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2024-04-22

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精选8篇)

篇1: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南京大学(985、211):典型的文理科牛校,理学国内顶尖(物理、天文、大气、化学、地质等排名靠前),工科、医学中规中矩;文史类均强,中文、外文、社会学等最强,经济学也不错,其实力是c9联盟中唯一能与北大旗鼓相当的文理高校。10年对湖南理科的最低分数线是648。

1、各院(系)在达到复试基本分数线的生源充足情况下,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向上调整本单位复试分数线,具体以各院(系)通知为准。

2、有关优惠照顾条件(如果符合多项条件,只按最大幅度进行,不累加):

(1)满足教育部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项目”等相关优录规定的考生(需本人提交书面证明材料),可以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目前在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就业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户籍在当地),原则上破格总分不超过10分;

(3)纳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执行该计划的分数线,没有纳入该计划、但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即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并报考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须提交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证明及核验身份证原件),原则上破格总分不超过10分;

(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地质工程(工程硕士)[085217]等照顾专业,原则上破格总分不超过10分,且不得在入学后转到非照顾专业就读。

3、B线,总分170分,英语为55分,综合能力不低于100分,面试成绩不低于90分。适用对象为研究生毕业工作3年(2010年8月以前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本科毕业工作4年(2009年8月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大专毕业工作6-7年(2007年8月以前获得专科毕业证书)。

C线,总分为160分,英语50分,综合能力不低于95分,面试成绩不低于90分。适用对象为研究生毕业工作4年(2009年8月以前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本科毕业工作5年(2008年8月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大专毕业工作8年(2005年8月以前获得专科毕业证书)。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说明

一、我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16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21个(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美术、戏剧)、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审计硕士等),招生规模暂定3500名,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000左右,原则上非定向类别录取(有特殊说明的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1500名,原则上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类别录取(有特殊说明的除外),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全国统考的思想政治理论、数学(一、二、三),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一、二)、日语、俄语,西医综合、教育学基础综合、心理学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科目一般由我校自行命题。

三、在复试阶段,我校将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一般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并对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进行测试。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需另外加试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为简化程序,方便考生复试,请考生在注明报考院系、专业的同时,注明研究方向。

在复试阶段,还需进行体格检查和资格审查。参加复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照片一张(近期、免冠、一寸、彩色或黑白)、准考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照片一张(近期、免冠、一寸、彩色或黑白)、准考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及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全国统考

1、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c.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这类考生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d.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e.境外学历人员应在报名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

(4)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教务处或学工处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2、网上报名时间:2012年10月10日——31日(具体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3、现场报名时间:2012年11月10日——14日(具体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4、现场报名地点:各省(市)招办指定的报名点。

五、单独考试

1、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其他院系都不接受单独考试。

2、报名条件

(1)必须在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成为业务骨干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业务优秀者亦可。

(2)必须由考生所在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推荐,只能报考原单位委托培养,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3、报名手续

先于2012年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再于2012年11月10日至14日到我校现场报名。请准确填写考试科目代码(业务课代码与统考科目代码相同,公共课代码为:政治111,英语241,数学一、二605,数学三606)。

4、考试安排

时间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时间相同,地点由南京大学安排。

六、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硕士学位项目

1、自2006年开始,南京大学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招收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学制2年,培养费4万元/人(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

2、考试方式

全国统考、推荐免试。

3、报考条件

学士学位获得者(含能按时取得学士学位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新TOEFL成绩100分以上;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

4、招生人数:20名。

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1、我校参加教育部等五部委组织实施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计划招收65名硕士生。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

2、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保证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3)具有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或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往届或应届毕业生(最迟须于入学前获得毕业证书)。

(4)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状况符合我校的体检要求。

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1、报考条件

一般而言,符合全国统考(含推荐免试)或单独考试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而且不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但是:

(1)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毕业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2)法律硕士(非法学)要求:非法律专业毕业;法律硕士(法学)要求:法学专业(学科代码【0301】)毕业。

(3)工程硕士(地质工程)接受单独考试,其余专业都不接受单独考试。

2、培养费用

按物价部门批准或备案标准收取,其中公共管理硕士6万元/生(暂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万元/生;工程硕士(软件工程)4万元/生;工商管理硕士11万元/生;其他类别、领域1万元/年.生。

3、录取类别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原则上只能委托培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其他类别专业学位原则上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通过双向选择就业,委托培养研究生回原单位工作。

4、报名手续

按照全国统考(含推荐免试)或单独考试的办法于2012年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再于2012年11月10日至14日到省(市)招办指定的报名点现场确认信息。

5、考试安排

时间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时间相同,地点由报名点安排。

九、其它事项

1、我校学术型硕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基本学制2—3年(具体由有关院系确定)。

2、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和科研成果显著的在校研究生。

3、我校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人数”一般是指招生规模。相关学科、专业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30%。

4、我校学术型研究生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收费标准原则上1万元/年.生(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5、我校研究生院网址为:http://gra。

6、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答卷均不予评阅。

7、我校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为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为自主设置专业。

8、报考非定向或自筹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档案;报考定向或委培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和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定定向或委培协议。

9、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定有关协议,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篇2: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我虽然是二本学生,但我不干平庸、我更不干自己的人生在此定格,我选择考研!我甘愿寂寞、我甘愿流血流汗、我甘愿顶风瀑雪,我甘愿起早贪黑......本人菜鸟一枚,就读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说心里话,因为学校牌子太软了,找不到好的工作,在2014年3月份,纠结了一个星期,终于作出决定考研!4月份正式加入了考研大军,三点一线的生活也就开始了。下面直入正题,为大家讲述我考研的点点滴滴吧!

