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逻辑思维面试题

2024-05-18

考察逻辑思维面试题(共11篇)

篇1:考察逻辑思维面试题

1、一辆巴士可以装多少个高尔夫球?

2、清洁完西雅图市的所有窗户需要花费多少美元?

3、在一个国家里,人们都想有个儿子,每个家庭都会不断的生孩子,直到有个儿子为止。那么这个家庭的男女比列会是多少?

4、为什么窨井盖是圆的?

5、时钟的指针一天内会重合几次?

6、一个人在失去所有的资产后把车停到酒店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7、你现在是海盗船的船长,船员们正在等着你分配抢夺来的黄金。如果高于半数的船员不同意你的分配方案的话,你会被杀死。问,你是如何在不被杀死的情况下将黄金分到的最多?

8、有8个一样大小的球,其中7个的重量是一样的,另一个比较重。怎样能够用天平仅称两次将那个重一些的球找出来?

9、你拿着两个鸡蛋站在在一栋100层的大楼前。这两个鸡蛋或许很结实,就算是从100层大楼的楼顶掉下也不会摔破,也或许很易碎,在第1层楼摔下就破碎。在两只鸡蛋都被打碎以前,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鸡蛋不会被摔碎的最高楼层?

10、你被缩小到只有硬币厚度那么点高(不是压扁,是按比例缩小),然后被扔到一个空的玻璃搅拌器中,搅拌刀片一分钟后就开始转动。你怎么办?

[考察逻辑思维面试题]

篇2:考察逻辑思维面试题

完成这个句子:成功的经理应该……

分析 这个问题可以用来评价你在企业内的发展潜力,即使你正在申请的工作没有管理职责,你的回答也可以让面试人深入了解你的管理潜力,同时可以深入了解你眼中的经理会是什么样子。

错误回答 为了确实能熟练地处理事务,我认为,除了管理别人之外,一个成功的经理还应该更多地了解有关工作的信息。这是惟一能够对员工保持控制的方式——只有知道得比他们多才能对他们加以控制。一旦你失去威望,你就很难再挽回。你必须要比自己的员工领先一步,

评论 这种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在求职者看来,管理责任听起来像是充满敌意的,而不是合作性的。更大的问题是,求职者认为,在被管理的所有员工中,在他们所从事的.一切事情上,你都应该比他们知道得多,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更是可取的。任何人,只要他了解技术、信息传播以及企业流程等方面变化的频率和速度,他就会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正确回答 一个成功的经理应该能够及时分析形势,确定合适的战略并采取行动。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别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工作中适应每个人的工作方式,这就是成功管理的全部内容。

篇3:天才的面试题

1.房里有三盏灯, 房外有三个开关, 在房外看不见房内的情况, 但可以任意扳动开关。你只能进门观察一次, 你用什么方法来区分哪个开关控制哪一盏灯?

2.有两根粗细不均匀的香, 燃烧时快时慢, 但每根香烧完的时间确定是一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45分钟的时间?

3.村子里有50个人, 每个人都有一条狗, 在这50条狗中有病狗 (这种病不传染) , 人们要找出病狗。每个人可以观察其他49条狗, 以判断它们是否生病, 但只有自己的狗不能看, 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不能交流, 也不能通知病狗的主人。主人一旦推算出自己的狗有病时, 就必须在一天内将其枪毙, 而且只有权力枪毙自己的狗, 没有权力打死其他人的狗。第一天大家全看完了, 但枪没响, 第二天枪也没响, 第三天才传来枪响。问:村里共有几条病狗?如何推算出来的?

4.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着土著人, 他们不愿意被外人打扰。一天, 一位探险家到了岛上, 被土著人捉住, 土著人的首领告诉他:“你临死前可以有个机会留下一句话,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 你将被烧死;如果是假的, 你将被五马分尸。”可怜的探险家说什么才能活下来?

5.一个老师为了测试一下A、B两个学生哪一个反应速度更快, 就把他们带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房子里。老师打开灯说:“这张桌子上有五顶帽子, 两顶是红色的, 三顶是黑色的。现在, 我把灯关掉, 并把帽子的顺序搞乱, 然后, 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戴在头上。当我把灯打开时, 请你们尽快说出, 自己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然后老师把灯关掉了, 三个人都摸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 同时, 老师把另外两顶藏起来了。电灯打开后, 那两个同学看到老师头上戴着的是顶红色的帽子, 过了一会儿, 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请问A是如何推理的?

