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读后感”

2024-05-03

问诊“读后感”(共6篇)

篇1:问诊“读后感”

[问诊“读后感”]

问诊“读后感”

——对解决“读后感”常见问题的行动研究

摘要:跳不出思想的闸门,感受之路就会越走越窄,问诊“读后感”。对中心的挖掘越深,对原作的感受就会越深。傀儡般的照着别人的脚印往前走,精彩只会留在别人的手册上。“读”是领悟,“感”是又一次的创作,是思想的又一次洗涤。套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哈姆雷特必会创造出一千本《哈姆雷特》。

一、问题诊断

平日诊“文”颇多,近来多有“读后感”光顾,一番“望闻问切”,大致病情悉数列下:

(一)对文意的概括长 诊断病因——

① 泛泛而读:信马由缰的阅读导致主要内容的叙述“零散片面”。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作。②草草而书:欠缺技巧的概括使得主要内容的书写“有始难终”。

翻开孩子们那篇幅不算短的“读后感”,发现对原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几乎占去大半地盘,颇有以“缩写”取“读后感”而代之的意味。就如同一部精彩的剧作,配上冗长而枯燥的介绍及宣传,使得观影者失去了本应有的兴趣。

(二)对文本的感受浅 诊断病因——

① 复述多:轮番的引述好似轮番轰炸,“感”毫无立锥之地。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② 感点杂:纷乱的感受充斥大脑,说不清理还乱。

读完一篇文章,感受会很多,那么哪一点会令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呢?学生似乎还难以着头脑。

(三)对重点的拓展窄 诊断病因——

①吝于思考:写作的压力大于感受的魅力。

所谓“有感而发”,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哪些与书中相近、相似,哪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②脱离现实:写作的主题脱离生活的淬炼。

任何艺术和感受都来源生活,生活就是我们存在的“母体”,带给我们思想的冲击和灵感的闪现。脱离的生活的感受不能称之为感受,只能是“空想”。我们犹如站在“太阳”的圆点中,不断向四周发散出不同方位的讯息。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所以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二、治疗计划

1、将阅读的文本列为阶梯型排列——“词、句、段、篇、本”,让学生逐一进行阅读感受,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2、将“概括主要内容”设为专题训练项目(6课时),并按题材、体裁的不同分类加以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将“悟中心

晓重点”设为专题训练项目,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相机渗透。

4、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搜集信息、积累经验,真正地走进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以此来丰富对文本的感受。

5、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逐步从同一主题的仿写过渡到同一观点的再度创作。

三、治疗过程

1、对“读后感”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我决定从小处着手,将学生阅读材料的含量由“词、句、段、篇、本”这样逐步递增:首先从最小的阅读单位“词语”开始,我与学生共同从当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筛选出印象深刻或感兴趣的词语,例如:幸福、课外活动、分数、独立、金钱、篮球、童年、朋友、失败„„等围绕在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词语,而后让学生择其一展开一段话的感受,要求必须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这样的小练笔,因为没有篇幅的压力,学生的兴致很高,想象的空间也越发宽泛。一两次练笔后,我发现,学生对词语的感受基本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上,有的几近于名词解释,为此我专门选择了学生们都很青睐的“篮球”一词,来了一段“下水创作” 教师范文: 篮 球

篮球,这个牵动咱们班22个男孩子的魅力字眼,如一块磁石般牢牢地吸附着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它激发了他们的坚毅、勇敢、执着和顽强,它将这帮帅小子牢牢地抱成一团,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荣誉之冠。

因为年级篮球赛刚刚结束,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因赛场上的热烈而感动,所以这番感受既真实又引起了在座的每一个孩子共鸣!正如一把启迪之匙,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灵感之门——

学生范文:

篮 球

篮球转啊转,转出了激情,转出了快乐,也转出了我美好的理想,我要同姚明一般,抓着手中的篮球,去冲击“nba”的赛场!周冠南

篮 球

篮球是一个神奇的“圆”,它不仅圈住了场内的人,也圈住了场外的人。场内的人在这圆中画着圆,场外的人也在这圆中画着圆。场内的人齐心奋斗,场外的人齐心助威。这神奇的圆将我们的心圈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谢颖健

篮 球

要快乐,去打篮球吧!要刺激,去打篮球吧!要磨砺自己,去打篮球吧!要挑战自我,去打篮球吧!杨振毅

一个小小的篮球,以它独特的魅力挑开了封闭孩子感受的阴云,那一番番奇思妙想,便如泉般在白纸上翻腾、跳跃。一段时间下来,由于每次练笔的量小,所以主题便充盈起来,我将教室后的小黑板交给了学生,那一张张灵动的纸条竟如爬山虎般布满了整块园地,偶尔一阵微风拂来,一版的柔波便在那熠熠的阳光下荡漾出鲜活的生命。

