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

2024-05-15

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精选8篇)

篇1: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关系研究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文化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目前,文化体系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转变为多样性结构。例如,“草根文化”这类文化较为驳杂且具有新颖性,是在中西方文化冲击过程中融合形成的文化体系,备受老年群体喜爱。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精英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精英与草根是相对立的竞争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精英文化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草根文化道德标准使草根成为主流文化。而我国由于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民的思想文化建设较为缺乏,以致国民文化体系两极分化矛盾激烈。文章对当前应如何解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矛盾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我国思想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

[关键词]精英文化;关系;草根文化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活动与其生存是息息相关的。人所在的地区会形成社会,形成独有的社会文化体系。而在整体社会形态当中,思想文化教育作为构建精英文化或者草根文化体系的基本方法,就必须跳出现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点,从而才能对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展开研究工作,体现两种文化独有的文化品质,使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更加贴近人文生活,且引导社会全体人民公正自由的全面发展。并为构建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奠定的基础,实现草根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一、草根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1.1草根文化的定义

草根文化指草根体在社会生活、交流中直接与间接的改变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具有独立性且需要时间体现语言的文化体系。首先,草根文化与社会中各类文化体系相同,文化体系必然包括内容、思想等方面,且紧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其次,草根文化体系是由草根群体创造的,处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底层,是群体独立性的体现 。例如:老年艺术团体在生活中因年龄老化等问题,其自身晋升空间较小,更易聚集成团体,从而形成独有的文化体系,而草根文化因其独特的文化体系,真实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所以备受老年团体喜爱。最后,草根文化是群体通过实践体现话语的一种方式,时刻在反映草根群体的思想观和价值观,阐述这个群体自身的需要。

1.2草根文化的特征

1.2.1文化生活性

生活性特征表现于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时刻表达当中,如同野草般生生不息。

其文化创建者草根群体赋予草根文化体系尤为顽强的生命动力,且因草根群体的社会阶层各不相同,组成人员较多。所以,才能形成这类草根文化将自身的诉求表达出,从而以实际生活为前提,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而发展。此外,草根文化体系与生活共存,草根群体清楚如何在社会当中生存,再在缝隙中求得发展时刻贯穿草根精神,不怕困难永不停息。

草根文化是草根群体生活、文化等多方综合体现,它是诉求文化但不是哑语文化,它是通过独有的文化表达方法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通过这类方式表达自身观点和意见,从而得到改变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目前尤为常见就是老年艺术团体的广场舞。广场舞不仅是老年群体对自身情绪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文化群体不满的间接表达方式。它不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老年群体诉求话语的工具。

1.2.2文化原生性

文化原生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体系中的质朴性及粗糙性。质朴性是由于草根文化在生活实践中所产生,就如同草根般紧抓实际生活,可以说生活是草根文化的养分,并相互影响发展着。草根文化较为易懂,天然质朴,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且通过各地风俗习惯以及口口相传作为传播方式。

对此,粗糙性主要由于草根群体成员受教育程度层次不一,相对而言文化知识掌握较少,从而创造的草根文化就具备着粗糙性,文化高雅风韵较为缺乏,文化理论无法统一等多种特色,从而无法促进草根文化的发展。

1.2.3文化多元性

多元性在草根文化中主要体现在多端性及价值两面性中。草根文化多面性是由于创造群体源于历史时代的发展,群体成员从开始就在受不同文化影响,所以,才具备复杂的多端性,因此,老年团体的艺术活动方式也较为繁杂,在文化体系当中老年团体的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其对草根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最为草根化的活动广场舞,舞蹈音乐最为新潮,舞蹈形式也被普遍模仿,衍生的.活动和文化尤为丰富多彩。

价值两面性的产生是因草根群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草根文化不仅体现草根群体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但又缺乏实质内涵底蕴较差,且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草根文化群体当中,老年团体基数最重也是最为接近草根文化的本质内涵,老年群体在衰老后更为重视生活态度和精神生活,因此体现的艺术活动也较为积极、热情向上。但与社会发展速度较为不一,从而对文化当前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且因草根群体来源于不同社会阶段,受教育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其文化具备多元性中就较为繁杂。所以,必须对草根文化修正、提升,促使草根文化所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得以传播,进而扩大草根文化的发展空间。

1.2.4文化区域性

区域性在草根文化中主要体现在草根群体的民族性及地区风俗上。每个草根成员都有独特的民族身份,从而受民族影响所形成草根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特色。且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特性不同,地区有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地域性和民族性正在融合,现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状态,所以文化特性不在鲜明。特别是在老年团体艺术形式体现上,不分地域和民族,都较为喜爱易学习的广场舞蹈和歌曲演唱等形式。其不仅具有学习性且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草根群体尤为喜爱这类艺术活动。