答案 (仅供参考) :

1.先打开两个开关, 等一段时间再关上其中一个, 马上进里观察。打开的灯对应打开的开关, 用手摸到热的关闭的灯对应刚刚关闭的开关, 凉的灯对应始终没打开的开关。

2.点燃其中一根, 并把另一根两头点燃。第二根烧完恰好过去30分钟, 第一根剩下部分应该能支撑30分钟的燃烧。然后把第一根剩下的部分两头点燃, 15分钟即可燃尽。此过程一共耗时45分钟。

3.若只有一条病狗, 病狗的主人看到其他的狗都没有病, 那么就知道自己的狗有病, 所以第一天晚上就会枪响。因为没有枪响, 就说明病狗数量大于1。若有两条病狗, 病狗的主人会看到有一条病狗, 而第一天没听到枪响, 说明病狗数大于1, 所以病的主人也会知道自己的狗有病, 因而第二天会听枪响, 既然第二天枪也没响, 说明病狗数大于2。依此类推, 如果第三天听到枪响。说明有三条病狗。

4.这是一个悖论问题, 探险家只能描述一种非真非假的状况, 比如:我将被五马分尸。如果土著判定这话是真的, 那么他将被烧死———这样“五马分尸”就成假的了。如果土著判定这话是假的, 那他将被五马分尸的话就变成了真的。

篇4:拟《古题陌上桑》现象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乐府;《陌上桑》;俗文学的嬗变

中图分类号: I106.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2-0106-06

宋人郑樵在《通志·乐略》中说:“乐府之作,宛同《风》《雅》。”[1]汉代兴起的乐府诗,不仅在内容上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在形式上,也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为民间文学的菁华,汉乐府以更活泼的姿态,更新鲜的内容,为沉寂已久的诗坛带来了新的血液,而此后的文人拟作乐府,也为这一民间文学体裁带来新的内涵。这里选取乐府名篇《陌上桑》(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收录的《陌上桑》古辞及其拟作为分析对象,诗歌征引止于五代),分析其百余年来的流传演变情况。

一、乐府与《陌上桑》

乐府,本指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负责编录和演奏诗歌。《汉书·艺文志》记载:“自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厚薄云。”[2]可知乐府采诗,目的在观采风谣,以与政合。大约到了六朝,“乐府”开始正式成为诗体名称,并沿用至今。

乐府之范围,向来有广狭二义。《文心雕龙·乐府》篇认为,“乐府者,声依永,律合声也。”[3]狭义的乐府即指由乐府机关编制、搜集起来的入乐“歌诗”,而广义的乐府,则包括了后人学习古乐府精神体制而拟作的诗歌,音乐性在这里已不作为其主要特性。

汉代乐府,诗被管弦,不少文人也曾参与到诗歌与音乐的创作中。魏晋战乱,不采民歌,而乐府歌诗主要由文人创作,多因声作诗而绝少创调,所作歌词多与汉乐府旧题不合。明代胡应麟所谓:“乐府自魏失传,文人拟作,多与题左,前辈历有辩论,余意当时但取声调之谐,不必词义之合也。”[4]事实上,当时所能依谐的旧曲已所剩极少,大部分乐府诗已不再入乐。《文心雕龙·乐府》篇指出:“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管弦。”[3]乐府诗大约自此,便逐渐与音乐分离。东晋后期至南北朝,统治者纵情声色,繁音日滋,新声未艾,乐府歌词多风格巧艳,音调哀淫靡漫,别于徒歌。唐朝以后,“乐府”观念几经转变,与汉乐府的本来面目已大不相同了。

汉代留存下来的乐府歌诗中,《陌上桑》是极为有名的一篇。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五代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陌上桑》收录在《相和歌词》中。《宋书·乐志》曰:“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5]《宋书·乐志》将其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又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以后拟作又有题为《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行》,皆源出于此。《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5]410又《乐府解题》云:“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5]410观其本辞,中有“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一句,别于“登台”,又有盛夸夫婿一节,且并无著使君姓名,当以后一说为是。不过自来文学创作,重在发明其辞,会知其意,至于诗中所写果系何人,则属细枝末节,不在文学的讨论范围内。《陌上桑》古辞三解,为晋魏乐所奏。被《乐府诗集》列入《陌上桑》下的还有《楚辞钞·今有人》,注解为晋乐所奏。《今有人》即楚辞名篇《山鬼》,但有所改动。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删除奇数句中的“兮”字,将原来的“三兮三”句式变为三三句;二是将偶数句中的“兮”字替换成实词,变为七言句。这样的改动固然与音乐的束缚有关,更可能是受东汉民间歌谣中七言句式兴起的影响。而曹操拟作的《陌上桑》(驾虹霓)正与此句式相同,内容则是歌咏求仙。曹丕同有拟作,咏叹军旅生活的苦楚,但句式更为灵活多变,同时糅合了三言、四言、五言和七言。大约曹氏父子精通音律,故能将本作五言的《陌上桑》拟作长短句,只求合于旧曲之韵逗曲折,而不必按字填词。故以上三首均为晋乐所奏。

魏晋之后,大概古乐失传,后代拟作中均没有提到过音乐的伴奏,而四十首拟作中,有三十八首是五言诗,只两首是七言诗。“在失乐的情况下,拟作者则力图靠题意、题材和主题来维系与古乐府的传统性,从而构成了后世所谓古题乐府诗的特征。”[6]这样的过程,固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乐府拟作,却也有许多作品,为诗造情,既缺乏情感的投入,又失于艺术的精工。当然,悠悠诗国,亦不乏天才作家,能够“借古人体制写自己胸臆”,使这个古老的题目绽放出新的内涵。

