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中主任竞聘稿

2024-05-22

新闻宣传中主任竞聘稿(共5篇)

篇1:新闻宣传中主任竞聘稿

新闻宣传中心主任竞聘稿

竞聘优势:

一是专业对口,有一定文字功底。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时限性强,质量要求高,还要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我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均就读于中文系,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锻炼了我出色的思辨能力,多年的系统学习培养了我扎实的文字功底,我希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和文字关系最为密切的岗位。

二是注重积累,有相关工作经验。我曾在**局挂职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在领导的鼓励、同事的配合和我本人的努力下,**局新闻宣传中心在清一色新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全省先进的位次,我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无论在**局还是**局新闻宣传中心工作期间,在各位领导的言传身教和精心指导下,我熟悉并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式,明晰了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和各项要求。在新闻媒体刊发多篇稿件,多次负责媒体接待工作,证明我有和各家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是勤学多思,有业务知识实践。为业务发展“摇旗呐喊”是新闻宣传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全面了解业务情况。参加工作两年来,我先后在企业五个专业和办公室、视察室两个部门进行了时间不等的学习和工作,并且坚持边学习、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对各项业务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四是恪尽职守,有认真负责态度。工作以来,不同岗位的锻炼成长,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能够保持持久的良好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办公室工作以来,在多位领导的耐心指导下,愈加培养了我细致、认真的工作习惯,敬业、负责的职业精神。如果竞聘成功,在新的岗位上我一定能够坚守职责、迎接挑战、1

努力工作、不辱使命。

五是素质良好,有组织领导潜质。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我都一直担任班级或学生会干部,这造就了我沉稳、大方的个性,培养了我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养成了我自觉的组织纪律观念,同时,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素质能更好的帮助我胜任新闻宣传中心主任。

工作思路及措施:

1、顾全大局,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坚决做到思想上、行动上与局党委和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以做好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二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培养勇担重任,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为领导、为企业、为同事搞好服务。三是牢固树立学习意识。努力提高新闻宣传中心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能力,做到刻苦钻研,业务熟练。四是牢固树立团结意识。主动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与同事和谐相处,团结共事,共同推动工作。

2、提高办文水平,服务企业发展。文秘工作发挥着参谋助手的重要作用,也是为各位领导和全局服务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对推动全局工作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将从三个方面努力提高办公室文字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严把公文政策关、内容关和格式关。二是要切实提高邮政信息质量。三是要加强综合调研工作。

3、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加强形象宣传,培育我局在当地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和支持。二是加强业务宣传,总结优势业务的亮点与经验,在行业内部树立我局加快发展的形象;三是加大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全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四是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执行各项制度要求,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四是配

合相关专业及部门,妥善处理媒体投诉等突发事件,努力维护企业形象。

4、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全区邮政系统秘书和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一是配合领导,组织市局办公室文秘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认真研究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优秀文章,借鉴同行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学习上级政府和**局指定的方针政策,提高驾驭宏观政策的能力,形成一个高素质的写作团队。二是组织开展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全局专兼职通讯员进行公文写作、新闻采访、摄影摄像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各单位和部门的公文处理能力和宣传策划能力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的应对能力。

竞聘承诺:

新闻宣传工作综合评比在全省不低于后五名,否则自动辞职。

篇2:新闻宣传中主任竞聘稿

关键词:学生记者 新闻宣传 媒体互动 资源整合一、高校学生记者队伍现状与与特点

1、学生记者队伍的构成高校学生记者是以从事新闻宣传为己任,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的学生群体。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隶属于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学生组织,如校报记者团、校广播台等;二是高校学生事务处、团委或者院系党总支指导下的学生记者队伍,如团委、院系学生记者,团刊院刊、院报编辑等;三是社团部指导下的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生活,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群体,如学生新闻社团、文学刊物采编人员等。

2、学生记者的特点

学生记者广泛的分布在学生中,涉及面广,影响大。他们思维活跃,能说善写,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新闻发现和采写能力,是学校的“喉舌”,学生的代言人。通过他们能够起到很好的上传下达的作用,在学校和学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的桥梁。学生记者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他们在同学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学生中的表率,是高校开展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长江大学校报记者团成立四年以来、完成了对《长江大学报》、长大在线的大部分供稿,在对外宣传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校外媒体上发表新闻作品数千件。