接着,我会间或插入“句”与“段”的感受练习,给一个句子或者是一段话,让学生将读后的感受以200——300字的篇幅呈现出来。句子或段的选择可以是名家名篇里的摘录,也可以是课文里含义深刻的句子,甚至可以是学生读词有感的那一段段生动的话语。这样一来,简单的感受和观点在学生的拓展之下,逐渐的充实、具体起来。本学期开学伊始,我就给每个学生送了一句适合其本身性格特点的名言、警句,随后我让他们读一读收到的这份礼物,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对这句话的感受,因为围绕的主题是自身,所以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自己进行了分析,客观且理性的看待了自己的问题,一番练笔下来,我不仅是进行了“感”的训练,更渗透了“自我教育”的品德方面的引导,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最后,回归本位,即对“篇”的感受,相较于前面的两项练习,读“篇”有感的训练频率相对较低,因为写作的长度及分析和思考的范围随之扩大,所以读“篇”有感一般是以周记的形式展开,而以上的两项练习,在课堂及课余可以随时穿插,交替进行,学生对其也是乐此不彼。这样一来既保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积累了写作技巧,等到面对“篇”的感受时,反而显得轻松自如,“感”受良多。

2、主要内容的概述是“读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文章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读后感《问诊“读后感”》。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我总结了三点原因: ①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

②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③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针对以上原因,我进行了专项训练,首先我将概括的方法归为五类:

(一)、文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文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我将这五法结合相对应的文章,进行了分类的指导,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新授课及课外阅读中,我也有意识地渗透此项训练,只要是一篇新读的文章,学生都要在篇首写下主要内容和所运用的概括方法,这样形成习惯之后,学生的概括能力大有提高。

3、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了“把握感点”的训练:

每阅读一篇文章或者学习一篇课文,我都会要求学生将所读的感受,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总结成观点的形式写在文章的结尾处,这一做法我分成了两步——

第一步,让学生广泛地搜集名人名言,而后对应每篇文章筛选出合乎思想的经典名句。例如教授《鲁宾逊漂流记》这篇文章,学生的视野就放得很开: 摘录: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

生活永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莫泊桑

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

第二步,通过第一步的筛选和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视野逐步拓宽,感受逐步加深,接下来,我便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写观点: 摘录:

《种植奇迹》——只要有爱,哪怕是一张钞票,也能从土里抽出嫩芽。——邵安琪

《天使的吻痕》——对自我的肯定,是天使落在心上最美丽的痕迹。——马雪艳

《躺在母亲身边》——趁幸福还在手边的时候,牢牢抓住吧!睡在幸福的跟前,远比奢望那不切实际的梦想更温暖。——刘溢旋

有意思的是,有些学生对一篇文章,存在多角度的观点,并且都写了下来,这样一来,反而难以取舍,于是,我将全班以四个人分组,小组内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评议、比较,大家综合给出意见,确定最后结果。思维的火花便又一次被碰撞出来。

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学生们把握重点的能力逐步提高,更可喜的是,他们的思想也越发深刻了、生动了,读着手中的作文本,不时地会为这份不掺杂质的纯真而感动。

4、仿写,是我作文训练中一直在进行的专题,这个学期偶尔让学生对朱自清的《匆匆》进行了仿写,总的来说较成功,不过这次习作倒是给我带来了指导“读后感”的灵感,有段仿写,摘录如下: 摘录:

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过去;敲击键盘时,日子从我们的鼠标上跨过;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读书时,日子悄悄地从我们琅琅的读书声中穿过;写作业的时候,日子又从挥动着的笔尖下钻过去;唱歌的时候,它便从优美的歌声里走过;跳舞时,日子又从红舞鞋下溜走。

起床时,日子从我睁开眼的那一瞬间,迅速地飘了过去;梳头时,日子从一缕缕头发之间穿过;看电视时,日子从精彩的画面前闪过;扫地时,它就像淘气的小精灵一样,东躲西藏的。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日子又从我的文章里穿过;在我合上本子时,它就从我的本子里溜了出来。黄楚桦

看完学生的仿写后,我提出,仍旧以时间为主题,但以自己的思考为内容,再来进行创作。而学生此次作文耗时较长,因为思考占据了很大一段时间,不过最后的效果不错—— 摘录: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你抱有让时间停留等你的幻想的话,是万万不可能的。那么,你这种想法就永远成为幻想了,与其这么干等时间留下,倒不如认真地利用每一分钟。因为,只有那样,才不会让时间留下。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方式。那我们为什么要费劲地去挽留时间呢?在我挽留时间的时候,时间、容颜,任何东西都可能在这一瞬间消失。只有我们那纯真的笑脸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将这种失去的痛苦遮盖住。那么我们何尝不体会一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紧张的生活?只要你在每时每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你就不愁时间飞逝,不用愁事没做完。

所以让我们珍惜时间,关爱人生。让我们活得快乐,活得更有意义吧!黎健颖

等到我再次布置《匆匆》读后感的写作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学生们颇有默契地一致将再次创作的内容,放进了读后感里,等我二度翻阅的时候,同样的内容却带给了我不一样的味道,因为那鲜活的感受确实来自每一颗五彩斑斓的心。这不恰恰是“读后感”所需要的吗?