二、精英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1精英文化的定义

精英本质就是对资源拥有和控制,只要拥有的资源较多并对社会资源控制较多,个人就被定义为社会精英。因此,精英文化的范围较为狭小,只适用于单个群体,并不被社会群体广泛接受。当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精英的定义必然会有所改变,不再是用当今占有资源来衡量,而是将知识、声望等方面综合考虑进去的评定标准,从而使精英文化被社会群体官方接受和喜爱。与其他文化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2精英文化的特征

2.2.1文化历史普遍性

精英文化在不同年代中都普遍存在,而草根文化发展源于改革开放后。并且精英文化传播模式也不同于草根文化传播方式,而是由上层政治向下层社会群体传播。而草根文化却是双向传播,创造者与接收者相互影响。此外,精英文化传播方位较为狭小,具有针对性传播。

2.2.2文化自律性

精英文化变现形式带有强化的个人色彩,以及超过当前社会意识。因此,精英文化艺术作品只可远距离审视,与实际生活结合并没草根文化深厚,且精英文化通常围绕主题的追寻,重建等开展,是主体性文学体系。并与社会大众审美理念较为相驳,不易学习和被接受。

篇2: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

一个草根人物的文化梦想

一说起自己身边的能人志士,大家总喜欢用时下很流行的词儿来形容,那就是“草根”,什么“草根英雄”、“草根明星”等等。那么借着这句流行话儿,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活跃在婺城区蒋堂镇的“文化能人”,他就是陈纪祥。大家眼里的“一根筋”

“他就是正宗的‘一根筋’,做什么都是‘不图报酬只图爱好’,只要是跟文化有关的事,几天不睡都没事,而不愿意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动。”陈纪祥的妻子张红娟说起他的脾气来哭笑不得。陈纪祥没有爱好吃穿的习惯,从前做油漆工、放电影等赚的钱大都买了书,有喜欢的美术书、魔术书,再贵也要买回来。1964年,陈纪祥出生在蒋堂镇蒋堂村。从小到大,读书、美术、魔术、写作、摄影摄像、发明创意、电脑技术„„陈纪祥的个人简介里,爱好特长这一栏永远是写不下的。高中毕业后他开始自学美术;做过油漆装潢手艺;考入广告公司任过美工;在乡政府任过电影放映宣传员;电机厂任过厂办主任;制衣公司任过厂长助理兼出纳;自营过图书桌球室;丝网工艺美术制版、印花业务等等。“这小伙儿不错,脑袋灵光得很啊!”说起这个爱钻研的陈纪祥,乡亲们都赞不绝口。1991年结婚时,陈纪祥还在开图书社,夫妻俩租房子结的婚。造好房子后,门窗也没油漆,更别说什么装潢了,就租给文化站做文化中心,过着楼下开店,楼上新房的艰苦日子。最穷的时候,陈纪祥甚至拿父亲的国库券去市区人民广场换钱用。之后,陈纪祥去了趟杭州,回来时却扛着一个大家伙,这可是他花了5、6千元买回来的第一台电脑。

5、6千元,对生活在乡镇的陈纪祥一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张红娟不明白那小小的“电视机”怎么会让一个大小伙如此废寝忘食,为此夫妻俩闹过不少的矛盾,但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会嫁给他何尝不是因为他这股牛脾气呢。夫妻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日子倒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现在,陈纪祥在相对比较繁华的地段租房子开店,这是一个废弃的旧厂房,环境不好,家里为节省费用,把自己的屋子租给了别人开棋牌室。因为忙,从小到大积攒下来的几百册书放家里关禁闭,也是因为忙,没有时间陪两个孩子。陈纪祥说起自己两个孩子来一脸愧疚,他的幸福就是能陪着孩子一起看看书,共享天伦之乐。好在孩子们都争气,个个成绩不错。

农村“文化传播大使”

“自己有机会,就要给老百姓创造机会。”这是陈纪祥一直记在心里的一句话。8年的网络事业让陈纪祥成了一个电脑高手,程序应用、网页制作、电脑维修样样他都拿得出手。陈纪祥说,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是为了实现梦想,二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1998年,陈纪祥投资2万元购置一套电脑及刻字机设备,开始美术制作业务。先后为蒋堂、琅琊等9个乡镇政府及村上的“计生政策”、“八·五规划”等工作绘制过大型墙体宣传画,为人大办、政法综治办、人武办制作过制度公开牌。2004年,陈纪祥接受蒋堂镇政府的委托建立了蒋堂镇政府网站,同时负责金华市网吧协会网站、蒋堂镇政府网站的维护工作。他也是《浙江农民》信箱特约信息发布联络员,为农民兄弟提供农产品免费信息发布服务。2006年,陈纪祥被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教文体局等部门评为“文化文明户”。去年,由他创建的“农民信箱交流QQ群”被共青团金华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这也是婺城区唯一荣

