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发展策略

2024-04-17

企业融资发展策略(精选8篇)

篇1:企业融资发展策略

企业物流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这种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要的特定要求。有的中小企业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以上的这些做法制约着中小企业物流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

(一)重视物流观念的变革

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观念的变革,必须在思想上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物流管理观念上实现变革。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以产品为核心的企业经营观念,使物流服务由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转变为“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顾客满意度”。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就是服务。物流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服务实质上也是一种产品,是形式层和延伸层上的产品。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新的服务,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能力,也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

中小企业还必须重视使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使企业物流从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诸如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完成整个过程,这样大大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的成本,提高物流服务及产品销售的竞争力。

(三)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迅速提升品牌形象,赢取市场消费者赞赏,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通力合作,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开辟独立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水平和培养科研人才,为物流的发展提高理论支撑程度。

(四)中小企业物流模式只有趋势,没有定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但并不是统一模式。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只有发展和不断优化的趋势,没有既定的现行模式”,经验可以采纳,但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色制订出“适合企业的、量体裁衣式的物流解决方案”,才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平稳、健康发展。不同企业乃至不同顾客对物流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其侧重点。要说物流系统,没有最好的,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就是最有效的。不同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

(五)创新求胜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取胜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发展物流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用的创新模式也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本身的创新同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篇2:企业融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信用担保群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302万家中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和税收的43%,正所谓中小型企业已占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同时也是我国安置就业的主力军。

一、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国家政策形势

2008年9月后,国际危机的发生、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直接打击了以出口为主外向型的实体经济,出口订单下降,失业增加。同时也打击了与出口企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但其主要的困难是融资困难,解决好融资这个难题,其他困难大多会迎刃而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着力点。

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我国各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规避风险,防止不良资产的发生,大都采用以抵押品抵押贷款的信贷模式,这几乎成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最主要贷款模式。信用贷款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中信用优质的企业放贷,信用贷款的信贷模式地位退为次级模式。这种以抵押信贷为主的信贷模式,虽然在规避信贷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防范不良资产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信贷模式也限制了信贷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相对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可用于信贷抵押的抵押品要少得多。在以抵押信贷为主的信贷模式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可能性极小。

银行也是企业,规避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提高信贷收益也是企业本性,以抵押信贷模式开展金融服务也无可厚非。另一方,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又特别需要银行信贷的扶持。而恰恰在银行以抵押信贷模式下,中小企业又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安置就业的主力军的中小企业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域。

为此,果断地提出了支持发展中小企业的重大策略,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3月5日在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

2009年,财政拟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类资金近500亿元资金。这只能起到政策引导作用,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作用不大。中小企业大多为非上市企业,也无法从一级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融资困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必须仍然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这个主渠道。

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新举措

要解决这一矛盾,仅靠一个宏观政策指导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毕竟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行政办法在不解决双方利益与风险对等的情况下,是很难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才能实现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最终实现提出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内需,增加就业,实现保“八”的经济预期。

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群担保,银行提供信用贷款。所谓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群,实际上是指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即在某一家商业银行的引导下,以银行为平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那些有发展前景、合乎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没有或少有抵押质押品的中小企业可以在评价其发展前途、风险等级的前提下,以区域为单位或以行业为单位,让中小企业采取自愿原则组成信用担保群,中小企业间相互担保,贷款人对群内其他贷款人负有连带责任。形成A担保B、B担保C、C担保A的连环担保体系,或是A和B共同担保C、A和C共同担保B、B和C共同担保A的共担担保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在此信用体系下,发放担保贷款。

各家商业银行应该创新信贷理念,从改进信贷模式入手,积极参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信贷理念,就是要改变以往一味强调规避风险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当然,并非银行信贷就不需要规避风险了,防止风险依然十分重要。我们是要走发展与风险并重、发展优先的指导理念上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之路。也是各商业银行响应提出的拉动内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方面积极举措。

信用担保群的思路是基于保险中的大数定理,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及其他费用开支相平衡。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保险公司正是利用在个别情形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在大数中消失的这种规则性,来分析承保标的发生损失的相对稳定性。

信用贷款在担保群内个体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大数定理作用就会显现,银行的信贷风险可以得到降低,提供连环担保的中小企业的担保风险也会降低,双方的风险都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更主要的是,此举不仅为银行的充裕的资金找到了出路,让银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了就业发展大计。