二、流传:《陌上桑》的文人拟作

《乐府诗集》中,源出于《陌上桑》的拟作共四十二首,《楚辞·山鬼》与曹氏父子的两首作品前文已有叙述,魏之篇制,止此三首。

此后,晋傅玄有《艳歌行》一首,于古辞只稍作改动,而精神意趣则大不相同。古辞最精彩的部分,即罗敷的答语,在傅诗中仅作此四句:“使君自有妇,贱妾自有夫。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傅玄诗作受到后代批评家诟病尤为严重,清代王士祯批评道:“本辞‘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绰有余味,乃益以天地正位之语,正如低措大记正文不全时,以己意续貂,罚饮墨水一斗可也谅哉。”[7]今人萧涤非先生也说:“改‘罗敷自有夫为‘贱妾有鄙夫尤可憎。”[8]傅玄的诗作浑似教条,情节上生搬硬套,不仅在主题的创造上毫无新意(甚至汰去了原文菁华),语言也极为生硬僵直,是极不成功的一篇拟作。

傅玄之后,陆机也有拟作《日出东南隅行》。《乐府诗集》谓:“若陆机‘扶桑生朝晖,但歌美人好合,与古辞始同而末异。”[5]410陆诗全篇歌咏美女,与古辞《陌上桑》之情节毫无关系,而发挥古辞第一解之意,利用铺叙的手法,从容貌、仪态、装饰、歌舞等方面,刻画出南崖北渚一群姿容妖冶、服饰繁丽的美人。全篇意旨,全在末尾两句:“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刘勰评价晋代诗人时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3]22陆机的诗歌逞文逐采,比之两曹傅玄,靡丽甚矣。但全篇有文无情,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洞,艺术成就并不高。

东晋至南朝,古辞《陌上桑》的拟作尤多。宋代谢灵运有《日出东南隅行》,描摹春景美人,宜丽淑暄,与古辞关系不大,旨意大约与陆机同;稍后的鲍照又作《采桑》,诗中有“卫风古愉艳,郑俗旧浮薄”的句子,暗示桑林密事,始开《陌上桑》拟作的艳冶风气,但诗中的“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似有寄托,有类于曹植的“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鲍照出身孤门细族,诗歌亦以遒力擅场,故虽涉艳情,也远不同于后来王公贵族的淫艳幻想。

在四十余首《陌上桑》的拟作中,梁陈两代诗人的作品达二十一首之多。整个南朝,诗人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逐渐超过对内容的把握,而这种倾向到梁陈则达到顶峰。大概由于国土偏安一隅,又有灵山秀水、金粉佳丽,声色享乐便成了贵族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内容。而《陌上桑》古辞里的故事,其所包含的题材:桑林、美人、使君、调戏,便极易上演出一场淫侈绮艳风情戏,诗人们常截取这些素材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点,或歌咏美人,或咏叹相思,或演绎罗敷故事,极繁淫之词,尽靡丽之态。如,梁简文帝的《采桑》,全篇细摩女子衣饰:“丛台可怜女,当窗望飞蝶。忌趺行衫领,熨斗成裙攝。下床着珠佩,捉镜安花铃。”梁代吴均的“带减连枝秀,发乱凤凰簪。花舞依长薄,蛾飞爱绿潭。”沈约的“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瑶妆映曾绮,金服炫彫鸾。”陈代张正见的“迎风金珥落,向日玉钗明。徙顾移笼影,攀钩动钏声。”很难想象,一位采桑女竟会有如此繁丽的装饰。然而贵族文人们还不满足,他们还幻想,那罗敷本就不是良家女子,梁代萧子笵的《艳歌行》这样说:“城南上半日,微步弄妖姿。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王筠更暗示:“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筐。”最大胆的大概是沈约:“罗衣夕解带,玉钗暮垂冠。”满眼都是艳情色彩。从梁简文帝为太子算起,梁陈两代刚好是宫体诗的兴盛期。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里批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变态的又一类型是以物代人为求满足的对象。于是绣领,履,枕,席,卧具……全有了生命,而成为被玷污者。推而广之,以至灯烛,玉阶,梁尘,也莫不踊跃地助他们集中意念到那个荒唐的焦点。不用说,有机生物如花草莺蝶等更都是可人的同情者。”[9]如此看来,那些“蚕饥日欲暮,谁为使君留”、“桑间视欲暮,闺里遽饥蚕”式的描写,都旨在引导人们的思维往他们所设想的幽密绮艳上去。当然,梁陈诗人也并非没有清丽可读的作品,梁代贺徹的《采桑》,末二句“自怜公府步,谁与少年同”,饶有情趣。傅縡的同题诗中也有“空劳使君问,自有侍中郎”的句子,隐括古辞主旨。还有不少诗人,并不将古辞的故事浓缩在两句抒情语中,而是沿着古辞的做法,重新抒写罗敷故事,而文辞更加华丽繁复,代表作有梁代萧子显、陈代徐伯阳的《日出东南隅行》,这是继晋傅玄拟作失败后的又两例尝试,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北朝诗人的拟作只有后魏高允、北周王褒和北周萧撝三首。由于对南朝和中国文学的效仿,北朝文学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靡丽倾向。如王褒的《日出东南隅行》就有“阳窗临玉女,莲帐照金铺。镜悬四龙网,枕画七星图。银镂明光带,金地织成襦”、“飞夢雕翡翠,绣桷画屠苏。银烛附蝉映机羽,黄金步摇动襜褕”的描写,萧撝的《日出行》有“正值秦楼女,含娇酬使君”,和南朝文学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只有高允时代较早,文辞稍显质朴。