接着我又陆续选择了几篇文章,依照上面的程序对学生进行训练,效果真的不错。

4、“读后感”如同生长着的一棵大树,而那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养料的根基才是它枝繁叶茂的根本,这根基就是“生活”,在孩子作为学习者的同时,他也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他时时刻刻都在感知着周围的一切,并逐步地在头脑中汇集、整理、加工,最后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试想想,若是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生活,无本之木岂不枯萎、凋零?要激发孩子的感受,就要调动他积极的“生活”,无论是经历,还是发现,都是一份宝贵的“感受”,我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观察、多积累。要想写出独到的见解,首先得丰实自己的百宝箱:

一、读报,是我们这个学期新发起的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读报本,将所搜集的感兴趣的或者有意思的新闻,剪贴在本子上,以便随时翻阅、查找。

二、看新闻,我将每周一的第一节课定为新闻交流课,升旗完后,便与学生一起交流本周的新闻,颇有点一周实录的感觉。

三、引导学生读“杂”书,单纯的文学类书籍,是无法完全挖掘学生的思想与感受的,无论是杂志还是漫画,都可以刺激学生的另类思维,鲜活他们的感受。总之,有益的读物都可以拿来品之。

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无论是假日的旅游,还是饭后的漫步,都可以在放松之余,丰富自己的内心。

六、鼓励学生聊天,跟朋友、师长、亲戚,反所能聊之人,都要积极交流,很多时候,灵感的闪现就在这朴实的聊天之中透出。

四、预期目标

后续巩固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1、开篇要妙,以奇特的思路抓住读者的眼睛。

2、布局要巧,以大胆的创意跳出老式的框架。

3、感受要新,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别样的观点。

五、反思 思“文”:

1、指导“读后感”颇有触类旁通之感,生活中,“感”无处不在:一幅画、一首歌、一件事、一次活动、哪怕是一个人都会令我们百“感”交集,所以这段时间的训练犹如点睛之笔,化出了学生作文的另一个奇妙境界,他们逐步了解了只有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

2、作文指导中,分类的专项训练非常有必要,只有层层递进,逐步细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思“生”:

在一次与家长的交谈中,他非常感慨地告诉我:“孩子的作文水平现在提高了很多,可更令我欣慰的是他懂事了,明理了,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是啊,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认识中,充实着自我,完善着自我,情感因不断地启迪、冲击,而不由自主地去追逐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读后感”的指导挖掘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读和创造着他们蓝图上璀璨的梦想。

不过我也听到了不少家长的抱怨:“现在遇事,总是爱发表意见,还一套一套的,若是向他提出异议,他会跟你争得面红耳赤„„”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烦恼,期间恐怕也不乏家长的烦恼吧!随着认知面的扩大,孩子的成就感及这一目标的自我实现亟待我们去肯定,这并不是件坏事,我们要做的是更积极一点,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善加引导。

现在作文,孩子们脸上少了不耐、烦躁和困惑,多了积极、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激动,原因很简单,他们有方法、他们有积累、他们有热腾腾的生活。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旁征博引,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思“自己”:

作为教学中的“医生”,问诊“读后感”,或许算不上彻底,但是这一番问诊的过程却极其耐人寻味,思绪如沙漏般流泻,一波一波层叠出创造的色彩,我不断地摸索、实践,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而后又从一次次成功里开辟一条更加新奇的探索之路。正如学生写“读后感”一样,步步拾级而上,在教与学的交替进程中,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当然,“读后感”的基础指导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可如何让孩子的文章更显特色,还需要继续思考,接下来的训练,我将围绕预期目标展开,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任何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和思想的再创作,问诊“读后感”,拯救我们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篇2:问诊“读后感”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严育洪编著的《问诊课堂:教学望问切》。原以为这本书是对课堂观察介绍的书籍,仔细看了之后,觉得“望”的技术中第二节描述较多,其他部分涉及甚少。实际上,这本书更多阐述了:作为教师怎样收集教育情报、怎样组织讨论活动、怎样捕捉反思契机、怎样设计反思思路等等。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严老师是位才华横溢,学识丰富的一位老师。他的写作风格有些别具一格,文章中大量的借用了生活中的短文,广告词、新闻、笑话、流行歌曲、哲理等等。这些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听到的东西被引用的恰到好处。如:作者在说撰写教育教学文章的秘诀时引用了一个笑话“写文章与生孩子”,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个读书人一提笔写文章就痛苦万状。她老婆笑他:“看你写文章怎么比我们女人生娃娃还难!”读书人道:“你们女人生小孩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可是肚里无货。”这个笑话讽刺了那些平时不学无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读书人,告诫我们平时要注意阅读和积累。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也是常常在写论文或个案时,会觉得肚子里的“货”太少,缺少更多的理论的支撑。再如:文中引用了这样一个生活哲理“上帝赐给我们青春的同时,也赐给我们青春痘”,它告诉我们美好的总会有缺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孩子,少一些责怪,多一些欣赏。以前我们在写反思或论文时总喜欢用纲要中是如何如何说的,这样的形式太贫乏,如果在叙述“关注个性幼儿”题材的文章时就借用上面的一个哲理,我想既通俗易懂,又改变了同与大众写作的一个风格吧。文章中还将言论“分享的方式”引用到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分享方式中,“把自己的隐私和一个人分享,那是知己;和一群人分享,那是博客;和全国人民分享,那是艺术人生。”第一句话相当于“在同事间交流思想”,第二句话相当于“在网络中交流思想”,第三句话相当于“在刊物上交流思想”。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对歌词的解读,穿插在教育的理解和看法的谈论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调。如:歌手孙楠的一首《缘分天空》唱的是情人之间的一种情缘,但被作者放到学校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就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情人”关系,彼此投缘,彼此吸引,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的诠释是我第一次见到,也正是我欣赏这本书的地方。