三、担保群担保贷款的实施

政府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职责。一方面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信用评级,建立责任人负责体系等一系列工作。

建立对纳入信用担保群的中小企业的评价体系。纳入信用担保群的中小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信贷支持下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企业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坚持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引导中小企业配合,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中小企业志愿加入为原则;信用担保群成立后保持群内企业数稳定,期内不得随意退出以求回避风险原则;担保群成立后,新加入成员必须得到原担保群内全体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加入的原则;群内个别成员的抵押贷款不介入原则,抵押贷款不属于担保群内连环担保范围;群内各成员担保风险一致原则,即成员信用贷款金额相等,期限一致;若采用连环担保方式,担保人与被担保人自愿结对,若采用共担方式,担保人承担风险平均原则,签订合同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商业银行要与时俱进,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责任人负责体系。严格管理,提供风险预警,政策咨询服务。全程跟踪,及时发展新情况,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改进服务为主导,以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基础,提高效率。

建立监督制度,防止、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对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不能纳入担保群,不能讲人情,破坏原则;不能贷款一发了之。对这一新的信贷模式,要全程服务,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发展中完善制度。杜绝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不作为比更加可怕,不作为是变相的更具破坏力的。为此要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有人管、有人负责,出现问题要有人承担责任。

只要政府,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群策群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篇3: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新策略研究

一、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国家政策形势

2008年9月后, 国际危机的发生、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直接打击了以出口为主外向型的实体经济, 出口订单下降, 失业增加。同时也打击了与出口企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目前,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但其主要的困难是融资困难, 解决好融资这个难题, 其他困难大多会迎刃而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着力点。

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 我国各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为规避风险, 防止不良资产的发生, 大都采用以抵押品抵押贷款的信贷模式, 这几乎成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最主要贷款模式。信用贷款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中信用优质的企业放贷, 信用贷款的信贷模式地位退为次级模式。这种以抵押信贷为主的信贷模式, 虽然在规避信贷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防范不良资产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 这种信贷模式也限制了信贷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可用于信贷抵押的抵押品要少得多。在以抵押信贷为主的信贷模式下, 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 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可能性极小。

银行也是企业, 规避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提高信贷收益也是企业本性, 以抵押信贷模式开展金融服务也无可厚非。另一方,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又特别需要银行信贷的扶持。而恰恰在银行以抵押信贷模式下, 中小企业又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安置就业的主力军的中小企业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域。

为此, 中央果断地提出了支持发展中小企业的重大策略, 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 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简化贷款程序, 增加贷款规模”。

2009年, 中央财政拟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类资金近500亿元资金。这只能起到政策引导作用, 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作用不大。中小企业大多为非上市企业, 也无法从一级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融资困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必须仍然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这个主渠道。

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新举措

要解决这一矛盾, 仅靠一个宏观政策指导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毕竟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行政办法在不解决双方利益与风险对等的情况下, 是很难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才能实现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最终实现中央提出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增加内需, 增加就业, 实现保“八”的经济预期。

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群担保, 银行提供信用贷款。所谓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群, 实际上是指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即在某一家商业银行的引导下, 以银行为平台, 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那些有发展前景、合乎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没有或少有抵押质押品的中小企业可以在评价其发展前途、风险等级的前提下, 以区域为单位或以行业为单位, 让中小企业采取自愿原则组成信用担保群, 中小企业间相互担保, 贷款人对群内其他贷款人负有连带责任。形成A担保B、B担保C、C担保A的连环担保体系, 或是A和B共同担保C、A和C共同担保B、B和C共同担保A的共担担保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在此信用体系下, 发放担保贷款。

各家商业银行应该创新信贷理念, 从改进信贷模式入手, 积极参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信贷理念, 就是要改变以往一味强调规避风险为主, 安全第一的思想。当然, 并非银行信贷就不需要规避风险了, 防止风险依然十分重要。我们是要走发展与风险并重、发展优先的指导理念上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积极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 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之路。也是各商业银行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拉动内需,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增加就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方面积极举措。

信用担保群的思路是基于保险中的大数定理, 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 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 即大数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 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 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 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 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及其他费用开支相平衡。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保险公司正是利用在个别情形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在大数中消失的这种规则性, 来分析承保标的发生损失的相对稳定性。