获“青年文明号”称号的QQ群。

“受人尊重是幸福的,但是要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回报换取的。”面对大家的赞美声,陈纪祥说。他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建一个农村文化大院,里面有舞厅、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各种文化设施,集合镇上的文化经营户将农村文化做大、做强,为更多人服务。

篇3:简·奥斯汀小说中的草根文化

一、草根文化的概念以及特点

草根的说法最先提出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草根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普通属性外,自身也具有独立性和特点。草根文化是在草根群体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具有独立性的的文化体系。草根文化也包括内容、思想和形式的综合体,其主要采用朴实的语言对老百姓的利益进行描写。奥斯汀小说文化涉及到几个方面:民族起源,草根文化符号,情感主题以及社会功能。通过分析,和许多经典的名著一样,总会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因为这几个方面,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英国乡间生活的的美丽画面。

奥斯汀的小说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有着深刻的内涵, 这无疑是符合草根文化需要的。奥斯汀所处的时期虽然是资产阶级兴起的时期,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根文化不同于底层文化,底层文化具有相应的社会群体,而草根文化不具有相应的社会群体,但是草根文化处于相对关系中的下层,它反映的是底层群众受力后的反弹力,是一种独立话语权的表达。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分布上,草根文化属于不同的符号形式:草根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都是有区别的,我们在分析草根文化的同时,必须明白其内在含义,做到正确赏析草根文化,这也是小说中的精髓。 奥斯汀的小说也有其特点,在对他的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一定要正确认识其文化特点,从简·奥斯汀的小说背景中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环境及作品深意。

二、奥斯汀小说中的草根文化分析

草根文化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圈子。它反映了人类最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草根文化还强调了除了世俗的幸福, 人们还应该拥有精神上的幸福。简·奥斯汀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家庭并不富有,但是她的父母有应付上层社会的品质, 两个人都拥有一些贵族亲戚,这也有益于奥斯汀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知识都来源于父母。成年后,随着奥斯汀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变,这也为他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生活在资产阶级兴起的时代,封建化走向现代化,奥斯汀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这也加深了他对乡村生活和阶级的理解与包容,以草根文化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

奥斯汀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傲慢与偏见》 描写了普通家庭的生活的情况。小说中将班奈特太太的世俗、鄙夷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以细腻的手笔描绘了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使小说更生动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班奈特太太是一个见钱眼开、鄙俗的形象,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伊丽莎白的傲慢形象。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深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对现实黑暗社会的讽刺。小说的现实性意义在于深刻地认识了这个社会。

再说《爱玛》,爱玛是海伯里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小女儿,聪明美丽,从小受到家庭教师泰勒小姐的良好教育。 父亲的宠爱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使她养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爱玛二十岁那年,泰勒小姐嫁给了附近一位绅士韦斯顿离开了伍德豪斯家,爱玛在寂寞中认识了当地女子学校的学生哈丽特,与她交上了朋友。哈丽特是个私生女,姿容俏丽,性格温顺,非常可爱。爱玛想方设法撮合她和青年绅士埃尔顿,叫她拒绝了佃户罗伯特·马丁的求婚。泰勒小姐生了一个女儿,这使爱玛开始向往家庭生活。经过一番周折, 奈特利和爱玛终于互吐衷情;罗伯特·马丁在奈特利的帮助下,最后也得到了哈丽特的爱情。作者始终将奈特利先生这一角色置于让读者比较崇拜的地位,无疑希望通过这一人物体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奥斯汀的小说具有深刻的内涵,引人无限遐想,其作品诙谐幽默。以犀利而辛辣的文笔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社会,反击并讽刺了社会现状,这也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界的崇高地位。在他的作品中,大都运用朴实真实的话语对草根人物进行深刻刻画,运用反讽手法使得小说中的人物更加形象生动。草根文化在小说中运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内在意义和讽刺意味。

摘要:近几年,草根文化越来越受大众所喜闻乐见,草根文化更加贴近生活。本文从草根文化的角度概括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虽然草根文化不是主流文化,但会以委婉的表达方式应用在文化中。简·奥斯汀一共有六部长篇小说,分别启发了我们如何写好草根文化作品,文中还描写了平凡生活的各种人物,至今还被人们口口相传,被专家们所称道。

篇4: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

摘要:太仓市实验小学的“草根情怀教育”,是一种在学校草根文化引领下培养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理解的素质教育。以本土情怀、国际理解、自由精神为关照,通过对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系统整合,以自由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文化追求,创设了“草根情怀教育”学科主题课程、“草根娃”国际游学课程、娄东文化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草根情怀教育;校本课程;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30-05