隋朝的拟作有卢思道一首《日出东南隅行》,全诗描绘女子相思,婉媚多情。而唐朝的作品,不论从立意、格调还是措辞上看,都特出于魏晋南北朝诸作之上。刘希夷的《采桑》写一位幽思萌动的少女陌头采桑,却与使君擦身而过,只留下“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的轻声喟叹。李白的《陌上桑》则仍演绎本事,但一变古辞的叙述体为抒情体,比之萧子显、徐伯阳,在对故事的剪裁上,突出罗敷的心迹剖白(“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省去不少情节的累赘而又使得故事首尾完整;末句的“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又为古辞加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李彦远的《采桑》则以“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借古人体制,抒发自己胸臆。最能独出机杼的诗人是陆龟蒙,他的《陌上桑》不歌咏爱情相思,而是借采桑美女,批判社会的不公正,“邻娃尽着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唐代李白、李贺同有《日出行》,描摹日出壮景,只是因题成咏,与古辞没有关系,但境界阔大,倾心炫魄。值得注意的是,从汉代的《陌上桑》古辞到唐代的诸多拟作,诗歌在形式上已越来越向精工发展,声律与词采的运用也愈发成熟,而二李的诗歌,形式上不拘字数,格律上拗峭不平,只求其拙而力避其工,甚至在诗歌中使用散文句法,有意使其与近体诗区别开来,以显示其高古,这类诗歌虽是古体诗,但却有别于古体诗的自然体制。这是古体诗发展到唐代的一个变体。

三、演变:《陌上桑》拟作的雅化

《陌上桑》从古辞到文人拟作,以上征引历时近七百年。文人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进而发挥创造,是文学史发展的规律。但精英文学侵入民间文学的同时,也使民间文学丧失了自身的特色。以古辞《陌上桑》为例,其在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大抵如下:

(一)叙述:从诙谐到庄重

诙谐性,是民间文学独有的审美特性,常表现为荒诞不经、过分的夸张和引人发笑的细节。正如萧涤非在《乐府的诙谐性》中所指出的:“所谓诙谐性,是指在这种民间作品里面包含的滑稽趣味。这种诙谐,有时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信口开河、不近人情、不合事理的荒唐言语。”[10]古辞《陌上桑》是乐府诗中极为精彩的一出喜剧,除了“庶民的胜利”这一欢喜的结局外,它的喜剧性,也即诙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其表现手法上的富有戏剧意味的夸张,以及其叙述过程中的对话式情节。

中国的民间戏剧,作为剧场艺术,需要演员将特定时刻的情绪扩大并外化,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达到感染观众的剧场效果,有时又利用一两个丑角的打诨插科来增加笑料,活动气氛。同为民间艺术的乐府民歌,在表现人民的生活时,也会不自觉地借用这样的表现手法,以强化人物特征或娱乐读者。古辞《陌上桑》中,主角秦罗敷亮相后,竟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诗歌称赞罗敷美貌,有意制造出轰动效应,精心安排了一批类似于丑角的次要人物,令其一个个跳脱出来,以不切实际却极富感染力的夸张动作和表情神态,将焦点齐齐聚集在罗敷身上,衬托得主角格外光鲜亮丽,而随后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却猝然一收,丑角们的神态立时毕现于纸上,以丑衬美,使全诗洋溢着轻松诙谐的喜剧氛围。

另外,《陌上桑》作为叙事诗,善于以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而其模拟人物喉舌,不仅妙肖声口,且往往令人捧腹。《陌上桑》自“使君遣吏往”以下,几乎全由对话结缀,人物的神情、动作几乎全然省略,而正是在这样的对话中,一个机敏勇敢的小姑娘洋洋自得的神情便跃然纸上,一颦一语煞有介事,令人发笑。这样的对话交锋,亦将全诗推向高潮。有意思的是,使君的台词只有一句“宁可共载不?”罗敷的对答,则滔滔不绝。她先盛夸其夫婿风姿,再夸耀夫婿的权势,诗中没有说使君最后如何回应,但可以想见,这位自以为是的使君定然只能灰头土脸地打道回府了。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一分析,就可以看出来,罗敷说的几乎全是假话。一个二十尚不足的少女,如何便有了四十岁的夫婿?专城居的大官夫人,又怎么会独自采桑养蚕?只是罗敷说得真切,又断然不给人插话的机会,故事才得以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下去。萧涤非先生在评论此诗的时候便说:“末段为罗敷答词,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不可泥定看杀。”[8]187事实上,当时的真正情况,恐怕并非如此简单,只是作者善于剪辑,专门挑出富有代表性的对话,极力烘托罗敷,在滔滔不绝的演讲中,完成这属于庶民的胜利。