第一节“观察的眼光”中提到“用通才的眼光看教育”“用怀疑的眼光看教育”“用独到的眼光看教育”在文章中他提到:教师应该会做什么?教师需要在漫长的专业发展之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合作、不断成熟。他把教师专业成长的境界分为三种:

一、做——学——问:即在做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这类属于仿造型)

二、学——做——问:先在学习中借鉴,然后应用于教学实践,论证和断问这种做法是否可行。(这类属于改造型)

三、问——学——做:先凭借自己的能力,敢问优化教学之路在何方,然后嫁接已有理论,并在具体实践中作出成果。(这类属于创造型)

他的这段话让我反思,我曾经听到“学做人 做学问”,看来每个人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并不一定是沿着一条线路发展,他有可能是多种道路发展下走向成功。

在文中他还写了一个关于画苹果的案例:在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回家画出他们最喜欢的苹果,一个聪明而调皮的男孩画了一个“梨苹果”,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叉和刺眼的“0”,于是小男孩就开始不断寻找“梨苹果”因为他要得100分,最后这个孩子成了有名的植物学家,他就是发明植物嫁接的米丘林。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孩子时常会“出轨”,而为了抑制这样的发生,我们采取了相对措施,看了他的这个例子,让我想到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了创造和传奇力量的天才。

第二节“观察的阵地”着重谈到课堂观察的意义、特征、标准、主体、情感、范围。看后让我豁然开朗。这一节内容与我校正在开展的课堂观察相契合。对于课堂观察我有了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和感悟。我更加明确了怎样听课,怎样评判一节好课。课堂观察要达到“目的和方法的统一”、“描述和诠释的统一”、“建构和行动的统一”;课堂观察的三个角度是“从课堂教学水平的角度观察”、“从资源利用水平的角度观察”、“从目标达成水平的角度观察”;课堂观察的三种形式“规范化的团队观察”、“简约化的个体观察”、“日常化的自我观察”。课堂观察要“怀着一颗学习之心来”,“怀着一颗平常之心来”,“怀着一颗感动之心来”;课堂观察的点、线、块研究。

第三节“观察的策略”中提到“‘放大镜’策略——以小见大,深度挖掘”“‘反光镜’策略——瞻前顾后,及时反思”“‘三棱镜’策略——透过现象,解

读理念”“‘哈哈镜’策略——剖析事务,引以为戒”“‘广角镜’策略——多种脚法,对比研究”“‘望远镜’策略——跟踪研究,形成专题”

使我对课堂观察的一种精神洗礼。

第二章问的技术,第一节讨论的途径,要问同伴。集体备课的模式,公开教学;二问网络,三问资料,四问学生。第二节讨论的方式 一是课例研究 评课改进的形式 :释疑式评课;对话式评课;发现式评课,答辩式评课,短信式评课,二是专题研究。目前,我校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专题研究中的很多内容,如理论性学习,全程记录教学的反思与改进,强调同伴之间的平等与互助,“问题挂牌”式校本教研的运作流程“发现问题——问题挂牌——设计方案——行动探索——成果分享”。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各项子课题的研究补正如此吗,先前我们只知道跟着走,现在我知道了这种研究模式叫“问题挂牌式”校本教研,理论上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先前闻所未闻的,教学方面也可以采用此类方法。本节前半部分更多的是提到研究的内容,那么研究的形式怎么进行呢?这本书同样给出了答案,“菜单式”教研。研究过程中提到视频案例,我们缺乏的是对视频案例的整理,还有就是视频案例积累不少,但缺乏的是不同特色的教师“比较”研究,不同年段的教师“合作”研究,不同学科教师的“反串”研究。

第三章“切的技术”中细致的讲述了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对我的受益颇深。作者为了教会我们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先是旁敲侧击,提供了许多反思的通道,旁通中如生活中的现象,比较,哲理、歌曲、图画、实验、新闻、广告、笑话等,所有这些都能引起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扑克牌通缉令”“学生自己编一本书”引我深思。在思维导图训练中,让自己准备一本练习本,自己命名,每人逐页画,还有待考虑。贯通中的前后呼应、上下协调、左右逢源、内外交流、粗细搭配、彼此相连等等。作者鼓励我们勤于动笔,文中说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现在的许多老师往往勤于做事、懒于动笔,尽管做了很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却没有把它们写下来。”那如何能写出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呢?作者在说自己写作的秘诀时是这样说的:“我写教育教学文章,就像写情书一样来写”。这就说明我们在写每一篇反思时都应该是倾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的。再有就是在写作时要带上三只笔:带一支“圆珠笔”——这里的圆珠笔的意思是我们在选取教育教学事例时,把一个个事例比作一个个“珠子”。作者提醒我们教师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能看到表面看不到的东西、看

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们还要具有一颗“慧心”,能从小切入、从高处审视、向长处延伸、向广处拓展、向深处开掘、到实处检验。带一支“水彩笔”——这里的水彩笔的意思是指文字的润饰,也就是通过文章漂亮的结构、漂亮的语言、漂亮的事例来吸引读者的眼睛,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带一支“录音笔”——这里的录音笔是指文章的撰写。也就是提醒我们要学会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反思成熟后,把经验及时记录下来。我想:再写反思时我会提醒自己带上这三支笔,做个会做、会想、会写的教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完这本书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它的含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做一个“三耕”型的教师,“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书。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养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途径等等)”这样的怀疑就可能会促成我们教育的创新。

