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的教案

2024-05-24

禁毒教育的教案(共8篇)

篇1:禁毒教育的教案

教案一: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2、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因、冰毒、摇头丸;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①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②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4、分析材料。材料1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他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 分析讨论:

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材料2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 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

④这位年轻的医生为什么要自杀呢?(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材料3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5、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6、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教案二: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二、教学过程:

1.什么是毒品?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2.毒品的危害是什么?(1)毒品毁人毁健康。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3.介绍案例“吸毒者的自述”。4.防毒的五种措施。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转移话题。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5.介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6.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我们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教案三:远离毒品

关爱生命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出示题目。(远离毒品 关爱生命)2、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介绍毒品的危害。(1)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①.毒品毁人毁健康。A、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B、摧毁人的神经系统。C、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D、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②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A、丧失工作能力。B、倾家荡产。

C、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④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4、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些吸毒者的故事。

5、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吧!6、了解防毒的方法。

(1)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7、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应该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教案四: 远离毒品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毒品有哪些危害,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从而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培养学生扫

珍惜生命 除毒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班会课的主题是: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些同学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然而,近几年来,毒品已经进入我们小学生中间,并且趁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增强防御能力,我们就要了解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2、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3、你们知道毒品都有哪些危害吗?(1)毒品毁人毁健康。①毒品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②毒品能摧毁人的神经系统。③毒品能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④毒品能传染性病和爱滋病。(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①毒品能令人丧失工作能力。

②毒品能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4、总结。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像爱护生命一样捍卫祖国的未来。

小学生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禁毒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2、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因、冰毒、摇头丸;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①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②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4、分析材料。

材料1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他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

分析讨论:

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材料2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

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

④这位年轻的医生为什么要自杀呢?(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

材料3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5、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6、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教育教案

高平寺小学 王付民

2016年11月

篇2:禁毒教育的教案

禁毒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

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几种毒品介绍(1)海洛因—— 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2)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3)大麻——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4)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三、毒品的危害

[阐述]吸毒成瘾是每个吸毒者的必然结局。吸毒者服用毒品后,对毒品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依赖,若突然中断毒品的供给,吸毒者会出现“戒断症状”,在重复使用毒品后,这些症状会很快消失,同时由于服用毒品之后,能产生某种舒服畅快的感觉,从而使得吸毒者不断地追求它。不同的毒品吸入体内,都有各自的毒副反应并产生戒断症状,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甚至可因吸毒过量导致死亡。此外,由于毒品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还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从而变得不顾亲情,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甚至为获取毒资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案例]一个女生的自白

第二课时

一、出示题目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第三课时(一)、课前学生的观看禁毒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入专门的禁毒网,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

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第四课时

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三.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戒断反应;精神障碍与变态。四.吸毒对人体的危害

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五.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①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③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④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⑤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⑥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社会,身心,人体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第五课时

一、出示题目。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第六课时

一、出示题目

二、认识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

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提出“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的方针,采取一系列“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禁并举的措施,种毒、制毒有罪,贩毒、吸毒违法。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四、社区不良环境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温床

按照社会学的划分,学生一般生活在这样三种环境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因此,社区也被称之为“第三环境”。

五、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篇3:禁毒教育的教案

截至2015年底, 在全国现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 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 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 占60.6%;36岁到59岁的有87万名, 占37.1%;60岁以上的有1.1万名, 占0.5%。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 因此大学生禁毒教育与禁毒宣传对我国控制毒品增长意义重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生活圈也呈现多样化, 从我国最近一年的关于毒品形式的调查报告来看: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的一个趋势, 同时呈现出低龄化现象。截至2015年底, 全国统计发现, 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 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其中, 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57.1%。随着吸毒人数的增加, 在校大学生因吸食毒品而引发的悲惨案件也频频发生。

笔者对广西8所高校禁毒知识宣传的相关问题做了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8.2%的同学能说出3种以上毒品的名称, 只有12%的同学知道“6•26”是法定的国际禁毒日, 有21%的同学不知道吸毒可以感染艾滋, 有36%的同学认为青少年吸毒是好奇引起的;被调查的同学中, 有69%不了解为什么会染上毒品, 竟有23%的同学认为毒品不可怕, 并且可以戒掉。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

