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i

2024-05-24

领导科学i(通用9篇)

篇1:领导科学i

领导梯队被誉为“领导力开发的圣经”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6P”)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

当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格局、经济增长模式、全球化人才标准、领导者角色和工作内容都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构建适应动态商业环境的领导力发展体系,打造领导人才培养的流水线,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

篇2:领导科学i

领导学顾问、教育家及职业演说家大卫·科特莱尔所著,高秀娟译,国内发行。

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杰夫陷入了困境:尽管他夜以继日地勤恳工作,团队业绩却每况愈下;尽管他努力让下属喜欢自己,能干的员工却离他而去;尽管他极力提高自己的效率,工作的改进却微乎其微……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杰夫都找不到答案,他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的领导能力。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杰夫找到了父亲的老朋友托尼·皮尔斯。在得悉杰夫的困境之后,慷慨的托尼与杰夫相约:每周一清晨会谈一次,共同探讨如何提高企业经理人的领导力,内容涉及领导责任、任务规划、管理误区、应对批评、员工招聘、人员激励、效率提升、拥抱变化、果敢决策以及终身学习等领导力的核心领域。在托尼不遗余力的指导下,杰夫一步步摆脱困境,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

篇3:浅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通常来说, 领导艺术是指在自己具备的领导知识和领导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才能。领导才能之所以被称之为领导艺术, 这就说明领导才能的意识形态性, 既要求这种才能对于现实情况的处理, 也要求这种才能对于生活现象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在日常的生活中, 领导艺术体现了领导者勇于改革, 不故步自封、不安于现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是领导曾通过集合自身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处事智慧等优势形成的独特性才能, 是发挥领导艺术才能的主要体现。从这个视角来说, 领导科学则是领导艺术总结的得出的理论, 是其经验的升华。

由此可见, 领导艺术多来源于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领导经验, 即领导经验是领导艺术的形成基础。但与此同时, 领导艺术的发挥也能提升领导经验, 优化领导科学的内容组成。因为, 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领导艺术就是拉肚子运用个人优势, 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一种新的领导方式和手段。领导经验在学习、探索、运用中得以升华到艺术的境界, 此即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的关系。但此种对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的认识, 还是仅仅以经验为主的认识水平上, 还是初级的、不成熟的、、极不全面的, 并没有反应出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深层次的关系。领导科学的组成是以领导经验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支撑, 是领导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领导科学是以研究领导活动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领导科学是对领导过程中的领导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所形成的。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S=f (L, F, E) , 领导方式即是领导环境、领导者以及被领导者之间作用的过程。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是一种相互依赖, 互相依存, 互为前提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当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时, 要求领导者能够运用自己的领导才能处理问题。在运用领导科学指导领导实践时要学会变通, 要在引用领导科学, 领导理论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在运用过程中就包含着创造性, 这种对领导科学的创造性的运用就是领导艺术的体现。同样, 一个领导者, 在有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后, 即使不懂得领导科学或者没有学过领导科学, 也可以在领导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领导艺术。时代的发展要求使得仅仅凭借经验进行领导的领导者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样以经验形成的领导只能被部分人所知晓。基于此, 现代领导科学日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说不能有以下错误观点, 不能把领导艺术看成是纯经验, 纯技巧性的东西, 也不能把领导艺术看成是低层次性的东西, 把领导科学看成是高层次性的东西, 两者没有高低之分, 他们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再者, 也不能认为只要高层领导才有领导艺术或者领导科学, 不同层次的领导者, 都应该具备相应的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的知识, 最后, 也不能把领导艺术归结为领导科学, 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区别

毫无疑义,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存在显著区别, 具体表现在:第一, 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 其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逻辑性、学术性, 更加凝练、真实、理性, 而领导艺术则更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留给领导者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更大;第二, 领导科学可以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 领导艺术则是抽象化、灵活化、动态化。在领导活动中, 不能使得各种领导方法都按照领导科学的规范化的模式来运行, 实际的情况与领导科学相比, 情况也更为复杂多样, 因此紧靠规范化的规定, 并不能解决非规范化的问题, 这时就需要领导艺术来发挥作用;第三, 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范式来探索和发展, 而领导艺术往往就要通过定性的理性思考去研究, 虽然在特定情况下领导艺术也可以量化, 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第四, 领导科学所做的假设可以采用试验来证实或者改进, 但领导艺术往往是用人的感官和直觉作出判断;第五, 领导科学通常注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是对实际生活中领导工作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而领导艺术则更多的是关注领导过程中实际领导方法和手段的具体性应用。

