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2024-05-15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通用8篇)

篇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吟诵中品味美,探讨中感悟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印平

一、说教材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教版必修二中“历史回声”专题中第二板块“千古江山”中一篇宋词。本专题的话题是透视历史的烟云,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咀嚼历史佳作和,领略感人情怀,采撷前人智慧,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写于神宗元丰五年,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所作,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本词的主旋律是感情激荡,气势雄壮。词的上阙,从眼前见到的赤壁江景,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写景。下阙,再现周瑜形象并且赞美他的功业,引出自己的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的感慨,转而以旷达的心态看待历史和人生,求得思想解脱,由咏史进而抒情。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各种体验,所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思想的火花。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赤壁赋》,对苏轼及其文章风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品味语言,品味作者的人生思想,常常会因为他们缺少生命体验,而难以深入。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最初体验,同时又要注意引领他们去品读诗词,感悟作者的丰富的思想。鉴于以上思考,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中的“景”和“人、事”来鉴赏文本

(二)过程与方法

在吟诵中体味,在探讨中感悟。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该词的豪迈气势,并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的旷达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所作,面对历史陈迹,不禁抚今思昔,流露的情感浓烈而复杂,所以我将解读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探析周郎的形象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作为本课重点。

同时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在人生境遇中,貌似出世,实是入世,旷达乐观的情怀。因此我将理解词人“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一)诵读法

中国自古“诗乐同源”,诗歌里天生就带有音乐的悠扬旋律,抑扬顿挫,极富美感。古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诗词教学中的重中之中,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由诵读,听专家诵读,品读诗词过程中诵读,赏析把握感情后诵读。以达到“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诵读中撞击心灵,丰富感情世界。”的目的。

(二)问题探讨法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迪心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戈拉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高质量的问题源于老师旅差费教材内容的深刻领会,源于对学生思维的准确把握。)

教师可以通过词的风格“豪放”来设计问题,引出对诗词中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的解读。在质疑中点拨,互动中推进,品味诗词的意境。

可通过“人生如梦”的感情是消极还是积极来探讨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对我们的启迪。让学生在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激起思想的火花,在相互切磋中,加强领悟,共同提高。

六、说课时

本课安排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本课导入我设计用林语堂的一段评价来导入)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问他是谁?

(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上苏东坡的经典巨著——《念奴娇·赤壁怀古》。(因学生已经学过苏轼的文章,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这里设计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苏轼,这样有助于了解这首词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1、朗读,感受豪放

(朗读有利于记忆,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反复诵读是走近诗词,体味其美,感悟其情,理解其思的重要方法。)

这里我设计三个环节,听专家朗读,生自由朗读,生齐读。

(通过诵读体味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形象美,挖掘诗词的意境美。)

2、研读,品味意境

(本课重点是解读诗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感受本词的豪放风格的同时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为此设计了一个问题加以引导)

问: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体现在哪儿?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边读边品。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写出了壮观,豪放,雄浑的江景,但同时也是写历史长河浩荡。虚实结合。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在互动中推进。我个人觉得要特别关注几个动词作用的探讨 ①、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引导分析几个动词“穿”“拍”“卷”的作用。②、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

③、这样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抓住“惊”,心惊胆战,惊心动魄。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

④、词人面对这样壮观的景致,用了一句话总括,是哪一句?“江山如画” ⑤、由此不禁想起“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总结上阙,引起下阙”。

(3)“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抓住火攻,水战的特点,用十四字概括了赤壁之战胜利的场景,将曹操惨败的情景形容殆尽。写出了战场上的叱咤风云的豪放。

(4)请一学生朗读:

学生点评

提示朗读注意的要点:整首的基调气势雄浑,磅礴。

生:齐读

3、精读,探究情感

(1)(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风流人物。上阙写景,也引发了对“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怀念。探析周瑜形象来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设计以下问题,学生讨论探究)

(1)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英雄中,词人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2)词人是怎样刻画了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引导解读:从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从肖像上刻画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谈笑间”从仪态上反映了周瑜临战前的潇洒从容。“灰飞烟灭”从侧面显示了周瑜的才略。

可谓写出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年轻有为,功成名就”。

这里还可补充赤壁之战史实,说明周瑜的功劳最大。周瑜与孙权的“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关系,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建功立业,这正是苏轼所渴望的。这也是周瑜令人艳羡的一个原因

周瑜可谓“功成名就,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这样更易与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词人如此刻画周瑜,写出了对周瑜毫不掩饰的艳羡,不禁联想到自己,感慨万千,“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从而将周瑜和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里我设计一个表格将苏轼和周瑜从年龄职务境遇外貌进行比较,体味词人艳羡周郎,悲叹自己复杂的情感。

周瑜苏轼

建功年龄2447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外貌高大英俊(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3)在这样情感之下 词人的最后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这里是本课理解的一个难点。我设计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生为主体,真正参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讨论中碰撞共鸣,有助于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

讨论:观点一:由对比,苏轼有些消沉,寄情于山水,“一尊还酹江月”。

观点二:他已经看清了历史的沧桑,所有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被淘洗了,人生就如梦境一样,那又何必执着于这些不如意的事呢。只有江月是永恒的,所以他洒脱地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生讨论发言后,师总结

(这是个拓展性的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我设计着重分析出苏轼的情感的复杂。借用余秋雨对苏东坡的评价加深对其丰富情感的理解。)

