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2024-05-06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共6篇)

篇1: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落实环保优先指导方针,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实施以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组织编制区域、流域开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业、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时,必须依法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把好环保关。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未进行环评或环评未经批准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实施。凡产业定位涉及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污染严重项目的工业园区区域环评与环保规划,须经省环保厅批准。

(二)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江苏实际,抓紧编制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控制化工、造纸、冶金、印染等行业的污染项目建设。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或以其他任何形式进行授信。禁止建设国家规定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禁止建设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的项目,具体名录由省环保厅提出,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苏南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禁止新建投资额分别在3000万元、2000万元以下有污染的化工项目。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范围内,除已经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新建电力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之外,不再新建火电厂。

(三)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今、明两年,在全省组织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将分散的化工企业集中到通过区域环评且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并加大企业技改力度,确保达标排放。2008年底前,小型化工企业必须搬迁进入园区,逾期未进入园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关停。从2007年起,对园区以外的小型化工企业,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扩建项目。2008年底前,淘汰所有草(棉)浆化学制浆、年产5万吨以下废纸造纸、年加工80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年产1万吨以下的酒精和淀粉生产线,淘汰水泥湿法窑和干法中空窑生产线。淘汰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附近产生刺激性废气的生产工艺或生产线。淘汰沿江地区、太湖流域地区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的生产项目。对偷排、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

(四)提高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到2007年底前,全省印染企业要全部达到《江苏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670-2004)。从我省环保工作实际出发,抓紧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化工、酿造等行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从2007年起,沿江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全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五)省政府制定实施《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办法》,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价格、财政、税收、收费和绿色采购等政策。

(六)设立省级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并逐步增加专项资金额度。现有科技攻关、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产业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新产品贴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和重点项目,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七)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地方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政府核定限额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八)鼓励开展“三废”综合利用。企业在原设计规定的产品以外,综合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所得,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一年。

对企业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和其他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利用上述原料生产水泥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国家政策规定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

对符合条件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企业,可按规定领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

积极支持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料。对购买秸秆还田农业机械的农户,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继续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项目。

三、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九)“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研究确定全省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并以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十)省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及超过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十一)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超总量排污。按照水域纳污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域纳污能力或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的地区和水域,禁止新发排污许可证,并要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全面深化环境价格改革

(十二)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

(十三)积极推广排污权交易。

(十四)完善排污收费政策。

(十五)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为原则,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

(十六)完善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收费制度。

(十七)合理制定“绿色电力”价格。

五、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八)加强矿产资源、水资源、海域资源、林木资源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管理。

(十九)对于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被列入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由相关受益地区财政给予补偿。

(二十)探索建立上下游地区污染赔付补偿制度。

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环保基础设施

(二十一)全面开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

(二十二)建立“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机制,对治污投资按照略高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核定价格和收费标准。

(二十三)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行优惠扶持。

七、加大财政资金对环保的投入

(二十四)各级财政要将环保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认真落实“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逐年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确保财政对环保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到“十一五”期末,全省一般预算支出中环保类支出比2005年增长1.5倍以上。

(二十五)增加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安排的省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由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3亿元,作为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引导资金,推动环保投入多元化;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用于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省财政专项安排渠道,筹集南水北调工程治污基金25亿元,专项用于南水北调沿线地区治污工程建设。省财政安排1.35亿元,对淮河流域污水处理项目的管网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对“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的污水管网建设,继续给予支持。各地都要安排环保专项资金和奖励经费。各地的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重点支持污水收集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六)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确保依法、足额、全面、及时征收。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区域环境污染监控和事故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从省级集中的排污费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电厂脱硫项目建设。

(二十七)保证环保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将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科研等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监督执法经费、仪器设备购置运行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环保行政处罚的罚没款,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使用,主要用于补助环保执法成本。

八、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二十八)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从法制建设、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综合指挥协调系统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2006年底前,建立省环境安全应急和事故调查中心。各市、县也要抓紧建立环境应急网络,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2007年底前,分别建立省环保厅苏南、苏中、苏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二十九)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建设全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迁址扩建工程和配套实验楼、省级危险废物暂存库,改造扩建省环境监测、环境科研实验楼。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监测调查及污染防治。各市、县也要相应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三十)充实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逐步将市辖区、开发区环保管理机构作为市环保局的派出机构。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把乡镇政府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明确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环保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部门人员编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核与辐射安全、危险废物监管网络。根据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研究解决环境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问题