而文人在对《陌上桑》进行模拟的时候,几乎完全丧失了这样的诙谐性。戏剧性被冲淡了,虽然仍有夸张,但那种源于人民视角的随意性和谐谑性则完全被文人案头文学的庄重性所取代。古辞中罗敷的出场是一个具有轰动性的小高潮,在后来的拟作中,诗人们更倾向于直面罗敷本身,以求在语词的应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唯一的例外是傅玄的《艳歌行》,他仍尝试侧面描写的手法,有“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的句子,不过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清代王士祯评论说:“(‘一顾句)呆拙之甚,所谓点金成铁手也。”[7]诗人,尤其是六朝文人,本就缺乏对民间文学的理解,他们干脆用自己的方式全面改造民间文学,以繁丽的装饰和炫目的色彩冲击读者视觉,并和与自己同时的诗人竞彩。大量华丽的字眼重复堆叠,全部塑造在美女罗敷的身上,群众的戏份被全部抹去,一个盛大而欢乐的场面变成了美女的独秀,而有时候,这美女的美貌竟成为一首诗的全部内容。

诙谐性的另一个要素在于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语言。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的独创,它的故事性往往能吸引人民群众的口口传唱,它所塑造的人物,也往往成为了可资谈笑的对象。与此不同的是,文人诗不重叙述而重描写,不重塑造他人而重表白自己。大概由于纸媒的异域沟通性,诗人们往往希望自己一时的情绪能被异地甚至异代的某人所感知,于是在不少诗歌中,罗敷赫然成为诗人情感的代言人,只要能抒发诗人所希望抒发的那一部分情感,罗敷这个形象便算完成了任务,至于她本身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性格,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诗人们的拟作中,我们看到了“恐疑夫婿远,聊复答专城”或“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式的结局,和“寒蛩爱碧草,鸣凤栖青梧”、“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式的表白,罗敷自己的口舌全然被抹杀,极机智的答话一变而为极内敛的情绪,叙事诗一变而为抒情诗,诙谐性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二)人物:从典型到类型

所谓“典型人物”,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将其概括为“熟悉的陌生人。”所谓熟悉,是指这一人物概括了某类人的本质特性,而在某类情况下具有普遍的意义;所谓陌生,则是因为它是作家的独创,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典型人物的创作,与作家的生活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乐府民歌,正是由于它“缘事而发”的创作特性,其所塑造的人物才能真实、独特、饱满、丰富。

古代春日耕作,地方常有长官有巡行劝农的传统。从《诗经·七月》开始,便有“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悲剧,像罗敷这样被太守调戏的女子不在少数,而罗敷正是那些敢于反抗地方官员无耻行径的平民女子的代表,这些女子同样机智勇敢,而太守为了维护表面的礼仪,也不得不就此作罢。可以说,罗敷的斗争故事,是一千年来女子斗争的缩影,劳动人民看得真切,故而熟悉,故而动人。

罗敷毕竟又是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她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古辞作为叙事诗,以单线结构推进故事进程,一步步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当使君遣吏问话时,罗敷大方地回答:“自名为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提出非分要求的时候,她大胆地斥责:“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使君还不罢手,她则有模有样地编造起一个并不存在的“夫婿”,好叫使君知难而退。这样一个美丽大方又机智泼辣的女子,生动如在目前。

在后代文人的拟作中,罗敷的形象就大变样了。正如前文所述,文人们并不在意罗敷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性格,而有的诗人,则为了自己那一点龌龊的幻想,肆意编造着并不存在的艳情故事。如前者,罗敷作为一位面目模糊的采桑女,与一般故事里的贞女或思妇并没有什么区别;如后者,则罗敷亦只是个情灵摇荡的美人,更无特殊之处。文人诗的抒情特性省略了古辞的故事情节,而化情节为意象,使得人物性格无法得到发挥,而罗敷自己的一副喉舌也被文人的情绪所淹没。于是,罗敷只剩下美貌这一唯一特性,性格丰满的典型人物开始成为类型化的扁平人物。鲁迅先生在谈到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时曾说:“士大夫是要夺取民间的东西,将竹枝词改称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旦沾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11]文人们以他们独有的审美心态改编民间文学,使民间文学丧失了宝贵的原生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文人对民间文学的发现和利用,才使得动人的人物与故事历春秋而延绵,甚至成为文学史上的母题,这也是精英阶层对民间文学的贡献。

