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高一作文

2024-04-27

追忆似水年华高一作文(精选9篇)

篇1:追忆似水年华高一作文

追忆似水年华高一作文

淡蓝色的天,淡蓝色的记忆,淡蓝色的人!

回忆总是美好的,因为自己只记下了最美好的东西!那些想忘却又想记住的东西,在时间的洗礼下早已灰飞湮灭了!痛苦的需要遗忘,可是何谓痛苦?我想那个自己谙恋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是痛苦;那个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没收不是痛苦;那个被朋友的善意的谎言欺骗不是痛苦。其实人们以为痛苦的事并不痛苦,因为可以弥补!

而我刚才的经历是绝对的痛苦!其实我刚刚已经写了500字左右的文章了,可是很无奈不小心按了一个破键刚刚的心血付之东流了!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了!可是我还得写,所以我写不出刚刚的`文章了,而这篇又是一个崭新的立意了!

我想说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成功的人的一生极其辉煌,可又有谁知道其中的辛酸呢!人们总是抱怨自己多么不幸!真正的不幸是没法说的,就想哑巴吃黄连!那种苦是说不出来的!现在可以抱怨不幸正说明了你并不是不幸的!

今天上午我一直高呼:天地不公!因为我们的假期不到一个月而作业却是一个月也写不完的!其实想想也好啊,总算是可以放假了嘛!老天在关闭了一扇窗子的同时必然也开启了另一扇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忆,在痛苦时是件好事,那样自己可以在甜蜜中度过痛苦!

一个人总会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思想要忘记的人就那么忘了!当时的自己没有多少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失落!

因为不想真的忘记,虽然他对我不好,可在心底里总想记住他的好,他的样子,他的一切!而这些也是我说服自己要忘记的!真的,我真的发现我忘了,可我没有喜悦,我伤心……我想重拾记忆才发现原来忘了就忘了,岁月总是毫不留情的像我对它一样……

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残酷它也对你残酷!原来时间也是这样的。

想写很多很多,可是肩膀疼!而且我打字太慢了!最后以一首诗结尾!

你在天堂翩翩起舞

我在人间翘首以望

你无视我的存在

而我却将你埋在心底

等待海枯石烂

等待头发掉光

也许我会把你从脑袋中遗忘

但我的心里已给你留下了位置

表面上的我笑着这是你看到的

而你会知道我曾经为你躲在角落里抽泣吗?

眼泪早已留干了

眼角还留有泪痕……

篇2:追忆似水年华高一作文

如果大海能够换回曾经,那么我愿意融入大海之中,曾经的笑,曾经流过的泪,都让他们随风飘远,我只想换回我的曾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走到尽头,回首往事,我们都留下了什么?

记得有一次,我们刚刚测验了数学。那天该是发卷子的时候了。同学们心中都七上八下的都害怕自己给考砸了。“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数学老师的到来。第三分钟即将过去的同时,数学老师的身影也随即从窗外闪过。有些同学就被闹得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话音刚落,老师就面带微笑走了进来并且如我们所料,他抱着我们考试的卷子,“现在发卷子某某85分,某某某80分,某某83分。轮到我了,娜娜95分!”“啊!不会吧。我会考这么高吗!”心中还在暗暗自喜,老师就让我下课后到他的办公室一趟。下课了,我就到办公室,一路上我以为老师会夸奖我呢,可是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把我先是一顿骂,接着就是政治思想教育。出了办公室我的心情就立刻由晴转阴而且还伴随着小雨滴的落下。当时是即委屈又气愤,在心里还暗暗的责怪着老师:“你为什么骂我啊,不就是一次考试吗?况且我还考得不错啊,你为什么K我啊?”当时我还不知道老师的用意。可是,现在我才明白,他那时就是为了激励我能好好学习。

哎!多想回到我的过去,不要太长,只要能够回到老师发卷子的那天,我会亲口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我会好好努力的。”并且还会向他道歉。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我只能默默地在心底里对他说:“老师,谢谢您。我在今后一定会好好努力地,并且在这祝福您幸福,平安,快乐,健康。”

篇3:漫步台南市追忆似水年华

清晨漫步在大街小巷, 不时闻到巷口弄堂传来的阵阵飘香。在小西门交道路口旁, 凌晨5点开始营业的阿堂咸粥, 饕客早已满座。一位年老中风的阿伯, 每天在家人搀扶下, 一步一步缓缓前行, 坚持来吃碗热腾腾的咸粥。咽下一口煎得油亮的虱目鱼肚, 他眯着眼, 露出幸福满足的微笑。