篇2: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印发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1-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环保优先指导方针,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积极推进功能区域优化

(一)规划各类生态功能区。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要求,综合考虑区域开发现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在2007年底前,各地应完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划定,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后,由各地政府(管委会)组织实施。

(二)认真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开发和保护各类功能区,应遵循以下定位和要求: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域要实行优先保护、限制开发,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区域可承载的特色产业。优化开发区域要根据该区域现有的开发规模、开发强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确定各地区的管制要求和开发时序。重点开发区域要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组织编制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等专项规划时,必须依法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把好环保

-2- 关。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未进行环评或环评未经批准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实施。凡产业定位涉及化工、印染、电镀、冶金等污染严重项目的工业区区域环评与环保规划,须经苏州市环保局初审后,报省环保厅批准。

(四)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根据国家、省产业政策,结合苏州实际,抓紧调整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控制化工、造纸、电镀、印染、冶金、水泥和普通电子线路板等行业的污染项目建设,严格限制饮用水源、太湖和阳澄湖二级保护区内各类工业和非工业项目建设,限制建设生猪和奶牛等养殖场。在招商引资中禁止引进国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和项目,禁止建设国家规定的“新五小”项目,禁止新建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有污染的化工项目,禁止建设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的产品及原料加工项目,具体名录由苏州市发改委、经贸委会同市环保局等部门提出,报苏州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或以其他任何形式进行授信。对超过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及超过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禁止新建有污染的化工、印染、造纸和电镀等项目,其他有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全市范围内,除已经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新建电力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之外,不再新建火电厂。严格控制新建热电联产项目。

对未批在建的化工、造纸、电镀、印染、冶金、水泥和普通电子线路板等行业的项目,各地应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

-3- 任。

(五)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今、明两年,在全市组织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将分散的化工企业集中到通过区域环评且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实行提高性搬迁,并确保达标排放。2008年底前,小型化工企业必须搬迁进入化工企业集中区,其中苏州城区内的化工企业必须在2007年底前完成搬迁。对逾期未进入园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关闭。自本政策措施正式颁发之日起,对园区以外的小型化工企业,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扩建项目。2007年底前,关闭所有草(棉)浆化学制浆(除国家定点企业外)、年产5万吨以下废纸造纸、制革、年产1万吨以下的酒精和淀粉生产线,淘汰水泥湿法窑和干法中空窑生产线。淘汰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附近产生刺激性废气的生产工艺或生产线。淘汰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的生产项目。淘汰苏州市政府划定的禁煤区范围内燃煤锅炉(灶);2010年期末,淘汰控煤区范围内钢铁焦炉生产。对偷排、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由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或关闭。

(六)提高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到2007年底前,全市印染企业要全面达到《江苏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670-2004)。对水污染物排放指标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停产整治或关闭。从2007年起,全市水污染物排放全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在超过水污染物总量指标的地区及水环境功能未达标的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应执行《城镇

-4-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从2007年起,全市机动车逐步实施国家第Ⅲ阶段(欧Ⅲ)尾气排放标准。

(七)“十一五”期末,调整完善和组织实施苏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布局的规划,确保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管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配套脱磷脱氮工艺。2006年底前,苏州市区和各地城区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应编制污水处理脱磷脱氮工艺的改造方案。2007年底前完成项目改造,并在排放口安装水质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2007年底前,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产生的污泥必须全部利用或安全妥善处置。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八)加快实施《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建设。各地政府(管委会)要研究、制定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价格、财政、收费和绿色采购等政策。

(九)设立市级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并逐年增加专项资金额度。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和重点项目,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2007年6月底前,完成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地方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限额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7年底前,全市20%的规模以上企业应

-5-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深入开展区域、单位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

(十一)加快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十一五”期间,每年创建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2家,省级10家,苏州市级100家。对建成国家级、省级和苏州市级的环境友好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

(十二)鼓励开展“三废”综合利用。企业在原设计规定的产品以外,综合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所得,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物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的企业,由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新建企业可免征所得税一年。

对企业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和其他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利用上述原料生产水泥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国家政策规定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对“复混肥”和饲料的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按有关规定执行。

对符合条件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企业,可按规定领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

积极支持秸秆汽化、直接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料。对购买还田农

-6- 业机械的农户,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四、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十三)“十一五”期间,依据省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研究确定全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控制和减排计划,并以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十四)市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十五)积极推进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超量排污。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域纳污能力或水功能水质不达标的地区,禁止新发排污许可证,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指标的企业,工商、税务部门不予进行年检。

