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景观介绍

2024-05-08

湖南人文景观介绍(通用6篇)

篇1:湖南人文景观介绍

宋才发:湖南岳麓山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

湖南岳麓山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岳麓山景观系湖南省1981年2月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岳麓山坐落在长沙市湘江西岸,南接衡岳,北望洞庭,东瞰滔滔湘江。因山系南岳之足,故名“岳麓”。据说“南岳衡山”这位巨人的脚,不经意走到长沙城里,便为“湖湘文化”立下了深厚的根基。南北朝刘宋时的《南岳记》载有:“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据地质学家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已有3亿余年。山顶的云麓宫保存下来的一副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①,就是对岳麓山山川形势的绝妙概括。岳麓山濒临湘江,湘水环绕,桔洲横卧,古城相望,山、江、洲、城浑然一体,实在是天造之胜。岳麓山景观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00.8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200—1400毫升。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玉,素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②。岳麓山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在这里,“奇”是指岳麓山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幽”则指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人感受入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即在此地。“美”系岳麓山四季皆美,如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譬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群峰朝拱如骏奔”,即是赞美其天然雄浑之势。四时景色各异其趣,尤以寒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③为最。岳麓山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而闻名。唐代著名诗人骆兵王、宋之文、刘长卿、李群玉、戴叔伦、杜荀鹤、僧齐己、罗隐等都有诗题咏,宋、元、明、清诗人题咏的更多。岳麓山群峦叠翠,古木参天,植物资源丰富,存有大片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国内大中城市所罕见。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④,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朝的香樟,明清时代的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

橘子洲(又称“水陆洲”)素有山水名郡之称。该洲因湘江水推沙土堆积而起,分上、中、下三洲,形如长带;南为洲头,北为洲尾。远在唐代,这里就以盛产蜜橘著称,因之而得名。橘子洲为长沙城区湘江水域中的小岛,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500米,风貌独特,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① 对联为清人黄道让所书。云麓宫在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② 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③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五篇著作、毛主席诗词》,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页。④ 数据资料见《湖南日报》2004年10月28日。被誉为“中国第一洲”①。这里原有水陆寺、拱极寺、江心楼、洞庭庙等,今已不复存在。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探求真理、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词一首,抒发了自己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1959年5月毛泽东来此游览并在江中游泳。1960年当地政府在洲头新建亭阁、回廊并广植柑橘,1961年将其辟为“橘洲公园”,2001年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占地面积17公顷。主体建筑为“望江亭”,钢筋水泥结构,重檐歇山顶,淡黄琉璃瓦,左右连接八字弧形回廊,该亭建筑面积为251平方米。公园正中竖立大型祁阳白石碑,碑高4.8米,长8米,厚0.8米,镌刻毛泽东手抄体1925年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②公园里还立有诗词碑、颂橘亭等景点,为湖南最佳公园和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四时之景各异其趣,尤以“橙黄橘绿”之秋景为最佳。每当入夏杨柳依依,河风习习,前来游泳者络绎不绝,橘子洲成为市民休闲消夏的绝好去处。城内城外“江山如此多娇”,更显示出这座南国名城的旖旎风光。