领导理论与领导艺术要相结合而运用, 只要两者充分结合才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单纯重视方法是不可取的, 有众多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我国古代的例子“纸上谈兵”就是典例。赵括自幼熟读兵法, 他的父亲在兵法熟悉程度方面都不如他。后来发生了长平之战, 赵括带兵与秦国交战, 因缺乏实际经验遭到惨败, 四十万赵国军队溃败。从此, 秦国在军事上具有了绝对的优势, 使得秦国统一六国少了一个对手。同样, 各国也都出现过纯粹强调领导者至上的魅力, 过分突出领导者至上的领导艺术, 不考虑领导活动的科学性, 不考虑领导科学后果的有效性。毫无疑义, 过分强调领导科学或者领导艺术的领导行为或者活动, 往往容易导致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不匹配的严重后果, 最终使得领导效率降低, 并引发相关的负面效应, 如时间浪费、机会丧失、上下级关系紧张。

三、现代领导是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统一

在现代企业领导的过程中, 领导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 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个人领导艺术。然而, 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统一并非是至领导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去开展领导活动和做出领导行为, 使企业运转个性化。因为过于随性的领导行为, 任何使企业运转陷入混乱。由此, 现代领导所说的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统一是受领导活动规律制约的统一, 是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 具有包括:领导科学通过领导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个人的领导艺术也是通过领导活动展现出来;领导科学研究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科学。

领导工作虽然是一门艺术, 但是它不简简单单的是一门艺术。领导艺术有两方面含义:一种创新和创造;另一种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 是因人而异的, 不同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领导艺术。同样, 同一个领导者在不同的企业运用的领导艺术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领导者在针对不同的人, 不同企业时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领导的事包括计划, 组织, 决策, 用人, 指挥, 协调和激励等。作为领导者应该分清轻重缓急, 主次先后。此外, 管理者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 还必须取得同事和下属的信任与合作吗, 而且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应当是一种冷漠的上下级关系, 而应当建立起真诚友好的合作关系。最后, 领导者要善于同下属交谈, 倾听下属的意见。善于同下属交谈是一种艺术, 领导者必须掌握同下属交谈, 倾听下属意见的艺术。

由此可以看出,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实质即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领导科学研究领导方式, 方法。领导艺术则是在领导科学的基础上的实践和运用。任何领导者都要不断学习科学的领导理论, 学习领导方法和领导理论的过程即是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而这种创新和完善也就是不断提高领导艺术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各企业单位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本单位的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 这要求政府、企业的管理层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人家关系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管理观念、性格属性, 进而强化自己的快速决策能力、准确判断能力以及激励号召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水平。总而言之, 注重领导科学、讲究领导艺术是提升政府部门和企业各机构领导水平的关键, 尤其是在竞争态势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精湛的领导科学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管理者, 我们只要把握了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 并在自己的领导工作中广泛的创新和应用, 才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的领导者, 才能做好领导工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上均有飞跃的提升, 新常态背景下提升领导科学, 发挥领导艺术是未来各个企业有序、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 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体, 对第二产业相关企业面临更大的更艰巨的任务, 进行产业升级, 所以各企业各单位必须顺势而为, 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形势, 结合各企业各单位情况切实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各企业管理层必须以科学领导出发, 积极学习领导科学中的领导艺术, 探讨两者的辩证性关系。否则, 企业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失去方向。

关键词: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市场竞争,领导艺术,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寅哲.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2. (36) .

[2]符国涛.领导科学与艺术[N].中国贸易报.2012年7月31日 (H03) .

[3]李长健.浅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区别[J].决策探索.2009. (04)

[4]王际欣.领导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J].河南教育.2010. (01)

[5]跨学科研究视野下的领导科学创新[J].姜中一, 姜平.领导科学2010/23.

[6]顾杰.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7]刘兰芬.领导科学的发轫与使命.理论探讨2010/06.