(十六)落实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责任。实行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交接责任制,加大对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十一五”期末,全市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河流、湖泊断面(点)达标率达到8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以上。

五、建立健全环境价格调节机制

(十七)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制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初始价格,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从2006年起,在电力行业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有偿取得试点。2007年起,开展化学需

-7- 氧量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有偿取得试点。“十一五”期末,全面实行二氧化硫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有偿取得。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专项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十八)积极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定二氧化硫等排污权交易实施办法,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现有燃煤电厂完成脱硫工程后,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低于总量控制指标的部分,可以参加排污权交易。开展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交易试点。

(十九)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逐步将生活污水处理收费调整到1.3—1.6元/吨。在污水处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污泥处置。合理确定中水再利用价格,制定中水循环利用鼓励政策。全面加强自备水源用户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确保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实行工业用水差别水价,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造纸、电镀、印染、冶金和普通电子线路板等行业或产品生产用水超过额定指标的价格,在一般工业用水价格的基础上提高50%,超额收取的费用纳入污染防治基金。

(二十)完善固体废物处置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2006年底前,制定并出台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六、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二十一)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被列入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由相关受益地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护经费,要纳入同级地

-8- 方财政预算。市、县级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经费,由市、县财政纳入同级预算。

(二十二)逐步建立上下游地区污染赔付补偿制度。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污染损害的,上游地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责任主体无法确定的情况下,由上游地区政府进行赔付补偿。行政交界断面水质优于考核标准的,下游地区应当给予上游地区必要的经济支持。各行政交界断面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断面的,由上一级政府给予奖励。

七、拓宽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二十三)全面开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降低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领域。对社会资本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财政可以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和运行。

(二十四)建立“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机制。按照治污投资略高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核定价格和收费标准。采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采用BOT、BT、TOT等形式参与经营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用污水(中水)、垃圾处理收费许可质押贷款,筹集城市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资金。

八、切实落实环保投资鼓励措施

(二十五)对社会资本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领域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给予贷款利

-9- 率方面的优惠。

(二十六)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优先保障用地。城市污水处理厂用电,按工业用电价格执行。

(二十七)对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必须达到80%以上),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污水处理企业向排污企业收取的处理费用,暂不征收增值税。新办的城区生活、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比照新办公用事业政策,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九、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二十八)各级财政要将环保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认真落实“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逐年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确保财政对环保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环保类支出比2005年增长1.5倍以上。

(二十九)增加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每年苏州市财政安排的市级污染防治基金1亿元,以作为重点环保项目建设的引导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各地的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污水收集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十)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确保依法、足额、全面、及时征收。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用于《苏州市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范

-10

-围的重点项目建设。

(三十一)确保环保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各级政府要将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科研等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监督执法经费、仪器设备购置运行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环保行政处罚的罚没款,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使用,主要用于补助环保执法成本。

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三十二)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从法制建设、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综合指挥协调系统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2006年底前,建立苏州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各地也要抓紧建立环境应急网络,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三)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底,建成苏州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水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2008年底前,环境监测、监察、固管、核管、信息、宣教达到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各地也要参照以上要求,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三十四)增强环境监管队伍能力。充实和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苏州市增设危险废物与辐射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和环境安全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机构,按需增加行政编制和行政管理类事业编制,各地也应按需增配环保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逐步将市辖区、开发区环保管理机构作为市环

-1

1-保局的派出机构。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明确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把乡镇政府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市、县二级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网络。根据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研究解决环境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问题。

主题词:环保 应急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印发 共印:一八○份

篇3: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不足,补救措施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 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近年来, 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预算管理的补救情况直接决定了整个政府预算管理的成效, 加强政府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全新的工作模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财政预算公开方面的力度不够, 而在预算制度与具体的落实层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来看,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思维模式较为僵硬, 公开性与透明性均不够彻底。就政府的领导层面来看,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一种较为封闭的政治工作文化, 从而使得领导干部对于公开财政预算信息不够热衷, 甚至刻意排斥, 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喜欢采用“隐秘”的工作方法。除此之外, 官本位主义在我国的政府机关中仍然较为浓厚, 多数官员仍未自己拥有掌控单位信息的特殊权利, 而如果这些权利恰好对于自身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官员通常不会主动的公开关键信息, 或者避重就轻的公开部分信息, 这显然于彻底的信息公开相悖, 也不利于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从民众层面而言, 我国普通群众往往对于自身的责任了解的不够深入, 也并不存在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责任实施加以促进, 做种导致了普通民众对于参与政治决策的意识性不强及积极性不高的状况, 也使得政府预算管理与民众的期望产生脱节。