岳麓书院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一颗璀璨明珠。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约有7000余所。但保留至今的书院极少,像“岳麓书院”这样保留和修复得如此完好的更是屈指可数。岳麓书院位于长沙清风峡口,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而真正意义上的岳麓书院,则是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的朱洞,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立的。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5间,斋舍52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布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沿袭至今。书院坐落在岳麓山东麓,从湘江西岸的牌楼口直往山巅,早有古道联通形成一条风景的中轴线,岳麓书院就建在这条中轴线的中点上。书院海拔约100米,现占地2.5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7000余平方米。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誉③。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书“岳麓书院”四字的匾额,使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睢阳书院”(河南商丘)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系最高层次的书院,其讲学者中多有全国名流大师,周式、张栻、欧阳守道、张凤山、袁名曜、王先谦等一代代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志存高远,从“士得屋以居,得书以读”起步,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甚至“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自勉,这才有了后人把岳麓书院比之孔孟之乡“洙泗”、“邹鲁”④。入院生徒对经史多有一定了解,赋诗作文已有一定基础,甚至还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推荐才能选拔入学。所谓“潭州三学”⑤,就反映了岳麓书院录取生徒的情况。据明代《岳麓志》载:“宋潭士目居学读书为重,岳麓书院外,于湘江西岸复建湘西书院,州学生月积分高等,升湘西书院;又积分高等,升岳麓书院。”⑥乾隆年间长沙岳麓、城南两书院隔江相望,尽管同属省会书院,但是岳麓在全省招生,城南在长沙府招生,程度有别。湖南巡抚陈宏谋规定,每年年底“将两书院生童传齐汇考一次,核其有无精进,以定次年去留。城南书院生员中有 ①② 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南方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五篇著作、毛主席诗词》,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页。③ 李昆、海鸥著:《湖南湖北行知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④ 窦为龙:《岳麓书院追书魂》,《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2月27日,第9版。⑤ “潭州三学”即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学,学生按月试积分高等递升,“三学”为三个层次。⑥ [明]刻本《岳麓志》卷三。①佳者,送岳麓书院。”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都曾在岳麓书院讲学,形成全国颇具影响的“湖湘学派”。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就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又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流传至今。这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令后人景仰不已。当时有民谣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②。明清以来王夫之师法屈原,孜孜探索;魏源光大船山,启蒙后世。及至近代谭嗣同、唐才常变法维新,开“湖湘风气”之先,称书院为“潇湘洙泗”③,将它与孔子在家讲学的地方并称。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兵毁书院;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郡人学正刘必大又重建。此后数经战火兵灾屡经修复,到清康熙执政(公元1662年),书院又有较大的复兴,康熙皇帝以“学达性天”赐给书院;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亦赐“道南正脉”匾额给书院。千百年来楚材导源于此,诚如岳麓书院大门两旁一副极有名气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④以有史记载的清代为例,岳麓书院培养出了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为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岳麓书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更制易名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自1926年工专、商专与政法专校一览合并改称为“湖南大学”至今,千年学府弦歌不绝。书院现存的古建筑尚有御书楼、文昌楼、半学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经堂、自卑亭等为清代所建,1981—1987年按原貌分期修复,书院的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依次居中轴线而建;文庙、专祠及半学斋分建中轴线的北侧;教学斋、白泉轩、园林、碑廊等分建于中轴线的南侧。整个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所有这些,充分展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岳麓书院现存建筑有山长居室、师生斋舍、授业讲堂、藏书楼阁、圣庙专祠、园林碑廊。院后的参天古木、茂林修竹,堪称当今海内外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书院文物。书院前厅左右两壁石刻“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为朱熹所书⑤。

荟萃湘楚文化精华的岳麓山素以名胜古迹众多著称。长沙享有“楚汉名城”之称,距今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距今7000年前已有先民定居;距今4500年前已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渔猎业。“长沙”之名始于西周,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城邑已具雏形,成为楚南重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置“长沙郡”,长沙为郡治所在地。公元前202年西汉设立“长沙国”,长沙成为诸侯国首府。尔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以长沙作为郡、国、州、府、路、厅治所,公元1664年以来,长沙一直为湖南省会;1933年始设长沙市至今。遍布长沙城乡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不显示出这座文化古城的魅力和丰姿。譬如,1972年长沙东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及其丰富的葬品,被誉为世界奇迹⑥;1993年长沙西郊发掘出西汉王室墓,被称为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1996年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侧发掘出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数万片数十万字,称为研究我国古代史资料的第 ① 清·陈宏谋:《申明书院条规以励实学示》。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5页。② 资料来源于《岳麓书院导游词》。③ 将岳麓书院称为“潇湘洙泗”,也就是将它(潇,湘)与孔子在家讲学的地方(洙,泗)相提并论,以示继承了孔子的儒家之风。④ 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1页。⑤ 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忠孝廉节”碑共分四块碑石,每字一碑,分嵌在岳麓书院讲堂左右两壁。每块碑高213厘米,宽141厘米,字高169厘米,宽122厘米,大字行书,题款为正楷。⑥ 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南方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五大惊世发现①。长沙共发掘楚墓3000多座,汉墓10000多座,出土保存完好的文物20000多种、10万件以上。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自唐以来,许多著名诗人、学者以及社会名流,都有称颂长沙岳麓山的诗文,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诗人杜甫在漂泊潭州时,就写下了“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塔级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②的诗句,赞颂山中殿宇的宏伟和环境的清幽。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在《麓山寺碑》中,评述该地“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万家,带江千里,玉水布飞,石林云起。”宋代书法家米芾专程来此观摩《北海碑》,碑侧尚留有他的题记③。岳麓山还有许多革命先驱的墓葬,这些茔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庄严肃穆,黄兴、蔡锷墓是其中最巍峨雄伟的两座。黄兴墓位于云麓峰左方的小月亮坪,塔形碑柱直顶蓝天,上嵌铜铸“黄公克强之墓”碑文,护以铁石栏杆,墓的右下方即黄兴墓庐已修葺一新。蔡锷墓在白鹤泉之上,碑柱上嵌有铜铸“蔡公松坡之墓”的碑文,墓有石栏围护。这里不仅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而且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