1. 我国毒品发展形势日益严峻

我们必须认识到, 毒品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慢慢蔓延, 同时在学生周围也存在了吸毒人群, 这加重了学生涉毒的风险。根据我国2015年毒品形势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吸毒人员的分布:很多吸毒者之间存在着连带关系, 有些是亲朋好友, 有些是较为亲密的情侣。另一方面, 从我国毒品的蔓延的趋势来看, 我国吸毒人员的年龄呈现低龄化, 其中在19—22岁这个年龄段中第一次吸毒的比例是最高的。从这些形式来看, 如果当代大学生自身对于毒品没有一定的了解, 不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就会存在危险。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毒品的侵蚀。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禁毒教育与禁毒宣传势在必行。

2. 绝大部分同学对毒品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毒品全无防范意识, 对毒品成瘾性危害性认识不清或者认识不全。毒品的危害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问题。毒品的危害综合体现在各个方面:第一, 吸食毒品, 会对人体的机能产生危害, 吸食者吸食之后会呈现出异常兴奋的状态, 会让人黑白颠倒, 久而久之, 人机的相关机能就会散失;第二, 吸食人员会公用一个注射器, 这样就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等一系列传染病的几率;第三, 吸食毒品需要大量的资金, 吸食人员在没有足够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就会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 以偷、抢、骗的形式获得资金来源, 最终会让人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

就当前高校对于毒品危害性的重视度来看, 绝大数的高校的重视度是不够的, 但是事实上毒品的危害性并不是你不知道、不了解、不接触就彻底能远离它的, 它对人类的危险它不会随着人为主观意识的疏远而不存在。

虽然在此之前国家禁毒委员会历年都提出对毒品问题的关注, 提出以青少年, 吸毒高危人群为重点, 大力开展毒品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推进禁毒堵源截流、专案侦办、执法国际合作,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 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运输、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 强调对社会闲散人员, 留流动人口, 娱乐场所人员展开针对性的毒品教育, 但其中未过多涉及到对大学生的毒品教育, 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 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迅速变化的过程中, 阅历浅, 社会经验不足, 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 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里矛盾, 这时候最容易借助烟酒毒品等刺激物品寻求一时解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将毒品预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 使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做到层层落实。

(1)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 发挥校内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在学校中,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大点名的时间, 对学生普及毒品的相关知识, 加强学生对于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会等学院的社团组织举办一些关于毒品宣传的活动, 另外每一个学期也可以利用学院的报刊杂志做一期关于毒品教育的专题报道。

(2)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增强对学生毒品的认识

我们可以以学校的名义与当地的禁毒所、派出所等相关单位联合起来看展禁毒宣传, 同时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学院开展相关讲座, 以此来提高学院广大师生对于毒品的认识。

(3)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禁毒宣传的暑期社会实践

篇4:禁毒教育崎路行

近几年来,随着禁毒宣传力度的加大,从未听说过毒品的青少年已经越来越少。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尽管不少青少年已经接受了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或者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但是他们还是去尝试了毒品。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太相信。

在西方,社会学家对20世纪以来采用恐吓式的毒品危害教育方式普遍评价很低。不少研究者认为,这种大惊小怪的做法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有可能同青少年的自身体验或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的“事实”不相吻合,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强化了青少年的逆反情绪。社会学家戴维·汉森对130项毒品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发现青少年在接受教育后对毒品的态度只有很小的变化,有时甚至会增加吸毒。由兰德公司进行的另一项对毒品教育计划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一研究发现,这样的宣传教育其实质性效果无法被确定,却发现有时会刺激好奇心。

我在研究中发现,在吸毒青少年中,涉足毒品前“听说它能使人飘飘然,很想试试”的人占了大多数。但青少年对毒品的这种认识并不仅仅是受到毒品亚文化的影响,而更多的是从主流社会的媒体宣传中获得。在许多媒体宣传中,经常出现吸毒能使人飘飘欲仙的夸张描述。这种描述对青少年的误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事实上,许多人在初次吸毒后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飘的感觉。有的人是感觉难受、想睡觉;有的人是呕吐;有的人是感觉头晕并很快就睡着了,等等。一位35岁的男性吸毒者对我说:“以前我对吸毒者也看不起,觉得这些人就是追求享受,因为宣传都是这么说的,而且还说吸了毒以后人会飘,吸毒的人就是为了追求这种飘。可我吸了以后从来也没有感觉到什么飘和享受,第一次刚吸完感觉就是难受,以后再吸只是因为不吸更难受。所以我有时也在想,最好能安乐死,这样活着也很痛苦。”