在与周瑜如此鲜明的对比后,苏轼感慨万千,有点悲慨,这也是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说其是悲观呢,苏轼这样被贬后,为什么想到的千古风流人物是周瑜,而不是陶渊明呢?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想和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的。但现实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貌似出世,实是入世,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旷达乐观的情怀

4、诵读,领悟人生

(因已经分析把握了词的情感,用朗读把体味的情感表达出来,更能促进情感的体验,因此我设计再次诵读。)

再次听专家朗读感受一下苏轼那激情昂扬的豪迈风格,体味苏轼的复杂情感和和思想。提示朗读应注意的要点,然后学生齐朗读。第三环节:总结全文

(学习诗词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我设计用我的感想和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点评来结束全文。引起学生的情感思索。)

在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了奋发有为的同时,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报怨,伤感,只会徒增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以深广的历史时空为背景,展示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之美,历史人物之美,词人情感之美,并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首词有了优美的意境,有了丰富的审美效益。成为词家怀古之绝唱,为豪放派之代表作。”

你读了这首词后,你有什么感想?从而过渡到课后的作业的布置。第四环节:课后作业

(1)以《东坡先生,我想对你说„„》写一篇你和苏轼的心灵对话。把你的所感所想对苏轼说出来。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结束应该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新课程也倡导大语文观念,因此我还设计了以下作业):

(2)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体现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概括;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还要有艺术性,看起来赏心悦目。

设计本课的板书如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江山如画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怀古:羡周瑜雄姿英发,功成名就抒情:叹自己早生华发,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

周瑜苏轼

建功年龄2447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外貌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篇2:《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

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

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第4课《雨霖铃》的学习,学生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针对教学重点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针对教学难点主要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法,而对于诵读部分则采用想像法。

四、学习方法

赏析是诗词学习的能力指点,比较是诗词学习的迁移提升,而诵读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运用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具体为:泛读,了解背景;朗读,感受意象;研读,探究情感;选读,迁移知识;熟读,达到背诵。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一)、泛读,了解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二)、朗读,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诵,想像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正音,集体朗读。

并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板书:绘壮景)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然后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①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②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板书:写伟人)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①“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②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提示:学生讨论,只要抓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学生未分析的教师课适当补充。

4、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板书:抒豪情)

5、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州赤壁,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湖北蒲圻(q)。那么苏轼知不知道他所见的赤壁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这样感怀?

提示:从上阕的“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此以景为依托,咏史抒怀。

(四)、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考: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借一把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根据上述所学及自己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怀古诗词特点:“怀古诗词”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包括述史和咏怀两部分,采用对比手法,主要有古人与作者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等。鉴赏怀古诗词技巧: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最后,披文入情,细致领悟。

(五)、熟读,达到背诵

总结全词。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全文线索: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总揽全篇)(描绘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

篇3:《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都写了赤壁景色, 但景物色调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描写了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开头先即地写景, 从壮阔的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 随即用“浪淘尽”, 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 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 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 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接着集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雄奇壮丽:仰视, “乱石穿空”, 用“乱”“穿”写山高石峻, 拔地而起, 直插云霄, 动感极强;俯视, “惊涛拍岸”, 用“惊”“拍”写惊涛骇浪声若惊雷, 势若奔马;由远而近, “卷起千堆雪”, 用“卷”和“雪”写出浪花层层叠叠席卷而来的气势和颜色。这三个句子从不同角度又诉诸不同感官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 把如画江山描写得那样雄奇壮丽、震撼人心, 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则描写了空明柔美的赤壁秋江月夜。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不同的是, 本文写景相对分散。“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简短两句, 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 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二字, 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 而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 脉脉含情, 实际上是作者对于冰清玉洁的月亮的无限愉悦;在皎洁的月光辉映之下, 秋江的夜色便历历在目了:“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 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 显得浩瀚无边, 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之开阔, 无拘无束, 因而不由得“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诗人写赤壁月夜江景的空明柔美, 衬托其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同时, 写江水、明月, 也为后文借江水、明月抒发超凡的人生感悟埋下伏笔。

二.都写了有关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 但对人物的寄寓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胜利的英雄周郎——周公瑾即周瑜。苏轼先从侧面描写, “小乔初嫁了”, 以美人衬英雄, 突出周瑜的年轻得志;次写肖像, “雄姿英发”, 姿态威武, 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0万大军, 但只率3万水军的周瑜, 面对强敌, 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颇有儒将风范, 在“谈笑间”, 使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诗人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描写, 以周瑜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反衬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年已老而功业无成的失意, 为下文抒发“人生如梦”蓄势。

《赤壁赋》写的则是失败的英雄曹操。曹操, 是通过“客人”之口写的。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一“破”一“下”, 声势何其显赫;次写军力之盛,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在极力渲染曹操赫赫声势后, 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 从而解释了客人之悲的原因。这样一个“一世之雄”, 尚且“困于周郎”, 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 何况“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默默无闻、平庸之辈的今人呢?故“客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对客人的劝慰启发和剖露诗人心志作了铺垫。

三.都抒怀, 但哲学思想不同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 把“佛、儒、老 (道) ”三家哲学结合起来。这两篇文章则蕴含着不同的哲学思想。

