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看法

2024-05-13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看法(精选8篇)

篇1: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看法

谢谢主席 :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刚才我方一辩已经很好的对我方观点进行阐述,下面我将对我方观点进行进一步阐述。

首先,从社会长久稳定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生育率降低,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我国目前总生育率只有1.4,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而出生性别比自1982年就偏离正常范围。

人口学界认为,中国的生育率维持在2.2左右才能保证世代更替平衡,生育率过低将导致人口负增长。出生性别比失衡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现劳动人口减少,2011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9.4亿;而三年后2014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千万,缩减到9.16亿。老龄化加剧,中国现60-64岁人口占比达30%,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仅2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

双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带动年轻人群的生育意愿。据2010年的统计,北京市育龄男女中约有10%选择不要孩子。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收益人群集中在80后、90后,而这部分人群的生育二胎的积极性较低。若干年后,对生孩子的妈妈恐怕还要鼓励奖励,台湾地区、日本的现实状况就是最好的借鉴。

从个人家庭角度出发,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篇2: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看法

(调查对象: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阳宗校区工作人员)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二胎政策”作为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我们竭诚希望能够得到您对“二胎政策”的宝贵看法和意见,我们会对您的信息给予保密,请放心填写,对于您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特此申明:本次调查仅作为《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市场营销调研项目”的一次作业,别无它用,请大家放心!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是

A 30岁以下

B 30~40岁

C40~50岁

D 50岁以上

3、您的婚姻状况是

A 未 婚

B 已 婚

4、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中专

D专科 E本科 F硕士 G博士

5、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是

A教师 B医生 C工人 D农民 E其他

6、您的月收入是

A1500-2000元

B2000-3000元 C3000-4000元 D4000-5000元 E5000-6000元

F6000-7000元 H 7000元以上

7、您现在有孩子吗?有几个?男孩还是女孩?

A 0个孩子

B1个孩子

C 2个孩子

D3个及其以上 E男孩 F女孩

8、您了解二胎政策吗?

A.深入了解

B.比较了解

C.略有了解

D.完全不知道

9、您愿意生二孩吗? A 愿意

B不愿意

10、如果愿意,您希望生女孩还是男孩? A男孩

B女孩

C都可以

11、您不愿意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经济原因

B教育原因

C年龄太大原因

D其他原因

12、您觉得一孩与二孩的生育间隔期最好是

A 1-2年

B 2-3年 C 3-4年 D 顺其自然

13、您对二胎政策的看法是 A支持

B不支持

C中立

D反对

14、您对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时间的看法是 A过早

B过晚

C刚好合适 D不好说

15、您觉得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原因是

A 人口老龄化

B男女比例失调

C内需不足,经济下滑

D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想生二胎的原因是

A.头胎是女孩,想要一个男孩

B.头胎是男孩,想要一个女孩

C.一个孩子太孤独

D.独生子女风险太大

17、您认为不利于“二孩政策”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养育孩子成本较高

B.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

C.“二胎政策”来得太晚了

D.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您对我们开展本次教学活动的意见或建议是: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谢谢!要求:

篇3: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看法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以下简称“二胎”政策) , 社会反响强烈。该政策的调整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育观念, 同时也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研究“二胎”政策颁布后, 对各新闻网站、论坛、自媒体等中的文字、数字、图像、影像等进行搜集, 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 研究公众态度和事件发展的趋势, 确保对公众在政策认知上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引导, 也对未来政策调整有积极作用。

1 大数据与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模式

1.1 大数据与公共关系事件预测

大数据 (Big Data) 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和传感器等数字化系统, 人、物、环境构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 用数据来测量人和物的变化等, 形成巨大的数据资源。同时, 云计算、NLP、Hadoop、Nosql等大数据技术手段, 使得以存储数据方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的信息分析成为可能, 使得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化加强, 不断提升信息数据追踪、预测的智能化[1]。同是, 还可以通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 准确揭示事物运行过程中的关联和发展变化趋势,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虽然个体行为有差异性, 但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是可以被预测的, 即可根据个体之前的行为轨迹预测其未来的行踪轨迹。个体作为公共关系事件的主体, 由其组成的群体的行为也可预测性, 从而公共事件也具有可预测性。

1.2 大数据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模式

在大数据技术的条件下, 可以将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整合, 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角度来看待公共数据, 必将会带给传统数据无法做到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在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方面, 既要考虑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又必须考虑数据类型组合方式和相关联数据, 才能实现数据的价值[2]。通过对大数据本身的研究, 结合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特点, 可以设计出大数据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模型架构。 (如图1)

