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2024-05-01

阅微草堂笔记(精选11篇)

篇1: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是和《聊斋志异》一样有着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倾向。。如《滦阳消夏录》(六)第十则,作者就借山中“鬼隐士”之口,生动地描绘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间世道,充满了轧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朽相互倾。《滦阳消夏录》卷四则写“有两塾师临村居,皆以道学自任”。在公开场合,他们“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暗里却互相勾结,丧尽天良,谋夺寡妇田产。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阅微草堂笔记》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如官吏的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有的貌似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卑鄙下流。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臣,纪晓岚虽缺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他忠实记录传闻的写作精神及其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在这则故事里,作者对那名“万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没有丝毫的指责之意,反添几分同情和理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外诸如《姑妄听之》卷二“河中寻兽”之类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纪昀虽把《阅微草堂笔记》视为“消遣岁月”(《滦阳消夏录序》)的.一部闲书,甚至也很难与《聊斋志异》相媲美,但它不蹈旧辙,自成一家,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纪晓岚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阅微草堂笔记》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有“过于议论”之嫌,“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讽喻性的故事还是颇为生动风趣的,甚至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如是我闻》卷三写一“相见辙讲学”的翰林官员,别人也以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没想到,他也竟会因没有及时接受来宾的送礼而“怅怅惘惘特有违言,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人物表里不一的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篇2:阅微草堂笔记

草木春寒起战声。 卷1“平定王孝廉执信”,云唐彦廉作

阴碛日光连雪白;

风天沙气入云黄。 卷1“平定王孝廉执信”

山沉边气无情碧;

河带寒声亘古秋。 卷1“平定王孝廉执信”,云于举总镇联

鸾翮嵇中散;

蛾眉屈左徒。 卷1“景州李露园基塙”,李梦中得联

参天黛色常如此;

点首朱衣或是君。 卷1“福建汀州试院”,祠联

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卷5“李又聘先生言”,熊孝感题聚奎堂

黄金结客心犹热;

白首还乡梦更游。 卷5“癸巳、甲午间”,扶乩者赠董曲江

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 卷6“阳曲王近光言”,上联为赵孙英所出,下联为乩判词

地迥不遮双眼阔;

窗虚只许万峰窥。 卷6“余督学福建时”,浮青阁联

深山迟见日;

古寺早生秋。 卷7“王菊庄言”,鬼语

钟声散墟落;

灯火见人家。 卷7“王菊庄言”,鬼语

猿声临水断;

人语入烟深。 卷7“王菊庄言”,鬼语

林梢明远水;

楼角挂斜阳。 卷7“王菊庄言”,鬼语

苔痕侵病榻;

雨气入昏灯。 卷7“王菊庄言”,鬼语

鸺鹠岁久能人语;

魉魉山深每昼行。 卷7“王菊庄言”,鬼语

空江照影芙蓉泪;

废园寻春蛱蝶魂。 卷7“王菊庄言”,鬼语

举世尽从忙里老;

谁人肯向死前休。 卷7“钱塘陈韩纬言”,陈友联

秋花不比春花落;

尘梦那如鹤梦长。 卷7“外叔祖张公紫衡”,泄云洞联

白鸟多情留我住;

青山无语看人忙。 卷8“宛平何华峰”,孤松庵联

花幽防引蝶;

云懒怯随风。 卷8“宛平何华峰”,佛轴联

草草莺花春似梦;

沉沉风雨夜如年。 卷9“亡侄汝备”,梦中得联

狂奴犹故态;

旷达是牢骚。 卷10“海宁陈文勤公言”,宋盛阳赠联

云中鸡犬刘安过;

月里笙歌炀帝归。 卷11“钱塘俞君祺”,钟忻湖联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卷11“事有先兆”,纪昀自题联

秋入幽窗灯黯淡;

魂归故里月凄清。 卷11“戈孝廉廷模”,鬼联

当年始祖初迁地;

此日云孙再造家。 卷12“明永乐二年”,姚安公题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卷15“冯御史静山家”,陈白崖自题联

檄雨古潭瞑;

礼星寒殿开。 卷15“郑太守慎人言”,鬼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卷15“京师花木最古者”,倪穟畴

水清讵免双鳌黑;

秋老难逃一背红。 卷15“宋人咏蟹诗曰”,咏蟹联

万古齐州烟九点;

五更沧海日三竿。 卷17“胶州法南墅”,南墅吟元人诗联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卷18“丁药圃言”,刘念台题御史台

蹑履颇笑谢康乐;

化鹤亲见徐佐卿。 卷18“王昆霞作《雁宕游记》一卷”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卷18“景州高冠瀛”,贾长江集联

久戍人偏老;

长征马不肥。 卷22“刘香畹言”,郭元振题鬼颊

素娥寒对影;

顾兔夜眠香。 卷22“科场拨卷”

倚树思吴质;

吟诗忆许棠。 卷22“科场拨卷”

一水涨喧人语外;

万山青到马蹄前。 卷22“科场拨卷”

云中路统巴山色;

树里河流汉水声。 卷22“科场拨卷”

天下文章同轨辙;

门樯桃李半公卿。 卷22“先师介野园先生”,于文襄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卷23“门联唐末已有之”,张明经自题门联

