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三历史试题模拟

2024-05-06

武汉高三历史试题模拟(共6篇)

篇1:武汉高三历史试题模拟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政 治 试 题

武汉市第一中学 谭 兰 撰写 武汉市教科院 张祖涛 审订

12.一些家装企业借助互联网家装平台,采取“客户提交装修申请→平台推荐家装团队→客户选择家装公司→线下签订合同开始装修”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从设计、报价到家装采购都通过平台完成,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建立

①创新了家装生产模式,能够提升人们家装消费品质 ②将促使传统家装企业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③创造了新的消费热点,将推动传统家装行业转型 ④表明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3.根据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计划,我国开始实施国企管理者的选任和薪酬改革,在国企领导选人用人上实行“三轨制”,并提出“高薪要配高风险”。对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实行严格薪酬限制,市场化选聘的经营管理者实现上限调控,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将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三轨制”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作用,促进社会公平②探索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 ③优化国企治理结构,保证国企实现赢利 ④创新国企用人机制,提升国企管理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4.一些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在国家扶持下办学设施不断改善,但由于城乡流动性加快,大量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就读,学校生源减少、办学规模日渐萎缩。同时,国家政策性资金仍在持续投入,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对此,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①加快新农村建设,吸引进城人员返乡创业 ②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 ③梳理教育支出项目,调整教育资金分配结构 ④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教育资源向城市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根据图

1、图2的数据,联系我国实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图2 ①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受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影响 ②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实现升级 ③我国居民生存资料消费的支出会逐步减少 ④2015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约30%左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某社区就一惠民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主任向大会宣读和解释了经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及部分居民草拟的初步方案,代表们就方案进行了询问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大会对项目方案进行投票表决。该社区的做法 ①发挥了居民代表在社区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②调动了社区居民积极性,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更好体现了民意 ④落实了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立法法为契机,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对新制定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逐件进行主动审查研究,有重点地探索开展对地方性法规的主动审查。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①是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推进依法治国的表现 ②为维护宪法尊严和国家法制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施政能力和水平④有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及司法事务行使决定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近年来,恐怖主义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给全球安全造成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应对恐怖主义,需要

①各国依据各自标准,对不同形式的恐怖主义区别对待 ②各国积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③联合国作为协调中心,协调会员国采取一致军事行动 ④多措并举,在政治、经济、安全和金融等领域综合施策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基础研究是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具有超前性。从爱因斯坦预测出引力波到2016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获得直接观测数据,跨越了100年。做好基础研究,需要 ①发挥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世界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深刻把握研究对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摆脱现有理论的束缚,预测事物发展趋势 ④不断深化对研究对象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5年4月,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投产,将改变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稀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这体现了 ①创新意识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立足于实践的人为事物联系更有意义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科技通过满足人类的需要体现其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读漫画(如图3),对其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①探索未知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改造客观世界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④尊重规律恪守原则会限制主观能动性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互联网搜索是信息时代的基本应用,搜索引擎极大提高了搜索效率。但某高科技公司利用其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对搜索结果按“竞价排名”方式进行干预,使出价高的机构排名靠前,从而产生广告效应。一些网民因误信排名而受骗。这表明 ①高科技企业应把实现社会效益作为其工作的中心环节 ②科学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应服从人文精神的约束与定向

③高科技企业只有恪守科技伦理与商业道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④高科技企业的利益出发点制约并改变科技工具的功能与属性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享经济,古已有之。当前我国存在资源紧张稀缺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分享经济最大特点是个人利用闲置资源来提供商品和服务,因此正成为社会生活与经济运行的新模式。材料一

出门前在网络平台上约辆车,有了闲置房在网上短租……这种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已经成功吸引5亿人参与,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10%以上。从宠物寄养、社区服务到车位共享、专家共享、导游共享,分享新模式层出不穷,在供给端整合线下资源,在需求端不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个性化体验。以网络预约拼车为例,一家颇为知名的企业在343个城市上线顺风车服务,目前使用乘客超过1820万,日高峰订单突破223万,成为出行新时尚。材料二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分享经济在发展中亦遭遇不少问题,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定价规则和税收等方面缺乏制度约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力度不够,等等。

(1)在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分享经济作为社会生活与经济运行新模式的优越性。(14分)

(2)信用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石。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支持分享经济发展。(12分)

39.(26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 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为善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祓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1)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个人自觉自愿,通过内在良心激励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国家依法治善,通过法律为其保驾护航,二者既互补又各有侧重。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应如何看待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的关系。(10分)

(3)某校在师生中开展“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请就此写出两条具体措施。(所提的措施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4分)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参考答案

12.【解析】选A项。本题以“互联网+”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相关知识理解。家装行业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改造,通过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在消费者、家装供应链和服务链之间搭建“全透明”的平台,能使家装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装修体验,故①和②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建立并未创造新的消费热点,③不符合题意;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产业现代化非必要条件,④夸大了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13.【解析】选B项。本题以国企改革为背景,关注国企管理者选任的“三轨制”和薪酬改革,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论证问题的能力。对国企管理者选任采取“三轨制”,“高薪配高风险”,有利于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效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并不在于促进社会公平,也不能保证国企赢利水平提高,①与③不合题意。通过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有利于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国企管理水平,②和④符合题意。

14.【解析】选B项。本题以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题干中揭示的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针对材料中提出的农村教育资金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需要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这是我国近年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②和③符合题意。④中“将教育资源向城市转移”与我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不符;加快新农村建设,吸引进城人员返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材料中的矛盾,但不是有效的办法,①排除。

15.【解析】选A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图表信息,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图1揭示了2011-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要求学生联系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作出合理判断。我国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因此①符合题意。图2揭示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情况,生存资料消费比重仍较大,发展资料比重较小,故不能体现消费结构实现升级,②不符合题意;从图2和实际情况看,我国居民生存资料消费的支出是不断增加的,③不符合题意。图2中食品烟酒消费比重为30.6%,可推知④符合题意。

16.【解析】选B项。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可知,社区就惠民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征求居民意见并 投票表决,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而非民主监督,①不符合题意;该做法坚持了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集中民意,提高决策民主化,③符合题意;基层群众自治的优势在于便于人民群众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通过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使得民主参与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④符合题意。民主决策并不一定提高了决策效率,②不符合题意。