1.2.1 数据获取

数据的获取是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基础层面, 而这个基础层需要一个强大的计算机平台。本文有关“二胎”话题的所有数据分析与挖掘都是通过爬虫技术从第三方平台抽取数据。由于爬虫时间长和平台多, 其数据都是海量并且不断增量变化的。为了提高数据抽取的效率, 此次选择的是新闻报道的评论、新浪微博的评论等社交平台的部分数据量而不是全量, 对数据进行抽取与同步。同时, 随着数据分析与挖掘需求的不断变化, 也不排除需要对历史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处理。而原始数据的保留, 为这种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变更提供了最稳定的数据基础。数据抽取的过程如图2所示。

1.2.2 数据摘剪

因为被抽取的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着大量错误数据, 比如相关字段不全、缺失相应数据等等。因此, 通过相应的回归措施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 做到文本去噪和歧义词处理。但本文只是对“二胎”政策颁布后通过爬虫技术分析社会反响, 因此不采用某些算法填补缺失数据, 只能对缺失数据进行标注。此外, 一些明显的数据错误, 也必须纠正, 比如错别字、错误名称等等。在进行数据提纯设计前, 还要对重复数据进行检查和对存在关联关系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通过数据清理, 及时发现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予以及时解决, 为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1.2.3 数据分析

数据的分析阶段是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核心阶段, 是关系公共关系事件预测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主要技术包括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回归和分类预测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等。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被提纯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不同平台, 平台之间在存储数据时存在着格式上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数据结果集成前要进行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1.2.4 数据统计集成

数据结果集成是将来源于多个平台的大量数据, 根据维度模型需要组织在一起, 为数据分析与挖掘, 提供更加高效与准确的数据环境支持, 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报告,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根据。

2“二胎”政策的大数据挖掘和结果

数据挖掘过程中采用的是Orange, 结合数据库MYSQL等去做大数据处理, 进行数据分析。此外还用到数学统计的方法, 在数据分类过程中用到的是聚类分析, 在数据预测中用到的是回归分析。文中数据信息获取的对象包括新浪、腾讯、网易等新闻网站有关“二胎”报道的网友评论及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 数据挖掘时间为2015年5月14日-2016年2月22日, 获取新闻数据和评论共计17422条。技术提取的关键词中包括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社会抚养费、奶粉和玩具等258个。

2.1“二胎”政策的大数据挖掘结果和政策影响预测

通过提纯筛选有用数据结果如下:

(1) 根据获取数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计划生育”、“养不起”、“二胎奖励”、“老龄化”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数据的情感分析中, 网友对计划生育政策褒贬不一, 批评声音占多数, 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生育急刹车, 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和社会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养育孩子的主体主要是父辈、保姆和自己。赞成和有意愿生育“二胎”的原因包括巩固夫妻感情, 增添家庭乐趣, 继承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增加劳动力。反对和无意愿生育“二胎”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 (生活、教育、医疗) 、不喜欢小孩、小孩反对等等。在对不断转型中的中国, 传统与新文化的冲击造就了现有的人们对“二胎”不同的、独特的观念。然而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观念, 这些观念包括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 使得“重男轻女”及“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工作群体里逐渐弱化[3]。

(2) 不同家庭模式的政策反应。中国的家庭模式一般是丁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根据数据结果, 不同家庭模式的生育意愿中, 多子女家庭中对“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的反映比较强烈, 独生子女家庭反映强烈程度最低。这也验证了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截至2014年12月, 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4]同时, 数据分析也显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较独生子女家庭的更愿意选择双子女家庭模式, 表明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认为成长过程中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围更加温馨, 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基于挖掘数据中的各地区分类和情感分类统计, 各个省市对“二胎”政策的支持度见图3。图3表现的不具有普遍性, 主要是因为参与评论的网友各个省市数量不同, 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造成计划生育政策在地方的态度也不一样。总体上, 西部地区对“二胎”政策的反映相对缓和, 东部地区对“二胎”政策的反响相对强烈, 对二胎政策的支持度明显较高。

(4) 在“二胎”新闻和评论中, 有关该政策能够给相关产业带来机遇, 评论中普遍认为“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会对母婴医疗、儿童服饰、教育培训、玩具、房地产和汽车等产业带来积极影响。“二胎”带动的产业影响见图4。