4月之初,我便背上书包,踏入了我们的图书馆,由于当时系里安排专业课比较多,每天大多时间还是正常上课,下午和晚上基本就是学习数学和英语。在这里提醒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考研英语决定你能不能上研究生,这话说的一点也不为过!在考研的历史上无数的英雄好汉前仆后继都死在英语上了,真不可马虎呀!尤其对于二本的学生,本来英语基础就差,再加上大学也没怎么学习英语,所以考研路上,第一拦路虎就是英语,我们必须打倒它,不然所有的努力将会灰飞烟灭。说说考研英语的难度吧,和四六级没法比,因为这两者考察目的不一样,深度也有差别,也有六级500+的,考研死在英语上的。教育部工科英语国家线连续两年一区38分(二区35分),一般东北、华北、西南的985高校的工科英语线也就45,当然也有50的,但是很少。从这组数据中,大家应该能感受到考研英语的难度吧。英语,这东西,一天两天根本赶不上来,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长期的积累才方可见到成效,正所谓语速则不达!

本人英语超烂,四级未过,高考也就70+吧!当初我之所以纠结考研的原因就是因为英语!下面我谈谈我的英语之道,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首先,考研资料的选择,本人没有报班,没有买考研英语资料。因为有个好心的学长把他的英语资料留给我了。考研英语真题大家不用买套题,一般在网上都能找到电子版,然后直接自己打印就行。本人用的是学长给的张剑黄皮书(基础版1997~2004)、何凯文考研英语阅读思路解析(2003~2013旧版)还有自己打印的真题,考前一个月自己买了本张剑的5篇模拟题和何凯文的5篇模拟题。可以说复习的整个过程,一直都在做真题,没有研究过模拟题,后期做的模拟题只是为了练手,保持感觉而已。

97~04的真题主要是用来打基础,要求:每篇阅读要做到每个单词都认识,每个句子都能读懂,每个小题都会分析,每个选题都能分析(除正确选项会分析外,其他选项也要分析不选的原因)。本人建议,要是您也是4月开始复习、4月左右或更晚的话,且您的英语基础也差的话,97~04的真题可以一直做到8月底。会有人问我,做完一遍答案都记住了,再做有意义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很肯定的告诉你:我们做这8年的真题的目的是打牢基础,不可只关心正确率,只有反复的做、反复练习、反复揣摩,才方可掌握所谓的做题技巧和题感。第一遍做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一篇,最好20分做完,切记做第一遍时,千万不要见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做完之后也不要着急查答案,这时可以查查不会的单词,做第二遍。然后对比一下两遍的答案。下面的工作就是对照黄皮书一句一句的分析,一定要句句分析!此过程中也不要看正确答案。分析完之后,可以再尝试选一下答案。之后可以看正确答案了,比较三次选的答案,这样你就可以看出你错在哪儿了,是单词不认识?句子没理解?还是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意图这一点非常重要,做真题的过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然后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抄在背面(一般都是单面打印吧,背面用来抄单词)。初次你就把一篇文章看了三遍,这其实也就是一遍,虽然说这种方法很枯燥,但确实很实用,对帮助记单词、分析句子、理解文意、揣摩作者意图都有一定的好处!用这种方法坚持一个月,或多或少肯定会有些进步,而且越到后面,你的阅读速度也会越快。至于做几遍,就看个人的整个复习进度,复习效果等各方面因素,本人97~04的真题做了5遍。当然这个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就是可以搞定单词、搞定长难句、搞定“所谓的技巧”。本人也听过一些考研英语的视频,单词班的视频,可以听一听,帮助我们记单词,理解单词。至于长难句,本人觉得听视频就是浪费时间,考研的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可经不起浪费呀!其实 理解长难句只要抓住谓语动词这一点就ok了,因为再怎么复杂的一个句子主干句肯定就一个谓语,其他成分可以多个,还有学会要会断句,就跟咱们学文言文一样,这需要大家自己去消化理解,真的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而且真正考研时,根本没有时间句句分析,所以大家也不要怕长难句。至于阅读技巧,我郑重的告诉大家,千万别去听考研班视频。我有个学姐14年考研的,英语六级过了,英语基础也不错,报了个考研班,听人家的所谓的阅读技巧,结果考研英语37分,那就不得不去国家二区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考研班老师讲阅读技巧时,人家老师对阅读可以说倒背如流了、非常熟悉文章了,然后给你们讲,你们是跟着人家的思路,完全没有自己理解,然后做完做对了,还感觉着技巧挺好的。而且有些考研班把所有的阅读真题都讲了,至始至终你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做题风格,脑袋里全是人家的思路。真正考研考场上,阅读难度真的比较难,这时你根本看不懂,你所学的那些技巧只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实施的(说句吹牛的话,文章我要是理解了,我还要用什么技巧吗??),所以这个后果很严重的,大家一定要自己揣摩,形成自己独特的做题方法,不管题怎么变,环境怎么变,你自己的方法一定能够解决它的。说真的这次考研4篇文章,我基本也没咋看懂,但是按照我自己总结的一套做题方法,很冷静的把它们都干掉了。我当天考完晚上就对了答案(错了6个左右,有2个不敢肯定)虽然说也不是太好,但是对我来说,已经很高兴了。当晚睡得很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离研究生很近了,心情大好,所以第二天数学很专业课发挥的非常满意(第二天考数学,我们考场缺4个人,因为英语失利,意味着整个考研已经失败了,但是我建议大家不管前面考的如何一定要坚持四科考完)。2005~2015的真题,大家一定要按照前面的方法,认真研读,体会出题人的命题特点。其实认真研读的话,你或许会发现每年的真题之间都有一些相同的命题点。英语的整个复习不能间断,大家必须每天做题,保持好手感。英语没有纯粹的技巧,所谓的技巧一定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家一定踏踏实实、步步为营的备考,千万不可投机倒把。零零碎碎的也说了一大堆,说的也比较乱,但都是真实的体会。我的方法大家只能做个参考,不能照搬,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做题方法很学习方法。