[8]王莉;张海钟;张维英.领导行为与作风的本土领导科学研究成果综述.河西学院学报.2008/01.

篇4:领导科学i

在二战最黑暗的岁月里,富兰克林·罗斯福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是:每当高朋满座之际,他就会转动他的轮椅(由于小儿麻痹症他只能坐在轮椅里)进入客厅,为客人们调制鸡尾酒而忙碌。

对客人来说,这是一位严肃的政治家在生活中忙中偷乐;对罗斯福而言,却是他身体力行为他人服务的时光。他的微笑和幽默明显地流露出他的慷慨和好客,使客人们有如沐春风之感。为客人调制饮料很简单,却是罗斯福—— 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与人交往的私人方式。

“How can I help you?”(“我能为您效劳吗?”)也许是英语中最具力量的语句之一。但是今天我们发现,它由于被过度使用而失去了一些效力,这是一种耻辱!因为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就是领导艺术的核心。管理者必须激活并增强这句话,使它更加有份量。

下面是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让员工对你抱有期望

管理者必须理解,员工们期望你可以是能够提供帮助的资源,而且不同的工作团队和个人对你的期望不尽相同。对于一个市场团队,或许意味着同高层领导的充分沟通,以便确定对产品的投产、推广有足够的拨款;对于一个工程团队,他们期望你给他们的项目管理提供支援和帮助。管理者必须预先让员工知道,你是可以提供帮助的,以便他们确定自身的角色和作用,更好地投入工作。

把握帮助的分寸

给人提供帮助并不意味着监视,那些爱事无巨细地去指手划脚的管理者只会使工程项目中的活力消失,导致员工不能人尽其才。如果员工一直感觉老板的目光如影随形,就不得不提高警惕,小心谨慎地重新思考自身行为与得失。那样不仅浪费时间,也阻碍了员工的个人发展,限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帮忙就变成了多管闲事和干涉行为,员工对管理人员慷慨帮助的理解也会走入歧途。

树立合适的榜样

乐意帮助别人的精神风貌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一些乐于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公司值得我们学习:Ritz Carlton公司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殷勤好客;西南航空公司向人们显示了待人礼貌和客气可以体现在35000英尺的高空。

作为Ritz Carlton 的母公司,Marriott在公司内部,同样身体力行地展示了公司文化中的慷慨和热情。从培训到事业发展,Marriott做了许多工作来确保所有员工不但享有很好的工作条件,而且可以拥有更好的报偿和发展机会。这些不但面向管理人员,也面向所有职员。

也在工作中面带微笑

就像孩子们一样,员工们永远会敏锐地发现老板的行为可能缺少真诚。当你提供服务时,要言行一致,心口合一。待人和善和礼貌是同员工交往的人性化方式。

事实证明,那些显示出真诚的管理者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员工真实的尽职尽责,而不是表面的、形式的顺从。每个人都愿意得到别人,尤其是老板对自己工作的承认。知道管理者信赖自己,员工们会更努力地工作。

保持坚毅和勇气

慷慨乐施并非是缺乏勇气,或者软弱。没有人说罗斯福缺少坚定和毅力,也没有人会说他逃避挑战,因为他勇敢面对,就像他正视自己身体的缺陷一样。厄运没有把他打垮,反而使他变得更坚强。在这个过程中,罗斯福从来没有失去为他人服务的意愿。20年代,他为小儿麻痹症患者买下的“温暖之春”这块度假圣地,并且亲自去教授运动课。领导者的坚毅和勇气,会给你的员工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许多管理者觉得如果在工作场合显示出礼貌、客气,反而会遭到误解,甚至会被不正当地利用。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很严厉,以引起员工的注意。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会被员工仿效——他们的老板怎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觉得有必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老板。那些为了员工,甚至会难为自身的管理者,常常也是获得最多回报的成功管理者。通过显示出乐意提供帮助的慷慨,可以激励员工把工作做得更好,从而把领导者自身解放出来,得以从容地考虑下一步的工作和战略。

篇5:领导科学i

a.严重肺通气功能障碍

b.严重肺动-静脉样分流

c.通气/血流比例增大

d.肺弥散功能障碍

e.耗氧量增加

答案是什么?为什么?谢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基本概念

缺氧但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称为i型呼吸衰竭。来源:

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是氧气的20倍。

判断过程

由题干推出通气功能尚能保证无二氧化碳潴留,已给高浓度氧(肺泡中po2是升高的),但不能纠正缺氧,问题出在氧气在肺泡中和毛细血管中的交换上。

这其中涉及到4个因素:气体分压差;呼吸膜厚度;呼吸膜面积;通气/血流比。来源:

按病理生理学教材: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即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死回生气体交换障碍。

弥散功能障碍时,气体弥散的阻力增大,但肺泡的的po2增加,可以克服增加的弥散阻力。(临床实践中弥散功能障碍极少是唯一的病理因素)来源:

通气/血流比例增大时,部分肺泡通气良好,而血流不足或阻断,气体不能和血液充份接触,但仍有另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是正常的,增加肺泡的的po2仍可以部分改善缺氧状态。

严重肺动-静脉样分流时,这是一种真性分流,静脉血完全没有经过气体交换过程就返回左心。即便给予100%纯氧,也不能使流经该区域的血液有气体交换。

篇6:领导科学i

I really want to be a scientist.I think the scientist is the best job for me.

A good scientist can make the world change a lot. If I become a scientist, I will make the desert be coverd with green trees and grasses, make the war never take places and so on. Now, although I am only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am interested in math and physics. Maybe I have a little of creativity. I will study science harder and harder.

I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

我真的`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我认为科学家们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以使世界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我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使沙漠是覆盖着 绿色的树和草,让战争不再发生等。现在,虽然我只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也许我有一点点创造力,我会更努力的学习科学。

篇7:领导科学i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0 作者:姜春云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同志70年前讲的这段极富哲理、形象而生动的话,至今细读起来,依然发人深思、回味无穷。进入新时期,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用心探讨“任务与方法”、“过河与桥船”的问题,仍然不失为一件大事要事,有着十分现实而特别重要的意义。

方法,是人们为人处世,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种种矛盾和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式。世上所有的个人、团体、政党和国家机关等,总是要借助、依靠、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做好想要做的事情,达到预想的目的。有了正确的方法,可以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举重若轻,事半功倍,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若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者方法失当,则往往会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领导方法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对策、举措和手段,是领导者解决工作实践中种种矛盾和难题的基本程式与做法,是领导者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领导方法有科学与非科学、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区别。领导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程度,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率、效能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党一向重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始终强调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方式方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突出强调增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领导作风的同时,强调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他们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领导水平都有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完善。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是由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代接一代地重视研究解决领导方式与方法问题,引导全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任务,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转变领导作风,才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巨大成功,开创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很适时、很中肯、很有远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任务和新的客观实际,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综观全国各级各行各业领导干部工作方式与方法的现状,既有适应的方面,也有不适应的方面。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改进,创造积累了许多富有生机活力的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但是,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思想观念陈旧,领导方式与方法落后于形势任务的需要。有些同志无视领导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还在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方法管理市场经济,管理社会事务,仍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随意干预企业运营,用“一刀切”的办法指挥农民种这种那,用“拍脑袋”的办法进行决策,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群众,以致造成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后果。有些同志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感到茫然,苦于无方,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则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欠缺,遇到复杂的矛盾和工作难点不知如何应对的问题。可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学习掌握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各级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同志的当务之急。

自2002年10月开始,我和部分热心于领导科学研究的同志,就新时期领导方法这个课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索与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接触过不少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发现有些同志工作热情不可谓不高,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辛苦,一心一意想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好事,可是,往往心也操了,劲也费了,累也受了,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领导方式与方法不对头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同志平时不大注意研究形势任务的变化对领导方式与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对学习和掌握科学领导方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习惯于“用老方子治新病”,凭老经验办新事,往往是“过河不搭桥”,“跟着感觉走”,得过且过,甚至盲目蛮干,这怎么能产生好的效果呢?有些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领导工作千难万难,方法对头就不难领导工作再忙再乱,方法对头就能举一反三;领导工作容易陷入被动,方法对头就能赢得主动。”可见,把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改革深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做好一线领导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实在必要必需必行。