二是财政预算的决策及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从决策机制方面来看, 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国家的法令有利益抵触, 从而使得这些政府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处处受到法律的约束, 自身缺乏自主决策的基础, 从而往往导致预算编制时比较棘手。另一方面, 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人员尽管对于财务工作有着娴熟的技巧, 但却无法完备的了解不同行业主管机关的工作特性, 使得对于不同单位所上报的各种预算项目缺乏科学的判断, 也难以提出科学的意见, 从而使得预算项目选择的不合理。就监管机制而言, 各地政府部门对于财政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 更有甚者, 在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中并未设置专门的财政监管部门, 从而使得财政工作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觉与处理。尽管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设置了财政部门, 但却未能为该部门配备专门的权力, 并且监管工作也未能与政府其他工作相分离, 这种权力的不到位与独立性的缺乏均导致了这些财政部门难以发挥出作用。

二、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补救措施

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与解决, 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应当以制度为保障, 还应当将执行层面的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所在。基本看来, 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来采取补救措施。

一是制度层面完善, 也即建立完备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部门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预防政府预算超支与不合理消费的发生, 关键在于一套完备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由于政府部门业务庞大, 领导干部势必无法事必躬亲本全盘业务, 为减少预算编制的错误与风险的发生, 更需要建立一套属于有效、健全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用以协助领导干部、预算管理人员。另外, 制度的构建还应将预算管理责任加以融入, 以便保障预算工作植入于政府日常运行活动中, 并保持好独立性, 进而达成财政预算管理目标与愿景。一般而言, 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可分为财务预算编制以及财务预算管理, 前者需要保障预算信息的正确性以及可靠性, 以便精确辨认影响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的费用评估;后者需要经营政策的有效执行, 并增进政府部门的经营效率以及预期目标的达成。

二是在编制方法上, 积极推行当前较为规范的“零基预算”法, 从而切实提升财政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所谓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也就是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 对于各项经费的确定不再对上年度的支出基数加以考虑, 取而代之的是对不同单位呃然元编制及年度发展规划进行评定, 依据现有的预算标准, 从零开始进行预算编制, 这种预算编制的循环周期为年。零基预算法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提升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实现宏观财政目标。它能够对政府机关所包含的所有公共资源加以规划, 明确政府部门能够根据自身资源情况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程度。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 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增强预算的严肃性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确定、批复, 原则上不准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 对确需增加的支出也要控制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要严格贯彻“依法理财”的方针, 严格追加管理。只有国家实施重大政策措施以及事业计划和收支标准发展有较大调整时, 财政才调整预算。预算追加中要强调法制化、制度化观念, 以法制代替人治, 从制度上约束个人行为, 杜绝不讲原则讲人情等现象发生。规范预算执行必须完善工作程序, 建立分类申报、分项审核、定期研究、集中审批制度。

三、小结

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财政预算活动和预算规范, 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政策意向, 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运作的好坏, 因而必须预先做出周密的计划和规划, 这对财政预算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尤为重要。为此, 政府部门应当从制度层面、编制层面与执行层面三个方面着手, 来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科学的补救。

参考文献

[1]李红凤.我国财政预算改革制约因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3期

[2]罗贤栋.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 2009年第7期

[3]梁皓璇.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年第6期

篇4: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英国中央政府实行的是一套政府指导、预算控制、部门决策、议会监督的采购体制。从决策程序上看,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政府采购实行自我决策,各部门完全可以根据本部门的需要进行采购。但是,各部门在采购决策中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这些部门所有采购商品和服务都必须在财政部授权支出的范围之内,二是各部门的所有支出都必须向议会负责。简言之,英国中央政府采购实行的是比较松散的管理体制。

英国政府采购的组织形式与基本程序

英国政府采购的组织形式分为委托政府采购机构和由政府部门自行招标采购两种形式,各政府部门可以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组织形式进行采购。一是委托专业政府采购机构代理。英国中央政府采购金额(1000亿英磅)的12%,即120亿英镑是通过中央采购代理完成的。目前,英国负责集中采购的中央代理机构有两个,一个是中央电脑通信局,代表其他各部门统一购买电脑;另一个是中央采购处,负责集中采购急救、消防和家具等设备和物品。二是由公共部门自行采购。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也可以不委托代理机构,自行完成采购工作。但是,应当按照有关法律和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执行。