上世纪30年代,太仓市实验小学便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实践为基础开展了“整个教育”的实践研究,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个人”奠定了学校创新性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十五”期间,学校以“草根化”校本研究为抓手,“自下而上”、“人人参与”的校本研究锻造了一支优秀的骨干队伍,“坚韧、质朴、灵动、舒展”的草根精神也逐渐成为学校“草根文化”的核心。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在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种教育实践。太仓市实验小学在着力深化学校“草根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把目光指向具有国际视野的“草根情怀教育”,并努力使全球化、草根化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1]

一、草根情怀教育:基本内涵与价值分析

全球化视野中的“草根情怀教育”,是以“草根文化”精神为基础,在全球化视野和价值观照下对学校教育进行的整体建构,重构学校育人目标和实践模式,把民族情怀的养成作为学校参与国际生活、开展对外交流的基本前提,将民族认同和文化坚守作为草根情怀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把草根情怀教育作为当代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校本样式去开展实践探索和行动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把“草根情怀”理解为“基于草根的物质特点和一般寓意所开展的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建构”。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从事物隐喻的层面上看,强调了草根的坚韧质朴和绵延不绝,强调了草根平凡朴素却又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体现了一种生命之源的表征意义;二是从文化内涵的层面上看,体现的是一种故土情怀,一种对本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坚守;三是从社会学意义的层面上看,主要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应的平民情怀,一种对与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的尊重和认同的民主情怀。

由此,我们得出了关于“草根情怀教育”的校本理解:依据小学阶段教育特点,结合“草根情怀教育”的意义建构而展开的一种素质教育的校本实践。其核心理念是“自由成长和社会责任相伴、民族情怀与国际理解融通”。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挖掘草根的生命意义,尊重生命价值,是一种自由精神教育;二是挖掘草根的文化意义,尊重多元文化,是一种民族情感与国际理解相融通的教育;三是挖掘草根的社会意义,尊重社会进步,是一种人格完善与智能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2]

草根情怀教育作为校本素质教育的探索,更强调了以地方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国际交流活动为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及学校文化的整体建构。草根情怀教育的草根性,在于学校对草根文化的长期坚守,这样一种长期的探索奠定了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基础,推动了学校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草根情怀教育:聚焦三个核心关键

草根情怀教育,是一种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理解的自由教育,是由草根文化所生发出的一种教育价值的追求。草根的自然生长、生命蓬勃化作学校教育中自由精神的教育;草根的扎根泥土,化作学校教育中滋养生命的本土文化的教育。草根的本土文化与国际理解形成鲜明的对照,草根作为广泛的、普遍的形象,转化为儿童发展的全面教育,同时也直接指向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自由精神、本土情怀、国际理解成为我们所追求的草根情怀教育的三个关键词。

草根情怀的核心要素是自由精神。因为草根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它坚韧质朴而绵延不绝,它平凡朴素又生生不息,草根的形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自由”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信念与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健全的人格都是以个体性发展为前提的。可见,生命的成长,需要得到一种自由的发展,自由精神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彰显。

彰显自由精神,是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它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这也正是草根情怀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彰显自由精神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培养社会人,而是要让学生在保持个性与独立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选择课程的权利与机会,支持学生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帮助下“自愿、自觉、自主地学习”,保障其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交往的自由,最终达成培养社会人的目的。草根“灵动、舒展”的精神特质契合学校自由教育的目标追求。

草根情怀其实质是一种本土情怀。一般而言,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基本的安全生存以外,我们更需要有一种群体归属感——需要被人理解,需要有爱、有鼓励,更需要被人尊重。人一定得属于一个群体,这种群体归属感说到底就是一种民族归属感、国家归属感以及文化上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就是我们眼中的“本土情怀”,也可以称之为“家国情怀”。

从文化内涵的层面看,我们认为草根情怀所强调的本土情怀就是对本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坚守。本土文化犹如草根的根基,根脉繁复、错杂,它的范围大到民族的文化、地方的和乡土的文化,小到学校和家庭的文化。本土文化影响着人的习惯、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草根情怀教育将本土文化作为隐性或显性的课程资源,在学生心中播撒本土文化,通过本土文化的滋养,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行为规范和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提升人文素养,增进民族感情,为培养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奠定根基。

从文化内涵层面说,草根精神中“坚韧、质朴”首先是一种充满文化积淀的本土情怀,是太仓实小独特的“草根情怀”。endprint

全球化视野中的“草根情怀”需要“国际理解”的理念支撑。

首先,国际理解可以推动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面对“全球化”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不同的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会产生对比、碰撞,可以让人清楚地感觉到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并在这种对比中逐渐完善民族文化并推动国家进步。