新时期领导方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的形势任务和客观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概括新的领导工作经验,注重研究、探讨、回答新时期各级领导、尤其是一线领导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和课题组的同志们经过反复商讨、比较,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为18篇,即观念篇、发展篇、决策篇、调研篇、创新篇、信息篇、用人篇、基层篇、群工篇、矛盾篇、务实篇、示范篇、法制篇、团结篇、公仆篇、廉洁篇、学习篇和班长篇。领导方式方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新时期领导方法18篇的组合是一个整体,各篇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观念篇是本书的开篇,解决的是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开拓创新的基础。改革开放每一步的成功,领导者思想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始于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正所谓“成亦观念,败亦观念”,“一念之差,天上地下”,“观念一变天地宽”。发展篇是探讨领导者谋事、创业思路的。怎样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本篇研讨的重点。决策篇是研究领导决策科学化问题的。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基本功。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决策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和程序,怎样进行前期研究和多方案综合评价、对比选优,怎样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防范决策风险和失误,有效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成功率,在本篇中都有涉及。调研篇解决的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作风问题。本篇着重探讨、论证了调查研究在新时期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把握新时期调研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以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创新篇论述的是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领导工作的新突破,重点探讨了领导者为什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品格,以及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篇回答的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问题。有无信息化意识,能否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是新时期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篇侧重研究了领导者如何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有效推进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用人篇论述的是如何认识和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怎样正确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确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解决人才既短缺又浪费的问题,消除人才选用上的种种弊端等问题。基层篇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城乡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总结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成功经验,从基层工作的实际出发,归纳了做好新时期基层工作的八种有效工作方法,并探讨了上级领导机关应当如何关心、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和干部做好工作等问题。群工篇重点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什么必须紧紧围绕群众新的需求,转换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以及怎样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矛盾篇重点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新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包括领导者在处理这些矛盾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怎样做到“对症下药”、切中要害,促使矛盾迎刃而解。务实篇重点剖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根源,探讨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论证了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解决好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示范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新时期典型示范这一领导方法的意义、特点和运作方式,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法制篇重点论述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与改进领导方式、方法的关系,探讨了领导者如何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团结篇涉及的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针对新形势下种种影响团结的因素,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就如何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基础,发扬团队精神,搞好“一班人”和方方面面的团结,作了比较深刻系统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公仆篇研究的是新时期领导者如何认清自身的公仆身份,摆正公仆和主人的位置,克服“官本位”思想和种种“官气”,做合格的人民公仆等问题。廉洁篇重点探究了极少数领导干部陷入腐败深渊的根源,论述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从自律着手,依靠教育、监督和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学习篇着重探讨了领导干部在新时期加强学习、增长知识的特殊重要性,论述了如何端正学风,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机制,有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领导本领,做“精明、高明、开明”的领导者。班长篇是本书的最后一篇。班长在“一班人”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性作用,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本篇围绕如何当好班长、做好一把手的工作,论述了必须处理好的八个方面的关系,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当前一把手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也为本书画上了一个凝重而值得深思的句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握和应用以上这些领导方法并使之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靠千百万领导者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去认识、去践行、去探索、去创新。

应当说,这一课题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新时期领导工作的新经验,探索了新时期领导方法的新思路,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构想和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书稿形成之时,适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央号召全党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提高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当前全党和全国各级各行各业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但愿本书的出版对各级领导者、特别是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所裨益,有所帮助。

篇8:系统科学与领导创新能力

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系统创新的方法论

(一) 创生发展的世界

人类现代的创新精神, 来自于科学对世界进化发展的完整认识, 来自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对社会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今天我们所提倡和运用的创新方法与创新精神, 是从对全部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高度概括中得到的。胡锦涛同志说:“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而且要从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来确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 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科学解释。”

宇宙是一个不断通过联系组合生成系统的创生创新过程中的世界, 它展现了无机、有机、社会和文化4大领域及其27个基本层次系统。现代科学的唯物论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万物自我创生, 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世界。

(二) 系统创新的世界观

世界普遍的系统性。世界是系统的, 处处是系统。每一层次事物都是具有结构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系统。这构成了现代的“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统一的发展性。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137亿年前, 宇宙从一种混沌态, 经过一次巨大的膨胀与爆炸, 不断地创新出了万事万物, 全部世界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构成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观”。