英国的政府采购操作基本程序共包括7个步骤。(1)制定采购计划。英国预算支出部门一般制定3年的采购计划,编制的计划提交到财政部备案、汇总,财政部每年进行一次评估。(2)确定采购需求。各预算支出部门根据本部门的需要进行采购,所采购的商品和服务必须在财政部授权的支出范围之内。(3)确定政府采购负责人。负责人对采购的执行过程负责,其手下有一个律师助手,使政府采购依法办事,还有一名会计师或审计师做助手,使政府采购遵守财政纪律。(4)发布采购信息,选择采购方式。根据欧盟政府采购指令的规定,公共采购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须在欧盟官方杂志上公告,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在英国,货物或服务超过10万英镑、工程超过350万英镑的采购,都要遵守这一规定。对入围供应商的评标,其原则和标准在有关法律中都有规定。(5)签订采购合同。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与可变价格合同相结合的形式。政府采购合同在欧盟采购指令、英国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指南以及一些采购行业协会的有关文件中都有范本可参照制定。(6)合同履行。合同签订后,一般不能改变,并随即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实行即期付款,对于提前付款,可享受早期付款折扣。(7)采购评估。采购评估主要起到对采购进行监督、分析和对采购人员能力进行评估等多方面的作用。

对本国供应商的保护措施

第一,通过复杂的供应商资格审查程序和要求,对外国供应商制造障碍。《2006年公共合同法规》第23条规定,采购人可以根据多达9条理由认定某一供应商不符合要求,而且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证明材料以对其资格进行审查,并且供应商须向采购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尽管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的供应商,但获得上述所需证明材料需要提供供应商在英国的许多行为记录且涉及多个英国政府部门,客观上造成了英国供应商通过资格审查相对容易,而外国供应商通过资格审查成本较高、相对困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供应商参与竞争。

第二,通过技术性贸易避垒来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英国政府采购规章中分别有“欧洲标准”、“国际标准”、“英国技术标准”和“英国标准”等不同层面的技术标准定义。通过完善而复杂的标准体系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外国供应商很难适应和掌握,客观上造成了外国供应商在英国政府采购竞争中遭遇了技术标准的限制。

第三,通过设置苛刻的时限要求对外国供应商构成歧视。《货物采购合同条款范本》、《服务采购合同条款范本》对供应商履行合同规定了严格的时间要求和认定合同已履行的苛刻条件。由于时限要求非常短暂,对于外国供应商十分苛刻,客观上会对外国供应商投标产生阻碍。

第四,通过对第三国投标实行区别对待来歧视外国供应商。根据《2006年公用事业合同法规》第31条第1款规定,英国公用事业供给合同招标时可以不接受第三国的投标,具体认定标准是该投标的产品价值50%以上来自GPA缔约方以外的第三国。根据该条规定,即使是欧盟成员国或GPA缔约方的报价,也有可能由于其产品价值来源不符合具体要求而被认定为是第三国报价,从而无法参与英国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

第五,建设多套电子政府采购系统给外国供应商带来壁垒。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初衷是方便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但英国政府的电子采购网站并非只有一个,信息发布的渠道很宽泛,而且每个网站的结构各不相同,想要参加英国政府采购的投标企业必须在各个网站注册并同时关注多方面的信息,这无形之中给外国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投标设置了障碍。

篇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摘要:2017年政府会计准则已经进入实施试点阶段,财政部即将陆续出台更多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本文全面分析了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的重大意义和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并从实际出发,为事业单位顺利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意义;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在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下,事业单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学校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与政府部门的核算口径不一致,而且各行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核算口径也不尽相同。由于多项制度并存,使得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通过汇总、调整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也较低。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要求,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财政部于2015年10月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6年又陆续发布了存货等四项具体准则,2017年已经进入实施试点阶段。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会计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事业单位只有充分认识到实施政府会计准则的重大意义和即将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政府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一、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1.政府会计准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采用“8要素”会计核算方式,对会计信息质量在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通过确认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通过增加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等核算内容,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调整优化会计报表项目和格式等,提升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等。