其次,国际理解成为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资源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的目的更加贴近人的发展,推动了人对自身的认识,追求权利、自由,发展个性, 极大地促进了人的解放;知识文化的学习范围扩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学习各种文化,了解不同艺术、人生哲学、发展理念、审美观等,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心灵世界,充实和提高认知、艺术、审美等的全方位能力。教育过程中的国际理解促进了学生成为适应世界发展的“全球性”的人。

时代要求未来的学生是“民族情怀与国际理解融通的人”,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中国人和真正的国际人。一方面,学生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爱国爱家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另一方面,学生学会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关注全球性问题,善于理解和汲取各国文化的精华,外语基础好,能进行国际交流,具有国际意识。太仓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目标——“培养有教养的、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需要我们放眼世界,让以往相对单一的学校教育包含儿童对多元文化理解的教育,为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成人)奠定基础,这就是草根的教育情怀。

三、草根情怀教育:基于课程开发与实践创新的视角

儿童的成长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为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切的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主旨。因此,太仓市实验小学通过对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系统整合,进一步完善学校“草根情怀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我们把这一课程体系称为“三味”课程,这里的“三味”是指“真味”、“玩味”和“情味”。

“真味”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强调科学、规范、基础前提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玩味”课程则更多体现儿童快乐、游戏的天性,他们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应该是自主的、好玩的且具有合作性;“情味”课程更多体现了儿童的个性化、创造性和开放度,根据儿童个人喜好和充满趣味的情味课程与“草根情怀”所倡导的生命情怀、民族情怀和平民情怀有着更好的关联。[3]

(一)自由精神:课堂教学的文化追求

自由是人存在的基本规定性。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自由学习开始为人们所认识,成为教学活动的自觉追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交往中强调让学生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独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了彰显学生的自由精神,我们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做了一种变革,这种变革是一以贯之的,既包括国家课程,也包括我校开发的特色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相应的变化,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个性的协同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儿童“整个的”发展。

彰显自由精神的课堂,孩子们必然能够开展一种自由的学习。在当前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下,自由学习至少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自由,二是表达的自由,三是交往的自由。同时,赋予儿童自由学习的权利,不是“放任”,也不是“由己”;所谓的“自由学习”,是有一定的规定性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围绕“自由精神”这一核心,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反复研讨中,逐步修订了“彰显学生自由精神的课堂教学实践表征及分析要点”。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自由课堂必须贯彻落实“关怀理念”,必须具有“全员视域”,必须力求“常规新颖”,必须强调“活动自主”,必须凸显“思维灵动”,必须融入“快乐情态”。基于上述教学实践表征前提下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凸显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主。

比如,我们开展了儿童学习起点的系列研究。基于起点的教学尊重了儿童自然生长的内需性,是一种对学生学习的最为朴实的研究,它的过程不花哨,技术并不难,只要去真切地了解学生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让教学站在“地面”。[4]

又如,我们尝试为儿童设计学习程序。它是指教师为学生开展自主、自觉的学习活动而提供的学习步骤。它不对学生的思想层面进行干预与控制,而是给学生的开放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策略、合理的次序和具体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潜能。设计程序,让自由有了“规则”。[5]

再如,我们开展了以激发好奇心为目标的专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或问题情境,能使儿童的大脑变得积极活跃,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与渴望,使学习过程变得愉快。激发好奇心,促进了学生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轻松,同时又在教师的适度“补位”中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体现了学生灵动而舒展的姿态。

(二)文化融合:“草根情怀教育”学科主题课程

“草根情怀教育”主题课程是学校“草根情怀教育” 特色课程之一,是在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将散落在各科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教学资源糅合在一起,实现了以“民族情怀与国际理解融通”为目标的课程单元统整,其实质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板块:(1)尊重生命情怀,弘扬自由精神;(2)融合传统元素,弘扬民族精神;(3)体现时代特征,弘扬探究精神;(4)吸纳多元文化,弘扬国际精神。每学科每学期依照上述板块要求确定主题开发约六课时的单元课程。

在主题确定和资源运用上,我们强调不同民族文化元素的比较,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认识,促进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例如:我们开发了语文学科的“中外创世纪从伊甸园到盘古开天”课程,数学学科的“从算盘到计算器”、“中外巧算方法大比拼”、“世界各国钱币”等课程,音乐学科的“各国经典名曲欣赏”,研究性学习的“从郑和到哥伦布”,美术学科的“世界名画欣赏”等课程。endprint

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出发,我们实现了从“讲授课堂”到“活动课堂”,从“知识传播课堂”到“对话思辨课堂”,从“线性课堂”到“板块式课堂”的转变。以二年级语文主题课程“种子,种子在发芽”为例:我们设计了种子的故事、多样的种子、种子的旅行、种子的用途、播种种子、你还认识我吗、种子的歌谣、种子的成长故事等八课时。[6]通过阅读、记录、交流等语文学科活动,融合科学的观察、数学的分类与测量、美术的种子画创作等,让学生整体感悟生命的伟大。