17.【解析】选D项。本题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大的职权、人大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依法行政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权,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权,而非立法权和决定权。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及司法事务不行使决定权,故①和④不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和国家法制统一,从而规范司法活动,推动政府依法行政,②和③符合题意。

18.【解析】选D项。本题以国际社会联合反恐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和调用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目前,国际恐怖主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向文明社会发起挑战。为有效打击这一全球威胁,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在国际法基础上和联合国指导下,加强合作,协调有力地行动,②和④符合题意。恐怖主义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敌人,一个人眼里的恐怖分子,在另一个人眼里不能是自由战士,中国一贯立场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因此,①“各国依据各自标准”不符合题意;联合国作为协调中心,并不能要求会员国采取一致军事行动,③后半句表述错误。

19.【解析】选C项。材料以地名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材料提出推动城镇化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底蕴的老地名,在现代生活中延续其生命力和活力,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①和③符合题意。国家保护地名文化主要是基于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并非以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②不合题意;老地名只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并未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④不符合题意。

20.【解析】选C项。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动力,此题关注基础研究的发展,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基础研究是人类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践,透过现象深刻把握事物内在联系、探索自然规律,发展认识、获取新知的活动,②和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创造性思维对认识世界的重要作用;对待现有理论和知识应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既要摆脱错误理论的束缚,又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失之绝对。21.【解析】选D项。本题关注我国生物角膜工程研究与应用的重大突破,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用和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为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体现了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③和④符合题意。①夸大创新意识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比较何种联系更具有意义,②表述错误。

22.【解析】选A项。材料以漫画形式考查学生对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相关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漫画及其文字揭示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而一旦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需要遵守规律、按规律办事,对规律心存敬畏。亦即要实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高度的探索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机结合,①和②符合题意。材料与事业成功无关,③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限制”一词错误理解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23.【解析】选C项。此题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搜索的迅猛发展为背景,融合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两大模块,考查学生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材料中某高科技企业的行为没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损害了网民利益,因此,要求包括互联网搜索在内的科技研发活动要遵循科技伦理与商业道德,企业赢利行为要兼顾社会、生态效益,②和③符合题意。但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并非企业工作的中心环节,①不符合题意;科技工具的功能与属性具有客观性,企业的利益出发点影响科技工具功能与属性的发挥,但并不会使之改变,④错误。

38.(1)分享经济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减少浪费,缓解我国资源紧张;(4分)可以促使企业提供优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企业信誉形象,获得更大经济效益;(4分)有利于提高协同合作效率,降低大众创业门槛和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3分)有效匹配消费者需求,倡导绿色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3分)

(2)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3分)完善监管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提高行政水平;(3分)积极履行职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分)创新监管方式,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和失信惩戒力度。(3分)

39.(1)慈善法坚持中国慈善伦理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的统一。(2分)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接了中国慈善伦理思想的文化血脉,汲取了其丰厚滋养。(4分)同时,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强化了友善的价值追求,丰富了慈善文化的内涵;(2分)它立足国情,把优秀传统慈善伦理思想法制化,创新了慈善文化的形式;(2分)它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为践行慈善文化提供了新途径。(2分)

(2)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双方方式上互补,价值上交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二者作为不同主体采用的不同方式,“自觉自愿”侧重内在激励,“依法治善”侧重外在约束,两者存在差异、相互对立。(4分)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双方的互补与交融;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双方在互补与交融中,又要实现各自的目的与价值。(4分)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2分)

(3)示例:通过学校向留守儿童捐献书籍,帮助当地的中小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建议学校团委与某贫困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所提的措施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每条措施2分,共4分)

篇2:武汉高三历史试题模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 3.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4.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其特点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B、摆脱了封建统治危机C、对封建统治政策作了内部调整D、内容广泛的全面改革

5.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6.能说明19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史实是A.新学堂和新教育体制开始出现B.洋务运动全面掀起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D.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7.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①“抵制外货” ②“发展实业” ③“实业救国”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主要由于

A、中国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会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D、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11.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地区位于A、豫皖苏地区B、豫陕边地区C、鄂豫皖三省交界D、湘鄂赣三省交界

12.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作用的措施是A、发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B、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13.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A.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C.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地位在于

A、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B、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D、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 16.在天文学研究上引入了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培根 17.拉丁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古巴D、墨西哥

18.1857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表明A、各国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C、资本主义制度已渐趋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9.大资产阶级当政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就基本完成,其主要表现是A、确立起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C、通过了《人权宣言》D、部分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两国均有较高程度的垄断组织B、两国均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C、两国均具有了较为丰富的资源D、两国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21.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占优势地位的小农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24.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战后很快破裂主要由于

① 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异同之处,(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回答:(l)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一战后德国及日本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出现变化原因的异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在惩处德国日本法西斯时态度的差异。指出差异的主要表现及美国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计39分。

29、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14分)

30、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12分)

3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兴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历程。(13分)

2006年中山市一模参考答案:

1、C2、B3、B4、D5、C6、B7、D8、A9、C10、D11、C12、A13、C14、C15、D16、C17、B18、B19、A20、D21、A22、C23、D24、B25、B26、历史现象:明朝时期农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较快;封建社会中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或答成重农抑商);但明中后期从事商业发展的人明显增多。(6分)

主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政策对稳定社会经济基础有积极作用,(3分)在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和发展。(3分)

27、异: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6分)同:学习东西强国,实现国家富强。(2分)

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分)

28、(l)变化: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同:日本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所得到利益与其愿望有较大差距,而德国是战败国,战后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相同:都受到英美势力的压制,急于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6分)(2)对德国:分区占领,铲除法西斯势力,改造德国社会。对日本: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原因:美国遏制苏联,维护其远东利益,称霸世界。(6分)

29、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分)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4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4分)

30、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6分)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分)

31、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诞生;(3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和第一国际;(3分)社会主义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分)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3分)社会主义模式由单一到多元: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006年韶关市一模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C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3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3分)

27.(1)特点: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2分)原因:第三世界的兴起使联合国结构发生变化,接纳中国成为必然。(2分)