这里选用的虱目鱼, 来自台南著名的七股鱼塘。每天凌晨3点, 阿堂第三代大厨就到鱼市挑鱼, 现煮试吃, 确保新鲜和美味。回来后, 用生米、小鱼、虱目鱼骨熬煮成粥, 拌入煎过的鱼肉与蚵仔 (大陆称生蚝) , 洒上韭菜花, 就是50年不变的老滋味。为了品质, 阿堂咸粥只开到中午12点, 不贪多, 也不开分店, 全台只此一家。

灶前大排长龙的食客们, 饶有兴味地欣赏着大厨机械般舞动身形, 熟练敏捷地抓料、舀粥, 似乎伴有节奏。站在一旁的弟弟, 在砧板上麻利地给鱼开膛, 细心剔除鱼骨, 据说每天得收拾400条鱼。

导游告诉我们, 全台湾只有台南早餐最豪华。所谓“豪华”, 不是指价格, 而是让人称羡的细腻缓慢的生活品质。在这里, 五十年、一百年历史的小吃比比皆是。台南从大航海时代就是台湾首府和世界著名良港, 也是美食之都, 特别是1684年 (清康熙二十三年) 郑氏王朝结束后, 王府内许多御厨流落街头, 摆起食摊, 让寻常百姓人家也品尝到原本郑氏豪门显示尊贵气派的珍馐美味, 由于本地盛产盐和糖, 于是逐渐形成台南小吃重甜重咸、吃巧不吃饱的贵族口味, 更代代传承了做工细腻的料理细节。

不只虱目鱼粥, 菜粽、清烫牛肉汤与小卷米粉也是台南人的日常早餐。像位于国华街二段142号、具有60年历史叶家小卷米粉, 使用100多年前建成的米粉工厂产品, 以九成糙米与一成面粉比例制成的粗米粉, 口感扎实清甜。店家将新鲜小卷用海盐清洗, 再以冰块冰镇, 保持“弹牙”韧劲。即使平凡的绿豆汤, 在台南也显得特别贵气。如位于庆中街1 6号的郭记绿豆汤, 绿豆跟绿豆汁要费工分装, 因为许多人爱喝没有绿豆的绿豆汁。制作时, 绿豆得先炒过爆香, 再熬煮6小时, 并加入不同比例的黑糖、红糖与冰糖调味……。

台南更是拥有众多古迹的历史城市。多元历史交融的特色, 让台南像一座生气盎然的博物馆。除了可一览荷兰、明郑、清朝与日本建筑风格外, 还有许多有趣的混血创意。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朝台南首富吴尚新的吴园, 是台湾最早的中国式庭院。先经过一道明朝时修筑的红砖外墙 (原本是向郑成功献策, 驱逐荷兰人的通译何斌的住所) , 便进入小桥流水、曲折繁复的花园, 属于清代江南风格。日据时期, 日本人在吴园内建起一座作为公共集会场所的台南公会堂, 外型呈巴洛克风格, 内部则是桧木结构的日式屋顶。恍惚间, 让人有一种时光错落感。

位于圆环中心的台湾文学馆, 其前身是1928年建造的台南州厅, 属于纯日本殖民地实验性风格。建筑外观呈现希腊罗马神殿风格, 柱子粗大高耸, 展现庞大威严的姿态, 二楼红砖则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建筑造型, 柱头却又是巴洛克装饰。导游说, 那是日本明治维新派人到欧洲留学的成果, 因为年轻建筑师在日本本土受限, 便选择在台湾发挥创意, 将台南变成实验建筑场所。

兴建于1665年 (明朝永历十九年) 的孔庙, 是全台历史最久、建筑最壮阔的文庙, 入口处挂着“全台首学”的牌匾。几年前, 这里拆掉高墙, 与前身是日据时期武道馆的忠义小学武德殿一起, 成为孔庙文化园区, 是台南民众休闲与观光的好去处, 节假日则成为社会团体的表演场地。老人们聚坐在十多棵百年大树下聊天, 孩子们在一旁溜旱冰, 有人在打拳、跑步, 不时还有观光客前来寻幽探古, 好一派宁静与祥和的图画。

沿着台南运河步行, 有许多人在此悠闲地垂钓。1867年, 英国最大的德记洋行来安平港设立公司, 并在此设立大片仓库。百年之后, 仓库外观与内部结构毁坏, 但众多老榕树盘根错节, 形成“树以墙为干、屋以叶为瓦”的“树屋”。这个特殊遗址, 经过台湾建筑师重新设计, 用木栈道与钢构架环绕树屋, 成为有探险乐趣的自然艺术场所。

在台南, 似乎每样东西都有历史, 层次够深, 够厚, 够玩味。人们因此无暇张望新潮流, 而是以缓慢闲适的生活步调, 倘漾在文化与历史之间。据说, 这里是学书法、古典乐与钢琴人口比例最高的台湾城市。在台南的诚品书店, 经常可以看到穿着短裤拖鞋、很不起眼的中年人, 抱着一大堆书结帐。走到门口, 竟是开奔驰车的司机等候接送。当地人说, 他们是当地士绅后代, 有较高的经济基础与教育修养。

