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舞的思绪小学作文

2024-04-23

飞舞的思绪小学作文(共3篇)

篇1:飞舞的思绪小学作文

飞舞在秋的思绪散文

叶,是怎样偷偷从冬的皑皑白雪,钻入春的绿树红花的的枝头?叶,又是怎么潇洒地挥别树梢,匍匐在大地的胸怀?没有什么在这瞬间挑逗我开心的事情,可是我却淡淡的、悄悄展开酒窝的弧度,会心一笑……爱上了秋,爱上了那回归自然秋之静美的叶!刹那间又是泪眼婆娑,在这寒秋……

那条幽幽的小道,在静静的移步中感受着自然的回音,声音好轻,一种似乎来自天际的飘渺……傍晚,夕阳垂挂在西山头,最后一抹晕红点亮着最后一朵云彩!走在梧桐树下,一阵秋风伴着秋意袭来,使我不住颤抖!听,“哗——”秋风卷起一地残叶,顺着铺上的水泥地上悠悠扬扬地向前移动着,像美人长长的婚纱在婚礼上长长拖动着……我拾起一片扑入大地怀抱的落叶,梳理着它的纹路。它已经败枝枯黄,纠结地团缩得像一个垂暮的老者——即将远离俗世的谁是谁非……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我们的思想是在永恒里头,而我们的行动却是在时间里缓慢进行。当我轻踏着满地的落叶,似乎感受到时间被踏在我的脚下,“哗!”的回应,让我读懂原来我走过了春夏与秋冬,在你默默于枝头见证的时光里!而与此同时,身体在微变的同时,思维也正茁壮成长了。

从春到秋的蜕变,叶,似乎也轮回了一个世纪。末了,它在秋风的欢送里告别高空,荡在风的拥抱里,倏忽间亲吻了大地!那一吻,是安静,安详的,是它一如既往爱慕的向往……大地的土壤将它悄悄融合,像雨水注定融入溪流融入大海里般,是一种必然的归宿!

仿佛还在昨宵,轮回的世纪似乎挂在天空,点亮着那颗星星。可又是那么的.好远,渐行渐远,触及不到,泪总会在毫无防备下,悄悄溢出美丽的眼眶!一幕幕回首,我以天使的姿态走进这个我最爱的圈圈,以最纯的梦造就一段浪漫与美好……可是最终在不可阻挡下,或是温度或是时间,我还是走出了那种秋意的梦幻!

曾经看一幕剧情,那里有人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看似不被公平对待,但是仔细想想看,每个人在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着补偿!正如时间一样,每个人都在24小时里,走过这一天,经历着以“天”为度量的轮回!

而此秋,总是给人一种温柔的多情,看着落叶扑倒在地上,思绪飞舞在灵魂的天际,苍穹里感受着秋的气息……

篇2:飞舞的思绪小学作文

小学思品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态度、情感和行为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作为各学科的基础,要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估方式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课堂生成,通过精彩内容逐步引导小学生进入课堂角色,从活动着手,通过情景模拟、组织讨论和深入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让学生感受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程,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小学思品课堂生成特点

小学思品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同时,小学思品课堂生成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思想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根据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和道德行为训练,此外,小学思品课堂活动生成可以抓住以往课堂中的弱点, 将学生带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思想挣扎和取舍,形成正确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如何生成小学思品课堂实践

2.1预设生成

传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围绕教师的教案进行的, 将教案预设成教学活动中不可动摇的方案。但这种形式缺乏灵活性与变通性,忽略学生实际需要与课堂过程变化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开发, 而且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课堂生成会随着预设的延伸而更精彩[2,3]。因此,思品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案的预设必须做好充足准备, 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新内容亮点,从而为课堂生成做好铺垫。如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教学中,先对劳动进行预设,怎样正确认识劳动,劳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通过大家的讨论,学生对劳动有所感悟: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才能创造世界,才能为国家作贡献。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由此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解释校园、家庭和社会同样是需要我们爱护的地方, 保护地球远离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所在。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备课应更注重为学生“学”预设,并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为课堂生成做好思想、知识方面的准备,创设有预谋的课堂生成。