(三)陌生体验:“草根娃”国际游学课程

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变平的地球不仅为游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而且使之成为教育的必需。我们将游学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在研学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扩大眼界,培植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开拓学生视野,理解、尊重、接纳多元文化,从而使其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现代小公民”。

作为一种体验性学习,游学课程特别强调课程主体的主动参与、深度参与。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在情境中学习。如在音乐课上学习演奏新加坡民族乐器“安格隆”; 可以对比文化元素差异,如认识、试穿马来族、朝鲜族、汉族民族服饰;可以接受专题学习,如开展“用餐礼仪”学习,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西方礼仪,加深对西餐文化的理解;可以共同生活,如一起准备早饭,相互适应,合作解决问题……通过上述途径在陌生体验中实现国际理解教育。

游学课程具体由四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跨校体验 城乡浸润学习”课程;第二板块是“扎根本土 娄东文化寻根”课程;第三板块是“家在苏州 日行一善行动”课程;第四板块是“放眼世界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以“国际理解教育”板块的“太仓实小——新加坡德义小学”国际交流项目为例,按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整合资源并形成系统的微课程。游前,我们设计了学科指导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家长义工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课程;游中,我们设计了游学手册设计课程和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户外游戏系列课程等;游后,我们设计了游学成果展示课程,小导游巡讲课程等。这些专题活动,通过陌生化体验,文化元素比较,实现学生民族情怀与国际理解融通。游学课程让学生从单一的学校情景走向多元的社会情景,游学多方位视野的拓展、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多元化的情感体验,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四)生命寻根:娄东文化校本课程

全球化,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全球化。因此,民族文化更显出其重要性,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草根情怀教育,就是在放眼国际的同时更注重故土情怀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带有娄东文化烙印,具有民族精神的有根的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这个世界大融通的社会,各种地方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娄东文化作为太仓的地方文化,也同样面临着被遗忘的绝境。娄东文化需要传承,娄东少年传承娄东文化是一种使命。因此,我们开设“娄东文化”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丰厚自己的本土文化储备,从而提升自身修养。

我们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和兴趣点,由简到难设计了六门主题课程:娄东方言拾趣、娄东民间传说、娄东民风民俗、娄东名人荟萃、娄东画派名作、娄东诗韵赏析。娄东文化校本课程通过课堂学习、聆听讲座、自我探究、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多方位地了解娄东文化,感受娄东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实现民族情怀的滋养。

利用娄东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地方文化的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挖掘娄东文化的内涵特质,对学生进行娄东特质培养,增强学生民族情怀,从新加坡徳义小学到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的学校,学生以娄东文化为背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交流。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对比、碰撞中理解、尊重、接纳差异,并以陌生化的视角审视自身文化,进而深层次理解本土文化,激发自豪感,培养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草根情怀教育,是太仓市实验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与探索,其目标直接指向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和多元发展,这既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又是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需要。草根情怀教育,是太仓市实验小学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从学校课程的系统建构与创新实践的视角出发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正对应着学校整体的育人目标,更体现了每一个实小人的草根情怀。

参考文献:

[1][2]张勤坚.草根:永远的教育情怀[J].江苏教育,2015(10).

[3]査人韵.让儿童以舒展的姿态成长[J].江苏教育,2015(10).

[4][5]顾燕.实、活、乐:基于草根文化的课堂教学主张[J].江苏教育,2015(10).

[6]査人韵.做有“根”的教育[J].新教育,2015(1).

篇5:草根文化

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但是他们的演出却特别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每到他们演出,四邻八乡的老百姓就会“蜂拥而至”,人数最高的时候达万人。他们就是被誉为“库伦旗第一民间团体”的“库伦街道草根文化艺术团”。

— 引题

2009年,库伦街道实施“细胞带动战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民间文化带头人,成立以安代文化为特色的“草根文化艺术团”,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深入推动安代文化向纵深发展,相继辐射带动了近30支不同风格的民间文艺团体,全面覆盖了我旗的城乡社区。

2010年,库伦街道继续加大对草根文化艺术团的投入力度,为其提供了4间排练和办公用房,改善了排练环境,为其创作优秀的作品提供了保障。

在健全完善群众文化服务覆盖网络的同时,库伦街道启动了“群众文化大舞台”等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了“用健康向上的文化鼓舞人,用积极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喜闻乐见的文化启发人,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团结人”,促进了辖区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库伦街道各文艺团体共开展各类演出4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

篇6: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

1.日常生活中,你感觉“草根”这个词常见吗?