连街头小店都卧虎藏龙。孔庙旁边是有60多年历史、台南最有名的莉莉水果店, 水果跟刨冰远近驰名。即使生意繁忙, 老板李文雄仍不忘在收银机旁看文史书籍。更让人称奇的是, 他还自办发行4000份免费刊物, 亲自撰写有关台南历史与古迹典故的文章, 还向当局呼吁, 将旧台南地方法院改为司法博物馆, 增设美术馆, 创造美学经济的价值。

面对孔庙红墙的窄门咖啡馆, 很有诗意情调。走过一道45厘米宽的窄墙, 爬上狭窄楼梯, 经过转角的盎然绿意, 眼前是朴实温暖的空间, 窗外是对街的百年大树与孔庙, 还有悠哉散步的人们, 一杯咖啡香让心情为之缭绕。

当地人家来了稀客, 第一选择就是到窄门咖啡馆招待客人。像台湾著名作家高行健、黄春明、初安民、韩良露都曾来过这里, 因为这个小小的空间与视野, 散发出无限的台南风情。

老板娘曾惠萍是台中人, 移居台南已有10多年。她喜欢在台南散步的快乐, 还是本地电台主持人, 讲述在窄门咖啡馆发生的故事。

隔壁的草祭二手书店, 跳脱传统旧书店的阴暗拥挤, 其明亮、宽畅的空间设计, 以及丰富的文史藏书, 已是游台南必逛风景。

老板蔡汉忠原本是摄影师, 从嘉义移居台南。他将一个有40年历史的印刷厂与仓库改建为书店, 把地下室挖空, 用留白方式展览照片, 再用裸露钢筋呈现粗犷感与视觉穿透感, 让挑高空间与水平视线有着纵横交错的豪迈。

蔡汉忠喜欢有历史感的旧书, 他经常跑遍全台各地搜集图书。选择台南开店, 除了热爱台南生活, 也因为台南人喜爱文史书籍, 让他辛苦搜罗的书有了知音。“新书不能取代这种寻宝的乐趣, 还有那种历史感。书最可贵的是流动, 让书到处旅行, 可以找到知音。”其实, 草祭的最大知音, 就是老板自己。

篇4:追忆似水年华

我那一路颠簸的心因此而寻到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在你的眼睛里,我看到了闪耀的阳光,我是那么强烈地感受到你爱我胜过爱一切。我们彼此之间,被妙不可言的默契牵连着。

我跟你来到家里。你兴奋地抱着我,像条鱼似地穿梭在小小的空间里,指给我哪儿是我的小床,哪儿是你的大床,哪儿是吃饭的地方。你迫不及待地问我:好不好?开心不开心?我冲你乐呵呵地笑,你高兴极了,一把将我举过头顶,又放下,再上去,又放下,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氤氲着我们的喜悦。

我总爱静静地躺在阳光照耀下的小床里,望着你忙碌的身影出神。你为我洗尿布,两只手通红通红的,来回利索地搓。每次洗完一堆,下一堆又在等你了。于是你假装愤怒,在我额上轻轻一点,嗔道:小家伙,就会拿这来孝敬我!我总会朝你坏坏地笑,然后看你再一次来回地搓尿布。

你为我煮牛奶,一只小锅子咣当咣当地响,盛载着我那时最大的快乐与满足。每次把煮好的牛奶装进奶瓶,你都要先吮一口。这可把我气坏了,当场不给你好脸色看。你急了,赶紧把奶嘴塞过来:不哭嘛,爸爸先帮你尝尝烫不烫嘛,以后再也不敢了,还不行吗?于是我朝你咧了咧嘴,开始贪婪地吮吸起来。

幸福的时光总是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瞬间,我要上学了,这意味着,我要离开你了。还记得第一天去上学,学校门口挤满了和我一样大的小孩,还有好多送他们过来的大人们。我哭了。因为你没来送我,我一个人走了好远的路才到学校。我哭得可凶了,老师怎么劝也劝不住,最后只得把你找来。我知道,你一看见我那蜜桃似的双眼就心疼了,我知道你还是那么疼爱我,一点也不比门外的那些大人们少。可我还是哭,泪似泉涌。你只好背我回家,一路上你给我讲你小时候的事:下雨天踩着泥路上学;有一回肚子疼忍了一天;放了学还得去帮爷爷割草……从此我再也没要你送我了。我会在你的目光中昂着头哼着小调去上学。你一定会为我自豪的,我当时总这么得意地想。

