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依旧,心依旧作文

2024-04-07

月依旧,心依旧作文(共9篇)

篇1:月依旧,心依旧作文

皎洁的月如一汪清泉,深夜的露珠把月的思念寄托,在地上划出七彩的印痕,轻柔地,无声地,美的……

思念是一种十分奇特的东西,它如影随形,悄悄潜至你我身旁,无声无息,在中秋佳节,在月下,思念从无形化有形,化成月,化成交替的时空。

又是一年中秋,同样是明月,可这次却有别样的梦,别样的思念,往事依依,皱纹已悄然爬满额头,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愈来愈浓……我已睡,进入梦中,梦是月,是心,是树叶的沙响和露珠及迷离的花影,缠成藤状,思念悄悄地深入……

哦,我的思念来了,我正在前往常州的路上,过几天,就是我的表哥新婚。屈指算来,早已有五年未见表哥,长期在新西兰留学的他学成归来,在常州买了房子,看着他如今事业有成,有些心喜,而更多的是埋于心底的思念。

五年了,我们做为兄弟,都心存份惦念,正是这惦念,把思念拉得好长好长,通向彼此的心中,难以忘怀……在两千多个日夜中,你仅在一两次打电话给我父母时,而我,就会一把把电话抢走,装着爸妈的声音与你说话,可嬉闹的我说出不足五个字,就会被你识破;当第二年我再次将电话拿起,我早已学会父亲说话的一副腔调,先咳了两声,清清嗓子,再又加上几句问候,可总不能瞒天过海,现想起,真是可笑。电话中,我早已听出你的声音从略显稚气到成熟及內涵的增长。而这一两次电话都是在无数个夜晚在月下等待的回报,微小而又不足为奇。思念在电话中冥冥传播,似乎只有思念,却有颗简单的心,而当时小小的我未曾领会,总以为这条细长的线早已断裂,随波逐流。但很快,一次不经意的举动,令我打开他的博客,我诧异了,思念再次被唤醒,我错了,他并未忘记,而深埋于心中,把带有同我美好回忆的玩耍的照片与美文洋洋洒洒地写在博客的显眼位置,而真正忘记的人却是我,泪毫不保留地从眼中弹出,我错了,泪依旧……情侣间的泪是绵绵的爱意,伙伴间的泪是纯真的友谊,而亲人间的泪只有无尽的思念,况且,从小到大,我与他形影不离,教我画画,写字,读报,并同我玩耍,许多童年美好回忆都在此定格,都在月光下,都开始喃喃的思念……

到了一个站点,我在车上看见有个兄弟俩有说有笑,不禁遐想,此时,我的泪在眶中翻滚,潸然泪下,连夜的车程,我倦了,看天上的明月,依然通透,中秋到了……

当我们的思念在月下,在中秋再次拉开帷幕,焦急的我们无休无止地在水泥丛林中找寻彼此,生活中再也没有热忱,枯燥而乏味。而当我们仰望星空,遇见同一片蓝天,同一轮明月,同一份在空中交汇,交集于月、心头、梦中的思念,也是人性夹角中最后一抹净土,月牵引着心,悄悄勾起深藏于心的思念。思念,在月停时凝固,又在回忆中咀嚼,消散……

月依旧,心依旧,人依旧,这是不变的经典?不,是思念的传奇……

篇2:月依旧,心依旧作文

依旧是玲珑心(转载)

寂静的空间中流转着一丝微细的悸动,风在无声处悄然回旋,暖寒交替,季节走到这里开始重新沉淀,引发一些感官上的遐思。一枚秋天的落叶在沉静里冥想,和过去的岁月告别。落叶缓慢从容的飘落在时间的空隙里,将母树注视的视线拉长,定格。在我的眼睛里,落叶选择的是另一种形态的转换,是生命过程里唯美的回忆方式;飘然,不动声色,和自己,和时光渐渐告别。

过程就是一份流逝前行的美。

逐渐离开,逐渐老去。

恍惚还是记起有一些不肯丢弃的东西,硬生生的插在哪个地方,而那个地方距离此刻该是千山万水,纵然愿生出一对善飞的翅膀,也无可超越。何况我以这样世俗的累赘躯体生存在狭长的有限空间里,很多年过去,很快,更多年也将过去。我老了,我们都会老。

唯一不变的,总是我们不断顽固不断坚持的回忆。

还有憧憬。

很想固守着一颗玲珑心,在漫长的岁月里将时光慢慢打磨,一点一滴,都是沧桑美好的印记,刻在骨髓的深处,成就另一个自己,淡定而且从容。能够忘记很多,记住很多,在独自忧伤开怀的时候,还能够凝视到花朵开放的眩美,那样绚烂的盛放只为着一次极限的超越,越是精致就越是决绝。

凝视来源宁静,需要一颗安静沉稳的心。我站在这里,回首看去,那些被光线遮掩虚幻了的影子一一奔赴而来,像是来赴一个久盟的约会。这一季我们来了,来对你说,来,请握着我们的手,回到千年之前,回到万物初静的幸福时光。展开时间的布幔,上面写满了历经的爱与恨,平淡琐碎的往事也能串成珠琏,过滤掉尘埃,留下的也是美好。原来,我经历的也一样可以了无缺憾。