国外的研究早已证实,海洛因是对精神起特殊作用的潜在依赖性最高的毒品。它的戒断远比西方青少年使用较多的大麻等毒品要困难得多。但问题是,在我国的禁毒教育和宣传中并没有明确这些内容。一些青少年认为所有的毒品都是一样的:“偶尔尝一下没有什么关系,外国人中小学生都吃的,后来不想吃就不吃了。”“美国总统、参议员当中年轻时吸毒(指大麻)的人也很多,后来都不吸了。”“解放前很多有钱人都抽大烟(指鸦片)的,后来不是全戒了嘛。”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少青少年在第一次面对毒品时并不感到害怕,相反却“觉得好玩,想试一下”,并认为自己能控制。这些情况都是值得禁毒教育引起反思的。

最后推动力探究

和禁毒教育的误区相关并值得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青少年涉足毒品的最后推动力。在新一代滥用毒品的青少年中,这种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群吸氛围助长了人的行为的心理遵从性。心理学的实验证实,如果在一个屋里有五个人,其中的四个人都感到很暖和,即使一个人感到冷,他也会怀疑自己的知觉,无论如何其他四个人不可能都在发烧或弄错了。而且,当群体的规模,男性由一增至三人时,女性由二增至四人时,遵从也有很大增长。这个实验和青少年初次吸毒的情况十分相似。我在研究中发现,三五人在一起的场合是创造吸毒氛围的最主要形式。在这种场合,初次涉足毒品者比较容易打消对毒品危害的顾虑。数据显示,第一次吸毒时在场人数有2-3人占62.7%,4-5人的占22.0%,6人及以上的占5.7%。72.1%的人是在知晓的情况下吸的,20.3%的人是在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吸的,只有7.6%的人是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吸毒的。

其次,毒品亚文化迎合了青少年崇尚个性张扬、叛逆家庭与社会、追求人生享乐的心理。目前,在中国的吸毒圈内,毒品亚文化正在以各种新的话语和引人入彀的方法不断适应毒品种类的变化和对抗禁毒宣传。这种亚文化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在主流文化的禁毒宣传中,对吸毒者的描绘通常是十分狰狞可怕的。但在群吸现场,青少年看到的是朋友或熟人,而且这些人看上去是正常的、惬意的。这种文化会告诉青少年,毒品“偶尔用一点没有关系”、“它可以使你什么痛苦烦恼都忘记”、“少用是补药,多用才会上瘾”等等。这种话语可以诱惑青少年忘记或不顾危险,产生想尝试一下的心理。

第三,在群吸情境中,“语言挤兑”最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被团体排除的心理,从而成为导致吸毒行为发生的具有最后作用的危险杠杆。一位19岁的男性青少年说:“我在学校里接受过禁毒教育,所以尽管一开始我对朋友吸毒时的神态感到十分好奇,但他们让我试,我还是不敢。从那以后,他们就不断说我:‘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胆小?偶尔碰一下又不要紧的。’‘你是男人吗?’‘这种东西没碰过,人算白活了。’在这些话的刺激下,我感到自己想抵御毒品诱惑的神经就像根橡皮筋,老是紧绷着。一方面我知道吸毒的危害,感觉等在前面的好像是深渊;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话不断伤害着我的自尊心,就像刀子逼在后面,是深渊也不能不跳。不久,橡皮筋断了,我跟着就陷进去了。”

篇5: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教学内容:当前禁毒形势、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播放“缉毒英雄”视频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禁毒形势。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介绍了什么?你你了解到什么?

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

三、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课间出示)

1、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7)其它常见的有:麻古、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K粉)、三唑化、咖啡因、安钠咖等

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发言)

总结:罂粟花漂亮吗?可是,有谁会想到这么漂亮的花朵会变成吃人的毒品。-----外表的美丽,并不代表内心的善良,我们要让自己的外表和内心一样美丽。

四、介绍毒品的危害(3组课件)

1、教师: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我们来观看一些图片来进一步了解吸食毒品给自身、家人、社会带来的危害。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发言,小组讨论并总结:

(1)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

(2)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五、如何预防“毒品”?

