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河小学反恐怖防范工作规范201

2024-04-18

百尺河小学反恐怖防范工作规范201(通用2篇)

篇1:百尺河小学反恐怖防范工作规范201

百尺河小学

校园反恐怖暴力防范演练角色分工

一、演练总指挥:管明勇副总指挥:朱明霞 钟召悦

二、班主任及任课女教师负责疏散学生向门厅里撤离(学生上楼不准拥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维持好秩序)。

三、刘清华、王培忠、卢炳富、钟召悦持盾牌、拿短警棍,在学生周围护卫学生。

四、卢桂海、魏钊运持钢叉制伏暴徒,扭送警车。

五、朱本礼报警警棍,报警并扑向歹徒。

六、童丹红、李宝红、崔爱秀、秦淑娟、鹿钦梅持长短警棍从四周向暴徒猛扑。

七、钟召悦:暴徒扮演者,手持大刀,脸蒙黑布。

八、马艳丽在传达室负责拉警报、关警报。

九、照相录像:孙得利、王传宝

篇2:百尺河小学反恐怖防范工作规范201

当前,国内外恐怖势力(恐怖分子)活动频繁,破坏和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恐怖防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省市要研究制定行业和地方的反恐怖防范标准工作。杭州作为一个开放的旅游城市,同样面临遭受破坏和袭击的现实威胁,但国内缺乏针对性的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导致在反恐怖防范过程中出现对“反恐怖防范应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难以把握的问题,或者采取的措施、手段与反恐怖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杭州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于2010年开始牵头组织16家相关单位开展反恐怖防范标准编制的工作。浙江省安全技术质量检验中心作为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也参与了本次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通过各方协调努力,DB3301/T65.1~24—2011《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系列地方标准于2011年7月发布,同年8月开始实施,是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该规范的编制以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浙江省、市相关行业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遵循“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为方针,并结合反恐怖防范目标的规模、性质及其遭受恐怖袭击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要素,同时考虑行业特点和杭州实际情况,重点解决了各行业、企业反恐怖防范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等实际问题。

2 规范结构

标准根据反恐怖防范管理对象的不同,分为通则和23个分则。适用范围包括党政机关、旅游景区等在内的23个反恐怖防范目标的防范管理和工作。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反恐怖防范原则、反恐怖防范等级划分、反恐怖防范重要部位、常态及非常态反恐部分防范、应急预案要求和监督、检查等。

DB3301/T65.1-2011通则是整个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反恐怖防范目标的通用管理要求;DB3301/T65.2~24各分则是特定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特殊管理要求。通则可独立使用,分则与通则配套使用。在通则中对反恐怖防范目标的防范管理和工作提出通用要求,按照反恐怖防范的特殊性,提出了目标等级划分的原则,明确了反恐怖防范目标通用的重要部位,阐述了常态反恐怖防范中人防、技防、物防的设立要求和三个等级的非常态反恐怖防范中的具体措施。在各分则中则重点提出对反恐怖防范管理对象的具体等级划分要求以及所对应的人、技、物防的设置要求等内容。

这样的系列规范编制方式使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更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由通则提出的原则和基础,再通过分则予以深化和应用到防范目标中的各个环节,清晰明了地体现出反恐怖防范系统是以维护公共安全为目的。

3 创新理念

该系列地方标准作为目前国内首个针对众多反恐怖目标进行防范管理和工作的规范,综合运用人防、技防和物防手段,构建了反恐怖防范体系。在其内容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理念,而这些新的观点和理念加强了在反恐怖防范工作上的针对性,为防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与管理的支持。为了便于日常工作思想概念的准确性理解,在该系列标准术语和定义部分定义了一批行业专用术语,而这些术语同时也体现出了编制组在反恐怖防范系统建设管理上的重要理念。

3.1 反恐怖防范系统的状态

常态反恐怖防范系统和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系统是两种专业态势。常态反恐怖防范是指在日常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一般性、常规性措施的反恐怖防范;非常态反恐怖防范是指为在特殊时期(如重大节日、重要时段)或应对恐怖事件时采取加强性措施的反恐怖防范。