再说考研数学吧。前面说了,考研英语决定你能不能上研究生,而考研数学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目标院校。150分呀!要是这科完了,目标院校就危险了。数学复习没有捷径,踏踏实实复习是最基本要求。本人数学二资料: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李正元版)、历年真题解析(这个非常重要)、基础过关400题(这个我买了,但没做,因为后面专门研究真题,时间有点不够。有点浪费啦)我从7月开始,每天上午的时间都属于数学的,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吧!10月中旬一定要把全书做完(至少两遍吧),10月中旬到考研这段时间必须做真题,精研真题,这个太重要了。一定要把历年真题做的滚瓜烂熟,常用方法、做题技巧、公式定理一定要烂记于心!再重复一遍真题一定要精研(这点需要自己领悟理解),每套真题一定要掐时间做,做完全书做真题大家一定会感觉到真题简单一点!本人数学基础还行,基本天天上午做数学,也没有特别的方法,除了做题就是总结,其他也没有了。个人感觉考研数学的趋势是重基础、淡技巧、运算量大,所以一定要做大量的练习,提高运算速率、提高正确率。世界上最遗憾的事就是把会做的题算错了,尤其是线型代数,运算量可能会相对大一点,运算不过关,考研白扯蛋!运算出错的大部分原因就是粗心,每个人都是会犯粗心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把粗心率降到最低。像我们工科工程类的,毕业之后进入研究所之类的,严谨、细心应该是对每一位科研人员的最低要求!本人数学也没报班,但好心的学长给了我视频资料(李永乐线性代数、汤家凤高数),感觉这两个视频资料挺好的,尤其是李永乐线性代数,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专业课的复习,因为专业课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所以复习方法也不一样。这个简单的给大家几点建议吧。1)大家一定不要相信专业课考前的押题、买题之类的,除非你报考的是二本院校,这样的学校的招不满,所以他们的资料很好搞,搞到原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985、211、研究所之类的考前资料一定不会外泄的(除非你认识很牛的人)。2)要是没有认识报考院校的同学或老师,也没有特别的资料,本人建议9月份就完全可以进入专业课复习了,不要太晚,不然到最后你会很难受的,如果你的专业课很难的话,可以更早点复习。3)想法设法搞资料。网络、同学、本科老师、亲戚朋友一定要利用好这块资源,虽说搞不到考前资料,搞点历年真题和笔记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政治的复习,本人11月初复习的,总共复习了有50天左右,成绩64分。知足啦!要是目标在80分以上的同学,大家就认认真真的看书吧,不要学我们“速成鸡”了。本人政治也没报班,资料买的是风中劲草、肖1000题、肖4套、肖12套电子版(别人给的)。考前半个月狂背肖4套,虽然今年就押中一题(我还没背这个题,当时感觉不考,但是自己发挥也能答上),但是背完肖老师的这四套题感觉心里有底啦!说句实话吧,政治不是光靠背的,理解真的很重要(大家不要笑)尤其是哲学部分。因为真题的选择题考死知识点的非常少,题目非常灵活,主要考察大家的理解力。大题也如此,题目也是很灵活的,背肖4就是为了让自己脑子里装点专业术语罢了!个人认为哲学的一道大题很有特点,本人考前3天把近10年的哲学大题全部分析一遍(风中劲草上有真题,不用特意买真题),也就十道大题,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秘密,每个大题的第二小题的参考答案基本每年都差不多,而且这十道大题你做完之后,哲学的基本原理你也就掌握了,对于你做哲学部分的所有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个工作是非常值得做的,因为这10道题最多两个上午你就可以搞定了,费时少,收益大。

篇3: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任何事物终究是以一定量存在的, 对之完整的认识包括知晓其数量和质量”, 大学招生亦有数量和质量之分, 本文以“985”大学在河北省的招生为例, 在大学排名与招生数量、录取分数线排名的多维数据分析中求解大学评价对大学招生数量与质量的综合影响, 同时针对评价体系的特点, 研究不同大学评价体系的特殊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大学排名中选取历史较长、影响较大、公开性较强的大学排名体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 (简称武书连大学排名) 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 (简称邱均平大学排名) 中“985”大学在2008~2012年排名变化显著的学校以及这些学校在河北省的招生录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排名变化显著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就在于变化趋势越明显, 包含信息量越大, 越易于观察大学排名变化对录取分数线排名带来的影响。