世界发展的创新性。宇宙的发展是一个通过一定要素的相互作用与搭配组合而不断创生出许许多多具有整体性系统的过程。而其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样是一种人们通过社会要素、系统不断组合的体制、理论、科技的创新和创造的过程。这构成了人类今天推动进步与发展的“创新的方法论”。

结构创新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战略

系统科学表明, 任何系统总是通过内部子系统之间一定的联系形式形成特定的结构, 而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或行为。或者说, 社会的一定运行规律是由体制内部的联系或结构所决定的。

总体来看, 事物的基本联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也就构成两类行为规律不同的系统:

“单向作用”联系形成的简单系统, 其行为表现出机械性;

“相互作用”联系形成的复杂系统, 其行为表现出有机性。

运用这两种结构形式来观察社会的经济系统和管理系统便可以看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改革正是将一些不适应发展的单向作用系统转变为具有更大发展能动性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一) 单向作用与集中化系统的结构与行为

由单向作用联系结成的系统是集中化系统, 是人类较早认识, 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长期运用的一种有效控制系统。集中化的管理系统存在着许多优点:指挥统一、权限清晰、任务明确、工作快速精确、减少重复、活动连续、成本低廉等, 以至在人类社会管理的几千年中成为管理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系统的规模化、复杂化, 也随着20世纪中叶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新科技的产生, 人们发现了由相互作用联系构成的有机系统, 发现了一种新的扁平式、互动式、开放式、团队式、充满创新力量的新结构。许多管理学家对比发现, 集中化系统存在着“上下等级森严, 横向隔绝无关, 动点少而集中, 行为机械简单”等缺陷和不足, 特别是在社会的经济系统中, 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能充分发挥, 缺乏不断实现目的、适应环境的灵活变化的能动协调能力。这种结构在经济系统中的典型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 许多这类结构的经济系统后来都出现了问题, 都被迫进行了改革。因此, 现代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变革的主要方向就是从单向作用系统逐步向着相互作用体制机制的创新, 从一种机械式的管理转向充满活力的有机化和系统式管理。

(二) 相互作用与有机化管理系统的创新

相互作用又称“互动因果关系”, 也就是新方法所说的矛盾联系。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中最重要和最为神奇的联系。这种互动式的联系结构, 会使系统形成复杂性、自动性、非线性等有机性行为。由于控制论的产生, 使得现代机电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就是从人工控制系统走向内部具有互动机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产生了大量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同样, 现代社会管理系统的创新重要方向就是从集中化控制系统走向内部具有相互作用机制的扁平化的自组织管理系统。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 事实上正是得益于从单向作用向相互作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计划经济系统的内部主要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单向作用结构, 其中包含着垄断性, 因而表现出种种脱离市场, 轻视消费者需求的倾向, 因而使得计划经济系统在数量、质量、创新和服务等方面都得不到能动的、持久的推动与调整, 最终导致生产积极性下降, 数量不足、质量低下, 创新乏力、品种短缺, 服务不周等问题。

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则是一个扁平化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这使得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中。消费者必须依靠生产来获得产品, 同时生产者也必须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资本。由于市场中存在着不同生产者的持续竞争, 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对产品的选择性购买来决定生产者的行为。这种互动机制迫使生产必须朝着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数量、质量、品种、服务的方向不断努力创新发展。整个社会系统表现出能动协调的“自组织化”行为。

事实上, 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正是对自然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联系方式的反映。恩格斯曾经指出:“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今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在整体上考察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 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运动形式, 都是相互转化、互相制约的, 在这里是原因, 在那里就是结果, ……因此, 自然科学证实了黑格尔曾经说过的话: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终极的原因。”

这里讲的普遍存在的和作为终极原因的“相互作用”, 正是辩证法所讲的“矛盾”。而通过相互作用来看矛盾, 则充满了和谐性、创新性和发展性。从这个意义上说, 旧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简单化的经济系统, 是机械论思想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反映。而正是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才开始走上了运用相互作用机制的辩证的发展道路。邓小平是这条道路的开拓者, 是他把辩证法的思想真正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之中。