信用贷款在担保群内个体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 大数定理作用就会显现, 银行的信贷风险可以得到降低, 提供连环担保的中小企业的担保风险也会降低, 双方的风险都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更主要的是, 此举不仅为银行的充裕的资金找到了出路, 让银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也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支持了就业发展大计。

三、担保群担保贷款的实施

政府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职责。一方面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 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信用评级, 建立责任人负责体系等一系列工作。

建立对纳入信用担保群的中小企业的评价体系。纳入信用担保群的中小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政策, 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信贷支持下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企业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坚持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引导中小企业配合,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各中小企业自愿加入为原则;信用担保群成立后保持群内企业数稳定, 期内不得随意退出以求回避风险原则;担保群成立后, 新加入成员必须得到原担保群内全体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加入的原则;群内个别成员的抵押贷款不介入原则, 抵押贷款不属于担保群内连环担保范围;群内各成员担保风险一致原则, 即成员信用贷款金额相等, 期限一致;若采用连环担保方式, 担保人与被担保人自愿结对, 若采用共担方式, 担保人承担风险平均原则, 签订合同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商业银行要与时俱进, 调查研究, 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责任人负责体系。严格管理, 提供风险预警, 政策咨询服务。全程跟踪, 及时发展新情况, 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改进服务为主导, 以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基础, 提高效率。

建立监督制度, 防止腐败、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对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不能纳入担保群, 不能讲人情, 破坏原则;不能贷款一发了之。对这一新的信贷模式, 要全程服务,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在发展中完善制度。杜绝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不作为比腐败更加可怕, 不作为是变相的更具破坏力的腐败。为此要建立责任人制度, 做到有人管、有人负责, 出现问题要有人承担责任。

篇4:发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31-02

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的中小企业都表现得相当活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总量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约为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75%以上,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通过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是在产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作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任何企业维持生产都依赖于资金的大量注入,正处在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其资金的来源大致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自筹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依靠于外来资金的支持,即外源性融资,所以中小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普遍较强,对贷款融资的需求极为迫切。

然而,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仅仅维持在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坏账率普遍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银行往往有力无心,对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客户敬而远之,出现了银行惜贷、拒贷的现象,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融资困难,这其中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银行内部因素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成本和收益。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特点是“短、频、快、急”,属于零售式的小额融资,因此往往造成银行规模不经济,交易成本上升,且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贷款额度较小,单位收益率普遍较低,造成银行后期管理成本大大升高,使得银行往往规避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

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誉水平、财务状况、受担保能力、市场风险等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难以在信贷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大大提升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因此,银行往往会优先选择一批优质企业(往往是大型企业)进行贷款,来降低银企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风险,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但是银行现行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比如信贷门槛设置较高;信贷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信贷产品设计不合理;信贷人员考核机制不合理,等等。银行内部对信贷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主要包括其办理贷款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信贷人员而言,办理一个中小企业客户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办理一个大企业客户并无两样,且中小企业客户还款风险较高,还款质量存在疑问,可能会影响到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信贷人员往往回避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比如资信调查,客户经理既要调查分析该企业的财务报表,又要对系统风险、客户信用记录和基本面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工作量与调查大企业客户相差无几,且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较少,期限较短,收益风险高,直接影响了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壁垒。

2、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1)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主大都关心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业绩水平,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无论资金的投入,还是精力的投入都显现得不足。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经营随意性、波动性较大,银行在贷前调查时对企业经营预期不明,造成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难以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核。

(2)财务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切的反应其生产经营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一是为了迎合银行的贷款审查,中小企业会将财务报表进行“美容”,将一些不利于获得贷款的数据(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负债总额等)随意篡改,造成银行的决策失误。二是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使得财务报表在填报上就存在错误,银行无法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造成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3)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只能作为市场经济的普通参与者,并不能决定或是影响行业的走向,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被动的应对系统风险。根据统计,全国每年新注册的民营企业有15万家,而其中10万家又会因各种原因注销,其平均寿命仅2.9年。这就能够充分说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也间接的反映了银行贷款“有的放矢”的原因。

(4)难以获得贷款担保

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无法满足银行对其抵押品的要求,且由于其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其他企业的青睐,很少有企业或者担保机构愿意为其进行担保,所以没有了自救和互助力量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展得非常缓慢。