二、高校新闻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1、新闻互动性不强,新闻线索难以及时到达

高校新闻宣传人员由于事多人少、不可能事事都参与,很多普通师生根本就没有新闻宣传的意识,导致很多新闻线索都没埋没了。如: 2007年1月31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长江大学学子假期争带“种子”回家》的新闻,带良种回家在长江大学已经早不是什么稀罕事,这个新闻直到最后宣传部老师在一次偶然中才被发现。全国道德楷模的长江大学学生赵传宇的事迹也只是在事发一个多月才被发现。

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中是最容易出新闻的地方,但是由于新闻宣传人员很难深入到新闻一线中去,普通师生又没有新闻宣传意识,新闻宣传的重担就压到了学生记者身上。

各高校除了有学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隶属学生新闻团体外,团委、各院系也都有自己的学生记者队伍。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新闻敏感度和业务知识不够强,采写的稿件质

量不高,难以写出高水平的新闻稿件来。新闻线索不能有效的到达成为高校新闻宣传的“颈瓶“之一。

2、新闻媒体众多,整体水平不高

在高校校园里,除了学校拥有校报、新闻网、广播以外,团委、各院系也拥

有自己的新闻媒体。在长江大学,《长江大学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长大在线是长江大学门户网站。学生事务处、团委各院系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团委还有三刊一报,有7个院系拥有自己的院报,更多的学院准备在近期创办自己的院报。

由于各院系对新闻宣传单位的管理上的不规范,院系学生记者没有经过专门的新闻业务培训,整体素质不高。很多院系的编辑部又隶属于学生会,职能划分不明确,经费短缺,人员匮乏,造成院报的水平不高,在学生中缺乏影响。各新闻文学社团由于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在影响力、经费等问题上有着更多的困难,往往不能按时出刊。

3、校园媒体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优势得不到互补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有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络和校园橱窗等四种形式。各媒体各

有所长,报纸权威性、可信度高,但是时效性差。网络和广播时效性性较强,但是难以长期保持。各媒体之间只有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势互补,才能得到更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高校新闻媒体的分散性也造成所隶属的学生新闻队伍的分散性。在一些高校,各媒体下面分别都有自己的新闻宣传队伍,本来就稀缺的新闻宣传资源由于内耗显得更为稀缺。长江大学每年的新闻招新大战,校报记者团和校广播台、《长大青年》杂志社为了抢占优秀的人才,在招新上都做出了很大的投入,而没有把精力集中在人才培养上,这也是新闻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

由于力量分散,想在全校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例

如:长江大学校报记者团早在2004年就提出要在长江大学校园范围内评选“长江大学十大新闻人物”,但是由于这个活动设计的面太广,难度太大,一直被耽搁了。

三、如何发挥学生记者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1、鼓励学生创新,给他们更大的舞台,让他们成为校园新闻战线的“主力军”

(1)学生记者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富有改革精神。要大胆的鼓励

学生创新,通过实践来检验它们的成果。校报多为旬报或者是半月报,在校报的采编过程,学生记者都是以协助的形式出现的,更谈不上决策。可以在增设学生专版,扩大学生记者在校报制作中的参与决策权。如《长江大学报》开设由学生记者来采编的校报月末版和更多的专题策划,使得更多的学生记者得到锻炼。

(2)团委和各院些的报刊大多没有专职的老师,报刊的编辑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要给院系新闻创办“正名”,提高学生记者的待遇。很多学院的编辑部都是隶属于团总支或者学生会。新闻采写编辑工作与团总支学生会的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区别,院报是一个院里的报纸,应该服务到整院系,机制过死的话往往阻碍了院报的发展。目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院报《管院新风报》就是由团总支老师来直接管理的记者站来负责编辑,记者站在采写和编辑方面完全独立于团总支和学生会,视野也更加开阔。

2、加强对学生记者资源进行整合,分级分类进行管理

(1)对校园报纸、广播等媒体进行规范。主管部门建立校园内部刊号,对校园刊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对校园媒体进行监管。