《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多表现了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奋厉有当世志” (《东坡先生墓志铭》) , 很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 (《策别》第八) 的盛世, 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 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 险遭杀身之祸。作者临“故国”, 思豪杰, 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年的环境里面, 想到周瑜在34岁的时候, 便建立了那样惊天动地的功业, 而自己呢, 比他大十多岁, 却贬谪到这里, 没有为国为民做出什么有益的事来。江山依旧, 人事各异, 沦落无聊, 老大徒伤, 于是引起“人生如梦”的感喟, 认为既是如此, 还不如借酒浇愁吧。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用世与避世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间的矛盾, 这是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具有的普遍性的矛盾, 既然没有机会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 就只有在无可奈何的心态之下, 姑作达观。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最后不免趋于消极。但我们从前面作者极写豪壮之景、极赞豪迈之人的文字中, 更应感受到的是他强烈的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

《赤壁赋》则更多表现了他的齐生死、等是非, 超然物外的佛老思想。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 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 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牴牾;再加上苏轼为人表里澄澈, 讲究风节操守, 这就使他既不见于元丰, 又不得志于元祐, 更受摧折于绍圣。佛老思想使他在面对种种政治磨难时有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 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 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 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赤壁赋》第三段写了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曹操这类英雄人物, 也只能显赫一时, 何况我辈!因而, 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 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希望与神仙相交, 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第四段, 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 提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如果从“变”的角度看, 那么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那么万物与我们人类都是无穷无尽的, 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达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 因此, 身处逆境依然那么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 从而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第五段,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表现出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佛老思想的影子。

篇4:《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说教材

作为精读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大气雄阔之景,衬千古风流之人,抒人生如梦之情。该词寄寓了一代文豪历经生死之劫——“乌台诗案”被流放黄州后的复杂感受。词中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更有寄情山水的旷达。学习该词,将有效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怀古体裁诗词的写作手法与情感特点。

“课程标准”对学习诗词的要求是“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本单元提示中强调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其声律之美,领悟词中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苏轼不少名作,必修二中《赤壁赋》的学习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仅凭个人阅历难以理解诗人的矛盾情感,鉴赏和分析诗歌还不熟练。结合“课标”内容、单元重点、学情,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知识和能力: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提高“感知—体悟—评析”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讨论合作等方法,体会怀古诗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客观认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师将通过导引法、朗诵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涵泳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设计了导、读、品、比四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即趣导先行奠基础—个性初读识苏词—合作品读析苏情—对比赏读探苏心。

1.趣味导入奠基础

教师: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这样评价过一个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作品,猜猜他是谁?(PPT显示)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教师启发:他是谁?

学生回答:苏轼。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经典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缓慢出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让学生猜想被评价的历史人物的真实身份。此环节以趣味设疑导入,尊重了学生成长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形式有趣,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苏轼,激发学习该词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词的意境中。

2.个性初读识苏词

以宋代《吹剑续录》中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为例,引导学生以“关西大汉”之风进行个性自读。初步感知豪放词风。随后进行学生代表试读,教师配乐范读,全班感知齐读。

设置依据:课标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要求的多样性以及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多样诵读既可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又能在层层诵读中让学生体味到该词豪放不失婉约,婉约隐于豪放的独特风格,为之后分析苏轼的矛盾情感奠定基础。

以诗歌题目“赤壁怀古”引到诗歌体裁类别,明确本词类型是怀古诗,怀古诗歌特点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板书:景、史、怀)

设置依据:古代诗词内容丰富,但知识点庞杂。教师适当进行诗歌体裁分类,抓住怀古诗歌写法特征进行引导,简洁明了。既明确了鉴赏途径,又与后续教学环节相衔接,便于落实教学目标。

3.合作精读析苏情

教师启发:请用诵读的方式推荐分享上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可从景物描写、情感抒发角度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答案:包含意象选取、炼字艺术、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意象选取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炼字艺术如乱、穿、拍、卷等;情感表达如慨叹时光流逝,壮言雄壮奇景等。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解读文本肤浅、分析不透彻,重要语句可能无法顾及。如重要字词“乱、穿、拍”等仅仅只能分析其妙处,却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用意。“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与起句相联,易被学生忽略。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黄版“惊涛裂岸”对比鉴赏,进行炼字艺术方法的归纳。

设置依据:课标提倡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本环节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赤壁之景,请学生自行推荐喜欢的诗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借助已有学习经验对该词进行赏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上片写出眼前赤壁雄浑壮阔之景。(板书:雄浑壮阔)

教师启发:赤壁之战中,有许多英雄,作者为什么在词中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并指导。)

学生答案: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均不符合作者情感表达需要。周瑜雄姿英发、美人在怀、韶华似锦、文武双全,反观作者自己却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设置依据:该环节结合“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一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对苏轼塑造周瑜形象的质疑。本环节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回顾三国历史人物,巧借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和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比得出一个“笑”字,两种形象。前者是风姿潇洒、文武双全,后者却被贬黄州,早生华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可得出,苏轼借三国风流人物感慨自身壮志难酬,华发早生。(板书:风流人物)

在合作精读环节中,学生既个性阅读,又合作共读,教师进行赏读指导,品析词句、分析意象与诵读 品味交错进行,一静一动,一张一弛之间,推动学生阅读鉴赏活动渐进深入,突出了教学重点。

4.对比赏读探苏心

教师启发:如何理解豪放之景与壮志难酬之情这一矛盾的情景关系?请结合前面环节中对意象、人物、情感的分析以及同期作品《临江仙·夜归临皋》,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否蕴含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小组讨论)

设置依据:选取苏轼同期词作进行参照阅读,可以更高效、合理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词主旨。既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可拓展学生阅读面,全面把握词作感情。若此处学生难以自行分析得出,教师应启发引导,利用《前赤壁赋》中“江月”意象结合得出该句的复杂感情——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旷达。由此通过知人论世、对比探究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板书:旷达情怀)