天空洁净,月亮的悠远在湛蓝的背景上悄然伸展,一如空寂的舞台上唯一起舞的歌者,把自己暴露在广阔的天地之前,云袖飞扬,那样从容轻浅不着痕迹的优雅起来,把内在的心绪整个地宣泄出来,酣畅淋漓的表达给粗糙的尘世。于是,这尘世在眼里就不再艰涩沉重,变得圆润温和,添了一点清软的喜气。

夜总是极静,这善于令人沉沦进去的极静让我也精致了几分,袅娜的心事爬上来,此时此刻,正好渲染成一桢久远的画面。

画面上有黛绿色的远山,廖寂的眼神,清瘦的背影,背影还伫立在原地,在思念的中心地带一再出现。在一片柔和的阴影下,曾经地老天荒的花事清晰起来,眉眼深深处,尽是落寞浅涩的情怀。隔开长长的半透明空间,空旷的心也仿佛灌注了水流。就是这么简单随意的一道老风景,于不经意间的一瞥,时光就都回来,在身体左右摇晃。把从前的好时光重新过滤了一遍,如此的漫不经心,如此的妙不可言,是不能说破的小秘密,承载了过往生活里的片段。那都是很温暖的事物,握在手心里会出汗,蓄在眼睛里会有泪。

昨日的窗棱前尽是飘飞的梨花,雪白的花瓣玲珑剔透,显现的全部都是生命进程里的绚美。缠绕在手臂上的旧光线明灭起伏,疏朗闪烁,温暖随之而来。

美,是极致。

也是心的回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那样亦幻亦真的美梦,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曾经拥有过。而拥有,就能够永远。明了内心的需索,它其实并不隆重,只是一份能超拔的感觉,超过平常的自己,达到一种向往中的平静。敢于面对黑夜里最最真实的坦言,哪怕是孤独,也属于命定中的一项完满。就像瘦弱的梨花,因为在旁逸斜出的枝头烂漫过,已经足够。

有一线声音突然降落,把无声的水面吹开,撩开昏酣的睡眠,人在一盏孤灯里回味。很多年静静的`走过,值得回味的越来越少,扛在肩膀上的时间沉重而茫然。那个偶然掠过心海的人,在夜的氤氲里重新走近我的身边,只是这一回,我更盼望就此锁住流年,在往昔的时光中,能够再出发一次。

而时光,真的不再;低下头,终于有泪涌出。

幸好,我们并不真的孤独,固守和坚持住的,永都会是一颗玲珑的心。我曾向往的,曾遗忘的,在告别之后其实并不曾远离。隐匿在虚幻的面具背后,在真实的灵魂世界里,还有能力和自己和你亲密的接触。

企求这一次,还能对自己说,你能够。

请允许我再完整一次,超越一次。

时间依次在下沉,嗒嗒的声响不绝与耳,往复前行的脚步不能停歇。背负着生命赏赐的记号,在月光的凝视下把自己像一朵花一样打开,关于尘世的沧桑,历久弥新的记忆都浮现出来,很认真的去想念那个时光深处的身影,温柔的眼神,笑意款款的脸。

却是,心也会跟着柔软。

那人,一直都在身边。

那心,一直不曾离开。

沉寂在感念之间,在夜色弥漫的秋夜,淡然的忘记身处的世界,沉浸在一片归属于内心的宁静中间。给烦杂的外部竖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给自己,贮备下一个真实的空间。原来,我依旧愿意于千山万水之外想念生活给予的恩泽,无论是久违,还是苍老,都是生命里至死不渝的极致。

室外,月亮的影子还在缓慢爬行,映照着苍茫的大地,万物此时都安枕于黑夜之上,唯一纷乱的是我的思绪,它们跳跃着往前奔跑,将我置身于空灵的隐谧境地。室内,灯光照射着方寸大的一间小屋,我起身,丈量着灯光到月光的距离。沉默的空旷天地间有甜蜜的默然,整个地坠入一片虚无。我潜行在黑夜的遮掩中,和月亮对绝。似乎一步之遥,终隔着千万年的历程。

远山苍茫的暗影一层层铺开,水墨画面般浓淡浅深的痕迹刻在越走越远的视线外。越过时间的制约,它们才能以这样沉静的姿态占据在岁月中央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无论轮回变迁的沧海桑田,共拥着一轮婵娟。

不理会,其实也是另一种的纪念。

正为着不再理会,才成就不再遗忘。

一份自在随意的淡然,纪念和遗忘都源于一颗玲珑的心,不是刻意的点染,了了数笔就可以勾勒出海阔天空,这份情怀,得之与尘世里最最微细的温暖,只有握在手中,才不会溜走。

篇3:月依旧,心依旧作文

关键词:繁简字,汉字历史,汉字系统,识繁写简

2009年全国“两会”上, 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 分批废除简体汉字, 恢复使用繁体字。这一提案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 在我看来, 简体字的出现, 并未影响汉字基本的构字系统, 而是具有相当的历史继承性的。然而就现有的情况看来, 虽然在短时间内恢复繁体字并不现实, 但是至少在大学校园内, 推广“识繁写简”是值得我们考虑和提倡的。