2.2创设情境

小学思品课堂生成应从活动开始, 小学思品课中的课文往往是一个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在主动参与中加深对道德的认知,从而领悟到课文主旨。如小学思品课中有一篇文章是《我想要我能要》,讲孩子和父母逛街时吵闹着要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设计学生饰演父母和孩子,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而且在同学面前,学生的思想会顾及大家的感受,唤起自身正能量, 在饰演时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评价能很好地映射到生活中,让学生明辨自己行为的是非。

2.3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是小学思品课堂生成最普遍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谐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其目的主要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如思品课中关于做家务一课,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太小,不用做家务;有些学生觉得父母不让自己动手,所以不用做家务;也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做家务,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此,可以将观点一致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分组辩论竞赛,让每个学生在小团体里研究、讨论,并设有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讨论结束后,实施分组实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辩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在辩论中直面问题,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可以解决类似问题,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结语

篇3:飞舞的思绪小学作文

一、有法可循:以随时而练打造课堂“迁移场”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尽量拓宽学生的写作实践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课文为范例,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 或想象结果, 或补充情节, 或抒发感想等,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增强习作意识, 将自己在课内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迁移, 让学生感觉到:原来作文也是有法可循的, 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 笔者针对教材中的文本特色,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语言实践训练点 (摘录部分) :

二、互动生成:以随机而写打造课堂“对话场”

阅读是一种“对话”。在学习中, 学生会对作品的情节、人物以及文本思想等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去独立地思考, 以随文练笔的形式记录下学生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与作品人物及作者的心灵交流, 这往往是学生情感的爆发点, 更是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内化点。

例如, 在学习《海伦·凯勒》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凯勒的不幸和顽强, 我在教学环节中开展了随文练笔的策略, 如:针对第一小节中的“失明”和“失聪”一词,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听不见什么?才一岁半的小海伦, 就这样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其实, “隔绝”, 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 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 还隔断了什么?此刻, 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让学生以简短的文字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所感所想写下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海伦·凯勒的不幸。再比如, 在课文的二至五小节, 可以让学生就“沙利文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给海伦带来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旁注, 进行组内交流, 体会海伦·凯勒的喜悦;在课文的第六小节, 可以让学生以“海伦学说话, 难在何处”进行批注式练笔, 体会海伦的艰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随文练笔”正是以学生自主对话的形式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一个个生动的描写、一次次心灵的对话, 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 也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共生共长:以随然而为打造课堂“生命场”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开展随文练笔, 让学生利用自己在课堂所学的表达技巧来吐露自己的心声,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样可照, 有根可寻, 学生自然写得轻松、写得愉快。

例如, 在《清平乐村居》一文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溪上青青草”“莲蓬”两词以及课文的插图, 想象一下当时夏季勃勃生机的情景:

生1:哇, 清澈见底的小池里满是活泼的鱼儿, 他们正在水中尽情地追逐嬉戏, 好不热闹啊!看, 田田的荷叶, 像一片绿浪, 荷花更是千姿百态, 有红的、白的、紫的, 微风徐来, 清香阵阵, 真是惹人喜爱!

生2:清澈的小溪边满是绿油油的小草儿, 伴随着乡间的虫鸣鸟叫声在阳光下欢乐地跳起了舞蹈, 旁边的垂柳也在微风地吹动下开始舒展着嫩绿的手臂, 婀娜的身姿倒映在水中, 迎风起舞, 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生3:艳阳高照, 明晃晃的一大片豆田;鸟语蝉鸣, 一群小鸡正在快乐地生活着;莲叶满池;穿着绿色衣服的青蛙在莲叶上面跳来跳去, 还唱着欢歌。

……

瞧, 随文练笔为“读写不分家”开辟了一片“芳草地”, 有效激活了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 让学生有话可讲、有情可达, 课堂成了一个和谐的“生命场”。

读写结合, 历史悠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随文练笔”是实现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全面写作训练方式。我们教师应当善于捕捉机会, 巧妙设计, 选择好“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就一定能让学生文思泉涌, 妙笔生花。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随文练笔的开展可以课本为轴心, 打破阅读课与作文课的界限, 读写结合, 相互促进, 是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的有效举措。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 从随时而练、随机而写、随然而为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策略, 以期能以“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随文练笔

参考文献

[1]陈小燕.浅谈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语文世界.2015.1:100

上一篇:用劳动托起中国梦下一篇:在记者节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