篇3:问诊狭隘的阅读教学

今天, 一线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上, 高耗低效的状况几乎无处不在。最常见的应当属这种狭隘的课堂。下面, 鄙人分板块以具体阐明之, 希望能为小语界给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答案。

一、观察与分析

鉴于“以阅读为中心”的语文课程形态, 导致很多教师狭隘地、孤立地为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因此, 在丁有宽、贾志敏、于永正等语文大师的积极倡导和率先垂范下, “读”“写”子板块在阅读课堂中才渐渐尝试进行协同训练, 并渐渐得到小语界的认可和推广。而“读”“说”协同训练, 则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和研究。至于“读”“综” (综合性学习) 协同训练, 则更是研究得少之又少。仅仅在近几年的一些特级教师 (比如窦桂梅老师) 的公开课上, 才偶尔昙花一现。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过一节节狭隘的低效阅读教学课堂, 细细地为其把一把脉, 很快便可以诊出病因来。在一些常规阅读课堂上, 阅读理解与习作训练、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子板块故步自封, 孤立训练, 这都是因为语文板块内缺乏协同性。客观上讲, 语文教学板块内“读”“写”“说”“综”之间, 经常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完全应该以阅读教学为平台, 相机创设各子板块协同发展的氛围, 实现语文教学板块的整体优化。

强调一下, 这里指的是实现语文教学板块的整体优化, 而并非专门“指向阅读”或者“指向写作”。因为, 无论指向哪一方, 都是片面的, 狭隘的, 低效的, 不科学的。为此, 贾志敏老师曾做过类似的倡议:教语文, 就是要落实八个字, 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前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础知识, 后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八个字的落实过程是复杂的, 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每一位教师借助课文这个例子, 要教会学生说话, 教会学生读书, 教会学生写文章, 使他们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

二、治疗与期待

给那些狭隘的课堂, 即专门“指向阅读”或者“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堂把了把脉, 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些阅读教学严重缺失的病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依据病症, 寻找良方, 重点通过实例一一根除之。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寻找三个“协同”的方法, 来走出狭隘的阅读教学藩篱, 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而不是某一个或某一些方面的素养。

(一) 读写协同

这也就是管建刚老师所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当然, 在这里, 笔者着重指出的是, 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已。因为阅读教学是披文得意的过程, 也是缘意学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哪些语言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也要在对话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一定语言表达意思的方法。这样读写协同训练的阅读教学, 才可以达“读”“写”双丰收。

所以, 一线教师在自己的常规阅读教学中, 不要忘了引领学生借助经典作品中的表达方法来感知文章写作的艺术、体悟准确表达的精妙。正像王崧舟老师所说的, 我们要用两只眼睛看文本, 一只看内容, 一只看言语形式;还要用两种身份读课文, 一是以作者的身份, 一是以读者的身份, 进行不同角度的文本解读。只有这样, 通过“读”“写”协同训练, 学生们才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老师们也才能脱离教学低效的“苦海”。

比如, 2007年3月31日, 在广州广联礼堂, 贾志敏老师执教的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我不怕鬼”》课例中, 就有“读写协同训练”这样的精彩片段。笔者观后深受启发, 现在此与大家分享——“由解读文本的题眼感悟绕着中心写, 积累习作的知识技能”。

师:文章的每一个字, 每一个句子, 每一个段落都是写题目“我不怕鬼”的。不信, 你可以问我。会问的同学, 是聪明的同学。

生: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 在故乡的一所师范学校里教书。这与题目“我不怕鬼”有什么关系?

师:医生怕鬼吗?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吗?他曾经东渡日本去学西医。学西医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解剖, 在药水池里取出尸体, 看看各种器官在哪里。所以他是根本不怕鬼的, 是个无神论者。

生:第二天, 鲁迅又到那位朋友家去, 他笑着对朋友说:“昨天, 我在坟地里撞到了鬼, 但我一脚就使它原形毕露了。”从哪儿看出“我不怕鬼”?

师:已狠狠地踢了一脚, 还怕吗?

……

师:文章所有内容, 都是围绕中心来写的。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生 (齐答) :我不怕鬼。

由此可见,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读写协同训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每一位语文教师, 无论在什么样式的阅读教学课堂上, 都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素养。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相当重要, 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 才会导致某些教师走向极端, 提出什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而轻视了“听说读综”等方面的常规训练。固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但也不能拿“写作”一个方面而一叶障目。

(二) 读说协同

按常理来论, 高效的阅读课堂一定是“读”“说”协同训练非常到位的课堂, 而不应该仅仅是“指向阅读”或者“指向写作”的课堂。常态的“读说协同”阅读教学课堂上, 阅读理解、感悟是口语交际的平台, 口语交际是阅读理解、感悟的方法、过程和提升。当然, 这里的口语交际训练并不是游离于文本学习之外另起炉灶, 而是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实际和学生的理解感悟, 创造出一个引发学生言语的“交际场”, 引领学生去交流认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练习规范语言。

那么, 如何达到“读”“说”协同教学呢?这需要教师去合理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 寻找最佳“读”“说”结合点, 借助课堂中创设的动态的交际情境, 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和时间, 引领他们谈疑问、谈品味、谈理解、谈感受、谈体验、谈观点、谈心得等, 以此“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 2009年3月22日, 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的“2009年十大名师汇集羊城之第十二届‘名师大课堂’”上, 毛立业老师执教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 在“读”“说”协同教学方面, 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分享毛老师的“加强‘读’‘说’协同解读文本, 体味谈迁从头再来之难”教学片段。