(三)情感:由直露到含蓄

民间文学的欣赏主体是人民群众,其表现人民爱憎,往往嬉笑怒骂,无所不可,感情抒发以大胆酣畅为准的,人物性格以大胆泼辣为原则,故事以高潮迭起为看点,无所顾忌,大收大放。《陌上桑》作为乐府民歌,反映人民心声,重在直露无碍,酣畅淋漓。诗歌毫不顾忌地夸赞罗敷美貌,将底层人民所能想到的所有华贵装饰都加到罗敷身上:“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对使君行径,则大胆嘲弄道:“使君一何愚!”更以一位并不存在的夫婿有力回应使君:“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大段夸耀,将使君出场时那一点“五马立踟蹰”的气焰全然打消,反衬之下,使君黯然失色。故事在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欢笑中结束。

在文人的拟作中,罗敷与使君之间的对立被明显淡化了。底层人民与上层官吏之间的阶级性冲突被青年男女的情感性冲突所代替,而这种情感性的冲突,往往是内在的,是缠绵不尽、欲说还休的。在很多拟作中,使君变成了“白马少年游”的佳公子,诗中“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式的构想,充满了“恨不相逢未嫁时”般的感慨。事实上,封建社会里,作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文人们很难将本阶级与人民大众对立起来,他们不自觉地美化使君,将这场调戏民女的闹剧变成美少年求偶不成的凄美故事(有时他们幻想两人早已珠联璧合),使君或已和良人合二为一,罗敷的斗争故事变成了相思爱情故事,民间文学的斗争性和鲜明的情感指向性已经消磨殆尽。

情感的含蓄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语体的转变。古辞全用口语,多叙述而少描写,拟作正好与之相反。文人诗向来讲究含蓄,推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现手法,字里行间的意味要读者细细体会。王筠的“春蚕朝已伏,安得久彷徨”,刘邈的“蚕饥日欲暮,谁为使君留”,顾野王的“使君徒遣信,贱妾畏蚕饥”,王建的“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采桑女都借口离去,语气中却又似含不尽之情,引人联想。一方面,情感的复杂性本就难以被一语道出,另一方面,诗人对情感的描摹也常借它物来表现,使诗歌的主旨具有了朦胧性和多义性。以上所举的例子中,诗人刻画桑女表情,往往以蚕为媒介,以“蚕饥”作为独归的借口,而非义正言辞地拒绝,矜持又似有留恋,使得全诗氛围微妙难以把握,与古辞大不相同。

但是,正是由于文人对含蓄美的推崇,才使得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情绪的把握愈发准确,文学作品的“滋味”愈发浓厚,这是民间文学的率真性所不能取代的。

四、结语

总之,《陌上桑》古辞被不断改写和模拟的过程,也是俗文学被不断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判定这样的过程得失如何,但是,任何一种文学,由俗到雅,由大众到精英,都是其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我们看清这种变化,才能作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郑樵.通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56.

[3]刘勰.文心雕龙[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4.

[4]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7.

[5]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376.

[6]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18.

[7]王士祯.池北偶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2:415.

[8]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8.

[9]闻一多.唐诗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11.

[10]萧涤非.萧涤非说乐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06.

篇5:考察自信心的面试题

分析通过调查你经历过的实际竞争场景,可以反映你对竞争环境的适应程度,也可以反映你的自信心。当竞争成为关键因素时,正是讨论小组活动或企业业务的一个绝好机会。

错误回答从本质上说,我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人。我认为,在所有我做过的事情中,我实际上都采取了一种竞争性的态度。毕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界生存,对吧?

评论这样的求职者阅读了太多关于鲨鱼和汉斯之类的故事,他这样回答让人感觉在企业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尽管企业界是高度竞争的,但是企业中的人憎恨别人把自己看成是凶猛的梭子鱼。

正确回答我喜欢小组运动,我一直都尽我所能参加这些活动。我过去经常打篮球,现在有时候也打。同小组一起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在竞争中争取胜利……这些事情确实非常令人兴奋。

评论这种回答表明,求职者能够正确看待竞争。这意味着他(她)能够利用竞争力量在竞争中取胜,而不会毁掉同事的工作成果。

篇6:宝洁考察反应能力的面试题

Procter & Gamble Asia Management Application Form Supplemental Data

Please provide concise examples that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your capabilities.

1、Describe an instance where you set your sights on a high/demanding goal and saw it though completion.

Demnding Goal: To design a musical and dramatic show to celebrate the centennial Anniversary of Tianjin University.

The person who reach this goal: Chairman of Tianjin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 What I learned from this observation: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a true leader to be an expert in such or such field of his career. But he must possess the charismatic and the capacity to drive different people, who have diverging opinions, or even conflicting interests, to proceed togother to the same organizational goal.

2、Summarize a situation where you took the initiative to get others on an important task or issue, and played a leading role to achieve the results you wanted.

The activity I initiated: To organize a group to sing English anthems on Charistmas Eve, visit all domitories in university and send christmas gifts on behalf of our English Association

The desired result: To broaden the students’ horizons about Western culture.

My leading role: Combine the representatitives’ suggestions with my idea and draw the decision on:

*What songs to play?

*Who could attend the choir?

*Which spots we performed on?

The result: Many students said that they felt the warmness we sent to them and they hoped we would hold such activities next Charistmas.

3、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you had seek out relevant information, define key issues, and decide on which steps to take to get the desired results.