有一天,你兴奋地拿回一块石板,要让我练毛笔字:拿毛笔往水里蘸一蘸,写在石板上,一会儿水干了,再写。我那时有种强烈的预感:这辈子要让这乏味的事儿给烦死了。于是有一天,我偷偷扔掉了毛笔。你知道后狠狠抽了我一巴掌,我委屈地大嚷:不练了,打死我也不练了!后来你对我说,写一手好字是你的一个梦想。你说,小时候没钱,只能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字。于是你把这梦想寄托在了我身上。你又说,字如其人该多好!夕阳的余晖照着你的脸,我看到你的眼睛在闪烁,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根本不懂事。

我从未遇到过你这样的人,星期天要约我一起打游戏,不懂英文还看英语节目硬要我做翻译,你会和我一起对着那些搞笑片笑得在床上乱滚,你会在陪我逛街时问我要不要珍珠奶茶,你还会自信地说冯小刚比你丑一点点,你总是在我伤心时给我一个最有力的拥抱……

有一位诗人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我在成长中追忆似水年华时,我要永远记得,是你为我撑起生命的脉络,让我冷静、坚强、执著。

有一天,你的头发会变成灰白色,你的额头会爬上皱纹,你的背也会渐渐弯下去,到那一天,我会扶着你四处走走;到那一天,我一定要告诉你,这一生,你为一个女孩创造了奇迹,那个女孩就是我,那个奇迹叫做父爱。

点评《追忆似水年华》———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 郭乃嘉主持

主持人语: 激扬文字,欢迎锁定学生点评频道!

陶 冶:

这篇文章的叙述方法别具一格,兼有以点带面的概括和贴切入微的细节描写;在不同年龄段的经历中截取横断面,展现给我们一位爱女至深的普通而可敬的父亲和一位懂事、可爱的女生形象。

不足之处在于:一、末两段收束仓促,抒情有些单薄。二、文题欠妥。全文表现的是父爱,而题目给人的感觉是对岁月流逝的感伤和对已逝去的珍贵的东西的怀念;且父亲犹在,父爱未绝,何言“追忆”?

莫先峥:

琐碎的文字,零星的小事。亲情多显于琐碎间。陈雅同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既能把琐碎亲情挖掘、展示,又能有所剪裁,琐碎而不至繁冗,真实而不乏文采,感人而不事煽情地默默感染着我们。

郭乃嘉:

文章拥有像抒情诗一般的语言,流溢着对父爱的赞颂。所举事例让人深有同感,心领神会。作者有这样一个既像朋友、又像人生导师的父亲,非常幸福。但文章的重点不够突出,过于琐碎,缺少特别有感染力的细节。

叶亮亮: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父母的眼里, 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

在我们眼里,父母永远是我们还不完恩情的恩人。

追忆成长年华中的点点滴滴,宛若在回想那美丽的涟漪。

杨 茜: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腻的感情。父亲的温暖,家庭的幸福,着实让人羡慕。通过第二人称的形式则更显温馨。你的父亲看到,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不过也许是细节的地方不够细致,某些地方又颇显累赘,导致了文章多少有点缺憾吧。

Fer217:

很朴实的美,文章就是贵在白描呀,喜欢!

唐山大地震:

篇5:追忆似水年华作文

秋日的阳光愈发显得可爱,放肆的再见黄的树叶上跳动,折射出一片晕眼的金黄。独自一人走在生活的路上,一如秋天的安静,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映衬着我的孤独的心,就这样,我不停的奔跑,不停的咆哮,感叹我的似水年华。

即使大宴宾朋于觥筹交错中,我内心依旧孤独。昔日知心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记忆深处的痕迹。

突然想起出现在我生命中的许多人,有的给我痛苦,有的给我欢乐。但是随着时间不知疲倦的向前奔跑,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慢慢的离我远去。

还记的刚刚懂得感情是什么东西的时候的我,曾经喜欢的那个女生,不知道暗暗做了多少承诺。现在再次看见她的照片时,再也没有了那种揪心的悸动。现在想起那时的我,站在人生转弯的路口时不知所措的.样子,嘴角总是不由自主的滑出一丝笑意,这笑与嘲笑无关。

还记得在中学时意气风发的我,与知心好友高谈阔论,雄心勃勃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大声的朗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几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艰难的前行,再次见面时,已经少了年少时的张狂,多了几丝生活的皱纹。

时间使我慢慢地明白,我们正在渐渐的失去原来的生活,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年华似流水一样向前流走,而我们,只是河底的一株水草,任凭生活在我们身边溜走,想伸手抓住什么,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无力。

已经有一些人开始走远,渐渐的就与我毫不相关,各自都有不同的方向,停不下来然后就越来越陌生,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相互背离。