2.2“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的政策影响预测和管理

(1) “二胎”政策全面开放, 城乡生育率增长有别。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加速, 人口规模比例开始发生变化 (见图5) , 2010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乡村的对“二胎”政策的观念态度以及预期人口的增长都有不同。数据获取评论者中, 表明城镇、乡村对“二胎”政策的态度不同, 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别较大。“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必然会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具有结构性差异。随着未来数年, 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 在调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 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但是考虑到城市育儿支出的提高和生育意愿相对较低, 提升幅度较小, 且育龄妇女数量将基本保持不变, 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增量会出现增长, 但增加的比例和绝对增量都将会比较小。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乡村育龄妇女基数将继续减少。

(2) 二胎”政策全面开放, 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84元, 同比增长10.1%, 按照1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 2016-2021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4万元-4.0万元, 按照每户有收入的人口计算 (平均每户三人) , 新生儿出生三年的人均年支出约为1.2万元, 全面放开“二胎”将在2016-2021年六年内为婴幼儿相关产业新增约3000亿的市场增量。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城镇育龄妇女人口基数的增加和生育意愿的提高, 这3000亿的市场增量将大部分产生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5]

3 大数据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的管理策略

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具体的公共关系事件预测管理中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大数据运用也是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因此, 研究和分析大数据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事件管理策略, 有利于提升科学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6]。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迅速, 云存储、云计算集中存储了大量用户数据, 但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尚未建立, 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可能会导致信息泄密, 同时, 在大数据技术的条件下, 信息数据的存储和获取权利很不明确, 容易造成数据获取引发的权利纠纷。因此, 大数据应用在为决策机构提供详细数据的同时, 也容易导致对数据的存储和提取的滥用, 从而对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公众隐私构成威胁, 因此, 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监察和审查机制, 为公共关系事件预测和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3.2 建立协同合作组织, 提高管理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关系事件进行预测和管理, 需要各部门间协同合作, 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 对数据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合作组织框架, 培训专业的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人才, 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技术管理系统, 协调和统一管理公共关系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另一方面是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大数据的应用和公共关系事件本身的管理难度极大, 这需要提高管理层的业务水平, 对具体计划进行执行和监督。

3.3 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公共关系领域应用的扩展, 公共关系领域引进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必要的, 但既具备大数据技术, 又懂公共关系领域理论知识的人才极其稀少。因此, 应加对现有公共关系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培训, 使其掌握高新技术并能运用到预测管理工作中去。同时, 组织和培训其公共关系事件管理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提高发现潜在信息的灵敏度和冷静分析的心理能力。

总之,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形态, 更是一种新的理论分析形态。当前的大数据分析、预测和公共关系领域的结合才刚刚起步, 但其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摘要:文章以大数据实践为理论支撑, 通过对国家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大数据挖掘、数据理论分析、数据的预测和管理, 为公共关系决策者提供可靠参考, 也进一步丰富公共关系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关系,二胎政策

参考文献

[1]胡世忠.云端时代杀手级应用:大数据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8-12.

[2]刘典文.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J].行政论坛, 2010 (2) :44-46.

[3]张亮.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5) :2-6.

[4]http://news.163.com/15/0722/18/AV59K8OF00014AED.html, 2015-7-22.

[5]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5-11/23/content_1635289.html, 2015-11-23.

篇4:家庭:全面开放二胎

热点写作素材

妈妈是我弟弟的贴身仆人,只要弟弟一哭,她就像消防队员一样,迅速赶到事发现场,扑灭他的哭声。以前妈妈上班时,我请她讲题,她很快就会过来;而现在她在休产假,却没时间给我讲题,因为她24小时都待在弟弟身边照顾他。奶奶是全家人的好助手,她会帮我刷饭盒,给弟弟做辅食。

我是家中未来的顶梁柱,所以我有写不完的作业。我不放弃任何可以写作业的机会,自习写一会儿,下课写一会儿……我每天就是举头想公式,低头写算式,常常疲劳作业。

半岁的弟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皇帝,我们都不停地为他干活儿。他哭时是正在爆炸的炸弹,睡时是枚定时炸弹。总之,弟弟和炸弹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好惹。

——11岁男孩写二胎家庭

相关写作素材

不怪哥哥,只怪你没当妹妹的命!

二胎带来的烦恼

我哥很能打的,全深水埗他最能打,打得过谢贤,打得过李小龙,打得过斯提夫……麦基。人人都喜欢我哥,但是我们福幼小学加起来才两个老师,一个不喜欢我,另一个也不喜欢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电影《岁月神偷》台词

妈妈笑着掐她脸蛋一下,然后吩咐道:“小声点,你弟弟做作业不能听见噪音,你也不体谅他。”见夏笑容僵了僵。那她中考复习时候,弟弟在客厅把电视开那么大声还跟着笑,又算什么?