爱晚亭堪称我国亭台建筑中的经典。“爱晚亭”原名“红叶亭”,位于岳麓山下的清风峡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古枫参天。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④改名为“爱晚亭”。又经过同治、光绪、宣统、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大修,爱晚亭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爱晚亭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公元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公元1552年建)以及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公元1695年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该亭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青年时代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与蔡和森聚会于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该亭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是由当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手书的。亭内立有一碑,刻有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亭前有两口池塘,接纳清风峡流泻的山泉,塘中碧波粼粼,塘畔杨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亭前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⑤。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麓山寺又名“慧光寺”,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的半山腰,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也是湖南最大的佛寺,现为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明万历年间曾改名为“万寿禅寺”,民国初年恢复“麓山寺”的名称。麓山寺原来殿宇宏伟,分为前后两殿,前殿毁于1944年,后殿“观音阁”(又名“藏经殿”),1955年曾加修茸。阁前左右各有一株罗汉松,称之为“松关”。相传其中一株为六朝时所植,故称“六朝松”,至今仍枝干遒劲,青翠挺拔。自晋以后,历经法崇、法导、摩诃衍那、智谦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释法愍大师著《显验论》,①② 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原诗句为:“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③ 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南方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④《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8页。⑤ 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注《大道地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颤在此传经说法,宣讲《法华玄文》等天台名著,一时听众云集,对三湘佛教影响深远。唐时麓山寺盛极一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殿堂华丽声名蔚成大观,文人雅士竞相携游,或赋诗或作文。诗圣杜甫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①之吟咏。大书法家李邕(公元648—744年),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撰写《麓山寺碑》以记其胜。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因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北海三绝碑”②。它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属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麓山寺自晋代创建以来,经过隋唐的发展,宋元的延续,至明代中期已成为全国佛教禅宗派著名的胜地,为彰扬麓山寺的功绩,明神宗于万历年间特赐名“万寿禅寺”。明末禅寺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复,但规模远小于从前。1944年再毁于日军战火,仅存山门及观音阁,1986年由长沙市佛教协会主持恢复原貌。

云麓宫为道家的“洞真虚福地”。云麓宫位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云麓峰亦称“灵麓峰”,是岳麓山的主峰。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吉简王朱见浚就藩于长沙时,建筑取宫殿形制,但旧宫早已废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并增植松、柏、桐、梓及竹千株,使观宇周围风景焕然一新。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又有道士金守分来这里修炼。金守分请殿元张阳和为之倡修,于原来的旧址募建三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③,取名为“云麓宫”。共筑房屋5间,凿石为柱,覆以铁瓦,以抗风雪。其建筑古朴典雅,并在宫后增建“望湘亭”供人凭栏远眺,云麓宫自此成为道教胜地。明末及清咸丰初年,云麓宫两度毁于兵燹。道家倡行“无为而治”,总是选择清静优美之处建立宫观,修身养性,采药炼丹,以求得道成仙,并将这些地方视作神仙的居所,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四周峰峦耸峙、石骨盘迂、树竹青翠的“云麓宫”,就是其中的“第二十三福地”——“洞真虚福地”。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按原格局再加以修葺,并在殿前后左右建五岳殿、天妃殿,又增建宫门。进士吴獬游此时为宫门题写“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一联,因联内隐“云麓道宫”四字传为佳作。以前宫门据说还有一副对联:“古刹出层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名山多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对联的上联写出了云麓宫的宏伟,似乎超出云霄之上,在此可以近看岳麓山色,远眺湘江环流;下联描述了云麓宫所在的岳麓山诸多历史胜迹,杜甫在这里留下了诗句,李邕题撰著名的碑刻。1944年云麓宫殿堂、神像、碑刻被日机炸毁。1946年道人邬云开、吴明海等筹款修复。宫前有古银杏一株,其树杈高悬一口铁铸大钟,上刻“万历年造”铭文,尽管历经风雨却豪无锈迹。其声激越清扬,其音有如“归来”,故名“归来钟”。云麓宫内楹联很多,都出自名家手笔。其中有清人黄道让所题“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④,抓住了云麓宫壮阔的特色,气魄宏伟,对仗工整,字迹道劲,素为游人喜爱和吟诵。现今尚能见到的,还有明末清初长沙人廖元度的《宿云麓宫》,诗云:“林深宵空重,一梳对灯青。月色如秋瘦,虫声触梦醒。”抒发了作者在朝代更迭的乱世,无家可归寄居庙观,夜晚寂寞独对孤灯,痛惜国亡家破的情感。清代有一首由岳麓书院肄业、溆浦人严正基所撰的《夜登云麓宫》:“云麓峰巅足眠,征衫扰带五溪烟。当头华月三千里,弹指东风念四年。螟色暗投游屐外,松涛请到杵钟边。故园计买青山宅,便与人间作散仙。”云麓宫地处岳麓山巅,四周古木参天景色宜人,是游人品茶、谈联、观景、歇憩的好地方。①②③ [唐]杜甫:《岳麓、道林二寺行》。