3、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

信贷法律制度约束着经济体的日常活动,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一旦约束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许多企业主就会钻法律制度的空子,不顾道德和信用的底线有意赖账、逃账、拖欠还款,造成了银行很多呆账、坏账。所以,不完善的信贷法律制度,不但不利于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

1、以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产业集群是指其群内企业均与某一产业领域相联系,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共享各种资源,并且在企业周围存在大量支持机构的创新型产业网络。产业集群不但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许多竞争优势,形成外围的规模经济,还可以提高银企间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贷风险、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弥补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的劣势,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可以说,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来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企业的信息搜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银行信贷人员是企业和银行的沟通了解的桥梁,对于信息的产生、传递和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也影响着企业能否顺利通过贷款资格的审查。因此,银行要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连接作用,使其对企业信息能够主动地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这样能够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方便信贷审批人员工作的开展。

3、加快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

现行金融产品主要满足的信贷对象是大型企业,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较少。因此,银行要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的种类,要充分了解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加快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设计出一批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实现细化市场和差异化营销的模式,更好地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

4、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现行的信贷流程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专司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办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扩大了银行的业务受众范围,而且加强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方便信贷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5、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银行要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考核纳入到人员年终考核指标中,作为单独的一项独立进行考核,这样做主要是要求信贷人员提高优质中小企业的客户忠诚度。银行信贷人员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客户数量、信贷风险、利润贡献、回收率、违约率等进行细致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要做到赏罚分明,对做得好的信贷人员要进行奖励,对盲目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造成信贷亏损的信贷人员要进行惩罚,严重者要对其免职,要能够在大力扶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

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信贷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恶意贷款、挪用贷款、拖欠还款等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抵制,对其中触犯法律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避免一些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信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彭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大众商务,2009,(14).

[2]江其务.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J].金融研究,2003,(7).

[3]高莉.基于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 企业教育,2009,(3).

[4]王珏帅.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J].中国金融,2010,(18).

篇5:电商平台发展及融资策略

一、突出的问题:易被模仿和复制,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此类新兴服务网站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前期如果盈利效果好会导致同时涌入很多竞争者,多数网站在经营上千网一面,无法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烧钱”预算挤垮竞争者成为大多数网站曲线求存的一种手段。这一手段借助的“武器”包括倾轧式的广告投放、过度跑马圈地等。由于恶性的竞争,不少网站会为了抢单,不赚钱甚至赔钱在做。过低的门槛,会让此类网站成泛滥趋势,成本大幅提高,但业务并没有大幅盈利,风投也拒绝投钱,市场环境就会由热变冷,由冷趋寒。

经营建议

一、拓展盈利渠道、优化盈利模式

除了作为商家与买家的中介平台收取服务费(或回扣)、广告收入、分站授权加盟费外,应优化盈利模式,拓展盈利渠道。

(一)商品代理销售:取得部分商品的代销权,直接在网站上发布商品信息和销售,主要和车险、品牌代理或者服务厂家合作代销,获得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做好了可以天天有,是一项创新的盈利方式。

(二)售会员卡:网站可以通过发放会员卡的形式来让用户提升“身份”,“VIP会员”是用来凸显用户“尊贵身份”常见方式,网站可以为持卡会员提供更低廉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更贴心的服务。进而可以收取一定的会费,增加收入。

(三)向前延伸服务链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贷款购车”服务。“贷款购车”服务不仅能有效拓展业务范围,而且从源头上对接了客户来源、提高客户对网站的粘连度,与银行机构、汽车经销商合作更可以提升网站的影响力,实现网站对客户汽车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效果。

经营建议

二、巩固搭建的营运模型

网站的发展离不开商户的积极配合,但现实却是,二者合作并非一帆风顺。目前的网运营模型为:建立网站为业务主要开展平台,利用该平台寻找商家进行洽谈建立合作关系,策划推广活动,吸收会员,产生消费,创造价值,网站一旦形成价值,就能更好的吸引商家,推出更有吸引力的团购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目前却很少有网站可以做到良好的运营模型。因为以上模型需以商家始终在增加做活动的力度,或商家的数量不断增加,或活动优惠不断提高为前提假设条件。而事实上商家有意愿参加团购活动很多都是基于短期、局部目的,比如开业、折算广告投入等,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其它竞争者也在不断地分摊商家资源。