(2)一致性:不愿放弃在台利益。(2分)变化:材料三放弃了两个中国的立场(2分)(3)特点:坚持一个中国。(2分)认识:它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所以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28.(1)地位变化:罗斯福新政前,国家不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国家也没有能力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罗斯福新政后,国家由不干预资本家事务变为国家主动地对经济加以干预,参与资本主义的分配、生产、流通等经济过程。(6分)

(2)原因:罗斯福新政前,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事情,不承担经济职能。但随着垄断组织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局面,因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7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均可同等给分。

29.(1)说明:统一性:秦朝统一文字(“书同文”),重法抑儒;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4分)

多样性: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中外文化共融,佛、道、儒、法并存。(4分)原因:秦汉是大一统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接纳吸取了外来文化的长处。(3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参考答案的意思,即可得分。

30.不同理解:民主对康有为而言就是君主立宪;孙中山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共和;毛泽东认为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6分)

形成原因:康有为接受俄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接受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6分)说明:学生若答出救亡图存、西方民主思想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内容都可以酌情给分,教师评卷应灵活把握。

31.不同表现及解决途径:立国之初:表现为北方和南方政治集团在国会和政府中的权力分配上的矛盾。(3分)说明:学生可以答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但最多能给2分。

篇3: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秦朝疆域图》和《汉朝行政区划图》, 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秦朝和西汉最大的不同在于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的变化

B.西汉地方管理区域变大

C.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动

D.两朝在西部的疆域变动

2.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 做出了巨大贡献, 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 ()

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

B.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

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

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中的第一手材料

3.维基百科指出:元明清时期, 除了中国外, 李氏朝鲜及日本的德川幕府亦曾执行海禁, 规定除了官方指定国籍的商人外, 一律禁止别国商人到本国贸易。这主要表明“海禁”政策

()

A.出现于全世界十四世纪前后

B.贯彻中、朝、日三国统治始终

C.实质是政府垄断贸易的政策

D.是“朝贡”贸易体制的法制化

4.清朝某学者指出:“天子不能尽, 则宰相批之, 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 转发阁中票拟……阁中又缴之御前而后下该衙门如故事往返, 使大权自宫奴出也。”学者在这里主张是

()

A.君主与宰相要共同议政

B.明朝实际存在宰相官职

C.清朝初年恢复宰相设置

D.明清内阁制度日益完善

5.齐思和教授在《魏源与晚清学风》中说:“晚清学术界之风气, 倡经世以谋富强, 讲掌故以明国是, 崇今文以谈变法, 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 魏氏或倡之, 或光大之。汇众流于江河, 为众望之所归。”其中的“变法”主要是指

()

A.倡经世变国体之法

B.讲掌故明国是之途

C.筹边防谋富强之术

D.习数学倡科学之道

6.英国人劳顿曾引用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布告:“自道光以来, 夺取我们的土地, 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 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 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 蹂躏台湾, 强迫开放胶州, 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

A.是民族、阶级矛盾交织产物

B.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坚持“扶清灭洋”的主张

D.坚持抵制八国联军瓜分中国

7.孙中山晚年认为, 解决农民土地最现实、最公平的办法, 就是仿效俄国的彻底革命。下列能够体现孙中山这一思想的言论是 ()

A.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核定天下地价

B.民生主义, 便可说是节制资本的命题

C.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D.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 资其耕种

8.1919年10月《晨报》刊登 这样一副 对联, 上联是:发连工业必有精良机器。下联是:挽回利益者当与本国制造。横批是:美典公司。这主要表明 ()

A.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民革命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9.1938年3月至4月, 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了《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纲领指出:“固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 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 共同担负。因此本党有请求全国人民捐弃成见, 破除畛域, 集中意志, 统一行动之必要。”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政府正式决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共抗战态度是国民党调整政策的主要原因

C.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抗战态度

D.国民政府企图通过纲领制定进一步实行独裁统治

10.下图是中国进口英、德、日本国自行车数量 (1923~1948年) 变化示意图。这一示意图 ()

A.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B.表明了近代后期主宰中 国的列强势力的消长

C.大体反映了近代后期列 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D.表现了近 代后期英 日在华势 力长期存在

11.1953年到1956年, 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其中, 尤为值得关注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次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这里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是指 ()

A.由个体经营到集体经营

B.由土地私有到集体所有

C.由分田单干至生产互助

D.由集体经营到分田到户

12.“文革”结束后, 围绕“样板戏”产生的争论不断。反对者认为它们的确为“四人帮”登上宝座制造过舆论, 因此也不得不跟着“四人帮”下台。而赞誉者则认为样板戏集合了中国几代人创造出的最辉煌的艺术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 样板戏被称作红 色经典, 不断重排、重 演。这说明 ()

A.文学艺术不因时代变化而变化

B.“左”倾错误思想对文艺影响小

C.“样板戏”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D.“样板戏”在当今仍有巨大推广价值

13.哈萨克斯坦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在就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撰写的署名文章《上海合作组织:过去10年和未来10年》中指出, 10年来上合组织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顺利完成了相关合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制度化建设。“顺利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原则

B.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都坚持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D.都一贯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欧洲著名思想家韦伯对智者运动的评价是:“它对构成人类处境的本身及其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这里, “新的理解”实质是指 ()

A.对人的理解由感性走向理性

B.把人作为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把人类自身的研究作为中心

D.打破宗教和愚昧对人的束缚

15.在2至3世纪, 罗马先后出现五大著名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 规定凡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 则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这表明罗马 ()

A.成文法发展与法学家的贡献直接相关

B.万民法的实施取决于法学家的建议

C.公民法的缺陷完全由法学家来弥补

D.皇帝对万民法的实施起着决定作用

16.16世纪, 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 大肆挥霍, 导致了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很快就转到其他国家的供货者和债权人手中的局面。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为他人做嫁衣。其主要原因是 ()

A.西班牙没有勤俭节约的传统

B.西班牙殖民目的就是奢侈享乐

C.英、法、荷等国善于经营资本

D.西班牙缺乏资本转化的社会条件

17.马丁·路德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中指出:“无论谁, 只要力所能及, 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 都应该把他们戳死, 扼死, 刺杀, 就像必须打死疯狗一样!”这反映出他领导的宗教改革实质是 ()

A.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

B.反对农民使用暴力推翻天主教会

C.是代表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D.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面和群众基础