芳草无行径;

篇3:《阅微草堂笔记》的社会意义评析

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社会意义, 可以从法、礼、情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阅微草堂笔记》的法律意义

对于法律的宣传, 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一个重点, 全书有大约20%的文章, 都涉及大清律例, 因此可以说, 《阅微草堂笔记》是大清律例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

从《阅微草堂笔记》全本角度来看, “依律”两个字屡见不鲜, 对于书中有违律法的故事, 其最终则常常以律法相应的处决为结局。然而对于清朝而言, “法”与“礼”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 而作为一种面向民众的宣传途径而言, 《阅微草堂笔记》更多采取了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的形式, 向老百姓讲述法理, 这其中, 涉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就是冥律。

冥律介于“法”和“礼”之间, 在很大程度上将二者有效的结合成为一体, 但是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冥律在“法”和“礼”两个方面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对于“法”的层面, 冥律同现实生活中的法律一同出现在文章中, 实际上起到了对于当时立法的宣传作用。例如《滦阳消夏录一》中:“有宦家子妇, 素无勃豀状”, 最好却遭遇雷击丧命, 只是源于其挑起丈夫和婆婆之间的争端;又如“和奸”者, 在《滦阳消夏录五》中受冥罚为“叱杖一百”, 而在当时的律法之下, 同样为责仗一百。如此通过一种更贴近百姓思维方式的方法, 来传达对于律法的相关思想, 通过阴阳两界, 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形成一种威慑作用。

对于法律的宣传还同样表现在了对于官吏制度的相关层面, 虽然清朝初期的几代帝王相对清正廉明, 但是官场的黑暗仍然让纪昀头疼不已, 也因此, 对官场扥批判也纳入了《阅微草堂笔记》批判的视线之内。纪昀大胆将官员的无作为列为其罪。从我国儒家伦理角度看, 常常将人的忠孝廉洁作为人的首要衡量标准, 而将才能与功德放置于其次。纪昀则认为, 官员“无功即有罪”, 借狐鬼之口道出其中真谛:“明公为民父母, 但当论其冤不冤, 不当问其允不允。”更是在《滦阳消夏录六》中, 借一鬼县令的故事讽刺官场的倾轧之风。此外, 对于贪官污吏的斥责, 同样不留情面, 于《滦阳续录二》中道出某县令十年积蓄数万, “毋乃致富之道有不可知者在乎?”

二、《阅微草堂笔记》的礼法意义

《阅微草堂笔记·如我是闻三》云:“帝王以刑赏劝人善, 圣人以褒贬劝人善……佛以因果劝人善”, 一方面点名了纪昀对于“向善”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其对于“劝善”不同层面的理解, 还从一个侧面窥探了其认为“善”对于社会安定, 统治稳固的重要意义。

前文提及的冥律, 一方面与当时的律法呼应, 对社会形成威慑, 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向社会传输了一种因果态度, 表示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善恶终有报的整体思想, 为社会安定提供了有力的正面宣传。冥律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不仅仅是对于善恶的有效惩戒和宣扬, 对于当时法律所不能及的地方, 冥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 类似于因果的宣传, 对于在现实中难以体察到的冤情, 以及在法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误判而导致的非公平公正, 冥律都能够给出最终合理的审判, 这与因果思想的总体思路保持一致。其次立法有界, 难免有法所不能及的地方, 对于这种法律难以达到的地方, 冥律都可以施以惩戒。再次, 立法是刚性的, 在很多时候反而可能不会达到除恶扬善的良好效果, 而冥律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出现, 一方面对现有律法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另一方面将“礼”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比“法”还要高的位置之上, 在与法律保持一致的同时, 将社会安定放置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之下, 承认礼才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对于“礼”的地位的认可, 还表现在众多方面。例如在《槐西杂志一》中, 因疏忽致使疫鬼进入节妇家的土神被贬, 向节妇索取常例的差吏受到意外的“冥谪”等, 都表现了立法之外对于社会规范的肯定。这使得《阅微草堂笔记》必然成为社会统治工作中, 对于立法的有益补充。

三、《阅微草堂笔记》的人情肯定

《阅微草堂笔记》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人情加以明确的肯定, 而这一点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却常常被人忽视。封建礼教一贯都有“存天理, 灭人欲”的思想, 从精神和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对人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到了清朝, 统治阶级为了能够实现对汉族的有效统治, 更是将三纲五常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纪昀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饮食男女, 人生之大欲存焉。干名义, 读伦常, 败风俗, 皆王法之所必禁也。若痴儿骇女, 情有所钟, 实非大悖于礼者, 似不必苛以深文。”

纪昀对于“礼”的注重, 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于“情”的认可。犹如对于前文中的“节妇”的阴阳两界的保护盒尊重, 其态度可见一斑。此外, 纪昀对于女子因为实际情况所迫而卖身或改嫁, 都给予了相应的宽恕甚至是肯定, 而相应的对于严格的社会等级, 则给予了一定的否定。卷十七中, 有机智救主的奴婢终为少主妇, 被纪昀称为“奇女子”;卷十八中有妓用计赚富室贱卖粮食救济乡民, 被纪昀称为“女侠”, 都是其在“礼”之上的角度对于“情”的认可。