(2)组织校园学生记者团,统一管理,优胜劣汰,改变校园各个媒体几乎都有自己学生记者队伍,管理上比较松散的现象。同时,加强学生记者团的组织文化建设,根据需要设置若干“部门”,提高学生记者自我管理和锻炼的能力,形成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机制。以长江大学为例,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下设三个学生组织,校报记者团,校广播台,长大在线网络维护小组。三个组织彼此独立,但是在很多工作上是重复的,三个组织独立也给培训带来了麻烦,造成了一些新闻资源的浪费。可以在新闻中心的共同管理将三个组织合并组建大学生通讯社,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结构。形成以学校大学生通讯社为主体,各院系记者站为侧翼的新闻宣传队伍。

(3)团委、学生事务处、各院系的新闻队伍要找准定位

由于很多院系都拥有自己的院报院刊,但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来进行编辑,这些工作就落在学生记者身上,但是院里的学生记者还分担着对外宣传工作。在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形成了以站长来负责对外宣传和总编来负责院报编辑的双轨道管理模式,效果比较显著。

3、探索灵活适用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1)加强对学生记者的新闻业务培训,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定期举行新闻知识讲座,邀请资深记者和编辑对学生记者进行培训。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就经常要求《楚天都市报》《荆州日报》等媒体记者给学生自己做培训。学生记者通过培训后,必须发动他们广泛的参与学校的新闻报道工作。优秀的学生记者也可以推荐到校外媒体进行实习,提高学生记者的业务水平。

(2)完善学生记者培养制度

每年新生开学后,各新闻媒体都要选拔一批学生记者,选拔一批有潜力的学生记者能够增强新闻的后劲。对学生记者的培养则是一个更重要的过程,一般的学生记者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掌握新闻的写法,要想能独立完成新闻则需要一年多。完善和创新学生记者培养制度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的去探索。

(3)量化考核,明确奖惩,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广泛征求广大学生记者的意见和征得老师的同意后,要与时俱进的修改团纲。如长江大学校报记者团在每一届团干产生后都要对《长江大学校报记者团管理条例》进行一些修改,使得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的需要。量化考核标准,把投稿量和发稿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明确奖惩制度。以大学生记者团的名义,在考核学生记者工作情况后,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团内推优,为学生党员提供后备人选,充分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长江大学每一年都要评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奖”,对获奖作品给与奖励,对学生记者起到了较好的鞭策作用。

(4)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记者感到归属感

学生即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受教育的对象和信息的受益者,他们在采访中涉及到教、学、研、产等各个领域,采访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在丰富知识、增长阅历。也对学生记者这个职业和大学生记者团产生了感情,要通过各种活动不断的沉淀这种感情,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记者文化,让学生记者感觉到归属感。

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每年举行的记者节晚会、百家校报展、走进新闻媒体、和其他高校的新闻宣传单位的联谊活动,一直被成为学生记者的品牌活动,对凝聚学生记者,培养集体荣誉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戴世勇《扬州大学学报》《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2007年第6期

[2]杨维东《经济师》《发挥学生记者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2006年第1期

篇3:批评报道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批评报道就是对社会上的一些假、丑、恶现象以评判的态度进行记叙议论,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在进行批评报道时, 一定要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报道的内容必须公正、公开、公平、客观、真实, 严格遵循新闻规律与法律规定, 与此同时, 新闻记者要注重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 以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民主和法制建设日益健全的今天, 批评报道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 更好的执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责, 更大发挥新闻价值。但是批评报道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 批评力度和密度较小, 并且批评的态度方式欠佳, 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 批评报道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1.1 批评报道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没有批评的报道就没有客观公正的反映现实社会。批评报道指的是要求各大媒体应该实事求是来批评, 这样一来, 才能充分体现出具有真实感的新闻。然而, 客观批评报道能够真实的反应出现实生活。不管在哪一方面, 新闻传播都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从某个方面来说, 将新闻报道可以看作是人们生活的写照, 并且也只有在反应出真实生活后, 才能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组成人们实际的一部分。可以说, 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善良与邪恶的对立体。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既有相互统一的积极因素, 又有相互对立的消极因素, 所以, 在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中, 不能失去批评报道。可以说, 不存在批评报道的社会是和社会发展规律不相适应的。人类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来源于新闻对社会的批评, 把批评报道作为社会批评的武器, 因此批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传媒的本质。它强调真实全面的反映事实, 使传媒体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目标, 它能随时唤起社会的觉醒和人们的行动, 因此新闻舆论不能排斥批评报道。