这两种状态下的反恐怖防范系统应开展的工作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常态下的防范从人防、技防、物防三大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包括了人防组织、人防管理、人防配置、安保力量要求、技防组成、技防配置、技防要求、物防组成、物防配置和物防要求等;非常态反恐怖防范按照采取防范措施的不同要求分为三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三级非常态,即在特殊时期(重大节日、重要时段等)采取加强性措施的反恐怖防范;二级非常态,即在可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加强性措施的反恐怖防范,;一级非常态,即在即将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情况下采取特殊性、针对性、加强性措施的反恐怖防范。每一等级除在常态反恐怖防范的基础上,逐层增加相应的工作措施。从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两种状态的提出解决了反恐怖防范工作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两种态势下的要求起到了有的放矢的作用,更有利于反恐怖防范工作的开展布置。

3.2 反恐怖防范系统的等级划分

该系列规范的另一重大创新在于反恐怖防范目标的防护等级划分与确定。反恐怖防范目标是指为避免恐怖袭击或伤害,综合运用技防、物防、人防措施予以防范的单位、建筑、工程或区域;反恐怖目标防护等级划分,是指按目标的规模、性质及其遭受恐怖袭击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要素进行划分,同时考虑行业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

因为各个反恐怖防范目标的规模、性质及其遭受恐怖袭击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不同,因此基于此类因素将反恐怖防范目标进行等级划分,从而在标准第一部分通则中提出了反恐怖防范目标等级划分的原则。除通则外的23个分则适用于23个不同的反恐怖防范目标,各自的等级划分都不一样,有划分为单级的,有划分为2级的,最高的划分为4级。例如系列标准中的水利工程部分,其反恐怖防范等级是以工程规模、风险人口、保护对象性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等为要素,划分为4个等级,而城市公共客运部分,则根据城市公共客运开放性、流动性的特点,以及遭受恐怖袭击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政治影响等要素,设定为单级。防范目标的等级划分与防范系统的各项配置相对应,并具体在规范的配置表格内进行了规定,较直观地体现出各等级上应设置项目和宜设置项目。通过这些简单明了的要求可以让企事业单位、反恐怖职能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清楚地了解到在常态下的反恐怖防范措施执行工作落实的情况。

4 指导意义

4.1 指导系统建设与实施

该系列标准能使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在明确反恐怖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反恐怖防范目标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并依据等级防范要求对各区域位置上的安保力量配备以及制定相应的人防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与反恐怖部门、行业主管(监管)职能部门的防范与应急联动,实现涉恐信息的实时报送、更新、交互和对接。

该系列标准有助于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在常态与非常态下的反恐怖防范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防范系统建设落到实处起到积极作用,明确技术防范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依照各级技术防范系统配置表对各个区域中增设技防设备,所组建的技防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明确物防的组成部分,依照物防配置表在各个区域或位置中布置防护器材与设施。

4.2 指导预案部署与演练

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可以通过标准的内容指导,建立并实施一个或多个反恐怖应急预案,用于应对可能遭受的恐怖袭击或危害的紧急情况。对反恐怖应急预案应包括的诸如目标概况、应急基本原则等内容的要求且附带的文件类别,标准里均有明确的要求,同时还对预案的修订及演练做了相应的要求。预案的部署与演练也有助于规范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安全管理行为,增强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内员工的反恐怖防范意识,推动反恐怖防范措施在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的贯彻执行。

4.3 指导系统监督与管理

该系列标准也可作为第三方检验机构在日后针对反恐怖防范的技防部分项目测试依据,服务于反恐怖防范工作,更有助于反恐怖部门、行业主管(监管)职能部门在对反恐怖防范目标的反恐怖防范工作进行指导并在开展反恐怖工作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推动加强监管职能,及时掌握反恐怖防范目标的组织反恐怖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 结束语

上一篇:关于加强医师,护士资格审查和执业注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一篇:李成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