2.按照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事业单位既要编制决算报告又要编制部门财务报告。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只需要编制决算报告,主要提供与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只能反映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无法准确、完整反映单位资产负债和运行成本情况。而部门财务报告可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单位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不仅为单位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也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3.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后,一是要求不同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政府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意味着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政府会计主体有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口径,还将编制统一格式和要求的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大大增强了不同部门、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二是要求同一政府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大大增强了事业单位在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有利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有一段时间,在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下不能客观反映单位运行成本,无法科学评价项目和单位整体的运营绩效;二是部分绩效目标设置与业务实际脱节和无法量化等。

政府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各项耗费,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并要求编制收入费用表,合理归集、反映单位的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从而有助于提升单位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事业单位可以借助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制度,在维持预算绩效管理已有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解决现存问题,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能更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负债情况

1.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一方面细化了资产和负债要素的核算内容,增设收入费用表,要求“实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引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另一方面又与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保持协调,有助于事业单位严格落实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全面、真实反映增量和存量资产的状况,夯实单位资产管理的基础,完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

2.政府??计基本准则在非流动资产中增加了“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科目并与“固定资产”分开,这意味着事业单位应对公共资产单独列示、重点管理,并且通过核算反映公共资产的使用效益情况,有利于加强对资产的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

3.政府会计基本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既强调了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同时也规定在保证金额能够持续、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现值等其他计量属性,能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单位资产负债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

(一)账务处理方式更加复杂

政府会计准则创新性地引入了“8 要素”会计核算的思路,以满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平行记账”的概念,即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需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预算会计比较熟悉,对财务会计的核算要求相对陌生,要将同一业务按照不同的核算原则记录到相应会计科目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具体哪些经济业务属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也需要进行合理界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此外,如果将基本建设项目直接纳入事业大账核算,而不是每月将基建账并入大账,也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还需要做好新旧制度衔接。

(二)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有一定难度

按照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事业单位除了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决算报告外,还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编制技术性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账簿相关数据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当提取数据后按照相关报告标准进行调整,数据调整应当符合重要性原则,并编制调整分录。二是需要编制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来重点反映政府部门权责发生制基础当期盈余与现行会计制度下当期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三是事业单位不仅应当以经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数据为基础编制本单位财务报表,有下属单位的事业单位还应当按规定合并抵消所有内部交易事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全面反映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合并财务报表是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编制中的重要问题和阻碍,合并抵消是其中不太容易处理的事项。尤其对下属单位数量较多或级次较多的事业单位来说,确定合并抵消事项范围和编制抵消分录更为复杂。

(三)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资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事业单位要全面清理核查资产情况,合理界定资产范围,确保符合准则要求的资产全部纳入核算范围,并加强日常管理,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二是每月要及时对各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尚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事业单位需要全面核查现有固定资产的原价、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补提折旧,以真实准确反映现有资产的价值,促进资产合理配置。三是对达到报废年限且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等及时进行处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四是要加强对债权债务等往来款项的管理,对长期挂账的往来款分析原因,及时清理。

(四)财务信息系统不能适应新准则的要求

目前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只能用于预算会计核算或者财务会计核算,而不能将二者有机融合,不能满足本次政府会计改革对“平行记账”方式的要求。实施“平行记账”方法应该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持,财务人员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尤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的事业单位可以说是极大的挑战。此外,很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未实现有机整合,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比如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对接,已经不能满足政府会计准则对资产核算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做好财务基础工作

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还需要准确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要求。事业单位要重视高级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交流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和方式培养一批熟悉本单位业务情况,深谙本单位内外部环境,能熟练掌握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推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的会计人才。二是积极引进外部高端会计人才,给单位注入新鲜血液,壮大人才队伍。

(二)合理界定经济业务范围,确保平行记账顺利实行

为确保政府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即将发布的政府会计制度,对具体的业务范围进行界定,明确哪些经济业务应当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哪些经济业务需要同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事业单位还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对于收入、费用等具体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明确界定和列举,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有下属单位的事业单位,还应当全面梳理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交易,合理确定合并抵消事项的范围,为准确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做好准备。

(三)全面清理核查单位资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通过2016年开展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进行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等,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为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单位在资产清查中还留下了不少遗留问题,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核查单位资产,解决遗留问题,并合理界定应纳入核算范围的资产。目前,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编制。比如资产配置随意性较大,部分资产疏于日常管理,不注重资产的使用效益,不按规定及时进行资产处置,基本建设项目不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四)加快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政府会计改革当中的必需配套,这是因为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会计记账和数据分析、应用的效率。事业单位有必要尽快开展业务培训,联系软件供应商开发财务信息系统,一方面要根据即将发布的政府会计制度和若干具体准则及时建立本单位会计科目体系,明确处理经济业务的两种核算方法,并将其嵌入至信息系统,从而同时生成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快??计核算信息系统和资产等其他财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和整合。

