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上课用

2024-05-07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上课用(精选8篇)

篇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上课用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道德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第二课时

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

一、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二、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tī;“掠走”中的“掠”读“lüè;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B.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⑴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②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⑵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③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①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②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③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C、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臵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臵留问题,布臵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第二课时

一、高度评价,探究原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请速读课文,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句子。生:速度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师:指名回答。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预设句子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指导朗读(教师引读,学生齐读)师:人们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 生:读文,并且做批注。师:指名回答。生:补充、评价

师:课件出示问题及预设答案:布局、景观、文物

二、深入领悟圆明园的昔日辉煌。

师: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出布局之美,表达出对圆明园的自豪与惊叹之情。

生:小组合作

2、观察布局图,体会“众星捧月”的美。

3、品读写圆明园景观的段落,读出自豪感。

4、配乐读写圆明园景观的文字。

5、欣赏圆明园的景观图。

6、再读文字,体会感情。

7、发挥想象,说景观。(学生自选一处景观说说)

8、“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9、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感悟语言,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文化的热爱。]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引导: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愤慨、痛恨、痛惜……)

3、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重点感悟: A、课件出示: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B、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4、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5、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圆明园中不仅没有了。。。,也没有了。。。

过渡: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3、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

(痛惜、痛恨、悲哀)

4、指名读,齐读。

五、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六、激荡情感,课堂练写。

假如你现在站在毁灭前的圆明园面前你最想说些什么? 面对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又有何感想呢?(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情)

七、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历史不能忘,但是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还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现在让全体起立一起高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21、损失不可估量

布局——众星拱月

万园之园遭焚毁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的过去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异常

勿忘国耻兴中华

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设计特点:

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 也有……,有…… 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③ 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④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而一次次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

三、练笔抒情──升华情感

1.课件展示,展现圆明园的辉煌及今天的残垣断壁,最后定格在残垣断壁画面,同时师配合课件激情叙述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它化为灰烬。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生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相应擦掉黑板上“碧辉煌的殿堂”几个字。同样擦掉黑板上其他板书,留下空白板书。

(明园被烧得什么都没有了,而黑板上也什么都没有了。这样流动的板书设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磨灭的印痕。回顾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在朗读感悟中激荡,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用笔写下来吧。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读出自己写的话。

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仅仅是愤恨,更要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师相机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写话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篇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上课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了解当时的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争强爱国思想。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教师准备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以及相关的课件和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了解1860年十月在北京发生的一件令中国人耻辱的,让世界震惊的事------《圆明园的毁灭》并板书课题。

1、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圆明园被毁灭的视屏请同学们观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要求学生仔细的看认真的听)。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们想说些什么?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学生自由表述想法。

4、师小结:“我们的心都在流泪。”并及时鼓励学生。

5、看了视频你们心中的疑惑是什么?

6、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心情,带着你们的疑惑读一读课文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内容吧!

二、合作探究,引起共鸣。

1、出示ppt1课件 问题一: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 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读“统统掠走”中“统 ”时这个字的时候应怎样读大多数学读一声,应该读三声。

2、师小结。(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英法联军,清政府)

讨论“统”字的记法,教师评价 问:同学们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吗?

同学们就想办法保住这美丽的圆明园吧!鼓励学生想办法,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自信心,目的是激发学的爱国之情。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同学们的勇敢和爱国之举保住了这座皇家园林给了今天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谢谢同学们。那我们就来了解你们保住的这座皇家园林的景观吧!

5、出示ppt2 问题二:读课文2、3、4自然段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学合作讨论,并汇报,教师及时指导。)那你们想看看圆明园真实的画面吗?

6、出示ppt3圆明园以前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

问题你们感受了欣赏了圆明园以前的美景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学生自由说,教师鼓励学生回答。)

7、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真聪明,那你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吧!

8、出示ppt4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句话问我们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其中“量”字怎样读,学生都读做四声,教师纠正应读二声。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字的教学

9、小结: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而毁得让人心碎。这么美的圆明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用了150年建成的,然而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

任意的破坏毁灭了,我们一起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痛惜的。

三、拓展延伸。

1、出示ppt5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

要求学生面对圆明园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学生可以写一段话讲述心中的不平与愤怒,也可以想自己看见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就想做一名设计师,设计出心目中的圆明园平面图及修建的想法。)

2、小结: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回顾课文师生共同总结全文并板书。

五、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掠 破坏 毁 布局 众星拱月 景观 多而优美 文物 多而珍贵