学生答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现了作者渴盼摆脱尘世困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作者愿意寄情江海、旷达自在的洒脱情怀,这与《赤壁赋》中“唯江上之清风”句寄情江月的情怀相似。本词中,人生如梦,表达作者对“得意周瑜、失意自身”的释然,将一腔失落尽付无尽江月。虽有壮志难酬的无奈,但也有旷达洒脱的自在。

5.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①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②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卷三“老练”。

设置依据:作业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对比探究性作业体现由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教学思路,由课内迁移到课外。阅读作业拓宽学生阅读面,且针对讲读内容,回扣导入,前后呼应,使课堂浑然一体,自然完整。

篇5:《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的一首宋词。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词作中的名篇,在第二单元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宋词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鉴赏,引导学生进入词境,采撷前人智慧、领略感人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所作。本词感情激荡,意境雄浑开阔。上阙写景,从眼前见到的壮阔的赤壁江景,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下阙则由咏史进而抒情,由再现周瑜从容的儒将形象、赞美其年轻有为的英雄功业,引出自己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清酒祭月的达观思想。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要领,领略豪放意境;同时领悟并学习苏轼在逆境中坚韧豁达、旷达洒脱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优秀的诗歌,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艺术特性。第二单元导读部分也提出了欣赏词作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同时结合本词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2、引导学生用炼字、对比的方法赏析上阕、下阕,并通过诵读,体会作品开阔意境。

3、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现技巧。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情感,学习他旷达、认真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时,面对眼前波涛滚滚的长江和历史陈迹,不禁联想到历史上壮阔激烈的赤壁之战及英雄周瑜而作,流露的情感浓烈而复杂,且学生先学会鉴赏方法才能体悟情感,所以我将赏析眼前景、探析周郎的形象作为本课重点。

同时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在人生境遇中,貌似出世,实是入世,具有旷达乐观的情怀。学生不结合背景赏析探究,很难理解“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因此我将理解“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从而学习作者旷达、认真的人生态度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以往的教学,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过《赤壁赋》,对苏轼及其文章风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品味语言,品味作者的人生思想,常常会因为他们缺少生命体验,而难以深入,所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思想的火花,引领他们去品读诗词,感悟作者的丰富思想。另外高一学生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老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给他们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说教法

(一)诵读法

古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由诵读,听专家诵读,品读诗词过程中诵读,赏析把握感情后诵读。

(二)情境教学法

上阙即景怀古,用语言和图片再现当时场面,再现赤壁此地的景色,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面对滚滚大江,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对话点拨法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根据他们的思路进行引导点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主要是:问题探讨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戈拉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好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通过词的风格“豪放”来设计问题,引出对诗词中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的解读。在质疑中点拨,互动中推进,品味诗词的意境。

可通过“人生如梦”的感情的探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加强对苏轼以清酒祭月、旷达洒脱的思想感情的领悟。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唤醒词情

北宋豪放派的大文豪是谁,大家知道吗?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在月夜思乡、黯然伤神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长江时,也会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定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宽慰、排解内心的抑郁时,总会想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媒体配以图片)

展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词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2、运用炼字的方法赏析上阕赤壁壮丽景观,并通过诵读体会其开阔的意境和作者博大的胸怀、放达的性情。

(二)温故知新,知人论世

1、我们上学期在学习苏轼的散文《赤壁赋》时,对他已经有所了解。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苏轼呢?

预设: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

教师补充: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名散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被贬至惠州、儋州,后北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

2、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作品。他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后仕途坎坷,几上几下。43岁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2年有余,职位清闲,心中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

(三)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1、诵读正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赏析诗词在于诵读,读准字音是赏析诗词的基础;读出韵律节奏,是入境悟情的钥匙;读出情感,是领悟思想内涵的体现。那么开篇诵读,主要完成前两个任务。)

这首词读起来脍炙人口,下面请同学们集体诵读一遍。

点评容易出错的.字音,并播放名家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听节奏,重音,情绪,然后老师领学生齐读。

故垒(lei)纶巾(guan)樯橹(qianglu)还酹(lei)出嫁了(liao)

2、整体把握(理清写作思路,全局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赏析时才能头脑清晰。)

(1)分析题目:赤壁怀古

赤壁是地点,哪里?――黄州的赤壁矶

怀古:怀故人、古迹或古事;目的是?――抒己怀,明己志。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词作,找出词中哪些语句是作者眼前的赤壁之景,哪些是由眼前景引发的怀古之事或人?

明确:“故垒西边”到“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之景;

“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人,追怀的是周瑜。

那么,由此,我们分析出词上阕主要写赤壁之景,然后由眼前景回想到古时的哪件事呢?明确:赤壁之战!(带着学生回忆赤壁之战的时期、人物、结果。)

小结:苏轼由景怀古,进而抒情,因此,下阙主要是:怀古抒情。

(四)合作探究,放飞想象

1、苏轼一开篇便用自己开阔的视野和心胸为我们展示了他豪放的情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也历来被人称道,请同学们自主品味:由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到了什么?(明确要求:3分钟留白思考时间,展开联想和想象,组织好语言)(锻炼学生想象、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句的分析方可初步把握词人的性情。)

预设一:看到了一望无际、奔流不息、波涛汹涌的长江,意境开阔。

预设二:由长江奔流不息,联想到了历史长河的奔流和永恒(联系学过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的杰出人物被历史长河淘尽、冲洗得无影无踪(联系《赤壁赋》里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历史的杰出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就如同过眼云烟,但他们的历史功绩却永存人们心中,永留史册。这句话既有词人对世事变迁的沧桑、无奈,又有被历史人物感召的激动。

引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大江东去是实景还是想象的?