A.非常常见 15票,13.27%

B.比较常见 60票,53.1%

C.一般 28票,24.78%

D.较少 8 票, 7.08%

2.你认为什么是草根文化?

A、不被主流接受的文化 6 票,5.31%

B、只在民间流传 26票,23.01%

C 、网络文化 11票,9.73%

D、平民文化 83票,73.45%

E、其他 1 票,0.88%

3.你认为自己属于“草根”中的一员吗

A、属于 61票,53.98%

B、不属于 36票,31.86%

C、其它 14票,12.39%

4.你对草根文化的态度是

A、无聊,不关注 3 票, 2.65%

B、鄙视 1 票, 0.88%

C、欣赏、尊重 42票,37.17%

D、一般 ,不排斥不反对 63票,55.75%

E、其他、2票,1.77%

5.今年在春晚播出的《春天里》收到广泛好评,请你谈谈把草根文化搬上舞台的看法。

A、值得认同,新的文化形态 70票,60.95%

B、不认同,虽然偶尔有好作品,但是品位低 7票,6.19%

C、随便,无所谓 16票,14.16%

D、有一些认同,有一些不认同 16票,14.16%

6.你如何看待草根文化?

A、是一种必然的流行 16票,14.16%

B、低俗文化 3票, 2.66%

C、积极的一面大于消极的一面 83票,73.45%

D、消极的一面大于积极的一面 8票, 7.08%

7.你认为草根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吗?

A、属于,只要具有教育人、启迪人、鞭策人,主宰并传承着社会文明的文化形态,都属于社会主义文化 87票,76.99%

B、不属于,来自于民间,没有经过权威机构认证 8票, 7.08%

C、不知道,无所谓 11票,9.73%

8.你认为,“草根”的流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多选题)

A.引起社会注意,提升底层社会的话语权 72票,63.72%

B.补充中国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使文化更加多元 43票,38.05%

C.增加底层公众的社会认同感 29票,25.66%

D.与精英之间的裂痕越拉越大 2票,1.77%

9. 你认同:“无论什么文化,只要能够以正面的思想影响人的就是好文化,所以优秀的‘草根文化’也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这个观点吗?

A、认同 79票,69.91%

B、不认同 24票,21.24%

C、不知道 6票,5.31%

10.你觉得有必要规范“草根文化”的发展吗?

A、有必要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一定要规范,使之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适应 87票,76.99%

B、没有必要,顺其自然发展就好,不应该过多干预 18票,15.93%

篇7:草根文化之古诗与红楼梦

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诗歌,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忘掉其中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粮食来之不易,让人们倍加珍惜,对农夫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了《水浒传》,书中有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由小人物白胜唱出,言粮食来之不易,更反映出穷汉们对不平现状发出的强烈呼声。

两首诗通俗易懂,用词精炼,没有做作,堪称文化精品。但从感情抒发相比较,施耐庵的“赤日”诗更胜一筹。

然而,“赤日”诗远不及“锄禾”诗传颂之广泛,有人甚至认为,如果“赤日”诗不是出于名著《水浒传》,恐怕它根本就不会引起注意。原因很简单,是世人评价诗歌的优劣,首先要看诗作者的背景及诗人所站的位置。

拿《悯农》中的“春种”诗来说,作者的脚尖触到了“农夫犹饿死”的惨状,站的位置降低,后人们有选择地放弃它而拿出“锄禾”诗传唱。这就是当代诗评家所讲的高度,站得越高,流传越久远。

“赤日”诗作者虽当过高官,但他写诗时是站在农民中间,反映农民疾苦,是彻头彻尾的草根文化。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草根是被踩在脚底的,想翻身,难上加难。就是现实中,只要仔细观察,时髦的“草根”都站得很高,他们抓住权势的把手,把身子悬在民众头上。“草根”们穿的农民服装,其实是赚大钱的`道具,所反映农民的“现状”,已经被包装的面目全非。

把曾经的第三者当做“老阿姨”歌颂。明明是含辛恕苦地劳作,却以“倍爽”示人,能引起农民群众的共鸣吗?答案是有的:“能。”

这个看似不合逻辑的结论,它的涵义简单明了,就像全体大众吹崇《红楼梦》一样,可以问一问,有几人从头至尾地通读过此名著?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能和现代男女青年的随意“派对”相溶吗?“林妹妹”、“宝哥哥”只是现实生活的低劣游戏罢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只有在伤感或者兴奋的文人中传唱,土里刨食又艰难糊口的农民,他们是顾不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

《红楼梦》中的诗歌也不少,因高雅,被文人垄断。而“赤日”、“锄禾”两首诗,实实在在地扎根在民众之中。高雅也好,“草根”也好,文化作品都应该是生活的精华。老百姓就是老百姓,不要抢占制高点瞰视自己的群体。“草根”不该成为低俗文化从业者的护身符,大众应该知道,此等人在台上耍一次狗驼子的收入,相当于老农民几年的辛苦钱啊!