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道教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合体三清,故名三清殿。④ 参见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白鹤泉在麓山寺后一处古树环抱的石罅中,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明代《岳麓书院志》:“泉出石中,甘洁不枯”;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也说“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该泉井汇聚麓山峰项流来的源泉,历来为寺僧和过往游人饮水之场所。宋代赵忭有《白鹤泉诗》:“灵派本无源,因禽濑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①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饮水,因而此水井取名为“白鹤泉”。自明代以来,各主持僧人均拓石整修,曾有寺僧砌石为井如鹤形,刻“白鹤泉”三字于崖上,并建有一石碑。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粮道夏宪云首在泉上建亭,刻碑之石以记其事。抗战时被毁,解放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彩绘藻井,围以汉白玉石栏,凭栏俯视井中泉水,亭顶彩绘双鹤倒映水中,情趣盎然,颇见风雅。白鹤泉水有一个有趣的特点,用它煮沸后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在茶杯口久久不散,形似白鹤翩翩起舞,饮之能使人延年益寿。现在泉水的旁边建有茶室,专用清洌的白鹤泉水沏茶,供游客品尝。原来的白鹤泉,泉水突涌,滔滔不绝,味甘清洌,还有一条水渠与山下双龙池相通,泉水从龙口流出喷珠吐玉,不失为一大景观,四邻八乡的百姓饮水也大都取之于此。

岳麓山是目前湖南省唯一通过ISO14000认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8月5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规定,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由麓山景区、天马山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和新民学会景点、土城头景点组成。具体的麓山景区是指:岳麓山绿化保护线内地域,湖南大学校区内和岳麓书院、东方红广场和湖南师范大学校区内的忠烈祠、岳王亭地域。为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协调自然景观,在风景名胜区外围划定保护地带。其范围是风景名胜区外东至橘洲东岸,西至桃花岭西山麓,南至靳江河南岸,北至龙王港北岸。风景名胜区各景区和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按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标界。凡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进行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均须遵守本办法。市人民政府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领导,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在风景名胜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建设用地。除按统一规划增设景点和游览业务设施外,禁止新迁进单位,严格控制新迁入住户,禁止设立开发区、度假区,禁止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和景区土地。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砍柴、放牧、取石、取土、采矿、烧窑、葬坟和修墓。禁止在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物、岩石和竹木上刻画或污损。严格控制火源,禁止野炊,禁止鸣放鞭炮,禁止室外烧纸点烛。进山道路和游览通道必须保持畅通,车辆须限速行驶,按指定的地点停放。禁止占用道路摆摊设点、堆放杂物。游览场所应制定简明的游览须知,引导游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名胜资源费应当专款专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维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麓山景区详细规划》已正式通过专家评审,重点解决人工景点与环境不协调的矛盾。据悉市民反映强烈的鸟语林、电视塔等人工景观,将按规划搬离名山。岳麓山风景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它由秀美的自然风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著名的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是国内知名的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长沙市将分步拆除景区内破坏整体景观的建筑,恢复古登山道,严格保护现有植被。景区内的建筑在形式、风格、材料等方面,都必须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协调一致。景区的所有自然溪、涧、滩、潭,均以保持原始、自然状态为目标,所有景点游道与设施都不得对现有水体及其原有通道产生破坏。

摘自宋才发著:《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鉴赏研究》(下卷),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第573-584页 ① 参见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1984年5月,宋才发教授与华中师范大学顾问陶军教授在长沙火车站留影

1984年5月,宋才发教授(右)与华中师范大学顾问陶军教授(中)在长沙第一师范留影

2006年8月22日,宋才发教授和夫人夏桂霞教授参观瞻仰毛泽东纪念馆

篇2:湖南人文景观介绍

1、师大的人文地理学复试分为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专业课面试、专业课笔试,还有体检

2、体检分为常规检查和空腹验血。所以同学们在初试完后平时一定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乱吃东西,也不要养成不好的习惯,免得复试时体检不过关而影响自己的录取。

3、师大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由各个学院自己安排,因此各个学院情况不一样。资环院听力和口语毕其功于一役,采用的是用英语自我介绍,和专业课面试一起进行的。过程分为两个环节,分为自我介绍和专业课综合素质提问。相对来说,师大的面试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一般的名校那么难,老师所问的问题是和你本科专业以及地理基本常识有关。