1.2 批评报道的社会价值

新闻事实能够影响公众, 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 从宏观角度来看, 批评报道有重大社会价值, 同时也正是因为新闻的价值才出现了人类心灵辩证的规律。批评报道具有社会化、公开化、制度化、道德化等特点, 是以社会道德理论和价值观念为新闻批评标准, 这样一来, 就有效避免了个人批判行为的出现, 使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与进步。所以, 结合批评报道的社会价值来分析, 在人们的生活中不能失去批评报道, 这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批评报道有双重作用, 不仅可以积极倡导正义, 而且也能惩治邪恶行为, 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因此, 批评报道的社会价值一点也不次于表扬报道。

对任何人而言, 人们总是失意大于满足, 因此社会批判大于社会认同。人们存在竞争心理和攀比意识, 还有社会不满情绪和扩大心理, 甚至还可能会有社会对抗情绪, 因此大众传媒的批评报道有一定的重要性。如上所述, 新闻的客观性不是绝对的, 它要求记者摒弃个人偏见, 以客观报道为原则, 准确全面地描绘事实, 处理好价值观和客观相互协调关系努力进行忠实的报道, 尽可能地平衡各方的观点。记者不能避免价值判断, 与此同时, 尊重客观事实, 检验自己的价值判断, 不能因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故意歪曲事实、隐瞒事实。除此之外, 在表述价值倾向时, 一定要寓于事实, 让事实本身来体现价值关系。尽量避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更不应该使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 来反映个人的价值取向。

1.3 批评报道的广泛接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同一社会类型的人对相同事件的态度大致相同。而同一社会类型的人指的是职业、年龄等都大致相仿, 可以反应出这一类人的心理特点, 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如果报道的事件与受众的距离较大, 那么它的新闻价值就越小。由此看来, 批评报道接近性在宣传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与此同时, 这也必将成为新闻报道扩大价值的主要方式, 所以, 我们得出, 实现新闻报道价值依靠受众群体的认可与社会实践等。

人们热爱批评报道, 他们总是渴望新闻报道能对那些不良社会现象公开做出批评。人们不满足于现实, 会引导人们积极进取, 成为巨大动力, 通过在批评中华, 来克服人性的缺点, 使人们更好的生活。人们普遍喜爱了解和传播反常信息。现如今, 批评报道成为人们喜爱新闻的一种趣味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批评报道是与人们的心理比较接近的, 所以, 批评报道具有一定的接近性。

1.4 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

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好的批评报道能揭露、纠正社会不良现象, 充分行使媒体的监督职能, 而不好的批评报道会误导受众的价值观, 影响事情的正常发展规律, 因此批评报道就需要记者们无畏的勇气和审慎的态度。批评报道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违背价值观的现象进行批评, 捍卫社会价值。正是批评报道的存在, 才使得新闻媒体实现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报道, 可以对社会上存在的那些性质恶劣、人民大致强烈反对的事件加以曝光, 这样一来, 可以充分发挥出媒体的监督职能。但是, 在宣传的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把握舆论的方向。所以, 要求新闻记着应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抓住团结稳定这一现象, 报道党与人们都非常关心的事件, 对人民大众负责, 深入人民群众的内部, 反应出人民大众的心声。事实上, 批评报道的主要目的是扶持社会正义, 进一步规范社会伦理与道德, 为党和人民群主服务, 维持稳定的政治秩序。因此记者一定要进行实地调查, 搜集大量事实材料, 坚持辩证法, 多用事实说话, 避免掺杂个人感情色彩。批评报道必须做到有头有尾, 搞好引导。

2 结论

综上所述, 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较大, 所以, 新闻传媒不可以排斥批评报道。因长期受人类人性的影响, 所以, 批评报道表现出双重作用, 良好的批评报道可以利国利民, 然而, 那些不负责的批评报道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对批评报道进行理性研究, 努力探索批评报道的发展模式, 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保国.批评报道绝非易事[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0 (11) .