——八月长安《这么多年》

他刚刚坠地的时候,响亮的哭声像忽然涌来的洪水,盖过了屋顶,也淹没了我的心情。如愿以偿的外婆乐呵呵地抱起我,高高举过头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第一次看见了弟弟,小小的他双眼眯着躺在母亲怀里。然而只是一眼,我便扭过头去:“为什么要看他?我压根儿不想他来这个世上……”我心里愤愤地想。因为在弟弟还未出生之前,右邻右舍们就开始“煽风点火”了:“你爸妈有了弟弟就不会疼你了!”而自认为早熟的我相信了这样的说辞。所以,弟弟的到来,并不受我的欢迎。

——崔微微《做个姐姐也幸福》

手足情

弟弟还没上小学时,我总是一个人吃了饭去上学,大人的小村子对孩子来说却是大世界。学校在村东,我家在村北头,因此每次上下学,我都觉得是段很长的旅程。一个人的路上太过无聊,所以我就盼着他长大,期望着早上喝完粥一起去上学,放学了听他喊“哥哥等下我”。我还期望着亲手给他系上红领巾,高年级学长传授给我的红领巾速系法还没有施展过呢。可是真正等他上了一年级,我都上四年级了,到六年级小学毕业的两年间,我们究竟有没有像我设想的那样打闹着上学,听着“哥哥”声放学,我却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似乎我的愿望从没实现过。现在唯一留在心底的就是当初那个强烈的愿望本身和憧憬。小时候愿望总是比愿望的实现更重要。

—— 董晓尚《弟弟》

后来,在饭桌上,为了一点小事,我父亲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篇5: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初中英语作文

However, before the policy was claimed, Chinese leaders thought population emerges as an issue, 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approved a law on contraception and abortion .The population growing fast let the government included population control in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and requires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 increase family-planning work.

With time going by, we discover that one-child policy also has its disadvantage. A growing number of scholars has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reform the one-child policy ,introduced in the late 1970s to prevent population spiraling out of control, but now regarded by many experts as outdated and harmful to the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China ‘s fertility rate maintained at the level of

1.4%----1.5%,much lower tha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s low fertility level will not only lead to a shortage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labor force ,but also will reduce the potential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 one-child policy makes

many families have only one child ,which makes the child feel lonely during his childhood .

After the policy fully implemented, it will affect 15000000 to 0000 people in the national scope, among these couples about 50% to 60% would like to have a second children.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new policy for infants range from 8000000 to 10000000.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who can have a second child and be rational when we choose whether to have a second child. In a word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opulation not be a rapid growth in our country.

篇6: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看法

您好,我们是来自新疆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大众对二胎政策的看法,我们设制了如下调查问卷。对于本问卷涉及个人家庭的有关信息,我们会为你们保密,调查原始资料不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因此,您们可按照题目的要求如实作答。对于你们的配合,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1.请问您的性别是

A.女B.男

2.请问您的年龄是

A.20-30岁B.31-40岁C.41-50岁D.51岁以上

3.请问您的教育程度是

A.初中或以下B.高中/中专C.大专D.本科E.研究生以上

4.请问您目前的职业是

A.在校学生B.农民C.个体工商户D.务工人员E.离退休人员F.下岗失业人员G.其他______(请注明)

5.请问您的个人月收入是

A.1000元或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4000元

6.请问您对“二胎政策”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略有了解D.完全不知情

7.如果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您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是

A.不生B.1个C.2个D.3个或以上

8.放宽二胎政策,您觉得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是什么?(多选题)

A.有利于孩子间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B.有利于孩子在群体欢乐环境中成长

C.有利于兄弟姐妹间培养分享与责任意识D.有利于孩子乐观开朗性格的培养E.其他______(请注明)

9.如果符合二胎政策的条件,您还会生二胎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10.请问您觉得“二胎政策”的出台时机成熟了吗?

A.成熟了,越快越好B.可先试点放行C.完全不可取D.很难说,以后再看

11.据您所知,以下哪些因素不利于二胎政策的实行?(多选题)

A.养育孩子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负担B.父母工作压力过大,没有充足的时间C.中国的人口压力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D.无不利因素

12.请问您认为开放二胎政策能带来什么好处?