Background: I organized the first activit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nagement School English Association.

The desired result: To help the freshmen and the sophomores with their English while publicizing our group.

Key issue:

*What aspect of the students’ English abilities needed ref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What kind of entertainment was popular among students and also offered chances for them to learn English most effectively?

*Which foreign teacher was suitable for this position?

*When was our member free? *Whch place was convenient for most attendances?

篇7:考察思维能力的面试题目

有一家公司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求职者把一盒蛋糕切成8份,分给8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求职者绞尽脑汁也无法分成;而有些求职者却感到此题实际很简单,把切成的8份蛋糕先拿了7份分给7人,剩下的1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8个人。求职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显而易见了。

篇8:考察个人价值观的另类面试题

面试题目:在成年以后,哪些成就能给你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让面试人很快了解你的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你选择要说的话会立竿见影地表明你最看重哪些东西。

错误回答:在我的上一份工作中,我努力积攒足够多的钱――不管是奖金还是投资等收益――以便实现我的汽车梦。我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评论:除了表明求职者的个人理财能力外,这种回答基本上不能说明求职者的成熟度。相反,由于重视实现个人利益,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求职者没有职业抱负。

正确回答:在我的上一份工作中,老板曾经病了两个月,在此期间我承担了老板的职责。尽管这份工作对我来说相对陌生,但我还是能承担起这个额外的工作,而且能有效地同时适应两个职位的要求。能够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做出响应,并且能妥善解决问题,这确实令我感到满足。

评论:这种说法的好处在于,它与独特的成就联系起来,它强调了求职者的投入和勤奋,同时也表明求职者具有不可低估的能力。通过阐述自己为什么会感到满足,求职者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非常令人欣赏的候选者形象――一个愿意而且能够表现出很高绩效的人。

更多热门的面试试题分享,大家敬请继续阅读:

能力表现类面试问题

分配类面试问题

考察人际交往类面试试题

篇9:考察逻辑思维面试题

2. 告诉我一个你在一个团队环境里面处理个人冲突或者不同意见的例子, 这个情况是怎么出现的?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3. 什么情况或者什么人会让你大发脾气?

4. 你认为与别人交流的最佳方式或者最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它是有效的?

5. 你觉得自己被别人喜欢很重要么?

6. 什么情况下会让你感到紧张? 你是如何处置这种情况的?

7. 什么情况下你会感到让自己保持乐观很不容易?

8. 当你的工作或者观点被批评的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

篇10:挑战经典逻辑面试题

题目: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我们的答案是:

1. 将5L桶装满水,倒入6L桶,此时6L桶有5L水;

2. 再次将5L桶装满水,倒入6L桶,6L水满,5L桶还剩4L水;

3. 将6L桶的水倒空,将5L桶中剩余的4L水倒入6L桶,此时6L桶有4L水;

4. 将5L桶再次装满水,将6L桶的水注满,5L桶剩余3L水。

全过程用水15L。

挑战:

比此方案少用水的同学,贴出你的答案,思路和过程,看看谁才是“最强大脑”。

【趣味妙解】

南开大学学生:nk_tzp

【灌水有技巧】有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是,一个桶,倾泻倒水,倒至露出桶底的棱的一刻,正好是半桶水,so 6L / 2 = 3L。

广州大学学生Cyinghui

【适时释放内存】将要倒空的水都倒回池塘,全程用水 3L(3L<15L)

北华大学毕业生guccy521

1.6L的桶装满水,倒入5L的桶,6L的桶剩1L,再把5L的水倒没,把剩的1L倒入5L并在桶中做一个记号;

2.6L的桶装满水,倒入5L的桶,6L的桶剩2L;

3.看着5L桶的记号往出倒水,剩到记号位置的1L水;

4.两个桶里的水倒在一起,共为3L,总共用水12L。

四川大学学生Hammer_DA

题目没说水壶上没刻度,可以直接取3L吧。

广东理工职业学生空白凌乱感

6L的桶装满水,桶底有两个半径相等的洞,5L的桶在其中一个洞口接水,6L的桶里面的水流完,则5L的桶里面就有3L的水了。总共6L

湖南大学学生wuhehehe

假设5L桶和6L桶等高或者5L桶有盖子可密封,而且容积和体积相等。。。

每次6L桶装适量水,把5L桶按入6L桶内(保证5L桶整体在6L桶里面),6L桶里的水刚刚要溢出或者刚刚不溢出的时候拿出5L桶。此时6L桶内的水量为1L。将1L水倒入5L桶。

重复上述过程三次。。。3L就得到了。

全过程用水量至少3L,至多18L。取最小值的极限,用3L水就够了。。

重庆工程职业学生fawdlstty

篇11:人力资源职位面试发散思维面试题

评价:应该表现出对某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这一职位的强烈愿望,容易得到考官的赞同,这一点来自事先的认真准备,我愿意服从分配、努力工作,可有准备地说明做好某些工作的初步打算或详细计划。

·来我单位求职最担心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婉转的问题,主要是考核求职者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回答要符合要求,显得很有自信和热情我有自信做好这份工作,如果说担心的话,那就是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如果我们录用你,你有何要求?