4、今年师大的人文地理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5个老师对你提问。首先资环院会将所有的复试考生集中在一个大的教室等候,然后由前面面试完的同学通知一个同学准备。面试时大家切记一定不能紧张,不然会影响到导师对你的评价。虽然资环院的面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但是面试仍然分合格和不合格。不过大家不要担心,只要不出大的问题,一般是不会刷人的。我今年是在第二组进行面试,进入考场后,面试的老师会让你看一下你座位的前桌子上的纸条,上面有你面试的题目。我先用中文做了一遍自我介绍,然后再用英语做一遍自我介绍。但由于本人的口语不是很好,一位老师中途打断了,他很和善的对我说,你的英语口语有点像日本人。后来就是专业课面试,基本都是地理常识问题。五个老师总共问了如下的题目:(1)你是江西的,然后在陕西念书,你回答下从江西到陕西需要经过的铁路干线;(2)你在陕西念书,请你回答下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3)因为我在回答时,把西部大开发分为了西南和西北,然后有个老师就问我西南和西北可以进行合作,那你回答下西南和西北之间联系的铁路干线。(4)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江西人,请你从地理角度分析下江西和湖南的异同点。可能我是比较幸运的,问到的问题都是我有所涉及和关系的。不过后来我问了写复试的同学,他们有的就问到了本科时的专业和毕业设计,还有初试书目的内容。所以大家对于专业课面试一定要好好准备。

5、专业课笔试:题型和初试时一样的,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和简答比较简答,都是复试参考书上的。论述题有两个:有点综合性,不过不是很难,基本都是课本上的。所以大家在复试之前一定要将复试参考书《经济地理学》看完,而且记忆好,那样复试的笔记成绩才能比较高。一般准备专业课笔试要和初试时一样。

篇3:湖南人文景观介绍

1 植物造景分析

酒店建筑色彩的选择来源青绿色的远山, 外墙颜色来源于流水, 为乳白, 构成了整体朴实的效果。环境优美, 建筑和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为来宾提供了休息、餐饮、住宿的良好环境。该宾馆的1号建筑区, 其周围环境以水景和植物造景为主, 结合起伏的地形, 模仿自然山水形式进行布局。水体形式结合原有地形, 有开有合, 并且对驳岸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有景石驳岸、缓坡草坪驳岸等3种形式, 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和类型, 使得景色更接近于自然。植物景观主要有春华秋实景区, 主要选择玉兰、石楠、海棠、丁香、连翘、迎春、石榴、琵琶、牡丹、月季、梅花、荷花、桂花、山茶、南天竹、桑树、紫藤、凌霄、扶芳藤、葡萄等花果茂盛的植物。另外, 在岸边有桃红柳绿景区, 以桃树和垂柳为主, 春季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色。其他还有竹林景区、风景林景区、水杉景区、色叶林景区、棕榈林景区, 均以片植景观为主, 注意季相变化, 清新自然, 创造出和谐的植物景观。

2 酒店外庭院的植物景观

建筑群采用了相对分散和整体对称的布局模式, 尽可能地融入周围的植物之中。酒店的外部环境整体上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 以酒店入口为对称中心, 大面积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使酒店融入自然环境中。酒店入口、大堂、台阶、天光水池, 构成了一副迷人且富有诗意的情趣空间。入口的设计除了建筑、雕塑、跌水外, 还有丰富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景观与酒店建筑和园林小品的结合, 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入口景观。以酒店的中轴线形成对称, 植物则以自然式配置为主。主要有三角梅、鸡蛋花、蜘蛛兰、银边龙舌兰、苏铁、朱焦、黄葛榕、红背桂、酒瓶兰、风雨花、朱顶红、三角椰、牵牛花、凤凰木、红草、花叶假连翘等植物, 以突出亚热带酒店的主题。环形坡道则被优美的植物和中心跌水景观包围, 将人们引至“十”字形坡顶的宽敞入口门廊。2层高的入口门廊相对于道路而言, 创造出一种高大辉煌的效果, 对于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来说, 这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身份表达。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入口节点, 成为整个序列空间中的小小停顿。由于地形的变化, 环形坡道两边的植物配置依地形的起伏, 采用层叠的配置方式, 缓冲了地形的变化, 在视觉上达到了协调。粗壮的石块前, 利用龙舌兰等灌木来点缀, 美化并软化了生硬的质感。标志牌的后面使用高大的旅人焦加以配置, 形成了协调的植物环境, 进一步突出亚热带的植物景观。