教师: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概括出一下五个方法:(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当我们发现毒贩、吸毒者后,首先要保护自己。不要打草惊蛇,要迅速远离毒贩、吸毒者。在到达安全地带后,可以通过老师、家长,也可以自己直接向公安部门和禁毒机构举报。

六、教师总结:

篇6:禁毒教育教案2

一、班主任讲述。

二、现场讨论或质疑

三、布置任务:每人交一篇感悟性体会。

一、教学目的: 1、6月26日是第24个国际禁毒日,通过禁毒主题班会,敲响禁毒警钟;

2、进一步认清毒品的危害以及远离毒品、铲除毒品的重大意义;

3、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环境布置:

黑板书写班会主题内容“远离毒品,警钟长鸣---纪念第24个国际禁毒日”。

四、教学过程:

1、班会主持人(班长)介绍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材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987年6月,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的问题国际会议”,这是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讨论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这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禁毒国际会议。自1987年以后,各国在每年的6月26日前后都要集中开展大规模的禁毒活动。今年6月26日是第17个国际禁毒日。

2、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说明深圳地处特殊地理位置,毒品情势比较严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分别由二位同学介绍从深圳网站下载的有关打击毒品犯罪的案例和新闻材料:

(1)2002年4月27日

14:53南方网报道,深圳市开展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75天来共破获各类毒品案件3

26宗,缴获毒品海洛因182、85公斤、冰毒32、5公斤、摇头丸40733粒,数量居全省前列。

(2)据2002年5月16日12:

05南方网报道,深圳已成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重的地区。深圳禁毒形势严峻,吸毒人数达1.5万。

(3)例举深圳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个案。

3、进一步认识毒品及其社会危害 2015—2016学年四年级第二学期禁毒宣传教育教案

主题:杜绝毒品 警钟长鸣

班别:四年级 执教者:吴杏芬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自觉防范及抵制能力。

2、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认知意识,将来决然不会陷入毒品泥淖。

3、让学生自现在始高度警惕,人人起到向社会、家人义务宣传的作用。

(1)班主任简介主要毒品的名称、毒害,以及其他精神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主要毒品: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冰毒、k粉(氯胺酮)、咖啡因、杜冷丁等。

其他精神毒品:常见的有“舒乐安定片”、“安非他明”、含可待因的“止咳糖浆”等。目前,这一类毒品因作为医药品经常使用于疾病治疗方面,所以常常被人们忽略,放松警惕,导致长期服用,形成毒癖,危害自身健康。(例如:北京吸毒者八成是青少年,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服用上述这些精神毒品而陷入毒坑。)

(2)同学们自由发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有无接触毒品的经历以及现在对毒品的认识。

4、由学生(三人)谈防微杜渐,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远离毒品的打算。

(1)认清毒品的危害,坚定禁毒决心,积极参加禁毒斗争。

(2)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规范日常行为。

(3)从日常小事做起,杜绝吸烟、泡吧等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制毒品侵蚀。

5、主持人(班长)小结

毒品危害,祸国殃民,一朝染毒,断送前程。同学们,为了国家,为了家庭,也为了我们自己,请远离毒品!

篇7:禁毒教育教案

时间:2013年6月26日

地点:七(2)教室

参加人员:七年级(2)班全体学生,班主任,主讲:王海霞

目标: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过程: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三、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355条)。

四、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六、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

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5、亲友间的相互影响;

6、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

7、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七、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义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身份。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当作犯罪分子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八、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袭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我省的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九、我国有关禁毒的刑事法律有哪些?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新《刑法》,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的有关禁毒的刑事立法部分作了较为详细的规范,成为我国目前现行的惩治毒品犯罪最完善的刑事立法。除《刑法》第3章第4节第191条,专门规定了有关反洗钱的内容外,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十、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十一、毒品犯罪有哪些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十二、吸毒的危害

吸毒影响社会经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000—10000亿美元,吸毒问题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同时由于长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或者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问接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引起社会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走险,进行偷扒抢窃,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贩毒分子疯狂的报复,恐吓,暗杀等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十三、总结

禁毒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我国政府把提高全民禁毒意识作为一项治本之策和战略任务,在全国国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而青少年的认识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往往容易受环境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所以青少年学生一定要远离毒品,珍爱如花的生命。