四、结论

篇4:关于《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一七二四——一八○五)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进士,由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是一个阅历深厚、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乾嘉时期统治阶级在文化界的代表人物。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余年,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名目录》等书,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有较大贡献。

《阅微草堂笔记》共二十四卷,分《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络续写成。嘉庆五年,由纪昀的门生盛时彦合刊印行。

据说纪昀为人性格旷达滑稽,在他生前死后,流传有不少笑话。但他晚年所作的这部《阅微草堂笔记》,虽然主要都是些记述狐鬼神怪故事的随笔杂记,却也不是玩世不恭的闲笔墨。他在《滦阳消夏录》的小序中曾故作姿态地说自己的笔记仅仅是“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漫不经意之作。实际上,他写作的目的是以期“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用意是相当明显的。因之,全书的字里行间,充斥着封建道德的说教和因果报应的宣传,完全是迎合清朝统治者的需要的。加以本书在语言上确有质朴淡雅、亦庄亦谐的长处,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纪昀的亲朋友好竞相传抄刻印,在上层社会颇为流行,一时竟享有同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其实,无论就思想意义或艺术成就而言,《阅微草堂笔记》都远不能和《红楼梦》、《聊斋志异》相提并论。《红楼梦》、《聊斋志异》的主要精神在于揭露批判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孤愤。而《阅微草堂笔记》的宗旨却在于宣扬封建道德的合理和永恒,鼓吹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起着维护和巩固封建秩序、愚弄麻醉人民的作用。有好几则故事还露骨地叫嚣奴婢应无条件地忠于主人,或则咒骂奴仆还不如狗的忠于职守,或则胡诌佣人前生欠了主子数百文钱,来生竟变成骡马鸡犬来服役报偿,如此等等,可见其思想的顽固落后程度。

在写作手法上,纪昀走的也是与《聊斋志异》截然相反的道路。他一味模仿晋宋六朝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自以为那才是“著书者之笔”,因而对描写委宛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聊斋志异》深致不满。他的门生盛时彦在《姑妄听之》的跋文中曾转引他的话说:“《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押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这表明他完全不懂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概括的艺术手段。唯其如此,《阅微草堂笔记》虽有“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长处,但是总的看来却存在议论说教过多、结构松散粗糙、人物形象苍白呆滞等致命弱点,其艺术成就是远不能望《聊斋志异》之项背的。

虽然如此,我们认为《阅微草堂笔记》还是不失为一部可以研究的书。只要善于披砂拣金,就不难从中发现一些对我们有参考价值或启发、认识作用的资料来。

首先,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对道学家作有较多的揭露讽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鲁迅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纪昀“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也”。他对纪昀此书还是作了适当肯定的。自从宋儒二程、朱熹倡导严重禁锢人们思想的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以来,迨及明清,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被抬到吓人的高度,理学成为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一些道学家们只会空谈义理性命,一遇实际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等而下之的竟是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他们还聚徒讲学,标榜门户,互相攻讦,势同水火。对于此辈,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都作了强烈讥刺。如卷二中一条叙一个以道学自诩的塾师,却贪图游方僧人的钱财,结果被蜂群螫得头面尽肿,狼狈不堪。卷四一条揭露两个道学家在门徒面前大讲其天理人欲的关系,背地里却合谋密商夺取一个寡妇的田产,阴私恰被揭穿,弄得丑态百出。卷八一条讥刺某翰林表面故作俭素,拒收同乡馈赠,事后却懊恨得丧魂落魄,大骂家奴出气。这类描写都着墨不多,却较生动地勾勒出道学家的虚伪面目,有的还写得相当深刻。纪昀的骂道学家,可能是为了迎合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意图,并且是用儒家的忠恕之道去责备宋明理学不近情理的苛言高论,用不着我们去作过高的评价。但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斥责双重人格的两面派,提倡学以经世致用的崇实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

在纪昀的笔记里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如辨正山西太谷县之糊涂神祠为狐突祠音转之误,考定杨令公祠应在古北口内,论断大宛、乌孙、于阗不产方竹杖、青田核、芸香草等物之类,意义可能不大。但是也有几条值得我们重视:如卷二十一有一条记载巴里坤军士在凿井时掘得一面古铜镜,推究镜上铭文,知为唐代所铸。卷二有一条记载昌吉筑城时,在五尺多深的地下挖出一只三寸多长的红丝绣花女鞋,制作精致,尚未全朽。按巴里坤和昌吉今分别为新疆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境内还有唐代北庭都护府的遗址,在这里出土唐代铜镜及汉族缠足妇女穿的绣花鞋,这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汉族人民早就和新疆各兄弟民族友好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新疆很早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在大量谈论鬼怪的故事中有几则不怕鬼的故事较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如“鬼避姜三莽”、“曹竹虚言”、“南皮许南金”诸条,已习见于一些笔记故事的选本中,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此外,有几条记载了乡里细民的言行,如卷十一有一条记徽州一唐姓老翁猎虎的本领,卷十六有一条写一老河工之推求沉入河底多年的石兽的踪迹之类,表明这些“引车卖浆者流”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聪明才智。