据此, 剔除数据不全、排名变化不大或者无规律的学校, 使用的录取分数线的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2010年和2013年发布的《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南》。

二、大学评价对大学招生数量的影响

(一) 大学评价的直观表现———大学排名

大学评价与大学排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者在目的、职能、性质、数据来源以及评估过程等方面各不相同。大学评价是官方、半官方或者高校自身“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 依据相关标准对高等教育整体或者个别机构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和界定, 从而据此提出整改措施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大学排名则是高等教育事业之外的媒体、研究机构或个人出于经济目的, 根据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标准, 针对相关大学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评鉴, 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大学排名最早开始于美国, 随后, 英国、加拿大、日本等二十多个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都在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学排名实践活动及相关研究;我国的一些民间机构和团体也于80年代初期开始尝试对国内大学进行排名, 但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评的机构众多, 评价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大学排名是对大学各方面发展的具体化、数字化的描述, 是一种集方法的客观性与价值判断的主观性于一体的大学的综合评价, 能够以直观的形式量化大学的实力, 因此在大学评价的各类形式中, 大学排名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 量化分析

通过对所选38所“985”大学的数据分析得出, 大学排名对大学的招生数量并没有产生规律式的影响,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在两个排名体系中, 大学排名都有所下滑, 但招生数量并未受其影响, 呈现出上下徘徊的态势 (见表1) 。由此亦证明, 当前我国大学的招生数量是一种计划式的分配, 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社会经济需求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等对全国地方高校入学名额在不同地区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分配”。

三、大学评价对大学招生质量的影响

(一) 大学招生质量的直观表现———大学录取分数线

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在2002年超过15%, 进入大众化阶段, 自此, “质量”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质量”具有抽象性, 比如说, 某所大学的生源质量好, 那么究竟有多好?好到什么程度?难以用言语说清, “任何一门科学, 只有当它充分应用了数学时才算很好的发展了”。因此, 生源质量可以通过大学录取分数线的高低来窥见一斑, 通常而言, 录取分数线越高, 生源质量越好。

(二) 量化分析

通过分析表2中的数据, 大学排名变化与录取分数线排名变化之间呈现三种趋向, 即无关联、同向变化与异向变化。

第一, 二者之间无明显的关联趋势。以武书连排名中的四川大学为例, 2008-2012年大学排名呈现上升趋势, 由第13名升至第9名, 而录取分数线排名多数在第28名附近徘徊, 另外, 像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重庆大学等亦是如此;邱均平排名中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大学排名由第27名降至第29名, 而录取分数线排名变化无明显规律。

第二, 二者之间变化的同向性。武书连排名中, 东北大学的大学排名由第34名降至第46名, 与此同时, 录取分数线排名也在逐年递降, 由第19名降至第32名, 二者同时下降, 呈现同向变化;邱均平排名中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 大学排名由第30名降至第34名, 录取分数线排名由第5名降至第10名, 变化趋势一致, 再如同济大学和东北大学也同样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第三, 二者之间变化的异向性。武书连排名中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排名由第10名降至第15名, 而录取分数线排名却在逐年上升而且幅度较大, 由第36名升至第19名, 二者变化趋势相反, 呈现反向变化, 再如, 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学排名由第24名升至第21名, 而录取分数线排名由第8名降至第17名;邱均平排名中, 北京师范大学由2008年的第8名降至2012年的第16名, 而录取分数线排名则由2008年的第37名升至2012年的第16名。

注:1、根据学校类型确定录取分数线而进行排名。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于2008-2011年在河北省无招生, 排名中不包括国防科技大学数据来源:《挑大学选专业2008~2012》和《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南 (2010~2013) 》

四、结论与思考

根据2008~2012的5年数据分析, 大学评价对“985”大学在河北省的大学招生并没有产生规律式的综合影响, 同时从单个评价体系来看, 也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特殊影响。

关于大学评价对大学招生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都已展开过研究, 在国外这一影响确实存在, 而且能够进一步指出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影响, 然而在国内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 除了大学评价研究时间的长短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差异外, 还与评价体系自身的科学性与可信度有关。现实中, 考生及家长在挑选大学时, 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榜”上有“名”的大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学评价至少影响着大学的招生环境。

参考文献

[1]Thakur, M.The Impact of Ranking Systems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J].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07 (01) .

[2]Monks, J., and Ehrenberg, R.G.The impact of the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college rankings on admission outcomes and pricing policies at selective private institutions.NBER Working Paper NO.722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MA, 1999.

[3]徐和清.大学排名对高校招生竞争力影响的实证考量——基于武书连大学排名及江西一本招生数据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10 (05) .

[4] (美) L·克罗克, J·阿尔吉纳.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导论[M].金瑜, 等,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占军.大学排行对院校的组织决策、行为与文化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02) .

[6]董业军.我国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地区分配模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04) .