篇8:禁毒教育的教案

1 改进和加强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 青少年在吸毒人群中的比重始终较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的吸毒人员中, 青少年所占比例很大。20世纪末, 我国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人员就占到83.6%[1], 甚至有人认为, 在国内, 30岁以下的吸毒者占吸毒人数的90%以上[2]。根据2014年公安部禁毒公布的数据, 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到258万人, 其中35岁以下的人员达到75%。由于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复吸率达到90%以上, 一旦青少年吸毒人员在所有吸毒人员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 那么必然导致我国吸毒人员整体规模不断增大。

(2) 青少年对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与传统毒品相比, 新型合成毒品除了在生产制造、贩运模式方面不同外, 在吸食人群、吸食场所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新型合成毒品毒性强烈, 而且由于容易生产制作, 较传统毒品的价格更为便宜。特别是像麻古、迷幻蘑菇等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几秒钟内就可产生亢奋等身体症状, 特别能满足处在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中的人们释放发泄的心理需求[3]。青少年对毒品的概念大多来自于影视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的描述, 很多人觉得吸毒新鲜、刺激、时髦。毒品究竟是什么, 一旦吸食成瘾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危害, 他们并不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清, 普遍认为海洛因是硬性毒品, 危害性大, 而“摇头丸”等软性毒品不仅不会上瘾, 而且还会带来不可言传的兴奋与快感, 更有甚者将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看成是一种前卫时髦的表现。他们认为冰毒能使人兴奋、精力充沛, 认为吸毒能够减肥、能够提升性能力等。正是这种对新型合成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不够, 导致大量青少年染上毒瘾。

(3) 青少年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毒品具有自我扩张的特殊属性, 即通过强成瘾性产生的欣快感吸引易感人群吸食毒品, 通过依赖性的不断加强扩大吸毒者个体对毒品的需求量, 通过人为的强制性扩张增大吸毒人员的规模, 也即贩毒人员引诱、欺骗、强迫他人吸毒, 以达到“以贩养吸”的目的[4]。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 再加上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合群趋向, 一旦朋辈群体中有人吸食毒品, 就会逐步蔓延到整个群体。根据禁毒部门的统计, 朋辈群体之间的狂欢、同学聚会已经成为不少人沾染毒品的途径, 很多人即使明知毒品的危害, 但面对他人引诱、欺骗甚至是强迫吸毒时或碍于情面, 或没有防范意识而染上毒瘾。

2 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禁毒宣传教育是从根本上禁毒的有效途径, 我国各级禁毒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总体而言, 效果依然不是很好。围绕青少年开展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学校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很多学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针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甚至认为禁毒工作只是公安机关的工作, 和自身无关。所以, 很多学校表面上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 但不研究青少年吸毒涉毒问题的原因和规律特点, 不调查了解宣传教育对象的心理和需求, 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以应付各级禁毒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2) 禁毒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原则, 禁毒宣传教育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目前的禁毒宣传教育并没有根据对象进行划分, 设计出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资料和方式, 而是不管男女老少, 采用统一的手段和资料, 从而导致效果甚微。禁毒宣传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社会, 由于受教育程度、心理素质、行业特点、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也千差万别。

(3) 禁毒宣传教育内容陈旧。禁毒宣传教育内容陈旧, 没有根据禁毒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内容。首先, 在禁毒宣传教育中依然侧重于传统毒品, 而对新型合成毒品的性状、危害等问题的系统性宣传较少, 这造成老百姓对常见毒品很熟悉, 而对新型合成毒品一无所知, 甚至面对一些新的毒品时根本不知道其是毒品。其次, 禁毒宣传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笼统的、抽象的宣教, 主要集中于毒品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我国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各级禁毒部门取得的禁毒成果, 而对个体形象、直观、具体的危害则有所淡化。最后, 宣教内容主要集中于对毒品、毒情、国家政策与工作效果的认识层面, 更多的是提高青少年防毒拒毒的意识。然而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青少年不仅需要有防范意识, 更需要有防毒拒毒的能力和技巧, 既能有效识别各类毒品特别是新型合成毒品, 同时又能进行有效防范。