18.美国《邦联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邦联条例》的修改必须由“合众国国会同意, 并经各邦邦议会随后批准”。这一规定 ()

A.削弱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B.使联邦政府无法集中中央权力

C.导致新生美国面临欧洲大国的孤立

D.形成建国初期的政治体制危机

19.关于文学创作, 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评论的是 ()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后现实主义文学

20.以下是20世纪以来, 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列表。这一表格说明 ()

A.1阶段的研 究最符合 工人运动 发展要求

B.2阶段的研究最有利于 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C.34阶段的研究最符合当时各国要求

D.对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

21.七月流血事件后, 俄国官方正式的侦查结果把七月流血事件定性为布尔什维克受德国指使挑起的暴动, 其目的是破坏俄国的军事努力以有利于德国及其盟国。其理由可能是

()

A.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民众公开夺权

B.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C.工人士兵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布尔什维克党公开反对临时政府

22.下面是一张发表在美国报纸上的漫画。上面有罗斯福开始“百日”新政, 奥巴马在首届总统期间则开始“巨额赤字”等提示语。这一漫画旨在表明 ()

A.两者无论是习惯还是政策完全相同

B.罗斯福是“巨额赤字”政策的首创者

C.两者应对危机措施具有相似之处

D.奥巴马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干预危机

23.下列表格反映了20世纪20至40年代, 人类在电视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表格中电视技术发展的重大历程反映出 ()

A.电视业自 发明以来 实现了平 稳高速发展

B.影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C.经济和政 治的变动 对科技发 展影响巨大

D.电视成为使 用广泛、影响 最大的传 媒工具

2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这一致命“缺陷”成因是 ()

A.浮动汇率制度的冲击

B.美国货币的不稳定性

C.国际信贷的急剧变动

D.国际清偿能力的加强

25.1989年, 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 行过一次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只的占1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1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 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这说明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彻底失败

B.勃列日涅夫改革涉及政治领域

C.苏共的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

D.苏共党内官僚化趋势日益加剧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50分。第26题13分, 第27题12分, 第28题12分, 第29题13分)

26.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天看来, 先秦儒学经典的确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它不仅是在当时的思想世界曾一度被冠以“世之显学”之盛名, 而且也在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历史长河中亦堪称“理论基石”;与此同时, 它甚至还可以说是一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具有多方面的原创性。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

材料二宋明理学应当说是先秦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其中, 宋代理学又以重 《周易》、《四书》的程、朱、陆、王最为代表, 一方面, 他们无不注重于对经书的义理研求, 另一方面, 他们又可谓是深得于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米继军《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知识社会学回顾》

材料三逮至明代, 与原典儒学相比, 其所谓的“理学”, 从表面上看, 似乎全然已沦落到“重体认而轻践履”、“重境界而轻实际”这样一种的东西。

———姜广辉《传统的诠释与诠释的传统》

阅后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作者是如何看待儒学思想的地位的?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试析宋明时期儒学演进和发展的原因。 (4分)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概括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2分) 这一特点在明末清初是如何受到挑战的? (3分)

27. (12分) 以下是我国教育部2002年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部分目录摘编:

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七章第一节全国大动乱

第二节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第八章第一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第十章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节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

第十一章第一节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成果

第二节文学 艺术和体 育事业的繁荣

第三节现代 社会生活 的新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 并说明修改理由。 (12分)

28. (12分) 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 我们很难相信, 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这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今天有三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 约四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 地球上大约七个人中就有一人会说英文。

———[美国]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就指出, 首先实现了资本主义, 发展起来的国家, “具有向世界其他地方伸展的趋势———这就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他把这一点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五个特征, 并强调“这一含义在现代以前是不存在的”。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比较英、法、西班牙等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变化情况。 (3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变化的原因。 (2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尼尔·弗格森、库兹涅 茨观点的 看法。 (7分)

29.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世纪60年代起, 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独立, 两大阵营内部一些国家不满于超级大国的控制, 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 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乃至公开的冲突。此刻, 已催生了世界多极化的萌芽。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材料二20世纪80、90年代以来, 世界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世界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转折, 给国际关系带来了 极大的冲 击。“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在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些新特点与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材料三下表是2000年与2009年新兴经济体九国与西方七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重

下图是金 砖四国2000、2009年占美国GDP的比重

———根据程极明《论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变化》编制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主要特点和出现的原因, (3分) 并举出至少四例予以说明。 (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转折”和“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的含义。 (5分)

(3) 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其对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有何影响? (3分)

三、选考题 (每小题15分, 学生只能选择一道题作答)

30. (15分) 【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 眸】申不害, 亦称申子。原为郑国京 (今河南荥阳东南) 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申不害者, 郑之贱臣也, 学黄 (黄帝) 、老 (老子) 、刑名, 以干 (韩) 昭侯, 昭侯用为相, 内修政教, 外应诸侯, 十五年, 终申子之 身 (到申子死去) , 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资治通鉴》

材料二昔七十九代之君, 法制不一, 号令不同, 而俱王天下, 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申子·大体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申不害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主要相同之处。 (9分)

(2) 与商鞅变法相比, 申不害改革 并不彻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的原因。 (6分)

31.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说:“由于路易十四过久过猛地使用君主专制这个机器发条, 使它张而不弛, 最后这些发条损坏了。”1789年5月5日, 中断了175年的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开幕。从当时的情形看, 与会各方虽然对会议的目的各有想法, 但他们对结局都心中无数。这时的法国像一艘迷航的漏船, 同船乘客要去往完全相反的目的地。会议面临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黑暗中寻找并确定方向;在惊涛骇浪的航行中拆船重建。

———《法国史》

材料二三级会议终于没有能成为政府的组成部分, 它没有争得对税收的控制权和立法参与权。三级会议逐渐演变成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 变成了推翻君主专制的大本营和国家民主的关键组成部分。

———[法]J.H.伯恩斯主编《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分析法国三级会 议中断“175年”的主要原因。 (3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会议面临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含义。 (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法国三级会议。 (6分)