A.增加劳动力B.减轻养老负担及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C.相对独生,更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发展D.缓解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的状态E.其他_________(请注明)

13.权衡利弊,您认为是否应该开放二胎政策

篇7:开放二胎政策

“我国距离‘低生育率陷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

北京晚报:“单独二孩”政策启动以来,“政策遇冷,申请人数远低于预期”的质疑声不断传出,对此您怎么看?

翟振武:不少人认为“政策遇冷”,主要是因为对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直接拿政策实施几个月或一年左右的申请人数去跟1100万进行比较。

事实上,1100万是“单独二孩”实施前,相关摸底调查所得出的目标人群数量,也就是“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中的育龄妇女数量或者说是夫妇数量。其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约为60%。按此计算,“单独二孩”新增出生人口的总量约为660万人。我们还应意识到,二孩生育并非一年完成,通常需要4到5年的时间,平均下来,预计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大概在130万到160万。

同时,“单独二孩”的申请也是循序渐进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从全国来看,各地启动时间有先后之别,平均是在去年三四月份正式开始实施。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共有98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去年底,增加到106万左右,而今年1月底的最新结果显示,申请人数已经达到115万。按照每月8万左右的增长速度来看,到今年三四月份,也就是政策正式实施一年,至少可以达到130万,与之前的预期基本相符,并未出现所谓的“遇冷”。

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底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率陷阱”,在您看来,是否存在这样的危机?

翟振武: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比较低,这个说法是对的。之所以比较低,与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只要政策进行调整改革,总和生育率就会有所回升。比如,“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已经有一百多万人申请,由此带来的新增出生人数将会让总和生育率提高0.1到0.2。

而目前总和生育率只有1.4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计算,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499,为1.513,又提高至1.579。如果按照20预计接近1800万的出生人口数量推算,总和生育率将达到1.7左右。可见,总和生育率上升的趋势还是十分明显的。等到全面放开以后,总和生育率将逐渐接近较为理想的1.8。我国距离“低生育率陷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

真正的“低生育率陷阱”是指人们主动选择不生造成的低生育率,这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程度、城市化、教育等相关。目前,中国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当然,从长远来看,中国也会有那么一天,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自然下降到低生育率陷阱的临界值,等到那时候再来讨论应对策略更符合实际。

“全面二孩,目标人群至少1亿”

北京晚报:有人提出,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与70后相比,80后、90后的生育意愿普遍偏低,尤其是面对现实压力,真正选择生育二孩的家庭会越来越少。

翟振武:从最新的全国调查来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并不低,甚至明显高于35岁以上人群。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单独一孩人群生育二孩意愿大约为45%左右,而35岁以下人群的生育意愿达到60%至70%,其中,30岁左右的人群生育二孩意愿更强。

另外,最近媒体也针对网友进行了生二孩的意愿调查,将近30万人参与投票,选择愿意生二孩的占到57%。尽管这样的调查并不一定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网民,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生育意愿并不低。

而生育意愿的确并非都会最终转化为生育行为,其中,既有身体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继发性不育等问题,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毕竟现在生孩子的成本确实比较高,特别是在大城市,房子、照料、工作发展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人们选择生二孩的因素。但在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生二孩的现实阻力相对小一些。因此,从总量来说,还是可以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北京晚报:关于全面放开二孩,一直都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应当立即启动,还有人觉得现在已经晚了,早就应该实施,而您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态度谨慎,究竟何时才是恰当的时机?

翟振武:首先需要明确,我从来不主张长期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也不反对全面放开二孩,而是认为应当全面论证、充分考虑,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进一步放开。

如果提前几年,从就放开,那么,很可能出现出生人口堆积。而有了“双独二孩”、“单独二孩”这样的政策作为过渡,陆续释放一部分能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错峰或者削峰,等到全面放开二孩时,就会相对平缓一些。

从数量上来讲,双独和单独的人群加起来大概有两千万,而如果全面放开,目标人群至少有1亿,对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慎重,尽可能实现平缓过渡。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相关调研和评估一直在进行,三中全会上也已明确表示,将继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我理解继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其中当然也包含了全面放开二孩的内容。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完善要依照法律程序来进行,政策出台前有一定的酝酿时间也是必要和合理的。随着累积的生育势能逐步释放,“单独二孩”政策的过渡作用得以显现,我个人认为,“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孩的条件将会变得更成熟。

“全面放开以后,独生子女享受的优惠政策要逐步取消”

北京晚报:一些按照政策生育二孩的家庭发现,如今还有不少独生子女优惠政策,“二孩”反而在入学等方面“受歧视”,今后全面放开,是否会对相关政策作出调整?