篇4:我国985大学专利H指数分析

关键词:专利 H指数 专利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053-08

The Patent H-index Analysis about Chinese“985” Universities

Abstract Patent H-index analysis is a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quantity of patent with the quality of pa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ent data about Chinese "985" universities and acquires their H index in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By conduct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quality and influence of patents about different "985"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i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Key words patent; h-index; patents influence

传统的专利评价指标主要关注专利总数、专利总被引数、技术强度、专利平均年龄等方面[1],专利H指数则是一种将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相结合、测度简单、有较好综合性和稳定性的专利评价方法。H指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学家Jorge Hirsch[2]在2005年提出用来量化科研人员成果的指标,其定义是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H的论文篇数,例如,H指数为40意味着这位研究者有40篇文章至少被引用了40次。Hirsch[3]提出H指数最先用来评价科学工作者的个人成绩,但其适用范围也可扩大至一个群体,如科研机构、高校等。通常,专利数量和专利被引用情况可用来评价机构专利的影响力,如果一个机构在某研究领域内专利数量越多,专利被其他机构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机构在这一领域内的影响力就越大[4]。官建成等人[5-6]探索了基于专利数量和专利被引情况的H指数,在2008年提出了“Patent h-index”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对于某专利组合而言,如果有h项专利的每一项被后来专利至少引用h次,而剩下的专利被后来专利引用的次数都少于h次,则称该专利组合的h—index为数h,他们认为专利H指数可以有效评价专利技术的质量和影响力,并且探讨了机构专利H指数的计算方法。因此,本文引用“Patent h-index”这一概念,对我国985大学的专利H指数进行统计分析,期望对985高校的专利综合实力、专利质量和专利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查询系统,检索1985年9月10日至2014年4月4日近30年间的39所985大学所有申请的专利数据。由于德温特(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专利,因此再利用德温特引文数据库查询相关专利的被引频次。之后通过“搜索专利”系统(SOOPAT)查询所有专利的分类号。通过以上获得的数据计算出我国39所985大学每个大类专利的H指数(见表1)。

选择相关系数为Pearson,显著性检验为双侧检验,对获得的985大学专利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专利数据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985大学的专利H指数

将39所985大学按照专利H指数的高低进行排序,发现不同高校间的专利总数和专利H指数存在较大差距。浙江大学专利总数最多,为24715,而中央名族大学的专利总数仅为51;同时,清华大学的专利H 指数位列第一为25,而中央名族大学的专利H指数仅为1。由此可见,985高校虽是科研创新的主力,但其内部在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上却存在很大差距。

对39所985大学的专利总数排序和专利H指数排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专利总数排序和专利H指数排序的相关系数为0.75,说明985大学专利总数和专利H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专利总数较高,其相应的专利H指数亦较高,可见专利数量的积累和专利影响力是相辅相成的。需要说明的是,北京大学的专利总数居第16位,但其专利H指数却位居第2,表明北京大学的专利在985大学中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

此外,专利类型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从表1可以看出,985大学中发明专利数在专利总数中占较大比例。同时对各大学的发明专利H指数与专利H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92,发明专利H指数与专利H指数高度相关,也表明发明专利是985高校创新的重要途径。

2.2 985大学各部专利H指数

国际专利分类(IPC)将专利分为部、分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其中,一级类目部划分为八个类型:A人类生活需要;B作业、运输;C化学、冶金;D纺织、造纸;E固定建筑物;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G物理;H电学。本文统计985大学八个部的专利数和专利H指数(见表2),发现八个部中专利数量排名前三位的是C部,H部,以及G部,且这三个部的专利H指数亦位居前三,说明化学、冶金、电学和物理等研究领域是985大学中专利研发较为活跃且专利影响力较高的领域。

2.3 985大学各大类专利H指数

985大学各大类的专利数量和专利H指数能更为详细地显示出技术研发的活跃领域。表3至表10列出了八个部中各大类的专利数量和专利H指数(剔除了H指数为零的大类)。

由表3可知,A部中专利H指数最高的大类是A61B、A61K、A61L,均为6,其专利数量占A部所有专利数量的55%。A61分部是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A01分部是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表4中,H指数非零的大类专利总数为25207件,占B部各大类中所有专利数量的98.9%,可见B部各研发领域获得的关注度比较均匀。H指数最高的大类是B01J、B01D和B32B,均为6,其中B01分部是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B32分部是层状产品。H指数排第二的大类是B25J、B60L和B82B,B25分部是手动工具、B60分部是一般车辆、B82分部是超微技术。B部至少被引用11次的专利中,上述大类专利所占的比重超过80%,如专利号是B32B5/00(2006.01)I的专利,被引用了41次,B部中高被引专利的数量也较多。从专利权人角度来看,至少被引用11次的专利中,清华大学占了近60%,说明B部专利的研发集中在少数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

C部H指数非零大类有56个,占C部所有专利数量的63.6%。C部是IPC八个部中专利数量最多的部,表5中H指数非零大类的专利有62148件,占C部中所有专利数量的98.5%。大类C01B的专利H指数最高,为13,在IPC所有大类里排名靠前,其中C01分部是无机化学,表明我国985大学在无机化学方向的专利研发较多。同时,C部H指数非零大类专利总量中,清华大学占26.9%,厦门大学占15.1%,南京大学占8%,这三所大学化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现在专利研发仍比较活跃,且专利的被引频次较高。