篇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上课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单元导读的要求入手, 通过查阅资料信息, 让学生看到圆明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的辉煌价值,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篇课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圆明园的美写得令人心醉, 更能突出圆明园的毁灭令人心碎, 以喜衬悲悲更悲。这就是结构的力量、布局谋篇的重大价值, 也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生长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 对祖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成就已有初步了解, 再加上四年多的阅读训练,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 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学校的学生, 经过两年多翻转课堂的学习,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够自觉地学习微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能够大胆质疑, 愿意与组员分享交流, 学习主动性强。

教学环境与准备

班级有微信群、QQ群, 学校有开放的电子书包云平台, 为学生下载微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实现师生、生生在线交流提供了多种有效渠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对比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画思维导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配QQ表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思维导图”“QQ表情”, 读好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相关段落,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引入学习

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播放相关视频) 然而, 就是这样一座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 一群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 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 (播放相关视频图片)

2.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1) 学画思维导图, 说说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和惨遭毁灭,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的呢?我们可以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习。

这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 (如图1) 。通过抓住几个关键词, 我们能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请你从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两个方面也画一张思维导图, 说说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

同学们, 这是老师画的思维导图 (如图2) , 请你对照一下, 可以在学习单上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 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教学和学习的共赢。

(2) 配QQ表情, 读好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相关段落

师:你们已经找到了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之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它们的不同吗?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 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 会画上自己喜欢的QQ表情 (如图3) , 这样读起来会更好地表达情感 (出示文字配QQ表情, 老师范读) 。

现在, 你来找找描写圆明园毁灭前后不同的句子, 画上QQ表情读一读, 并可以录下来通过电子书包云平台发送给老师。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是理性地分析课文的表达方法, 而是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 若有所悟, 真切感受对比写作手法的魅力所在。同时, 让学生把录音发给教师, 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也能为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学情。

(3) 读后思考, 平台提问交流, 领悟课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通过朗读, 你一定发现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可是更多的笔墨却是在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胜景, 这是为什么呢?请按下暂停键, 到电子书包云平台来交流你的看法。

刚才老师看到了你们的交流, 你们很会思考。其实, 作者就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曾经的美好和恢宏, 以此来衬托如今荒凉的废墟。这样鲜明的对比, 是不是让你更为祖国文化自豪呢?你肯定也对保护和振兴祖国文化多了一份使命感。

设计意图:学习是层层叠加的过程。三个部分, 直指对比, 遵循学习规律, 螺旋上升, 逐渐深入。此时,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可谓水到渠成, 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对比、运用对比做好了铺垫。

3.归纳评价, 总结学习

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和配QQ表情, 让学生读好了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相关段落, 学习了课文对比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电子书包云平台提交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自己录制的课文朗读音频, 然后教师将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评星 (五星、四星、三星) ;根据朗读音频评选“赛鞠萍姐姐”“盖董浩叔叔”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翻转”为主人

《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但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填鸭式学习模式依然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微课程教学法变先“教”为先“学”,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一切的“教”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使课堂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让师生的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在线生生、师生交流, 了解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经过, 通过思维导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配QQ表情读好课文, 初步学习对比写作手法的知识, 训练对比写作手法的能力。

2.让低效“翻转”为高效

传统的教学也布置预习, 但是没有具体任务的要求, 没有给予学习的支架, 使得学生预习往往比较盲目, 遇到困难也没有方法的指点。运用微课程教学法, 让一个教学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 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无限可能。本课教学视频紧扣对比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写作手法, 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 配以自主学习任务单, 以问题导学、任务驱动, 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果某个知识点没懂, 不仅可以倒退、反复观看, 停下来仔细思考, 还可以与其他同学、教师在线交流。灵活的学习方式、开放的学习空间、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变低效为高效。

3.让一元“翻转”为多元

传统的教学, 学习方式是一元化的, 即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接受。微课程教学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学生学习上的多元化。在微课程教学法模式下, 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 参与到学习小组, 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同时, 家长可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 一起讨论, 这样家长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互助者, 而且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 学生在看视频时,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同学开展讨论, 使思考更有深度, 能更好地开启思维能力。

设计亮点

1.目标定位, 精准恰当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 对比的写作手法是其最大的特点。针对五年级的学习要求, 《课标》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 微课程教学设计以对比的写作手法为知识点, 既符合文本的特征, 也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习策略, 有趣有效

(1) 学画思维导图

通过播放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视频图片, 初步感受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变化。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为例, 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 再要求学生从辉煌和毁灭两个方面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 并说说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整合读、写、思、说,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 配QQ表情朗读