记忆总是所有惆怅的根源,总是有些事情在不停的沉淀,让我们不忍触碰,直到慢慢地变为深不可测,变得我们自己也学会遗忘。

但是我知道,我们依然会记得对方,即便他给我带来不只欢乐,还有忧伤,还有泪水。只是却将对方放任心底,连同少年时的梦想一起。

身边的人在不断的变更,有人慢慢的离我远去,有人有加入我的生活,没有什么是会一成不变的,我们都没有能力去恒久的去对待一个人,没有勇气去面对守候一份感情。想要的东西总是很多,所遇的追求都无法停止。生活总是矛盾的,选择一些,放弃一些,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我们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规则,慢慢的变得冷漠,慢慢地变的眼中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因为似水年华,所以一再的回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错误;因为似水年华,所以一切伤痛都会像流水一样滑过;因为似水年华,所以时间在摩擦,风在沉淀,树在开花。抬起头来,灰尘在阳光里飘摇,纠缠,然后落地,变得沉默,一如我们的记忆。时光急速的奔跑,像风一样从指缝间溜走,留下一地光的碎片。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头从哪些泛黄的记忆中抬起来,忘记那些飞舞的灰尘,然后,看见窗外那如水一样明净的阳光。

似水年华,一去就不会再回来。我们没有人能遇见未来,所以我们不知道现在做的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成功。当年的我喜欢在时间的河边放下希望的小船,却不知道它最后会被时间的河水无情的打翻,沉入时间的河底,最后只有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美好的希冀。今天的我若能够重新回到那时的河边,看见那时的我,不会粗鲁的阻止他,告诉他真相,告诉他未来会让他失望。我会说,孩子,放吧,一切都会像你想的一样。

篇6:追忆似水年华作文

忆往昔,我踩着池塘里涨出的水,“哗,哗”。我望着蓝蓝的天空,池塘里的鱼儿在我的脚边跳舞,把水溅到我的脸颊上。

那是一个秋天,秋风“呼呼”地吹着我的头发,带来了几片落叶,桂花含苞待放。

不知什么原因,老家的池塘里的水涨了。水漫过了我的膝盖,这是在岸边,我被这个场面惊呆了。大家都笑着,笑着捡起顺着水漫上来的鱼儿。

水里面有小虾,有小鱼,还有一些小草,它们顺着流水,飘到了我的脚边。

不知道为什么,总认为小动物们很可怜,它们不应该死在岸上,它们还很小,还有家人。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和他们一起,捞起水中的小虾小鱼,抛向水中。

有时,它们也很顽皮,我笑着和它们玩起了捉迷藏。兴高采烈地捧着小鱼,把它们抛上天,看它们落在水里,溅起朵朵涟漪。

看到我们这样,村里的孩子们也加入了拯救小动物们的行列中。大家笑着,笑着把捡到的鱼儿放回水中。大家乐着,乐着说明年这些鱼肯定更肥啰!

不知为什么,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可能是帮助了别人吧,即使动物再小,也是生命。

篇7:追忆似水年华作文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是谁,带走了我的花季,并计划夺走我的雨季;是谁,把岁月的重量压在我肩膀,把碌碌无为的帽子扣在我的头上;是谁,改变我的欢颜,把忧愁抹上我的眉头;不管我的呼喊,无视我的哭泣,渐渐的把我远离!

曾经我以为,“老”是一个遥远的名词,还一度急切的渴望长大,但却从没想过为什么要长大,也许只是单纯地想摆脱幼稚吧!

好象是一夜之间,我已经长大了,够大了,大到我不想再长大了,却仍然会长大,时间的脚步并不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就想它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加快。

或许,长大是钱钟书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却想进来。在这出去和进来之间却是深深的无奈!

席慕容说,青春的无瑕与无邪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可遇不可求!是的,可遇不可求,昨天的欢言笑语仍在眼前,可一瞬间,稍纵即逝,快得让我抓不住一片羽毛;来不及停留,来不及刻下痕迹,就已随风消逝!

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因为拥有,所以无忌,所以肆意挥霍,等到追悔时,才后悔莫及!后悔,有着老年人的沧桑,似乎不应该是我所有的。

篇8:追忆似水年华高一作文

岩井俊二, 出生于一九六三年, 出生于宫城县仙台市。中学时代迷恋电影, 遍览日本国内外电影, 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一九九三年开始指导电视剧, 一九九四年开始指导电影, 从而一举成名, 成为日本电影电视导演。

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多为婉转有趣, 不落入俗套而又清新可人的“青春忌”题材。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多出现对往事记忆的追寻, 而且还有“书信”的巧妙加入, 更是独特又恰到好处。岩井俊二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导演,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多能看出日本民族及日本人独有的道德准则和情义性格。那种坚韧与柔美, 真诚与圆熟, 以及情感上的极致单纯和报恩于万一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和自醒。

二、青春记忆

(一) “平静蕴藏悲伤”