一、繁简字与汉字历史

汉字应该怎么写, 简体还是繁体, 这在今天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汉字从创造的初期, 就伴随着字体繁与简的问题。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 它不是出于一人之手, 这就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在书写上又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门户而异、因师授而异, 这就具有了较强的随意性。这也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常态。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 为了便于书面语言交流的一致, 各个时代都开展过一些运动。最早有秦始皇的“书同文”运动, 而后大多数朝代, 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正字运动。到了近代, 运动变得更加频繁———从近一百多年来看, 就有过简字运动, 国语统一运动, 注音字母运动, 白话文运动, 大众语运动, 推广普通话运动和汉字简化、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宗旨都是要使汉语文字统一规范。

从汉字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 有两种相反的运动自始至终都在起着作用, 从而推动了汉字向前发展, 这两种运动就是简化和繁化。

汉字既然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 就必然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 即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从最初的识字心理来说, 为了便于较快掌握和使用, 符号要求越简单越好, 其结果就是字形的简化。同时, 汉字又是汉语的辅助工具, 这个性质又决定了它必然朝着适应汉语发展的方向发展, 即朝着繁化的方向发展。从小篆和甲骨文的一些字体可以看出, 小篆的字体或笔划比甲骨文要繁杂得多。另外从汉字造字的结构上看, 许多形声字都是在原字的基础上添加偏旁或形符而形成的, 如:州—洲、孰—熟、府—腑等, 这也属于汉字的繁化过程。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中, 既有简化的倾向, 也有繁化的倾向, 汉字的简化和繁化是同时存在的。

汉字演化的历史证明了:从汉字脱胎于图画以至发展到今天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简化而又不断繁化的错综复杂的过程。从表面上看, 简化和繁化似乎是一种相反的、相互排斥的矛盾, 其实不然, 没有繁化就没有简化, 没有简化, 繁化也不可能单独存在。繁化简化是相对而言、相辅相成的。

但是, 简化和繁化这两种趋势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文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简化在任何时期都处于主流地位。简化是一种字形演变的规律, 从先秦文字发展到小篆, 简化主要表现为原始的图像逐渐变成易于书写的符号。汉字史上的隶变就是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简化主要反映在同字异形的减少、字的写法与结构的趋简上, 常使用替换偏旁或改变构字方式的办法, 比如:用笔画少的“用”去替换“擁”中的声符而简化成“拥”;用会意的“体”去代替形声的“体”, 等等。可以说, 小篆是大篆的简化, 隶书是篆书的简化, 而草书、楷书、行书也都是前期文字的简化。

繁简字在上古时代的文字中就有并存的现象。简体的大量出现是在战国时期, 如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国的帛书中就有将“其”写作“开”, 将“作”写作“乍”的简体字。当时的陶器、钱币、兵器上用简体字, 甚至玺印和钟鼎这样比较郑重的器物上也用简体字。再以魏晋以后盛行的楷书来看, 今天的简体字有一部份是从隶楷行草的简体字而来的。在汉代金石刻文和手写体中, 也出现了简体字。而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唐宋以后, 简体字已经开始大量出现了。

以上说明, 简体字的产生是较早的, 繁简并存由来已久。如今繁体字和简体字仍然并存,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繁体字和简体字也还会并存,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客观事实。

既然汉字的简化繁化具有同一性, 这就为我们科学合理地规范汉字提供了依据和便利。同一性的大范畴就是规范语言文字, 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 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内, 应该使用同一的语言和同一的文字。然而, 任何客观事物之间的绝对同一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语言和文字的同一性仅仅是一个原则, 字体的繁化简化的同一也仅仅是一个原则。实际上,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 在同一性原则的基础上, 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为时代性的差异, 也表现为地区性的差异。但不能因为这种种差异性的存在, 而否定其作为基础的同一性原则。文字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差异性的存在, 并不能影响其同一性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 语言文字还会不断地发展。旧的差异现象消失了, 新的差异现象还会不断出现。这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 从繁简字与汉字历史的关系来看, 只要能把握住同一性这一大的方向, 语言文字的发展就会越来越趋于规范化。

二、繁简字与汉字系统

汉字在发展演变中虽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 再到隶书、楷书的变化, 但每个阶段的汉字都是在继承原有汉字基本系统的前提下又具有各自特点而自成体系的。现行的简体字, 也是如此。

现行简体字的形成遵循了约定俗成的原则, 其中大多数字是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汉字简体, 它们是经过搜集、整理、筛选和广泛征求意见并在试行后确定的, 并没有破坏汉字的基本体系。

例如, 前面提过的“態”“遞”简化为“态”“递”, 不仅书写方便, 而且其声旁的标音也变得清楚准确, 还保持了原字的形声结构。又如, “寳”“塵”二字用会意方法简化为“宝”和“尘”, 含意更显得合理, 书写也方便多了。