[2]延昆.关于新闻媒体如何搞好批评报道工作的问题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33) .

[3]郭学志.批评报道的困境与走出困境的思路[J].文学与艺术, 2010 (5) .

篇4: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新闻评论通过对重要的新闻事实和各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振奋精神。新闻评论又是直接发言,它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为读者解疑释惑,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读者弄清什么是新生的、先进的,什么是腐朽的、落后的。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直接表明报纸的政治面貌和编辑部的思想观点。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和教育群众,在报纸的各种宣传手段中,它的作用是最直接、最迅速的。因此,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能否敢于直接亮明编辑部的观点至关重要。报纸完全可以凭借其权威性,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反过来,受众又可以通过评论,获取正确的观点,分清事物的是非曲直。

随着地方党报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新闻报道的不断加强,以往的一些生活、文艺类报道也逐渐增多。面对这些现实,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许多地方党报也相继增加了专、副刊版,如《博尔塔拉报》由原来每周三期四版扩至为每周五期八版。丰富的生活类题材稿件的增加无疑给专、副刊版增添了许多乐趣和情趣,同时增强了可读性。但在这强大的新闻稿源的背后,却不能不引起一个令人忽视的问题:即言论稿件越来越少,尤其是生活类的言论。即便有一些小言论、小评论,也是不疼不痒,引不起共鸣。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对生活类的言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种是缺乏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思考和对生活缺乏情趣性、哲理上的认识。如:《博尔塔拉报》生活版开辟“安全购物”、“市场动态”等栏目,常识性的稿件比比皆是,但是与之相吻合的闲情逸致的言论稿件如杯水车薪,导致版面显得软弱无力。专、副刊版是建立在新闻版面的基础上,是以更加活跃、生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读者的。但版面若缺乏对生活指导性、或以理服人的言论,缺乏站出来说话的勇气,专副刊版又怎能体现时代的强音,帮助受众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呢?!

新闻评论是思想工具,它的作用在于从理论、政策、思想的角度去启发和帮助读者。它不能代替法令、指示,更不能在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做法上去指手划脚。

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很强,如果不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怎么能够正确地进行宣传呢?除了那些直接阐明党的某项政策的评论以外,我们在动笔写评论,在具体分析实际工作和人民生活中的某个问题的时候,头脑里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要用党的政策来衡量客观事物。因此,我们要加强自己的政策观念和政策修养,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眼前,又要看到将来;既要看到人民群众暂时的利益,又要看到他们长远的利益。如在开展宣传“八荣八耻”教育专栏时,《博尔塔拉报》开辟了《道德观察》专栏,专栏一开,不仅有记者、编辑写的言论,还引来不少通讯员写言论的积极性。一时间,反映道德言论的稿件,从身边的小事提升到人生道德价值观。反映很强烈,充分阐明了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道德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一个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如果作者没有对党的政策的深刻理解,没有很强的政策观念和政治敏感,是难以写出说理全面、以理服人的言论。

新闻评论是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的工具。因此,对于党报的新闻评论来说,它首先具有“四性”。即: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严格的科学性。

鲜明的政治性就是它的党性和阶级性。主要表现在它应当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中心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从而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它是针对当前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来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表言论时,要有的放矢。例如:《新疆日报》刊发的言论《积极发展我区微型企业》,重要论述了微型企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微型企业的优势在于它吸收就业数量大,也最能吸收就业困难的群体就业。对新疆地区农民增收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且对农业现代化,实现发展农村微型企业,还就政府要转变观念,以“放”字为第一要义,给予微型企业放宽政策,加以适当引导和支持。

严格的科学性。新闻评论的政治性、新闻性、群众性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对任何新闻事实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时,都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

篇5:新闻宣传中的思维构建与探知

1 传统新闻宣传的思维模式探讨

长期以来, 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有关政府新闻的报道多存在的画面是领导干部今天在某某地点出席什么会议、明天到哪个地区参加什么活动, 普遍看到的都是鲜花、夹道欢迎的群众、以及千篇一律的新闻报道模式。这类新闻在今天新闻发展的背景下正在逐步丧失观众群。新闻的受众覆盖面广, 知识层次也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新闻受众对新闻有着不一样的需求, 这种需求关于其社会身份、职业身份甚至知识文化水平, 比如农民关注的新闻点就和白领关注的新闻点不一样;不用的兴趣爱好也会造成不同的新闻需求, 而传统的新闻宣传中以服务于政府报道为主, 没有注意到受众需求。