微视频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文字下面配上相应的QQ表情, 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捷径。

3.测验评价, 多元开放

篇4:《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51-02

1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3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3.1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一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3.2針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3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3.3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3.3.1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3.3.2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7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6)(将3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4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你?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出来了吗?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烧毁了______。烧毁了 __________。(交流)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把火,烧毁了……。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esigns

Ma Guo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a class teaching design, divides into: Uncovers the topic to induct, establishes the main key——overall sensation, the sensitization feeling becomes aware——leads the tex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stimulation emotion——development background, deepens understanding——the fervor to write the words, surges the sentiment.

篇5: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管艳蕊

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

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

(课件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课件(课件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篇6:《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一、"神入"圆明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现在圆明园的风光。(课件出示风光图)

二"心怡"圆明园

1、认识价值

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彩色的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

也可以说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探究价值。

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2、3、4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再看看它布局上的特点: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上的特点?看图理解"众星拱月)(课件)

小结:这一段抓住了圆明园的什么来写昔日的辉煌?(布局)

(二)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么美的园林,你们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师引读、讲解。

所以作者感叹到:(出示句子,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一段课文(配乐朗读)

小结:这一段抓住了圆明园的什么来写昔日的辉煌?(景物)

(三)指名读第4自然段。

自先秦时代至清代是1800多年,你体会到了什么?(历史悠久,文物多)。

有哪些文物?奇珍异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欣赏图片)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圆明园收藏文物的冰山一角,昔日的圆明园所拥有的文物更多,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呢?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自豪),谁能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读这段?

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文物)

三、“伤痛”圆明园

1、可是这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了。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学生看影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看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谈体会,感受侵略者的蛮横无理,激发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仇恨之情。

2、课文是这样写的(指名读最后一段)

3、带着痛惜、仇恨之情,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齐读。

4、教师小结,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三、四自然段。(2)课后小练笔:

篇7: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 留下的第一印象, 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教学中, 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 于是, 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教学目标 】

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 第二个目标是重点, 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

(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 齐读。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圆明园。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去。)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 请孩子们放声读课文的3、4 自然段,去感受一下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吧。 生自读3、4 自然段。

3、指导学生抓中心句:会读书的孩子啊,会把厚书读薄,长文读短。这两段话虽然长,但是我们只要抓住文中的一句话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两段话的内容。哪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两个段恰好有一个过渡句,也是中心句,我想正好利用这个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叶对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吗?我想这就是在体现这种理念吧:用教材教。)

4、 那就让我们先去观赏圆明园中宏伟的建筑吧。请大家 看到第3 自然段,其实课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挺高的。有了它,就把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看是哪个字。

生交流,出示幻灯片,提问:作者介绍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生自读句子。抽生读出句子。

(设计意图:三自然段是本文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用上了几组连接词将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我们既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这种句式说话。)

5、作者就是这样用上了一系列的连接词将圆明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想不想去开开眼界,饱览一番?师边播放课件图片边介绍。抽生谈感受。 来,书拿起来,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老师要从你们的表情、你们的声音听出你们的赞叹。生齐读。师小结:你看, 刚才咱们借助图片资料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想象昔日的辉煌是难点,因为学生都没亲眼见过,要让他们仅仅从这段精炼的文字中想象是困难的,因此,图片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图片来自何处,课前搜集的资料,这也是单元目标之一,教师在此时出示,两个意图便不言而喻了。借助图片,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为他后面的想象说话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个地方渗透学法,借用图片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6、你们说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仅仅只有这7 个有吗?有多少个有?预设:无数个。好,你的依据在哪,再仔细读读,找到依据。生自读找依据,抽生回答。

7、老师在课前也去搜集了一些圆明园景点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来,读一读。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上一两组连接词,来介绍几处景点。

生介绍,师点评,小结: 孩子们,你看,咱们用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

8、难怪课文中会这样说DD 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就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看到了些什么呢?你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你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说吧。抽生广泛地说。

(2)孩子们,你们刚才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都有,你们没有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也有;天南海北,中外名胜,人间有的,它有,幻想的境界,这是人间没有的,它也有。真可谓是无所不有,应有DD尽有呀。带上你们的想象,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自己练读,抽读,齐读,如果读得不好,老师相机范读。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这一句话既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又是作者的一种感受。学生究竟有没有建立起一种表象,形象,意象?让学生充分想象,结合说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吧,同时又是在抒发学生的情感。读书,想象画面,语言表达,完成这样一种从理解内化到倾吐表达的过程。)