简体字的系统性还表现在对14个简化偏旁和132个简化单字的类推上。例如“系”旁简化为“乡”后, 又类推简化了149个以“系”作偏旁的字, “食”旁简化为“饣”之后, 又类推简化了45个以“食”作偏旁的字。类推简化后没有打乱汉字的基本构字系统, 只是在笔画上统一地作了减少, 使原来字形间有联系的字继续保持联系。简化并未使汉字成为一盘散沙, 也未使其丧失自身的系统性。

在简体字中, 非类推字的简化情况同样没有引起整个汉字系统的改变。例如“驚”字简化为“惊”字, 在保持原有形声结构系统的同时, 并未使自身与整个汉字系统脱离联系。它由原来与“馬”和“敬”偏旁系统发生联系, 变为与“忄”和“京”偏旁系统发生联系。从形旁看, 它进入了“忄”这个偏旁子系统, 从声旁看, 它进入了“京”这个偏旁子系统。

即使是偏旁符号化了的简体字, 也未改变汉字笔画、结构上的基本特点, 它们同样是在改变原来所属偏旁子系统的同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偏旁子系统。例如, “勸”“觀”“歡”等字简化为“劝”“观”“欢”, 左侧偏旁符号化了, 这样, 它们就由共同与偏旁“又”有了联系。至于“对”“戏”“叹”“汉”“难”等字也简化成偏旁“又”, 这些偏旁符号化的简体字都是宋元以来长期通行过的俗简字, 它们的正式使用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

尽管此种形式的简化不是简化的最佳形式, 但是从汉字史上看, 以符号作为字形结构某一部件的现象也是由来已久的。例如, 带有“口”构件的字, 未必有“口”义, 像未经简化的“右”“各”“周”“器”等字中的“口”, 与“喝”“吹”“唱”“叫”等字中的“口”完全是两回事, 它们只是一些有不同区别意义的抽象符号。由此推论, “又”自然也可以不只是作为表本义“手”或与手有关的表义符号 (事实上“又”本身早已作为虚词用了) 。它作为某些字中抽象的区别性符号也是可以的。

总之, 汉字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简化后, 字形虽有所改变, 但并未破坏汉字基本的构字系统, 而是具有相当的历史继承性的。

三、大学里应当提倡“识繁写简”

那么, 既然繁简字并存已经是生活中的客观事实,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在这个问题上, 我的看法是, 短时间内, 要让大家重新学习繁体字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人们已经习惯于书写简体字, 如果再要求大家重学繁体字, 不但会增加人们的思想负担, 还会导致书写形式上的混乱。但既然繁体字又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不能取消, 在一些场合还有存在的可能与必要, 我们就必须认识它。目前来看, 在大学里, 大学生是有精力、有条件学习繁体字的, 应当提倡“识繁写简”。这并非一定要把它变成一门专业课, 但最起码, 在大学校园里, 我们应该提倡认识繁体字。对于繁体字的掌握, 可以从专门的材料上学, 也可以从字典上学, 许多字典简体字的后面都是列出了繁体字的。因此, 只要“识繁写简”的意识有了, 社会再加以提倡, 应该是不难做到的。现在的大学生, 包括许多中文系的学生, 对繁体字的书也大都读不懂, 这还怎么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呢?从大的方面讲, “识繁写简”是为了民族文化不会断代, 从小的方面讲, “识繁写简”也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所以, 在大学校园里提倡和推广“识繁写简”, 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王宁.再论汉字简化的优化原则[J].语文建设, 1992, (2) .

[2]王宁.汉字与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1, (6) .

[3]王宁.重视汉字的自然发展趋势[J].汉字文化, 1989, (Z1) .

[4]聂鸿英.汉字“识繁写简”随感[J].东疆学刊, 1994, (1) .

篇4:老狼:郎心依旧

在后者的作品演唱会《此间的少年》中,老狼永远是那个一场不落的嘉宾。简单的衬衣,牛仔裤,不变的全场大合唱。演唱间隙,他还翻起旧账:“那会儿我俩唱歌的时候,我老娘跟我说,就你俩还唱歌呢?现在,老娘,我站在五棵松的舞台上了!”

老狼就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艺人,出道20年,总共出了三张专辑。不太爱上电视,也不怎么接受访问。在高晓松的忙活下更显得如此。他自我剖白,“我老婆那天还把我说了一顿,说你看人家高晓松多积极啊。我特别逆反,他们越这么说我越什么都不干。”

写老狼永远绕不开高晓松,在资讯不那么发达的年代里,总有人问,高晓松和老狼是不是同一个人啊?

