 五年级珍惜粮食作文700字下一篇:塔机租赁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