9、指导背诵:这样神奇的景观,就写在书中,如果我们把它们写在心上,牢牢地记在心间,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呀!孩子们,你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来记,可以边读边想象着记,也可以回忆刚才所看的图片来记,还可以和同桌一块记,总之,采用你最喜欢又最有效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吧,看哪些孩子最先背下来。生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我们平时经常说学生记忆力差,背书费力,其实怪教师自己在课堂上不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花时间背书。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并且要指导背诵的方法。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背书就会轻松很多了。)

(二)学习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珍贵的文物

刚才咱们去欣赏了圆明园内宏伟的建筑,接下来,再去看看园内又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抽生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四自然段。

三、借助资料,亲历毁灭, 激发情感, 及时表达

1、可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的,默读第5 自然段,在你最有感受的地方简单批注。

2、组织学生交流。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掠是什么意思,对,就是抢,怎么抢的?能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具体说说吗?

4、拿不动的呢?运不走的呢?那他们又是怎么任意破坏、毁掉的呢?结合资料或自己想象具体说说。(让生举例说。)是的,凡是运不走的,一律用枪击,用棍砸,用斧头砍,任意破坏、毁掉。可英法联军的暴行还远不止这些,抢完了,砸完了,他们还放了一把火,看这段视频,播放影片。

5、此时此刻,孩子们,你心中是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你来读一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6、至此,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一片灰烬,还有吗?师: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呢?(播放幻灯,一幅幅画面静静地消失,师生共同配音。通过课件直观了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

师:没有了,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掉了。擦除板书。从最初的“应有尽有”到现在的“一无所有”。同学们,此时,你又有何种感受?

7、师小结:是的,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怎能不叫人痛心呢?难怪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幻灯出示句子。生齐读。学到这儿,孩子们,咱们之前提出的问题都明白了吗?(回扣开课前提出的问题)

8、不可估量既是对侵略者的控诉,又是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文章是写毁灭,为何前面花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圆明园的辉煌呢?同桌讨论一下。抽生交流。

师小结:这样写,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牢记历史,发奋图强。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有三个梯度,抓住了三个字,掠、毁、烧。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学生仅凭书中那简洁的文字是不可能领会到的,因此,就要把这三个字立体化起来,形象化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于是,采用了文字、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痛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伴以适时的朗读和说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回扣三、四自然段,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给学生强烈的震撼,这样一座巨大的艺术馆,博物馆,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给毁了,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愤怒与痛惜之情呢?同时又是对三、四自然段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巩固,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就能领悟。)

四、及时练笔,升华情感。

1、(幻灯出示圆明园的图片)现在,圆明园就剩下了这些断壁残垣,看,这残缺的石碑,正在控诉侵略者的恶行,这血色的残阳,也在诉说这悲惨的历史。同学们,望着眼前的石碑与残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可以对自己说,对同学们说,对侵略者说。把此时此刻自己最想说的几句话快速写下来,待会儿交流。

2、抽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设计意图:有人曾这样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写结合,学习了,积累了,就要运用,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学完此文,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此时安排这个小练笔,恰好是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时顺势进行的, 学生的表达自然会水到渠成。)

五、总结全文,启发思考。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圆明园,我们为它昔日的辉煌而骄傲,为它的毁灭而痛心,更加痛恨的是可耻的英法联军,正是他们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什么都被毁灭了吗?无论侵略者怎么嚣张,永远无法被毁灭的是什么呢?(出示幻灯)这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孩子们静静地看,用心的.思考,你一定会发现的。

篇8: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上课用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气氛

我将这节课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制作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 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 然后再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 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 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我接着创设情境, 渲染氛围, 通过对圆明园毁灭场景的再现, 在沉重的音乐刺激下, 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强烈震动, 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 学生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利用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 化难为易

在讲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圆明园的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 学生较容易地理解了圆明园规模宏大的布局景观。讲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 我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的特点,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它的建筑美景, 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想想, 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中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了圆明园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的代表, 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在圆明园教学设计中, 我巧妙地把新授内容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同一个环节里, 把学生从感悟带到理解, 从课内带到课外。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 在拓展中提高, 在交流中升华。

●利用多媒体适时引导, 突破难点

在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时, 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课文有关内容, 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 让他们谈感受, 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 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 再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 有效地渗透了“爱我中华, 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上一篇:苏州横山烈士陵园-悼词下一篇:忠诚于党的政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