(4) 禁毒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当前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大多数是运用传播学中的“警钟效果”, 将一些吸毒带来的恶果制作成醒目的视频及图片宣传资料, 以警示广大青少年, 传播手段较为单一, 效果也不明显。“警钟效果”又称恐惧诉求, 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 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转变。“敲警钟”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所传播内容的注意, 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从理论角度来讲, “警钟效果”能起到适度的说服作用;但从实践来看, “警钟效果”由于其一些特殊的特点, 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首先, “敲警钟”的方法是通过刺激人的恐惧心理来获得特定效果的, 它会给人造成一些不适感, 如果使用不当, 还会适得其反, 引起传播对象的逆反心理。其次, “警钟效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恐惧诉求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再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暗示, 如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等, 这些心理都会克服其恐惧心理。

(5) 禁毒宣传教育没有常态化。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绝非几次简单的活动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然而当前禁毒宣传教育几乎仅仅是在每年国际禁毒日才受到禁毒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这种集中式的、运动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另外, 这种集中的禁毒宣传教育也使得其他部门认为该项工作就是临时性或阶段性的, 无法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3 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改进思路

(1) 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数量是衡量毒品形势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又是衡量未来形势的一个预警性指标。我国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虽然从早期的83.6%下降到2014年的75.0%, 但是绝对数量增长幅度很大。因此, 各级禁毒部门必须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落实在具体的、科学有效的行动中。要制订科学、系统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规划, 全面明确禁毒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 特别是落实广播电视部门、新闻媒体、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具体责任, 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工作中, 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使全社会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2) 制作适宜的禁毒宣传教育资料。在制作禁毒宣传教育资料时, 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宣传内容。对于在校中小学生而言, 重点是意识培养, 即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帮助学生认识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并使其能自觉遵守。让学生认识毒品与药品的区别, 了解各种毒品的作用及使用后的后果, 明白毒品上瘾的含义, 知晓使用毒品属违法行为。对于中学生而言, 应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如毒品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药品依赖的性质、短期及长期吸毒的后果、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毒品与其他身体机能失调或疾病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新型合成毒品, 要直观、形象地使广大青少年了解新型毒品的种类、颜色、规格大小等特性, 知晓此类毒品容易出没的场所、吸毒成瘾之后的症状及后果等。对所有青少年来讲, 都应了解贩毒人员引诱、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毒品的伎俩, 有效识别吸毒工具、成瘾症状、行话黑话、吸毒场景和情境, 以防被动受骗吸毒[5]。

(3) 选择合适的禁毒宣传媒介。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和“选择性接触”理论告诉我们,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受众是非常能动地参与其中的, 受众会根据自己对媒介的既有印象来选择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媒介去接收信息。从这个角度讲, 我们必须要分析青少年群体在接触媒介时的特点, 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禁毒宣传。从传播效果来看, 在各种传播媒介中,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传播效果相对较好。在传统媒体中, 青少年的媒体接触率以电视和广播相对较高。另外, 随着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其即时、互动、便捷的优势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在各群体中, 青少年群体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 在这种情况下, 相关部门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时, 应尽量选择其接触率较高的新媒体, 以便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4) 运用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在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中, 除了常见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外, 为了强化宣传效果, 还应采取更为多样的宣传手段。首先,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加大学校对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片,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禁毒专题讨论, 组织禁毒知识竞赛。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 为了增强禁毒宣传的效果, 举办各类音乐会和舞会, 让青少年在自己喜爱的轻松气氛下接受禁毒教育。另外, 可以学习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外, 还可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公益活动和流动课堂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在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 强调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其次, 建立禁毒宣传的社区工作模式。在一些辍学或者过早工作的青少年比较集中的社区, 由社区管理组织牵头, 联合派出所, 一位工作人员可以分管几户或十几户家庭, 对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定期走访关怀, 向他们普及禁毒知识。

(5) 实现禁毒宣传工作常态化。禁毒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不能只是集中在一年中的某几天进行。“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 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传播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产生“共鸣效果”) , 二是传播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 (产生“累积效果”) , 三是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产生“遍在效果”) [6]。基于这一理论,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在禁毒宣传日期间组织禁毒宣传教育专题活动外, 平时应不定期开展多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使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 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全国禁毒展览办公室.珍爱生命拒绝毒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2]张义荣.禁毒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3]阮惠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与控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

[4]郑永红, 梁鑫.毒品的自我扩张性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9) :156-158.

[5]陈依雯, 尹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模式探析——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为样本[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5) :16-19.

上一篇:数学五年级拓展课教案下一篇: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