32.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越南战争, 被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 是美国在二战之后, 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苏联也一定程度上逐步介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1年至1964年初, 苏联为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 对越战实施了“不介入”政策;1964年底至1965年夏, 苏联为了 恢复在东南亚的影响, 并促使美 越进行和 谈, 初步调整政策, 由“不介入”转向“有限介入”;1965年至1968年, 苏联再次 调整政策, 积极介入越南战争。一 方面, 苏联加大 对北越的 援助, 另一方面, 苏联在美越 间展开外 交协调活 动, 并最终推动美越走 向谈判桌;1968年至1973年, 苏联受中 美缓和的 刺激, 完全介入 到越战中。

———《苏联对越南战争政策研究》

材料二这场战争 (指越南战争) 不仅更改了当时的国际关系, 更对时至今日的美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发动对越战争的目的是在东南亚极力排除社会主义势力, 但同时又想方设法避免与中国和苏联直接冲突。这一指导原则的内在矛盾导致美国在1966年陷入了军事和外交双方面的僵局。

———《美国如何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材料三越战给美国战争文学带来一个新纪元, 但越南的战争文学却没有因此发展起来。越南战争促进了一大批越战文学作品的产生, 这些文学作品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越战中的美国士兵的各种形象。

———《越南战争与战争文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分别指出不同阶段苏联对越南战争的政策及采取这些政策的 原因。 (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美国发动对越战争的主要目的。 (3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评价越南战争的影响。 (4分)

33. (15分)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曾 纪泽 (1839~1890) , 字劼刚, 号梦瞻, 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 中兴名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权国家平等是现代国际公认的外交基本原则之一, 也是曾纪泽近代外交思想的重要表现。然而, 曾纪泽仍然将已经逐渐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认为是“天朝上国”。曾纪泽积极倡导同西方国家平等往来, 在外交实践中自觉参照国际公认的某些外交原则处理涉外事务。不过, 他所持的外交平等观念仅仅局限于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时。对于中国的藩属国……而坚持中国为世界中心主义的那一套, 继续沿用传统的宗藩关系, 以“天朝上国”自居, 而没有给藩属国以应有的平等地位。

———《曾纪泽的外交思想》

材料二曾纪泽在出使泰西之初, 一直持有“西学中源论”, 认为“欧罗巴洲, 昔时皆为野人, 其有文学政术, 大抵皆从亚细亚洲 逐渐西来, 是以风俗文物, 与吾华上古之世为近”, “西人一切局面, 吾中国于古皆曾有之, 不为罕也”。

———曾纪泽《曾纪泽日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概括曾纪泽的主要思想主张。 (6分)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结合思想主张评价曾纪泽。 (9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解析:做本题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A项属于本质区别, 西汉“州”的设立, 表明中央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B项和C项都是表象, 不是本质区别。D项也是表象, 没有从“本质”的角度分析提炼。故选A项。

2.C解析:A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非其最早发明者。B项也不正确, 历史论文说法的史料价值不大, 无法印证选项观点。C项与材料的内涵相符合, 因此是正确的答案。D项错在“第一手材 料”的表述上, 历史第一手材料主要指历史遗存、历史出土文物等。

3.C解析:A项不正确, 因为“海禁”仅限于中、朝、日等国。B项也不正确, 因为“海禁”政策时紧时松, 并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律保证“朝贡”体制这一信息, 故D项与材料无关。

4.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皇帝不能完成的工作, 由宰相来处理, 交六部执行, 不用皇帝亲自动手处理, 最终导致了权力被 宦官掌握。故学者的主张是为避免大权旁落, 皇帝应该与宰相共同议政, 故选A项。而B、C、D项则不符合史实。B项, 明初宰相制已废除。C项, 清朝未实行宰相制。D项, 明朝后来内阁制并非越来越完善, 明朝后期司礼监权力越来越大, 造成太监专权局面出现。

5.C 解 析:A 项 不 正 确, 鸦 片 战 争 之 后“向西方学习”的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并不提倡改变中国的国体, 只是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B项不全面。C项符合题意。D项显然不正确。

6.B解析:A项错在“阶级矛盾”的表 述上。布告分析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中国的种种表现, 并意识到列强要瓜分中国, 故B项正确。C项与题中材料无关。材料中没有直接提到“八国联军”, 故D项没有准确反映材料。

7.D解析:A项是孙中山早年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内容, 并没有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过多涉及, 与题意不相符合。B项和C项都属于“节制资本”的思想, 且尚未达到“俄国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程度。D项的措施是实行“耕者有其田”, 与“俄国的彻底革命”中的做法相一致, 故选D项。

8.A解析:从题中对联看, 题干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 报纸广告宣传民族工 业的事实。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A符合题意。B项不正确, 当时国内阶级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C项不正确, 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D项不正确, 一战结束后, 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重新陷 入萧条。故选A项。

9.C解析:A项的表述不正确, 1937年9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B项也是错误的, 国民政府决定较为积极的抗战, 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C项符合材料的内容, 也与史实相一致。D项的表述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系。

10.C解析:A项不正确, 示意图主要反映了中国进口英、德、日三国自行车的数量的变化, 没有反映民族自行车工业的变化。B项不正确, 因为近代后期美国在华势力的变化在图中没有表现, 因此本图没能全面反映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情 况。C项正确, 20-30年代初期, 英国占优势;抗日战争中, 日本占优势, 解放战争时期, 英国又有较大回升, 这与近代后期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大体相同。D项不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 日本势力 被驱逐出 中国。故选C项。

11.A解析:“农村经济体制”主要是指农村经济经营形式, 其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前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而改造后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经营方式由个体经营转为集体经营。B项是土地所 有制性质 而非经营 形式。故选A项。

12.C解析:A项的表述明显是错误的, 文学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B项也与题中材料相悖。C项是正确的表述, 与史实相符合。D项不正确, 材料中说的是“重排、重演”, 并不是推广原来的样板戏。

13.C解析:A项是由中俄两国始创的, 但也不是“顺利完成”的主要原因。B项也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 符合题意。D项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倡导的原则。故选C项。

14.B解析: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B项。

15.A解析:A项是正确的,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成文法”无明确规定, 可以从法学家著作中找到案例来解决。B项不正确, 万民法的实施是由于帝国领土扩张, 经济不断发展。C项错在“完全”的表述上。D项也错在“决定作用”的表述上。故选A项。

16.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采用排除法。A项的表述与史实无关。B项不正确, 殖民国家掠夺资本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积累。C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是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受上层建筑制约。