纪昀还不止一处地追录了明末直鲁等五省的大饥荒,饥民们吃尽了草根树皮以后,乃至“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一些肉铺饭店,公然将活生生的人如屠宰牲畜一般地肢解出售。纪昀的用意当然是在于宣扬贞节、报应之类封建迷信,但我们却由此看到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封建末世人间地狱图。

清康、雍、乾三朝的平定新疆准噶尔部的叛乱,对于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巩固西北的边防、打击沙俄觊觎我新疆的野心,是有很大功绩的。但清廷在用兵的时候,对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对蒙族人民的屠戮虐杀,手段也十分残酷。这在《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有所反映,字里行间,暴露了作者大汉族主义的恶劣倾向。

笔记还对北京、乌鲁木齐的地方景物、民情风俗、社会弊端等作了不少描摹揭发,有些章节还写得相当曲折细微、委宛生动。这些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都有认识作用。

笔记的最大特点就是杂。纪昀具有很深的阅历,广阔的交游,渊博的学问,所以他用了前后十年时间写成的这部数十万言的《阅微草堂笔记》包罗也十分宏富,上下古今,无所不谈;耳闻目睹,有会必录。凡是怀有不同要求的读者,都可能在这本书里或多或少地获得自己足资参考的某些资料。

建国以来,《阅微草堂笔记》还没有整理出版过。解放前坊间流行的各种版本,大多被贸利的书商支解删节,弄得残缺不全。即使这样的本子,现在也犹如凤毛麟角,不易访求。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用清道光十五年的刻本作底本,参校一些别的版本,将此书重加标点整理,排印出版,是有益的。

篇5:《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沧州酒,阮亭先生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盖舟行来往,皆沽于岸上肆中,村酿薄醴未必佳也。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沧州制府尚不能得一滴,他可知也。

其酒非市井所能酿,必旧家世族,代相授受,始能得其水火之节候。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以锡罂沉至河底,取其地涌之清泉,始有冲虚之致。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犯之则味败。其新者不甚佳,必置阁至十年以外,乃为上品,一罂可值四五金。然互相馈赠者多,耻于贩鬻。又大姓若戴、吕、刘、王,率多零替,酿者亦稀,故尤难得。或运于他处,无论肩运、车运、舟运,一摇动即味变。运到之后,必安静处澄半月,其味乃复。取饮注壶时,当以杓平挹;数摆拨则味亦变,再澄数日乃复。姚安公尝言:饮沧酒禁忌百端,劳苦万状,始能得花前月下之一酌,实功不补患;不如遣小竖随意行沽,反陶然自适。盖以此也。

其验真伪法:南川楼水所酿者,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不过四肢畅适,恬然高卧而已。其但以卫河水酿者则否。验新陈法:凡置阁二年者,可再温一次;十年者,温十次如故,十一次则味变矣。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其所以然也。

董曲江前辈之叔名思任,最嗜饮。牧沧州时,知佳酒不应官,百计劝谕,人终不肯破禁约。罢官后,再至沧州,寓李进士锐巅家,乃尽倾其家酿。语锐巅曰:“吾深悔不早罢官。”此虽一时之戏谑,亦足见沧酒之佳者不易得矣。

(选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沽于岸上肆中                   肆:店铺

B.耻于贩鬻                      鬻:卖

C.次日亦不病酒               病:损害,祸害

D.寓李进士锐巅家                   寓:居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论者颇有异同                   而今安在哉

B.以锡罂沉至河底               作《师说》以贻之

C.数摆拨则味亦变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恬然高卧而已                          河东凶亦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沧州酒奇特的一组是

①皆沽于岸上肆中                     ②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

③酿者亦稀,故尤难得                     ④一摇动即味变

⑤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       ⑥百计劝谕,人终不肯破禁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州酒虽然久负盛名,但说起沧州酒来,人们的看法并不相同,这是因为真正的好沧州酒并不容易买到。

B.沧州酒不是普通人家能够酿造出来的,必须是世代相传的酿酒世家,才能够把握好水与火的关键环节。

C.姚安公认为,饮用沧州酒禁忌太多,喝来有点得不偿失。不如打发小童去随便买壶酒喝,更觉陶然自乐。

D.董曲江的叔叔董思任非常喜欢喝酒,他任沧州知府时,知道好酒不该由官府享受,直到罢官之后才得以尽情喝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4分)

②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其所以然也。(4分)

③此虽一时之戏谑,亦足见沧酒之佳者不易得矣。(2分)

阅读答案:

9.C

10.A

11.B

12.D

13.(10分)

(1)当地人为了防止官府无休止地征酒,便相约不卖正宗沧州酒给官府的人。即便是挨打也不肯拿出来,出十倍的价钱也不卖。

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2)放了一年的酒,温两次味就变了;放了两年的,温三次味就变了;一丝一毫不能作假,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3)这虽然是一时的玩笑话,也足以看出沧州的美酒真是不易得到呀!