《情书》是岩井俊二的代表作品之一, 淡淡的蓝调, 皑皑的白雪以及弥漫其中的忧然的惆怅, 处处都散发出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感伤, 对往事的无限追念。

电影开篇是在日本神户, 渡边博子在曾经的恋人藤井树三周年的祭日里又一次陷入悲痛和思念中。藤井君死于一次意外的登山事故中, 尽管博子已经有了新的男友, 但是她对藤井君依然无法忘怀。博子给远在天国的藤井君寄去了一封问候的信。只有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更为惊喜的是竟然收到了回信, 但这个藤井树是个女孩, 博子决定去拜访这位女孩但是多次擦肩而过确无缘相见。完全以两人的“书信”为主线索。突然, 博子醒悟藤井君爱她是因为她特别象他的中学同学女藤井树, 女藤井树也逐渐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之中, 她回到了曾经的中学, 发现图书馆中的87本书的借书卡上都写下了“藤井树”的名字。片尾与片头呼应, 博子和男友到藤井君失事的雪山处与他道别, 对雪山高呼:“你好吗?我很好。”以了结这段久藏心底的情感和难忘的记忆。

片中, 导演有意设计了博子与女藤井树由一位女演员扮演, 他们有着相同的容貌却都在为一个已逝的男子回忆着一切, 并深爱着这个男子。两人的关系其实有些情敌的意思, 但却在展现中和角色的关系处理中是那么的温和和礼貌。两个同名同姓的男女, 一段已尘封的往事, 不经意间的一封书信把记忆的大门打开, 而打开后发现的是真挚而纯洁的爱恋, 当发现后, 却一切为时已晚, 一切都已经过去。只得无奈的回到现实中, 因为生活仍在继续。

岩井俊二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追忆着这段引而不大的纯真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君的眷恋, 两个藤井树之间的朦胧情感, 都没有藤井君的意外去世而枯萎消失, 而是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和剧作轻轻地流淌进观者的心里, 使观者感到那份情感的温存。青年人之间的“隐而不发”的纯美恋情由一个巧合被重新发现而层层剥开, 无论是描绘失去爱人的悲伤还是重获爱情的喜悦, 导演都没有过于激烈的表现, 这就是东方电影中独特的含蓄气质。

(二) “在真实与梦幻之间”

《花与爱丽斯》只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岩井俊二的这部最新电影———干净, 舒服。女主人公干净的脸, 淡淡的笑容, 那种春天的感觉按耐不住的流淌出来, 这好象把我推入了一个属于青春的巨大深渊, 岩井俊二重新给我们勾勒了青春的浪漫与美好, 一切的一切都是青春, 这似乎是岩井俊二可爱的固执。

电影中对记忆的再现和塑造让人瞠目结舌, 宫本相信自己的确失忆了, 并因此而苦恼, 而三人一起寻找记忆的时候仿佛真的走进了那段根本不存在的时空。沙滩上, 两个女孩当一条绳子而男孩在跳, 海浪, 天空, 一切都宁静美好, 在不远的曾经他们似乎真的来过这里, 玩着同样的游戏, 看着相同的风景。为了宫本雅致, 花与爱丽斯终于闹翻了, 战争这样开始, 在如此宁静的蓝天碧水间, 只是这个时候夕阳西下, 世界一切惨淡的红色, 两个曾经如此亲密的女孩就这样在沙滩上扭打起来, 感受青春特有的凛冽的伤。在沙滩上爱丽斯死死握住手里的黑桃A, 她想告诉花真相, 可是最后她还是关了起来, 把一切当成了一场玩笑, 曾经携手的好朋友扭打在一起, 伤害也还是因为爱, 所以痛苦也更深刻。但到了结束的时候, 他还是选择了花而放弃了爱丽斯, 这到底是青春的美好还是荒诞?在同学举办的“风之舞蹈”的画展里, 花看到那么多与爱丽斯曾经共同排练曾经一起欢笑的场面, 笑容终于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她知道有些感情是不能放弃的。

三、日本文化与岩井俊二的电影创作风格

宿命也是日本电影里一贯的主题之一。《情书》中, 有情人各自一方, 命运的捉弄, 平静中的哀伤, 哀伤中的清丽与纯美、素简、含蓄, 在含蓄中包含着的难以自持的悲痛, 逝去的情感和人并没有在记忆中尘封死去, 它会永远留在藤井树的心中。《情书》《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都对比有犀利的思考, 这一切都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追求极致美感和暴力的方面有着完美的和谐。正是这个民族甘于忍受命运而让她坚强起来, 这有日本文化传统的映衬, 也有这个民族压抑下的个性显现, 浮世绘的飘逸, 精致的茶道传统, 流长的日本文艺等, 都构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求美之心, 表现在对日本传统和东方传统的美的探索、追求和执着。