解决的办法可以:

1.通过大平台战略,实现活动流动性优势。以其庞大的网络覆盖面,保持网站活动的活跃度,提高会员数量、增加对商家的吸引力,使以广告位目的的商家首选此类网站,凭此保证活动力度的持续提高。

2、建立固定稳定的一些的商家,通过深度挖掘商家的商业价值和资源,为网站获得稳定的会员和消费力。通过这部分商家的带动树立网站在特定行业的地位。

第二部分:客户融资服务建议

作为新兴的细分服务市场,整体发展效果有待市场检验,目前不适合银行渠道德融资,此类公司应寻求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同时建议此类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做好财务制度建设,争取通过挂牌新三板提升公司的品牌和融资能力。

一、此类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

1.行业规范缺乏,信用体系缺失。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包括自营和平台,此公司属于平台类)在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健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失范问题。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大打价格战,如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卓越网、当当网等,以价格战来换取抢占市场,再以市场来吸引风险投资。同时,电子商务行业内缺乏融资信用体系,企业真实信用状况无法为融资方所获取,客观上加大了电商企业融资难度。

2.企业实力弱小,投资风险加大。由于电子商务企业间的商业模式雷同,竞争以价格战为主,使得许多企业陷入了融资——价格战——广告烧钱——挖墙脚——亏损——再融资申请的恶性循环。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团购网站 企业陷入“赔本赚吆喝”的亏损运营状态,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资方或者银行授信方的融资信心。同时,许多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普遍缺乏专业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甚至存在虚假信息,使得融资方不敢对电商企业融资。

3.融资市场不完善,融资政策不够。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融资市场并不健全,主要以PE(风 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网络融资为主,同时有少量的银行信贷、IPO上市融资。同时,政 府也缺乏针对这一新兴、弱势产业的融资扶持政策,使得现实中大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较为紧张。

二、缓解融资难的对策分析

企业需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提升企业融资能:

1.优化内部财会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优化企业内部财会管理,一方面可以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融资方对企业经营的日常监督,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2.完善企业商业模式,吸引风险投资。好的商业模式是吸引VC/PE注资的重要前提。在互联网经济中,企业如果能够改善自己的商业模式,就更容易获得融资方的青睐,反之则容易陷入对融资的过度依赖。如当前我国许多电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雷同,一味靠风险投资注资 来打价格战,陷入了融资—价格战—亏损—再融资—价格战的恶性循环的“烧钱游戏”。

3.作为新兴的细分服务市场,整体发展效果有待市场检验,目前不适合银行渠道德融资,此类公司应寻求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同时建议此类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做好财务制度建设,争取通过挂牌新三板提升公司的品牌和融资能力。

篇6:企业文化建立及发展策略论文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在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不断进行企业文化意义的创新,从企业文化创新中表达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经营观念,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彰显企业精神,是通过企业文化发展对外树立企业形象的主要途径。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创新主要还是来源于企业领导对企业管理的想法和企业发展的定位,而真正能够决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怎样的企业气质的,而是企业领导的个人修养。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企业领导应该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思考自身的企业家身份,以企业家观念的与时俱进作为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能够得到贯彻和延续的关键,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应该掌握其根本,更重要的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规律。一个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决定了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而企业家的精神素质不在于他有多少才华,创造了多少利润,而在于企业长久发展的管理目标能否做到主客观的一致。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拓展思想高度,创新经营理念,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企业文化的内涵。从过去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发扬员工创新精神,依据国内外各类资讯和市场需求,总结出新的决策内容。

4.2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现代企业管理将员工个人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与新经济时代,将“信息”作为企业最宝贵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文化如果还片面强调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最终会成为落后的文化而被社会淘汰。从提高竞争能力的角度去诠释企业文化对于大多数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可厚非,这样的定位也符合了企业家的意愿,然而,不难看出很多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关注远大于对员工的关注,忽略了员工的精神需求。除了高工资,员工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当的福利和人性化的关爱,这一点也是许多企业所容易忽视的,从而也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富士康员工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频繁跳楼的事件,实际上就是落后的企业文化造成的不良后果。要使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就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去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十分必要的。人本管理是一种充分尊重员工个人发展意愿,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指引下,企业管理者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给予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反馈企业文化对自身执业行为和职业心理影响的空间。除了在日常的员工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和建议之外,还应该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有规律的访谈,通过员工的反馈和企业发展目标的结合去进行企业文化发展。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去发展企业文化,将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得到升华,从企业家主流意识转变成员工主流意识,企业文化也将从企业管理的手段发展成为员工自我管理的方法。