篇6: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五》中的选段,完成第912题。(7分)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10.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1分)

遂蛇行而入_____________

②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穴故嵌空而缭曲 而虎必欲搏樵者

B. 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以其境过清

C. 虎被熏灼 将军身被坚执锐

D. 乃力运数石 乃重修岳阳楼

③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

④ 选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0.①像蛇一样(1分) ② D(2分)

篇7:阅微草堂笔记

旧仆庄寿言:昔事某官,见一官侵晨至,又一官续至,皆契交也,其状若密递消息者。

有个老仆人庄寿说:过去服侍某官,看见一个官天快亮时就来了,又一个官接着而来,都是至交,看样子好像是秘密传递消息的。

俄皆去,主人亦命驾递出。

一会儿都走了,主人也叫人驾车马接着出门。

至黄昏乃归,车殆马烦,不胜困惫。

到傍晚才回来,车危马疲,十分困乏。

俄前二官又至,灯下或附耳,或点首,或摇手,或蹙眉,或拊掌,不知所议何事。

一会儿前面两个官又来了,在灯下或咬耳朵,或点头,或摇手,或皱眉,或鼓掌,不知道所商议的是什么事情。

漏下二鼓,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室中弗闻也。

天交二更,我远远地听到北窗外面有吃吃的`笑声,房间里却没有听到。

方疑惑间,忽又闻长叹一声曰: 何必如此! 始宾主皆惊,开窗急视,新雨后泥平如掌,绝无人踪。共疑为我呓语。

正在疑惑之间,忽然又听得长叹一声说: 何必如此! 客人和主人才都惊起,开窗急看,新下过一场雨之后,泥地平如手掌,绝无人的踪迹,大家都怀疑是我在说梦话。

我时因戒勿偷听,避立南荣外花架下,实未尝睡,亦未尝言,究不知其何故也。

篇8:《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梦境故事

一.具有教化功能的梦

纪昀在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中就明确提出成书初衷在于“惩恶劝善”, 这就决定了其故事无一例外的都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作者通过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宣传, 企图达到对民众的伦理教化作用。作为一本宣扬伦理道德的教科书, 梦的实质也不出“三纲五常”的范畴, 梦又承担起教化民众的职能。

在《滦阳消夏录》 (一) 中, 郑苏仙梦入冥府, 看见阎罗王正在审查被囚的鬼魂。见邻村老妇被阎罗王好生厚待, 嘱咐官吏给老妇安排一个好的投生处, 而一位官员却被阎罗王横眉冷对。私下一问官吏才知晓, 这位老妇一生从来没有损人利己的私心;德行胜于贤士大夫, 因而格外受阎罗王的尊敬。但那位官员在官场上拈轻怕重, 无所作为而有负于人民国家, 其私欲虽然不外露于旁人, 而神明却可以看穿, 哪怕是好人也免不了受到责罚。由此可以看出, 纪昀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 是怀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识的。作者借梦中鬼神之口, 来表述鲜明的道德立场, 折射出浓厚的教化意味。在官场的中庸之道本是大部分官员明哲保身之举, 强于鱼肉百姓, 而纪昀却认为无所作为也有害百姓, 要受到神明的责罚, 以此来警戒官员。作者将老妇与官员作比较, 劝诫世人勿有奸恶之心, 私欲之心, 目的在于传扬儒家伦理道德, 使人向善。

二.浸染宗教色彩的梦

所谓宗教, 宗是指宗门, 教是指教育, 主要目的是引人向善。但是宗教为了使民众信服, 往往会赋予其难以捉摸、奇幻的特性, 因而宗教与梦同样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涵盖着大量关于宗教色彩的梦境, 作者通过梦来阐释佛教和道教的归旨, 使得全书笼罩着极其浓烈的宗教氛围。

1.佛教之梦

《阅微草堂笔记》中主要宣扬佛家的因果报应, 生死轮回的观念。在《如是我闻》 (三) 中作者借侍御胡牧亭之口, 阐明了轮回的六种境界, 即:地狱道, 饿鬼道, 畜生道, 修罗道, 人道, 天道。这六道轮回“皆各随平生之善恶, 如水之流湿, 火之就燥, 气类相通, 自得本途。”佛教讲“超世”, 主张追求超脱生死而获得精神上的涅槃, 它从心的角度出发, 对人的行为本性做根本性的探讨。

梦境与生死轮回的观念互为表里, 体现出佛家的宿命色彩。故事常以托梦情节起笔, 传达因果报应之意。纪昀在《如是我闻》 (二) 记叙了一个乡里有个货郎欠债, 非但没有还钱反而造谣生事。后来有先祖梦到了这个去世很久的货郎, 又过了不久马夫便来传话说新得了一匹青骡, 这匹青骡每每听到货郎的名字便会昂首作怒状, 听到货郎爱听的边关曲调时就耸耳倾听。货郎忘恩负义, 转生为青骡偿还身前欠账, 可谓是因果报应。纪昀常借转生畜类来讲明佛家的善恶之义, 善恶报应不仅联系自身, 同时也会对子孙造成影响, 将佛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 来警示人们不可作恶。纪昀借梦之口来说明:“神理分明, 毫厘不爽。”同时, 作者又将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常常细致描述作恶者在阴间所受的报应, 给人以威慑力, 达到教化目的, 引人向善, 与佛家思想不期而合。