高晓松曾说,自己不唱歌是因为嗓子不行,但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老狼和自己成长背景相近,生活态度相同,“老狼太懂我,太了解我了。如果没有老狼这样一人,我肯定就自己唱了。”

但是老狼和高晓松又是如此不同。在高晓松忙活互联网,拍电影,做节目的时候,老狼生活的关键字却总是走穴,走穴,走穴。老狼表示,“其实我觉得走穴也挺有意思,因为中国特别大,中国有好多城市,如果我不干这行,不走穴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那些城市,而且你也不会在那些城市结识一些朋友,你会了解那个城市非常有意思的。”而后来他又爱上了登山,没事儿就往非洲跑。

老狼录专辑特别慢。高晓松说他不努力,爱幻想,老狼承认,“所以干实事,我觉得这点高晓松比我强特多,往往一件事没有做,他已经反复的在通过说的过程中,强调了自己的信心和这种梦想。我可能就是喜欢琢磨更多,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好多梦想。”

当高晓松从看守所出来的时候,收到了老狼汇来的10万块钱,觉得钱是白来的,结果狂买了一堆名牌衣服。而老狼解释说,“我去年演出演了很多,而他在里头吃糠咽菜呢,比较苦。我就这么想的。”

距离上一张专辑《北京的冬天》发行又过去了5年,老狼当时说要用这张专辑来纪念曾经意气风发的年代,“我要和青春说再见,毕竟我已经是一个奔四的中年老男人了!”而现在,他还在音乐圈过着散漫的日子。声音相比于相貌,更不易变老。一张嘴,仿佛又回到了校园民谣的年代。

篇5:心依旧诗歌

冬季嗦嗦萧风这个夜晚

心依旧,在期盼

春暖花开节气的到来

太多的寂寞累累的伤痕

让你云游般的心欲欲摇曳

太多的伤感渺茫的世界

心依旧,在追寻寻觅着什么

或许很多人遇到同样问题

追求爱情步履追求幸福生活浪漫

不,所谓的爱情,只是人生轨迹闪现的一瞬间

所谓美好的生活,却因为没有了爱情而枯萎失去亮泽

不,我知道,我知道

这样的爱情守候是没有结果

一位哲人说得好

三分靠机遇七分靠拼搏

唯有心依旧,守卫爱情这块阵营

用春天般祥和的心去享用嗦嗦萧风这样的一个冬天的夜晚

我相信明天的太阳会随着季节节气步履演泽与转换

篇6:流年依旧只是苍老了心散文

一场雨将连日来天空中压抑,阴霾,苦闷,乏味的气息倾泄而下,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小雨中冒雨行进的人群。我的思绪似乎也放飞到窗外,似曾忆起当年的自己,不喜欢打伞。在阴沉的天空下享受暴风雨的洗礼,感受那山雨欲来风满楼压抑,雨打在身上的淋漓和畅快。

很久没有站在雨中了享受大自然的抚摸,看雨打脸颊的清爽,此时心中会显得格外的宁静,恐怕现在的自己再也不敢专程跑到雨中淋雨,不畏风霜雨雪,人大了,顾忌也就多了。没有了年少轻狂的.傲性,到多了几分听风看雨的淡然。

一个人行走在宁静,清幽,致远的小道上,一如既往的冷清,偶尔有三三两两的人群走过,只是行色匆匆,却忽略了存在着的美景。

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后的天空,显得那么的洁白和明亮。沿途中的树也散发着勃勃生机,一阵阵凉风吹过,树上的枝叶迎风飘展,炫耀它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地上未干的水迹昭示着这场大雨的存在。

眼前一阵阵人群走过,她们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若无旁人的打闹着,空气中也散发着雨后特有的清新气息,看着欢笑的人群,我沉默了,那笑容在我眼中看来是如此地刺眼,犹如黑夜中独自绽放的烟花,光彩,绚丽。

自己多久没有如此真诚地笑过了,努力地想要改变一下脸上僵持的表情,却发现那笑容是如此的牵强,如此的做作,明明都还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却有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忧伤。生命似乎没有了生机,这剩下心跳一下一下重演着不变的节奏。

不知道什么时候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孤单,习惯了欺骗,学会虚伪,学会了伪装,学会了……从此哭不再彻底,笑不再纯粹。原来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然变了这么多。

篇7:月无言人依旧-散文

轻烟袅娜、浮云飘荡,一个人静静的走在暗夜清冷的湖畔。。。月白风清,少了一份白日的喧嚣、多了一丝淡雅的飘逸,只是,月无言人依旧。

——题记

影散黄昏、夜色披墨,弦月清冷的初冬,任一缕柔和的月影流泻长空、悠长我多情的等待。远灯折射在湖心映抹了一点菊黄的昏暗,单薄的孤影以一种沉思的姿态默想着远方。。。纵数经年离怨,长恨东风、吹散多少梦,余殇未歇、吹不尽的是我临风的忧伤。

万水千山总是情,只是山重水远、孤帆随水流,轻荡着我一船忧梦,从此便流浪飘零了一生。渐宽的衣袖丈量着日渐消磨的容颜,忆缱绻,暮鼓的余韵扣开了旧日旅程的那一径清寒。

追忆当时月、悠然伤情,那一段追不回的画面在我脑中不停地转,只是烙下一些更为深刻的痕迹再也抹不去。举杯邀月,挽一袖凉薄的情怀我只能对着自己的碎影痛醉一场,独醉成殇。临水的.清影泣唱着笙歌,守在思念的渡口,静望着那一弯弦月。

云笺赋相思,莺歌何处寻?三分寥落,七分感伤,若一方水墨砚,晕染了秦淮的风月、饮醉了落幕的长夜。。。远方昏暗的烛灯,不知今宵又指明了谁寂寞的归宿?你以朦胧烟雨的姿势走进我飞花逐月的人生,为我的华年弹拨了一曲丝竹的清音。