师:此时此刻, 你想对这位痛不欲生的老人说些什么呢?快来安慰一下谈迁爷爷吧。

生:爷爷, 别难过, 重新再写……

师:不行啊, 我老了, 为了写这部书, 我的劲儿用完了……

生:爷爷, 不要紧, 书稿没有了, 我们可以再次努力……

师:不行啊, 书稿丢了, 就等于失去了我的生命……

生:爷爷, 没关系, 书稿虽然丢了, 但是你已经从中学到了知识, 可以重新再写……

师:不管怎样的劝说, 对老人来说, 是那样无力, 那样苍白……

(师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 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又回到了书桌旁, 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他痛苦, 他悲伤, 但是最后决定重新站起来, 重写这部史书,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生:是他坚定的信念……

(生齐读课题, 并站起来, 加上手势, 给老人以力量和鼓舞)

师: (板书) 从头再来。

……

可见,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学生“读说”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定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 读综协同

张华教授在《课程与教学论》中说过:“在课程资源相对单调的时候, 充分挖掘、提炼语文课程资源, 努力打通课程资源的多维联系, 整合涵盖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和社会的语文材料, 形成课程教学交互网,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指向阅读”或者“指向写作”, 要让综合性学习在阅读课上协同共奏, 在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中奏响语文整体教学的七彩华章, 从而创建优质高效的阅读课堂, 获取最佳的课程效益。

因此, 教师要密切关注课内外、校内外和学科间的联系, 引领学生根据阅读教学实际, 将科学、音乐、美术、品德等学科以及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组织起来, 实施“读”“综”协同训练。指导他们课前确定好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确认潜在的信息源, 然后通过上网、看书 (刊) 、看电视、问长辈等渠道, 搜集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再适时引进阅读课堂。我们可以引拓展于课前, 唤醒阅读期待;融拓展于课中, 提升阅读感悟;伴拓展于尾声, 力求余音绕梁。从而使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在阅读课堂上和谐共振, 同构共生,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的素养。

比如, 笔者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 就尝试运用“读”“综”协同解读文本。现列举“阅读与综合学习全息统一, 全面立体展示父母之爱”设计片段, 与各位同仁探讨。

(1) 调动资源架构交互网络。

①巩固字词。

听写易错的词语, 比如:糟糕、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严厉、谨慎、一如既往、得意扬扬。对照屏幕互改, 错的词语再写两三遍。

②导引:同学们, 每个人都是在父母不同方式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课前, 我们通过上网、阅读课外书刊、查阅相册碟片、回忆等渠道收集了关于亲情的散文、图片、音像资料, 现在和大家交流分享。

(2) 互动交流分享父母之爱。

①文字传递分享父母之爱。

②图片展示分享父母之爱。

③音像再现分享父母之爱。

小结:岁月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掠过, 在每个匆忙的背影里, 都凝聚着父亲关爱的目光、母亲熟悉的话语,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样, 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成果交流, 以此达到“读综”共赢,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4:怎样回答医生问诊

那么,怎样回答医生的问诊呢?

(一)表明就诊目的,加快问诊进度。

病员在去医院就诊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是为了寻找病因、治疗疾病,还是仅做某项检查-,或是为了复诊配药。若是谚病,要主动向医生叙述自觉身体主要不适在哪里,持续了多少时间。例如:吃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剧痛5小时;头痛、胃口差、腹胀、持续高热1周等。要避免问一句,答一句,医生不问,患者不说,或答非所问,失去重点,造成问诊进度缓慢。

复诊时应带金门诊病历和检查报告单,向医生说明目的。倘使有新的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施行检查。属转院的患者应带去病情介绍,这样医生可免去许多问诊,加快问诊进度。,有些疾病(如问日疟、癫痫、急性药物中毒),详细问诊完成之时,就是初步诊断确立之日。

(二)熟记病史,说明要点。

简明、准确的病史,常会给医生的诊断提供有益的线索和依据。氢性阑尾炎患者的腹痛,一般先是位于上中腹部,几小时后下移脐周,再经几小时后固定在右下腹某一点上了。假如患者注意到了腹痛的此种特点,阑尾炎的诊断就不易“滑”过去。一个老年患者,如有突发胸骨后中下段压榨性疼痛,多汗数十分钟,医生当即要考虑急性心肌梗塞而进行有关检查,果断采取措施。如系慢病急发,可说明现在的发病情况,并回顾以往的病史。譬如“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急30年,再发1周”,这前半句是提示了慢病的历史,后半句就是急性发作的现状。

(三)注意观察病情,重点应作记录。

有的患者,虽备有体温表,但发热数天也不愿量体温。两周以上的长期发热病人,如能每天定时测记体温,多次观察体温何时最高,何时最低,何时正常,掌握热型变化规律,这将有助于医生建立初步印象,从而着手检查和拟定治疗方案。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病人,倘使能留心每次发作的诱因,注意是否与气候变化、吸入煤烟、花粉等物质有关,答问时就能抓住关键,控制该病发作的方法就明确了。

(四)患者语言难懂,最好有人陪同。

现在,一般医院工作量很大,患者来自四面八方。由于普通话不够普及,有些老年患者方言很浓,医生很难理解,闹出很多笑话,耗费不少时间,候诊人也有意见。为避免上述情况产生,就诊时最好有家属或亲友陪同,以便随时“翻译”,提高问诊效果。有经验的病员会在医生问诊时提交一份记载病况的详细记录。

(五)如实反映病情,不得隐瞒编造。

篇5:院士问诊山东农业

院士问诊山东农业

初秋九月,秋高气爽,谷丰果香. 8月29日-9月8日,中国工程院沈国舫副院长率领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一行30人来我省就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协调发展进行实地考察.