17.C解析:A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从宗教改革的形式看, 改革主要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B项反映的只是现象, 且农民起义要求推翻封建统治, 而不是封建天主教会。D项不正确, 宗教改革是从广泛的社会层面 进行的。马丁·路德只是反对农民暴动, 这反映了他的改革的保守倾向。

18.D解析:由于《邦联条例》于1781年制定, 联邦政府成立于1789年, 故A、B两项均不正确。C项与题中规定无关。D项是《邦联条例》造成的后果。故选D项。

19.A解析: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 强调抒发个人情感, 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文学潮流。以上两位文学家的观点符合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征。故选A项。

20.D解析:A项的表述不全面, 对于社会调查和贫困的影响的分析, 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也在努力进行。B项不正确, 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周期性研究, 只能在某种程度减少经济发展中的失误, 并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风险。C项过于绝对。D项符合史实, 是正确的表述。

21.C解析:A、B、C三项都发生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 C项是事件 本身的内 容, 故选C项。

22.C解析:A项错在“完全”的表述上。B项不正确, “巨额赤字”政策并不是罗斯福的发明。C项符合漫画的真实意图, 从漫画看, 两者“烧钱”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有相似之处。D项并不是图片的真实意图, 其信息从图片中也看不出来。

23.C解析:从表格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对电视业的发展造 成冲击。A项明显不正确。B项和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符合材料的内涵。故选C。解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推理法。

24.B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美国推行固定汇率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如果美元不稳定, 这一货币体系就有可能瓦解。A项不正确, B项是影响体系稳定的根本因素, C项是次要因素, D项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但不是主要因素。

25.D解析:A项不正确,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彻底失败, 是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B项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系, 1982年勃列日涅夫已经病逝。C项不正确, 应该是苏联民众对苏共的信仰出 现危机。D项符合题 意, 因为85% 的民众认 为苏联代 表党的官 僚、干部等群体。

二、非选择题

26. (13分) (1) 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 是当时思想界的“世之显学”, 是2000多年中国社会历史长河中的“理论基石”,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4分)

(2) 原因:1魏晋南北朝以来, 传统儒学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 挑战儒学。2唐宋时期, 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 逐步哲学化、系统化。3政治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 为儒学的发展与演进提供了文化环境。4经济上,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进步, 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4分)

(3) 重视对《周易》和《四书》等经书义理的研究;深得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重本体、思想, 轻实践和对社会实际的研究。 (2分) 挑战:李贽否定正统, 挑战孔子权威。 (1分)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程朱理学, 反对其脱离社会实际的做法,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要求君臣平等。 (2分)

27. (12分) 建议:增加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一章。 (2分) 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并且得到完善和发展; (3分) 新中国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7分) (学生在答题时, 只要言之有理, 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

28. (12分) (1) 变化:英国夺取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半岛;夺取了法国的路易斯安那以东、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地区以及加拿大等大片殖民地。 (3分) 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战争, 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成为殖民霸主。英国率先实行先进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分)

(2) 看法:同意,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虽然给亚非拉国家造成极大的灾难, (2分) 但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代议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推广到全世界, 冲击了亚非拉国家落后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和思想,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 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5分) (本题为开放式问题, 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论之有据, 即同等评分) (3分)

29. (13分) (1) 特点:多极化趋势萌芽开始出现。 (1分) 原因: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两大阵营内部表现出独立自主的倾向, 出现了分裂和冲突;一些经济政治实体的崛起。 (2分) 实例: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分)

(2) 含义:1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分) 2世界总体上趋向和平, 但局部冲突、动荡依然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形式,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分)

(3) 反映:金砖四国的GDP占美国的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 挑战美国单极格局的因素日益增加。 (2分) 影响:经济多极化因素是导致政治多极化的根源。 (1分)

30. (15分) (1)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都是自上而下改革; (3分) 都是法家代表, 提倡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分) 认为农业是国富的根本, 最终实现 了富国强 兵目标。 (3分)

(2) 原因:比较彻底地废除了秦国旧体制, 建立起新的封建土地制度; (2分) 赏罚分明, 执行坚决; (2分) 变法措施更全面、更具体, 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2分)

31. (15分) (1) 原因:法国君主 专制的强化。 (3分) 含义:主张改革法国政治制度, 制定宪法。 (3分) 第三等级要求限制王权, 争取平等政治地位。 (3分)

(2) 三级会议虽然历史悠久, 曾为国王专制的工具; (3分) 但后来演变为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 推动法国大革命, 成为西方近代民主议会制度的起源之一。 (3分)

32. (15分) (1) 1961年至1964年初实行“不介入”政策, 原因是为了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 (2分) 1964年底至1965年夏, 转为“有限介入”, 原因是为恢复在东南亚的影响, 促使美越和谈。 (2分) 1965年至1968年, 变为积极介入, 原因是为了推动美越走向和谈, 加强在北越地区的影响。 (2分) 1968年至1973年, 最终变为完全介入, 原因是受到中美关系缓和的刺激。 (2分) 目的:排除东南亚的社会主义势力;反对共产主义, 遏制苏联;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 遏制中国, 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3分)

(2) 对世界:美苏的介入, 大大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1分) 对美国:对社会、政治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美国在战争中的失败, 使其在军事、外交上陷入困境, 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3分)

33. (15分) (1) 在外交上主张主权国家平等;积极倡导同西方国家平等往来, 对中国的藩属国则主张继续沿用传统的宗藩关系。 (4分) 在西学中学关系问题上, 坚持“西学中源论”。 (2分)

(2) 在外交上, 既有先进的近代平等外交的观念, 又具有传统的“天朝上国”, 传统宗藩关系的陈旧思想。 (4分) 在西学中学关系问题上, 诋毁西学的先进性。 (2分) 是先进与落后意识交织的近代外交家, 并未摆脱封建理念的束缚。 (3分)

篇4: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A.炎黄时期 B.夏商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希腊发现了古埃及纸草,中国出土了拜占庭琉璃器,朝鲜出土了唐三彩。从中可解读的概念是()

A.殖民主义 B.文化传播

C.军事征服D.宗教扩张

3.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

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地域 C.血缘 D. 信仰

5.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

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

6.秦汉时期负责社会基层征税和调解纠纷的是()