参考文献:

篇6: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德化县人民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关注和措施》

专业班级:车辆二班

姓名:林xx

学号:xxxxxxx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xx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加之全国当代大学生的人数剧增,国内就业环境紧张。德化县人民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寒假期间,我走访了德化县相关部门,以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身份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相关措施。下面是我结合和人民政府面谈和网上调查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闽政〔2008〕1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闽政〔2009〕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德化县实际,现就德化县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若干优惠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税费减免

从事个体经营的,且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包括:

1.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副本)、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

3.卫生部门收取的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4.民政部门收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 5.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他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二、各类补贴

(一)职业培训补贴

1.对个人的补贴。根据培训职业(工种)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培训职业(工种)按技能鉴定A、B、C三类标准确认,分别为600元、500元、400元。实际培训金额低于上述标准的,按实际培训金额补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后,取得福建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的60%给予补贴;对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的,不再给予补贴。

2.对企业的补贴。对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福建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50%,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300元/人。

上述两种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同一个人不得同时申请对个人的补贴和对企业的补贴。

(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贷款

在德化县初次通过目录职业或工种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可向县劳动保障局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120元,非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70元。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给予免费技能鉴定的,不再享受补贴。

(三)创业培训补贴

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并领取结业证书的,可享受创业培训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00元。参加本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的,不再给予补贴。

(四)社保补贴

1.对个人的补贴。自主创业或自行缴交社会保险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定额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暂定为基本养老保险费55元/人·月、基本医疗保险费25元/人·月,今后可根据实际缴费情况适当调整,但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两项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额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对企业的补贴。私营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在相应的劳动合同期限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企业承担部分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40%给予补贴,但不包括企业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企业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参保对象只能选择以上两种补贴方法的一种。

(五)岗位补贴

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德化县最低工资标准的50%。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六)生活补贴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市定、县定见习基地见习。参加见习的毕业生应先到县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报名登记,然后根据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和见习单位的岗位需求,由县人事局指定见习岗位。毕业生见习期

间按实际见习时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生活补贴费用由政府和见习单位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承担每人每月300元,补贴期限最高为6个月,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到人事局发放。

(七)生活补助和学费代偿

本科毕业生在培训医院经过两年临床能力培训,专科毕业生经过三年“专升本”学习和临床能力培训,取得本科学历后充实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培训期间省财政从卫生经费中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五年的临床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行学费代偿制,省财政给予每人25000元一次性补助。具体补贴办法按闽卫科教〔2009〕18号文件执行。

三、小额贷款

1.个人贷款。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并由财政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年,展期期间不贴息。

2.企业贷款。对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的,按其实际吸纳人数,给予人均2万元贷款贴息额度,但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

四、创建平台

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帮助德化县待就业的普通院校毕业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根据《关于建立首批德化县县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通知》(德人〔2009〕26号)文件精神,以下单位为德化县首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泉州新世盛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德化环宇陶瓷有限公司、德化儒苑礼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兴立达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山花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三峰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精华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雅庄陶瓷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德化县分公司、泉州市憨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德化县现代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德化电工电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德化石牛山景区经营有限公司、德化县源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德化县生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化县医院、德化县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

五、其他政策

1.档案管理、人事代理。对德化县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等方面提供方便和服务:①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费办理人事代理;②本县生源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的,其人事档案在本县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的,可给予免费管理;③优先安排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积极提供供需见面机会,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④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为期2年的档案管理。

2.费用减免。德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体检费由用人单位统一支付)。

3.优先录用。德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优先录用在德化县企业或乡镇服务满1年的高校毕业生。

4.取消落户限制。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公安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和高校毕业生所持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其落户手续。对非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劳动合同书、户口迁移证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办理其落户手续。

六、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本县籍2008年以来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到村(社区)任职,应征入伍或到村(社区)工作的,按照德化县相关优惠政策执行。

七、组织实施

1.本意见自2009年10月 4日起实施,今后如遇上级相关政策调整,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上一篇:查理九世读后笔记下一篇:小班健康教学活动设计