2.道教之梦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由此可知作者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是不遗余力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又杂糅了不少道教的民间信仰, 在种种梦境中, 作者又流露出民间道教的思想痕迹。道教追求修仙, 主张“出世”, 认为人是由元气构成, 只有形神并养方可长生不老。由于作者的主观意图在于明理, 所以他同样赋予道教以惩恶劝善的思想色彩, 这一点与佛教大同小异。

除此之外, 书中还出现了道教独具特色的摄魂术。《云溪有义录》曾对招魂术有过记录:“祖山人为韦皋摄玉箫魂, 斋戒七日, 清夜玉箫果至。”在中国古代, 古人认为其魂魄与肉体是相离的, 当灵魂不再依附于肉体时, 人就会产生一种失魂状态, 而这种失魂状态在道教中往往便是由摄魂术所致, 道士凭借自己的法术使人的灵魂离开躯体而独立存在。

《姑妄听之》 (四) 中就提到了与摄魂术有关的梦的故事:一夫四十有余仍未得子, 其妻又不肯他纳妾, 触犯了“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伦理大忌, 遭到神明责罚, 有一道士使用摄魂术令其经常梦魇, 神志不清, 又在冥府受桃仗一百下, 直到其夫纳妾后才逐渐清醒。由此可见道士的焚符摄魂在清代民间中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摄魂术其本身太过阴邪, 因此往往被道家所不齿, 不为正统所接受。作者将阴邪招之术用于不守妇道之人, 由此表明作者自身的情感态度。妇人因其触犯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由此可知作者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是不遗余力的。

三.宋汉学术之争的梦

清代经学文人向来有汉宋学术之争, 汉学和宋学二者均是传统经学的流派。汉学因继承汉代经学而得名, 偏于对经典著作的考据, 与“科学”更为相近, 其优势在于实事求是;宋学则因继承宋代理学而闻名, 以心学为重, 更具有“哲学”的意味, 其长处在于对思想的推进。纪昀素有右汉讥宋之名, 因此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无一例外的表现出自身扬汉抑宋的思想。小说中, 作者往往借助梦境对汉学加以弘扬, 在《如是我闻》 (二) 中就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倾向:

有位读书人酷爱古学, 一日他在老松树下梦到自己遇到一批儒生, 坐在首座的人拱手告诉他先贤担心失传, 便召集精魄尚在的儒士考证遗文, 来延续孔学。梦中这位儒士恳请读书人:“记所见闻, 告诸同志知孔孟所式凭, 在此不在彼也。”这个故事肯汉批宋的意图十分明显, 作者借书生之口, 表达出对汉学的肯定。

清代儒学的产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理学自身的缺陷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不断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批判, 随着各阶层对理学的不断质疑, 新的反理学思潮也在清代兴起。儒学历来是各朝代统治民众的思想基础, 儒学中所宣扬的伦理纲常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行为准则。然而世风日下, 民间信仰逐渐崩塌, 背德丧礼之事屡见不鲜;文人骨气不再, 儒士中沽名钓誉者多, 专心学术者少。作为“一代文宗”的纪昀敏锐的感触到儒学的衰败, 因此他以辛辣的讽刺, 无情批判了儒学中的假学士, 假儒生, 曾在《四库全书书目提要》中直言:“盖明代说经, 喜骋虚辨, 国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 以挽颓波。古义彬彬, 于斯为盛。”可见纪昀右汉讽宋的思想倾向也并非是一时兴起。

四.描写男女恋情的梦

梦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内心欲望的折射, 梦作为情感的载体, 成为文人借以抒情的表达方式。从古至今借梦表达情愫的作品不在少数, 梦的虚幻缥缈决定了其喻意必将“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它的曲折幽深, 亦如人的情感般私密深隐。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描写男女恋情的梦境并不多, 仅存的两篇都是表现作者自我情思。虽笔墨较少, 但着实反映出文人的情感心态, 纪昀借梦境来表的自己的爱情观, 写来凄美而不失雅韵,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 才子佳人又是男女恋情小说的固有模式, 纪昀将梦境与才子佳人相融合, 使得小说别具一番诗意美。

《滦阳续录》 (二) 中文鸾是一位侍女, 由于家父的阻拦最终没能成为纪昀的侍女, 后来对纪昀相思成疾, 抑郁而终, 可怜红颜薄命, 香消玉损。两人虽未曾谋面, 二十年之后却在梦中相遇。梦醒后感慨颇多, 于是便为文鸢题诗:“憔悴幽花剧可怜, 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 犹对残红以怅然。”作为“风流才子”的纪昀, 亦有普通文人的怜香惜玉之情, 故而在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普普通通的侍女的怜爱之意, 既有温柔的怜悯, 又有伤感的情愫。所写诗作情感真挚感人, 率直真诚, 因此这份自然而然心生的真挚感情更显得弥足珍贵。作者通过梦境来一抒对侍女的怜爱之意, 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可谓有情之人。作者将梦与现实杂糅, 借梦的抒情性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在亦真亦幻的爱情梦境中, 其情义方显诗意浓郁, 意蕴深长。