明确:实景。“千古风流人物”为虚写,虚实结合。

2、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的景观?(要求提示:请同学们以4人一小组合作讨论此题,可以从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颜色等角度进行分析)

明确:长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浪花)。

赏词讲究炼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话中,哪几个字用得妙呢?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山峰、山崖高耸入云,两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惊――写江水的巨浪汹涌。

拍――突出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声响,力度之大拟人。

卷――突出浪涛的强劲有力。

雪――比喻,突出浪淘之大之高,浪花之晶莹。

这三句话,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景,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引导:那么为什么作者会由眼前长江景联想到赤壁之战呢?

预设:赤壁之战和波涛汹涌的长江景一样,都具有激荡、壮阔的特点,作者由眼前的长江景联想到了凶猛激烈的赤壁之战。

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词也一样,那么从这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性情?

明确:因此,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话还暗示了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与作者下文追怀的英雄形象相吻合,还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心胸开阔,景才更壮阔,更何况作者此时被贬黄州,心中主张得不到支持反遭陷害,正是不得志时期,他没有抑郁徘徊,反而赏壮景怀古人,可见其豪迈洒脱的性情。)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话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独立思考)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是对眼前波澜壮阔的长江景的概括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大好河山孕育英雄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江山正式英雄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之处。由景及人。

(五)读出味道,学有所得

上阕小结:作者由眼前赤壁的雄奇壮丽之景引发对英雄豪杰的追怀,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上阕,读出景之壮阔,情之豪放,读出我们的体悟,读出英豪气势!

2、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从上阕的学习中,得(体悟)到了什么?

预设总结:写作时用词要精炼,要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要学习苏轼放达的情怀,遇到挫折不要抑郁惆怅,要心胸宽广,才能乘风破浪,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六)作业:《全品作业本》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赏析题!

(七)板书:上阕:即景怀古:江山如画――夸张、拟人、比喻,雄浑壮阔。

豪杰辈出――周瑜

篇6:念奴娇赤壁怀古_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该单元是以鉴赏宋词为主题展开的,上一课编排了婉约派代表词人刘永的两首词,本课安排苏轼的两首词,后面编排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文章的编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掌握婉约派词和豪放派的特点,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的语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其依据是,这首词的主题复杂而深刻,“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四、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是他们富有朝气并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习惯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交往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五、说教法和学法

1、比较诵读法

通过分别朗诵李清照的《雨霖铃》和本文,感受婉约派词风与豪放派词风的区别,体会本文作者的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

2、情境教学法

上阙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再现赤壁此地的景色,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面对滚滚大江,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艺术熏染

教师播放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到对本课的内容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背景识记

1新旧知识相联系,回忆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来介绍苏轼。

2、穿插介绍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小矛盾,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比较朗读——区别流派

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播放本文的音频朗读,从感官上让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之后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并讲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小组合作——理解分析

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如何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

下阙“咏史”部分,简略介绍周瑜,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以补充。之后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在一定思考时间之后,我让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

(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背诵本词的同时,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 字左右的一段文字,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图,我力图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念 奴 娇•赤 壁 怀 古

苏轼

写景——壮美

咏事——雄浑

抒情—— 豪迈

七、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是:

1)、本节课,由于采用比较朗读的方法,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文风上的不同;

2)、讲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1)、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当,前紧后松;

2)、课件制作的很粗糙不够精细,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

我今后会不断地努力,钻研本学科的知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其依据是,这首词的主题复杂而深刻,“人生

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 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 情。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让学生背出李清照的简介

2、让学生写出上节课讲到的生字词

二、新课导入:

播放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驰骋在三国的战场上,让我们伴随着这雄浑的歌声,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 赤壁怀古》,今天我 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讲授新课:

1、背景介绍

1)、新旧知识相联系,回忆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来介绍苏轼。2)、穿插介绍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小矛盾,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 的事实背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2、采用比较朗读法

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播放本文的音频朗读,从感官上让 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之后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并讲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组合作理解分析

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如何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 它平静的时候呢?”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

下阙“咏史”部分,简略介绍周瑜,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以补充。之后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在一定思考时间之后,我让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说板书设计:

念 奴 娇•赤 壁 怀 古

苏轼 写景——壮美 咏事——雄浑

抒情—— 豪迈 布置作业:

篇7: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1

说教材: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本词

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中国文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中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如下: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一是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二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二、下面说一下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三、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大教学板块。

(一)备

即课前预习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3、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二)导 导入新课

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读 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听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朗读

a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

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c留出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

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

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1)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内容,为何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

(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

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五)悟

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

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知识目标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目标 从容旷达的胸襟。

(六)练 课外拓展、迁移知识

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让学生把握竟象与意境,寻找二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讲课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理解讲课思路,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

2、作业:

a、背诵课文

b、查找一首怀古诗词,试着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词人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此词怀古抒情,苏轼先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这对于人生阅历不足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主要针对“知人论事”进行讲解,期待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苏轼的旷达和对于历史的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考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为: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教学难点为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谈话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王国里的一道风景——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黄州的赤壁,不禁触景生情,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环节设置以下两个教学活动:1。老师进行配乐朗诵,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画出朗读停顿。2。大声朗读本词,思考:本词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和读,在确定朗读方式的同时,有助于理解本词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本环节设置为结合苏轼及其他文学家,理解“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哲学思想。以期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旷达的人生态度,学习先贤们的身上的闪光点为己用。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结合学生所习得的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本词豪放的语言风格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引导学生讨论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此种作业形式:试比较柳永与苏轼在意象选择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4