A.县令B.三老 C.啬夫D.里长

7.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主要是因为他()

A.支持胡汉通婚 B.具备儒学修养

C.实施全面汉化政策 D.迁都中原洛阳

8.张说(667—730)有诗云:“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文中的“戎王”指的是()

A.吐蕃赞普 B.匈奴单于

C.鲜卑可汗 D.大食苏丹

9.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

A.辽——耶律阿保机B.西夏——元昊

C.金——完颜阿骨打D.元——铁木真

10.南宋时,临安人谢国明往来中日等国经商,后定居博多(今日本福冈市),并成为当地航运界首领。最便于他商旅活动的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月港

11.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摄也。”此言()

A.言不由衷 B.谦虚矜持

C.符合实际 D.擅权邀功

12.古代史学家认为记录的真相不受权贵威迫而秉笔直书,是史学家崇高的情操。后世史家称之为()

A.史才B.史学 C.史识D.史德

13.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该约签订得益于()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英国革命

14.对右图中历史现象发展起推进作用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资本的全球扩张

15.完全由清政府经营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开平矿务局

16.19世纪末,日本学者称李鸿章为世界五大伟人,中国却称他为“当世秦桧”。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

A.这是日本的阴谋,离间清廷B.李鸿章出卖主权,被日推崇

C.评价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不同D.因时代不同对人物看法不一

17.拿破仑统治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B.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

C.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D.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18.《工厂游记》一书针对童工的劳役和剥削问题,提出国家应出钱买断私人企业,创造“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赞同此说的是()

A.卢梭 B.彼得一世

C.马克思 D.罗斯福

19.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学者渡边华山认为:西方各国“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文中“唐山”是指()

A.美国B.日本C.中国D.荷兰

20.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

A.英国政府 B.总理衙门

C.上海知县D.工部局

21.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2.下图是不同时期日军军帽形制与材质。据此推测,较为合理的是日军()

A.军官日益腐败,克扣军饷B.制帽技术进步,纸质轻盈

C.经济困乏,战争难以为继D.遭盟军反攻,畜牧业毁灭

23.有人认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疆域”覆盖全球。这里的“疆域”是指()

A.军事霸权 B.政治盟友

C.货币体系 D.价值观念

24.威尔逊总统参加巴黎和会;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里根总统与戈尔巴乔夫签署条约。以上事实体现美国总统的身份是()

A.国家首脑 B.政党领袖

C.军事统帅 D.首席法官

25.下图照片中的情景,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开始流行于20世纪()

A.50年代初B.50年代末

C.60年代中D.70年代末

26.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国家统一B.推进改革开放

C.调整外交政策D.筹建经济特区

27.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①②

28.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下列不属于亚非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甲骨文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希腊字母

29.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能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A.郡国并行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皇帝制

30.“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采用()

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

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

31.下面图示中所反映的内外形势与格局得以最终解决是由于()

A.设置河西四郡、形成郡国并行制

B.三次北击匈奴、形成内外朝体制

C.设置河西四郡、颁布推恩令

D.三次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

32.秦隋都是短命王朝,但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其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创建了中央官制

C.修建了巨大工程D.完善了法律制度

3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有密切关联的国策是()

A.创设科举制度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

34.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5.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庄园的耕地一般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

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修盖城堡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

36.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B.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D.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37.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38.“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这一评论最符合()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B.德国帝国制的形成过程

C.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过程D.法国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39.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40.一位同学在进行有关李鸿章的课题研究时,用了以下事例介绍其生平。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参与外交,签订《辛丑条约》D.倡导维新,积极参与戊戌变法

41.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洋纱价格低廉除了其自身的生产因素外,还因为外国在中国()

A.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B.享有协定关税特权

C.得到开埠通商便利D.享有领事裁判特权

42.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这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强调()

A.史学功能,弘扬传统B.历史进化,反对因循复古

C.历史学问,博大精深D.治史宗旨,以国民为主体

43.1830年以后,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渐趋频繁,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误解,并发生过几次战争。不过德国与中国一直要到义和团事件才首次发生武装冲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意志,仍处于积弱与分裂状态,无力向外扩张

B.德意志许多哲人如伏尔泰对中国一向敬佩,所以其政府也对中国友善

C.德意志人民一向爱好和平,对其他国家没有野心,所以不曾向外掠夺

D.德意志工业发展,希望中国能购买其工业产品,所以采取友好的态度

44.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仅仅十年后,上海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国进出口第一大港。上海取得如此重大的外贸成就主要得益于上海()

A.外贸历史悠久B.水陆交通便利

C.设有外国租界D.地方政府支持

45.“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黄遵宪1896年因何而发写的这首诗()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46.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选择上海作为举行中共一大的地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列因素中,能够为他们作出决定提供参考的有()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便捷②有英法租界,相对安全③五四运动主阵地,思想激进④城市生活现代化,食宿方便

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

4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佩戴下图所示的臂章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8.下图所示是1958年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漫画,最合适它的标题是()

A.步调一致B.急起直追

C.脚踏实地D.光说不练

49.回顾欧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知:1970年,欧洲一体化组织被称作European Communities;1995年,则被称作European Union。从European Communities到European Union称呼的变化,显示出该组织()

A.实现了区域性货币联盟

B.地域已囊括并冲出欧洲走向世界

C.完成了地区政治一体化

D.合作的规模、领域日趋广泛深入

50.历史的发展离不开重大事件的影响。以下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

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51.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52.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79年

53.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54.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5.【内外朝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专制统治,往往提拔心腹近臣,在自己身边建立一套秘书班子……内朝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外朝官。当内朝官成为正式的国家机构以后,皇帝又重用近臣,在内朝建立另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入侍帷幄,内参机密,在朝廷正式机关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内朝组织。

(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的看法。

56.【货币中的历史】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条件主要是什么?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1944年所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指的是什么?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原因。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57.【近代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经历了“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的过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叙述这一过程。