求职择业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应当满足双方的客观需要。可以说自己目前没有家庭负担,如果谈要求的话,希望给予更多的任务,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你希望月薪多少?

求职者的薪金待遇是“双向选择”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就一般而言,希望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单位的惯例发工资,具体工资多少我不在意,只是希望单位以后能按工作成绩或工作效率合理发放工资。比较理智地回答了这一“难以启齿”的问题,既表现了干好这一工作的自信心,也表现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你刚才参加了其他人的面试,请你简要评价一下前几位考生的表现,好吗?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一味夸奖别人很出色,都比自己强,是否意味着退出竞争呢?我认为他们都有很多长处值得我学习。例如第一位的材料准备得充分,第二位机智灵活,第三位...但我认为干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自信和热诚,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我也不例外。

·既定的目标如果不能实现你会怎么办既定的目标如果不能实现你会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的工作琐碎复杂,而且事务繁多,如果每天的任务不能实现的话,就显示你这个人没有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说,要制定合理的计划,然后按时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也要尽量补上。

·特别强烈的自信心来完成任务吗?如果不能完成也就是说失败很多次,你会怎么办?

答案很明显,充足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自信心,你就不能胜任人力资源这个工作,因为他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一定要显示你有忍耐力。

·你更喜欢思考还是更愿意身体力行,你是否认为自己一直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可以说人力资源是需要思考理的工作,这里面需要很多想出的技巧。但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没有身体力行的行动能力,一切都是在原点转动,所以最好说自己使两者兼备的人。

·你是否经常收集他人的意见,在事务上的联系都一丝不苟?

其实这反映了你的工作态度,你是否贴近大众,倾听群众的声音,这对人力资源工作能力是菲常重要的,一丝不苟也表现了你的工作态度,虽然在和员工交流的时候要尽量亲近,但是对待事务还是需要认真负责,这就是真正的公私分明。

·你有记录自己行动的习惯吗?你会在今天临睡前考虑明天要做的工作吗?

人力资源工作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充当管家这样一个角色,所以一个公司得大事小情可能都和人力资源有关系,而且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为了防止疏漏当然是有记录的习惯更好了。而平时记录行动的习惯表示你是有条理的人,临睡前有计划表明你是有预见的人,总之,非常适合做人力资源。

·你对工作的成就是否十分敏感,并且习惯在掌握的信息之上制定目标和计划?

测试你的计划能力和行动能力,是有备而来,不是盲目的工作,利用有效的信息做更多的事情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特点之一,所以具有这样的优点当然有优势了。

·你在学生时代是不是更喜欢一个人独处?

虽然是问你学生时代的事情,但是这反映的是你潜在的性格,可能在简历中你会说自己善于交流,但实际上你是个内向的人,所以用这个问题来测试你,其实人力资源需要它是的工作态度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两者取其一。

·如果你刚开了一家新公司就由于亏空倒闭了,你会马上重整旗鼓再开一个吗?

这是测试你经受挫折的能力,实际上马上开一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可能这样会表现出你不怕失败的精神,但是另一方面公司会认为你没有分析能力,如果没有总结上一次失败的教训的话,马上开另一家公司是不是会和上一家公司的结果相同呢?

·在一个旅游景点迷路的话,你会立刻打听还是自己先试着走走看?

一个工作的捷径是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因为毕竟这样节省时间,效率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事补自己亲自尝试一下的话,以后自己就没有经验,最好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你正在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可是你的朋友好不容易去买了两张演唱会的门票,邀请你去,可是你并不想去,你会马上回绝还是勉强去?

这其实是测试你的决断力的一道题,因为如果你不能因为人情拒绝你的好朋友,那么你怎么能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呢,你会不会因为情面而未你的朋友加薪,或者招聘并不符合条件的亲友来公司呢,虽然看起来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可能在公司的招聘者看来却非常严重。

· 你喜欢和能力强的同地共事还是希望和能力差的同事共事?

其实这反映了你的上进心,如果你喜欢和能力差的同事共事的话,那可能是想突出你的能力,但是人力资源是一个强调协作的职位,所以和人相处和重要,而且能和能力强的同事在一起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工作完成的不好,你会埋怨合作者,认为是他的不好吗?

记住分析任何失败时先找内因,这才是你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 当别人交谈很热烈的时候,你会贸然打断他们,然后问一些事情吗?

这是一个礼貌问题,如果你真的是很着急,也一定要有理有节,虽然可能也是一些熟人,但要记住人力资源无小事。

·当你开始一个新工作,进入新集体,你觉得结交新朋友困难吗?

交际能力测试的典型问题,如果你不是能很快的融入到新的团体中去,那么你怎么能展开人力资源工作呢。因为工作本身就需要结识很多的人,所以你的个人朋友的结交能力也反映出你一定的工作能力。

· 交待别人做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会把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十分清楚?

上一篇:教师节微信经典文案句子下一篇:内训师培训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