作 者:王希胜  作者单位: 刊 名: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 英文刊名:SCIENCE ON LIN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精神病问诊过程示例

患者40岁,男,科长,因少语,失眠,胸闷而不能坚持工作,休病假一年余,父母带来心理门诊就医,母亲诉主要原因是夫妻感情不和。

检查者任务

1.从病人处获得你所需要的病史材料并进行相应的精神检查

2.检查完病人后,完成相关的笔试(考站门上张贴)

医生:我是医大实习医生,我姓X,您就叫我X医生吧

病人:X医生

医生:请问您怎么称呼?

病人:张XX(诱因 病程1年余)

医生:那就称您老张吧

病人:行(检查者作自我介绍 检查者说明职务或作用 检查者询问病人姓名)

医生:刚才,医生从您父母那儿了解一些情况。你愿意把你的问题稍详细地讲一下吗?

病人:可以,我已经一年多不能上班了,我失眠的厉害,头也痛,浑身一点劲都没有,有时感到胸闷,发紧

医生:你大约记得这些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吗?有什么诱因没有?

病人(很吃力的想约一分钟)大约在去年比现在还早一个多月吧,当时与我妻子因孩子的事吵几句,晚上就感到睡不着,翻来覆去,联想到工作十几年来,以及家庭方面的矛盾,感到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很差,致使今天这样,当晚12点以后才睡着。(停顿一下)

医生: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吗?

病人:没有,开始只失眠,后来头痛,更主要的感到脑力不足,整天无精打采,2,3个月后感到自己就象什么也做不了了。

医生:睡眠不好的情况只有入睡困难吗?有早醒没?

病人:不,开始是入睡困难和睡的不实,半年后早醒的厉害,有时半夜2~3点就醒

医生:这一年来你的心境,情绪怎样?

病人:情绪比较低落,有时爱哭,但哭时又害怕别人看见。怪不好意思的,总是强忍着不哭。(错觉:无 感知综合障碍:有)

医生:情绪低落一天总是一样吗?上下午有什么变化没,对什么事有兴趣?

病人:开始总是一天总是低落,但不是很重,做什么事没有兴趣,原来爱下象棋都不下了,后来心情更加不好,反应也慢,甚至感到生活没什么意思,尤其早晨感到负担更重,“怎么过这一天啊?”晚上感到 这一天可算过去了

医生:你刚才说你曾感到生活没什么意思,有没有感到活着都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好?

病人:有过,一天到晚没什么心情,一天一天的也太难过了,半年前我实在熬不过去了,想死了算了。(心境:抑郁,焦虑 情绪昼夜变化:有)

医生:你想过怎么去死吗?有过具体的自杀行为吗?

病人:有过,我在半年前服100片安定,自杀被家属发现抢救过来了

医生:除心情低落,还有别的什么情绪反应吗?如心神不宁等

病人:有,这半年来做什么都做不下去,连看报纸,电视新闻什么的都看不下去,有时坐立不安。

医生:在这段时间您的胃口怎样,有别的躯体不适吗?

病人:胃口不好,吃什么也没味,这一年来感到头痛,全身没劲,不舒服,这一年来体重明显下降20多斤,大夫,这半年来我与爱人的性生活一点兴趣也没有,干脆不想这事(自杀:有)

医生:您是否感到身体这么不舒服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没有到过医院检查吗?

病人:胃口不好,胸口老堵着,我本以为得了胃肿瘤,到中医院看病,说我可能和心情有关,用一些“胃痛冲剂”后好转,我就不再核计了。

医生:听力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你有没有听到过以前从没有听到的怪的声音什么的?

病人:那倒没有,有时睡不着时,感到钟表的声音都特别刺耳,别的没有听到过。对了,有时耳边吱吱响。

医生:经常吗?

病人:不经常,偶尔有一次。(幻觉:有 妄想:有 睡眠食欲:差)

医生:你曾有过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

病人:没有。

医生:这一年来,看东西有没有看错的时候?

病人:没有

医生:你这一段时间看环境清晰吗?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时间感觉上有什么变化?

病人:看什么都和原来没生病时一样,就是感到度日如年,太没有意思了。

(心境:抑郁,焦虑)

医生:这段时间和你的同事,邻居的关系如何,与妻子的关系如何?

病人:邻居看我出来进去不上班,都关心我怎么了,我说我睡眠不好头痛,都劝我看一看去,我总是想养一养自己调整一下就好了,我不愿到处看病。妻子对我倒行,只是我俩的个性不和,别的倒没有什么。

医生:这一年你是否发现别人对你的态度有变化,有没有在谈论你?