D部是IPC八个部中985大学专利数量最少、专利H指数最低的一个部。如表6所示,专利H指数较高的大类是D01F,为5,是制作人造长丝、线、纤维、鬃或带子的化学特征,D01D大类的H指数是4,为制作人造长丝、线、纤维、鬃或带子的机械方法或设备,这两个大类都属于D01分部,即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专利号是D01D5/00(2006.01)I、D01D5/00(2006.01)I和D01F6/18(2006.01)I的专利都被引用了6次,是D部中高被引专利,它们的专利权人分别是东南大学和浙江大学,通过分析专利权人可以发现,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在D部专利数量所占得比例很高,是该部技术研发的主要力量。

E部所有大类的专利H指数普遍不高,专利数量也不多,高被引专利集中在E02D大类里,它是基础、挖方、填方、地下或水下结构物,属于E02分部(水利工程、基础、疏浚),而且高被引专利多分布在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这样的工科大学里,如专利E02D3/12(2006.01)I被引用了7次,其专利权人是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在该部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占37%,但都不属于高被引专利。

F部所包含的大类比较多,但是专利H指数较高的大类较少。H指数最高的大类是F24F(空气调节、空气增湿、通风、空气流作为屏幕的应用),为5,属于F24分部(供热、炉灶、通风大类),该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的专利中高被引专利的比重最大。F01分部(一般机器或发动机)、F02分部(燃烧发动机)和F21分部(照明)是专利H指数为零但大类数目较多的分部,表明985大学在这些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少,专利影响力较低。

G部在IPC所有大类专利H指数排名中较为靠前。G01N大类(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专利H指数为14,是IPC八个部所有大类中专利H指数最高的大类,属于G01分部(测量、测试)。G01分部里的高被引专利大多数是清华大学与国外高校合作申请的专利。东南大学的专利G01R21和复旦大学的专利G06K9分别被引用了41次和23次,也属于高被引专利。G01分部的专利研发主体分布较广,但清华大学的研发实力最强。

H部是IPC八个部中专利H指数最高的部。H01L大类(半导体器件)的专利H指数最高,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利H01L33被引用了331次,在高被引专利中排名第一。此外,H04L大类(数字信息的传输)和H01J大类(电子管或放电灯)的专利H指数分别为11和10,仅次于H01L大类。在这三个分部中,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拥有的高被引次数专利占所有专利的55%。

2.4 基于专利H指数的985大学聚类分析

将985大学按照专利H指数做聚类分析,39所985大学可划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为清华大学,第二类是东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第三类是电子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第四类是其他大学。第一类清华大学的专利H指数和发明专利H指数都排名第一,专利总数仅次于浙江大学,属于985大学中具有最强专利研发能力的大学。第二类的东南大学和浙江大学,专利总数分别是第三和第一,专利H指数则是第三和第五,无论是专利总数排名,还是专利H指数排名都较靠前,专利研发力较强。第三类中,电子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各项指标的排名一般,但各项指标的一致性较强,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较为稳定。第四类的大学,在专利总数上远低于前三类,且各项指标间的一致性不强,易出现专利总数排名较前、但专利H指数不高,或专利总数少且专利H指数较低的情况,表明我国985大学中还普遍存在专利研发能力不强、专利质量影响力不高的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1)985大学在成果形式上需注重专利成果的产出。与学术论文H指数的统计结果显著不同[7],985大学的专利H指数普遍不高。专利H指数与学术论文H指数的鲜明对比,反映出我国985大学在成果形式上更注重学术论文的产出,科技研发领域有所欠缺。科研成果的形式可多样化,从注重学术论文到兼顾科技研发,尤其是加强专利的技术转化,发挥专利的生产力作用,可以使高校在科研创新上更进一步。(2)增强高校专利数量与质量的一致性。985高校专利H指数排序与专利总量排序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专利总量的增加是提高专利影响力和专利研发实力的必要保障。但专利研发实力的提高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纯粹追求数量的提升而忽略专利质量是不可取的。因此,985大学在制定专利战略的时候要兼顾质与量的平衡,保证高校专利数量与质量的一致性。(3)注重研发实力较弱的研发领域,使高校专利研发能力均衡发展。在IPC分类中,专利的八个部囊括了人们生活的主要方面,且每个大类对其进行了细分。但对各个大类的专利H指数统计分析中可发现我国985高校的专利研发主要集中在化学、冶金、物理、电学等领域,专利研发能力在不同科研领域分布不均衡。提升985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点就是在专利研发能力较弱的科研领域有所突破。(4)综合型大学可大力增强专利研发实力。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相对其他类型高校而言拥有较强的专利研发能力。综合型大学则可充分发挥学科全面、交叉发展的优势提升专利研发能力。

专利H指数可有效评价专利的质量和影响力,但其对高被引和低被引文章均不敏感、更多体现累计学术影响力等特点也使其在评价高校专利研发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合其他评价指标以及H指数的衍生指标,对专利研发能力进行更为深入的评价将是未来研究中的一个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合艳,房俊民,黄筱瑾.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用于机构专利评价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24-27.

[2]Lutz Bornmann, Hans-Dieter Daniel,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h index?[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9):1381-1385.

[3]J.E.Hirsch,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NAS,2005, (46):4-5.

[4]冯君. h指数应用于专利影响力评价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9,(12):16.

[5]官建成,高霞,徐念龙.运用h指数评价专利质量与国际比较[J].科学学研究,2008,(5):932-937.

[6]次仁拉珍,乐思诗,叶鹰.世界百强企业h指数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6-79.