4.3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其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提供帮助,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整体的精神状态的表达,不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也代表了企业作为社会组织成员的“气质”,影响着行业文化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自身的发展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作用的表现。反过来,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时期,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不同文化环境的国家,企业的文化发展模式不同,也是由于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导致的。因此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中小型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文化的视角。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国家商业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企业文化与主流的商业文化发展的契合度;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并使企业文化与之相符;多关注社会流行的团体活动模式并引入到企业文化发展活动当中,使企业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主流、多元的状态,使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活与现实生活的隔阂缩小,以此来促进员工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发展对员工个人发展的帮助作用。

5.结语

篇7:跨国制药企业仿制药发展策略

同时为了在巨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分一杯羹。

各大跨国制药企业纷纷通过调整公司架构,调整药品开发战略和经营模式等手段进入到仿制药领域。

2.1并购仿制药企,成立自己的仿制药部门

进军仿制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仿制药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直接壮大自己的仿制药业务。

,日本第一三共支付40多亿美元购买印度兰伯西实验室的控股股权。

在,赛诺菲去年先后收购了瑞士的Helvepharm AG、墨西哥的 Laboratorios Kendrick SA 公司和巴西的 Medley SA 三家仿制药企业,还追加投资 20 亿美元控制捷克仿制药企业Zentiva NV 公司,并在同年 7 月控股了一家印度疫苗公司 Shantha Biotechnic。

年2月,雅培花费62亿美元收购比利时的Solvay药业,面向新兴市场销售仿制药;2011年3月辉瑞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King制药,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其主要的.仿制药业务。

而诺华拥有的山德士仿制药子公司多年来通过并购和业务扩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的仿制药公司。

此外,辉瑞、默沙东也成立了自己的仿制药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仿制药业务,把仿制药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

2.2与仿制药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授权品牌仿制药

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大并购仿制药企,亲自涉足仿制药业务,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高市场潜力与低生产成本的特点,除了收购仿制药企外,跨国企业与仿制药企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仿制药市场,并分担市场风险。

除了上述的辉瑞海正合作成立海正辉瑞公司,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销售仿制药外,2010年辉瑞还与印度 Strides Arcolab 公司,Aurobindo 公司和 Claris公司三家公司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进行仿制药的生产,销售合作。

印度公司利用辉瑞公司在世界上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向海外主要是美国市场销售其仿制药。

辉瑞公司可以利用印度公司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优势,扩大其仿制药产品链目录,同时利用印度公司在本地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给公司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可观的利润,加大其在仿制药市场的话语权。

另外,针对到期的品牌药,跨国制药企业通过授权仿制药企业销售其品牌仿制药( Branded Generics),也叫授权仿制药(Authorized Generics,Ags)。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对劣质药品感到担忧,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厂家生产的仿制药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印有当地或国外生产厂家的名称,这被视作为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的标志。

如:葛兰素史克在20与印度仿制药企业瑞迪博士(Dr.Reddy’s)签署协议,瑞迪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接受 GSK 的质量控制检查,并最终打上GSK 的标示销售。

篇8:微型企业发展策略探析

一、微型企业的新机遇

微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划分新标准的亮点和突破, 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支持导向。本次划分不仅使中小企业的类别更加清晰,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后续的相关政策扶持, 也必将进一步以新的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为依据, 实施具有针对性、更为细化和差异化的扶持举措。2011年10月1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1年11月, 国家财政部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 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免征小微企业22项行政事业收费, 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这些都为微型企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微型企业的挑战

微型企业的规模小, 资金少, 融资难。大部分微型企业只是一个公司外壳, 没有任何有形资产, 业务往来时, 难以在顾客心目中形成有实力的形象, 在较大的项目中无法与大公司竞争, 使得微型企业的发展机会减少。微型企业的稳定性差, 成活率低。调查表明, 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微型企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退出了市场, 生存是大多数微型企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另外, 微型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差, 许多企业内的老板、销售员、维修工、送货员常由同一人担当, 且员工往往都是老板的亲朋好友, 人才匮乏使得微型企业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从而制约其发展。