3 内庭院的植物造景

3.1 植物与植物的景观分析

植物景观的设计离不开植物, 植物本身的种类、姿态、色彩、香味都是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升湖通程山庄酒店的植物品种丰富, 形态各异, 有柱形、球形、半球形、草甸形及具有热带特色的棕桐形、芭蕉形。植物的色彩应用也非常丰富, 以绿色为基调, 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颜色, 如红色的红花夹竹桃、小叶龙船花、扶桑、凤凰木, 白色的蜘蛛兰、鸡蛋花, 黄色的澎琪菊、绣球花、洋金凤、黄蝉, 紫色的朱蕉、紫心牵牛、橡皮榕, 银色的银边沿阶草、花叶假连翘。酒店庭院的植物主要采用的是自然式配置, 从垂直结构上看, 有乔木、灌木和地被, 层次分明, 达到自然美、视觉美、造型美的效果。将花卉、灌木、草坪配置成立体的植物群落, 富有层次感, 取得优美、自然的景观效果。如用花叶假连翘作为地被植物, 接着是虎尾兰、蜘蛛兰、三角梅, 然后是比较高大的荷兰铁和蒲葵。植物与植物的配植还构成各种空间, 有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林下空间与封闭空间。不同的空间带给人不同的功能和感受。植物景观设计还注意了色彩上的对比应用。红色的朱蕉与周围绿色的植物在色彩上产生了对比的手法, 一明一暗, 一冷一热, 呈现跳跃鲜明的效果。红草、虎尾兰与黄蝉在形态与色彩上对比强烈, 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3.2 植物与地形

地形是园林设计的要素之一, 是组景及构景的主导因素。同升湖山庄大酒店的地形变化多样, 多种植物随地形高低错落, 使游客在步于其间时有步移景异的效果。植物配植与地形的结合, 丰富了酒店的景观。园路一边地形高的, 在植物配植上则在高地形采用丛植的手法, 让环境和人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并减少因地形的变化使人感觉不自然感。在园路的转弯处, 常结合地形的变化进行植物配植, 消除道路方向的改变给人带来的不适应感和景观上的改变。

3.3 植物与建筑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 两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 而植物线条却较柔和、活泼。植物能软化建筑的硬质线条, 打破建筑的生硬感觉, 丰富建筑物构图, 植物的枝干可使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同升湖通程山庄酒店的建筑外围都种植高大的乔木和配置大片的灌木, 大体量的植物与高大宏伟的建筑在气魄上形成比例上的协调。在颜色上选用常绿的植物来衬托白色的建筑, 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建筑和人为环境之间使用了大量的植物进行群植。拉远了人与建筑的距离, 而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使人感到自然的环境, 而不是具有压迫感的建筑。

4 结语

同升湖山通程庄酒店注重植物与建筑、小品、园路、山石、草坪等园林景观的搭配, 充分采用了群植、列植、孤植等配置手法。在树种的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植物景观设计以自然为主, 反映了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效果, 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多变的空间感。在植物造景上运用了各国园林造园艺术和理论, 采用了协调对比、韵律与节奏、对称与平衡、多样与统一等原则来造景。在配置上还应加大对乡土树种、资源的利用, 如香樟、桂花树、杜鹃等, 同升湖通程山庄大酒店应发挥本土优良树种的作用, 以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景观。水体边的过渡地带不够明显, 导致景点间稍显混乱。应完善部分景区的规划, 尽量避免杂乱模糊之感, 通过植物的选材造景来鲜明体现出景区的特色。

摘要:从园林植物在同升湖通程山庄酒店中的应用出发, 通过对同升湖山庄酒店的植物景观应用分析, 从植物的选择、造景手法、配置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园林植物与酒店建筑及各个园林要素之间的应用关系。

关键词:植物景观,选景分析,同升湖通程山庄酒店,湖南省

参考文献

[1]甘露.度假酒店的地域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5.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3]董丽.园林花卉应用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篇4:湖南油画家群体的湖湘人文情结

关键词:湖南油画;人文情结;油画家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66-01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且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湖湘文化的“湖”是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洞庭湖,“湘”是指纵贯湖南全境的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就是湘江,以至人们用“湘”作为湖南省的简称。在公元10世纪的楚国,就用“湖湘”代替现今湖南等地区。

在改革开放后,湖南美术在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牵引下,在这独特的地域上,涌现和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油画家,这一批又一批的油画家扎根本土,用他们的艺术语言描绘着湖湘的秀美山川,推动了油画艺术的发展,丰富了艺术语言的个性,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湖湘地区油画家群体创作出了很多以湖湘地貌和文化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以独特的湖湘自然地貌、风情民俗及革命精神,在美术界关注度上升并获得了认可,近年来在全国美展中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湖南油画家坚守深厚的湖湘文化,在艺术发展道路上显示出一种进取的姿态、开放式的视野和独特的个性,将西方的油画在表现技法,形式内容上加以融合升华,使得湖南油画在近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一、传统理学