[7]周志峰,万荣根,俞树文.h指数视角的高校学术水平研究[J].情报杂志,2010,(3):73.

篇5: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研究生成绩公布后,报考重庆交通大学的考生李哲(化名)很郁闷。他成绩有312分,却未能顺利进入复试。从4月1日开始,他一直在等待调剂,“学校联系了不少,但都只接收本科毕业于“211”或“985”高校的调剂生。”据了解,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调剂系统于4月1日至5月5日开放。但在网上,有不少备战“调剂”的本科生吐槽遭遇“非211、985不要”的不公平待遇。

“出生”受限 考生无缘调剂

李哲是等待调剂的学生之一,他家住重庆,研究生报考了重庆交通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是全国最好的警校,却不是“211”、“985”。“我总分上线了,专业成绩没过。”他希望,通过调剂能进入其他专业或学校就读。但是联系了多所大学,对方都表示要优先考虑本科是“211”、“985”的学生,“这对我们其他高校的学生来说不公平!”

其他学生也纷纷向记者吐槽,各高校研究生院开出的“非211、985不要”的门槛设置,“打去招办,一说不是211、985,就直接给拒绝了。”

多所高校有门槛设置

按照相关规定,参加网上报名,第一志愿没有被招生单位录取并且达到国家线基本要求的统考、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以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均可参加网上调剂。

据不完全统计,在发布2013年考研调剂信息的高校中,兰州大学等超过20所高校院系、研究所要求校外调剂考生本科毕业院校与第一志愿报考院校必须为“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此外,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部分院系列出了接收校外调剂的`院校、研究所名单。另有32所院校、研究所在调剂信息中注明“985工程”、“211工程”学校毕业的考生优先考虑或原则上要求考生本科毕业院校为“211”。甘肃中医学院、山师等部分省属院校则对“211”或“985”院校毕业生录取提供公费或预留招生计划奖励指标等优惠。

“各个学校的调剂名额很少,淘汰率也比较大,学校开出这样的条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大筛选。”昨日,记者联系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研究生院招办进行采访,均被拒绝。一名不愿具名的招生工作者向记者透露,各学校都尽量在调剂考生中择优录取,所以会开出一些“附加”条件。

提醒:调剂也有一些技巧

记者了解到一些填报研究生调剂的技巧:

第一,优先考虑报考院校的调剂。第二,不要忘记自己的本科母校。第三,切记多选择几所学校,按照顺序排列。如211院校,一区可选择2所,二区可选择2所;普通院校,一区可选择2所,二区可选择2所。这样成功的几率较大。第四,综合考虑自身的情况。

链接:什么是“211”“985”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篇6:武汉大学土木考研参考书目

825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何亚伯,武汉大学出版社

826 给水排水水力学:

《水力学》,西南交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27 道路工程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李立寒 张南鹭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80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邓训,武汉大学出版社或《材料力学》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

918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1,2》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 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杨连生武汉大学出版社

488 水力学:

《水力学》李炜,武汉大学出版社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固体力学:《结构力学》章监才,武汉大学出版社,《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徐芝伦,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陈晓平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06(第二次印刷)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合编,建工出版社 钢结构:《钢结构》魏明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杨和礼,武汉大学出版社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给水工程》严煦世编,建工出版社,《排水工程》(下册)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出版社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张京穗、傅少君、邹维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田士豪,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概论》江见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李世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徐芝伦,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张雨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第二版)李作敏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版

工程水力学:《水力学》李炜,武汉大学出版社

河流动力学:《河流动力学》陈立明宗富,武汉大学出版社

岩土力学:《岩土力学》张振营,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篇7: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自2011年起,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只限定命题范围。因此很多考生咨询博联教育关于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的问题,鉴于咨询博联教育的考生较多,博联教育下面给大家列出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的推荐版本:

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舒国滢主编《法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选读]; 焦洪昌主编《宪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初试必读]; 周中海主编《国际法》(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初试必读]; 赵相林主编《国际私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试必读]; 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张树义主编《行政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试必读]; 王卫国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初试选读]; 宋朝武主编《民事诉讼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初试必读];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初试必读];

曲新久《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2年[初试必读]。

篇8: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一、中国近现代知名大学校长的海外求学简历

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虽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的词语。但是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早就出现过师法欧美的大学校长。这批中国大学校长,甚至可以和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现的“大学校长巨人时代”的校长们相媲美。这些人至今在中国教育史上还享有巨大的声誉,他们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大学的梅贻琦、罗家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东南大学的郭秉文,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宝泉,复旦大学的李登辉等,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大学校长。

这些大学校长中,有些是在国外获得的学士、硕士或博士文凭,还有部分属于游学性质(见表1)。总体看来,当时的大学校长主要取法美国的为多,并根据德国、美国建立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在我国也开始了现代大学的探索和建设,并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注:内容根据各大学校史及网络材料整理而成。