篇8:试论档案的文化属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建设正以缤纷灿烂的态势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文化的挖掘和熔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吃有吃文化, 玩有玩文化, 还有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在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享受需要、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众多文化类型中, 一种昔日鲜为人知的档案文化正在悄悄地向人们走来。

一、档案的文化性

档案是文化吗?当前在档案界存在不同的认识, 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 档案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 档案的内容决定于文化的发展, 档案是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不同的社会形态, 不同的文化内涵, 决定了档案记录着不同的内容;另一方面, 档案是文化的源头和印记,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档案, 其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档案。

从档案的产生来看, 档案是文化的积累。从野蛮到文明,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字产生前, 随着社会由低级的原始阶段向前发展, 为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和生活要求, 人们开始用实物帮助记忆, 如结绳、刻板。由语言又派生出许多象征符号, 如图腾、图画、艺术符号等。为了丰富和积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知识, 人们将文字记录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部分留存下来, 被用来分析、综合、推理,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录材料, 就成为我们所称的档案。档案的形成, 使人类的最初的文字记录材料从个体的、凌乱无序的、不自觉的、不稳定的状态中得到改变。这种改变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人们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有价值的信息记载和保存下来, 一方面形成了档案, 另一方面将人类社会中人的社会实践与思维活动连接成一个渐进的活动过程, 使之成为一个不断循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推动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 保证了人类世代相沿的连续性, 成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从档案的发展来看, 档案传播着文化。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延续文化传统离不开对前人文化创造的学习继承。档案中凝聚着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 而今人们利用档案创造的新的文化成果作为历史文化的精粹, 成为当今文化的组成部分, 又通过档案为后人的文化创造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营养, 使文化产品增加了新的价值, 表现出明显的传承特性, 使人类文化自身衍生出独特的历史继承。档案恰似一个无形的纽带, 将人类的昨天、今天、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文化是运动着的长河, 那么档案是与这条长河同步运动的记忆长卷。没有档案就没有文化的进步。档案伴随着人类社会越过了漫长的历程, 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是其他社会信息无法比拟的。

二、增强全社会对档案文化的认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特别是由于社会档案意识不强, 目前有些学者在研究文化国力测评指标体系时, 虽然设立了70多个层次各异、相互独立的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了诸如“图书馆数和藏书量”、“城市博物馆、体育馆以及文化设施、娱乐设施数”等指标, 但却没有将与图书馆、博物馆同为文化设施的“档案馆数和馆藏量”指标列入其中。另外, 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档案机构是机要保密单位, 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的文化属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档案、档案馆文化属性的认识仍未到位。

为了使档案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档案文化属性的认识。档案部门应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向社会大众介绍档案理论体系、档案馆藏、机构设置、利用服务等。从“档案文化是一种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是衡量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的高度上对档案事业重新加以认识, 从而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档案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 它丰富着人们的文化活动, 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在法国, 档案馆已象博物馆、图书馆一样, 开始被人们视为体验和感受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即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对档案文化的作用的认识也达到了很深刻的程度。

由于档案的产生渗透在人们所有的社会活动中, 它凝聚了前人的经历和智慧, 记录了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 所以档案本身是一座宝库, 是一种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 对于不同的观点, 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这些体验包括文化历史知识的汲取。历史过程甚至历史细节的追溯、情感的培养和宣泄、人文精神的熏陶、审美的鉴赏和享受等等。长久以来, 人们对文学艺术、影视文化等文化活动的认同已经确立, 惟独对档案文化接触很少, 感受也相对薄弱。档案文化日益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爱, 反映了社会重视和利用档案文化的自觉程度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档案文化发展的方向

1. 实现档案开放, 充分发挥档案保管基地功能、档

案利用中心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学术研究场所功能及文明服务窗口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要经过档案的有效利用来实现。

2. 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网络没有国界之分, 通过网络, 世界各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可以合为一个信息的社会群体, 它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从而增强了相互间的关系。各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合, 使空间缩小, 加快了节奏。因此, 档案信息资源只有面向世界开放, 才能够广泛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 才能使中华文化溶入世界文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林传祥.浅谈档案文化[J].中国档案, 2005.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草根品名的文化属性】相关文章:

品名品质数量作业答案04-12

“山寨风”:草根文化的另类诠释05-04

草根文化05-15

论草根文化05-04

浅议草根文化范文05-30

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05-23

中国草根ngo筹资的abc06-21

草根05-10

草根科研05-12

草根创业05-17

上一篇:数学科学学院宿舍文化装饰大赛活动总结下一篇:专题党课:做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