一、导语

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文人,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展示课件1,逐一让学生猜想说的是谁)不错,这位文人就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艺通才,他在诗词文等各方面都开风气之先,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紧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尤其是他的词,打破了传统婉约的靡丽词风,开创了壮丽雄劲的豪放派词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课件2,题目),感受一下他豪放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展示课件3,目标),一是带着感情去朗诵苏轼的词作,二是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三是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在下面学习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文

1、听朗诵。(展示课件4)这首词很短,文字上没有多少障碍,我们直接看词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请大家认真体会,并注意纠正个别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请大家自己自由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在读课文时,师板书题目)

3、齐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尽可能慢下来,要注意抑扬顿挫。

(二)分析题目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基本上感知到了苏轼这首词的美。大家看一下这首词的题目,有两个部分组成。

1、“念奴娇”是什么?(词牌名,只要词牌确定了,每句话的字数也就确定了)

2、“赤壁怀古”是什么?(题目,告诉读者词的内容)

3、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词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送别啊,边塞啊,田园啊,这首词你觉得应该属于什么类型的诗歌?题目中有两个字已经提醒我们了!是怀古诗!它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诗歌类型,这一类诗词有很多,下面我们会陆续遇见。

(三)总括怀古诗特点

这样的诗词,一般是由眼前所见到的景物,引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者胸怀。这样大体我们可以概括为:(展示课件5)观眼前之景、怀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今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也大约有这么三个部分组成。

(四)分析眼前之景

1、请大家速读上阕,思考一个问题,看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如果是,请大家找一个短语(用原话就可以)对所见到的景做一个概括。学生读完后请学生回答——江山如画。

2、既然是“江山如画”,能不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反应“如画”特点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我们再深挖一下,有没有哪几个词更加凸显了它的画面感?——穿、拍、卷。

4、欣赏诗词,既要从整体上感知,也要从它细小的环节上去揣摩、玩味,去咬文嚼字。我们看看这几句话好在哪里呢?

①把这三句话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②这几句话好在哪里?——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感觉,“穿”“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5、景的特点

大家看一下,苏轼笔下的景物美不美?能不能在“美”之前再加一个字,能够更好地概括苏轼景物的特点?——壮美!

6、重读上阕,体会壮美特点

所以,在上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壮美的如画江山图景!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三句话,要读出“穿”“拍”“卷”的气势来!——学生齐读。

(五)分析历史人事

1、引出历史人事。上阕写完了眼前之景,看看有没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文中哪个词已经明显地告诉我们联想到历史人物了?——遥想公瑾当年!

2、上阕中哪一句话把眼前之景和历史人事自然地串联起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一时”是什么时候?——三国。

说到三国时,你的脑海里都想到了哪些三国人物?——(选择一排,每人说一个三国人物。)

4、苏轼想到的是谁?——周瑜。

请找出一个既点出了时代有点出了他名字的短语——三国周郎。

5、读下阕,找出作者联想到周瑜的哪些事情?用文中的话概括。——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几句话看出周瑜什么样的特点?年轻、英俊潇洒、儒雅风度、指挥若定。

6、总结填表。

7、用原文中一个词概括周瑜的特点。(周瑜很雄姿?周瑜很豪杰?周瑜很风流?)

8、集体读一下,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指挥若定。“遥想”轻一点,飘渺一点,“小乔初嫁”轻一点,“羽扇纶巾”儒雅风度,“谈笑间”指挥若定,“灰飞烟灭”有蔑视之感!

9、三国历史人物众多,苏轼为什么要写周瑜?(从作者的遭遇经历的角度思考)(展示课件——介绍苏轼黄州状况)

10、对比人物形象。

周瑜是怎样的形象?自己是怎样的状态?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无论哪一个方面自己都是和周瑜相差甚远啊!

(六)分析一己之怀

1、集体读“故国神游”至最后。

2、文中找出一个短语,精炼地概括他的感怀。——人生如梦

3、哪一个词体现了他的失意?——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4、除了失意,还有什么情感?哪里体现出来?——笑,嘲笑,自我解嘲,释怀,表达出旷达乐观的情感。

(七)回顾总结苏词——豪放词的词风。

景是壮美之景,人是风流之人,情是旷达之情,苏词把写景、咏史、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首词之中!总的来说,苏轼的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这就是苏词。

(八)我们一起朗诵一下课文,最后体会一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职语文教材的拓展模块古典诗文诵读 “诗词四首”的第四首。拓展模块中的两首宋词虽都抒发伤感之情,却风格迥异。《一剪梅》深情缠绵,《念奴娇·赤壁怀古》恢弘雄放,两词分别代表宋词婉约与豪放的较高成就,学生可在对比中加深对宋词的感性认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词人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见、所闻、所感,词人怀古伤己,并不消极悲观,凸显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尤其值得自信心不强、有畏难情绪的职高生借鉴。

“外研版”教材的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共有七首宋词,呈层进式编排,“古典诗文诵读”单元强调诵读,学生学习本课,要反复诵读感悟,与《一剪梅》比较不同,领悟苏轼这首词的风格特点,提升阅读赏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国际商务专业二年级2班学生。