三、微型企业的优势

1.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

大公司做决策的管理者往往通过下属了解顾客, 领导和下属之间的沟通会受时间、环境、下属表达能力以及领导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对顾客难以做到全面的认知。而微型企业决策者贴近市场, 容易全面、准确地了解到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 并及时予以满足, 有时这种需求还可以转化为公司新的发展机会。

2.经营决策快

大企业一般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往往做一个决定需要很多人签字, 等到领导层同意时, 机会已经失去或者机会虽未完全丧失但顾客已产生强烈不满。而微型企业则不同, 决策者可以快速做出决定, 所以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时效性方面往往优于大公司。

3.易于与顾客建立密切的关系

营销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关系营销, 就是与关键成员 (顾客、分销商、供应商) 建立长期满意关系, 目的是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据笔者了解, 市场上许多微型企业都是靠关系开展业务的, 即使只有一个客户, 也能赚个盆满钵溢。

四、微型企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1.明确目标客户

微型企业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 最重要的是选择并了解自己的顾客是谁, 顾客的需求是什么, 自身条件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

2.牢固树立顾客满意的经营思想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仅仅满足顾客是不够的, 你还必须取悦他们”。施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发现在过去的18个月中“完全满意”的顾客重复购买施乐产品的次数比“非常满意”的顾客多出6倍。一般来说, 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 (或结果) 与他的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较后, 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如果效果低于期望, 顾客就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 顾客就满意。如果感知效果超过期望, 顾客就会高度满意或欣喜。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追求者, 将从他们所认知的能够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我们相信, 顾客能够判断出哪些供应品将提供最高价值。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及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 他们形成一种价值期望, 并根据它而行动。

3.有针对性地筛选顾客

因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利润率不同, 所以有目的性地筛选顾客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以及货款能否及时回笼。微型企业的规模小, 抵御资金风险能力差, 所以有选择性地寻找顾客是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一般来说, 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 回款时间短, 对价格的敏感度低。有钱人的钱更好赚, 这也是犹太人做生意的一个技巧。当然, 每个行业和企业的效益都会有波动, 管理者要做到随时观察, 及时调整。

4.自主灵活地选择供应商

有的微型企业自己不生产产品, 只提供销售。这样寻找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高、服务好, 就会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 增加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同时, 也会降低维系老顾客的成本。相反,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差、服务不及时, 则会严重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合作关系。

微型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及销售渠道建立起密切的价值链关系, 提高顾客的整体价值, 降低顾客购买成本, 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 从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5.主动搜寻市场机会

做现有的业务时, 搜寻更多与现有产品相关或不相关的发展机会。微型企业一般资金少, 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对一些产生规模后成本会大幅降低的产品, 微型企业经营不占优势。所以寻找一些竞争激烈程度小的产品来经营, 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 并且这类产品的顾客搜寻成本和开发成本也较低, 微型企业应关注此类产品。只要用心观察, 仔细挖掘, 就会发现客户的许多需求并未得到满足。顾客也在搜寻合适的产品。如果找到这种机会, 有时拜访一次, 顾客就会产生很大兴趣。一旦找到这种机会, 往往在其他客户那里也可以复制。

6.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有利, 有时甚至可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微型企业由于实力与规模的限制, 很难在大众消费市场与大中型企业竞争。微型企业比较适合于扮演市场补缺者和专业化服务者的角色, 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微型企业可以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各种具体需求, 准确地把握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消费者往往通过知觉质量感知产品的价值, 而不是通过专业的指标评价。由于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 只能依据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一系列信息, 如产品功能、式样、售后服务、保修期、销售产品的商店形象、价格等来判断产品质量。所以, 微型企业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知觉质量预判, 明确差异化的重点是什么, 进而针对具体的消费对象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综上所述,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微型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实现生存和发展, 微型企业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 立足自身优势, 拓宽发展思路, 主动适应市场。

参考文献

[1]郑伟.浅议我国微型企业营销竞争力的提升途径[J].中国商贸, 2011, (36) :46-47.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试论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及其效果形态下一篇: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