曲未终、人已散,琴韵流转的风情却在月晕折羞杨柳的湖心里悄然遮去,怅然漫卷起心漪,徒留我满目霜华、迷失了尘世的归路。一年一岁一轮回、怎禁得朝朝憔悴。左手一段风月锁情愁的宿命,右手一个斑驳涤铅华的年轮,我就这样在你扁舟隐逸的背影里一路疼了下去。。。

佛说:情是万恶之源。不知何时才能沾染禅韵,不染纤俗的风雅、从此一了尘缘,不再感慨情深缘浅、不再无奈痴心与谁言。只是,心余阡陌一丝,不得悠然尘外,我寂寞的眼神所追随的也不过是你与他人翩然舞起的故事,与你,我最终成了个痴迷的看客。

尘世铅华,遍阅繁华锦簇、人间苍凉;高楼望断,看尽世人离合、长鸿遁远。情怀至郁,然一曲凄然拨弦的却是我自己的悲歌离叹。。。回眸处,自己终不过是一点孤影遮藏于红尘中的一抹暗殇,浮隐于前世今生的水墨涟漪之中独自吟唱。

篇8:月依旧,心依旧作文

如果单从形式上看, 2007年18套作文试题的确是风格各异, 异彩纷呈, 让人耳目一新, 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有变”的特点。但从实质上看, 这十八套作文题仍是话题作文一统天下, 只不过话题作文最近几年的命题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趋势。

一、一枝独秀话话题

众所周知, 创新教育选择了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又为学生展示创新思维搭建了平台。从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至今已有八年, 话题作文以它独特的生命力, 一枝独秀, 绽放在高考的百花园中。

统观新课标考区和大纲考区18套试题, 作文大致分为四类:标准型话题作文、省略型话题作文、题意型话题作文、命题型话题作文。

1.标准型话题作文。标准型话题作文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像2007年重庆卷作文题和浙江卷作文题两题。

我们只要解读2007年重庆卷作文题, 就能掌握标准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特点。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 但不能否认的是, 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 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 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 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题目自拟; (3) 立意自定; (4)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5) 不少于800个字; (6) 不得抄袭。

标准型话题作文审题可用倒读法, 先看话题, 再看提示语和材料, 帮助进一步理解话题。“提示语”是由材料生发的, 材料帮助理解话题, 话题大于材料。就重庆卷作文题而言, 考生作文只要针对“高考”写作, 无论演绎关于高考的人生故事, 还是评论高考改革, 都合话题要求, 可见话题作文的开放性。

今年是全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 笔者在高考前夕, 也曾指导学生写过这样的话题作文。写酸甜苦辣的高考, 不同年龄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 不同年龄的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有成功的喜悦, 有人有挫折的沮丧, 有人有责任的沉重, 有人有奋斗的艰辛……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 人生百味, 皆可入文。这样的考题,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这样的考题, 有利于震撼考生的心灵和对往事的回忆, 说真话、讲真事、抒真情, 感人肺腑, 催人自省。

2.省略型话题。

省略型话题作文大致分两种: (1) 省略提示语, 只有“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如2007年广东卷作文题 (新课标考区) 。 (2) 省略材料和提示语, 只有话题和要求两部分。如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 (新课标考区) 。

但省略型话题作文不是省略话题和写作要求, 只是让考生自己解读话题, 构思成文,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审题难度。

如2007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 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 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是省略题示语的话题作文, 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自己去理解、填补、把握话题的主旨。

传递, 连接感情的好形式, 沟通文明的好办法, 播撒责任的好方式, 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一种折射。在施爱与受爱、奉献与得到、关爱与被关爱之间, 唤起了爱的温暖。落叶归根, 传递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责任;燕子垒巢, 传递着生命生生不息的承诺;润物无声, 传递着教育工作者的爱心;父母一颦一笑, 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传递如水, 奔流不息;传递如茶, 清香四溢;传递如歌, 激荡人心;传递如炬, 照亮黑夜。这个话题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社会、自然、历史、人生, 无不可以写进话题, 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无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省略材料和提示语的话题作文。如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自拟题目。 (2) 自定立意。 (3) 自选文体, 且文体特征鲜明。

这道题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岁月不会使历史蒸发。记忆是对过去美好东西的封存, 记忆是对刻骨铭心往事的锁定。记忆, 促使青少年走向成熟;记忆, 唤醒中老年人萌发青春活力。这个话题, 我们可写的东西太多, 可以写王朝的更替, 可以写民族的兴衰, 可写家庭的变故, 可以写个人的荣辱, 可写人生的感悟。面对这种抽象化的文题, 宜从某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 写出自己的深刻认识, 就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二、话题作文又添新成员