学生特点:活力四射、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际能力强。

专业学情:国际商务专业的学习以英语和HND课程为主,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组内合作、组间交互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

学科学情:学生在“外研版”基础模块中学习了12首古诗词,具备了诗词知识和诵读基础,阅读赏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拓展模块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学生在诵读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意象,通过分析语言、意象、人物、情境,走入诗人感情世界,获得精神的感染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学习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理解词人怀古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一些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四、教法、学法、教具准备

教法:指导阅读法、情境教学法、悬念法。

学法:诵读品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PPT,MP3,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可联网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课时,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朗读评价标准和小组学习评价表,布置、检查个人预习作业,把学生异质分为4组,布置小组预习任务,检查并指导各组整合资料。

学生准备有三:上传个人预习作业;各组完成录音评价任务;各组按要求搜集整理资料,做PPT,准备课堂3分钟发言。

预习为课堂小组探究性学习准备资料,锻炼合作能力、搜集整合信息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环节一:情境导入(3分钟)

播放全班最优朗读录音,展示小组学习评价表。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了解各组预习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感知设疑(3分钟)

首先,学生回忆并列出《一剪梅》的意象。之后,学生默读并找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描述其画面。老师提出悬念:相比《一剪梅》意象的婉约,《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意象的背后会是怎样的感情?

对比两词意象不同,关注意象背后隐藏的感情,实现由“文”到“情”的过渡;设疑贯穿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三:品读解疑(25分钟)

1.赤壁之景

首先,小组朗读上阙,体会赤壁之景。之后,分析意象和语言,主要提出四个问题。其一,江水是什幺样子?词人为什幺写江水?其二,可否将“人道是”改为“曾经是”?其三,可否改为“乱石向空,惊涛击岸,堆起千堆雪”?为什幺?其四,上阙中的意象共同体现出赤壁什幺特点?最后,男生朗读,读出赤壁气势。

分析上阕,体会意象特点,理解作者用词的豪放大气与准确生动。明确豪放词意象的整体特点,提高学生的对豪放词的感性认识。

2.怀古之情

首先,齐读下阙,感受词人情感。之后,分析豪放意象背后词人复杂的情感,主要提出五个问题。问题一,周瑜是谁?问题二,词中周瑜是什幺样子?问题三,作者实际情况如何?问题四,“笑”词人什幺?问题五,寄托词人哪些情感?最后,全班齐读下阙,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

品读下阕,走入词人内心世界;对比周瑜和苏轼的人生际遇,理解苏轼当时处境和复杂心态,从而培养学生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对比朗读

请课前全班朗读最优者配乐朗读,其他组各派一名代表配乐朗读。得分记入小组成绩。各组按朗读标准评价,并进行点评。

通过再次诵读,学生更好地表达出对本词的理解;同学的点评,可以检测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程度。

环节四:归纳破疑(5分钟)

比较《一剪梅》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题材等方面比较,归纳填表。通过比较两词不同,初步了解两词派的一些特点。

环节五:拓展阅读(4分钟)

同学展示整合资料:苏轼豪放词作品《定**》《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苏轼豪放词题材广的特点。

环节六:课后作业(1分钟)

比较学习:秦观的《鹊桥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中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婉约之美和豪放之气。以小组作业形式上交。进一步理解两个词派的风格特点。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追慕赤壁之景 怀古之情 伤己

(气势宏大、险奇壮阔)旷达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学习需要,课前组内分工整合信息,课上组间展示分享信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构了知识。

2.根据职高生自信心不强和畏难情绪,指导学生借鉴和学习本词人文信息——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和朗读基础,反复品读文本,感悟用词之精妙和词人复杂情感,比较两首词的不同特点。

在合作学习、感悟文本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整合信息能力、欣赏能力。

本设计体现了“外研版”教材“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的基本理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6

尊敬的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四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词八首》中的一首词。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名家名篇,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词八首》中又特意选了婉约派与豪放派两相对照的词篇,我选择这首词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一个比较性的体会,因此本节课在单元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平行班与美术班的学生,其语文基础较差。经过上一首词《雨霖铃》的学习,他们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主要针对教学重点)、合作探讨式教学法(主要针对教学难点)、多媒体演示法(主要用于诵读部分)。

四、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

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第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第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全词。

2、为下面的字词注音:

瑾()纶()巾 樯橹()

酹()垒()华发()

(三)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四)教师质疑

1、为什么诗人单单怀念周瑜?

明确:

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五)课堂小结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六)当堂检测

背诵并默写本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相关文章:

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范文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3.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说课稿

4.《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范文

5.《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6.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

7.念奴娇赤壁怀古文言文翻译

8.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篇8:《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法研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诗词的代表作, 也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对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如何才能不限于“写景抒情”、“怀古伤今”的一般性的解读, 又能使其内蕴影响最大化呢?处理好分解与整合的关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 可以采用“关系探寻法”来激活思维优化鉴赏。

诵读时, 要求学生有心作发散性的关系思考, 首先是关于“由词及人的内外联想”, 即从作者“两赋一词”的关系入手, 了解苏轼的人生遭际以及命运抗争。由于已教学过《赤壁赋》, 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 让学生回顾“前赋写秋景, 后赋写冬景;前赋多有议论, 后赋叙事为主;前赋写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 后赋以现身现境予以印证”的几种关系, 进一步明确“两赋一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感受和思考。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将《前赤壁赋》中围绕“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所作出的阐释, 拿来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关江月的感叹作比照式的解读。

通过预习, 在对词作景、情大构架基本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 可以直接把问题引向全词的结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的旷达, 究竟是无奈还是洒脱?