翟振武:由于目前处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过渡时期,原有的一些关于独生子女的政策还在继续维持,包括发放独生子女费,对自愿选择只生一胎的奖励,独生子女优先入园、入学等等。这些政策对于符合规定生二孩的家庭来说,的确不够公平。短时间内之所以未做调整,是因为目前并非最终状态,过渡时期结束以后又要改,频繁的政策变动会增加社会成本。我相信,等到全面放开二孩以后,会对相关政策加以梳理,过去只有独生子女享受的优惠政策要逐步取消,既不刻意奖励只生一个,也不允许多生,引导人们按政策生育,只要符合规定,孩子在入学等方面就应享受平等的待遇。

篇8: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研究

关键词: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人口,社会经济

一、引言

二孩政策, 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 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因为是二孩政策, 故第一胎为多孩时, 不可生第二胎。在实行“一孩半”政策后又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而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并完善,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二、全面放开二胎的利处

(一) 国家政治方面。

“银发浪潮”、“人口海啸”近几年在中国却愈演愈烈, 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我国人口红利将加快消失, 老龄化加速以及面临的人才劳动力短缺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13年提出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建议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 否则, 越晚越被动。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 这意味着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改善人口结构的不合理性, 是调整经济结构,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由人力资源大国, 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也必须优化人口结构。专家表示:日趋灵活的人口政策将有助于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人才是强国之本, 开放二胎的政治举措大大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间断性人才缺口问题,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 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 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最为重要的一点:部分试点县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表明, 放开二胎后不会引起人口激增问题的出现。

(二) 社会经济方面。

大国崛起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不仅仅顺应了国家政治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 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毋庸置疑的推动作用。

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着首次出现的“经济新常态”, 提高国民经济成了各部门政府任务的重中之重。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对中国资产在预期上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而且, 部分直接关联产业仍将会从婴儿潮中受益。按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粗略估算, 二胎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1600亿。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短期钢铁、建材、有色等板块将受益于二孩放开, 目前不景气的房地产也会有所起色, 改善性住房将成为二胎家庭或早或晚的必然选择。不排除人们在预期心理作用下再次出现购房潮。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建材、有色等又会形成一定的利好。

其次, 中期纺织、农副等板块将受益于二孩放开。据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二孩政策的执行, 生育潮最早或于2016年下半年出现, 而2017、2018年势必出现生育高峰。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衣食住行等大宗商品消费的强烈需求, 其中衣食首当其冲。远期能源、化工等板块将受益于二孩放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中国对于能源乃至大宗商品的消耗将再次步入增长轨道。需求端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近几年过剩的以玩具加工、家电生产为代表的制造业将迎来“第二春”。

长期来看, 随着放开二胎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 各类行业都将最终收益。

(三) 个人家庭角度。

人口是迫切的现实问题, 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和睦, 亲里交际及赡养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的80后和90后均为独生子女, 从小就是祖辈心坎里的小皇子, 小公主。生活中的小自私, 不懂得团队精神和分享, 甚至由争抢心里产生的妒忌、怨恨及报复心理都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大了, 遇到事情, 没有一个可以分担、商量的人, 所有的压力都要自己扛着。再大一大, 成了家, 立了业, 几代人就这么一个独苗, 就出现了两个人要赡养四位甚至是八位老人的义务, “空巢老人的心理”真是不敢想象!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早已在老一辈的人心中根深蒂固。目前在中国, 养儿防老的思想还是比较深的。全面开放二胎更容易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在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环境中, 学会互相帮助、谦虚礼让、分享、包容、奉献, 减轻独生子女我行我素、一人为大的思想, 彼此之间换位思考, 这些都是人类长久不衰的精神食粮。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使老人赡养的问题得到了强化解决从前赡养四位或八位老人的压力减轻了一半。二胎之间一定的年龄差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 让父母老了的时候感觉有点依靠。

结束语

从上世纪70年代的“晚、稀、少”政策、80年代严格要求的“独生子女”政策、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一孩半政策”与“双独政策”、到2013年12月份的“单独二胎政策”、再到2016年1月1日“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中国人口的生育政策日益完善。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出现利好的同时, 弊端也是不可避免, 希望相关机构政府以及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未来社会出现的现实人口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生育政策。

参考文献

[1]宋全成, 文庆英.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M].南通大学学报, 2015年.

上一篇:团支部支部大会决议范文下一篇:考勤详细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