参考答案

1.A2.B3.A4.C5.B6.C7.C8.A9.D10.C11.C12.D

13.B14.C15.A16.C17.D18.C19.C20.D21.C22.C23.C

24.A25.B26.A27.C28.D29.C30.A31.D32.A33.C34.D

35.D36.C37.B38.A39.D40.D41.B42.D43.A44.B45.C

46.A47.C48.D49.D50.D51.B52.B53.A54.C

55.(1)西汉建立后,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官制,丞相制度沿袭了下来。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后期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制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机构定为常设的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2)内朝的形成以及内、外朝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体现。中国古代史上内外朝体制更迭,体现了皇帝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防止大臣擅权,稳定政局;也有利于平定边疆分裂叛乱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但另一方面,相权削弱乃至最终丞相被废除,到明清时皇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56.(1)国际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社会条件: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海外贸易大量出口。

(2)影响: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1944年确立的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30年代贬值原因: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贬值原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进行了挑战,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4)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或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57.被动接受: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部分廷臣疆吏直观感受到西方军事的先进,出于维护清政府统治的需要,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进行机器生产,开展洋务运动。

主动效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零星地学习外国科技是不够的,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

篇5:武汉高三历史试题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赘劭?BR> 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895年 1913年 增 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产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华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华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6.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7.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8.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9.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翕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1.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①对艺采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

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C.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14.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15.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17.西方有经;齐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8.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9.下列情景在1919年可能出现的是()

A.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在英国举行 B.《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上演 C.汤姆终于可以看电视节目 D.美国观众往往被电影主人公的名言所激励

20.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21.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

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2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3.“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24.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最大的影响是()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告诉人们要与时俱进 D.使人们有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5.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必做题(26题11分;27题15分,28题9分,共35分)

26.(11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2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7.(15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

(4)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8.(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3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其原因。(3分)

三、(15分)选做题(任意选做一题,全做按的第一题给分。请在未选中的试题答题卡上画

上“//”)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规定或“建言”的目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4分)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了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落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

什么权力?(5分)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4分)

篇6:武汉高三历史试题模拟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08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考号、姓名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答案一律在答题卷上书写。考试结束后请将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字的完整发展过程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C.小篆、甲骨文、隶书、楷书D.隶书、小篆、行书、楷书

2.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下列有这两大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军事防御工程

B.都是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C.都影响深远,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

D.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3.观察右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

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4.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下列关于北京城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曾为燕、金、唐、元、明、清的都城

B.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都城是在明成祖时期

C.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D.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改名大都

5.最能说明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经济现象是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商业继续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D.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6.明清时期在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中国的孔子成为一些思想家们的偶像,这些思想家应是

A.英国立宪派的代表B.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C.美国独立战争的启蒙思想家D.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表达“不满意”的一个直接举动是

A.支持洋务运动B.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C.在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之间保持中立D.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8.下列报刊、书籍创办或颁行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青年》②《国闻报》③《资政新篇》④《民报》

A.④②③①B.③④②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9.阅读右图,图中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个

http://

不平等的条约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日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eephen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B.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D.香港人的勤劳

11.恩格斯曾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需要巨人的根本原因

B.但丁、狄德罗、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C.巨人们的思想武器是理性主义

D.巨人们的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12.17、18世纪欧洲的封建君主宣扬“君权神授”,一些启蒙思想家针锋相对,提出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C.自由平等D.社会契约

13.下列哪些法律文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法国《人权宣言》

B.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人权宣言》、英国《权利法案》

14.下列科技成果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血液循环学说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

C.达尔文的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武器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15.有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开拓世界市场D.经济发展知识经济

16.法国巴黎公社发生的特殊环境是指

A.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C.资产阶级欲解除工人武装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17—19题。

17.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有

①渥巴锡②呼韩邪单于③俺答汗④噶尔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18.能说明元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的史实有

A.设置理藩院B.设立宣政院C.建立僧官制度D.实行改土归流

19.由右图可以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何种制度

A.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2007年10月5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复兴话题热”。回答20——21题

20.在1840—1949年中国的复兴之路中,“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指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成立D.遵义会议

①对内改革②对外开放

③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税收和货币政策是影响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22—25题

22.右图是为中国农业税被废止而发行的一枚邮票。中国的农业税开始于

A.初税亩

B.编户齐民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23.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国家关税收入

B.维护本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C.缓和与其他国家的矛盾

D.设置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24.中国人民政府于1955年3月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其发行面值为10元、1元、1角、1分等11种纸币,以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方便人们生活。它应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A.国民经济恢复的初期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25.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欧元诞生的地位和作用不正确的是

A.是欧洲身份的象征

B.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C.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D.加快欧洲公众参与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自上而下的进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交通的畅达、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的“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孙河下水。„„1840年,塞缪尔·肯

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肯纳德宣扬他的航线是已经取代“与帆船时代不可分离的、令人恼火的不规则”的一条“海洋铁路”。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请材料一中获取唐朝对外交往的有效信息?用史实说明唐朝与欧洲、非洲的交往。(8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汽船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有何影响?(2分)你怎样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分)

27.(18分)19-20世纪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也成为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之一,近代以来,各国都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

材料一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大国崛起》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的中日近代企业

日本最早的火车站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材料三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说说材料一中“历史性的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这个问题的存在和解决又是怎样影响德国经济近代化的?(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中,日在开启近代化的过程中,掀起了什么运动?分别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工业结构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近代化的历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3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许多权力中心,每一

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其它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4分)

(2)你怎样理解基辛格所说“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2分)

(3)简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并说说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6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国际格局的一种什么趋势?你如何看待这种趋势的发展?(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对外交往地区在扩大;对外交通发达,海路、陆路并进;形成几个交通中心。(答出其中二点得4分,如有其他,言之有理均可)

史实: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2分)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非洲出土的陶瓷残片。(2分)

(2)(8分)影响:为远航提供了可能,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评价: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提供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分)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2分)

27.(1)问题: 政治分裂。(1分)存在: 分裂的局面严重的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分)解决: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1分)

(2)运动:洋务运动,明治维新(2分)影响:它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工人,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分)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3分)

(3)变化: 轻重工业的比例在发生变化,重工业比例上升,轻工业比例在下降。(2分)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指定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影响、援助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3分)

(4)道理:国家要富强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要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同时并举。(2分)

28.(1)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世界战争的作用,(1分)现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到平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1分)取决于综合国力(2分)(2)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来看,美国是超级大国,但从经济上看,当今世界应是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2分)(3)原因: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②戈尔巴乔夫改革;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分)

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3分)

上一篇:关于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书下一篇:印染废水处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