先看“人生如梦”的含义, 最直接的意思就是“人生像梦一样地短暂”。对照《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句, 显露的是对生命本体的一种忧患意识。另一方面, 说“人生如梦”也有表明“人生像梦一样地多变而虚幻”的意思。有了这样的认识, 可对照《赤壁赋》中“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的追问, 以及词作中“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的感叹, 再结合词人当时的遭遇, 三者关联分析之后, 苏轼对人生命运变幻莫测的感喟也就一目了然了。正由于人生如梦般的短暂、多变、虚幻, 才有了“一尊还酹江月”的想法。而《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亦可作为“酹江月”的注脚。因为江、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江水东流, 月有圆缺, 人生的悲欢离合不也很自然嘛!失意而不甘心, 无奈却也旷达, 显现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就《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看, 这结句又包容了景致与情绪、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等多种关系。

回到词作中作多元多向多层面的关系探寻, 可以选用或将相关的问题再做组合后用于引导。问题总是互为交织的, 探寻的形式也就可以不拘一格了。

可选用或重组的问题有:词题与词句的关系;上下阕的关系;上阕句间的关系;下阕句间的关系;主与客的关系;“景——人——事——情”间的关系;时空关系;虚实关系;表象与内情的关系;此说与彼说的关系。

(1) 词题与词句的关系。“赤壁怀古”为题, 词作开篇即以“大江东去”暗点了题中“赤壁”二字, 紧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出“怀古”之意, 接下来的“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则完完全全地正面点题。一个“故”字, 指的是眼前, 说的是过去, 再与下阕的“故国”连动作用, 切题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2) 上下阕的关系。中国的古诗词, 先写景后抒情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上阕写所触之景, 下阕抒怀古之情, 这是一般怀古词的写作模式。《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作为由景及情的过渡。“江山如画”对上文的收束、总结, “一时多少豪杰”对下文的引领、提示, 使上下阕浑成圆融, 结构绵密。

(3) 上阕句间的关系。写大江, 极显气势与动态;写赤壁, 尽展视角与画面。“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在壮阔的气势中跨越时空, “千古”的历史感落在“故垒”、“三国”之上, 写景之中已蕴含怀古之情。“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描写, 先仰视后扫瞄, 形、声、色一气呵成, “如画”句的归结堪称水到渠成。

(4) 下阕句间的关系。落笔即以“遥想”定下怀古的基调, 再以文字推出全景、近景与特写, 如在目前的描绘, 清新、生动中尽显豪气、魅力。“雄姿英发”的帅气, “羽扇纶巾”的闲雅,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的辉煌, 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花发”又是羡慕之余的一种自嘲。

(5) 主与宾的关系。以“赤壁怀古”为题, 实际上写的都是本我之心、自我之情, 赞的是周郎的功业, 表的是苏轼本人的失意。从主、宾的关系看, 选择“三国·周郎·赤壁”, 可以从时、地、人三个方面来表达“我”的意图或主旨, 叫作“借宾定主”, 只是这种借与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 而是虚幻与实情同在。这一点, 也可对照《赤壁赋》中客与苏子的关系来加以分析。

(6) “景——人——事——情”间的关系。由景及人, 就人说事, 言事生情, 形成了全词的基本思路。四个方面又不断交汇融合, 情景的关联十分精到, 言在此意在彼的词句耐人品读。

(7) 时空关系。时间与空间是诗词永远离不开的话题。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到黄州, 时过境迁, 黄州赤壁又给词人抒发情怀提供了独到的素材空间。词作以“大江——江山——江月”为节点, 时空的转换完全与词人的心绪吻合。

(8) 虚实关系。从“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的表述可看出, 苏轼并没有肯定黄州赤壁就是当年赤壁之战之地。以虚拟的方式来抒发真情, 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包括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年龄, “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的年轻化, 为的是与“早生华发”的“我”形成鲜明的反差, 而非实际年轻有为的叙述。再就是赤壁大江的形态, 也并非词人笔下所描绘出的情状。因此, 全词以具象的景、人、物、事来抒发抽象的趣、志、意、气, 常常虚实相间。

(9) 表象与内情的关系。赤壁的气势和周瑜的形象是全词着力描写和刻画的对象。表象上看, 触景而生情, 但骨子里, 心潮正如大江般奔涌。对周郎功业的赞美, 只一句“樯橹灰飞烟灭”, 看似一带而过, 实际上更加突出了人物形象的魅力, 更为强烈地表现出不可同日而语的心境。“多情应笑我”的人是谁?如果说是当年的周瑜, 那他会如何规劝我?如果说是自己笑话自己, 那又该如何调整心态?

(10) 此说与彼说的关系。版本不同, 造成“樯橹灰飞烟灭”与“强虏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与“人间如梦”用词有别的两种表述, 用此说还是依彼说, 值得做一番关系探寻。“樯橹”是以桅杆、船桨来代指船, 泛指曹操的水军;“强虏”为劲敌, 指曹操的军队。再看与“灰飞烟灭”之间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樯橹灰飞烟灭”比较实在, “强虏灰飞烟灭”有所夸张。“人生如梦”与“人间如梦”, 前说偏向于个体, 后说偏重于世道, 不管是对自我命运的感叹, 还是对世事难料的感喟, 词人的心怀总是复杂的。

上一篇: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主持词下一篇:手卫生制度和实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