(一) 题意型话题作文

一道话题作文有“材料+提示语+要求”, 却省去“话题”, 让考生根据材料自己归纳话题, 这是没有话题的话题作文, 我们称其为题意型话题作文。话题隐含在材料中, 它不是传统的材料作文, 它不限定考生的思考角度, 它不限定文体, 它和话题作文一样开放。这种命题形式从2005年至今, 已连续考查了三年。2007年题意型话题作文就有5道题, 它们是: (1) 全国卷 (一) 提供漫画材料的题意型作文, (2) 全国卷 (二) 两则关于感恩材料的作文, (3) 全国卷 (三) (宁夏、海南新考区卷作文题) 关于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题意型作文, (4) 北京卷解读诗句展开联想的题意型话题作文, (5) 湖北卷关于母语是华夏文化的一种载体的题意型话题作文。

首先, 应该说明今年全国卷 (一) 选用漫画材料作文, 这和选用文字材料作文没有本质区别。前者要读懂漫画, 后者要读懂材料。当然, 漫画材料作文是1996年来未曾出现的新形式, 生动新颖, 非常抢眼。

2007年全国卷 (一)

阅读右面的图画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漫画类话题作文, 关键是读懂漫画, 找准寓意。这幅漫画取材于社会生活, 贴近现实, 画面反映的内容令考生感到亲切, 漫画题目是《摔了一跤》。漫画里孩子跌了一跤, 学校、家长、社会都发出同一句关心的话语:“出事了吧!”孩子摔了一跤, 本属正常现象, 本该自己主动爬起来, 这样, 可锤炼一种坚强, 磨炼一种意志, 培养一种精神。“他人”不必大惊小怪。可画面中家长、学校、社会过分关心, 过分渲染, 使跌坐在地上的孩子企盼别人扶起, 孩子的依赖心理就此产生。这样的“关心”使孩子失去了磨炼机会, 折射出教育现状的种种弊端:家庭的溺爱, 学校的封闭, 社会的过度呵护, 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健康成长的环境。考生读懂了漫画, 抓住了寓意, 就可概括出这样的话题:关心与成长。

当然, 也可以把“出事了吧!”理解成对孩子摔跤的一种批评和指责, 那么, 漫画反映就是另一类主题。

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用文字材料命题的话题作文。

如, 2007年北京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 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 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 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 “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 这里的情趣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 展开联想, 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自拟题目, 自定角度。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全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以诗句为材料, 体现了对中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重视。读懂诗句, 就读懂人生。文中的五点解释就是话题作文的提示语, 但不出现话题。考生根据诗句和其五点提示, 可以顺着五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延伸、拓展, 进行二度创造, 说出自己对人生、社会, 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想, 即可构思成文。

学生作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

(1) 这是歌颂春天美好品德, 比喻润物无声的人。或许, 一个微笑的眼神, 一声简单的问候, 一顿可口的饭菜, 点点滴滴, 丝丝缕缕, 在不经意间, 被亲情、爱情、友情滋润着。

(2) 落地无声是一种境界, 是恬淡做人的境界。与世无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羡慕大富大贵, 不鄙视穷困卑微, 拥有一颗平常心, 是多么的伟大啊!

(3) 寂寞是一种境界, 寂寞是一种品德。“板凳须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这是人们对学者的赞誉;李白从纸醉金迷的皇宫走进山林, 自甘寂寞, 留下“诗仙”的美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过东篱采菊的寂寞生活, 这是傲骨精神的体现。

(4) “看不见, 听不见”, 并不是可有可无, 微不足道, “细雨”、“闲花”表现出积极的做人态度, 其中蕴涵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 平平淡淡做人的理念。

(5) 这里的情趣不适合当今世界。对这句话有两种解读。其一,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节奏、高速度发展的时代, 谁还会有闲情逸致在细雨朦胧中听落花?这种不适合是社会的进步。其二, 是环境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 再也寻觅不到古典诗歌中美好的意境, 这又是社会的倒退, 是一种人文的缺失。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 都会使自己的文章新颖独特。

通过上例比较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漫画类题意型话题作文与文字材料类题意型话题作文没有质的区别, 他们的写作要求仍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 即“三自方针”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 所以, 今年漫画类作文也属题意型话题作文。

(二) 命题型话题作文

现在所谓命题作文, 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命题作文。它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仅仅是题目不要学生重新拟写, 其余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完全相同。故称之为命题型话题作文, 考生完全可以把题目当作话题来写。2007年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共有9道题为命题型话题作文。

请看2007年江苏卷作文题: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 辽阔的天空, 深邃的天空, 引人遐思, 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怀想天空”, 是动宾短语的作文题, 动词至关重要。“怀想”即怀念之意, 是回忆往事。“天空”, 是双关语, 它既指深邃无边的天空, 空明澄澈的天空, 包容万物的天空, 多姿多彩的天空, 又比喻人生的天空, 个人成长的客观环境, 展示自我风彩的舞台, 是探索研究的领域, 是精神遨游的世界……怀想天空, 怀想须臾之人生, 浩渺无穷之宇宙;怀想天空, 怀想幽远之历史, 美丽的神话;怀想天空, 怀想成长之路, 激发感恩之情。自己与他人, 现实与想象, 人类与宇宙, 皆可入题, 考生必定有道不完、说不尽的话语。但题目“大而空”, 考生写作往往“空对空”, 容易犯话题不集中的毛病。最好的办法是“大题小作”, 只有从小的角度切入, 才能保证文章内容充实。例如, 有考生考前做了“我飞翔的天空”, 完全适用于“怀想天空”, 聪明的考生就会这样切入文题:怀想我曾飞翔的天空。