这些大学校长不仅在求学期间游学欧美,而且在当了大学校长之后,依旧不断和国外的大学及知名学者进行交流。以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宝泉为例,他曾在《国民镜》中鲜明地指出:“不墨守唯我独尊的谬见,对于中外学问事功,其爱憎取舍,论其实不论其名。”他强调大胆学习外国,并引俗语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国家若不取法各国,何以富强呢?”正确的态度是: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本国为完全独立之国。”基于这种思想,陈宝泉在执掌高师期间曾多次考察国外教育,1917年与黄炎培、郭秉文、蒋维乔等参观日本、菲律宾及香港地区教育;1919年与袁希涛等考察欧美教育,并请著名教育家孟禄访华;邀请张仲述、李建勋、张耀翔等留学生回国任教[1]。

正因为这些知名大学校长的励精图治,我国的大学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也造就了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批大师级人物。

二、新中国首批34所“985工程”大学校长国际化的现状

大学校长的国际化,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学习经历的国际化,也在于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化,诸如大学理念的国际化、大学经营模式的国际化、交流学习项目的国际化等多方面。下面主要从大学校长的留学或访学经历、大学校长的大学理念、大学治理、国际化的交流和学习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留学或访学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课题组曾于2006年对国内1792所高校的现任校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校长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较高,占到32.2%,曾在海外获得各类学位的占12.7%。在“985工程”高校的校长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占85.7%[2]。

笔者于2010年3月对我国第一批的34所“985工程”大学进行了重新的资料整理收集。在34名大学校长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1名,占总人数的91.2%;有具体海外学习经历的30名,占总数的88.2%,其中在国外拿的博士学位13名,占38.2%。

我国首批“985工程”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校长占总人数的91.2%,这一比率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校长总体的标准。 根据美国教育理事会2001年对美国大学2594名校长的调查,其拥有博士学位的占76.4%[3],当然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的校长博士学位可能更高点,但也大概在90%左右。另外,在我国“985工程”高校中,有38.2%的大学校长获得了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 大学理念

大学校长的国际化,不止是单纯地体现在学习经历的国际化,主要还在于大学理念的国际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地指导高等教育实践。从宏观上看,我国在1998年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图时,对这些“985工程”高校便已做了定位,那就是要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并不断地提升自己。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出清华大学在2020年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实行“三步走”战略,努力缩小与世界顶尖一流大学的差距,到本世纪中叶达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的水平。最终清华大学能够和哈佛、MIT、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有大致相当的实力[4]。

注:表2内容均根据2010年3月各大学校长资料介绍及网络相关材料整理而成。

2008年北京大学校长原校长许智宏在北京大学110周年会上再次重申北京大学要致力于一流大学的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提出一流大学要有世界的眼光和胸怀,要有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5]。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体现一流的意识。一所大学要想实现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6]。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提出部分学科要率先实现世界一流[7]。

在大学理念上,中国的“985工程”高校的校长都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比如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出教育最高的目的就是善。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8]。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重审尊重学者,崇尚学术[9]。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大学不能没有“精神围墙”,始终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10]。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提出去行政化,分权治理。权力的行驶,要在阳光之下[11]。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强调我们还是走我们自己的路,强调本科生教育[12]。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提倡精英教育,认为中国1%的大学要用来培养未来的领袖人才[13]。

这些“985工程”高校的校长不仅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志向,在大学理念层面,更是恪守大学应该遵守的规律,尊重知识和人才,崇尚学术。可以说,这些先进的大学理念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没有显著差异。

(三)大学治理

首先,众所周知,我国高等学校的“去行政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和国际先进大学治理结构接轨,实现真正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关于“去行政化”的讨论上,许多“985工程”高校的校长率先表示要“去行政化”,甚至提出取消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按照大学发展规律办学。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深圳成立南方科技大学,率先举起了“去行政化”、实现教授治校的大旗[14]。其次,分权治理的模式也逐步受到重视。一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权力的下放,加大大学自主办学的权力,让大学按规律办学;二是大学内部管理者权力的分权,让教授、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学校的共同治理中来。再次,大学校长开始注重招聘国际化的教师。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近年来,新招聘的教师大都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学习的背景;同时,鼓励他们把先进的教学和研究模式带到工作中来。大学治理结构的转变,一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个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需要。大学校长迫于环境的压力,不得不寻求变化,同时也有一批大学校长,高屋建瓴,主动求变。“985工程”高校的校长即是先驱。大学治理结构的国际化,其实也就是和世界高等教育接轨的过程,也是不断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

(四)国际交流

目前,大学校长的国际交流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是校长论坛模式。2002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论坛以 “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宗旨,以“如何管理大学”为主题,来自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7位大学校长、学者以及80多位来自中国知名大学的校长,就大学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对话和研讨。论坛活动以大会演讲为主,同时在演讲前后组织安排各种形式的小组研讨和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不同的主题的4次大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注:表3内容根据人民网及相关网络资料整理。

除了教育部已多次成功举办这样高水平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外,很多知名大学和学术组织也举办过类似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这种论坛模式为大学校长的培训和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二是海外研修模式。教育的全球化要求大学校长走出国门,确立国际化与世界化的新视角、新观念。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加大了高校校长境外培训的力度,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实施了“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主要培训对象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校长,每年培训约120人,6年来,已有687名高校领导前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7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进行海外学习[15]。

三是中外名校校长合作研讨模式。从2004年起,中国教育部和美国耶鲁大学多次联合举办暑期“中国大学高级领导研讨班”,包括中国目前著名大学在内的高校主要领导赴耶鲁大学参加研讨。在研讨期间,中外名校校长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两国的大学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探讨。

上一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下一篇:阅读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