自组织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战略

自组织 (self-organization) 又称“复杂性系统”理论, 是现代科技的前沿问题, 是系统科学对自然进化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认识和理念。自组织理论认为, 系统通过一定相互作用的机制, 可以形成种种能动的, 具有内在和谐、自动调节、自我完善, 能动创新性质的自组织系统。20世纪40年代末, 维纳和艾什比提出了自动控制理论, 就是以正反馈和负反馈为基础的“自组织”的科学概念。学会自组织的创新是社会管理的十分重要的方法。

(一) 正反馈、负反馈的结构

正反馈是由两个正相关因果关系或两个负相关因果关系形成的互动循环, 负反馈是由一个正相关因果关系和一个负相关因果关系形成的互动循环。这里的“正相关”是指一种“因涨果涨、因落果落”的因果关系, “负相关”是指一种“因涨果落、因落果涨”的因果关系。

(二) 正反馈和负反馈系统的自组织作用与社会机制创新

“正反馈”是一种自推动性的循环, 它能够自动地推动系统离开原有状态, 加速走向新的状态。如马克思提出的“多劳多得”的原则, 显然“多得”是“多劳”积极性的根源, 而两者的互动就成了生产积极性的不竭源泉。由于社会生产力是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 除了体力劳动的生产外, 还有智力、技术、管理等复杂劳动力;除了劳动的生产力外, 还有非劳动的生产力, 生产资本、生产资源和生产资料种种要素, 都要不断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所以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 合理的正反馈机制是重要的创新手段。

“负反馈”是一种自稳定性的循环,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抗拒和消除干扰, 使系统自动恢复原初状态。在社会系统控制与管理中,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法规来创建和谐的社会自组织机制, 使社会系统自动地消除偏差、保持稳定、接近和实现目标, 实现无人控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

比如在市场经济中, 生产与价格之间自然建构起一种负反馈的自调节机制:“价格上生产上, 生产上价格下, 价格下生产下, 生产下价格上……”这个动态机制会使得市场经济的生产系统可以能动地与需求相平衡, 价格向着生产者最大盈利与消费者最小支出相平衡的方向不断调整与发展。这种机制虽然局部状态和时期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甚至出现较大的波动, 但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社会主义的创新不是破坏市场机制, 而以维护和协调市场机制的不断创新。

篇9:领导科学i

1 高考全国卷I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示例

【例1】 (2014年第32题)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 略。

(2) 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3) 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参考答案:

(2) 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将纯合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矮杆感病杂交。

【例2】 (2013年第31题)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 略。

(2) 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①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②             。

参考答案:

(2) ① 用该白花植株子代分别与五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一代花色

② 若子一代全为紫色,说明该白花植株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而导致的;若在五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有白花植株,说明该白花植株是五个白花品系之一

2 高考全国卷I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难度

湖北省高考理科综合卷选用的是全国高考理科综合I。近两年高考全国卷I中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难度都很大(见表1)。

从难度值分析,这两道试题都属于难题。而主要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部分,其难度更大,如例2题第(2)问的难度值仅为0.06,考生的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3 高考全国卷I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三大特点

3.1 联系重点知识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学习目标为“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知识点)。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高中课标》)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这两道例题所考查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归类时发现:高考全国卷I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中,联系点都是具体内容标准中的重点知识(表2)。

3.2 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子项相对集中

《高中课标》的能力目标所确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共有11个子项,高考全国卷I只考查适于大型纸笔考试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子项,且子项相对集中。如例1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突出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中的“(3)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6)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子项。例2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突出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中的“(5)作出假设和预期;(6)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9)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等子项。综合分析,两道例题所考查的共同子项是“(6)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3.3 聚焦考查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中的重要能力

《高中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考全国卷I很好地体现了《高中课标》中的这一精神,凸显考查初、高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目标的整体性。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这两道例题所考查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归类时发现:高考全国卷I在联系考查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时,聚焦点都是学习目标为“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基本要求,即都是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中的重要能力(表3)。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因此,研究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简析近两年高考全国卷I中突出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三大特点,并根据其特点,优化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新课教学和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庆华.生物学高考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例析[J].中学生物学,2012(7):49~5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孤儿养育协议书下一篇:公司绩效考核办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