《阅微草堂笔记》中关于梦境的描写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但作者通过对鬼神信仰的描述, 对伦理道德的宣扬, 对因果报应的阐释, 使之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教化作用, 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同时, 梦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也是丰富异常的, 既寄托着作者的人格理想与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又写出了梦背后所隐藏的民俗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代的世情风俗。

摘要:《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文言笔记小说, 内容繁杂, 既有奇闻异事, 又有志怪传说。其中, 梦作为志怪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频频出现于小说中。其梦境故事可分为具有教化功能的梦、具有宗教色彩的梦、宋汉学术之争的梦、描写男女恋情的梦四大类。梦作为人类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 往往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世俗风情, 通过对梦境的解读, 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作者的文人情怀。

关键词:梦境故事,教化功能,宗教色彩,宋汉学术之争,男女恋情

参考文献

[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 2015

[2]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3]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61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5]魏晓虹.斜阳院落晚秋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篇9:阅微草堂笔记(之一)

亡羊补牢

王某和曾某是关系很好的朋友。王某非常喜欢曾某的妻子,在曾某被强盗诬告入狱时,王某暗中贿赂狱吏,暗中做手脚,使曾某含冤而死。

大功告成后,王某正要央求媒妁去曾某的妻子那里说亲,突然良心发现,后悔自己做了这见不得人的事情,打消了娶亲的念头。他打算请和尚作功德,替曾某排解冤枉,又一想,佛法无边,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于是迎接曾某的父母和妻子来到自己家,奉养周到,无微不至。

这样过了好几年,王某耗去了家财的一半。曾某的父母过意不去,想把守寡的媳妇嫁给王某。王某坚决推辞,对他们的奉养越发地谨慎。又过了几年,曾母病了,王某亲自侍奉汤药,衣不解带,日以继夜。曾母临终前,感激地说:“长久地承受你的厚恩,来世拿什么来报答你呀。”

曾某跪下磕头,直至出血,把真相全部说了出来,请求老人家到了地下见到儿子后,代为解释,曾母爽快地答应了。曾父也写好了一封信,放在曾母的袖子里,说:“你死后能见到儿子的话,把这个交给他。如果继续怨恨在心,黄泉下我与他永不相见!”

王某安排曾母入葬事宜,监督造坟,身乏体倦,打起瞌睡来,忽然听到耳边有人大声说话:“这个冤是解了,你还有一个女儿,忘了么?”他猛然醒来,就把女儿许配给曾某的儿子。后来王某居然善终。

这本来是化解不开的冤仇,却用不能不化解的善举去感化对方,真是个聪明人啊!看到这种仇怨都能化解,就知道世上没有不可解的仇怨了。这个故事足以劝慰能够忏悔自己罪行的人。

以命搏财

四川藩司张宝南,是先祖母的从弟。太夫人喜欢吃甲鱼粥。一天,厨师买到一只巨大的甲鱼,把头砍掉后,看到有个小人,长四五寸,绕着甲鱼转圈走,厨师吓得昏倒在地,大家把他救醒后,那小人已不知去向。等到收拾甲鱼时,发现小人仍在鱼肚子里,已死去。先祖母曾拿过来看过,先母那时尚年幼,也在旁边看到了。小人装饰如《职贡图》中回回状,黄帽子,蓝衣服,红带子,黑靴子,纹理如绘,面目手足,也皆如刻画。

馆师岑生认识,说:“这东西名叫鳖宝,活着放在人的胳膊肉里,则靠吸人血生存,人胳膊里放着这个宝贝,地下的金银珠宝之类,隔着土地皆能看到,血被吸尽而死,其子孙又可以剖开胳膊,把它放进去,可以世世代代巨富。”厨师听了,非常懊悔错过了这个发财机会,后来一想起这个事情,还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呢。

外祖母曹夫人说:“据岑师所说,这简直是以命搏财呢,世人都愿意以命搏财,然而发财的道路有很多,又何必剖臂养鳖呢!”但是那位厨师始终不能觉悟,居然郁郁而终。

痛定思痛

玛纳斯有朝廷流放的犯人之妻,进山砍柴,常常被马哈沁抓住。所谓马哈沁,是额鲁特的流民,没有首领,也没有部落,或几十人为一队,或几人为一队,在深山里出没,遇禽吃禽,遇兽吃兽,遇人就吃人。

妇人被他们抓住,已剥去衣服绑在树上,旁边燃起火堆,刚刚用刀在其左股上割了一块肉,突闻火器一震,人语喧杂,马蹄声震动山谷,他们以为官军来了,放弃了妇人而逃走。其实是官中牧马人牧马,偶然用鸟枪打野鸡,误中马尾,一匹马跳起来,一群马都受惊,跑到深山里,大家呼喊着追赶而来。再晚一个时辰,这个妇人就血肉狼藉了,这真是神差鬼使啊。

这妇人从此吃长斋,常对人说:“我并不是讨好佛祖给自己求福,天下最痛苦的,莫过于被刀割;天下最恐怖的,莫过于等待刀割。我每见到屠宰牲畜,就回忆起自己所受的茶毒,再想想它们,其痛苦恐怖,肯定也与我相同,所以,不能下咽。”

情理相悖

医生某生,平素谨慎宽厚。一天夜里,有老妇人拿着金钗一对,来买堕胎药。医生很是紧张,面容严峻地拒绝了。转天,老妇人又来了,除金钗外,又添两支珠花。医生看了,越发地害怕,很坚决地挥手命对方速速离去。

过了半年有余,医生在梦中被冥司拘去,说有人告他杀人。到了冥司,则见一个披发女子,脖子上缠着红巾,哭泣着陈述找医生乞求药品,对方不给的惨状。医生说:“药是救人活命的,岂敢以杀人来渔利!你自己奸情败露,与我什么相干?”