理学是继儒学之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又一新的发展阶段。湖湘学派是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代表人物有胡宏、张栻等,在湖南传播与发展。湖湘学派的源流要追溯到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理学是在儒学基础上发展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朱熹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将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要哲学思想注入湖湘文脉,为之影响了许多湖湘子弟。在油画传入湖南的时候,写实主义是当时的主流,在陈子云先生、钟以勤先生的带领下,“85思潮”及外出留学油画者的归来,湖南油画创作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而当时他们的教学理论基础正是来自周敦颐等理学的“理”、“气”。在儒学理学的熏陶下,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青年画家,如党朝阳,赵湘学等。

二、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田园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在现代经济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宁静悠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湖南一直是《桃花源记》小农社会的发源地和代表地。其田园隐士思想影响了湖湘许多人。湖南油画领军人物陈和西先生是其代表人物,他与张冬峰先生为代表的“南方画派”一直致力于湖南风景和南方景物的描绘。朱效刚画风很有格调,他用典雅的高级灰,在结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下发展着具有湖南味道的油画。

三、红色革命情结

湖南在中国近代历史革命中人才辈出,红色爱国主义是湖湘文化中主旋律,从不愿放弃理想苟活于世的屈原开始,这主旋律越发强烈,不同流合污的贾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变法失败却不惧刑场的谭嗣同,牺牲自己唤醒国人的陈天华,建立新中国的领头人物毛泽东等等,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海桑田,湖湘子弟的赤诚爱国之情始终如一,他们一代又一代,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悲壮爱国乐章,所有的一切彰显了令人敬畏和赞扬的湖湘文化中红色爱国精神。陈子云先生创作的《农村调查》成为1964年韶山陈列馆的开馆的历史画;在70年代油画家潘嘉俊先生的《人民的学生——毛泽东》,童柯敏的《秋收起义》、《湘军援鄂》,王铁根的《在上党战役中的陈赓》等等作品都是取材于湖南革命事迹。

80年代以来,区域性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湖湘文化就是此时兴起来的,湖湘文化对湖湘地区的学术、艺术、民俗、信仰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湘的人文情结在油画家的作品中印上独特的地域烙印,融入了画家身体的一部分。湖南美术家群体在中国当代美术思潮牵引下,展开了对艺术的追寻,扩展了艺术语言的个性,推行了油画艺术的发展,取得了国内乃至国外的肯定,湖南美术家群体在扎根本土、坚守本体、古今纵贯、融合创新,不断改革深化创新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和画面意境,在湖湘大地的本体与外体的张力下共同合奏湖湘的美术的现代交响篇章!湖湘地区的油画创作是对中国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探索,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抛砖引玉式的对湖湘地区油画家群体的发展历史、题材、表现风格和本土情结等方面进行了一个浅薄的探究,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湖湘文化艺术的深度研究和继承发扬,这样就可以促进建设一个艺术上异彩纷呈的新湖南!

参考文献:

[1]刘旭 赵载光.湖湘文化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6.

[2]刘旭 赵载光.湖湘文化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3]王兴国 聂荣华.湖湘文化纵横谈[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4]张鑫.当代湖南本土油画发展的研究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周功华.本体与个性—“2011艺术湖南 湖南省美术精品展”述评[J].美术,2011.

[6]陈健勇.湖湘哲学思想对湖南油画本土化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7]严明.论长沙油画的地域性特征[J].云梦学刊,2010年第6期.

[8]陈健勇.湖南油画风景本土化形成因素分析[J].艺术教育,2013.

[9]刘高瞻.陈和西风景油画艺术风格中的湖湘文化意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10]章作人.传统常新经典永恒—记油画家曲湘建先生[J].艺术中国.

[11]严明.从全国美展看湖南油画现状[J].美术报,2010年第008版.

[12]皮学军. 论文化自觉与近20年来的“湖湘文化”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3]冯少协.当代语境下油画民族化再思考[J].《艺术教育》, 2014.

篇5:介绍湖南导游词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

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宝库。它是土家族一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东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离不开武器的,故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刘邦认为有巴渝舞之遗风;明嘉靖年间土司后抗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不备,大败倭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这种兵战舞蹈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文化活动,各土司辖地纷纷建大摆手堂。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分单摆、双摆、双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社巴”。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响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清代竹枝词”盛赞摆手舞场面:

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

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

仗鼓舞

仗鼓舞是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独有的一种民族舞蹈。仗鼓舞以仗鼓”作道具,与朝鲜族鼓舞有异曲同工之妙。鼓长1.2米,两头大如碗口,用皮革绷面,中细可握,形如木杵。相传南宋末毂δ昙洌有谷、玉、钟三姓兄弟在蒙将谹己咸ā按绨拙”服役,后“寸白军”被遣散,三人即从云南大理流落至蒝捕ň印D衬昀霸拢白族兄弟们正在打糍粑准备过年,一帮官兵突然围寨抓人,白族人即用糍粑杵奋起反击,将官兵打败,白族人为庆贺这一仗的胜利,就以木杵作道具跳舞作乐,这便是仗鼓舞的由来。后来,白族人将粑粑杵改成鼓,配以笛子、唢呐、大号和锣鼓、钹、罄等鸣乐伴奏,同时创造了八十一套舞蹈动作,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P>