病人:没有人谈论我,大家对我很好。(被洞悉感:无 自责:有)

医生:这一年来是否有过对过去的事很后悔或感到很自责?

病人:有,总感到对不起家人,连累他们了。每想到这,就想不如死了算了。

医生:有没有人故意和你作对,说闲话给你听什么的?

病人:没有

医生:你有没有脑子很乱,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包括你的思想和行为?

病人:没有,自己总是思虑过去那点事,没啥意思。

医生:你想什么别人知道不?

病人:(笑了)那怎么能知道。

医生:你已经病了一年多了,这期间不上班着急吗?将来都怎么打算的呢?

病人:唉!正是干事业的年龄,却什么也干不了,怎么不着急,什么也做不了了,成了废人

医生:你这一年来不上班,在家做一些家务吗?(被洞悉感:无 自责:有 行为:减退)

病人:不愿做,连洗自己的衣服也不愿洗。

医生:好,你刚才说的这些我基本上听清楚了,我很能理解你,也愿意帮助你。接下来我问你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为了更详细地了解你的现状,请您配合回答

病人:好

医生:刚才我进屋时已经做了自我介绍,您现在能说一下我是做什么的吗?

病人:您是实习医生,这我知道。

医生:今天是几月几日?哪一年?

病人:5月28日2007年

医生:我现在什么地方?在几楼?

病人:心理医生,三楼

医生:您还能记得一首古诗上句是“春眠不觉晓,下句是```````”?

病人:处处闻啼鸟

医生:接下来,我说三样东西,我说一样你重复一样,待一会我要问你,钢笔。

病人:钢笔

医生:电视

病人:电视

医生:大豆

病人:大豆

医生:好,我再说一个电话号码,您立即重复一次,26243298

病人:26243298

医生:端午节是哪天?

病人:五月初五

医生:你说鸡蛋和种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病人:(思考几分钟)都是生物

医生:刚才我告诉您哪三样东西?

病人:大豆,(停一下)电视``````想不起来了(记忆:差 常识:差)

医生:我说一句话,你看我说的对不对?“那个戴蓝帽子的男孩穿着一件白衣服,一件白裤子,真是一身白啊”

病人:对

医生:平时算小帐算错不?

病人:有时不爱算

医生:100-7=?

病人:(想一会儿)93

医生:再减7,以后一直递减7,一直下去

病人:86,75,72不对不对,我算不好。(抽象思维:差 判断力:差 计算力:差)

医生:好,刚才我问了您不少问题,对您的情况已基本搞清楚了,那您是否认为您目前这种情况是一种病,一种精神上或叫心理上的疾病?

病人:是病?不过我已认为我这些事也是够一个人愁的,我不想住院,我想住院对我不一定有帮助,我这事谁也治不好了。

医生:您的确有一些心理,精神上的心里冲突,也有一些躯体上的问题如头痛,严重的失眠,胃口不好,体重都下降了,医生的看法还是希望您能通过住院规则地治疗一下,调解好自己再上班,试一试情形真的会改善(小结)

病人:那就试一试吧,不过,我认为好像没什么病似的,将来单位的工作安排上恐怕有影响吧?

医生:实力才是旗号,您现在什么也干不了,单位怎么安排您啊,只有调整好才能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病人:那也是

医生:我的问题就问到这儿,您还有什么问题和要求

病人:我不想住院,大夫,您认为我有病,那我的病能治好吗?我将来能工作吗?

医生:如果您能配合治疗,会有很大改善的,医生会尽力而为。我会把今天了解到的情况汇报给我的上级医生。谢谢,祝你早日康复

病人:谢谢大夫了。

笔答卷

一通过精神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下列哪些症状(选择一最佳答案)

1该患者有

A错觉

B听幻觉

C感知综合障碍88 D嗅幻觉

E无感知综合障碍 2该患者思维状态

A思维贫乏

B思维迟缓88 C思维松弛

D思维奔逸

E无思维障碍 3该患者有

A疑病妄想

B被洞悉感

C夸大妄想

D罪恶妄想88 E无妄想 4该患者智能状态

A正常88 B痴呆

C假性痴呆

D超常 5该患者情感状态

A情感高涨

B情感淡漠88 C情感低落

D无感情障碍 6该患者对未来生活

A充满信心

B漠不关心

C绝望88 D有切合实际的打算 7该患者的动作

A动作增多B动作减少88 C冲动行为D动作模仿E无动作异常 8该患者意志活动

A意志增强

B意志减退88 C意志缺乏

D无意志障碍 9.该患者临床综合症是 A.紧张综合症 B.焦虑综合症88 C.胞衰弱综合症 D情感综合症 E急性脑病综合症

10.该患者临床症状存在

A夜重晨轻

B晨重夜轻88 C昼重夜轻

D无昼夜变化 二该患者最大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选一答案)

A精神分裂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88 D躁狂症 E心因性反应 三 需要考虑做哪些鉴别诊断(选二项)

A精神分裂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躁狂症

E心因性反应 四你认为目前应该对患者采取那些治疗措施(选一项)

A抗精神病药物

B抗抑郁药88 C抗躁狂药 D抗焦虑药

E暂不治疗观察 五该患者如住院治疗首先需要特别防范的是什么(选一项)A防冲动

B防外逃

上一篇:火神小学写字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精品]党风廉政建设论文: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安全生产[专业论文 实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