三、新旧话题相映红

话题作文已走过八年的历程, 它经历了雏型期、发展期、成熟期, 同时, 又有新的变化, 出现了“新旧话题相映红”的繁荣景象。

我们如果把标准型话题作文、省略型话题作文看作是旧话题作文, 那么题意型话题作文和命题型话题作文就是新话题作文。新、旧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是坚持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命题型话题作文除外) >, 给考生再创造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不仅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也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它越发显示了话题作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高考舞台上, 这完全源于创新理念。创新教育要求较大限度地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命题形式能取代话题作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曾明确指出:“话题作文应坚持‘三自’方针, 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 给学生发挥水平的空间。”笔者曾在《话题作文的“空白”艺术》一文中, 对“三自”方针作出全面估价, “它为同学们留下了充分的创作空间、想象余地、写作自由”。话题作文的出现, 结束了材料作文统治高考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一些同志不研究高考作文题的本质特征, 一个劲地鼓吹“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将取代“话题作文”, 他们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误导学生, 让考生记忆那些繁琐的概念和毫无意义各种形式作文的写作套路, 其危害是误人子弟。

毋庸讳言, 有人总想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取代话题作文, 如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 有人仍然怀念计划经济那样, 砸了大锅饭, 还想补锅。有人一个劲地埋怨考话题作文让学生不懂文体, 让学生抄袭作文, 这些强加给话题作文的“罪名”不值一驳, 其目的就是想奏前朝曲!高考不可能, 也不应该回归“传统”。

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评价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弊端时曾说:“这是政治上‘家长制’, 思想上‘一元化’在作文命题上的集中表现;而话题作文本身所折射出来的正是政治上的民主、思想上的多元和对人格以及张扬的个性的尊重。”

尽管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了新的变化, 但这种变化还没有超出话题作文的范畴, 话题作文仍是考试的首选题型, 经过几番风风雨雨, 话题依旧笑春风。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 要牢牢掌握高考命题趋势, 切中高考脉搏大练兵。对话题作文包括题意型话题作文、命题型话题作文, 都应全面训练, 以适应考试要求。现拟一题, 以飨广大高三学生。

仔细观察漫画《关心》, 按要求作文。

看了这幅漫画, 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触?请以这幅漫画的寓意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800字; (5) 不得抄袭。

篇9:心依旧,梦不变

歌词中描绘的是一位教师的光辉形象。现实中,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教师。“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这也是我父亲生前最喜吟诵的诗句。我深知,这也正是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真实写照,我的父亲终生为之奋斗。我曾见他,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遒劲有力的汉字;我曾见他,在课堂上幽默地与学生交流;我曾见他,在操场上真诚地劝导顽皮的学生。我也知道,他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喜欢他、尊敬他。正是由于这家庭熏染的缘由,我从小就以父亲为楷模,心中燃起梦想的火花,那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师,登上三尺讲坛,培育芬芳桃李。

自古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千百年来受人尊敬的职业,也是清贫、奉献与操守的象征。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意义上,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位教师尽最大可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心与每个孩子交流,在生活上、思想上、行为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每一位教师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师爱。

人性本善,我始终认为,不能因为“仅几个跳梁小丑”就否定整个教师群体,正像不能因为太阳有黑子而否定太阳的光芒,不能因为白玉有瑕疵而否定白玉的皎洁一样,我们应该看到,在我们教师群体中更多的是“大美、大爱”。我们不会忘记四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身体保护学生逃脱死神之手,自己却被砸得血肉模糊;我们不应忘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师张莉在危急时刻奋力救出学生,自己却被撞伤致高位截瘫;我们不应忘记,河南省许湾镇希望小学李灵老师在暑假里头顶烈日骑着破旧的三轮车穿街过巷,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用汗水载回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会忘记,李桂林、陆建芬老师扎根彝寨24年,在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手;我们也不会忘记,南京师范大学的尹宗利教授因病不能继续给他的学生上课,便买了礼物送给他心爱的学生,并向学生鞠躬道歉。想到他们,我终于释然了,心也宁静了。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面对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客观现实,作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更新,教师要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所以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还要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教育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予有效的指导,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南京师范大学的尹教授因病不能上课便给学生买礼物并鞠躬道歉,彰显了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一个利字当头的教师,会在学生面前散发出怎样的丑态?一个利欲熏心的教师,如何向他的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

教师之爱,在于爱岗敬业。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应忠于职守。如果我们不去恭敬地做好它,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虽然每一节课也许只是为学生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演算了一道习题、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但也就是在这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中,培养和造就了祖国的栋梁之才,继承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灿烂文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赢得尊重。作为教师,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拜金、怎样功利、怎样物欲横流,都要不为之所动,都要保持应有的清高。要坚信,教师永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永远受到社会的尊敬,受到人们的尊敬。总有一天,我们教师会以自己桃李满天下而欣慰地说:虽然这是一份清贫的事业,但我无怨

无悔!

参考文献:

上一篇:鱼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下一篇:女孩征婚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