八宝铜铃舞

这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大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

本来,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仅局限在土家人中间进行,古话叫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后来,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掌堂师就把铜铃给苗族掌堂师赠送一个,又给汉族老司赠送一个,故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一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

大庸阳戏

大庸阳戏是地道的土家族剧种。早先叫杨花柳,为民间艺人行乞或风尘女子卖唱糊口的表演艺术,后经茅岗司覃氏一家班及若干代艺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净丑末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

阳戏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族戏、悲剧,生活气息浓。旦角在阳戏中居各行之首。阳戏唱腔由正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共17个曲牌。正调部分的唱腔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行话叫窄音”,大庸阳戏的风味特点就是在这窄音上。

阳戏”之阳”,一说大庸位于澧水之阳,二说戏为阳春人传承发展,三说杨花柳”与阳”谐音,而杨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为阳戏”。

傩愿戏

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戏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腊月二十四日,乡间驱除邪魔鬼魅、消除灾难厄运、庆贺人寿年丰时,请土老司若干人进行表演。傩愿戏有高傩和低傩两个流派。高傩流行于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低傩流行于当地汉族地区。共同点都是敬奉三元”,三元”,即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传说是三个法力无边的神仙。傩愿分傩戏(或傩舞),傩技,傩戏有固定故事,有人物对白;傩技则是喷水画符,双脚趟烧得通红的贯头(铧口),但见脚底冒烟,却安然无恙。另外,咬铧口、过火海(从炭火中过)、摸油锅、滚榨刺、上刀梯等惊险功夫等,是一种难以理喻的神秘文化”现象。

大庸花灯

花灯是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张家界花灯有两大流派,一是大庸花灯,二是桑植花灯。二者曲调不同,表演形式也有区别,前者俗,后者雅。大庸花灯,一般为一旦一丑的双人舞,桑植花灯则有三人舞,多人舞。花灯有固定节目曲牌,伴以二胡、大筒、打击乐。尤以大庸花灯闹元宵,一人唱,万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为民间文化一大奇观。

民间歌谣

张家界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

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已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

篇6:介绍湖南家乡的作文

由东向西走,从沿江桥到西湖桥一共1400米,东边的入口耸立着一道城墙,剥离了原来的破败,修复地更加雄伟壮观。它大约三层楼高,有800米长。城墙是用方形青石块垒成,巍峨壮观,坚硬无比。城墙上每隔三米,有一个瞭望口,从前是用来观察敌情的,也可以抵御入侵者的攻击。在宝庆古城墙下,为了纪念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邵阳人,坚立了“邵阳历代名人塑像”,增添了邵阳市资江南路的一道人文景观。每当我观看这历代12位名人塑像时,心中会情不自禁地由感而发:这些伟人不仅是邵阳人的骄傲,在历史上书写了他们人生最辉煌的一笔,而且更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长大后我一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热爱邵阳的人。

资江南路步行街宽敞美丽,靠城墙那边歌厅林立,广告牌琳琅满目。河岸边还修建了美不胜收的绿化带,一共种植着208棵名贵古树。有丹桂飘香的桂花树,还有四季长青的樟树,叶似扇子的银杏树……花圃里花团锦簇,芳香四溢,沁人肺腑。

步行街刻着邵阳2500多年的历史变迁,雕着远近闻名的邵阳八景,塑着反映了邵阳传统文化的铜塑像。有打糍粑、有烤红薯、有做猪血丸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烤红薯的老爷爷面目慈祥,称了红薯后,亲切地递给买红薯的小妹妹,小妹妹交了钱,接过了红薯,小弟弟扯着姐姐的衣角,好像口水已经流了三千尺。小狗摇着尾巴,眼巴巴地看着红薯,让游人们禁不住驻足观赏。

资江南路步行街是休闲的好地方。清晨,这里热闹非凡,有散步的老人,有放风筝的青年,还有嬉戏的小孩;白天,三五成群地老人坐在椅子上谈天说地,开心极了;晚上,这里霓虹闪烁,如同白昼,从四面八方来的游人在这散步。极目远眺,资江河波光粼粼,对岸高楼林立,西湖桥似彩虹横跨资江河两岸。

上一篇:矫正口吃的绕口令下一篇:经验与勇气话题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