女子说:“我乞求药品时,身孕尚未成形,如果堕胎,我可以不死。是损失一个无知血块,保全一条生命啊。既然没有药,不能不生产,以致孩子遭到扼杀,受到百般痛苦,我也被逼上吊自尽。是你欲保全一命,而伤害两条性命啊。你没有罪,谁有罪啊!”

冥官叹息着说:“这位女子,你所说的,是斟酌世态发展;他所执意的,是一个‘理字,然而自宋朝以来,固执于理,而不管事态发展利害的人,岂独他一人?我看你就算了吧!”说着连拍桌案,医生悚然惊醒。

陌路亲情

一个孝廉很善于储蓄金钱,但是为人特别吝啬。他的妹妹家里很贫困,除夕之夜,一点吃的都没有了。冒着风雪徒步数十里,来到孝廉家,乞求借三五两银子,承诺明年春天用丈夫教书得来的谷子偿还。孝廉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比较坚决地拒绝了妹妹的乞求。

老母流着眼泪请求孝廉对妹妹给予资助,孝廉不为所动。老母无奈,脱下簪环首饰给女儿应急,孝廉看了就当没看见。这天夜里,有盗贼穿墙入院,把孝廉家所有值钱的东西卷包而去。孝廉怕被别人说三道四,不敢告官,只好哑巴吃黄连。

过了半年,那盗贼在邻县被抓,自己供出曾偷窃过孝廉家,窃得的财物还剩下十分之七呢。官府持牒来问,孝廉依旧怕被人说三道四,还是不敢认领。孝廉夫人爱钱,她忍耐不住了,暗地里让儿子前去认领。孝廉自己惭愧,闭门不见客,足有半年。

唉,母子天性,兄妹之情,因为吝啬的缘故,冷如陌路,这真让人扼腕叹息啊。盗贼乘虚而入,大快人心;而失去财物不敢说,找到财物不敢取,更是大快人心。至于锥心肉疼,掩饰自己为人的不堪,到底还是让妇人给败露了,不堪的为人终于没掩饰成,使人不胜其快。颠三倒四,看起来是巧合,也是神差鬼使。然而孝廉能惭愧得避不见客,还是有善良之处。

为善自福

有个姓张的老妇人,昔日到冥府,曾问冥吏:“事佛对自己有好处吗?”吏说:“佛只是劝人向善,为善自受福,不是佛降福。倘若因供养求佛降福,则廉洁的官吏尚且不接受贿赂,佛会受贿吗?”

篇10:阅微草堂笔记

河间唐生,好戏侮。土人至今能道之,所谓唐啸子者是也。

河间的唐生喜好闹着玩,当地人至今还知道有这么个人,所谓 唐啸子 就是他。

有塾师好讲无鬼,尝曰: 阮瞻遇鬼,安有是事,僧徒妄造蜚语耳。

这位私塾先生好讲没有鬼,说: 阮瞻遇见了鬼,哪有这种事?这不过是和尚们造谣罢了!

唐夜洒土其窗,而呜呜击其户。

夜里,唐生往私塾先生的.窗户上洒土,然后又呜呜叫着打门。

塾师骇问为谁,则曰: 我二气之良能也。 塾师大怖,蒙首股栗,使二弟子守达旦。

私塾先生惊问是谁,回答说: 我是二气相聚结的鬼! 私塾先生大惧,蒙头躲在被窝里发抖,叫两个弟子守他到天亮。

次日委顿不起。

早晨,他瘫在那儿起不来了。

朋友来问,但呻吟曰: 有鬼。

朋友来问,他只是呻吟着说有鬼。

既而知唐所为,莫不拊掌。

后来大家知道是唐生干的,都拍掌大笑。

然自是魅大作,抛掷瓦石,摇撼户牖,无虚夕。

然而从此以后便闹起真鬼来,抛瓦扔石,摇晃门窗,没有一天晚上有安静之时。

初尚以为唐再来,细察之,乃真魅。

开始还以为是唐生在瞎闹,后来仔细观察,才知是真鬼。

不胜其嬲,竟弃馆而去。

私塾实在经受不起它的戏弄纠缠,竟丢下学馆离去了。

盖震惧之后,益以惭恧,其气已馁,狐乘其馁而中之也。

这是因为他受过惊吓之后,加上惭愧,他的勇气已消减,狐鬼便乘机而入。

妖由人兴,此之谓乎。

篇11:阅微草堂笔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A.张元怪之 ( )

B.速延医治之 ( )

C.遗一牛,老且跛 ( )

D.引之使出 (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张元怪之(以为怪)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BD

3.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上一篇:让学生自我评价下一篇:郭慧娟精准扶贫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