岩井俊二的作品以毫不夸张的感伤, 动人心弦的手法把青春.情感.恋人等日本情节的种种事物, 敏锐精致的表现出来, 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浪漫色彩。这是独特的日本情结的美和民族的个性, 一股东方气质及岩井俊二本人对人生和本民族卓越的艺术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渺小人物的情感关注, 悲哀、同情、朴素等深切的感动。通过表现人物的悲哀感与导演自我的同情哀伤感是统一的, 岩井俊二在作品中善于用纯真、朴实的艺术手法表现鲜明柔和的女性美, 创造出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岩井俊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为对感情的极致忠贞, 这样的情感在日本是真实的, 但是剧情与情节设计却是又让观众感到梦幻飘渺。岩井俊二作品中人物命运多是两人邂逅之后就永远错过, 或者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的话, 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 他有意识的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进行表现, 而且表现的朦胧, 在向观众传达人物感情的过程中带有一种又甘美又苦涩的情感, 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 创造出悲.哀.美的抒情世界里。岩井俊二的作品中, 表现以悲为主体的同时, 还包含着他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命运的深深同情, 这种岩井俊二对作品中人物的同情的一面,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渗透着日本“物哀”传统美的精神。

摘要:日本电影的崛起是以黑泽明.小津安二郎.衣笠贞之助, 沟口健二.今村昌平等一批电影先驱的大师造就的半个世纪的辉煌。而在后半个世纪中, 我把视线缩放在六十年代初出生的岩井俊二身上。

关键词:岩井俊二,青春记忆,“岩井美学”,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1]鲁恩.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篇9:追忆似水年华

Many years had 1)elapsed during which nothing of 2)Combray, save what was comprised in the theatre and the drama of my going to bed there, had any existence for me, when one day in winter, as I came home, my mother, seeing that I was cold, offered me some tea, a thing I did not ordinarily take. I declined at first, and then,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changed my mind. She sent out for one of those short, plump little cakes called “3)petites

4)madeleines,” which look as though they had been 5)moulded in the 6)fluted 7)scallop of a pilgrim’s shell. And soon, mechanically, weary after a dull day with the prospect of a depressing morrow, I raised to my lips a spoonful of the tea in which I had soaked a morsel of the cake. No sooner had the warm liquid, and the crumbs with it, touched my 8)palate, a shudder ran through my whole body, and I stopped, 9)intent upon the extraordinary changes that were taking place. An exquisite pleasure had invaded my senses, but individual, detached, with no suggestion of its origin. And at once the 10)vicissitudes of life had become indifferent to me, its disasters 11)innocuous, its brevity illusory—this new sensation having had on me the effect which love has of filling me with a precious essence; or rather this essence was not in me, it was myself. I had ceased now to feel mediocre, 12)accidental, 13)mortal. Whence could it have come to me, this all-powerful joy? I was conscious that it was connected with the taste of tea and cake, but that it infinitely transcended those savours, could not, indeed, be of the same nature as theirs. Whence did it come? What did it signify? How could I seize upon and define it?

I drink a second mouthful, in which I find nothing more than in the first, a third, which gives me rather less than the second. It is time to stop; the 14)potion is losing its magic. It is plain that the object of my quest, the truth, lies not in the cup but in myself. The tea has called up in me, but does not itself understand, and can only repeat indefinitely with a gradual loss of strength, the same testimony; which I, too, cannot interpret, though I hope at least to be able to call upon the tea for it again and to find it there presently,

15)intact and 16)at my disposal, for my final enlightenment. I put down my cup and examine my own mind. It is for it to discover the truth. But how? What an 17)abyss of uncertainty whenever the mind feels that some part of it has 18)strayed beyond its own borders; when it, the seeker, is at once the dark region through which it must go seeking, where all its equipment will avail it nothing. Seek? More than that: create. It is face to face with something which does not so far exist, to which it alone can give reality and substance, which it alone can bring into the light of day.

Undoubtedly what is thus 19)palpitating in the depths of my being must be the image, the visual memory which, being linked to that taste, has tried to follow it into my conscious mind. But its struggles are too far off, too much confused; scarcely can I perceive the colorless reflection in which are blended the uncapturable whirling 20)medley of radiant 21)hues, and I cannot distinguish its form, cannot invite it, as the one possible interpreter, to translate to me the evidence of its contemporary, its inseparable 22)paramour, the taste of cake soaked in tea; cannot ask it to inform me what special circumstance is in question, of what period in my past life.