过分追求新闻的“奇”、“偏”以吸引受众,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也许一时吸引到一部分观众, 却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病, 有的媒体从业者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甚至夸大报道内容制造虚假新闻, 长此以往会导致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尽失, 最终走向颓势。而在娱乐新闻报道中, 明星的绯闻更是被不断翻炒的一味佐料,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宣传手段, 应是做到传递“正能量”的平台, 而不是过于关注一些缺乏报道价值的名人逸事。

报道模式单一, 缺乏创新内容, 在新科技不断更迭的时期还固守着传统的宣传方式不懂得利用新方式去解决问题, 固守着一个模式不动终究会被时代淘汰。新闻日复一日的会议精神传达、没完没了的讴歌和赞美, 仿佛将某些人推到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 新闻宣传方式落后, 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甚至有点闭门造车的意思。

2 新思维应涵盖的方面

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中, 以微博为例, 140字的字数限制, 创新的“@”互动模式, 新颖、便捷、平台广泛, 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比传统媒体更显自由的发言平台让广大网友参与到新闻的产生、报道、传播中来, 使得受众在其中的参与感加强, 其影响力也在无形中增值, 同时宣传受众面还在不断扩大化。借微博力量影响到现实生活的例子不胜枚举。新思维的发展方向应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 逆向思维转从受众出发, 选择性地报道, 针对不同受众推出不同的新闻宣传方式, 利用多平台联合发展。新闻宣传手段要不断改进, 不能固步自封, 发展创新方式, 加强新闻受众的参与感, 让新闻走进受众的生活。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参与报道的媒体也不断扩大, 如何能从类似报道中脱颖而出赢得目标群体的关注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3 创新思维构建的途径

3.1 加强新闻队伍素质建设

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决定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建设, 从根本上提升新闻宣传的报道内容, 把握发展大方向。加快学习型人才的建设, 对内把握好党和政府工作中心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新闻宣传工作服务;对外加速与国外媒体的沟通交流, 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 同时, 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学习新知识, 借力新媒体平台服务宣传报道内容, 多角度切入报道事件。

3.2 转变新闻宣传工作方式

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依托, 深入了解受众喜爱的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 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在同一事件中, 让思想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作为一个新闻的传播者是远远不够的, 能成功吸引到受众还要有独特的观点、见解,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同一个新闻事件能从更为多元化的角度理解, 也许有新发现。借力新媒体平台是今后发展的主力, 笔者发现一向是以严肃谨慎的态度示人的《新闻联播》都会在每期新闻播送完毕之后温馨提示观众关注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了解更多新闻内容, 这就是一种创新, 对新平台从认识到接触到参与其中, 这是新事物发展的方向, 更是传统媒体平台借力新媒体的一种体现。

新闻工作者在参与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对新闻事件主角的人文关怀, 在报道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 以事件当事人的心态来采访报道, 更多的人文关注, 为新闻宣传报道增添一份温暖感, 以你之心才能换我之心, 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让人感同身受的, 也许报道能换一个角度获得更多的人性之美。

3.3 加快新闻宣传合作平台的联动

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与实时互动性强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介联合宣传, 做到联动传播新闻, 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以专业素养制胜, 加强联动建设, 如地震报道中微博最先发力向外界提供一线相关消息, 从这点来说, 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就没办法与之比较, 但是以现状而言还有很大一部分新闻受众没有参与到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体平台的, 这就需要传统媒体的受众基础来联合推动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 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做好保障工作。

4 结论

在不断发展的时代, 新闻宣传工作这个走在新闻事件前沿的先锋更应该不断创新自身各项机制, 推动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保证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前进, 为广大受众提供好的新闻, 做好新闻宣传的本质工作, 传播人类文明, 见证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胥亚, 陶新艳.试论胡锦涛的新闻宣传新思维[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2) .

上一篇:分数乘分数解决问题下一篇:市建设局文明行业示范窗口典型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