Will it ultimately reach the clear surface of my consciousness, this memory, this old, dead moment which the magnetism of an identical moment has traveled so far to

23)importune, to disturb, to raise up out of the very depths of my being? I cannot tell. Now that I feel nothing, it has stopped, has perhaps gone down again into its darkness, from which who can say whether it will ever rise? Ten times over I must 24)essay the task, must lean down over the abyss. And each time the natural laziness which deters us from every difficult enterprise, every work of importance, has urged me to leave the thing alone, to drink my tea and to think merely of the worries of today and of my hopes for tomorrow, which let themselves be 25)pondered over without effort or distress of mind.

And suddenly the memory returns. The taste was that of the little crumb of madeleine which on Sunday mornings at Combray (because on those mornings I did not go out before church-time), when I went to say 26)good day to her in her bedroom, my aunt Léonie used to give me, dipping it first in her own cup of real or of 27)lime-flower tea. The sight of the little madeleine had recalled nothing to my mind before I tasted it; perhaps because I had so often seen such things in the interval, without tasting them, on the trays in 28)pastry-cooks’ windows, that their

image had dissociated itself from those Combray days to take its place among others more recent; perhaps because of those memories, so long abandoned and put out of mind, nothing now survived, everything was scattered; the forms of things, including that of the little scallop-shell of pastry, so richly sensual

under its severe, religious folds, were either 29)oblite-rated or had been so long 30)dormant as to have lost the power of expansion which would have allowed them to resume their place in my consciousness. But when from a long-distant past nothing 31)subsists, after the people are dead, after the things are broken and scattered, still, alone, more fragile, but with more vitality, more unsubstantial, more persistent, more faithful, the smell and taste of things remain 32)poised a long time, like souls, ready to remind us, waiting and hoping for their moment, amid the ruins of all the rest; and bear unfaltering, in the tiny and almost 33)impalpable 34)drop of their essence, the vast structure of recollection.

这已经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除了同我上床睡觉有关的一些情节和场景外,贡布雷的其他往事对我来说早已化为乌有。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让我喝点茶暖暖身子,而我平常并不喝茶。于是我先说不喝,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叫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圆的名叫“小玛德琳”的小蛋糕,看起来像是用朝圣者的扇形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出来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转晴,我的心情很压抑,机械地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把一小口玛德琳蛋糕浸泡在那勺茶里。带着蛋糕渣的那一勺暖茶碰到我的上腭,我顿时混身一震,定住了。我感觉到自己身上正发生着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忽然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灾难不幸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这种全新的感觉对于我的影响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也许,这感觉并不在我心间,而原本就是我的一部分。我不再感到平庸、不重要、平凡。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蛋糕的味道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了那些味道,肯定同那些味道的性质不一样。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抓住并阐释它?

我喝第二口时感觉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该到此为止了,茶的魔力正在消失。显然我所追求的真相并不在于茶水之中,而在于我的内心。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那种感觉,但这感觉并不为茶所熟知,亦只能茫然地反复诉说,且力量逐渐减弱,而我并不明白茶的话语,只求能够通过喝茶让它再次出现,找到最初的那种感觉,使我最终彻悟。我放下茶杯,审视我的内心。只有我的心才能发现事实真相。可是如何寻找?当心灵感觉自己的一部分已经越过了自己的疆界;当追寻者本身就是那黑暗的疆域而他还必须穿过黑暗去寻找,而且他所拥有的却对他毫无帮助,这不确定的深渊将是如何的深不见底。探索吗?又不仅仅是探索:还得创造。这颗心面临着某些还不存在的东西,它本身就能使这些东西成为现实且赋予其内容,并把它们引到白昼的光明中来。

……

不用说,在我的内心深处跳动着的,一定是影像,一定是视觉的回忆,它同那种味道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随味道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但是它的挣扎太遥远、太混乱,我勉强只看到一点苍白的影子,其中混杂着一股捉摸不定、不断回旋且杂色斑驳的混合物;我无法分辨它的形状,我无法像询问可能作出解释的知情人那样,求它阐明它的同龄伙伴、亲密朋友——蛋糕浸泡在茶里的那种味道所蕴含的意义,我无法请它告诉我这一感觉和哪种特殊境遇有关,与我从前的哪一个时期相连。

这渺茫的回忆,这有着同样的吸引力,从遥遥远方而来,触动、震撼和撩拨起我内心深处感觉的古老而尘封的瞬间,最终能不能浮升到我清醒的意识的表层?我不知道。现在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它不再往上升,也许又沉下去了,沉入黑暗之中;谁知道它还会不会再从混沌的黑暗中飘浮起来?我得十次、八次地再作努力,我得俯身探寻深渊。与生俱来的懒惰总是让我们知难而退,放弃丰功伟业的建树,如今它又劝我半途而废,劝我喝茶时干脆只想想今天的烦恼,只想想对明天的期望。这既不用花什么力气,也不会让人苦恼。

上一篇:2019政治考研预测题下一篇:钱不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